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中国的人口习题1 最新

初中地理-中国的人口习题1 最新

初中地理-中国的人口习题1 最新
初中地理-中国的人口习题1 最新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习题

1、我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简称是()

A、新

B、澳

C、内蒙古

D、青

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A、四川省

B、山东省

C、河南省

D、广东省

3、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盆地多,高原少

B、东南多,西北少

C、西南多,东北少

D、城市多,农村少

4、我国东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是()

A、地形多种多样

B、气温高,适合人类生存

C、城镇多,交通便利

D、耕地多,气候适宜

5、以下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叙述是()

A、人口增长速度回升快

B、人口增长速度下降,增长数量减少

C、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

D、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仍然很大

6、有关我国人口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分布相对均匀

B、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西藏自治区

C、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D、黑河——腾冲一线是重要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7、按人口密度计算,下列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不属于我国人口密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试题(含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是() A. 印度 B. 巴西 C. 澳大利亚 D. 美国【答案】A 【解析】【分析】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是位于南亚的印度,人口总数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美国人口总数居世界第三。 故答案为:A。 【点评】根据世界银行人口数量预测最新数据显示,在世界人口排名2018中,中国人口数量14.09亿(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13.75亿人),依然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以13.39亿为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印度很有可能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国家。 2.某地的五个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古建筑。读该地等高线与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其中发展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据调查,在五个古聚落中丁聚落保存得最为完好,其原因是丁聚落() A. 气候湿热 B. 地形平坦 C. 交通闭塞 D. 经济发展快(3)来到丙地的游客在地面上借助望远镜向其它四个聚落所在的方位观察,最可能见到的是() A. 甲地--海上明月 B. 乙地--炊烟袅袅 C. 丁地--小桥流水 D. 戊地--激流飞瀑 【答案】(1)A (2)C (3)D 【解析】【分析】(1)图中甲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且位于河流入海处和公路线的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因此甲地是图中发展条件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故选A。(2)图中丁聚落位于河流支流的上游河谷之中,地形较为封闭,且只有乡道与外界沟通,交通闭塞,与外界交流较少,因此丁地的古聚落保存的最为完好,故选

中国历史地理题库-南昌大学

中国历史地理 一、名词解释 《汉书地理志》:是我国正史中的第一部地理志,共上下两卷,卷首记汉以前历代的疆域沿革,正文主要以西汉政区郡为纲,详述103郡国及所辖地区相关内容。它也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纲的地理著作,同时也是我国正史中最好的一部地理志。其体例被被历代正史沿用。 《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所著的区域地理著作,全书集自然与人文于一身,但以军事地理为主。着重记述历代兴亡大事、战争胜负欲地理形势的关系,注重经世致用,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尤为重视。不但对于军事地理、沿革地理方面《读史方舆纪要》有十分重要的记述,而且在经济地理方面亦有相当可观的内容 《徐霞客游记》:我国著名的旅游地理著作。作者徐霞客。全书目录分为10卷,卷分上、下,实为20卷,约40万字。该书分析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分布、类型成因,这是该书最重要最富有地学价值的内容,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研究石灰岩地貌的科学文献。徐霞客经过时代考察,确认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澄清《禹贡》以来“岷山导江”的错误观点。书中对于明代农业、手工业、交通、民族分布均有记载,为研究明朝的历史地理提供了详细的资料 禹贡学会: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学者研究历史地理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由顾颉刚和谭其骧发起,1934年2月在北平筹备,1936年5月正式成立,顾颉刚为理事长。学会主要任务是:编辑中国地理沿革史、中国地理沿革图、中国地名辞典以及中国民族演进史等;研讨中国边疆和水利等问题;考订校补历代正史地理志;编录地方性文化史料以作专题研究;并与其他学科的学者合作开展学术研究《禹贡》半月刊:是顾颉刚1934年3月创办的历史地理、边疆史地和民族研究的权威学术刊物。该刊从1934年3月1日创刊至1937年,开创了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族研究的新风气,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历史、地理、边疆史地和民族研究的发展。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的以中国历代疆域政区为主的地图集。图集共分八册,上自原始社会,下迄清末,分为20个图组,分图304幅。它不仅包括了历代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还包括边区少数民族政权所辖的地区,体现了中国是多民族共同缔造的国家。是“五四”以来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为以后历史地理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山海经》:最早记载山川为主的著作,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海经》叙述海中和沿海边远山区以及四海之外的国家和地区。而《山经》是全书的精华,地学价值重要,堪称我国最早山岳地理书 《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云梦泽:云梦是楚王的狩猎区,指今湖北东南部的大半省区。而云梦泽是指其中的湖沼部分,在今下荆江以北的江汉平原内。先秦时期,云梦泽分布在荆江三角洲和西面的泛滥平原之间,受多方水源,面积极大。汉晋以来,云梦泽开始枯萎,新扩展为陆地三角洲,而主体开始向东部移动,是城陵矶至武汉间的泛滥平原成为湖沼。南朝以后,江汉三角洲进一步发展,云梦泽不断淤平 潘季驯治河:潘季驯是明代著名水利专家,在治河中推行“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针,使黄河下游被固定为单一河道,即今地图上的废黄河。潘季驯治河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使得水灾减少,有利于漕运,并保障了农业生产 皇木采办:主要指明清两朝为修建宫殿、陵寝大量在南方地区采办皇木,主要采伐的对象是南方高大笔直的楠木和杉木,用于建筑的栋梁、立柱等关键部位。明永乐帝建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兴土木,重建京城,兴修故宫,是皇木采办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后历朝更是营造不断,大木采办纷繁 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秦建立,开始推行郡县制,实行军衔两级制。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道路制:指唐代的道制和宋代的路制。道是唐在行政区划上一个最重要改动。贞观元年,开始设立道。北宋初年,承唐代道制而设立路,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唐道制与宋路制合称道路制行省制度:行省制是蒙元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行省除腹地直属中央中书省、吐蕃和诸王封地由宣政院,全国设立行省。它改变了传统的以“山川行便”划分区划的原则,其省制和分省政区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刺史制度:汉武帝在秦御史监郡和汉初丞相史出刺基础上的独创,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产物。作为一种较为完备的地方监察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地方官化。 黄册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人口登记制度。是明代用来管理户口、征调赋役的重要制度之一,也是一个规模巨大的档案工作制度 方镇:也称“藩镇”,唐朝后期设立的军镇。唐玄宗时,在边境设置十节度使,通称“藩镇”,初期只掌管地区的军政,后权力扩大,兼管民政、财政。安史之乱后,内地也遍设藩镇,并逐渐成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藩镇割据,使得唐朝国力日趋衰落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唐初沿袭北朝以来制度,在军事重地置总管,后改为都督,管辖几个州的军事。高宗时,为加强防务,给边境诸州都督带使持节,以增其权力,称节度使 江右:江西位于江南地区西部,江右一称应该来自传统中国“东为左,西为右”的文化观念。南北朝时,当时人习惯以江右称呼西晋,也可指江北 湖广填四川:明末清初,长江中上游的湖广和四川为重灾区,对人口损耗极大。清康乾嘉三朝,大量移民迁入四川,且湖广籍占大多数,故称“湖广填四川”。首先对恢复四川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期起了积极作用,移民带来了先进技术、农作物和新的民风习尚。特别是各省移民进入后,五方杂处,各种文化

中国历史地理考题

中国历史地理考题 一、填空题 1、历史上黄河发生过1500多次决口泛滥,其中有_________次重大改道。1048年黄河第三次重大改道形成__________、________两条河道。 2、历史上随着长江三角洲不等量下降和沿海泥沙的淤积,太湖面积逐渐_____________。 3、“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名句,诗中所及瓜洲相当于今_____________。 4、玉米、甘薯等是___________时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 5、西汉设立刺史部______个,行使_______功能。 6、_______代设立宣政院,正式形式对西藏的管辖权 7、在农田与草原之间存在_________,这里既是游牧业萌生的地带,也是日后农、牧两大文化集团文化交流与武力争雄的空间。 二、选择 1、到达山东临清的运河 元隋唐宋代 2、丝绸之路由数条道路组成,在以下各条道路中,中原王朝最早开通的是 由玉门关至今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什一线的西域北道 3、清代只有总督没有巡抚的省份 4、战国时期所说的山西是指 崤山以西 5、井陉关与下列哪条道路相交 太行东麓的道路 6、主权国家中俄尼布楚条约

7、中国今天种植的棉花是什么时候传入的 8、周人起于西方,兴起之后,不断向东方发展。相传周人先祖后稷生于邰,此后公刘至豳,古公亶父居岐,文王作丰,武王都镐,豳即今陕西邠县,岐山位于陕西岐山、扶风两县北部,丰、镐位于陕西西安市西南郊沣河两岸,丰在河西,镐在河东。 9、第一任巡台湾巡抚,刘铭传 10、云梦泽为什么消失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三、简答题 1、《史记·河渠书》载:“抵蜀从故道,故道多坂,回远。今穿褒斜道,少坂,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舟漕。”这段文献记述哪几条越秦岭的古代道路?请写出这些道路的起点和终点。(10分) 2、请从地理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燕太子丹送荆轲到易水?(15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史记·刺客列传》 3、写出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的长江流域经济格局变化的原因与年代(15分) 4、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又置都督府以治之。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命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 ——《新唐书·地理志》 “因山川形便”指什么?有什么优劣?(10分)

2019中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五:世界的居民

2019中考地理汇编五世界的居民、发展与合作 世界的居民 (2019株洲) 【解析】21选B,22选B。本题组考查读图析图能力。第21题,读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变化,世界人口的数量先增后减,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人均粮食先增后减,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减少。第22题,世界人口数量的激增很可能会导致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人均粮食持续减少,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等问题。 (2019滨州)下图为2018年世界部分国家的人口状况统计图。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巴西 B.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印度 C.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较低 D.中国人口总量最大,自然增长率最低 10.中国人口密度比印度低的主要原因是(B ) A.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B.领土面积更大 C.人口自然增长率更低 D.人口总数更少 9.C 【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等知识点。读图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尼日利亚;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是日本;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普遍较低;中国人口总量最大,自然增长率较低,高于图中的英国、日本,综上所述,C项正确。 10.B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由该区域的人口数和面积决定的。由于中国领土面积更大,人口密度比印度低。人口密度与A、C两项无关,D项叙述错误,故选B 项。

5.(1分)(2019连云港)下列地区人口分布较为稠密的是() A.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区 B.俄罗斯的高纬度地区 C.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 D.欧洲西部的平原地区 【解答】解: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区过于干热; 俄罗斯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 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 欧洲西部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经济发达,人口分布较为稠密。 故选:D。 5.(2019德州)读不同宗教风格建筑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世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是基督教堂,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基督教 B. 乙是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上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最多 C. 丙是佛塔,世界最大佛塔遗迹是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寺庙群 D.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均位于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5.【答案】C 【解析】 解:甲是基督教堂,中东地区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A错误; 乙是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上信仰基督教的人数最多,B错误; 丙是佛塔,世界最大佛塔遗迹是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寺庙群,C正确;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D错误。 (2019·衡阳)认识世界,读下组图3,回答6~8题。 6.(2019·衡阳)上组图3中表示马六甲海峡的是图 A.① B.② C.③ D.③ 7.(2019·衡阳)上组图3中的图②所示区域的主要人种、通用的语言和信仰的宗教分别是 A.黄色人种、英语、基督教 B.黑色人种、西班牙语、佛教 C.白色人种、阿拉伯语、伊斯兰敬 D.黄色人种、阿拉伯语、基督教 8.(2019·衡阳)上组图3中有关图②所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常住居民为因纽特人、拉普人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民族》教案

第三节民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我国民族数量、构成及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进行意义建构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占有资料,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通过任务驱动式的课堂活动,创设积极互动的情境,展示个性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我国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2.在学习中,产生对祖国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会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我国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民族文化绚丽多彩。 难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支撑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升华情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电子作品,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合作意识,又给了学生一个创意和展示个性的空间。通过民族服装以及民族歌舞表演,认识人民币上的各民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少数民族风情的图片及相关资料、服装或准备一分钟的民族舞蹈。 教师准备:制作“中国民族资源库”网页课件、印有民族图案的人民币若干张。 ●教学过程 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自由哼唱。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让学生置身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引起学生注意,集中学生思维,使学生放松心情,为上课做好准备。 新课导入 在学生课前欣赏了“爱我中华”优美的旋律和各民族风情的情景中导入新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华,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美丽动听的歌曲把我们带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趣味活动】同学们,你们身上带了钱吗?请大家拿出人民币的纸币,互相对比观察,辨认纸币上的民族头像和文字: 1.在人民币上,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如果有,是哪些民族的文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人民币上有很多不同民族的人像,你知道他们分别是哪些民族吗?

八上地理中国的人口教案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人口现状,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我国的人口特点。(重点) 2运用地图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难点) 3.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与我国人口政策,并树立正确的人口观。(重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问法引入,请同学们思考:我国人口有多少?在世界上占第几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人口。 二、快乐自学 自学教材P11—15图1-7,图1-8,图1-9,独立完成以下问题: 1.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人口总数为_____亿,占世界人口的______以上,居 世界第______位 2.从所绘制的人口增长曲线图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增长特点是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以上可以归纳出我国人口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以黑龙江的__________至云南的_________为界,此线以东人口__________,以西人口_________。 5.这样分布的原因是: 东部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部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关于人口的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是________。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控制_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 1.读图,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为什么增大了?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地理中国的人口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学案八年级地理上册学案三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我国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人口基本国策、人口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状况、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3、了解我国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会利用人口密度分析人口的分布特点 二、学习重点:人口分布特点和我国对待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 三、课前准备(预习) (阅读课本,填出下列问题) 1、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_____亿,占世界人口的 _____以上,是世界上人口_____的国家. 2.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______,人口最少的是_______. 3.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区有哪九个?它们主要分布在哪?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来。 4.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5.我国人口分布______,大体以黑龙江的____到云南_____为线,此线东南人口____,西北人口____. 6.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____地区人口多,_____地区人口少. 7.由于我国___________,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左右.

8.为了使我国人口的增长与_________相适应,与_________相协调;因此实行_________,控制人口的_____,提高人口的_____,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四、课堂流程(学习任务) 1、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数量居世界第。 2、读课本图1-9《我国人口的增长》和课文二、三段完成、 (1)在旧中国较长的历史时期(1949年前),由于战争、疫病等原因,人口死亡率,增长; (2)从图中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基本上呈直线,因为提高和改善,人口死亡率,出生率,使我国人口迅速; (3)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越多,导致人口与的矛盾十分突出。 (4)完成教材P11的活动1 (5)奇思妙想: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假设你是我国的人口部长,你有什么措施,控制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再进一步提高我国全体人口素质?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实行,控制,提高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具体要求是:。 (6)联系课文第三段,完成P12活动2 3、学阅读课本P12-13的课文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我国的面积和人口,计算我国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人,(2)完成P13的活动1 ①计算表中四省区的人口密度。②比较东部沿海两省和西部内陆两个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大小,请你概括出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含答案) 中国历史地理试题一填充题(30分) 1,我国正史中第一部有地理志的是(《汉书·地理志》)第一部有河渠志的是(史记) 2,(唐)李吉甫所撰( 元和郡县图志)和(宋)乐史所撰( 太平寰宇记),是我国古代两部地理名著3,东晋时都城( 建康),即今南京市,南宋时都城(临安),即今4,隋炀帝开大运河中,沟通黄河淮河的名,贯穿河北平原的称5,今西藏地区唐时称,元时属中央管辖 1.《水经注》的作者是朝的 2.《华阳国志》的作者是朝的 3.齐召南是朝人,他的地理学的代表作是 4.唐朝的东京指今,西京指今宋朝的东京指今,西京指今 5.明代的长城西起关,东迄关 6.自战国秦汉以来,我国北部蒙古高原上先后居统治地位的民族为匈奴、鲜卑、突厥、回鹘、蒙古7.北魏是( 鲜卑)族建立的

政权,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 8. 中国历史时期筑城思想在《周礼~考工记》有充分的体现9..根据《周礼》中国古代的都城一般都分为三重,皇城、宫城、京城二.填空题⒈历史地理学是一门介于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 灵渠(兴安运河) 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命史禄修建而成的岭南最早的人工运河。 ⒋夏王朝所统治的范围主要包括以国都为中心的的直接统治区和以方国为主干的地方政区单元。⒌东晋时期普遍实行的两种地方政区制度是侨州郡和实州郡⒎耧车最早出现于西汉朝。⒏水排是东汉时期的杜诗发明的,它是当时冶铁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⒐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曾派卫温和诸葛直到夷洲。⒑“松郡棉布,衣被天下”指的是元代松江府的纺织业。⒒明代长江三角洲一带的苏州和松江是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⒓市舶司最早是在

《中国的人口》八年级地理教案

《中国的人口》八年级地理教案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 课标要求: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在课标中蕴含着对学生各种数据及统计图表、人口分布图的判读能力的要求,也蕴含着对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要求,故而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能力的训练与渗透将成为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此外,也涉及到了新课标的总课程目标中的一些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如“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知识与技能要求中的“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节属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的第三节内容,主要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增长情况、分布及人口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本节是对学生进行“两史一情”教育的重要内容。人口国情是我国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国情,它对我国的资源、环境、产业特别是农业的影响十分深远。因而理解中国的人口突出特点、产

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对学生学好中国地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本节知识点较少,内容简单,便于掌握,教师可充分利用本节内容的教学,帮助一些七年级地理学得较差的同学重树学好中国地理的信心与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 人口知识及问题在各类媒体、以往的教材中大量出现,学生应对本部分知识十分熟悉,教师可不必大量讲析,学生便可理解。在本节中大量应用了统计图表,但这一知识在七年级数学中已做了详细的介绍,故而读图特别是一些简单的统计图,不成为本节的重点讲授的内容。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的时期,且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比较燥动,因而对于这种比较枯燥的理论课,应适当加入一些比较深动的例子,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 对主要农村本校的学生而言,八年级学生也正处在学习两极分化的阶段,出现了一部分学地理的能力较差的学困生,同时学生的讨学思想已渐渐表露出来,即学习积极性不高。因而要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在课堂中有所得十分困难;要让一些对地理有兴趣、学得好的学生在课堂中吃饱、吃好,这也有难度。

初中地理《世界的居民》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测试讲评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操作或实践才是最有效的。根据上面的教学内容,结合这一需求,在本节课上,我采用分层次分小组,指导学生自行解决,教师辅助指导的教学方式,明确的责任分工,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教学难以顾及众多学生差异性的不足,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者,学生为主体的科学观点,实现教与学和谐发展。当遇到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加以指导、示范。而对学生来讲,不论对与错,都有一个思维过程,所以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首先让学生课前进行试卷分析,在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到考试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重建学生思维,进而重建或完善解题思路。并有效地促使学生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 【教学目标】 1、对试卷中自己所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类。 2、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做题方法。 3、针对考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有的放矢的复习相关知识点; 4、总结经验,掌握考试方法。 【教学关键】 重视更改试卷中的错误,并对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巩固,养成良好的审题、答题习惯。关注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方法的培养与应用,初步理解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关系。 二、教学媒体和课前准备 【针对学生】 课前下发试卷及“卷后感悟”,查找自己易错题型,并完成通过努力可以改错的部分。【针对教师】 应对学生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汇总,确定讲评重点。将学生分小组,使每组内有好,中,差三个层次学生。统计解答题的得分,计算各题的平均分,以此衡量全班对此类题的掌握情况。分析学生对相关知识、及相关方法的掌握情况,对学生错误较为集中或不会者较多的题目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制订措施,并设计好针对训练题。将学生的错误进行分类,制作课件。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课前纠错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讲授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和增长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2、知道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家庭都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3、知道一点关于人口与人手、人的生产与物的生产之间的关系。 知道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4、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三、教学难点:进行关于“人口的发展要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的人口观教育。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图法六、 五、教具:中国人口密度图 六、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哪位同学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中国有多少亿人口?中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二)、讲解新课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000年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95亿(世界人口约60亿),占世界人口的2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比较四国面积和人口: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垃,但人口总数排在世界第一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19,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30多个国家人口之 和的2倍多。比非洲和拉美两大地区的人口还多。(过渡)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2、人口分布不均 我国的人口密度:12.95亿人/960万平方千米≈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人口密度(30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 我国人口的分布: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约200人/平方千米,以西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东部面积仅占全国面积的43%,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西部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6%。因此,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哪些省区人口密度大于200人/平方千米?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东部等,这些地区多属平原区,适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等等。由此可知,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尤其是沿海的平原地区,西部密度小。其原因主要是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长短等等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过渡)除了生活在本国的人口,书上还补充介绍了我国的海外移民。 3、华人与华侨 概念(1)华侨:由我国向海外的移民长期侨居国外并具有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2)华人:由我国到海外的移民已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AB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什么是历史地理?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答案:历史文献 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答案:南京 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答案:1300万平方公里 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答案: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 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答案:不一定相同,但有演变的关系、必定有演变关系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答案: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能够飞行是因为其比重比空气轻;、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否有动力装置;、直升机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而产生升力的航空器; 8、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 答案:古城遗址的轮廓、建筑物的鸟瞰图 9、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 答案:多作实地考察、多看文献资料、掌握地理学原理、关注新技术 10、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 答案:《平凡的世界》、《西游记》

11、什么是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____。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第2章单元测试 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答案:正确 2、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3、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答案:对 4、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答案:错误 5、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答案:正确 6、中国历史上基本统一、疆域范围较大的政权有: 答案:西汉、唐、清 7、说中国的领土像一张秋海棠叶子,是指哪一阶段? 答案:未承认外蒙古独立前的中华民国 8、以下哪一阶段属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 答案:十六国、五代十国 9、历史统一的范围是指:

初中地理-中国的人口 最新

能说出我国的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2.运用人口分布地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学习重点:我国人口的国情和分布特点、人口问题的对策。 学习难点:分析图表和动手做图 学习方法:联系身边实际,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勤奋动手,细致分析作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习小组调查统计本村人口总数及近十年来的变化,并了解变动原因。 二、互动学习 (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请同学们思考,我国人口有多少?在世界上占地几位? 1.读教材10页图1-7 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了解世界人口情况。2.读教材10页图1-8 全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回答第11页活动中的题目 提示:题目2省级单位的分布(参考第7页图1-5) (1) 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2) 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3) 分布在珠江中下游地区的:(4) 分布在长江上游地区的:

(二)、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1.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的原因是什么?想一想:还有其他原因吗? 2.辅导学生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材11页活动中的题目) 3.分析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并回答,东部地区和特大城市人口增长幅度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分布疏密不均 1.复习:什么是人口密度? 2.学生读图1-9 回答第13页活动中的题目 (1).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省的河到省的为界 (2)小结: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特点是什么? (3)我国城镇与农村人口分布特点(看图进行比较) 小结: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大小,农村人口比重大。 (四)、我国的人口政策 1.我国人口总量仍将持续增长的原因? 2.我国的人口政策是: 三、课堂练习: 1.世界上人口数居前三位的国家是()()和()。 2.中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3.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和()。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中国的人口教案

中国的人口 整体感知 本间共包括中国的人口和中国的民族两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问题是目前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22%,人口多、人口增长快带来了系列的负面效应。因此,“中国的人口”这一节主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人口现状及分布情况,了解中国人口的特点以及中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的民族”主要讲述中国各民族的分布及中国的民族政策。通过教学,使学生清楚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国,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等。 人口问题是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难点,培养学生的人口意识,教学中应注意进行比较教学——中国人口与世界其他几个大国的人口相比较,中国人口自身的纵向比较,从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节中国的人口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 (二)能力渊练点 培养学生阅读“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和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我国人口国情国策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生育观,形成“少生优生好”、“男女都一样”等生育审美观,摒弃“多子多福”“早生儿子早得力”等落后、愚昧、陈旧的生育观念。 二、学法指导 要善于利用图表,从中获得地理核心知识,形成深刻认识。(图表直观形象、易感知、印象深,教材对重点内容、突出问题都会以图展示以强化)让学生明白,读图分析是获得重点知识的途径。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问题及对策。 (二)难点

初中地理《世界的居民》教案

初中地理《世界的居民》教案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世界的人口 内容与分析 内容: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 内容分析:本节主要介绍世界人口的增长、分布和人口问题。重点是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难点是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教材通过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许多人口数据,让学生通过分析来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为了便于学生分析并把握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所给资料从1950年开始,并预测到2005年,问题设置突出世界人口达10亿整数倍的年份。课文中介绍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4个人口统计指标,要求学生对人口数据能够进行初步的计算和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课文与地图密切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可记住四大人口密集地区。在课文中,粗略介绍了这4个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地形、水文条件,进而说明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在气候湿润的临河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世界的人口问题这一部分紧靠人地关系的主线,通过分析一系列实例来说明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人口过多、过少都不利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正常发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本节教材既介绍了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又

分析了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人口预祝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以此来培养学生透过数字看本质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数据一般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 1.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人口分布的特点。(2.结合地图分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3).运用材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世界人口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原因。 (4).了解人口计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并能对人口数据进行基本的计量分析。 2.目标分析 通过分析世界人口增长图,列举人口数据,认识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学会计算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图,了解四大人口密集区和四大人口稀疏区,并适当分析其原因。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障碍)是人口出现负增长不是人口问题,产生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的原因是学生认为人口也少也好。要解决这一问题(或困难、障碍),就要通过分析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会导致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和民族同步检测(带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和民族同步检测(带答案) 第二节人口和民族一、选择题 1.西安、武汉、长沙等城市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落户,此举对城市发展的益处不包括A.提高城市科技创新力 B.提升城市人口素质 C.加快城市人口老龄化 D.拉动城市消费增长 2.有关我国人口、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分布西多东少 B.漠河--腾冲一线是我国人口分界线 C.泼水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D.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3.图为我国某地区民居图及少数民族舞蹈邮票,判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从民居形式分析,该地区气候湿热 B.从舞蹈、服饰分析,该少数民族为傣族 C.该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为雪顿节 D.该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省 4.读我国某地区的景观图,根据图中的建筑风格和民族服饰分析,该少数民族的名称及主要分布地区是 A.维吾尔族―x疆维吾尔自治区B.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 C.傣族―云南省 D.朝鲜族―东北三省 5.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和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分布大致以漠河?腾冲为界,达州位于该线以西,人口稀疏 B.我国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应继续坚持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 C.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藏族 D.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6.下列北回归线穿过的省级行政区中,属于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是 A. B. C. D. 7.我国著名的人口地理界线是 A.黑河一腾冲一线 B.冬季0℃等温线 C.秦岭一准河一线 D.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8.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分布,表达正确的是 A.藏族只分布在x藏 B.汉族平均分布在东部 C.西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 D.各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9.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分别是 A.中国俄罗斯 B.俄罗斯印度 C.俄罗斯日本 D.美国印度 10.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下图中信息搭配正确的是 A.①―维吾尔族一住窑洞,唱信天游 B.②朝鲜族一跳孔雀舞,吃竹筒饭 C.③蒙古族一参加那达慕大会,骑马、摔跤 D.④一苗族一气候炎热,喜欢跳跷跷板 11.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共有56个民族 B.汉族遍布全国各地 C.泼水节

初中八年级地理word教案文档:中国的人口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中国的人口 第二节人口和民族——中国的人口 厚德中学陈红梅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及由此产生的人口问题; 2、理解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3、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特点; 4、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 3、通过让学生收集计划生育标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关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实行计划生育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正确处理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培养学生参与国家大事的意识和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分布特点; 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制作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在《中国的疆域》一课中我们知道了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那有谁知道我国的人口情况?有多少人?居世界第几位? 生:我国人口已超过13亿,总数居世界第一。 一、世界人口大国 师:这位同学说中国人口世界第一,到底是不是呢?下面我们用数据说话。(指导学生完成课本11页活动题1:根据表1-2,分别计算不同年份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并绘制成形象统计图。) (知识拓展):同学们知道形象统计图有哪几种吗? 生:主要有饼状图、条形图、折线图。(根据回答,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种类,指导学生画图,对制作规范的进行展示)(学生亲手制作统计图,掌握制作方法和技巧,并在自己制作的图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结论: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总数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人口在世界总人口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5以上。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后大题(完整版)

中国历史地理学复习资料 导言 1、谈谈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归属 学科性质历史地理学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为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学科归属:一直以来,关于它的学科归属问题争论较大,归纳起来有四种说法: 一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此说古来有之,现今的国务院学位申请学科分类中,一级学科历史学名下的8个二级学科,其中就有历史地理学。 二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辅助学科。这主要是基于其研究对象与现代地理学相同,均为历史地理环境。谭其骧、侯仁之、华林甫等持此观点。 三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一门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根据是其研究对象是地理学,而研究时间、方法和资料又多是历史学的.我国学者黄盛璋、纽钟勋和《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第二版第324页)等持此观点。 四是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已经有人感到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公开认为历史地理学应将社会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作为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提出历史地理学应是一门独立的综合的学科。我们所用教材的作者、西南师大的蓝勇教授即持此观点。 2、联系研究实践分析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方法和手段:文献逻辑推证法(历史地理传世文献、近代考古发掘材料、野外实地踏勘材料)统计计量法、数理模型法、区域研究方法、现代科学技术。(见课本7、8页)史地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一)历史文献研究法(二)野外考察法(三)地图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3、试分析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或者说,社会发展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基础,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经常的必要条件。它包括在历史上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生活相互起作用的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矿藏、植物、动物,等等。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理环境就是人类环静,起着类似舞台、布景乃至道具的作用。人类社会,包括的内容有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环境是怎样作用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呢 4、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现状。⑴在历史民族地理方面: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纲要》上册中专门设立了《历史民族地理》一章,对历史民族地区的研究有开创之功。⑵在历史经济地理方面:史念海《中国历史经济地理》、郑学檬《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与唐宋江南经济研究》⑶在城镇与古都城的研究方面:史念海主编的《中国古都研究》第一辑、《中国古都和文化》、李吉平《中国古代都城概况》、陈桥驿主编的《中国七大古都》。⑷在历史交通地里方面:史念海的《中国的运河》王子今《秦汉交通史》辛德勇《古代交通与文献研究》。 ⑸在历史人口和移民历史地理研究方面: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葛剑雄、吴松弟、曹树基等的《简明中国移民史》、多卷本《中国移民史》、多卷本《中国人口史》等。⑹在历史文化地理方面: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周振鹤《中国历史文化区域研究》和《方言与中国文化》。⑺在历史军事地理方面:史念海《河山集》第4集和胡阿祥主编的《兵家必争之地》。⑻在历史地理理论方面:张步天《历史地理学概论》、辛德勇《历史地理学导论》. ⑼在历史地理文献研究方面:杨正泰《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述》陈桥驿的《水经注研究》1~4集、勒生禾《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