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AN网络规划设计及100G+OTN技术与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33.88 KB
- 文档页数:10
100G时代的OTN带宽资源管理摘要:随着100G规模商用,传送网络带宽的急剧提升,使得网络业务形态和运维环境产生了质的改变。
OTN带宽资源管理从辅助选项变成必备功能。
本文分析了OTN带宽管理的要点,带宽管理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带宽管理需要加强的方向。
1、100G OTN的影响100G时代如约到来,尽管目前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成本优势,但是每个人都相信未来的100G波长终将像今天的10G波长一样普及。
单波100G意味着存量网络上的10倍扩容容量,80波系统就可以轻易获得8T的传输容量。
而这些硬指标的光辉恰好掩盖了其更加深远的影响。
在语音业务主导的MSTP时代,一个STM-64线路能够承载4000个最常见的E1电路。
随着流量暴涨和业务全IP化,传送网络的运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数量上看,GE业务占绝对主导。
ODU0调度曾经让我们无比兴奋,但是在调度颗粒与业务的匹配中,它影响的因素只是分子,一个10G波长只能得到8个ODU0。
综合考虑形态和颗粒,100G OTN网络使得业务与承载管道重新得到了匹配。
OTN网络突破了刚性的底层瓶颈,随着100G应用逐步深入,技术与需求互相促进下的网络建设热情迟早会被再次点燃,这种遐想传递到运维层面,就成了变革的动力。
为了迎接这一挑战,我们还需要建立与全新业务形态相匹配的运维模式。
2、100G OTN运维要点谈到OTN运维,一方面当然是降低维护成本,但是这是做减法,其空间受制于现有技术条件,另一方面,我们认为更应该强调业务响应能力,通过兑现网络资产实现基础网络收支平衡。
传统上WDM仅仅是作为光纤的替代品,而OTN与WDM的固有关系,使得今天的OTN运维有很多WDM 的影子。
OTN当前的业务发放与WDM波长绑定紧密,实际上包括了硬件部署、光层调测这些环节。
这种方式与SDH配交叉开通业务差距非常大。
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OTN的业务响应周期从几天到两个月不等,这种等待成本和不确定性对于很多业务需求来说门槛太高。
2.1 核心层组网模式
核心层部署遵循“总体业务流量迂回最少,网络综合建设成本最低和综合网络安全性最高的原则”。
由图一所示,核心层网络部署思路如下:
(1)EPC CE设备应选择EPC机房作为节点,每个EPC机房设置一对EPC设备分别以口字型对接省会CN2
(3) 汇聚机房为本地核心机楼。
2.2.2 B类路由器网络结构
B类路由器充分利用现有光缆及汇聚层
源,灵活采用“口字型”或双星型上联
(1) 口字型组网可根据接入光缆的归属情况灵活选用“标准成对”或“串联成对”
图1
图2 方式一:IPRAN接入环在骨干节点集中汇聚
该组网模式优缺点如下:
优点:
①IPRAN汇聚节点分散下沉到各个乡镇,业务先通过乡镇B路由器汇聚若干个GE链路,再进入本地网OTN 或10GE链路。
(2)单点双归,已堆叠
先选用该模式进行组网,以避免后期频繁扩容。
(3)链型仅适用于业务量低、光缆无法物理成环条
图3 方式二:IPRAN接入环在各汇聚节点分散汇聚
依照2.2.3中的方式一:IPRAN接入环在骨干节点集中汇聚进行B路由器的布署,根据流量测算,设置在A 城关的2台B路由器采用10GE口字形上联I市ER路由器;依照2.2.3中的方式二:IPRAN接入环在汇聚节点分散汇聚,除A城关的2台B路由器外,乡镇B路由器与汇聚OTN 共址设置,所有B路由器通过GE双星形上联I市ER路由
综上,结合实际情况可验证:方式一适用于本地传送网OTN已下沉至乡镇汇聚层,并基本覆盖较远乡镇,IPRAN 节点(BBU 节点)在50个以内,A路由器在60台以内,IPRAN接入环在10~15个之间的郊区、乡镇等区域。
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2019-2021年网络发展滚动规划之IP RAN规划中国电信北京分公司2018年11月目录第一章IP RAN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1.1IPRAN承载的业务现状 (2)1.2IP RAN网络现状 (2)1.3IP RAN网络及业务承载现状分析 (7)1.4本地基站接入光缆网现状及存在问题 (8)第二章IP RAN承载需求分析 (8)第三章网络发展思路和策略 (9)3.1IP RAN总体发展思路 (9)3.2IP RAN网络架构和组网原则 (10)3.3IP RAN与光缆网协同组网思路 (10)第四章网络发展目标 (11)4.1发展目标 (11)4.2重点举措 (12)第五章规划方案及投资 (12)5.1IP RAN网络建设方案 (12)5.2基站接入光缆改造方案 (14)5.3IP RAN成环率提升改造方案 (17)第一章IP RAN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1.1IPRAN承载的业务现状北京市共有CDMA室外宏站3692个、室内DO信源3823个。
目前基站3G业务主要通过基站专用移动MSTP传输网承载,部分基站使用微波承载。
北京市C网基站传输设备主要采用155M、622M MSTP设备,组网结构以环形结构为主。
目前C网基站接入共有155M MSTP设备1036端,共组建155M基站接入环170个;C网基站接入共有622M MSTP设备6479端,共组建622M基站接入环488个。
LTE基站BBU分散设置和集中设置的规模如下。
1.2IP RAN网络现状1.2.1.1总体架构北京公司IPRAN 组网结构如下图所示,功能上分为核心、汇聚、接入三个层级。
其中核心层CR负责接应汇聚层上联,实现跨区域、跨象限流量转发与调度;汇聚设备包括SR和B类设备,SR用于接应片区内B设备对上联,实现B类设备对之间互访,B 设备用于接应政企和基站等A 类设备上联,同时对接入层设备流量进行汇聚转发;接入层包括A类设备和U设备,用于基站及政企专线等综合业务接入。
100G OTN在本地传送网中的应用策略作者:曾琦良来源:《中国新通信》2014年第15期【摘要】本文简单介绍项目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概念,传输管线工程的成本各项组成部分及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分析影响传输管线工程建设成本的各部分的因素;详细叙述了在工程各个阶段中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传输管线成本控制通信带宽的需求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4G移动互联网、在线高清视频、在线游戏、电子商务、云储存云计算、物联网、以及企业专线等各种新兴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对底层传送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旧有的10G/40G系统已经无以为继。
同时,新一代的100G OTN系统在理论及硬件上均已成熟,标准制订、设备开发、系统调试已相继完成。
在带宽需求不断增长的压力推动下,100G OTN网络正大踏步走向全面商业化的时代。
目前,100G OTN系统已在干线传送网中规模部署,毫无疑问,100G OTN系统在大型本地传送网的部署将指日可待。
本文从100G OTN技术背景和本地传送网业务需求入手,将从设备选型、业务保护通路配置、混传及配电散热方面探讨100G OTN系统在本地传送网中的应用策略。
一、背景1.1 100G OTN系统技术背景早在2010年左右,IEEE、ITU-T、OIF等就分别对100G系统以及 OTN技术做出了相关标准的制订,并且得到了设备商的支持与推动,这为100G OTN系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2年,100G网络开始在部分欧美地区展开规模化商用部署;同年在国内,三大运营商也陆续开始了对100G的实验室测试。
其中,中国移动在2012年4月启动了最大规模的测试,并在随后6月选取了杭州到福州的国家干线率先试点开通干线100G传送网,截至当前,100G OTN已在省内干线大规模应用。
运营商之所以如此积极地推动骨干网络的升级换代,很大程度是由于日益增长的业务流量与网络带宽等的压力。
而对大中型城市来讲,本地传送网同样面临流量增长带来的巨大挑战。
环球市场/电力工程-160-浅谈OTN 技术在铁路传输网中的应用杨焕芝太原铁路局太原通信段摘要:铁路通信是铁路的大动脉,铁路通信网络为铁路行车安全、运输组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随着铁路的飞速发展,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铁路对通信传送网络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铁路大量引进了OTN 技术,OTN 技术已被各铁路局广泛采用,并逐渐成为铁路骨干层传输所采用的主要技术。
本文主要从OTN 技术优势、网络结构以及组网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OTN 技术在铁路通信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铁路通信;传输系统;OTN;组网;应用1、 OTN 技术概述1.1 OTN 技术本质及优势OTN 技术是在目前全光组网的一些关键技术(如光缓存、光定时再生、光数字性能监视、波长变换等)不成熟的背景下基于现有光电技术折中提出的传送网组网技术。
OTN 在子网内部进行全光处理而在子网边界进行光电混合处理,但目标依然是全光组网,也可认为现在的OTN 阶段是全光网络的过渡阶段。
按照OTN 技术的网络分层,可分为光通道层、光复用段层和光传送段层三个层面。
另外,为了解决客户信号的数字监视问题,光通道层又分为光通道传送单元(OTUk)和光通道数据单元(ODUk)两个子层,类似于SDH 技术的段层和通道层。
因此,从技术本质上而言,OTN 技术是对已有的SDH 和WDM 的传统优势进行了更为有效的继承和组合,同时扩展了与业务传送需求相适应的组网功能,而从设备类型上来看,OTN 设备相当于SDH 和WDM 设备融合为一种设备,同时拓展了原有设备类型的优势功能。
即OTN 集成了SDH 和WDM 的所有优势,既可以实现WDM 的超容量带宽,也能像SDH 网络一样进行运营管理。
OTN 技术还可以利用灵活多变的组网形式,实现业务的保护和恢复,对业务颗粒的升级和调整带来极大便捷。
1.2 OTN 特征跟传统的SDH 传送网技术相比,OTN 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①OTN 在处理信号时是根据信号的波长进行处理的,所以使用和调制数字信号传输的效率以及格式都呈现出透明化的态势,直至传送到使用的新的数字业务信号上。
100 G OTN 传输技术应用浅析作者:覃开基,方壮鸿来源:《科技与创新》 2015年第22期覃开基,方壮鸿(广东省电信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介绍了100 G OTN 传输技术的现状和优势,针对其部署方案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别从技术特点、配置方法、保护方式和混传方式等方面阐述了优化方案,并从技术上解决了城域传输网带宽扩容压力问题,以供相关单位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OTN 技术;部署方案;混传方式;交叉连接中图分类号:TN92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ki.kjycx.2015.22.129文章编号:2095-6835(2015)22-0129-02和应用种类呈快速增长态势。
由目前业务容量爆炸式的发展趋势可预见,未来的数据业务承载已不能仅依靠现有的40 G OTN配置运行了。
因此,100 G OTN 超高速传输技术已成为当前网络传输应用的最佳选择。
100 G OTN 系统在理论和硬件方面均已成熟,在设备开发、系统调试等方面比较完善。
在带宽需求不断增大的背景下,100 G OTN 网络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满足人们对网络宽带的需求。
1 100 G OTN 技术的特点1.1 OTN 设备的形态OTN 设备可从3 方面界定:具备OTN 物理接口(G.709)、ODUk 级别的交叉连接能力(OTH(O/E/O))、OCh 级别的交叉连接能力(ROADM)。
因此,OTN 的设备形态大致可分为具有OTN 接口的WDM 设备(DWDM+G.709)、具有OTN 光交叉的设备(DWDM+G.709+ROADM)、具有OTN 电交叉的设备( OTH )和具有OTN 光电混合交叉的设备(DWDM+G.709+ROADM+OTH)。
其中,前两类属于OTN在光层的应用形态,第三类属于OTN 在电层的应用形态,第四类属于光电联合设备应用形态。
具体而言,第一类设备,即OTN 终端复用设备的架构与DWDM 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接口标准有差异,国内外主流运营商在近年来采用DWDM设备建设的骨干网中已经引入了G.709接口标准,并在建网思路、技术需求等方面明确提出了投标设备必须采用OTN 技术的要求。
100GOTN技术在主干网中组网方案的设计探究作者:马静静孟超张明栋来源:《中国新通信》2020年第01期摘要:光传输网(OTN)以其传输宽带大颗粒业务、海量的传输容量、全部透明的端到端波长/子波长传输,成为当前传输网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关键词:100G OTN技术;主干网中组网方案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各类新业务的蓬勃发展,基于IP的数据流量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预测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数据流量仍将保持30%以上的年平均增长率,而且,其业务流向、类型更加复杂多样,业务重要程度、业务价值日益重要。
这就要求传送网在能够提供海量带宽的同时,还要加强安全保障,更需兼备灵活与智能,因此,100G OTN技术成为了当前传送网特别是骨干传送网的最佳选择。
一、技术现状及优势OTN(光传送网)技术兼有传统SDH和WDM的优势,OTN在光层采用WDM技术,可以实现大颗粒的传送;OTN在电层使用异步的映射和复用,支持ODUk(k=0,1,2,3,4,f lex)的交叉连接颗粒。
相对于SDH的VC-12/VC-4的调度颗粒,OTN复用、交叉和配置的颗粒明显要大很多,能够显著提升高带宽数据客户业务的适配能力和传送效率。
目前,商用化OTN设备支持的最大电交叉容量已可达12.8T或14.4T,完全可满足当前干线传送网络容量要求。
相对于其他传送网技术,当前100G OTN显现出如下如下优势:一是IEEE,ITU-T,OIF 等标准组织几乎同步推进并发布100G相关标准,设备厂商也采用了统一的光调制解调方案,从而促进了100G OTN产业链的成熟和规模部署。
二是从网络建设和后期运维的综合成本看,100G OTN解决方案显现出对于10G/40G方案明显的价格优势。
二、100G OTN技术在主干网中组网方案的设计(一)设备配置。
在设备配置方面考虑到要使系统有很高的安全性、维护便利、投资低、设备的利用率高,要将光缆各种余量及ODF连接器损耗等因素综合考虑。
关于举办IP RAN网络规划设计及100G OTN 技术与应用培训的通知 公司内各单位: 公司拟举办IP RAN网络规划设计及100G OTN技术与应用培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时间:8月14日-16日上午9:00至12:00,下午14:00至17:00 二、培训地点:公司七楼会议室 三、授课老师:李文耀老师(老师简介见附件一) 四、授课内容:(见附件二) 五、要求公司传输网络咨询设计院、数据通信咨询设计院人员参加培训,欢迎其他员工踊跃参加。 六、请参培人员合理安排好手头工作,提前10分钟入场、签到,上课时认真听讲,不得迟到或中途离场;手机均调至振动或静音状态。 七、本次培训全程参培者计算教育培训学分3分。培训结束后将通过考试对培训效果进行检测,考试通过者另外计算学分1分。 请综合部作好如下配合工作: 1、请安排人员负责培训期间音响、麦克风、无线话筒的正常工作。 2、请于培训期间在七楼会议室制作显示屏标语。(标语名称:湖北邮电规划设计有限公司IP RAN网络规划设计及100G OTN技术与应用培训) 特此通知。 主讲师资介绍: 李文耀:武汉光华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工业信息化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考评员,全国通信行业资深讲师,高级咨询师,原邮电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情报中心高级研究员,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烽火科技集团高级培训师,《中国光电》杂志、中国光电网(www.optochina.net)编委会成员,《通信世界》杂志特邀撰稿人,被评为2011-2012年度通信产业先锋技术人物。 长期从事电信运营商的通信技术交流与培训,研究生、本专科生、通信企业员工培训、用户培训和援外培训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多次参与工业信息化部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有关通信行业职工通信技术技能鉴定工作;多次参与国内外主要设备制造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单位、通信网络工程建设与维护单位、广电与电力行业通信部门等的通信新技术交流、咨询与培训工作。 诚实做人,学识渊博、知识结构全面、亲和力强、在业界有一定影响。既有雄厚而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而熟练的技术、又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教学经验和技巧、做过项目课题、产品研发、还参加过通信网络的规划与设计、通信工程建设、网络运维及新业务开发等工作。 在长期的教学与培训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自成体系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最大特点在于以人文的思想与方法进行教学,生动活泼,富于激情与感染力;教学针对性强,知识全面、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结合丰富的案例进行教学,深入浅出、诙谐幽默;通过互动教学,解决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学员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大收获。学员上万人,遍及国内外通信行业,广电与电力行业,学员对教学效果评估,满意率均达90%以上。 曾主持并参与部级科研课题5项,与他人合著技术参考书2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多次获奖。 李老师有较好的行业背景和光传送网及数据通信网方面的工程建设实践经验: 1991年,在北京邮电大学学习期间,跟随原邮电部电信总局参与了呼和浩特至包头的140Mbit/s PDH数字光纤通信工程项目; 2000年,在原湖北省移动通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与设计院工作期间,完成了湖北省咸宁市移动通信2.5Gbit/s SDH本地传送网的规划与设计工作; 2001年至今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工作期间,先后参与了烽火通信公司的SDH、MSTP、PTN、IP RAN、WDM、OTN、40G/100G WDM/OTN等本地网、省干和国干光传送网相关的工程建设项目; 1997年至1999年,在湖北省数据通信局工作和学习期间,参与了我国早期数据通信网和Internet互联网的工程建设,包括中国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163网),湖北省公众多媒体通信网(ChinaInfo,169网)、湖北省数字数据网DDN、湖北省分组交换数据网(X.25网)、湖北省帧中继网(FR)、湖北省ATM网络的工程建设等工作; 2011年,跟随中国电信集团湖北省电信分公司工程建设部参与了湖北省CN2(IPv6+MPLS)网络工程建设项目。 2012-2013年,承担了中国移动某省公司TD-LTE承载网PTN L3方案的整体解决方案课题研究工作,同时参与了PTN L3方案试验网及扩大试验网工程建设相关工作。 2012-2013年,承接中国联通某省分公司关于IP RAN网络建设课题研究、参与某市IP RAN网络工程建设、现网测试等工作。 IP RAN网络规划设计及100G OTN 技术与应用课程大纲
一、培训内容与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总学时:3天) 第一天:演进和原理08月14日 星期三 1. IP RAN技术的应用及网络建设现状分析 2. IP RAN的网络架构及设备组成 1小时 1小时 3. IP RAN的关键技术及应用-MPLS L2VPN/ MPLS L3VPN 5小时 第二天:业务承接案例和具体规划步骤08月15日 星期四 4. IP RAN的路由技术及路由协议 5. IP RAN网络的保护及技术方案 1小时 1小时 6. IP RAN的无线业务(3G/LTE)承载及技术实现方案 7. IP RAN网络的规划设计及案例分析 2小时 3小时 第三天:传输网的承接应对08月16日 星期五 8. IP RAN对承载网的影响分析 9. 100G OTN原理及应用 1小时 3小时 10. 紧凑型OTN原理及在城域/县乡组网应用 2小时
交流与研讨 备注:授课内容与进度安排可根据要求作相应调整。
二、详细研修内容: 1. IP RAN技术的应用及网络建设现状分析 1.1 IP RAN分组传送网技术的演进及发展 1.2 IP RAN技术应用及网络建设相关背景分析 1.3 IP RAN的定义及技术特点 1.4 IP RAN的技术核心分析 1.5 IP RAN网络引入三层功能的优劣势分析 1.6 IP RAN的应用场景 1.7 各种业务对IP RAN承载网的要求 1.8 IP RAN作为综合承载解决方案的优势 1.9 IP RAN与PTN及IP/MPLS技术间的比较 1.10 IP RAN与PTN技术及组网应用方面的优劣势比较 2. IP RAN的网络架构及设备组成 2.1 IP RAN的组网要求分析 2.2 IP RAN网络的分层架构 2.2.1 IP RAN网络分层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2.2 IP RAN的物理分层结构 2.2.3 IP RAN的控制层面分层结构 2.2.4 IP RAN应用分区域和分进程解决大规模组网的关键问题探讨
2.3 IP RAN网络组网模型及组网结构 2.3.1 L2VPN到边缘组网模型及组网结构 2.3.2 L3VPN到边缘组网模型及组网结构 2.3.3 L2VPN+L3VPN组网模型及组网结构 2.3.4 Native IP到边缘组网模型及组网结构 2.4 IP RAN网络各层组网结构及应用场景分析 2.5 IP RAN网络设备及设备互联 2.6 IP RAN网络运维界面划分探讨
3. IP RAN的关键技术及应用-MPLS L2VPN/ MPLS L3VPN 3.1 IP RAN网络的技术需求分析 3.2 IP RAN网络的技术组成 3.3 IP RAN网络组网的关键技术方案 3.4 IP RAN综合承载技术方案选择 3.5 IP/MPLS核心技术 3.6 MPLS技术基础 3.6.1 MPLS的概念与技术特征 3.6.2 MPLS的报文结构与标签栈
案例分析: 以OSPF路由协议为例,探讨OSPF进程的概念及相关问题:OSPF的进程ID和OSPF域ID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作用呢?是不是进程ID就是用来区分路由器区域的,而area域ID是区分一个路由器中的接口属于哪个OSPF域?一个路由器的多个接口可以属于一个进程ID?还是可以跨ID? 3.6.3 MPLS的网络构成与工作原理 3.6.4 静态MPLS与动态MPLS 3.6.5 MPLS LDP技术 3.6.6 MPLS TE技术 3.6.7 MPLS与IP/SDH/MSTP技术的比较 3.6.8 MPLS/T-MPLS/MPLS-TP技术演进与发展 3.7 MPLS VPN技术原理及应用 3.7.1 MPLS VPN的概念与技术特征 3.7.2 MPLS VPN的技术特征 3.7.3 MPLS VPN网络架构 3.7.4 MPLS VPN技术框架 3.7.5 隧道技术 3.7.6 VPN技术 3.7.7 PWE3技术及应用 3.8 MPLS L2 VPN技术及在PTN/IP RAN中的应用 3.8.1 MPLSL2 VPN的概念与技术特征 3.8.2 MPLS L2 VPN技术种类 3.8.3 虚拟专线(VPW) 3.8.4 虚拟专用LAN(VPL) 3.8.5 MPLS L2 VPN网络架构 3.8.6 MPLS L2 VPN工作原理 3.8.7 VPWS技术 3.8.8 VPLS技术 3.8.9 虚拟交换实例-VSI 3.8.10 MPLS L2 VPN技术在PTN/IP RAN中的应用方案及举例
3.9 MPLS L3 VPN技术及在PTN/IP RAN中的应用 3.9.1 MPLS L3 VPN的概念与技术特征 3.9.2 L3 VPN的技术种类 3.9.3 L3 VPN的网络架构 3.9.4 L3 VPN的报文转发 3.9.5 L3VPN的路由信息发布 3.9.6 虚拟路由转发-VRF(或VPN实例:VPN-Ins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