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荚“工场光环”殆尽:从未想过被收购
- 格式:pdf
- 大小:194.05 KB
- 文档页数:2
起底盗版手游灰色产业链:借豌豆荚等平台直达用户DoNews游戏6月25日特稿(记者赵玥罗西)盗版,对于中国游戏行业来说,好像已经是一个渐渐远去的词。
但是随着移动游戏的蓬勃发展,盗版商们换了一种形式,发挥互联网的特性,虽然同样是免费向用户提供游戏,但是替换或者加入盗版商自己的广告插件,侵害原作权利,更有甚者盗取用户隐私。
上述盗版行为,通过国内几大渠道之一向DoNews举报,浮出水面。
举报方表示正在收集证据,有可能将诉诸法律。
而我们更关注的,是这一灰色产业链到底何以形成并壮大,各个链条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能做什么?对上传的安装包监管不严是盗版应用泛滥的主因广州盒子平台被举报破解正版应用通过豌豆荚非法获利举报方称,一家名为“盒子平台”的渠道下载正版游戏后进行破解,植入病毒或广告插件,重新签名后,再以正版游戏包的身份上传到其他平台型渠道获利。
举报方特别举例豌豆荚,因怀疑盒子平台与豌豆荚有深度合作。
手机助手类产品豌豆荚上,有一个“洗白白”功能,官方介绍其为“豌豆洗白白会帮你找出山寨应用,并协助你把它们更换成官方版或没有广告的版本”。
举报方称,用户反应游戏总被替换成加入插件的安装包,出现游戏过程中广告弹出、侧边栏应用推荐和强行静默安装等问题。
在研究了出现问题的游戏和用户后发现,他们统一特点是手机中装有豌豆荚,并在下载安装过某游戏后使用过豌豆荚中的洗白白功能。
替换后的安装包上传方为“盒子平台”。
举报方表示还会进行彻底的调查,目前已经通过公证处保存证据,之后可能会有进一步举措。
对此事,豌豆荚方面回应,公司的游戏审核团队是根据游戏提供者上交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判定游戏包是否为官方版本。
而且对于游戏的下载,豌豆荚只提供搜索服务,详情以及下载都是在第三方平台进行,与豌豆荚无关。
记者随即又联系了推出“盒子平台”的广州市九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当问及是否存在上述情况时,工作人员对此仅回应了一句“没有呢”,便不再对此进行解释。
委身阿里的豌豆荚创始人王俊煜:创业没有终点“一个独立的、蓬勃向上的公司和被巨头收购后的公司,两个故事哪个听起来更有戏?”曾经面对阿里以15亿美元价格伸出的橄榄枝而决然选择独立的豌豆荚CEO王俊煜,在7月5日宣布并入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并称是主动选择的。
虽然此次双方并未透露具体并购金额,但是坊间盛传的2亿美元收购价格,也并非空穴来风。
从不肯卖,到主动选择,王俊煜到底经历了什么?7月5日,坊间传闻终于变成现实,豌豆荚宣布,其应用分发业务将并入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双方已正式签署并购协议,但并未透露具体金额。
豌豆荚创始人及CEO王俊煜说:“今天做出的决定是我们主动做出的选择。
”而这并不是终点,在发布会后,王俊煜发了一篇《不是终点》的博文。
豌豆荚卖晚了,很多人这么说。
也难怪,2014年豌豆荚引入软银B轮融资时估值有10亿美元,而阿里当时给出的收购价格是15亿美元。
而此次发布会上,对于外界最为关心的价格问题,双方均未对外透露,但2亿美元的收购价格也并非只是传言。
从不肯卖,到主动选择,王俊煜说出了问题的实质:在整体Android市场活跃度下降、硬件厂商应用商店加入、以及各种各样的应用都开始提供应用下载服务的大背景下,应用分发市场确实有很大的挑战。
独立的第三方应用商店已经很难生存下去。
在豌豆荚之前,安智以及应用汇都已经被上市公司收购,豌豆荚可以说是最后一个幸存的独立第三方应用商店,但如今也被收购,成为了时代的终结者。
曾经,在商业和情怀这两条路上,王俊煜选择的是情怀。
据说就连这次被阿里收购,在双方的交流过程中,王俊煜也只是沟通产品和品牌的问题,而不是具体的交易。
无疑,王俊煜领导的豌豆荚,也是这样一家极具情怀的公司。
2010年4月豌豆荚首次发布,是由李开复领衔的创新工场孵化的第一批移动明星产品,也是国内最早的一批第三方安卓应用市场。
豌豆荚给整个互联网注入了最小清新的空气。
在产品上,豌豆荚抓住了智能手机普及时期与电脑连接的红利。
公司收购名词解释嘿,咱今儿个就来讲讲公司收购这档子事儿!公司收购啊,就好比一场激烈的战斗!你想想,一方想要把另一方纳入自己的麾下,这可不是简单的事儿啊!(就像你想把一件特别宝贝的东西从别人手里抢过来一样。
)比如说,A 公司看中了 B 公司,觉得 B 公司有潜力,能给自己带来好处,那就开始行动啦!这时候 A 公司就得像个精明的猎人一样,仔细谋划,怎么出击才能成功。
(这不就跟你追求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嘛,得用心思呀!)收购的方式也有好多呢!可以是现金收购,直接用钱砸过去,简单粗暴;也可以用股票交换,互相掺和一下。
(这就好像你拿自己的糖果去换别人的玩具,各取所需呗。
)在这个过程中,那可是充满了各种算计和博弈啊!双方的谈判团队就像是在棋盘上对弈的棋手,每一步都得深思熟虑。
(你看那些下棋下得好的人,多厉害呀,得有策略!)A 公司说:“我给你这么多钱,你把公司卖给我吧。
”B 公司可能就会回应:“哎呀,这点钱可不够,我们公司可值钱了!”(这像不像你买东西的时候讨价还价呀?)而且,收购可不是光谈拢了就行,还得考虑好多其他因素呢!比如说法律问题,可不能违法呀;还有员工的安置,不能让人家没了饭碗。
(你想想,要是突然有人把你家买走了,你也得关心自己以后咋办呀。
)公司收购有时候能带来巨大的好处,能让公司快速发展壮大。
但也不是每次都成功的,也可能会失败,会有各种麻烦。
(就像你去冒险,有可能满载而归,也有可能灰头土脸回来。
)总之呢,公司收购就是一场复杂又刺激的商业游戏!(难道不是吗?)在这个游戏里,有人欢笑,有人忧愁,可有意思啦!我觉得公司收购就是商业世界里的一场精彩大戏,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和了解!。
豌豆荚再不卖,就烂自己手里了一鸣网7月4日报道:2014年的时候,应用分发平台豌豆荚估值10亿美金,阿里出价高达15亿美金,没卖!如今,被传2亿美金卖身阿里,而豌豆荚B轮融资,便高达1.2亿美金。
这无疑对于王俊煜来说,最尴尬,所以,在问及此次收购传闻时,王俊煜说:“我从未听说过啊!”应用分发平台最值钱的时候2011年到2013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迅速爆发,借住移动互联网的东风,以UC、91助手、应用宝、360手机助手及豌豆荚为代表的应用分发平台乘上东风,赚的盆满钵满。
2011 到2012 的一年时间,Android 手机在中国的销量从 5000 万增长至 2 亿。
2013年7月16日早间,百度宣布将全资收购网龙控股子公司91无线,总价为19亿美元,创下国内单笔收购最大记录。
与此同时,应用分发平台估值一度被抬高。
2013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花费5.06亿美元(约31.30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UC,从UC原有股东手中获得股份,到2013年12月,阿里巴巴集团进一步增持UC,支付现金1.8亿美元(约10.97亿元人民币)。
2014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与UC优视联合宣布,UC优视全资融入阿里巴巴集团,并组建阿里UC移动事业群。
当时,至于并购的金额,俞永福表示:“UC至少比两个91值钱吧”。
而360手机助手,依托于360体系,应用宝依托于腾讯体系,自不必多说,所以,现在看来,最悲催的莫过于豌豆荚。
当然这只是开始。
豌豆荚转型的失败豌豆荚成立于2009年12月,之后成为李开复旗下创新工场的重点孵化项目之一,但随着同行逐渐榜上巨头的大腿,豌豆荚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那么转型成为唯一出路。
该怎么转呢?早在2013年,笔者曾猜测,豌豆荚转型唯一的出路是做一个应用商店和浏览器杂交体,2013年9月,豌豆荚宣布上线视频搜索产品正式版,集优酷、乐视、等58万集视频资源,实现Android手机用户的搜索、下载和订阅等。
像我们今天跟BAT都能有合作。
我们在最近一两个月跟微软的Bing达成了合作,你在微软的Bing搜索应用,里面是豌豆荚提供的架构,我们和巨头的合作,作为更中立、独立的厂商能够更多帮助大家,帮助我们自己的成长,这是从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P:你怎么去说服你的投资人、你的股东支持,你给他们许了一个怎样的未来?W:我觉得说白了是公司的体量不足够大,我们做的事情的发展空间是足够大的,我翻回我2010年写的幻灯片,其实基本上我们还是在这个路子上往下走,我对往下做的事情还是非常有信心,包括今年很多发展,大家可能都会觉得是一个应用分发渠道不该做的事,这恰恰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把自己定位成应用分发渠道,我们把自己定位成用户去找内容的地方,应用是其中一种,前两年我们觉得应用是大量用户从普通的功能机转为智能机最需要的内容,但今年我们花更多的精力在视频上,花更多精力在其他内容上,其实都是我们本身规划好的事情。
P:所以我们之前提到豌豆荚是一个应用分发平台时他马上纠正说不只是分发平台,于是我们加了一个“应用分发及发现平台”。
豌豆荚是我们比较喜欢的那一类公司,带着一点理想主义的气质,产品、设计、技术驱动,这种公司特质会支持这样的你们在早期时保持比较好的增长,获得很好的口碑推动,但是一旦成长到某一个阶段,当你要去直面与巨头的冲突时,他们更熟悉那一套所谓的“丛林法则”,或者说“黑暗法则”,你怎么跟他们竞争?过去的经验还管用吗?W:下午我听大家讲,其实有几个点大家是蛮共通的:一个是,当你进入了移动互联网这个时代以后就有很多的做法确实是不一样,过去所谓的丛林法则,PC上常见的做法,捆绑,卸载对手产品之类都不管用了。
在移动互联网上,用户卸载之后你还要用户确认,这是种比较Low的做法。
另外,本质上来讲,豌豆荚没有什么经验,今年做的事情,去年的经验也不怎么用得上,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事情,我们最终相信也是证明了的事情,我们是一家做工具型产品的公司,那么我们把工具做得足够好,这个事情是我们吸引用户最大的来源,我们今天吸引的用户过半百万,而且大部分都还是通过用户的口碑传播,用户主动来我们的渠道、官方渠道下载,这还是我们的经验,其实在今天还是会非常适用。
1、85后创业者,四年做出十亿美元估值公司85后、处女座、30岁以下创业新贵,这些都是媒体给王俊煜打上的标签,2014年1月软银领投,豌豆荚获得1.2亿美元融资,估值10美元,用了四年时间就步入中国互联网10亿美元俱乐部。
2、85后创业者遇到分歧会怎样处理?在那大概哭了一个小时之后,王俊煜请合伙人吃了一份牛排,对他很认真的道了歉,从而解决了互相的分歧。
3、85后的创业者与上一代创业者有什么区别?85后这一代相对来讲会更加单纯一点,相对来讲负担也会少一点,不是为了去打赢某场仗,也不是为了去成一个霸主,而是为用户创造出更好的产品。
4、豌豆荚为什么没有卖?王俊煜说,因为还是自己相信做的这个事情是有着独立发展的意义,并且可以把它做成。
豌豆荚的流量并不依靠大公司,而是一个通过产品去获取口碑,用户会主动来找的公司。
2010年4月,我在创新工场初见王俊煜,豌豆荚刚刚独立,此时的他还有些稚嫩,见陌生人还有些不好意思。
2010年8月,由于清华科技园16楼的创新工场办公室十分拥挤,点心和豌豆荚搬到了二楼,我在二楼见到了王俊煜和豌豆荚的另外六七名同事,当时50多人的点心团队占据了二楼大部分位置,王俊煜和同事挤在一个角落里办公。
中午,我、王俊煜和豌豆荚联合创始人崔瑾半蹲着在走道上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这时的王俊煜,虽然头衔还只是产品经理,但他已经是豌豆荚的负责人。
豌豆荚后来搬了好几次家,我都过去拜访过:2010年10月搬到第三极大厦,2011年4月搬到知春路的锦秋家园的一个120平米的民房,2012年初搬到积水潭附近的普天德胜大厦。
这是一家由工厂改造的写字楼,创新工场合伙人Chris介绍给豌豆荚的,租金比较便宜,交通也便利。
办公室迎面是一面白墙,墙上嵌着绿色豌豆荚和笑容可掬的豌豆以及黑色的“豌豆实验室”。
墙后是开敞的大办公区域——是团队成员共同办公的地方。
一只雪球似的白猫趴在键盘上,盯着我的相机。
豌豆荚特意划了一块区域,铺上地毯,摆上三张矮方桌和十二个柔软的半圆形沙发。
豌豆荚投身阿里:极客的情怀,或许就是不以成败和赚钱为价值标准当大多数人以成败和赚钱多少来做价值判断的时候,应该允许少数人为那些理想和情怀鼓掌喝彩。
上周六就有传言称,豌豆荚作价两亿美元卖给了阿里巴巴,随后就有各路“知情人士”表示确有其事。
消息一经曝光,在科技媒体圈里炸开了锅,只是当时阿里和豌豆荚双方都没有做出明确回应。
今天,阿里巴巴就收购豌豆荚召开了媒体沟通会,正式公布了这次收购案。
值得玩味的是,豌豆荚创始人王俊煜在会上表示,“此次收购并非财务驱动,因此不能透露价格。
”难道出售的价格真是此前传言中的2亿美金?而选择不公开,则是在刻意回避大众所认为的“卖低了”的事实?本次收购之后,作为国内最大的独立移动应用分发平台之一的豌豆荚,将并入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和高德、UC一样,跻身成为阿里军团的一员。
豌豆荚必然走向被收购独立应用平台式微,缺少巨头、硬件厂商的支撑,持续掉量之下最终肯定是难以为继,豌豆荚最终走向被收购是一件必然发生的事。
在去年8月,根据荷兰市场研究公司Newzoo的8月中国安卓市场报告,在排行前10的安卓应用分发渠道中,只有豌豆荚一家属于独立的第三方应用市场。
按名次依次为:应用宝、360手机助手、百度手机助手、小米商店、华为商店、HiMarket、豌豆荚、Vivo、Oppo商店、Google Play。
其中HiMarket即安卓市场,为91无线旗下产品,背靠百度。
按照去年8月份时的数据,豌豆荚占了中国安卓市场6%的市场份额。
作为一家建立于2009年的创业公司,同时又是一家独立应用分发渠道,能在大厂、巨头抢占市场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只是,应用分发市场这块蛋糕,已经由不得这些独立的平台来分了。
根据Newzoo不久前公布的5月中国安卓市场排行情况,豌豆荚的市场占有份额已经掉到了4%,排名也从去年的第7位掉到第10位。
按名次依次为:应用宝、小米商店、360手机助手、百度手机助手、华为商店、Oppo商店、Google Play、Vivo、HiMarket、豌豆荚。
上市公司收购亏损资产的案例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增强自身实力和扩大市场份额,选择通过收购亏损资产来实现业务扩张和战略布局。
下面将介绍一些典型的上市公司收购亏损资产的案例。
1.腾讯收购Supercell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的代表,腾讯通过收购芬兰游戏开发公司Supercell,成功进军全球游戏市场。
Supercell在市场竞争中遭遇困境,亏损严重,但其在移动游戏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优秀的开发团队。
腾讯收购Supercell后,通过资金和资源的支持,帮助Supercell 实现了良好的复苏,并借此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全球游戏市场的竞争力。
2.百度收购思美传媒百度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之一,而思美传媒则是一家提供数字广告服务的公司。
思美传媒在亏损多年后,因业务转型困难而面临倒闭的风险。
百度意识到思美传媒在数字广告领域的潜力,于是决定收购该公司。
通过收购,百度利用思美传媒的技术和团队资源,加强了自身在数字广告领域的实力,并进一步扩大了广告业务的市场份额。
3.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优酷土豆是中国最大的在线视频平台,曾经在市场上表现良好,但由于内容采购成本上升和盗版问题,导致亏损严重。
阿里巴巴看中优酷土豆在在线视频领域的知名度和用户基础,于是决定收购该公司。
通过收购,阿里巴巴进一步强化了在在线视频领域的竞争力,并通过与其他业务的整合,实现了用户流量和广告收入的双赢。
4.万科收购广深铁路总站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万科在房地产市场上表现出色,但面临土地资源和经营规模的限制。
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万科选择收购亏损严重的广深铁路总站。
通过收购,万科获得了具备完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的土地,进一步提升了自身在城市综合开发和交通物流领域的实力。
上述案例表明,上市公司收购亏损资产是一种常见的战略选择,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化管理,可以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在进行收购时必须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以避免因收购亏损资产而导致自身的风险和损失。
豌豆荚被并入阿里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中小企业》
【年(卷),期】2016(0)8
【摘要】7月5日,豌豆荚并入阿里移动交易落定。
豌豆荚将把其应用分发业务并入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双方已正式签订并购协议。
阿里称,豌豆荚的加入将极大程度帮助阿里移动扩张其应用分发市场占有率。
【总页数】1页(P10-10)
【关键词】阿里巴巴;豌豆;市场占有率;并购协议;事业群;应用;交易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3.36
【相关文献】
1.关于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效应分析r——以阿里收购豌豆荚应用分发业务为例[J], 肖俊杰;王文兵
2.豌豆荚与阿里巴巴整合完成:应用分发转化率提升60%—200% [J],
3.豌豆荚并入阿里移动双方利好 [J],
4.豌豆荚宣布并入阿里移动 [J],
5.豌豆荚确认并入阿里移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豌豆荚“工场光环”殆尽:从未想过被
收购
安卓应用分发平台豌豆荚近日发布最新运营数据,豌豆荚安装量已经超过了1.5亿,收录不重复应用超过53万款,收录安装包超过285万个。
手机安全助手应用“豌豆洗白白”发布三个月来,每天主动“洗白白”的用户超过50 万,每天为用户“洗白”的应用超过18万。
在创立之初,豌豆荚的定位是高端用户,而现在的豌豆荚,三四线城市的用户成为主流。
目标用户的变化,也使得豌豆荚产品方向发生了些许变化。
此外,豌豆荚还透露了一些有趣的周边数据:豌豆荚中提供用户下载的不重复应用只有不到54 万,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山寨应用个数约占所有应用的26%。
包含通知栏广告的应用个数约占总应用数的26.4%。
会读取通讯录的应用超过了13万个,其中开发者给出的合理依据的仅为3万余个。
搜狗手机输入法是被山寨最多的产品,有99 个山寨版本,而水果忍者的山寨版安装用户最多,累计超过300 万。
针对安卓应用市场的复杂性,豌豆荚CEO王俊煜表示,豌豆荚所构建的“应用基因库”,将发挥数据挖掘优势,甄别正版高质应用。
从没想过被收购
此前多次传出豌豆荚即将被收购的消息,王俊煜表示,从来没想过要将豌豆荚卖掉。
即使豌豆荚上线三年来还没有赚到大钱,但也不会选择卖掉。
豌豆荚是国内继360、91之后最大的安卓分发渠道,为什么不尝试游戏联运变现?王俊煜对此的解释是:这不是豌豆荚擅长做的事。
不过,王俊煜透露,豌豆荚内部正在测试游戏支付功能,将在支付中选择与开发者分成,补充一部分收益。
“Focus on the users and all else will follow(专注服务用户,其他会随之而来)。
”这句话是王俊煜在谷歌时就一直信奉的。
对于豌豆荚盈利缓慢的质疑,王俊煜也是用这句话回应的。
豌豆荚目前员工140人左右,技术人员超过一半,王俊煜主抓产品部门。
整个公司仍旧充满了极客精神,据豌豆荚员工透露,去年年会的大奖是谷歌眼镜。
员工们也会为抽签抽到了Google I/O大会的入场券而兴奋不已。
“工场光环”逐渐褪去
豌豆荚是创新工场早期投资的几个项目之一,三年前,豌豆荚在创新工场的市场推广中备受关注,而在2011年底,豌豆荚从创新工场毕业后,逐渐退出媒体视野,变得颇为低调。
“工场光环”褪去后,面对豌豆荚逐渐失声的质疑,王俊煜这样回应:“豌豆荚用户的增长曲线一直符合友盟发布的安卓用户增长比例。
”
王俊煜说,豌豆荚一直在埋头做事,很少做市场营销,用户的增长多来自口碑传播,之前所尝试的预装渠道推广目前只占到1%,已经放弃了预装合作。
“现在很多用户过来了解我们,都不知道我们跟工场有什么联系,有些看到了以前的报道,还会惊讶的说,原来你们是创新工场投的呀。
”
文章来源于:/article-288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