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纺织材料学复习资料汇总(2016)

纺织材料学复习资料汇总(2016)

纺织材料学复习资料汇总(2016)
纺织材料学复习资料汇总(2016)

基础知识

1、表示纤维细度的指标有哪些?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习惯上各表示什么纤维的细度?

◆ 直径——直观,用于圆形截面的纤维。如:羊毛;

投影宽度——用于非圆形截面的纤维;

截面积——测量困难;

比表面积——计算值。

◆ 特克斯Tt (tex )—国际标准单位在公定回潮率下,1000米长的纤维所具有重量的克数,公式

L G T k 1000t =,m /g 10001000k 表示多少米长,表示L G ,特、分特、毫特,10进制。 ◆ 旦数(旦尼尔数)N d (den )——在公定回潮率下,9000米长的纤维所具有重量的克数。L G k d 1000

N = ◆ 公制支数N m ——常用于棉纤维。在公定回潮率下,单位重量(克)的纤维所具有的长度(米),k

Nm G L =,g /m k 表示多少G L ; ◆ 英制支数Ne :在公定回潮率9.89%时,一磅重的棉纱线所具有的长度是840码的倍数。 ◆ 特克斯和旦数是定长制,数值越大,纤维越粗,支数是定重制,数值越大,纤维越细;

◆ 结晶度

纤维中晶区部分的质量或体积占纤维总质量或总体积的百分数称为结晶度,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100f 100f v v ?+=?+=a

c c a c c V V V M M M )(或)( ,Mc 为结晶区部分的质量,Ma 为非结晶区部分的质量; 2、推导公制支数(N m )、旦(D )、特(N t )、直径(

d )之间的关系。

◆ 间接细度指标间的换算关系:

t d m n m t T 9 = N ,9000 = N N ,1000 = N T ??

◆ 公制支数为5500的棉纤维,合多少分特?直径为多少?

)(26.12)(54.1182.003568.003568.0104d )(182.05500

1000010t t 3m 4t m mm T T tex N T μδδπ=?=?=?=

≈==

1.纤维:通常是指长宽比在103倍以上、粗细为几微米到上百微米的柔软细长体。

2.化学纤维:凡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聚物以及无机物为原料,经过人工加工制成的纤维状物体统称为化

学纤维。

3.差别化纤维:通常是指在原来纤维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处理,使性状上获得一定程度改

善的纤维。

4.复合纤维: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高聚物或性能不同的同种聚合物通过一个喷丝孔纺成的纤维

5.超细纤维:细度<0.9dtex的纤维称为超细纤维

6.高收缩纤维:是指纤维在热或热湿作用下的长度有规律弯曲收缩或复合收缩的纤维

7.吸水吸湿纤维:是指具有吸收水分并将水分向临近纤维输送能力的纤维

8.功能纤维:是满足某种特殊要求和用途的纤维,即纤维具有某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9.棉纤维成熟度:即纤维胞壁的增厚的程度.

10.原纤(fibril):是一个统称,有时可代表由若干基原纤或含若干根微原纤,大致平行组合在一起的更

为粗大的大分子束。

11.纤维结晶度:是指纤维中结晶部分占纤维整体的比率.

12.非晶区:纤维大分子高聚物呈不规则聚集排列的区域称为非晶区,或无定形区

13.取向度:不管天然纤维还是化学纤维,其大分子的排列都会或多或少地与纤维轴向一致,这种大分子

排列方向与纤维轴向吻合的程度称作取向度

14.特克斯(tex):简称特,表示千米长的纤维或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克数。

15.旦数即旦尼尔数(Denier):又称纤度。是指9000m长的纤维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克数

16.公制支数简称支数:是指在公定回潮率时1g纤维或纱线所具有的长度米(m)数

17.英制支数:是指在英制公定回潮率下(表11-1),一磅重的棉纱线所具有多少个840码的长度倍数,

既多少英支。

18.主体长度:是指一批棉样中含量最多的纤维长度.

19.品质长度:是指比主体长度长的那一部分纤维的重量加权平均长度,又称右半部平均长度

20.滑脱长度:短纤纱拉断时,从纱的断面中抽拔出的纤维的最大长度.

21.吸湿性:通常把纤维材料从气态环境中吸着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湿性

22.平衡回潮率:是指纤维材料在一定大气条件下,吸、放湿作用达到平衡稳态时的回潮率。

23.公定回潮率:业内公认的纤维所含水分质量与干燥纤维质量的百分比.

24.吸湿滞后性:纤维材料所具有的从放湿得到的平衡回潮率总是高于从吸湿得到的平衡回潮率的性质.

25.应力松弛:纤维在拉伸变形恒定条件下,应力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的现象称为应力松弛。

26.蠕变:纤维在一恒定拉伸外力作用下,变形随受力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的现象称为蠕变。

27.极限氧指数:是指试样在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中,维持完全燃烧状态所需最低氧气体积分

数.LOI=Vo2/(Vo2+VN2)×100%

28.热定型:热塑性材料,温度大于玻璃化温度,变形,保型冷却,变形稳定下来的工艺

29.介电现象:是指绝缘体材料(也叫电介质)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内部分子形成电极化的现象。

30.介电损耗: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引起发热的能量消耗,称为介电损耗。

31.静电现象:是指不同纤维材料之间或纤维与其它材料之间由于接触和摩擦作用使纤维或其它材料上

产生电荷积聚的现象。

32.玻璃化温度:高聚物由玻璃态到高弹态的转变温度.(大分子链段”冻结”或”解冻”的温度).

33.自由端纺纱:是把纤维分离为单根并使其凝聚,在一端非机械握持状态下加捻成纱,故称自由端纺纱

34.自捻纱:利用搓辊的往复运动对两根须条实施同向加捻,靠须条自身的退捻力矩相互反卷在一起,形

成一个双股的稳定结构的纱,称自捻纱(ST)。

35.喷气纺纱:利用喷嘴内的旋转气流对须条假捻,靠头端自由纤维包缠无捻短纤维纱芯成纱,称喷气纺

纱.

36.纱线的细度不匀:是指纱线沿长度方向上的粗细不匀性.

37.捻回数:加捻使纱线的两个截面产生相对回转,两截面的相对回转数称为捻回数。

38.捻度:纱线单位长度内的捻回数称为捻度.

39.捻系数:当纱线的密度δ视作相等时,捻系数与捻回角的正切值(tanβ)成正比,而与纱线粗细无关

40.捻向:是指纱线加捻的方向.

41.捻回角:加捻后表层纤维与纱条轴线的夹角,称为捻回角

42.捻缩:因加捻引起纱线的收缩称为捻缩.

43.非织造布:是指由纤维、纱线或长丝,用机械、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之粘结或结合而成的薄片状或毡

状的结构物,但不包含机织、针织、簇绒和传统的毡制、纸制产品。

44.机织物:是由平行于织物布边或与布边呈一定角度排列的经纱和垂直于织物布边排列的纬纱,按规律

交织而成的片状纱线集合体。

45.纱线的排列密度:是指单位长度中纱线的根数。

46.织物的紧度:是指纱线投影面积占织物面积的百分比,本质上是纱线的覆盖率或覆盖系数。

47.织物结构相:以经纱屈曲波高和纬纱屈曲波高的比值hT/hW来描述经纬纱线在织物中的屈曲状态,称

为织物结构相。

48.织物的保形性:通常是指织物在使用中能保持原有外观特征,便于使用,易于保养的性能.

49.折皱性:织物被搓揉挤压时发生塑性弯曲变形而形成折皱的性能,称为折皱性。

50.抗皱性:织物抵抗此类折皱的能力称为抗皱性。

51.悬垂性:织物因自重下垂的程度及形态称为悬垂性

52.缩水性:织物在常温水中浸渍或洗涤干燥后,长度和宽度发生收缩的性质称为缩水性,简称“缩水”

53.吸湿平衡:纤维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水分和放出的水分在数量上接近相等,这种现象称之。

54.吸湿等温线:在一定的大气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纤维材料因吸湿达到的平衡回潮率与大气相对湿度

的关系曲线。

55.放湿等温线:在一定的大气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纤维材料因放湿达到的平衡回潮率与大气相对湿度

的关系曲线。

56.标准大气条件:国际标准中的规定为:温度(T):20±3℃(热带为27℃)相对湿度(RH%):65±

3%。大气压力:86~106kPa

57.初始模量:纤维负荷-伸长曲线上起始一段直线部分的斜率,或伸长率为1%时对应的强力。

58.断裂长度:纤维的自身重量与其断裂强力相等时所具有的长度。

59.断裂比功Wa:拉断单位细度、单位长度纤维外力所作的功。

60.疲劳:纺织材料在较小外力、长时间反复作用下,塑性变形不断积累,当积累的塑性变形值达到断

裂伸长时,材料最后出现整体破坏的现象。

61.急弹性变形:加(或去除)外力后能迅速变形。

62.缓弹性变形:加(或去除)外力后需经一定时间后才能逐渐产生(或消失)的变形。

63.塑性变形:纤维材料受力时产生变形,去除外力后,不可回复的变形。(绝对值)

64.纤维切向阻力:

65.导热系数:材料厚度为1m,两表面之间温差为1℃,每小时通过1m2材料所传导的热量。单位:

Kcal/m·℃·h;W/m·℃

66.粘流温度(Tf):非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相互滑动的温度,或由高弹态向粘流态转变的温度。

67.熔点:聚物结晶全部熔化时的温度,或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相互滑动的温度。高聚物的T

>低分子的

m 。

T

m

68.热塑性:合成纤维或制品加热到T

以上温度,并加一定外力强迫其变形,然后冷却并去除外力,这

g

时,则纤维或制品的形状就不会有大的变化。这种特性称之为种变形就可固定下来,以后只要T

g

热塑性。

69.热收缩:合成纤维受热后发生不可逆的收缩现象称之为热收缩。

70.耐热性:纤维耐短时间高温的性能。

71.热稳定性:纤维耐长时间高温的性能。

72.耐光性:纺织材料抵抗光照的能力。

73.双折射:平行偏振光沿非光轴方向投射到纤维上时,除了在界面上产生反射光外,进入纤维的光线被

分解成两条折射光,称之为纤维的双折射。

74.纤维的介电系数:在电场中,由于介质极化而引起相反电场,将使电容器的电容变化,其变化的倍数

称为介电常数。它是材料的本体常数。

75.纤维的比电阻:度上的电压与单位截面上所流过的电流之比。

76.天然转曲:沿棉纤维纵向的正反螺旋形扭曲,是在棉纤维生长发育过程中纤维素按螺旋方向淀积而

造成的。转曲数与棉花品种及成熟度有关,转曲愈多,纤维抱合性能愈好。

77.成熟度:表示棉纤维胞壁增厚程度,即棉纤维发育的正常程度,与棉花品种及生长条件有关,通常

以胞壁厚度与中腔宽度之比的有关参数来表示。常用指标为成熟系数、成熟百分率等。成熟度与纤维其它性能关系密切,是反映棉纤维性能的重要指标。

78.日轮:是棉纤维结构特征之一.用显微镜观察经过膨化的棉纤维横截面,可看到许多轮纹状层次,称为

日轮。在胞壁加厚过程中,如遇气温较高,纤维素淀积致密;气温较低,淀积较疏松。由于昼夜温差的存在,纤维横截面上形成层层“日轮”,其轮数大体与胞壁加厚的天数相当。

79.韧皮纤维:从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的韧皮层中获得的纤维的总称。因为质地柔软,适宜

纺织加工,亦称“软质纤维”。纺织上采用较多的有苎麻、亚麻、黄麻、洋麻、大麻、罗布麻等。韧皮纤维一般具有强度高、伸长小、吸湿放湿快等品质特征。经过初步加工后的韧皮纤维,可纺织制造衣着或包装用织物、绳索等。

80.茧的解舒:缫丝时茧层丝圈顺次离解的程度,常用解舒丝长或解舒率来表示。解舒丝长是茧丝每接

头一次(添绪)连续缫取的丝长(m)。解舒率是解舒丝长与茧丝长之百分比。茧丝离解容易,缫丝时茧丝断头少,茧的解舒好。茧的解舒好坏直接关系到缫丝的产量和蚕茧的消耗(缫折)。

81.细羊毛:细羊毛属‘同质毛’。直径在25μm以下(或品质支数在60支以上),无髓质层,卷曲和

油汗较多,羊毛长度和粗细较均匀,手感柔软有弹性,光泽柔和,毛丛长度一般在5~12cm,是精纺制品的主要原料。

82.茧丝:茧丝由二根平行排列的丝素经丝胶包覆粘合而成,蚕丝分桑蚕茧丝、柞蚕茧丝、蓖蚕茧丝、

木薯茧丝、樟蚕茧丝等。其中主要是桑蚕茧丝和柞蚕茧丝。我国蚕茧产量居世界首位。

83.生丝:桑蚕茧(或柞蚕茧)通过缫丝工艺,将数根茧丝依靠丝胶粘合而成的连续长丝。生丝的细度

及其均匀度,茧丝粗细,合并茧丝数以及茧丝在茧层中部位等因素有关。生丝含有丝素和丝胶,所以手感粗硬、光泽暗淡,经精炼脱胶,可制得精炼丝,具有优良光泽和柔软手感。

84.绢纺丝:亦称“绢丝”。以不能缫制生丝的蚕茧和缫丝中的废丝为原料,经精炼脱胶和绢纺工艺纺成

的纱。

85.丝素:亦称“丝朊或丝质”,即丝纤维。是构成蚕丝的主体,占茧丝总量的70~80%,截面为不规

则三角形,沿茧丝长度其截面形状不断变化,越向茧子内层三角形截面形状越趋扁平。

86.丝胶:包覆在丝素外层的胶质。具有保护丝素的作用。最外层为易溶性的丝胶1,最内层为难溶性

的丝胶4,中间层为丝胶2、3,其溶解性介于两者之间。丝胶含量,桑蚕茧丝为20~25%,柞蚕茧丝为5~6%,丝胶略带黄色,光泽暗淡,手感粗硬,能溶解于沸水或热皂液中。

87.人造纤维:又称再生纤维。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高分子化合物经过化学处理与机械加工得到的化学

纤维。按其组成可分为人造纤维素纤维与人造蛋白质纤维。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为人造纤维素纤维,主要品种有粘胶纤维、铜铵纤维、醋酯纤维等。

88.合成纤维:利用自然界中存在的低分子化合物经过化学合成制成高分子化合物,再经过纺丝加工得

到的化学纤维。合成纤维品种繁多,常用的有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醇缩

甲醛纤维、聚丙烯纤维及聚氨酯弹性纤维等。

89.化学纤维: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低分子化合物或高分子化合物经过化学处理与机械加工得到的各种

纤维的总称,包括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化学纤维产量约占当今纺织纤维总量的一半。

90.差别化纤维差别化纤维是非常规生产得到的具有特殊性能的化学纤维的总称。如异型纤维、高吸湿

纤维、高收缩纤维、抗起毛起球型纤维以及仿天然纤维、易染色纤维等。它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化学纤维,能改善常规化纤的纺织、印染性能与使用性能。

91.芳纶:芳纶是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商品名称,常见的如芳纶1313(Nomex)、芳纶1414(Kevlar)等,

具有高伸度、高模量、耐高温等特性,用于特种需要,如复合材料、轮胎帘子线、宇航制品等。92.异形纤维:异型纤维是采用特殊方法加工制成的非圆形纤维,如三角形、三叶形、多叶形截面纤维

等。三角形截面的纤维具有闪光效果,三叶形、多叶形截面的纤维可产生蚕丝样光泽。异形纤维还可以改善织物的膨松度、透气性与织物风格等。异形纤维可采用异形喷丝孔加工获得,也可在纺成丝后采用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来获得。

93.超细纤维:细度在0.04~0.001tex的化学纤维,称为超细纤维。可用改良的常规纺丝技术或复合纺

丝法加工。它主要用在加工特种产品,如仿麂皮或过滤材料保暖材料等。

94.碳纤维:是指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含碳量在99%以上称石墨纤维。具有比重小、

耐热、耐腐蚀和导电性好等优点,比强度和比模量超过一般的增强纤维。生产碳纤维的原料有聚丙烯腈、粘胶丝和沥青。制备方法是将原料纤维处在一定的张力、温度下,经过预氧化、碳化和石墨化处理等过程制成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宇宙飞船、导弹和飞机上,并已逐步扩大到民用。

95.中长纤维:长度与细度介于棉型化纤与毛型化纤之间的一类化学纤维,称为中长纤维。长度一般为

51~76mm,细度0.2~0.3tex,可采用棉型纺设备或专纺设备加工仿毛产品。

96.复合纤维:在同一根纤维截面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混合的聚合物,这种纤维称为复合纤维。

根据两种组分在纤维横截面上配置的不同,可分为皮芯型、并列型、海岛型和裂片型等。

97.改性纤维: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使纤维变性而制得的化学纤维。物理变性的纤维有异形纤维、变形纤

维、复合纤维等;化学变性则通过接枝、共聚、化学后处理等方法以改善耐光、阻燃性、耐热性及外观效应等。

98.干法纺丝:简称干纺。溶液纺丝时,从喷丝孔中压出的纺丝液细流进入充满热空气的甬道中,溶液细

流中的溶剂被快速挥发,原液固化并在张力下伸长变细而形成初生纤维。干纺纤维成本较湿纺高,纤维质量好。

99.湿法纺丝:简称“湿纺”,溶液纺丝时,从喷丝孔中压出的纺丝液细流进入凝固浴,原液细流中的溶

剂向凝固浴扩散,凝固剂向细流渗透,使原液细流在凝固浴中析出而形成纤维。粘胶、腈纶、维纶等大多用湿法纺丝。

100.熔体纺丝:简称“熔纺”,合成纤维主要纺丝方法之一。将成纤高聚物切片熔融或由连续聚合制得的纺丝熔体,从喷丝孔中挤压成细流,在空气中泠却固化形成初生纤维。涤纶、锦纶、丙纶等都采用熔体纺丝制成。

101.成纤高聚物:能加工成纺织材料和高分子聚合物称为成纤高聚物。它必须具有线型的分子链结构,因为只有线型高分子物质才能溶解或熔融以制备纺丝溶液或熔体;大分子必须具有适当的分子量;相邻分子之间必须具有足够的引力,以保证纤维具有足够的强度。

102.大分子结构:纺织纤维大分子结构包括大分子的化学组成、单基、聚合度、端基、结构单元的连续形式与顺序、支化、交联以及链的空间结构如构型、构象等,是决定纤维物理、化学性质的主要结构层次。

103.聚集态结构:又称超分子结构,即分子之间的排列与堆砌。如结晶结构、非晶态结构、取向态结构、织态结构、原纤结构等。对纤维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影响。

104.形态结构:是指用近代测试技术能直接观察到的结构层次,如纤维的表面特征、纵横截面形态、组织结构及空穴、中腔等。随着测试技术的发展,形态结构的概念也在趋于微细化。

105.结晶度:纤维内部结晶部分所占整个纤维的百分比,称为纤维的结晶度。用重量百分比表示的称为重量结晶度;用体积百分比表示的称为体积结晶度。结晶度对纤维的强度、伸长、模量、吸湿性等都有影响。

非晶体结构纤维中长链分子随机弯曲配置时,称为非晶态结构或无序结构。非晶态结构赋予高分子材料的变形能力、弹性、吸湿等,因此非晶态结构对纤维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106.原纤结构:将纤维纵向撕裂成的丝状体,称为原纤,根据原纤尺寸大小可分成基原纤、微原纤、原纤、巨原纤等。天然纤维中的棉、毛等各级原纤结构较为完整,合成纤维中有时也有原纤结构。107.单纱:由各种长度的短纤维经纺纱工艺加工成的细纱,并具备加工纺织品所必须具备的强度、伸长和弯曲等特性。

108.股线:由二根或二根以上单纱合并加捻而成。单纱经合并加捻,可得到更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特殊外观效应的股线。

109.混纺比:是指混纺纱中某一成分纤维重量占纤维总重量的百分率。我国规定以干重混纺比表示。

不同混纺比的纱织成的织物具有不同的性能,可通过选择不同混纺比来调节混纺纱的物理机械性能、纺织加工性能及染色性。

110.花色线:用特种方法加工,具有特殊外观效应的纱线。如螺旋花线、疙瘩花线、毛圈线、结子毛圈线、竹节花线、雪尼尔花线等。

111.变形纱:化学纤维通过各种变形加工、改变纱线结构,使之具有良好膨松性和弹性的纱线的总称。

包括高弹丝、低弹丝,空气变形丝和膨体纱等。变形纱织物手感丰满,富有弹性、保暖性好。112.膨体纱:是变形纱的一种。通常是利用聚丙烯腈的热弹性加工而成的具有高度膨松性的短纤纱。

113.弹力丝:变形纱的一种,是利用合成纤维的热塑性变形加工而成的。根据伸缩性的大小分为高弹丝和低弹丝。高弹丝具有较大的紧缩性和膨松性,宜加工成机织物和针织外衣织物。

114.包缠纱:在成纱过程中,将部分纤维或另一种纱(丝)包缠在纱芯(丝芯)上制成的特种结构的纱线。部分纤维包缠在纱芯上的称为包缠纱;短纤维包缠在芯丝外的称为包芯纱。包芯纱一般由两种纤维组成,可以是长丝包缠在短纤维纱芯上,也可以是短纤维包缠在长丝芯上。若用弹力长丝作芯丝,则可得到弹力包芯纱。由于包芯纱具有这种特殊结构并兼有各组分的特性,既可获得高的纱线强力,又可增加织物的舒适性。包缠纱可用于织造优质卫生衫、袜子、烂花织物及特种工业用织物。

115.条干均匀度:条干均匀度是指纱线在很短片段间粗细变化的程度。包括:(1)沿纱条长度方向截面积或直径的变化。(2)单位长度纱条体积的变化。(3)线密度的变化。测试方法有:(1)黑板条干检验法。(2)乌斯特条干均匀度检验法。

116.纱线结构:纤维在纱线纵向和径向的排列堆砌特征。包括纱中纤维的伸直度、纤维的内外转移及纤维在纱中集聚紧密程度、纱线的捻度及其分布规律等。

117.纤维径向分布:通常用来描述混纺纱中不同混和成分纤维在纱线截面中的分布特性。各成分的纤维在径向可能呈均匀分布,或某成分纤维较多配置在纱的外层,或较多排列在纱的内层。纤维的径向分布可通过选配混用不同的纤维长度、细度、伸长、初始模量和变化纺纱工艺来改变。

118.纱线体积重量:单位体积纱线的重量。它与纱中纤维的密度及纱线结构有关。当纤维的密度越大、纱线结构愈紧密时,纱线的体积重量越大。因此,不同纤维纺成的纱线其体积重量不同,而同一种纤维用不同纺纱方法和不同工艺参数纺成的纱,其体积重量也不同。

119.纤维的转移指数:描述混纺纱中纤维径向分布的指标,即反映某种成分的纤维向内或向外转移程度的指标。一般用哈密尔顿(Hamilton)转移指数M表示。若M=0,表示A、B两种向外在纱的径向呈均匀分布;Ma<0,表示A纤维向纱的内层转移;Ma>0,表示A纤维向纱的外层转移;Ma=+100%,表示纤维集中分布在纱外层;Ma=-100%,表示A纤维集中分布在纱的内层。

120.捻向:细纱中纤维的倾斜方向,或股线中单纱的倾斜方向。从下向上看,纤维或单纤自右向左倾斜的叫S捻;自左向右倾斜的叫Z捻。

121.临界捻度:纱线的强力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捻度的增加而增加,纱线获得最大强力时的捻度值称为临界捻度。纺纱时采用的捻度接近或小于临界捻度。不同的原料、纺纱工艺和纱线细度,其临界捻度值不同。

122.捻回角:表示纱线加捻程度的指标之一,指纱线表面纤维的倾斜角,用纱线表面展开图中纤维与纱轴的夹角表示。捻回角愈大,纱线表面的纤维倾斜愈厉害,表示加捻程度愈高。反之亦然。捻

回角大小可直接量度或由计算而得。能用来比较相同品种不同粗细纱线的加捻程度。

123.捻系数:表示纱线加捻程度的指标之一,可用来比较同品种不同粗细纱线的加捻程度。捻系数与纱线的捻回角及体积重量成函数关系,由纱线的捻度和间接指标计算而得,有特(号)数制捻系数与公制捻系数等。

124.捻缩:加捻造成的纱线长度缩短。一般用加捻前后纱条长度之差与加捻前的长度之比的百分率即捻缩率表示。捻缩的大小与捻度、纺纱张力及温湿度、纱的粗细等有关。此外股线的捻缩还与合股时的捻向有关。当单纱与股线同捻向时,捻缩随捻系数的增加而增大;当合股捻向与单纱捻向相反时在加捻开始阶段,股线会产生负捻缩(捻伸),捻系数增加到一定值后,捻缩变为正值,并随捻系数的增加而增加。

125.混纺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短纤维混和后纺成的纱,称为混纺纱。通过混纺能充分利用原料资源,降低原料成本,增加花式品种、改善可纺性、染色性及织物服用性能等。

126.吸湿性:是指纺织材料在大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吸湿对纺织材料的重量、形态尺寸、物理机械性能都有影响,因此在商业贸易、性能测试与纺织加工中都要考虑和测定吸湿性能。127.回潮率:是纺织材料的吸湿指标。指试样所吸着的水量占试样干燥重量的百分率。

128.实际回潮率:是指试样在任何情况下,用回潮率指标表示实际所吸着的水量。在用烘箱法测试时,由于烘箱所置的环境温湿度条件对烘干结果有影响,应把烘箱置于标准环境中,或用修正方法给以温湿度影响的补偿。

129.公定回潮率:国家根据纺织材料吸湿能力,规定允许含水量所用的回潮率数值叫公定回潮率。

它是商业贸易、成本核算和细度指标等方面为计算标准(公定重量)而统一规定的

130.吸湿平衡:纺织材料放置在一定大气条件下,空气中有水分子进入纤维,也有水分子脱离纤维返回空气,单位时间内吸收的水分子与放出的水分子数量相等时称作吸湿平衡。由于纺织材料的性质与吸湿有关,所以在进行物理机械性能测试时,试样应趋于吸湿平衡状态。

131.含水率:是纺织材料的吸湿指标。指试样所吸着的水量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132.平衡回潮率:纺织材料处于某一大气条件下,纤维内部的水气分子,由于热运动有逸出纤维表面进行放湿的倾向;而大气中的水分子,由于部分水汽压的作用有进入纤维内部产生吸湿的趋势。

当纺织材料的吸湿与放湿达到平衡时,这时的回潮率称为平衡回潮率。

133.标准回潮率:是指纺织材料放在标准温湿度条件下,一定时间后,吸湿达到平衡时测得的平衡回潮率。

134.标准温湿度:指温度20度,相对湿度65%。由于纺织材料结构上的差异或形态尺寸、附着物质的不同,同一种类材料的标准回潮率有一个变异幅度。

135.标准重量:又称公定重量,通常指折算到公定回潮率(或公定含水率)时的纺织材料重量。136.标准状态:又称试验用标准温湿度。由于纺织材料的吸湿性随大气的温湿度条件而变,为了可以进行比较规定的标准状态是指温度20度,相对湿度65%。此外,根据试验精度要求,还相应有温湿度允许偏差量的规定,实际测定时应遵照规定。

137.吸湿等温线:是指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纺织材料吸湿平衡回潮率与相对湿度的关系曲线。不同纤维的吸湿等温线不同,但形态相似,都呈反S形。

138.吸湿等湿线:是指在相对湿度一定下,纺织材料的吸湿平衡回潮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其规律为温度提高,平衡回潮率降低,但在高的相对湿度时,温度升高可使平衡回潮率略有增加。

139.吸湿滞后性:又称“吸湿保守性”。同样的纤维材料在同一温度条件下,由放湿达到平衡回潮率大于由吸湿达到的平衡回潮率,这种现象叫做纤维的吸湿滞后性。吸湿滞后性的大小与纺织材料的吸湿能力及吸、放湿前原来回潮率的条件有关。

140.直接吸着水:吸湿时一部分水分子首先与纤维大分子上的亲水性基团结合,称为直接吸着水。

它与纤维大分子的结合力比较大,但用适当的干燥方法是可以使这部分水分子脱离的。

141.间接吸着水:已被纤维大分子亲水性基团结合吸着的水分子,还可能另外的水分子连接,这后来的水分子称作间吸着水。这部分水分子的结合力比直接吸着水小,但一般的吸湿和放湿现象大都发生在这部分水分子中。

142.吸湿膨胀:是指纺织纤维吸湿后,长度、截面积、体积增大的现象。由于纤维结构的各向异性,

纺织纤维吸湿后横截面的膨胀百分率通常显著大于长度方向的膨胀百分率。例如,粘胶纤维润湿后截面可增大50-60%,但长度仅增大3.7-4.8%。吸湿膨胀是造成织物浸水后尺寸不稳定、缩水和变硬变厚的原因。

143.吸湿放热:是指纤维在吸湿时有热量放出。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分子被纤维大分子上的亲水基团所吸引而与之结合,使分子动能降低而转换为热能释放出来。吸湿放热有利于纺织品的防寒保暖,但在贮存堆放时要注意其发热、霉变,甚至自燃。

144.吸湿微分热:是指无限质量的纤维在各种回潮率时吸着1g水所放出的热量,单位为J/g(水)。

各种干燥纤维的吸湿微分热大致接近,但随着回潮率增大而下降。

145.吸湿积分热:又称润湿热,指干重为1g的纤维,从某一回潮率吸湿到完全润湿时放出的热量,单位为J/g(干纤维)。一般吸湿能力强的纤维,吸湿积分热也高。

146.机械性质:亦称“力学性质”。纺织材料在受到拉伸、压缩、弯曲、扭转、摩擦等各种形式的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磨损、破坏等性质。根据受力方式不同,分静态和动态机械性质。常规测试项目有强度、伸长、初始模量、断裂功、弹性变形、塑性变性、弹性功、耐磨等,它们是纺织材料品质评定中的主要内容。

147.绝对强度:亦称“断裂强力”或“绝对强力”。纺织材料断裂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外力p(N、cN)。

148.相对强度:是指单位细度纤维或纱线所能承受的绝对强力。细度指标有截面积S(mm2)、公制支数Nm(支)、特数Nt(tex)纤度Nd(旦)。

149.断裂长度:是相对强度指标。随着纤维或纱线长度增加,自重增加。当纤维或纱线自重等于其断裂强度时的长度,为断裂长度(km)。我国用断裂长度来表示棉纤维、毛纱、绢丝等的相对强度。

数值越大,表示纤维或纱线的相对强度越高。

150.断裂伸长率:亦称“相对伸长”。拉伸纺织材料至断裂时的伸长值,除以试样原长的百分率。用来描述纺织材料伸长能力的指标,数值大小受纺织材料性质和测试条件的影响。

151.预张力:亦称“初张力”。纺织材料测试时,为保持试样伸直一致,在试样一端加上适当外力,即预张力,其大小以试样伸直而不伸长为条件,对不同纺织材料的预张力,一般在标准中均有具体规定。

152.初始模量:亦称“初杨氏模量”。表示纺织材料拉伸曲线起始段直线部分的斜率,可通过作图法求出。用来描述纺织材料在较小外力作用下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初始模量大,表示材料不易变形,刚性大。在常用纺织纤维中,初始模量以麻类纤维最高;羊毛、锦纶纤维最低;其它纤维介于两者之间。但化纤初始模量受加工工艺影响,在较大范围内变化。

153.屈服点:纺织材料拉伸由斜率较陡趋向平坦的转折点。在屈服点以下,纺织材料的应力-应变成近似的正比关系。超过屈服点后,纺织材料的变形恢复性能变差。屈服点高低与纺织材料拉伸恢复弹性有关。

154.断裂功:将纺织材料拉伸至断裂时外力所作之功或消耗的能量,是材料坚韧性指标。断裂功大的材料具有耐冲击、耐疲劳、耐磨损等特性。

155.断裂比功拉断单位长度、单位细度纤维时外力所作的功,是断裂功的相对指标。对拉断不同粗细、不同长试样时外力所作功,应以断裂比功作为比较的依据。

156.急弹性恢复变形:亦称“瞬时恢复变形”。除去加给材料上的外力的同时,材料的变形立即恢复的部分。数值越大,弹性恢复性能越好,织物尺寸稳定,耐疲劳、耐磨性能好。

157.缓弹性恢复变形:亦称“粘弹性恢复变形”。除去加给材料上的外力后,材料的变形能缓慢恢复的部分。缓慢性恢复变形与分子柔曲性、环境温度等有关。缓弹性恢复变形在变形恢复时所需的时间长短或变形恢复的多少不一致,易引起织物表面不平整等弊病。

158.塑性变形:亦称“永久变形”或“剩余变形”。材料受力时产生变形,除去外力后,材料的变形不能恢复的部分。塑性变形数值越大,材料恢复性能越差,织物尺寸稳定性、耐疲劳、耐磨等性能均差。

159.弹性恢复率:是指在纺织材料的总变形中,急弹性恢复变形和缓弹性变形所占的百分率。数值越大,材料变形恢复能力越好。织物抗折皱、尺寸稳定、耐磨、耐疲劳等特性均好。通常用定伸长

或定负荷方法测定材料的弹性恢复率。

160.蠕变:纺织材料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变形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的现象。因此在拉伸性能测试中,必须考虑时间因素。

161.松弛:亦称“应力松弛”。拉伸变形保持一定,材料内应力随时间延续而减小的现象。纺织材料在热定型中,常用热湿条件加速消除内应力,其实质是使材料中内应力松弛。

162.疲劳:纺织材料在较小外力长时间反复作用下,塑性变形不断积累,当积累的塑性变形值达到断裂伸长时,材料最后出现整体破坏的现象。弹性恢复率和弹性功率高的材料,耐疲劳性能好。常用的指标有:材料至破坏时外力反复作用的次数或经一定疲劳次数后所积累的塑性变形值的大小等。163.抗弯刚度:是指纺织材料在弯曲力作用下,产生弯曲变形难易的程度。它是拉伸模量和压缩模量的综合值与材料截面惯性矩之积。

164.抱合力:纺织材料间法向压力为零时,材料相对滑动的切向阻力。与材料几何形状、表面特性有关。抱合力与纺纱性能、成纱质量关系密切。

165.摩擦力:纺织材料在法向压力作用下,材料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所产生的切向阻力。它分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一般静摩擦力大于动摩擦力,二者差值越大,在加工中易引起粘跳现象,不利于控制纤维运动,易引起纱线粗细不匀。

166.负荷-伸长曲线:亦称“拉伸曲线”。是指纺织材料在拉伸测试全过程中负荷与伸长的对应曲线图。经过座标转换可得应力-应变曲线。从曲线上可求得初始模量、屈服点负荷和伸长、断裂功、断裂点强力和伸长。

167.动态机械性质:是指纺织材料在受交变的外力或变形作用下所表现的应力-应变性质。例如:运行轮胎内的帘子线所受的外力是脉动的动态机械性质。动态机械性质与纺织材料的疲劳性、耐磨性、抗折皱性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68.比热:质量为1g的纺织材料,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纺织材料的比热,标准单位为J/(g℃)。各种干纺织材料的比热在2.1以下,水的比热为4.2,是一般纺织材料的2~3倍。169.导热系数:当材料的厚度为1m,且两表面之间的温差为1℃时,每小时通过1m2材料传导热量的焦耳数,叫材料的导热系数。单位为J/(m.℃.h)。导热系数愈大的材料,其热绝缘性和保暖性愈差。水的导热系数最大,静止空气的导热系数最小,纺织材料的导热系数介于水与空气之间

170.玻璃化温度:非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段开始运动的最低温度,或是高聚物从玻璃态向高弹态转变的温度,叫玻璃化温度。在玻璃化温度时,高聚物的比热、导热系数、介电常数、膨胀系数、初始模量、弹性功、双折射等都有显著变化。

171.粘流温度:是指非晶态高聚物大分子链开始相互滑动的温度,或是高聚物从高弹态向粘流态转化的温度。合成纤维熔体纺丝的温度必须高于粘流温度。

172.熔点温度:是指高聚物大分子链相互滑动的温度。

173.分解点温度:高聚物在高温下,大分子主链产生断裂的温度,称为分解点温度。

174.热塑性:将合成纤维或制品加热到玻璃化温度以上,并加一定外力强迫其变形,然后冷却并去除外力,这种变形就可固定下来。以后遇到的温度不超过玻璃化温度,则纤维或制品的形状就不会有大的变化,合成纤维的这种性质称为热塑性。

175.热收缩:是指纺织材料受热后形态尺寸收缩。用热收缩前后纺织材料长度的差值除以热收缩前的长度,以百分率表示,称为热收缩率。根据测试时加热介质的不同有沸水收缩率、热空气收缩率、过热蒸汽收缩率等。热收缩具有不可逆性。

176.耐热性:是指纤维耐短时间高温的性能。一般用纤维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程度表示,或用纤维经过短时间高温再回到常温后,其强度基本不变的温度表示。

177.热稳定性:是指纤维耐长时间高温的性能。一般用纤维在高温作用下,强度随时间而降低的程度表示。

178.极限氧指数:极限氧指数是表示纺织材料可燃性的指标,指点燃纺织材料后,放在氧-氮大气里维持燃烧的最低含氧量体积百分数。氧指数数值越大,表示纺织材料的可燃性愈差,愈不易燃烧。179.双折射:也称“双折射率”,是纤维的光学特性。平面偏振光在非光轴方向进入纤维时,出现二条折射率不同的折射光。其中一条振动面平行于纤维轴的折射光,其折射率为n∥,另一条振动面垂

直于纤维轴的折射光,其折射率为n⊥,则双折射Δn=n∥-n⊥,双折射越大表示纤维内分子平均取向愈高。

180.闪光效应:改变光线入射方向或观察角度时,可以看到纤维的光泽随着上述变化发生明暗程度交替改变的效应,称为闪光效应。闪光效应对三角形截面的纤维更为明显,因为它具有全反射特性。181.耐光性:是指纺织材料抵抗光照的能力。纺织材料经光照以后,除在强度方面受到损伤外,还伴随着颜色的改变。一般纤维耐光的顺序为腈纶>羊毛>麻>棉>粘胶纤维>涤纶>锦纶>蚕丝>丙纶。耐光性好的材料宜做室外用品和窗帘等。

182.闪色效应:闪色织物的闪色效应表现在将织物抖动或转动时,织物色彩发生很大变化的效应。

主要因为经纱和纬纱色相不同,他们互为补色。因此,当织物抖动或转动时所引起的反光强度随观察角度发生改变,导致闪色效应。

183.纤维色泽:是纤维颜色和光泽的总称。天然纤维的色泽与其内在质量密切相关,所以是作为评定原料品质的重要依据之一。

184.纤维光泽:光线在纤维表面反射所引起的一种感觉。从微观角度可认为纤维是粗糙表面,则会引起表面正反射光和散射(漫射)反射光,而进入纤维的折射光中又会引起内部散射反射光,所以纤维的光泽是由三部分反射光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三部分的数值和比例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光泽效果和感觉,若反射光很强而分布不匀,会出现“极光”,蚕丝纤维的光泽特征来源于内部反射光强度于表面正反射光强度,有别于其他纤维。

185.光致发光:任何物质在受到邻近可见光谱的紫外线的照射时,材料的分子受到激发,都可能辐射出一定光谱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致发光。光致发光有两类:一类是在紫外线照射过程中材料所辐射的光谱,称荧光;另一类是在紫外线照射停止后,材料继续辐射的光谱,称磷光。不同纤维光致发光的性质不同,故可用来鉴别纤维。

186.纤维介电系数:在电场里,由于介质极化而引起相反电场,将使电容器的电容增加。纤维的介电系数,是指以纤维材料为介质时,电容器的电容量与以真空为介质时电容器的电容量比值。各种干纤维材料的介电系数在2~5范围内变化。

187.纤维介质损耗:纤维材料及其中的水分子,在交变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极化现象,并作交变取向运动,使分子间不断发生碰撞和摩擦而消耗能量。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引起发热而消耗的能量,叫做介质损耗。

188.纤维比电阻:即电阻率,是表示纤维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比电阻越大的材料,导电性能越差。根据纤维导电性能的特点和区分上的需要,有体积比电阻、表面比电阻和质量比电阻之分。189.永久性抗静电纤维:采用金属纤维(例如直径在12微米以下的镍铬不锈钢纤维)或导电纤维(表面涂铜或锡碳合金、碳粉微粒嵌入化纤的纤维),少量混入纺纱使用,从而达到抗静电效果,而且是永久性的。凡具有这类性质的纤维,称为永久性抗静电纤维。

190.抗静电剂:通常是化纤油剂的一个重要成分,其作用是尽量控制电荷的发生,并使产生的电荷尽快导走。抗静电剂绝大多数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在纤维表面定向排列,亲水基向着空气,疏水基向着纤维。当在大气中吸湿后,可显著降低纤维的表面电阻;而表面活性剂的润滑作用可降低摩擦系数、减少静电的产生。

191.机织物:由经纱和纬纱两个系统的纱线,在织机上按一定交错规律织成的织物,称为机织物。192.织物组织:织物重复单位(组织循环〕中经纬相互交织结合的形式(浮沉方式〕和规律称织物组织。按照织物经纬交错的特点,分为原组织,如平纹、斜纹、缎纹组织,以及变化组织,联合组织和大花纹组织等。

193.交织织物:是指用两种不同品种纤维的纱线或长丝交织而成的织物。如经用棉纱线、纬用毛纱制织的粗服呢,经用粘胶丝、纬用棉纱线的线绨等。

194.织物经、纬纱密度:织物单位长度中含有的经纱(或纬纱)根数称为经纱(或纬纱)密度。195.织物经、纬向紧度:织物中经(纬)纱线覆盖的面积对该部分织物面积的比值百分率。有经向紧度、纬向紧度和总紧度。织物紧度用来表示织物的紧密程度,也是划分织物种类的依据。

196.织物重量:是织物品质的一个综合指标,和经纬纱特(支)数、经纬纱密度、织缩率等有关。

织物的重量有用一米长织物的重量(克)和平方米织物的重量(克)两种表示,前者适用于传统的

织物门幅,毛织物中有采用;后者则适用各种情况。织物单位体积的重量称为织物体积重量,它影响织物手感、保暖、起毛起球等性能,与纤维种类、加工方式密切相关。

197.织物结构相:描述织物中经纬纱交织形成的屈曲状态。假设纱线为圆柱体,且无变形,将织物中经纬纱不同弯曲程度划分为九个相(九种屈曲状态):第一结构相经纱呈直线状态而纬纱具有最大的屈曲,此后每相递变1/8(经纱直径+纬纱直径),到第九结构相纬纱呈直线状态,而经纱具有最大的屈曲。织物结构相对织物的布面效应及布的厚薄、耐磨、保暖、透气等性质,有重要影响。198.经、纬纱屈曲波高:经纬纱屈曲程度的一种描述方法,它把经纬纱的弯曲看成是波形,用波峰和波谷的垂直距离称为屈曲波高。屈曲波高也是划分结构相的依据。

199.织物支持面:是指织物在一定压力下与某一平面相接触的面积和织物面积之比。它与经纬纱特(支)数、密度、织缩率等的大小有关,与织物组织、结构相有关,对织物耐平磨性能关系密切。200.针织物:用织针将纱线构成线圈,再将线圈相互串套而成的织物,称为针织物。针织物质地松软,具有较大的延伸性和弹性、良好的抗皱性和透气性。宜做内衣、紧身衣和运动服。针织物通过改变组织结构和提高尺寸稳定性后,同样可做外衣。此外,还可作为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等产业用布。

201.纬编针织物:由一根或几根纱线在纬编针织机上沿横向依次形成线圈,再将线圈相互串套起来的针织物。宜制成内衣、运动服及外衣。

202.吸

经编针织物:由一组或几组经纱同时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成的针织物。宜制成外衣、蚊帐、装饰织物。203.成形针织物:用织针和成形机件将纱线编织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衣坯或衣片,稍经裁剪或不经裁剪即可缝纫的针织品。如袜品、羊毛衫、连袜裤、手套、帽子等。

204.非织造布:是一种由纤维网构成的纺织品,这种纤维网可以是梳理网或由纺丝方法直接制成的纤维薄网,纤维杂乱或者有某些定向铺置,纤维网应经过机械或化学方法加固。

205.织物强力利用率K:织物某一向的拉伸强力与该向各根纱线拉伸强力之和的比值。K值一般都大于1或接近1,与织物种类和交织点情况以及织物的经向紧度和纬向紧度等有关。

206.织物撕破强力:在规定条件下以经向和纬向撕破织物所需的力。撕破方法常用的有舌形撕破、梯形撕破、落锤法撕破等。织物撕破强力主要与纱线的强伸性、经纬纱线间摩擦阻力和织物紧密程度等有关。

207.织物顶破强力:又称织物胀破强力,指在规定条件下以环状体或流体压力作用于织物平面的垂直方向,使织物扩张而致破裂所需的顶力或压力。常用的顶破方法有钢球式、气压式和液压式等。

织物的顶破强力主要与经纬向性能及其差异率有关。

208.织物风格:指人们综合触觉、视觉以及听觉等对织物品质的评价和要求。它涉及的内容广泛而抽象,如棉型感、毛型感等,也可比较具体,如涤棉织物的“滑、挺、爽”,府绸织物的“均匀洁净、颗粒清晰、薄爽柔软、光滑似绸”等。但目前一般所讲的织物风格系指与触觉有关的方面,通常又称手感。

209.手感:指织物的某些物理机械性能,通过人手的感触引起的综合反应和评定。由于织物的手感与织物的许多单项性能和复合性能有关,并与产品的外观、服用舒适等有较密切的关系,而评定方法简单,所以多年来成为评价织物风格的主要手段,但结果易受试验者实践经验以及生理、心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210.免烫性:又称“洗可穿”性,指织物经过洗涤后不经熨烫能否保持平整状态的性能。用来衡量织物经水洗后的折皱回复性。织物的免烫性与纤维的吸湿性、织物在湿态下的折皱弹性及缩水性有关。

211.吸

防寒性:当大气条件突变时,织物阻碍外界环境骤冷时对人体影响的特性。织物的防寒性主要与纤维的吸湿放热量和吸湿速率有关。

212.冷感性:人体皮肤刚接触织物时,人体所产生的一种冷热知觉反应。织物的冷感性主要取决于织物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和接触形态特性,同时还与纤维的吸湿性、静电特性及导热系数有关。213.舒适性:织物服用性能之一,指人体在穿着时的感觉性能。狭义的舒适性是指在环境-服装-

人体系列中,通过服装织物的热湿传递作用,经常维持人体舒适满意的热湿传递性能。织物的隔热性、透气性、透湿性及表面性能等对舒适性影响很大。广义的舒适性,除了包括上述各种物理因素外,还包括心理和生理因素。

214.热阻:描述纤维集合体隔热、保暖性能的指标,通常用热欧姆(T-Q)表示,即当织物两表面的温差为1℃,1秒内通过1平方米织物的热量为1W时,则该织物的隔热值即为一个热阻单位(平方米.℃/W)。织物的热阻愈大,则隔热、保暖效果愈好。

215.克罗值(CLO):描述服装或空气层的隔热、保暖性能的指标。指一个静坐的人(代谢产热为209.34KJ/平方米.h),在室温为21℃、RH为50%,气流为10CM/S的条件下,能保持舒适状态,他所穿服装的热阻定为1克罗(C10)。克罗值实际上是热传导系数的倒数。服装的克罗值增加,表示隔热保暖效果好。

216.抗熔孔性:织物抵抗形成熔融孔洞的性能。是织物重要的服用性能之一,织物的抗熔性与纤维熔融所需要的热量及吸湿性大小有关。

217.织物保暖性:织物及其制品在有温差存在的情况下,阻止从高温方面向低温方面传递热量的性能。织物保暖性与织物夹持的静止空气含量、织物吸湿性、纤维的导热性等有关

题型一:【填空】1X10

1.纺织天然纤维主要有棉、麻、丝、毛等纤维。

2.化学纤维“三大纶”指的是涤纶、腈纶和锦纶。其中,耐磨性最好的是锦纶,多次拉伸后剩余伸长

最大的是锦纶,可做轮胎帘子线的是锦纶,耐光性最差的是锦纶,。保形性最好的是涤纶,涤纶最为常用。热稳定性最好的是涤纶,耐光性最好的是腈纶,保暖性最好的是腈纶,腈纶有合成羊毛之称,维纶纤维的吸湿性最强,丙纶纤维的吸湿性最差,丙纶纤维最轻,氨纶纤维的弹性最好。

3.棉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生长期包括伸长期、加厚期和转曲期三个时期。正常成熟的棉纤

维横截面是不规则的腰圆形,纵面是不规则的沿长度方向不断改变旋向的螺旋形扭曲,称为天然转曲。棉主主要性能包括长度、线密度、吸湿性、强伸性、化学稳定性和成熟度。

4.棉纤维的成熟度是指纤维细胞壁的增厚程度。细胞壁愈厚,成熟愈好。

5.羊毛是由许多细胞集构成,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包覆在毛干外部的鳞片层;组成羊毛实体主要部

分的皮质层;在毛干中心不透明毛髓组成的髓质层。

6.羊毛的主要组成是蛋白质。其横截面由鳞片层、皮质层和髓质层组成;纵向有天然卷曲。

7.人造棉即棉型粘胶,人造毛即毛型粘胶;长丝型粘胶有人造丝之称;合成棉花指的是维纶纤维,腈

纶俗称“合成羊毛”。

8.氨纶的最大特点是高伸长高弹性。

9.中空纤维的最大特点是密度小保暖性强适宜做羽绒型制品。

10.纺织纤维从大分子结合成纤维,大致经历基原纤、原纤、微原纤、聚原纤和纤维五个层级。

11.温度为20±3C0,相对湿度为65±3%。公定回潮率的规定是为了计重和核价的需要,

它与实际回潮率接近。

12.21英支的棉纱相当于27.76特,纤度为50旦的长丝相当于180公支;60公支的毛线相当于16.7号。

13.麻纤维是从各种麻类植物取得的纤维的统称。包括茎纤维和叶纤维。其中亚麻是茎纤维,剑麻是叶

纤维,苎麻属于茎纤维。

14.再生纤维是采用天然高聚物为原料,经化学与机械方法而再生制得的。再生纤维主要有粘胶纤维、

铜氨纤维等。

15.棉纱及棉型化纤纱线的特克斯捻度,是以纱线10cm长度内的捻回数表示;英制支数捻度是以1英寸

的捻回数表示。

16.棉、麻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所以它们较耐碱;毛、丝的主要组成物质是蛋白质,所以它

们较耐酸。

17.五大棉区是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华南棉区、东北棉区。其中播种面积最

大的棉区是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我国质量最好的棉花产自新疆。

18.麻纤维与涤纶混纺织制成的产品称为麻的确良。

19.涤纶、棉、麻按吸湿能力从大到小排列为麻、棉、涤纶。

20.山羊绒、棉、丝、麻四种纤维材料中,特别适宜做冬季面料的是棉和山羊绒,手感特别粗硬的是麻,

手感特别爽滑的是丝,价格最贵的是山羊绒。

21.纺织纤维按来源分。可以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

22.缩绒性是羊毛的独特性能。

23.烘箱法测定原棉的回潮率时,烘箱温度是依据水分蒸发而不使纤维分解变质这一原则加以规定。

24.随着回潮率的增加,纤维的导电性能提高。

25.棉纤维的生长可以分为伸长期、加厚期、转曲期三个时期,成熟差的棉纤维胞壁较薄。

26.天然纤维素纤维比较耐碱而不耐酸。

27.在天然纤维中,麻纤维断裂强度最高。

28.化学纤维纺丝方法有两大类,即熔融纺丝法和溶液纺丝法。

29.某种常规化纤吸湿性很强,但吸湿后强度显著下降,湿强约为干强的50%,这种纤维名称为粘胶纤

维。

30.腈纶又有合成羊毛之称,维纶又有合成棉花之称。

31.锦纶的最大优点是耐磨性,氨纶的最大特点是高伸长和高弹性。

32.天然纤维素纤维包括棉、麻两大类。

33.棉纤维的主要组成物质是纤维素,正常成熟棉纤维的横截面呈现不规则腰圆形特征,纵向呈现沿长

度方向不断改变旋向的螺旋形卷曲,称为天然转曲。

34.羊毛的主要组成物质是蛋白质,其横截面由鳞片层、皮质层和髓质层组成,纵向呈鳞片覆盖的圆柱

体特征。

35.合成棉花是指维纶纤维,粘胶纤维根据长短不同分别具有人造棉、丝、毛之称。氯纶纤维具有防治

关节炎的效果,氨纶的最大特点是高伸长高弹性。中空纤维的最大特点是密度小保暖性强。

36.表示纤维线密度间接指标有特克斯、旦尼尔、支数。

纺织材料的导热系数是纺织材料、空气和水组成的混合体的导热系数。大多数热塑性纤维受热温度提高时,将相继出现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三种物理状态,两个转变点即玻璃化温度、粘流温度。

天然纤维素纤维比较耐碱(酸、碱)而不耐酸,天然蛋白质纤维比较耐酸而不耐碱。

37.纺织材料是用以加工制成纺织品的纺织原料、纺织半成品、成品的统称。

38.列举三种常见的化学纤维涤纶、锦纶、腈纶。常见纤维中耐磨性最好的是锦纶,吸湿性最好的是羊

毛,弹性最好的是氨纶。

39.纺织材料的导热系数是纺织材料、空气和水这个混合体的导热系数。

40.大多数热塑性纤维受热温度提高,相继出现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三种物理状态。出现两个转变

温度玻璃化温度、粘流温度。

41.目前常采用的捻度测试方法退捻法和解捻加捻法两种。

42.纺织材料的机械性质是指纤维、纱线、织物等在机械作用时的力学性质,总体包括了拉伸、弯曲、

压缩、扭转、摩擦抱合、磨损、疲劳等方面的作用。

43.两根40s的纯棉纱合股后的支数为40s/2;两根14tex的纯棉纱合股后的特数为14tex×2。

44.苎麻纤维拉伸曲线的主要指标特征为强度高、伸长小、

初始模量大、无明显的屈服点。

45.棉纱的实测缕纱强力要根据实验室温度、试样回潮率和缕纱中单纱根数进行修正。

46.纤维素纤维与腈纶是易燃烧的,燃烧迅速;羊毛、蚕丝、锦纶、维纶等是可燃的,容易燃烧,但燃

烧速度较慢;芳纶、聚乙烯醇-氯乙烯共聚纤维(维氯纶)等是难燃的,与火焰接触时燃烧,离开火源后自行熄灭。

47.影响纺织材料介电系数的因素主要有材料种类、回潮率、频率和温度等。

48.机织物的结构参数主要有:织物组织、纱线线密度、匹长、幅宽、厚度、平方米重和体积重量。

49.针织物的结构因素包括线圈结构、组织、纱线线密度、线圈长度和纵、横密、单位面积重量等。

50.织物拉伸断裂的主要指标有: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断裂功、断裂比功等。

51.织物的刚柔性、悬垂性与褶皱弹性,一般可统称为织物的弯曲性能。

52.织物的种类有机织物、针织物、编结物和非织造布四种。

53.股线的强力大于组成股线的各单纱强力之和,原因是捻合作用可改善股线的细度均匀度、捻合作用

使股线中各根单纱及其纤维相互压力加大,不易滑脱。

54.当两种纱线粗细不同时,用捻系数比较加捻程度的大小。

55.提高纺织品耐燃性的常用方法有用阻燃剂进行防火处理、制造难燃纤维、与难燃纤维混纺。

56.在天然纤维中耐光性最差的纤维是蚕丝;合成纤维中耐光性最差的纤维是丙纶。

57.纱线捻度的测定方法有解捻法和张力法。

58.纤维表面比电阻的单位是欧姆,在数值上它等于材料表面的宽度和长度都是1cm时的电阻。

59.纺织材料、空气、水这三种物质导热系数的大小顺序为:

水>纺织材料>空气。

60.织物上的静电衰减到原始数据的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电荷半衰期。

61.锦纶、涤纶、腈纶这三种纤维,耐热性和热稳定性最好的是涤纶。

62.比较下列纱线的粗细:

4tex比20tex细;纯棉21s比纯棉21tex粗;

20N比20tex粗;纯棉50s/2纯棉10×2tex细;

63.影响纺织材料热定型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时间。

64.纺织纤维的拉伸变形有急弹性变形、缓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65.纺织纤维静电现象严重与否,与纤维摩擦后的带电量以及

静电衰减速度有关。

66.单纱公制支数为48支,用两根单纱合并加捻为股线,则股线支数的表示形式为48s/2。

67.150D表示9000米长的长丝有150克公定重量。

68.测定织物免烫性的方法有拧绞法、落水变形法、洗衣机法。

69.描述织物舒适性的三大要素是环境、服装和人体

70.加捻后纤维倾斜,使纱的长度缩短,这种现象称为捻缩。

71.ZSZ表示单纱捻向为Z捻,单纱合并初捻为S捻,再合并复捻为Z捻。

72.束纤维强力小于单纤维强力之和,主要是由于束纤维中各根纤维伸直程度、受力情况不同,出现断

裂的不同时性和少量纤维滑移。

73.表示纺织材料坚韧性的指标有断裂功或断裂比功。

74.机织物基本组织有平纹、斜纹、缎纹三种。

75.机织物常用纱线特数和密度以一定的书写方式表示一种织物,如果织物的经纱特数为28tex,纬纱特

数为32tex;经纱密度为240根/10cm,纬纱密度为200根/10cm;则其表示方法为28×32×240×200。

76.50%涤纶、25%锦纶、25%粘胶的混纺纱命名为涤/锦/粘(50/25/25)。

77.同品种不同特数的纱,如果捻度相等,则特数大的纱捻回角大。

78.用两根18tex单纱合并为股线时,则股线的特数表示形式为18tex×2。

79.当纱线的重量偏差为负值时,表示纱线实际与设计相比偏小。

80.经纬纱线经漂染后织成的布称为色织布。

81.机织物密度是织物单位长度内的纱线根数,该单位长度为10cm。

82.我国标准规定,做棉织物拉伸强力试验时,试样应用扯边纱条样。

83.织物组织结构与拉伸断裂强力有关,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就三原组织来说,强力最高的是平纹织物。

84.根据降落伞、鞋面布等织物的受力特点,在进行强力试验时一般都选用顶破试验。

85.模拟服装领口、袖口、裤口磨损的试验是折边磨。

86.在绳子末端悬挂比其断裂强力小的重物,经一定时间后,绳子断裂,这种断裂属于蠕变伸长断裂。

87.化纤纱热定型的主要目的是稳定捻度。

88.纺织材料的介电系数比空气介电系数约大2-5倍,

89.纤维双折射等于零时,表示该纤维在光学性质方面具有各向同性。

90.天然纤维素纤维包括棉、麻两大类

91.合成地毯常用黄麻作底布,主要是为了防静电。

92.硬质麻纤维一般指剑麻、蕉麻等。

93.软质麻纤维一般指苎麻、黄麻、洋麻等。

94.根据羊毛纤维在自然状态下的卷曲形状,可将羊毛卷曲分为弱卷曲、正常卷曲、强卷曲三类。

95.根据蚕的饲养季节,蚕茧分春蚕茧、夏蚕茧、秋蚕茧

96.桑蚕丝纤维的纵向形态特征是粗细不匀、透明;横截面形态特征是不规则三角形。

97.蚕茧由茧衣、茧层、蛹体、脱皮四部分组成。

98.蚕的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蛾)四个阶段

99.最早工业化生产的合成纤维是聚酰胺纤维

100.采用熔体纺丝的合成纤维有涤纶、锦纶、丙纶

101.采用溶液纺丝的合成纤维有维纶、腈纶

102.根据涤纶短纤维后加工时的抽伸与热定型方式不同,可制成高强低伸型、低强高伸型、中强中103.型纤维。

104.丙烯腈比例在85%以下的纤维称为改性聚丙烯腈。

105.粘胶纤维的原料一般选用棉短绒、木材、甘蔗渣等。

106.维纶的缩醛度一般在30~35%。

107.化学纤维生产一般都需要经过纺丝液制备、纺丝、后加工等。

108.合成纤维的主要原料来源有煤、石油、天然气。

109.涤纶的学名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110.纺织纤维的结晶度一般在30~60%范围之间。

111.天然纤维中,取向度最高的是麻纤维。

112.天然纤维中,结晶度最低的是羊毛。

113.涤纶纤维刚性大,是由于分子上有苯环

114.纱线细度指标有特克斯(特)、英制支数、公制支数、旦数、直径

115.测定纱线细度不匀率的方法有测长称重法、目测法(黑板条干)、电容式均匀度仪、光电法116.纱线的细度偏差,应用于支数制时,称支数偏差;应用于纤度时,称纤度偏差;应用于特数制时,117.特(号)数偏差(重量偏差)

118.用测长称重法求得的不匀率称长片段不匀;用黑板条干法测得的不匀率称短片段不匀

119.单纱公制支数为48支,用二根单纱合并为股线,则股线支数的表示形式为48/2支,用二根18tex 120.纱合并为股线时特数的表示形式为18×2tex

121.用二根不同的特数棉纱(如18tex和28tex)合并为股线时特数的表示形式为(18+28)tex 122.一般股线的强力大于组成股线的单纱强力之和,其主要原因是捻合作用可改善股线的细度均匀度。

123.捻合作用使用股线中各根单纱及其纤维相互压力加大,不易滑

124.纤维的性质对短纤纱中纤维的径向分布规律影响很大。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则长纤维优先向内转移;粗的纤维优先向外转移;初始模量大的纤维优先向内转移。

125.选用特数与长度相同的富纤与丙纶混纺成纱,其径向转移规律是丙纶优先向外转移。

126.纱线捻度的测定方法有解捻法张力法和解捻加捻法

127.测定吸湿性能的方法通常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

128.

129.试样在标准大气下,经调湿平衡后测得的回潮率叫标准大气条件下的回潮率

130.吸湿主要发生在纤维内部结构中的无定形区。

131.吸湿等温线是指在一定大气压力和温度下,纺织材料的平衡回潮率和相对湿度的关系曲线。132.由于烘箱温度升高,箱中空气的相对湿度降低

133.纤维大分子的取向度对吸湿性影响很小

134.纺织材料在单位时间内吸收的水分与放出的水分基本相等,称为吸湿平衡

135.纤维高聚物中的亲水基团常见的有羟基、胺基、羧基、酰胺基

136.在纤维极性基团直接吸着的水分子上,再积聚的水分子称为间接吸着水

137.在同样结晶度下,一般说来,晶粒小的吸湿性较大

138.

139.棉经丝光后,结晶度比丝光前降低,吸湿量比丝光前.增加

140.纤维愈细,比表面积愈大,吸湿性愈大

141.达到吸湿平衡时的回潮率称为平衡回潮率

142.纺织材料进行预调湿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因吸湿滞后性所造成的误差。

143.干燥的纤维放在一般大气后,其吸湿速度表现为开始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144.温度愈高,纺织材料的平衡回潮率愈小,但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其平衡回潮率略有增加

145.纤维充分润湿后的长度方向的膨胀很少;在直径方向膨胀很大

146.干重一克的纤维,从某一回潮率开始吸湿到完全润湿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吸湿积分热(或润湿热)

147.纤维的回潮率变化引起电阻的介电系数的变化,根据这个原理可用来制造电阻测湿仪,这是属于间接测取回潮率

148.用烘箱法测试水分时,在同样条件下,箱内称重比箱外称重所称得的重量偏重,计算所得的回潮率则偏小

149.箱外热称时,因试样受热空气浮力作用影响,使称得的重量偏轻

150.红外线辐射干燥法,是利用红外线灯泡发出的红外线照射试样,这种方法在热量传递上以辐射为主。

151.苎麻纤维拉伸曲线的主要指标特征为强度高、伸长小、初始模量大、无明显的屈服点断裂功小152.羊毛纤维拉伸曲线的主要指标特征为强度低、伸长大、初始模量小、有屈服点断裂功大

153.测定纤维拉伸弹性的主要方法有定伸长测定法定、负荷测定法

154.在测定纤维拉伸性质时,应注意的环境条件为温度、相对湿度

155.束纤维方法测得的强度小于单纤维强度之和,主要是由于束纤维内各根纤维的伸直程度和受情况不一致所引起的纤维断裂的不同时性。

156.在测定纺织材料拉伸性质时,需加预张力,选择预张力大小的原则是使材料伸直而不伸长

在比较纺织材料拉伸性能时,要求用相对指标,这是由于绝对指标未考虑到试样的粗细和长短,所以无可比性。

157.纤维间的切向阻力包括摩擦力和抱合力。

158.起纺织材料间产生摩擦力的机理有粗糙面的机械把持作用、接触面上分子引力、接触面上产生焊接作用

159.棉、苎麻均为天然纤维素纤维,但苎麻纤维的断裂伸长率远比棉纤维小,这是由于麻纤维内的分子取向度高于棉纤维

160.示纺织纤维坚韧性的指标有断裂功或断裂比功。

161.常用比容大小来表示纤维集合体的膨松性质。

162.纺织材料的比热随着回潮率的增加而增加。

163.提高纺织品耐燃性的常用方法有制造难燃纤维,即在高聚物中导入磷,溴等化合物、用阻燃剂

进行防火处理、与难燃纤维混纺

164.纺织材料、空气、水这三种物质导热系数的大小顺序为水>纺织材料>空气。

165.试验表明,纤维层的体积重量为0.03~0.06 (g/cm3)范围时,其导热系数最小,即纤维层的保暖性最好。

166.化纤长丝的抽伸倍数比化纤短纤维大,则热收缩率是化纤长丝大。

167.若用氧指数法区分纤维的燃烧性,一般易燃纤维的氧指数范围在20以下、可燃纤维的氧指数范围为20~25、难燃纤维的氧指数范围为25以上

168.高聚物在不同温度下表现出的力学状态,一般可分为三类,即玻璃态、高弹态、粘流态。在实际使用中纤维处于玻璃态、橡胶处于高弹态

169.纤维在热定型中的结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纤维最初结构的松散、新结构的形成、新结构的固化

170.当分子链的刚性增强,分子量增大,结晶度提高时,则纤维的玻璃化温度增高。

171.纤维的反射光愈强,光泽愈强;透射光愈强,透明度愈强,防污性愈差

棉织物在一定张力下,经18%NaOH溶液处理,可获得丝光效应,主要是由于棉纤维膨化,几何形态改变,提高反光强度的结果。

172.粗羊毛的光泽一般优于细羊毛,是由于鳞片大而平坦,增加反光强度。

173.纤维双折射等于零时,表示该纤维在光学性质方面具有各向同性。

174.在天然纤维中耐光性最差的纤维是蚕丝;合成纤维中耐光性最差的纤维是丙纶。

175.腈纶纤维的耐光性最好,是由于分子上含有腈基;蚕丝纤维耐光性差,是由于分子中含有酪氨酸

176.影响纺织材料介电系数的因素主要有材料种类、回潮率、频率、温度

177.纺织材料所带静电的“强度”,用材料的单位重量(或面积)的带电量表示。

178.纺织材料的介电系数与质量比电阻的对数存在反比关系。

179.为了解决合成纤维织物在穿用过程中的静电干扰,应使合成纤维及其织物具有耐久性抗静电性能。

180.织物上的静电衰减到原始数值的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181.含湿的纺织材料在高频电场中,绝大部分能量将被水分子吸收,结果是水分________很快蒸发,纺织材料吸收能量少、温度不超过水的温度

182.表面比电阻的单位是欧姆,在数值上它等于材料表面的宽度和长度都是1cm 时的电阻。

183.机织物的特征是由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

184.精梳纱线织成的织物称为精梳织物。

185.原组织特征是单位组织循环内一系统的每根纱线与另一根系统纱线交织一次;经纱数与纬纱数的关系是经纱数等于纬纱数

186.当斜纹线由经纱浮点组成时称为经面斜纹。

187.织物的经向紧度大于100%,表示经纱有挤压或重叠。

188.第一结构相表示经纱呈直线状态。

189.织物经纬几何密度是表示相邻二根纱线在织物平面内占有的距离。

190.织缩率是表示纱线在织物内由于弯曲出现的缩短,用百分率表示的值。。

191.织物拉伸断裂试验的扯边纱条样,其工作尺寸是50mm×200mm。

192.在拉伸织物经向强力时,纬纱对经纱有改善经纱强伸不匀和增加纱内纤维间摩擦的作用。193.织物密度与拉伸断裂强力有关,若纬密保持不变,则当经密提高时,经强增大纬强增大。194.常用的织物撕破方法有单舌法、梯形法、落锤法等种类。

195.若要提高织物的撕破强度,从纱线角度来说,应使所采用的纱线具有强度高、伸长大、光洁等196.描述舒适性的三大要素是环境、服装、人体。

197.皮肤接角织物的冷暖感,主要决定于织物的表面性能。

198.毛织物具有良好的拒水性能,是因为毛纤维的鳞片层之间及鳞片层与皮质层之间有一层疏水性膜

199.棉布丝光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光泽和改善染色性。

200.丙纶袜子具有良好的舒适性,这与丙纶的芯吸作用有关。

201.水滴与织物表面的接触角愈大,表示水分子与织物表面分子间的凝聚力愈小,则织物的防水性愈好。

202.测定织物免烫性的方法有拧绞法、落水变形法、洗衣机法。

203.描述织物搞起毛起球性的指标有单位面积上毛球数、单位面积上的毛球重量、起毛起球曲线204.作为雨衣织物应该具有防水性能和透湿气性能功能。

205.化学纤维的制造包括成纤高聚物的提纯和聚合、纺丝流体的制备、纺丝成形和纺丝后加工四个过程。

206.一根棉纤维是一个植物单细胞,它是从棉籽的表皮细胞,经过伸长和加厚而成的。

207.化学短纤维切断长度是根据纺纱加工设备形式和与之混纺的纤维长度而确定的,分为棉型、中长型、毛型三种纤维类型。

题型二:【判断题】1X10

1.棉纤维天然转曲愈多,抱合性能愈好。√

2.棉纤维天然转曲反向愈多,强度愈高。×

3.成熟度高的棉纤维,染色性能好。是

4.苎麻纤维是麻类纤维中单纤维最细的纤维,因此可用单纤维纺纱。×

5.天然蛋白质纤维,一般是耐碱不耐酸。×

6.羊毛和蚕丝所含α-氨基酸的数量和种类均相同。×

7.生丝为无捻复合长丝,它由丝胶粘合而成。√

8.烘茧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煮茧和缫丝,提高生丝质量。×

9.羊毛纤维上的油汗能起到保护羊毛的作用。√

10.天然蛋白质纤维,一般是耐碱不耐酸。×

11.羊毛纤维的断裂伸长大于蚕丝,这是由于羊毛纤维具有卷曲的结果。×

12.生丝的粗细主要决定于茧丝粗细和缫丝定粒数。√

13.锦纶6比锦纶66吸湿性好。×

14.锦纶6比锦纶66热稳定性好。√

15.锦纶66比锦纶6的熔点高。√

16.芳香族聚酰胺比脂肪族聚酰胺的模量高。√

17.化纤长丝的强度一般比短纤高。√

18.原液着色的化纤,染色牢度较差。×

19.一般干法纺丝的质量比湿法纺丝差。×

20.由于丙纶熔点比涤纶约低100度,因此在纺丝时的熔体温度也应相差100度。×

21.聚乙烯醇是由乙烯醇单体聚合成。×

22.粘胶纤维是将纤维素溶解在烧碱溶液中再纺丝而成的。×

23.用熔体纺丝加工合纤是因为不能用溶液纺丝。×

24.无机纤维不能进行纺织加工。×

25.粘胶纺丝时提高抽伸倍数可得到强力粘胶丝。×

26.腈纶纤维截面形态随纺丝溶剂而不同。√

27.维纶纤维具有皮芯结构。√

28.化纤纺丝必须经过纺丝液制备、纺丝和后加工三道工序。√

29.合成纤维都用熔体纺丝。×

30.双折射率可比较不同品种纤维的分子取向度。×

31.结晶度愈高,纤维弹性回复性能愈好。×

32.锦纶纤维分子链柔顺,弹性回复性能好。√

33.棉、麻纤维混和比,可采用化学溶解的方法求得。×

34.结晶度高的纤维,取向度也高。×

35.锦纶66是交替共聚纤维。√

36.形成纤维的大分子应该是支链形。×

37.羊毛中正、偏皮质细胞的化学组成相同,而形态特征不同。×

38.用uster均匀度仪测得的纱线不匀率是真正反映纱线的实际不匀率。×

39.膨体纱与弹力丝的主要性能差异是伸缩性不同. √

40.变形丝在变形加工过程中,由于各根单丝所处的位置不同,受张力与热的作用程度不同,这将导致形

成色差。√

41.纤维愈细,纱线的随机不匀率愈小。√

42.在计算纱线细度指标中所用重量,一般采用标准回潮率时重量。×

43.随着细纱捻度增加,纱中纤维的滑脱长度减小。√

44.锦纶比棉坚牢,故混入30%锦纶的棉/锦混纺纱,其强力比相同粗细的纯棉纱高。×

45.半线织物,通常经纱是单纱,纬纱是股线。×

46.羊毛衫采用捻向相反的单纱双根喂入编织,可改善线圈歪斜。√

47.染色性能是化纤长丝品质评定的依据之一。√

48.短纤纱的临界捻度小于长丝的临界捻度。×

49.由于纺织材料具有吸湿滞后现象,所以试验前应对试样进行调湿。×

50.纺织材料在折算到标准回潮率时的重量叫标准(公定)重量。×

51.大分子的聚合度对纤维吸湿能力有时有一定的影响。√

52.同一种纤维的吸湿等温线与放湿等温线相重合。×

53.吸湿性大的纤维因吸湿滞后造成的差值也比较大。√

54.纺织材料吸湿性,是指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

55.纤维高聚物中的极性基团,常见的有羟基、胺基、酰胺基、羧基等,这些都是亲水基团。√

56.直接吸着水因为与纤维大分子的结合力比较大,所以产生的吸湿热就小了。×

57.已经和大分子吸着的水分子,由于它本身也是极性的,所以有可能再吸着其它水分子。√

58.纤维曝露在大气中,表面会吸附一定量的水气,但这种作用不产生热效应。×

59.成熟差的原棉比成熟好的原棉吸湿性大。√

60.油脂含量高的羊毛吸湿能力减小。√

61.纤维吸湿或放湿与时间的关系近似成直线相关。×

62.从图形看出各种纤维的吸湿等温线都呈S形。×

63.不同纤维的吸湿等温线,曲线的高低不同,说明它们的吸湿机理是不一致的。×

64.在做棉纤维的物理试验时,如果其实际回潮率低于标准回潮率,就不需考虑进行预调湿。×

65.纤维因吸湿滞后造成的差值,其大小还与纤维吸湿或放湿前的原有回潮率有关。√

66.在相对湿度一定时,纤维的实际平衡回潮率就一定。×

67.纤维吸湿后,长度和横断面发生的膨胀,表现了明显的各向异性。√

68.绝大多数种类的纤维,随着回潮率的增加,其强度是下降的。√

69.各种纤维的吸湿积分热不同,说明它们的吸湿能力不同。√

70.烘箱温度即使超过100℃,箱内的相对湿度不可能达到零。√

71.高频加热干燥法,是依靠温度梯度克服气层热阴和材料本身热阻而逐渐烘干。×

72.烘箱温度升高,可使试样内水分子动能增大箱内相对湿度降低,就是有利烘燥温度应越高越好。

×

73.由高强度纤维制成的纺织品,不一定经穿耐用。√

本科护理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书 学院: 医学院 班级: 护理1101 姓名: 蔡静 学号:112402102

第一章前言 2011年9月3日,我来到了扬州大学医学院。对于面前的路我无从下脚,对于学医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做好。但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于是沉淀心底的斗志被重新激发,从小磨练的坚强意志与不认输的品质告诉我,带着脚镣跳舞同样可以舞出令人惊艳的华尔兹。每天的每天,我笃信天道酬勤,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充充实实过好每一分钟。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希望通过科学的规划,深入地了解并发展自己的能力,发现并培养自己的兴趣,洞察自己的性格,分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并塑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奠定全方位的生涯发展潜力,让我的大学不留遗憾,让我的未来不再迷茫! 我将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规划: 下面是我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总流程图: 自我认知→环境认知→确定目标→职业定位→实施策略→评估调整 第二章自我认知

一、自我分析 兴趣爱好读书:阅读过茅盾、张爱玲、路遥、老舍等作家的多部作品;喜欢 读小说、散文、诗歌等体裁文章;喜欢励志、历史、杂谈等 题材的文章。 写作:喜欢把心事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上网:繁忙一段时间后喜欢上网放松:喜欢上网看文章,查资料,逛论坛。 学习:喜欢学习我所好奇和爱好的知识以及做人做事。 性格有双重性格,时动时静。 价值观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道德品质从小就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学生,往后会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需求得到别人的赏识,自己的满足。 个人目标学习进步,事业成功,家庭美满,孝敬父母。 气质粘液质 智商普通水平,但我坚信勤能补拙。 心理状况良好,喜欢自我调节。 教育水平大学本科在校生 思维方式先观察分析,再行动,而后反思总结。 小结发现自己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但是内心对医学很很高的热忱,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上会不断奋进,勇争上游,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内敛的性格只会让我更加稳步前进,不会成为我的牵绊。我始终相信有志者,事竟成。从小磨练的坚强意志与不服输的额品质告诉我,不畏艰辛,理想的殿堂就在前方! 第三章环境认知 当今社会,医院都是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基础、以疗效为根本、以服

2016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 模块二:课程知识 (2) 第一章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2) 第一节: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 (2) 第二节、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2) 第三节: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3) 第四节:数学课程核心概念(10个)(背) (4) 第二章初中数学课程目标 (6) 第三章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 (8) 第四章: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建议 (9) 第一节《课标》中的数学教学建议 (9) 第二节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 (9) 第五章初中数学课程评价建议 (10) 模块三:教学知识 (11) 第一章数学教学方法 (11) 第一节初中数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1) 第二节:教学方法的选择 (11) 第二章数学概念的教学 (12) 第一节:重要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 (12) 第二节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 (12) 第三章数学命题的教学 (12) 第一节重要命题教学的基本要求 (12) 第二节:命题教学的一般过程 (13) 第四章数学教学过程与数学学习方式 (13) 第一节数学教学过程 (13) 第二节:数学学习的概念 (14) 第三节中学数学学习方式 (14) 模块四教学技能 (15) 第一章数学教学设计 (15) 第一节教学目标的阐明 (15) 第二节教学内容的确定 (15) 第三节教学策略的确定 (16) 第四节教学方案的撰写 (17) 第二章数学教学的测量与评价 (17)

模块二:课程知识 第一章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第一节: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 1、初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手 段。它体现了郭嘉从数学教育与教学的角度,对初中阶段学生实现最终培养目标的整体规划。 2、影响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数学学科内涵:(1)数学科学本身的内涵(数学的知识、方法和意义等) (2)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学科的内涵(理解数学的整体性特征,领悟相关的数学思 想,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社会发展现状:(1)当代社会的科学技术、人文精神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与素养等 (2)生活变化对数学的影响等 (3)社会发展对公民基本数学素养的需求。 三、学生心理特征。初中数学课程是针对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而设置的,因此学生的心理特征必然会影响着具体的课程内容、 (1)适合学生的数学思维特征 (2)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环境背景 第二节、初中数学课程性质 一、基础性(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应当有大量的内容是未来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要用到 的。 (2)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基础教育阶段,它将为其后续生存、 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3)由于数学学科是其他科学的基础,因此数学课程内容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因此,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 基础 二、普及性(1)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当在适龄少年中得到普及,即每一个适龄 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学习它 (2)初中数学课程内容应当能够为所有适龄学生在具备相应学习条件的前提下,通 过自己的努力而掌握

纺织材料学基础知识

纺织材料学基础知识 纺织材料是纺织原料及由其制得的半成品,制品的统称。 1. 结构: 纤维的结构:形成的特点,组织物质,内部大分排列形态,外观形态 纱线的结构:纤维在纱中的配置和空间形态 织物的结构:纱线在织物中的排列关系及本身屈曲 2. 性能: 性能是结构的产物,结构决定性能 工艺性能——长度、细度、卷曲…… 物理性能——热、光、电、吸湿…… 化学性能——耐腐蚀(酸碱……) 机械性能——拉、弯、磨、压…… 服用性能——起毛起球、折皱、缩水…… 三、纺织纤维的分类 纤维,大家对此并不陌生,纤维是以细而长的特征的,不同用途的纤维,要求它具有不同的性能,作用纺织纤维,一般而必要的条件有两条: (1)具有一定的化学,物理,稳定性(固体) (2)具有一定的强度,柔曲性,可纺性,弹性和可塑性等。 1、天然纤维——自然界生长形成的纤维 (1)植物纤维(天然纤维素纤维):棉、麻 (2)动物纤维(天然蛋白质纤维):毛、蚕丝(唯一的天然长丝) (3)矿物纤维:石棉,(存在于地壳的岩层中,用于建筑和防火材料) 大量用于纺织的是:棉、麻、毛、丝这四种纤维 棉纤维以柔软舒适为特点。产量最多,用途很广,除大量用于衣服、床单等生活用品之外,还可用于工业如作帆布,传送带,也可用作保温用的填充材料。 麻纤维挺爽吸汗。其大多数品种用于制作绳牵、包装品(麻袋),少部分优良品种的纤维用于纺织,作衣服,装饰织物等。 2、化学纤维: 以天然或合成高聚物为原料,经化学和机械加工而成的纤维。 (1)人造纤维(再生纤维)是出现最早的化学纤维(man-made fibre),它以天然纤维素,蛋白质、无机物为原料加工而成。 ①人造纤维素纤维:粘胶、醋酯纤维、天丝 ②人造蛋白质:酪素,大豆纤维 ③人造无机纤维: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碳纤维,陶瓷纤维 (2)合成纤维 涤纶——聚酯; 锦纶——聚酰胺; 腈纶——聚丙烯腈; 维伦——聚乙烯醇缩甲醛; 丙纶——聚丙烯; 氨纶——聚氨酯。 四、纱线的分类 (一)按形成方式和结构分

系统解剖学复习资料

系统解剖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肋膈隐窝 A 、又称肋隔窦 B 、位于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 C 、是最大的胸膜隐窝 D 、为胸膜腔的最低部位 E、上述均正确 2.上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是 A 、鼻后孔 B 、咽峡 C 、前庭裂 D 、声门裂 E、喉与气管交界处 3.维持子宫前倾前屈的韧带是 A 、子宫圆韧带和子宫主韧带 B 、子宫圆韧带和骶子宫韧带 C 、子宫主韧带和骶子宫韧带 D 、骶子宫韧带和子宫阔韧带 E、子宫阔韧带和子宫圆韧带 4.有关心传导系的说法何者错误? A、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入口处心外膜的深面 B 、窦房结受内脏神经支配 C 、房室结位于心外膜深面 D 、房室束分左右两束支 E、右束支经节制带至右室前乳头肌根部 5.心脏的乳头肌 A、借腱索与1个尖瓣相连 B 、借腱索与相邻的两个尖瓣相连 C、借腱索与3个尖瓣相连D 、右室乳头肌强大 E、与血液定向流动无关 6.下述动脉搏动部位哪一个正确 A 、颞浅动脉可在下颌骨咬肌前缘处摸到 B 、面动脉可在外耳门前方摸到 C、足背动脉可在内、外踝中点处前方摸到D 、肱动脉可在肱二头肌外侧沟摸到 E、桡动脉可在前臂前面上部摸到 7.These are structures in right atrium,except A、fossa ovalis B、orifice of the coronary sinus C、valve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D、papillary muscles E、valve of coronary sinus 8.动眼神经支配 A 、上斜肌 B 、内直肌 C 、外直肌 D 、上睑板肌 E、眼轮匝肌 9.重要的内分泌腺有 A、性腺、甲状腺、腮腺、肾上腺、松果体和胰岛 B、垂体、舌下腺、甲状旁腺、性腺、睾丸和松果体 C、胰、卵巢、睾丸、胸腺、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D、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松果体 E、下颌下腺、肾上腺、松果体、前列腺和胸腺 10.当臂上举手掌向前时,下述哪1项有关解剖方位的描述是正确的? A 、小指在拇指的外侧 B 、腕关节在肘关节的上方

纺织材料学试题库整理(科大)

绪论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纺织纤维 2聚合度 3结晶度 4取向度 5大分子的柔曲性 三、填空题: 1.纤维大分子聚合度越高,则纤维的强度。 2. 纺织纤维中大分子间的结合力有、、、四种。 四、简答: 1.比较结晶区和非结晶区的特点。 2.什么是大分子的柔曲性?影响柔曲性的因素是什么? 五、判断题: 1.纤维大分子的聚合度越高,强度越低() 2.纤维结晶度越高,则其强度越大,但其初始模量较低()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第一节)1公定重量 2回潮率 3含水率 4平衡回潮率 5公定回潮率 6吸湿滞后性(第二节)7吸湿积分热 8吸湿微分热 二、选择题: (第一节)1.在同等条件下,成熟差的棉纤维比成熟好的棉纤维吸湿性() A 好 B 差 C相同 2.标准重量是指纺织材料在()的重量. A标准大气时 B公定回潮率时 C平衡回潮率时 3.粘胶纤维吸湿性比棉纤维() A 好 B 差 C 相同 4.纺织材料的公定(标准)重量是() A实际回潮率时的重量 B标准回潮率时的重量 C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 5.纺织材料的含水率为10%时,其回潮率()10%。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第二节)6.同一种纤维从放湿达到平衡的回潮率()从吸湿达到平衡回潮率 A 大于 B 小于 C 相等 7.纤维回潮率随着温度升高而() A增大 B 降低 C 不变 8.维纶缩甲醛主要是为了提高纤维的() A耐热水性 B强度 C耐晒性 9.具有准晶态结构的纤维是() A涤纶 B丙纶 C腈纶 10.如果需要包芯纱具有较好的弹性,则芯纱一般采用() A氨纶 B腈纶 C高收缩涤纶 (第三节)11.纺织材料重量随回潮率增加而() A增大 B 降低 C 不变 12.大多数纤维吸湿后,直径方向会() A缩短 B膨胀 C 不变 13.纤维吸湿后,其强度一般会() A 提高 B 降低 C 不变 14.棉纤维吸湿后导电性能迅速提高,一般不易积累() A 水分 B 杂质 C 静电 15.随着相对湿度的提高, 强度变化最小的纤维是( )

专升本真题-生理学、病理解剖学试题(无答案)【2020年最新】

普通高等学校选拔优秀专科毕业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考试 生理学、病理解剖学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卷的试题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60分)(生理学1—30题,病理解剖学31—60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1.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A.细胞外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 B.细胞内液理化因素保持不变 C.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D.细胞内液的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2.机体机能调节中最重要的方式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适应性调节 3.多数可兴奋组织产生的共同目标是() A.肌肉收缩 B.腺体分泌 C.动作电位 D.神经冲动 4.肌肉兴奋―收缩耦连的关键因素是() A.横桥运动

B.ATP酶的活性 C.动作电位 D.胞浆内Ca2+的浓度 5.当连续刺激的时间间隔大于收缩而小于单收缩时程时可出现() A.一次单收缩 B.一连串单收缩 C.不完全强直收缩 D.完全强直收缩 6.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KCL B.Nacl C.KHCO3 D.Ca2+ 7.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的血清凝集,而其他血清与A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的血型是()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8.在心室等容收缩期() A.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B.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C.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D.房内压>室内压>主动脉压 9.生理状态下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 A.外周阻力 B.心输出量 C.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D.静脉回心血量 10.下列情况下能使组织液生成减少的是()

2016年执法资格考试复习提纲

2016年执法资格考试复习提纲 一、填空题 1 7、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复议机关负责人批准, 8、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 15、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单个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一般应当自受 出批准移送或者不批准移送的决定。

在场,并制作现场笔录。 23、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对与涉嫌违法 并退回案卷。 进行。 二、单选题 1、违法行为在(C)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六个月 B、一年 C、二年 D、三年 2、以下哪一个不是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的必备条件(D) A、违法事实确凿 B、有法定依据 C、符合当场处罚的范围 D、当事人对当场行政处罚无异议 3、行政诉讼的举证期间是 (C )。 A.第一审过程中 B.第二审之前 C.第一审庭审结束之前 D.第二审庭审结束之前 4、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 C )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A、一个月 B、二个月 C、三个月 D、六个月 5、《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的是()之间的关系。 A、经营者与消费者 B、经营者与经营者 C、生产者与经营者 D、生产者与消费者 (B) 6、经纪人王某介绍撮合,甲工厂与乙公司签订合同做成一笔交易。甲工厂通过银行走账在王某的个人信用卡账号上汇入1万元做为“酬谢”。该行为的性质属于()。 A、折扣 B、回扣

C、佣金 D、商业贿赂 (C) 7、某公司举办“购物可得张学友演唱会门票”活动。该项活动中,该公司()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A、要求张学友演唱组委会提供价位180元的门票 B、在报纸中夹带有关于“张学友南昌演唱会抢票有奖回答”活动广告 C、未明示本次活动有关门票的种类、数量、中奖概率、兑奖时间、地点等内容 D、在本次活动中共设5个等次的奖品,并且总价值超过5000元 (C) 8、对于仿冒他人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行为的侵权物品和销售者,下列处理方式不正确的是:( ) A、收激并销毁或者责令并监督侵权人销毀尚未使用的侵权的包装和装潢。 B、责令并监督侵权人消除现存商品上侵权的商品名称、包装和装潢。 C、收缴直接专门用于印制侵权的商品包装和装潢的模具、印版和其他作案工具。 D、直接责令并监督侵权人销毁侵权物品。 (D) 9、下列哪种行为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的滥用行政权力行为()。 A、某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强制学员缴纳保险 B、经营者利用其经济实力优势连续兼并弱小经营者 C、某电力局要求用户必须购买其提供的电表 D、某区教育局要求区内小学必须订购其指定厂家生产的学生作业本 (D) 10、下列产品中,( C )不适用《产品质量法》的规定。 A.皮棉 B.钢材 C.原煤 D.石油液化气 11、私自拆封、损毁备份样品的,处( B )元以下罚款。 A.5000 B.10000 C.20000 D.30000 12、下列情形中,适用三包的是:(C) A.因用户使用保管不当而损害的 B.自行拆动产品的 C.有包修单和发票的 D.保修单上填写的产品号与送修的产品号不符或涂改的 1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投诉( C ) A.不能立案 B.可以立案 C.具备条件的可以立案 D.立案并处罚

纺织材料学2010A卷及答案

浙江理工大学2009 —2010 学年第 2 学期 《纺织材料学B 》期末试卷( A )卷 班级:学号:姓名: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2小时。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复合纤维 2、溶液纺丝 3、纤维的取向度 4、吸湿等温线 5、纤维的初始模量 6、纤维的应力松弛 7、纤维的双折射 8、纱线的捻向 9、织物风格 10、织物的结构相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按纤维性能分类,芳纶纤维属于纤维。 2、锦纶6的化学名称为。 3、纤维的取向结构使纤维的力学性能、光学、热学性能、吸湿膨胀性等产生。 4、棉纤维的天然转曲是由于次生层中原纤排列而成。 5、细度为200D的锦纶6长丝纱,其细度为公支。 6、纤维从放湿达到的平衡回潮率在数值上总是从吸湿达到的平衡回潮率。 7、纤维的初始模量,则其制品比较柔软。 8、高于玻璃化温度时,纤维处于态。 9、纤维的性质对短纤纱中纤维的径向分布规律影响很大,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则

长纤维优先向转移。 10、纤维间相互移动时,产生粘-滑现象的本质原因是。 11、羊毛出现毡缩的必要条件是。 12、捻度为60捻/10cm,粗细为25tex的纱线特克斯制捻系数为。 13、截面中平均根数为100根纤维的纱线极限不匀率为。 14、织缩率是表示纱线在织物内__ _ __。 15、经纱或纬纱采用不同纤维原料的纱线织成的织物称为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羊毛纤维是()。 (1)单细胞纤维(2)非细胞组织纤维(3)多细胞纤维 2、天然纤维中,取向度最高的是_____。 (1)棉(2)麻(3)毛 3、浸润性好的纤维,水滴与纤维之间接触角。 (1)小(2)大(3)无关 4、羊毛纤维经过拉伸后,大分子从α型转变为β型是属于。 (1)构型改变(2)构象改变(3)超分子结构改变 5、吸湿性小的纺织材料,。 (1)加工性能和服用性能好(2)强伸性能好(3)电绝缘性能好 6、棉、麻等天然纤维素纤维随着回潮率的上升,其强度。 (1)增大(2)减小(3)接近不变 7、同样温度下,热收缩率最大的纤维是()。 (1)丙纶(2)涤纶(3)麻纤维 8、下列纤维中,耐光性最好的纤维是()。 (1)羊毛(2)锦纶(3)腈纶 9、纱线片段间不匀率,随片段长度的增加而。 (1)增加(2)减小(3)不变

解剖学考试复习资料

组织:是由众多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合成的细胞群体。人体的组织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这四类组织称基本组织 器官:以一种组织为主体,几种组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功能的结构。 结缔组织包括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软骨、骨和血液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一种液态组织, 肌节:肌节是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也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由1/2 I 带+A带+l/2 I带所组成(也就是整个暗带和两侧各1/2明带所组成的部分)。 突触是神经细胞之间或其与非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以其结构与功能的不同分为电突触和化学性突触 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胞体的构成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突起分为:轴突只一条,细长光滑而少分支和树突. 树突一个或多个,短而分叉,形似树枝 神经末梢: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布于全身各种组织或器官中所形成的特有结构 感觉神经末梢:是感觉神经纤维的终末部,与其附属结构构成感受器,可细分为游离神经末梢和有被囊的神经末梢。 游离神经末梢:呈树枝状,多分布于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中,主要感受痛觉。 有被囊的神经末梢:包有结缔组织被囊,有如下几种类型:1.触觉小体:呈椭圆形,分布于真皮的乳头层,与触觉有关。2.环层小体:圆形或椭圆形,分布于真皮深层等处,能感受压力和振动的刺激。3.肌梭:呈梭形,分布于骨骼肌,能感受肌纤维的张力变化和运动刺激,属本体感受器。 运动神经末梢:是运动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布于肌组织和腺,可支配肌纤维的收缩和腺的分泌。可分为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和内脏运动神经末梢 关节的基本结构有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3部分 体循环(大循环):含氧和营养物质较多的动脉血自左心室(动脉血)泵出,经主动脉及其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静脉血再汇入各级静脉,经上腔、下腔静脉肌冠状窦流回右心房(静脉血) 肺循环(小循环):全身返回心的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自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各级静脉流回左心房。 心的位置:心脏位于胸腔的纵隔内,膈肌中心腱的上方,夹在两侧胸膜囊之间。其所在位置相当于第2-6肋软骨或第5-8胸椎之间的范围,整个心脏2/3偏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 心脏的毗邻上方:出入心的大血管;下方:膈的中心腱;前方: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盖,小部分与胸骨体下半和左第4~5肋软骨相贴;后方: 胸主动脉、食管、胸导管和迷走神经两侧:与肺和胸膜腔相邻; 心脏的外形:呈倒置的圆锥形左前下方是心尖,两面:胸肋面,膈面隔;三缘:右缘:右心房构成;左缘: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下缘:由右心室和心尖构成;三条沟:冠状沟:环形,近心底处;前室间沟:自冠状沟向下至心尖右侧的浅沟;后室间沟:是左、右心室表面分界的标志。 心腔血液定向流动:房室口和动脉口(主动脉和肺动脉)的瓣膜,是保证心腔血液定向流动的装置。上、下腔静脉和冠状静脉窦→右心房→右房室口(三尖瓣开放)→右心室→肺动脉口(肺动肺瓣开放)→肺动脉→肺(经肺泡壁周围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肺静脉→左心房→左房室口(二尖瓣开放)→左心室→主动脉口(主动瓣开放)→主动脉(通过各级动脉分布至全身)。 淋巴管系:可区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等 免疫系统:是执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机构,是免疫功能的结构基础,由淋巴器官(胸腺、骨髓、淋巴结、脾和扁桃体)、淋巴组织以及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组成。 消化管:分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回肠,空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门)。 消化腺:大消化腺有唾液腺、胰和肝。三大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喉软骨:甲状软骨勺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 肺的传导部:从肺叶支气管经肺段支气管、细支气管直至终未细支气管,是气体出入肺的通道,没有气体交换作用 肺的呼吸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 肾单位:是肾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一个肾小体和一个与其连接的上皮性肾小管构成,每个肾约有100~200万个肾单位。 肾的大体构造:肾剖面结构可分为肾实质(肾皮质,肾髓质)和肾窦(肾小盏,肾大盏,肾盂)两部分。内分泌系统包括的器官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 眼球:由眼球壁及其内容物组成。眼球壁:眼球纤维膜、眼球血管膜、视网膜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感觉器指感受内外环境的某种刺激而产生兴奋,并将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冲动的结构是一种能量转换器。 感受器:是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共同构成的器官,也称感受器官。包括视器、前庭蜗器及皮肤等。 前庭蜗器(即耳):可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鼓膜;中耳包括鼓室、咽

纺织材料学试题库--计算题

绍兴中专染整专业《纺织材料学》试题库 ——计算题模块 1、某种纤维的线密度为1.45dtex,如用公制支数和特数表示,各为多少? 解:N dtex ÷N t =10 ? N t = N dtex ÷10 =1.45÷10=0.145 (特) N t ×N m =1000 ? N m = 1000÷N t =1000÷0.145=6896.55(公支) 2、一批粘胶重2000kg,取100g试样烘干后称得其干重为89.29g,求该批粘胶的实际回潮率和公定重量。 解:W 实= 29 . 89 29 . 89 100- =12% G 公=G 实 ? 实 公 W W + + 100 100 =2000? 12 100 13 100 + + =2017.86(kg) 3、计算70/30涤/粘混纺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混纺比。 解:涤/粘混纺纱混纺比=70?(1+0.004):30?(1+0.13) = 70.28:33.9 =67.5:32.5 4、有一批棉纱,在相对湿度为80%,温度300C时,称得其实际重量为100吨,测得其回潮率为15%。试计算这批棉纱的标准重量和它的含水率(公定回潮为8.5%)。 解:G 公=G 实 ? 实 公 W W + + 100 100 =100? 15 100 5.8 100 + + =94.35

W 含= W W + 100 100 = 5.8 100 5.8 100 + ?=7.83% 5、一批粘胶重1000kg,取50g试样烘干后称得其干重为44 .5g,求该批粘胶的回潮率和公定重量。(已知粘胶的公定回潮率为13.0%) 解:W= 5. 445. 44 50- =12.36% G 公=G 实 ? 实 公 W W + + 100 100 =1000? 36 . 12 100 13 100 + + =1005.7kg 6、计算50/50腈纶/粘胶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为多少。(已知腈纶的公定回潮率为2 .0%) 解:W= 10013 50 2 50? + ? =7.5% 7、计算70/30涤/棉混纺纱的公定回潮率及公定回潮率下的混纺百分比(已知涤纶的公定回潮率为0.4%,棉的公定回潮率为8.5%)。 解:W 公 =(0.7?0.4%+0.3?8.5%)?100% =2.83% 方法一:公定回潮率下涤纶的百分比=0.7?(1+0.4%)/(1+2.83%) =68.35% 公定回潮率下棉的百分比=100%-68.35% =31.65% 方法二:涤/棉混纺纱的混纺百分比=70?(1+0.004):30?(1+0.085) =68.35:31.65 9、将锦纶长丝绞成每周长为1.125米,共100圈的丝绞,称重后求得丝绞的平均重量为1.02克,烘干后平均重量为0.97克,求该批锦纶长丝的线密度。(公

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知识讲解

护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1101 一、培养目标 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为指导,各专业自己拟定,要求:培养目标应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科特点,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 培养目标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对护理学科的性质有正确的认知;关爱生命,平等、博爱,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的健康服务的专业精神。 培养目标2:尊重护理对象的价值观、文化习俗、个人信仰和各项权利;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合作的意识。 培养目标3:具有科学精神、慎独修养;具有创新精神及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初步形成科学的质疑态度和批判反思精神。 培养目标4:树立依法行护的法律观念,遵从医疗护理相关法规,自觉将专业行为纳入法律和伦理允许的范围内,具有运用相关法规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权益的意识。 培养目标5: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培养目标6: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培养目标7: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护理对象的护理评估及护理干预方法。 培养目标8: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疾病康复和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培养目标9: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知识。 培养目标10:具有在专业实践中与护理对象和相关专业人员有效沟通与合作的

技能。 培养目标11: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培养目标12:具有专科护理技能,能初步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社区护理的能力。 培养目标13:具有初步从事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 培养目标14:具有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护理学文献和简单的会话能力。 二、毕业要求 依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中各专业的培养要求,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特色,科学地描述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素养。 毕业要求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而奋斗;忠于护理事业,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珍视生命,关爱护理对象。 毕业要求2:在执业活动中保护隐私、尊重人格和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及价值观;尊重他人,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护理服务工作的意识。 毕业要求3:具有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具有创新思维和评判能力,勇于循证实践、善于修正自己或他人的错误;树立终生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观念 毕业要求4: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具有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意识。 毕业要求5: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医学基础与临床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毕业要求6: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毕业要求7:掌握生命各阶段的预防保健及健康促进知识。 毕业要求8: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多发病基本的病因、影响因素、发病机制、

2016资料员复习资料资料员考试题库(带答案)

资料员考试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 1、建筑工程中的专业分包工程无论由何方发包的工程,分包单位都应按《建筑工程资料管 规程》(DB11/T—695—2009)的要求将形成的施工资料交总承包单位。× 2、图纸会审记录由建设单位按专业汇总、整理。× 3、所有的室内排水管都要进行通球试验。× 4、所有排水管都应进行通球试验,并做记录。× 5、混凝土子分部工程应有结构实体的混凝土强度试件报告。× 6、承包单位只有收到项目监理部签署的《工程变更单》后,方可实施工程变更。× 7、工程的重要部位及重要施工工序应实行旁站监理,旁站监理监理过程中形成的旁站监理记录应由施工单位填写。× 8.混凝土施工应进行测温并填写相应的侧温记录。(х) 9、砌体埋筋在隐蔽资料中有植筋内容的,必须做砌体埋筋的拉拔试验。(х) 10、钢筋隐蔽资料中施工依据不用包括设计变更和技术联系单的内容。(х) 11、冬期施工过程中的大气测温可以两天测量一次。(х) 12、检验批的内容填写可以用圆珠笔填写。(х) 13. 所有排水管都应进行通球试验,并做记录。(×) 14、砌体材料的合格证一个单位工程有一份就可以了。(х)

15、防水工人不用有上岗证就可以进场施工。(х) 16、悬挑结构的模板拆模申请不用总工签字就可以进行模板拆除施工。(х) 17、水泥材料的复试必须做3天,7天,28天的强度复试。(х) 18、试验不合格的钢筋可以代换到其他低级别的钢筋,使用在工程上。(х) 19.监理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按合同规定签发《工程暂停令》。(х) 20.普通螺栓只有作为永久性连接螺栓时才需要进行螺栓实物最小拉力载荷试验。(х) 21. 工程停工原因是由施工单位引起的,施工单位才应填写《工程复工报审表》申请复工。(×) 22、检验批质量验收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并签认。(×) 23、工程停工原因是由施工单位引起的,施工单位才应填写《工程复工报审表》申请复工。(×) 24、项目上的资料可以长期保存在施工员手中,不用归档到项目资料室。(х) 25.单位工程施工观感质量检查评价记录中,“好”的项目占中项数的50%以上,可共同确认为“好”。(х) 26.单位工程总案卷数超过40卷时,应编制总目录卷。(х) 27. 在检查装修、装饰工程资料时,应注意抺灰用水泥的见证取样送检试验报告是否齐全。(×) 28. 除尘器壳体、组合式空气调节机组应做漏风量的检测,并做记录。(×) 29、交工资料一般建设单位一份(原件),档案馆一份。(х) 30.列入城建档案馆的接受范围的工程,竣工验收后1年内,建设单位都应将符合规定的工程档案移交给档案馆。(х) 31.建设工程档案指在工程建设活动中,直接形成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的文字形式的历史记录,简称工程档案。(х)

《来样分析》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来样分析》实训是纺织工程专业“实践实训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训练,使学生懂得织物分析的常用方法,来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测定经、纬纱的捻度和捻向;测定织物的经、纬纱缩率;测算经、纬纱线线密度;鉴定织物的经、纬纱原料;概算织物重量及成本核算;分析织物的组织及色纱的配合。为产品设计、亏本核算及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本课程是《纺织材料学》、《织物结构与组织》、《织造学》、《纺纱学》的配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应与《纺织材料学》课程紧密衔接,一般应在学生修完《纺织材料学》课程后进行。二、实训内容和时间安排 (一)来样分析 1.常规织物分析 2.特殊外观织物分析 3.实用面料分析, 4.成本核算。 (二)时间:2012年02月-04月,每周4学时,共32学时。 三、实训仪器、工具及材料 仪器、工具:显微镜、天平、烘箱、捻度机、照布镜、针、意匠纸、笔和若干实验耗材等。 材料:常规织物、特殊外观织物、实用面料 四、分析步骤 1.取样; 2.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3.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4.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 5.测定经、纬纱的捻度和捻向; 6.测定织物的经、纬纱缩率; 7.测算经、纬纱线线密度; 8.鉴定织物的经、纬纱原料; 9.概算织物重量; 10.分析织物的组织及色纱的配合。 五、完成面料分析表和成本核算

实训一:常规织物分析 1.实训步骤和操作方法 (一)取样 1.取样位置 试样离布边不小于5厘米,并且试样表面不应带明显的疵点。 2.取样大小 (1)一般织物取15×15厘米。 (2)组织循环较大的织物取20×20厘米或更大。 (3)如果取样确有困难,试样稍大于5×5厘米也可进行分析。 (二)确定织物的经、纬面 织物分析时,为了组织图绘制的简便清晰,通常将织物的纬面作为分析面。纬组织点多的一面为织物的纬面。 (三)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区别织物经、纬向的主要依据如下: 1.如来样上有布边,则平行布边的纱为经纱,垂直布边的纱为纬纱。 2.如样品是坯布,则含有浆份的纱是经纱,不含浆份的纱是纬纱。 3.一般密度大的为经纱,密度小的为纬纱。 4.筘痕明显的织物,则沿筘痕方向为经向。 5.由股线和单纱交织而成的织物,则通常股线为经纱,单纱为纬纱。 但在粗纺毛织物中,也有以单纱为经纱,弱捻的股线为纬纱的。 6.若单纱织物的成纱捻向不同时,则Z捻纱为经纱,S捻纱为纬纱。 7.若织物成纱捻度不同时,则捻度大的为经纱,捻度小的为纬纱。 8.若织物的经、纬纱线密度、捻向、捻度均差异不大时,则纱线的条干均匀、光泽好的为经纱。(四)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 织物单位长度中排列的经、纬纱根数称为织物的经、纬纱密度,公制计算单位是指10厘米内经、纬纱排列的根数。 在测数时应注意:计数纱线根数时要以两根纱线之间的中央为起点,若数到终点时,落在纱线上超过0.5根不足1根的以0.75根计,不足0.5根的以0.25根计,然后按经纱密度3个观察值,纬纱密度4个观察值求得算术平均值,精确到0.01根,再四舍五入为0.1根。 (五)测定经、纬纱的捻向和捻度 1. 测定纱线捻向的方法有二种: 1).退捻法 以左手夹牢纱线的上端,用右手食、拇二指握住纱线下端用顺时针转,若纱线变紧,则表示加捻方向与原来捻向相同,为Z捻,若纱线变松则为S捻。 2).观察法

2016中专《解剖学基础》题库201611593753185

13 级中专护理、助产、康复专业 《解剖学基础》题库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 第1章绪论 单项选择题: 1.以解剖学姿势为准说明以下部位哪一个是上() A.身体倒立时靠近足尖的部分 B.俯卧时的背部 C.无论仰卧、倒立都以近头者为上 D.侧卧时的背部 2.以体表为准的方位术语是() A.内侧与外侧 B.内与外 C.上与下 D.浅与深 3.将人体分为前、后两半的切面是() A.纵切面 B.水平面 C.冠状切面 D.正中矢状切面 4.属于内脏的器官是() A.肺 B.心 C.血管 D.脑 5.用以表述管(腔)壁结构与腔的位置关系的术语是()A.内侧与外侧 B.头侧和尾侧 C.内与外 D.深与浅 第2章细胞 单项选择题 1.被称为细胞的“能量工厂”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核糖体 C.粗面内质网 D.滑面内质网2.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A.线粒体 B.核糖体 C.高尔基复合体 D.内质网 3.能输送蛋白质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核糖体 C.粗面内质网 D.滑面内质网 4.高尔基复合体的主要功能是参与:() A.蛋白质的合成 B.蛋白质的加工 C.蛋白质的消化 D.能量转化 5.被称为细胞的“消化器官”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核糖体 C.粗面内质网 D.溶酶体 6.属于细胞的骨架结构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中心体 C.粗面内质网 D.微丝、微管 第3章基本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上皮组织是() A.只分布于皮肤的表面 B.细胞成份少,间质成份多 C.富有毛细血管 D.有基底面和游离面之分 2.上皮组织的特点不包括() A. 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稍 B. 有血管 C.具有保护功能 D.细胞多、基质少 3.内皮和间皮是都是 ( ) A.单层扁平上皮 B.变移上皮 C.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D.单层柱状上皮 4.变移上皮属于() A.腺上皮 B.感觉上皮 C.内皮 D.复层上皮 5.位于上皮细胞游离面的结构是() A.内褶 B.纤毛 C.紧密连接 D.缝隙连接 6.位于上皮细胞基底面的结构是() A.基膜 B.中间连接 C.紧密连接 D.缝隙连接 7.疏松结缔组织() A.有浆细胞,巨噬细胞 B.脂肪细胞,肥大细胞 C.有成纤维细胞 D.以上都有 8.致密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是() A.成纤维细胞 B.巨噬细胞 C.网状细胞 D.浆细胞 9.参与构成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的支架组织是() A.疏松结缔组织 B.致密结缔组织 C.脂肪组织 D.网状组织 10.固有结缔组织不包括() A.疏松结缔组织 B.致密结缔组织 C.脂肪组织 D.血液 11.含有肝素的细胞是() A.成纤维细胞 B.肥大细胞 C.巨噬细胞 D.脂肪细胞

护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护理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01101) 一、专业介绍 简介:本专业由常州大学、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合作开办,培养具有医学、人文社会科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能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护理人才。 办学定位: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市场需求为导向,创建特色鲜明、服务社会的示范专业。培养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的实用型高级护理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医学、人文社会科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尤其是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能力,且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与科学进步要求的高级专业人才。 2.毕业要求 要求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意识; 要求2:掌握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要求3: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护理急慢性和急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要求4:具备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的基本能力;

要求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求6: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能遵守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伦理道德要求; 要求7: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要求8: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文献,具备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 三、课程体系 (一)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必修课(应修50 学分) 7241006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0) 7233006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0)7237012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0) 7250004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 72451021 形势与政策(2.0) 76021-4# 大学英语(12.0) 76211-4# 英语口语(8.0) 40171-2# 大学计算机基础及VB程序设计(5.0) 99011-4# 体育(4.0) 99021-6# 课外体育锻炼(3.0) 99510041 军事理论(2.0) 通识课程选修课(应修6.0学分) 7243004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必选)公共选修课(任选4.0学分)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必修课(应修64学分) 19370063 医用化学(一)(3.0) 19380061 医用化学(二)(3.0) 19010073 人体解剖学(3.5) 19020053 组织胚胎学(2.5) 19030071 生理学(3.5) 12510063 生物化学(3.0) 1904007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3.5)12070061 药理学(3.0) 19060063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3.0) 12620041 免疫学(2.0) 19080025 机能学实验(1.0) 19090071 护理学基础(3.5) 19101-2# 护理学基础技能训练(2.5)19110061 健康评估(3.0) 19500025 健康评估技能训练(1.0) 19130121 内科护理学(6.0) 19440035 内科护理技能训练(1.5) 19140111 外科护理学(5.5) 19450035 外科护理技能训练(1.5) 19160071 妇产科护理学(3.5) 19460025 妇产科护理技能训练(1.0)19170061 儿科护理学(3.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