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跳动公差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4
径向跳动和公差径向圆跳动与径向全跳动径向圆跳动的公差带是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意的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见图10a),其公差带限制在两坐标(平面坐标)范围内。
径向全跳动的公差带是半径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见图10b),其公差带限制在三坐标(空间坐标)范围内。
图10 径向圆跳动与径向全跳动图11 端面圆跳动与端面全跳动图12 用端面圆跳动控制端面全跳动图13斜向圆跳动由于径向全跳动测量比较复杂,所以经常用测量径向圆跳动来限制径向全跳动。
必须指出,在用测量径向圆跳动代替径向全跳动时,应保证被测量圆柱面上的母线对基准轴线的平行度,或者是被测量圆柱面的轴向尺寸较小,并借助于工艺方法可以保证母线对基准轴线平行度误差不大时,方可应用。
为确保产品质量,应使径向圆跳动误差值与母线对基准轴线的平行度误差之和小于或等于所要求的径向全跳动公差值。
2端面圆跳动与端面全跳动端面圆跳动的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直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宽度为t的圆柱面区域(见图11a)。
端面全跳动的公差带是垂直于基准轴线,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见图11b)。
显然端面圆跳动仅仅是端面全跳动的一部分,两者作用效果是不同的。
应该根据功能要求来确定是标注端面全跳动还是端面圆跳动。
通常,只有当端面的平面度足够小时,才能用端面圆跳动代替端面全跳动。
例如,对于安装轴承的轴肩,因其径向尺寸(d1-d2)较小,可以用控制端面圆跳动误差来达到控制端面全跳动的目的(见图12)。
3径向圆跳动与斜向圆跳动对于圆锥表面和对称回转轴线的成形表面一般应标注斜向圆跳动。
只有当锥面锥角较小时(如α≤10°)才可标注径向圆跳动代替斜向圆跳动,以便于检测。
如图13所示,设径向圆跳动误差为H,斜向圆跳动误差为h,则:h=Hcosα。
五、跳动公差与其他形位公差4径向圆跳动、圆度、同轴度径向圆跳动是一项综合性公差,它不仅控制了同轴度误差,同时也包含了圆度误差。
圆跳动公差标注
哎呀,说起这个圆跳动公差标注啊,咱们得用点儿四川话的“土味”来摆一摆。
在机械这行当里,圆跳动公差,那就是个精细活儿的标尺,好比是炒菜时放的盐,多不得少不得,刚刚好才巴适。
你想啊,一个零件转起来,圆不圆,稳不稳,全靠这个公差来把关。
标注的时候,咱们得细心,就像绣花一样,一针一线都不能马虎。
公差大了,零件转起来晃晃悠悠,跟喝醉了酒似的;公差小了,又可能做不出来,成了“画饼充饥”。
所以嘞,标注圆跳动公差,得先搞清楚图纸上的要求,是径向的还是轴向的,心里头得有个数。
然后,拿起笔杆子,一笔一划地写清楚,数字、符号,一个都不能少,就像写情书一样认真。
有时候,遇到个复杂的零件,那公差标注起来,简直就像解一道奥数题,得动脑筋,还得有经验。
这时候,就得请教老师傅了,他们经验丰富,一眼就能看出门道,给你指点迷津。
总之啊,圆跳动公差标注,是个技术活,也是个细心活。
咱们得用心去学,去练,才能在这个行业里头站稳脚跟,做出好产品来。
就像咱们四川人说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机械这行当里,也是一样的道理。
圆跳动是指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时,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圆跳动公差是被测要素在某一固定参考点绕基准轴线旋转一周(零件和测量仪器件无轴向位移)时,指示器值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圆跳动公差按其被测要素的几何特征和测量方向,可分为径向圆跳动公差、端面圆跳动公差、斜向圆跳动公差。
采用传统测量方法时,测量时零件绕基准轴线回转,测量用指示表的测头接触被测要素,回转时指示表指针的跳动量就是圆跳动的数值。
指示表测头指在圆柱面上为径向圆跳动,指在端面为端面圆跳动,垂直指向圆锥素线上为斜向圆跳动。
具体的方法是将百分表装卡和调好后,使被测工件旋转一周,百分表的最大读数与最小读数之差,即为该剖面的径向圆跳动值。
对于径向要求比较高的工件,应多检测几个剖面,取各剖面上测得数值中最大值作为该表面的径向圆跳动。
检测端面圆跳动的方法与检测径向圆跳动的方法相同。
跳动公差的关系及取代作用内容提要:跳动公差的应用方法较灵活,导致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时经常出现标注不恰当或重复标注现象。
为避免应用上的混乱,本文论述了跳动公差各项目之间及与其它形位公差项目之间的关系及取代作用,对机械设计工作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标准化跳动公差形位公差关系取代引言跳动公差是零件被测部位上各点绕其基准轴线旋转时对该轴线距离的最大允许变动量,它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两个项目。
在国标规定形位公差的14个项目中,又分为单项公差、综合公差两项,跳动公差属于综合公差类。
由于它有较强的综合控制能力且检测方法方便简单,尤其对一些旋转工件的综合误差控制方面有独到之处,在生产中应用很广。
但由于它应用方法较灵活,易造成应用上的混乱,往往使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时出现标注不恰当或重复标注现象。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刻了解其内涵实质,熟练掌握其原理、方法及取代作用。
本文着重论述跳动公差各项目之间及与其它形位公差项目之间的关系及取代关系。
一、跳动公差的分类、特点及控制对象1.跳动公差的分类跳动公差分类:圆跳动公差、全跳动公差。
圆跳动公差包括径向圆跳动公差、端面圆跳动公差、斜向圆跳动公差。
全跳动公差分为径向全跳动公差、端面全跳动公差。
2.跳动公差的特点跳动公差与其它形位公差不同之处在于:其它的形位公差,几何关系是主要实质,检测可按其定义采用各式方法。
而跳动公差是根据其测量方法下定义的,所以检测方法的正确与否,对于有效地运用跳动公差概念来进行综合控制,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3.跳动公差的控制对象跳动公差是控制一个或多个要素对基准轴线的功能关系的,也就是说它控制的要素包括围绕基准轴线旋转而成的形成面和垂直轴线的表面。
包括①指径跳动②指端跳动③指斜跳动。
二、各种跳动公差之间的关系及取代应用1.径向圆跳动与径向全跳动涵义:径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差公差值为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其公差带限制在两坐标(平面坐标)范围内。
圆跳动
目录
圆跳动公差
顶外圆跳动测量装置
圆跳动公差是被测要素在某一固定参考点绕基准轴线旋转一周(零件和测量仪器件无轴向位移)时,指示器值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圆跳动公差适用于被测要素任一不用的测量位置。
符号用“↗”表示。
圆跳动公差的分类
圆跳动公差的按其被测要素的几何特征和测量方向,可分为四类:径向圆跳动公差、端面圆跳动公差、斜向圆跳动公差、斜向(给角度的)圆跳动公差。
具体如下:
1、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径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2、端面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径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当被测件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被测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3、斜向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径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且母线垂直于被测表面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除特殊规定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法线方向。
圆跳动、全跳动等各种跳动区别在形位公差中,跳动可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圆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回转时,在指定方向上指示器测得的最大读数差。
圆跳动分径向,端面和斜向三种.跳动的名称是和测量相联系的.测量时零件绕基准轴线回转.测量用指示表的测头接触被测要素.回转时指示表指针的跳动量就是圆跳动的数值.指示表测头指在圆柱面上为径向圆跳动,指在端面为端面圆跳动,垂直指向圆锥素线上为斜向圆跳动。
全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的回转,同时指示器作平行或垂直于基准轴线的移动,在整个过程中指示器测得的最大读数差。
全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被测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允许变动量.当理想要素是以基准轴线为轴线的圆柱面时,称为径向全跳动;当理想要素是与基准轴线垂直的平面时,称为端面(轴向)全跳动.圆跳动公差圆跳动公差是指被测要素在某个测量截面内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变动量。
圆跳动分为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和斜向圆跳动。
(1)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f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2)端面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当被测件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被测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3)斜向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且母线垂直于被测表面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除特殊规定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法线方向。
全跳动公差全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被测要素对理想回转面的允许变动量。
当理想回转面是以基准要素为轴线的圆柱面时,称为径向全跳动;与当理想回转面是与基准轴线垂直的平面时,称为轴向(端面)全跳动。
圆跳动公差
圆跳动公差是指被测要素在某个测量截面内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变动量。
圆跳动分为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和斜向圆跳动。
(1)径向圆跳动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fd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2)端面圆跳动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当被测件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被测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3)斜向圆跳动
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且母线垂直于被测表面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除特殊规定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法线方向
全跳动公差
全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被测要素对理想回转面的允许变动量。
当理想回转面是以基准要素为轴线的圆柱面时,称为径向全跳动;与当理想回转面是与基准轴线垂直的平面时,称为轴向(端面)全跳动。
符号:
(1)径向全跳动:
被测要素绕公共基准线A-B作若干次旋转,并在测量仪器与工件同时作轴向的相对移动时,被测要素上各点间的示值差均不得大于0.1mm,测量仪器或工件必须沿着基准轴线方向并相对于公共基准线A-B移动。
(2)端面全跳动
被测要素围绕基准轴线D作若干次旋转,并在测量仪器与工件之间作径向相对移动时,被测要素上各点间的示值差均不得大于0.1mm。
测量仪器或者工件必须围着轮廓具有理想正确形状的线和相对于基准轴线D的正确方向移动。
圆跳动与全跳动的区别
根据大家的积极讨论和要求,我把圆跳动和全跳动进行了总结:
(一)圆跳动和全跳动的差别:
圆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回转时,在指定方向上指示器测得的最大读数差.
全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的回转,同时指示器作平行或垂直于基准轴线的移动,在整个过程中指示器测得的最大读数差.
圆度与圆跳动的区别,圆柱度与全跳动的区别
圆度是形状误差,只是表达一个表面形状.而跳动给这个形状规定了一个基准,即中心轴线.跳动小的一定圆,圆的跳动可能大.当偏离基准的时候圆的跳动也大.就这样.
圆柱度增加了一个轴向概念,成为一个空间问题.
圆度是任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某一数值的两个同心圆区域,它的实际尺寸不能走超出给定的尺寸公差范围,实效尺寸就是零件的最大实体尺寸,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尺寸公差控制形状误差。
而圆跳动是有基准轴线的,任一截面的圆表面位置在半径差为某一数值的两个同心圆里,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而圆度的圆心是变化的。
它的实效边界是零件最大实体尺寸加上跳动公差。
圆柱度是两个同心圆柱面,相当于圆度和直线度的组合。
全跳动相当于在长度方向上所有圆跳动的组合。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采用相关原则中的最大实体原则来保证装配的互换性。
(二)圆跳动和全跳动的差别:
跳动的分类:可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
圆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的回转时,在指定方向上指示器测得的最大读数差.
全跳动:是指被测实际表面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的回转,同时指示器作平行或垂直于基准轴线的移动,在整个过程中指示器测得的最大读数差.
圆度与圆跳动的区别,圆柱度与全跳动的区别
圆度是形状误差,只是表达一个表面形状.而跳动给这个形状规定了一个基准,即中心轴线.跳动小的一定圆,圆的跳动可能大.当偏离基准的时候圆的跳动也大.就这样.
圆柱度增加了一个轴向概念,成为一个空间问题.
圆度是任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某一数值的两个同心圆区域,它的实际尺寸不能走超出给定的尺寸公差范围,实效尺寸就是零件的最大实体尺寸,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尺寸公差控制形状误差。
而圆跳动是有基准轴线的,任一截面的圆表面位置在半径差为某一数值的两个同心圆里,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而圆度的圆心是变化的。
它的实效边界是零件最大实体尺寸加上跳动公差。
圆柱度是两个同心圆柱面,相当于圆度和直线度的组合。
全跳动相当于在长度方向上所有圆跳动的组合。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采用相关原则中的最大实体原则来保证装配的互换性。
圆跳动:动分径向,端面和斜向三种.跳动的名称是和测量相联系的.测量时零件绕基准轴线回转.测量用指示表的测头接触被测要素.回转时指示表指针的跳动量就是圆跳动的数值.指示表测头指在圆柱面上为径向圆跳动,指在端面为端面圆跳动,垂直指向圆锥素线上为斜向圆跳
动.
全跳动:全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被测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允许变动量.当理想要素是以基准轴线为轴线的圆柱面时,称为径向全跳动;当理想要素是与基准轴线垂直的平面时,称为端面(轴向)全跳动.表2-13和表2-14中(a),(b),(c)的零件是相同的,但全跳动和圆跳动不同.径向圆跳动只是在某一横剖面测量的跳动量,端面圆跳动只是在端面某一半径上测量的跳动量.径向全跳动在用指示表和被测圆柱面接触测量时,除工件要围绕基准轴线转动外,指示表还得相对于工件作轴向移动,以便在整个圆柱面上测出跳动量.端面全跳动在测量时,工件除要围绕基准轴线转动外,指示表还得相对于工件作垂直回转轴线的运动,以便在整个端面上测得跳动量.对同一零件,全跳动误差值总大于圆跳动误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