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质模型的建立及其伪谱数值模拟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基于地震数据的中国地震模型构建与优化地震是一种地壳运动现象,它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减轻地震带来的灾害,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建立和优化中国地震模型。
本文将介绍基于地震数据的中国地震模型构建与优化的方法和进展。
一、地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地震数据是构建地震模型的基础,科学家们通过世界范围内的地震监测站网络,收集到了大量的地震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地震发生的时间、震源位置、震级以及地震波形等信息。
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整理和筛选,剔除了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提取出了有效的地震事件和地震波形数据。
二、地震模型的构建在收集和整理地震数据之后,科学家们需要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地震模型。
地震模型可以看作是对地球内部结构和物理参数的描述,它能够用来模拟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过程中的行为。
在构建地震模型时,科学家们通常采用有限元法或有限差分法等数值方法,将地球划分为一系列小单元,并利用地震数据来约束每个单元的物理参数。
通过迭代计算和优化,可以得到与实际观测数据更加吻合的地震模型。
三、地震模型的优化地震模型的优化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它的目标是使模拟地震波与实际观测数据达到最佳拟合。
在优化过程中,科学家们需要根据地震数据进行反演,即通过观测到的地震波形反推地震源和地球内部结构的物理参数。
这通常需要借助于数值模拟和计算方法,通过不断调整地震模型的参数,使模拟地震波与实际观测数据的差异最小化。
同时,科学家们还需要考虑地震波传播的复杂性,包括地形、介质非均匀性等因素的影响,以及不同震源机制和地震活动特征的差异。
四、中国地震模型的应用中国地震模型的构建和优化对于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地震模型,科学家们可以进行地震风险评估和灾害模拟,预测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评估地震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影响。
这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地震防治策略和规划。
此外,地震模型还可以应用于地质勘探、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为相关工作提供支持和指导。
模拟地震波场的伪谱和高阶有限差分混合方法
魏星;王彦宾;陈晓非
【期刊名称】《地震学报》
【年(卷),期】2010(032)004
【摘要】伪谱法是一种高效、高精度计算非均匀介质地震波传播的数值方法, 但是由于它的微分算子的全局性, 使得该方法不适用于分散内存的并行计算. 本文将有限差分算子的局部性和伪谱法算子的高效、高精度相结合, 发展基于两种方法的伪谱/有限差分混合方法. 该方法在一个空间坐标方向上利用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算子, 在另外的空间坐标方向上利用交错网格伪谱法算子, 既保留了后者的高效、高精度优势, 又便于在PC集群上实现并行计算. 对二维模型的计算显示, 混合方法能有效处理介质不连续面, 在保证伪谱法计算精度的情况下, 提供了一种并行计算的可能途径.
【总页数】9页(P392-400)
【作者】魏星;王彦宾;陈晓非
【作者单位】中国北京,100045,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北京,100871,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学系;中国合肥,23002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3+1
【相关文献】
1.基于图形处理器的伪谱和高阶有限差分混合方法地震波数值模拟 [J], 崔丛越;张献兵;王彦宾
2.地震波传播的三维伪谱和高阶有限差分混合方法并行模拟 [J], 秦艳芳;王彦宾
3.二维非均匀介质地震波传播的伪谱和有限差分混合方法的应用研究 [J], 李少华;王彦宾;吴志坚
4.基于伪谱和有限差分混合方法的兰州盆地强地面运动二维数值模拟 [J], 严武建;王彦宾;石玉成
5.基于伪谱和有限差分混合方法的兰州盆地强地面运动二维数值模拟 [J], 严武建;王彦宾;石玉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震模型的建立与优化研究地震是地壳中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了重大的威胁。
地震模型的建立与优化研究成为了地震预测、减灾和工程设计等领域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讨论地震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如何进行优化研究。
一、地震模型的建立地震模型的建立是基于地震震源和地震波传播的物理过程进行的。
地震模型可以是一维的、二维的或三维的,其建立过程需要考虑地下介质的特性以及地震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1. 地下介质的特性地下介质的特性包括地质结构、地层速度、密度等。
地质结构通常由地震勘探和地质钻探等手段获取,地层速度和密度等物理参数可以通过地震波的测量和反演得到。
选择合适的地下介质模型对于地震模型的建立至关重要。
2. 地震震源地震震源代表了地震的能量释放点,可以是地壳中的断层、板块交界处等。
地震震源的位置、大小和震源机制都是建立地震模型不可或缺的信息。
地震震源可以通过地震监测、地震台网等手段获取。
3. 地震波传播规律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包括传播方向、传播速度以及衍射、折射等现象。
通过建立合适的波动方程和边界条件,可以模拟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二、地震模型的优化研究地震模型的优化研究旨在提高地震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其更好地适用于地震预测和工程设计等应用场景,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融合通过融合多种数据源的信息,可以提高地震模型的准确性和精度。
常见的数据源包括地震台网观测数据、各种地震勘探数据以及地质钻孔等数据。
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反演和模拟可以更好地揭示地下介质的结构和地震波的传播规律。
2. 正演模拟正演模拟是通过给定地震模型和震源机制,计算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过程。
通过对比正演模拟结果和实际观测数据,可以验证和调整地震模型的参数,提高其准确性。
3. 数值优化算法数值优化算法是优化地震模型的关键工具。
常见的算法包括梯度下降法、遗传算法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优化算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搜索到最优的地震模型参数组合。
地震地质学与构造演化的数值模拟与预测
地震地质学是研究地震现象的科学,它对于预测和防范地震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而构造演化则是指地球表面的构造变化,它与地震密切相关。
数值模拟可以模拟地震地质学和构造演化的过程,从而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
地震地质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需要结合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通过对地震波传播规律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组成,从而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
而构造演化则是指地球表面的构造变化,包括板块运动、山脉形成等过程。
这些过程与地震密切相关,因为地震往往是由于板块运动或者山脉形成等过程引起的。
数值模拟可以对地震地质学和构造演化进行模拟,从而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
数值模拟可以模拟地震波传播规律、板块运动和山脉形成等过程,从而得出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情况。
数值模拟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出地球内部和表面的运动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为人们提供预警和防范措施。
数值模拟在预测和防范地震灾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数值模拟,可以提前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情况,为人们提供预警和防范措施。
同时,数值模拟还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球内部和表面的构造变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地球演化的规律。
总之,数值模拟在地震地质学和构造演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数值模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内部和表面运动规律,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情况,并提供预警和防范措施。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学家投入到这个领域,并取得更加重要的成果。
伪谱法地震波场数值模拟李信富;李小凡【摘要】从速度-应力弹性波动方程出发,利用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的伪谱法对地质模型进行波场模拟,旨在提高模拟的速度和精度.相应的方法可用于均匀介质和不均匀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伪谱法是一种有效的地震波数值模拟方法:易于实现,计算速度快、计算效率高,其计算速度是有限差分方法的数倍,能有效克服数值频散.【期刊名称】《桂林理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07(027)002【总页数】4页(P178-181)【关键词】伪谱法;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作者】李信富;李小凡【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1正演模拟对地震反演以及时间剖面解释相当重要. 数值模拟的方法主要有3 种:有限差分法( FDM) 、有限元法( FEM) 和伪谱法( PSM) .有限差分法的算法简单快速,但难以克服频散效应,而要解决频散问题,须加密数值计算的网格,但势必导致计算量增加、效率下降,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 有限元法模拟是目前最精确的一种正演模拟方法,但它对计算机内存要求很高,计算量较大. 因此,选择一种既能精确计算、又有较高计算效率的数值模拟方法就显得非常必要. 伪谱法正好符合这种要求[1],权衡精度和效率,该法有其他两种方法不可替代的优点.在二维介质中,用伪谱法[2-5]作波传播的正演数值模拟由来已久,由于条件限制,以前的研究者仅限于二维算法程序的开发和研究[6 -8]. 20世纪80 年代末,Reshef 和Kosloff 等人[9,10]用三维声波方程和三维弹性波方程做均匀各向同性介质中波传播的模拟. 随着实际地震勘探的深入以及工作地区地层的日趋复杂,复杂地层以及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 伪谱法的研究近年不断有成果发表[11,12],由此可见,这项研究有其实际意义和前景. 下面将介绍二维速度-应力伪谱法地震波数值模拟方法,并分析所得到的数值模拟结果. 三维问题将在后续文章中介绍.1 二维弹性动力学基本方程伪谱法是地球物理数值模拟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主要思想在于运用离散傅立叶变换求解导数. 本文研究的内容是从速度-应力弹性波动方程出发,利用基于快速傅立叶变换的伪谱法对地质模型进行波场模拟.在二维非均匀介质中,一阶齐次速度-应力弹性波动方程是其中v = ∂u/∂t;σxx,σyy,τxz 为应力;ρ 为密度;λ,μ 为拉梅常数. 拉梅常数可以表示为P波速度Vp、S 波速度Vs 和密度ρ 的函数2 伪谱法的稳定性和子波的选取伪谱法计算的稳定性条件可从矩阵稳定性分析得到[13]其中空间网格取Δd = Δx = Δz,Vmax 是所取的最大速度值.其网格剖分方法见图1.图1 网格剖分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for grid generation本实验中所选取的子波是主频为25 Hz 的Ricker 子波,其时间表达式为3 数值实验3.1 均匀介质首先对均匀介质中的波场传播进行模拟,模型的网格为128 ×128,网格间距Δx、Δy 为10 m,时间采样间距Δt=0.001 s,介质速度为Vp =1000 m/s,Vs =600 m/s,介质密度为2.2 ×103 kg/m3,震源设在模型中心,震源采用集中力源,模拟计算出的波场快照如图2 所示.从波场快照可以看出清晰的辐射模式,集中力源激发的波场中既有P 波又有S 波. 外圈为P 波,内圈为S 波.理论分析认为,在各向同性介质中,波场应从波源向各个方向以相同大小的速度扩散,波前形成一个正圆( 球) 的形状,数值模拟的结果也是如此.纵波和横波的波速不同( 一般纵波速度大于横波速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彼此分离.通过对输出变量的改变,还得到了特定点随时间变化的地震图,从( 40,40) 点处的地震图( 图3) 可以看出,同样没有转换波产生.图2 均匀介质中的伪谱法波场快照Fig.2 Snapshots of wave in homogeneous media obtained by pseudospectral method图3 坐标为(40,40) 处的地震图Fig.3 Seismogram of point (40,40)3.2 层状介质模型对一个复杂的模型进行处理:模型从上到下分为4 个不同的波速区,有2 个区域又分为左右2个波速不同的区域,模型网格为128 ×128,网格间距为10 m,震源点位于( 64,20) ,Δt =0.05 ms,密度ρ =2 600 kg/m3,模型几何结构及模拟结果如图4 与图5 所示( 速度单位: m/s) .图4 层状模型示意图Fig.4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layered model从快照( 图5a、b) 中可以看到,由于反射和透射界面的存在,地震波在这样一个介质模型中的传播是较复杂的,在不同速度区的界面上既有透射波又有反射波以及多次反射波. 各种波在快照上都有清晰的反映,图中可清晰地显示出各个界面的反射波和折射波. 伪谱法中,对边界的处理比较难,关于边界条件的讨论将在后续文章中详细论述.另外,对同样模型采用有限差分的方法得到了如图5c 所示的正演结果. 有限差分方法虽然也能够辨别出各个速度层,但没有伪谱法那么清楚,而且数值频散很严重. 图5 层状低速伪谱法( a,b) 与有限差分法( c) 数值模拟结果Fig.5 Snapshot of wave in the layered media obtained by pseudospectral method ( a,b) and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 c)3.3 含圆形低速区的介质模型分别利用伪谱法和有限差分法对含有圆形低速区的模型进行了正演,背景介质中P 波与S 波的速度分别是4 000 和2 310 m/s,低速带的纵横波速度分别是2 000 和1 155 m/s,介质密度ρ =2 600 kg/m3,采样间隔Δt=0.05 ms,震源位于模型的中心. 模型数据如图6.利用伪谱法进行模拟,结果如图7a、b. 集中力源在这样的介质中激发,产生的纵横波在介质的分界面上产生反射和折射等,在图中有清晰的反映. 波的传播的方向性非常清晰地显示了出来.圆形低速区有明显的显示.对同样的模型,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其水平分量,计算结果如图7c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有限差分方法效果非常不理想,数值频散非常严重,圆形低速区基本上没有能够反映出来.图6 含圆形低速区模型示意图Fig.6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low-velocity circle model图7 含圆形低速区介质伪谱法( a,b) 与有限差分法( c) 数值模拟结果Fig.7 Snapshot of wave in heterogeneous media obtained by pseudospectral method ( a,b) and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 c)4 结束语(1) 应力-速度伪谱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易于实现,计算速度快、效率高. 由于应力-速度伪谱法是一阶导数近似,使得精度大大提高. 应力方程不用对弹性模量进行空间微分,因此可以很好地适应弹性参数强烈变化的介质,从而能够更客观地反映介质中波场的传播规律.(2) 傅立叶伪谱法在节点上求空间微分,是一种和有限差分法类似的数值计算方法. 它的空间求导精度比有限差分法高,因此对相同的精度而言,所需要的节点数少,节省计算内存. 由于使用FFT,计算速度比有限差分法快,更适用于大规模数值模拟计算.(3) 傅立叶伪谱法使用了快速傅立叶变换,因此网格点数要求是2 的整数次幂.(4) 计算结果的主要噪声来源于所使用的FFT算法和介质参数的不连续面,交错网格可以有效减小这些噪声,交错网格的研究正在进一步进行中.(5) 如何有效考虑地形起伏、复杂形状的界面、自由表面条件等尚需继续研究.【相关文献】[1]Fornberg B. The pseudospectral method: Acurate representation of interfaces in elastic wave calculations [J]. Geophysics,1988 ,53 (5) : 625-637.[2]Kreiss H,Oliger parison of accurate method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hyperbolic equation[J].Tellus,1972 ,24:199-215.[3]Orszag S parison of pseudospectral and spectral approximation[J].Stu.Appl.Math.,1972,51 :253-259.[4]Fornberg F. On a Fourier method for the integration on hyperbolic equation [J]. Soc. Industr. Appl. Math.,1975 ,12 : 509-528.[5]Gazdag J. Modelling of the acoustic wave equation with transform methods [J]. Geophysics,1981,46: 854 ~859.[6]Kosloff D D,Baysal E. Forward modeling by a Fourier method [J]. Geophysics,1982,47 (10) : 1402-1412.[7] Kosloff D. Elastic wave calculations by the Fourier method[J]. Bull. Seis. Soc. Am.,1984 ,74 (3) : 875-891.[8]Huang B. A program for two-dimensional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by the pseudospectral method [J]. Computer & geosciences,1992,18 (2/3) : 289-307. [9] Reshef M,Kosloff D. Three-dimensional acoustic modeling by the Fourier method [J]. Geophysics,1988,3 ( 9) :1175-1183.[10]Reshef M,Kosloff D. Three-dimensional elastic modeling by the Fourier method [J]. Geophysics,1988,53 ( 9) :1184-1193.[11]谢桂生,包吉山.各向异性介质中弹性波模拟及波场特征研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6,31(6) :806-814.[12] Furumura T,Kenentt L,Takenada H. Parallel 3D pseudospectral simulation of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J].Geophysics ,1998,63 (1) : 279-288.[13]张文生. 各向异性介质弹性参数反演理论方法与数值方法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1997.。
地震勘探中的地质模型构建技术研究与优化地震勘探是地质勘探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主要是利用地下岩石的属性和地震波的传播规律,来获取地下结构和物质分布的信息。
在地震勘探中,地质模型构建是实现高精度成像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就地震勘探中的地质模型构建技术研究与优化进行探讨。
一、地震勘探中的地质模型构建地震勘探中的地质模型构建是指以地震波勘探数据和地质资料为基础,通过建立地质模型来反演地下岩石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从而获得高精度的成像结果。
建立地质模型的主要方法有两种:基于物理模型的反演和基于数学模型的反演。
其中,基于物理模型的反演依赖于岩石地球物理特性的实验测量数据和实际地质样品,在此基础上通过逆向求解,建立地质模型。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逼真地反映地质构造和物性分布,因此尤其适用于地球物理参数分布较复杂、变化较快的场合,例如断层区域等。
而基于数学模型的反演则是以数学模型作为基础,从勘探数据本身入手,利用各种优化算法,反演出地质模型。
相对于基于物理模型的反演,基于数学模型的反演更加简便、快捷,但对勘探数据质量的要求较高。
在实际应用中,地震勘探中的地质模型构建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多阶段联合作业的综合技术。
因此,在实际应用地震勘探技术时,对储层勘探、地层地貌分析等多方面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分析,是确保地质模型构建的关键。
二、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地震勘探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勘探领域的不断发展,目前的地震勘探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问题。
首先,地震勘探中存在解释和建模不一致的问题。
在地震图像分析中,地震分析师往往需要对勘探数据进行重新解释,以直观地呈现地下结构,但是这种解释方式并不总能与建立的地质模型一致。
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地震数据的平滑处理等原因导致的,但却会对勘探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其次,当前的反演方法存在计算负担大、不适用于大规模建模等问题。
目前,基于物理模型的反演方法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和模拟,计算量十分庞大,反演结果也需要经过多次验证和修正。
三维地震波场模拟的伪谱和有限差分混合方法及其在强地面运动模拟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地震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研究地震的机理和特征对于预测和防范地震灾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地震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对地震波进行准确的模拟和预测。
三维地震波场模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可以模拟地震波在不同岩石层中的传播,并预测地面的运动状态。
这种方法在地震预测、震源反演、构造地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三维地震波场模拟方法主要包括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等。
其中,有限差分法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核心是将空间域和时间域的偏导数转换为有限差分的形式进行离散化,并且可以处理多种介质(如弹性介质、各向异性介质等)。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有限差分法存在着计算量大、稳定性差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模拟方法——有限差分混合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三维地震波场模拟中。
有限差分混合方法是以有限元法为基础的一种方法,它既继承了有限元法的优点,又避免了有限元法的缺点,具有计算量小、精度高等优点,因此在三维地震波场模拟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有限差分混合方法在三维地震波场模拟中的应用,并且研究其在强地面运动模拟中的效果。
为此,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 研究有限差分混合方法的原理和技术特点,与传统有限差分法进行比较,评估其在地震波场模拟中的优势和不足。
2. 利用有限差分混合方法进行强地面运动模拟,比较不同方法的结果。
同时,根据实际数据和模拟结果,分析和总结有限差分混合方法在三维地震波场模拟中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文的预期成果包括:1. 完成对有限差分混合方法在三维地震波场模拟中的应用研究,总结出其优点和不足。
2. 利用该方法进行强地面运动模拟,与传统的有限差分法进行比较,并给出模拟结果和分析。
地震地质模型的建立及其伪谱数值模拟
[摘要] 本文综述了在石油地质勘探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模型及其数值模型的建立,并讨论了应用伪谱微分算子模拟地震波传播的可行性,分析了地震波在其中的传播特点,印证了该算子在地震数值模拟中的准确性。
[关键字] 地震地质模型伪谱数值模拟
1 地震数值模拟建模
我国”陆相油储地球物理”学术委员会于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了反映我国陆相沉积特点的二维陆相断陷模型。
1.1地质-地球物理模型的建立
在进行地震数值模拟时,必须首先建立地质-地球物理模型。
为了准确地建立地震数值模拟所需要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则需要根据工作地区的地质、钻井、地震、测井和岩石物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地质-地球物理模型。
整个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建立过程如图1所示。
1.2地震-地球物理三维建模的关键技术
地质-地球物理三维建模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1)对三维复杂地质体的有效描述;(2)三维空间内的交互编辑;(3)高效的三维空间插值技术;(4)地质统计学方法和拓扑学应用。
三维地质体,其形态是任意复杂的。
三维建模既要描述其几何形态,也要描述其所包含的属性特征。
但是无论多么复杂的地质体,归纳起来都可用点、线、面、体等四类数据来描述。
2 伪谱微分算子法算例
2.1震源模拟
目前实际勘测工作主要使用人工震源激发地震波。
人工源一般有以下几类:(1)是重锤敲击地面,也称集中力源,即力的作用集中在一点且有方向性,这种情况通常以垂直力源来模拟;(2)是爆炸震源,这是生产上最常用的一种震源。
这种源一般简单化为以半径为a的球形空腔的内壁上均匀辐射压力脉冲而形成,其特点是只产生纵波,因此,通常用纵波源来模拟。
最后是生产上横波勘探所采用的可控横波源。
这种情况人们通常用横波源来模拟。
图1是垂直力源在裂隙诱导的各向异性介质中激发的弹性波的模拟结果。
图1a是位移的水平分量,图1b是位移的垂直分量。
从图1可清楚地看到,垂直力源可激发出两种波,一种是纵波,速度高,波面在图的较外边;另一种是横波,速度较低,波面在图的较内边。
横波和纵波都有方向性,具体是沿着与力的方向平行的垂直方向观测时,纵波的振幅达到最大,而横波振幅却是最小(为零);在水平方向(即与力的方向垂直)观测时,纵波振幅达到最小,横波达到最大。
此外,从计算结果和图1都可知道,垂直力源激发的横波的最大振幅值是纵波的3倍多。
这些特征都与各向同性时垂直力源的理论预言相一致,只是各向异性时波面不再是圆形(或球面),而是椭圆或更复杂的曲面。
图2是纵波源的模拟结果(纵波源的位移是由相应的标量位的微分而获得)。
图2a是x分量,图2b是:z分量。
从图中可看到,模拟的纵波源的:分量上位移振幅在各个方向上的变化很小,但在:分量上有方向变化,即垂直方向振幅最大,而水平方向振幅最小(为零)。
这表明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纵波的偏振方向不完全与传播方向吻合,因而称为似纵波(qP波)。
图3显示了横波源的模拟结果(横波源的位移是由相应的矢量位的微分而获得)。
图3a是横波源激发的位移场的x分量,其特征是以x轴和y轴为对称轴。
同样源的y分量,其辐射仍同x分量一样有对称性,但在x轴上传播速度明显不同于x分量。
图3c是位移的二分量,振幅随方向变化,以z轴和之轴的对角线对称。
数值模拟中的震源处理方式比实际中的灵活。
震源模拟包括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一是震源子波的选取,也称为震源时间函数;二是力源的空间施加方式,可分为集中力源、爆炸源、剪切力源及脉冲震源。
模拟过程中,震源项可为作用力,也可为随时间变化的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