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中瑰宝松花砚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10
砚台质地坚固,传万世而不朽,历劫难而如常,留千古而永在,在文房四宝中留存精品最多,观赏价值最高。
据《西清砚谱》记载,清宫藏砚计陶属55种、石属140余种,其中以松花石制成的宫廷御砚首屈一指。
松花石砚制作技艺始于明代末年,推重于清代,自清末后便销声匿迹。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文化事业空前繁荣,经雕刻家和民间艺人的匠心制作,松花石砚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受到各界高度关注。
在辽宁省辽阳市的一个农村作坊里,我的爷爷逐渐从一名木雕艺人转变为石雕匠人,制作起辽砚和松花石砚。
我的父亲詹克良接过爷爷的手艺,肩负着爷爷的期望做了一辈子的木匠和石匠,不为名利,只为传承和糊口。
也正是因为父亲这种朴实的想法,我对制砚这项传统手艺产生了浓厚兴趣。
17岁那年,我毅然决匠人·手造 CRAFTSMAN · HANDMADEZhan Junsong’s Ink-stone Making Career文/詹俊松詹俊松,字一松、松艺石,号真石斋主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名人,齐鲁首席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手造工匠,青岛真石斋石艺有限公司经理,真石斋砚雕艺术馆馆长。
作品40余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深受收藏家的好评和青睐。
Zhan Junsong, courtesy name Yisong, Songyishi, literary name Owner of Zhenshizhai, an arts & crafts master of Shandong, arts & crafts celebrity of Shandong, chief technician of Shandong, senior industrial artist, craftsman of Shandong, manager of Qingdao Zhenshizhai Stone Art Co., Ltd., and curator of the Zhenshizhai Ink-stone Carving Art Museum. His works have won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awards more than 40 times and have been well receivedand favored by collectors.定要跟父亲学习制作砚台,父亲起初很犹豫,因为制作砚台工作环境差,又苦又累,石头粉尘对身体的伤害也极大。
小藏怡情——砚台自打前年游学去了趟沈阳长春开始突然与砚台结了缘具体说就是松花砚两年下来竟获赠了几方松花美砚以前只是书面研究现在可上手揣摩了与松花砚的缘起还要说是许多年前曾经听朱家溍先生说过松花砚的珍贵从此就对这种神奇的砚台产生了兴趣因为它实在是太过稀少太珍贵了这么多年只零星在展览中见过几方吉林辽宁是这种皇帝御砚的原产地可是游览了盛京新京的两座皇宫走过了辽宁吉林的数家博物馆竟没见到一方松花砚实在有些遗憾没想到在即将离开长春的最后一晚被专程接到吉林省松花石商会饱赏了松花砚松花石之美妙回来后专门写了两篇有关的文章因文章又结识了更多的松花石友其中既有经营者又有收藏家雕刻家在他们那里看到了许多砚台和石雕也因此丰富了我的收藏松花石自在双鱼砚复刻清康熙嵌鱼化石双凤松花砚此砚为传世康熙名砚的一比一复刻版从选材到雕刻都与原品几无二致尤其砚盖上镶嵌的鱼化石更为难得在工艺品上镶嵌生物化石为康熙首创他同时也是松花砚的发现者和发明人康熙帝第二次东巡视察到吉林时率众至松花江岸边向长白山祭拜地方官员献给他一种当地所产的石头康熙非常喜欢命内府工匠琢刻成砚从此这种产自龙兴之地的白山松水间又是质类端砚胜过歙砚的绝好砚台就成为皇帝专门批写奏章的办公御砚康熙是位接受西方审美和科学的皇帝他结合巴洛克洛可可风的镂空造型创造出使用中国传统元素的镂空砚盖其中极少数还镶嵌鱼化石和异形贝壳形成了松花砚独一无二的装饰风格砚背镌御制砚铭以静为用是以永年复刻清雍正御制双桃松花砚松花石菩提叶形笔舔/香插这件菩提叶形小品也为松花石质即可作为笔舔又能当作香插石质细润小巧可人下面是两方歙砚买来准备以后用的前阵子迷上了古琴对这造型没抵抗力。
松花石本是磨刀石,却被康熙制成了御砚松花石瓜池砚松花石瓜池砚清康熙,长15.6cm,宽10.5cm,厚1.4cm松花石在古时,人们是用来磨剃头刀的,满清八旗起事,用的磨刀石就是松花石。
这么一块绿了吧唧的石头能走入宫廷,乃至于成为大清国宝,实在是有一段历史可谈。
康熙平定三藩后,便从以武定天下转向了以文治天下,也因为其深厚的汉族文化修养赢得了汉族的拥戴,就是在此背景下,松花石砚被康熙帝“发现”了。
毫不夸张的说,在他老人家心里,松花石砚甚至比绿端砚这样的名砚还好,就因为皇帝老儿一句话,就把这么一块原本被埋没于荒山野岭的磨刀石给抬到了“御砚”的地位,从泥里到天上,绝对的逆袭啊。
关于康熙帝制松花石砚,最详细的资料出自康熙帝本人的《制砚说》,其全文如下:“盛京之东砥石山麓,有石垒垒,质坚而温,色绿而莹,文理灿然,握之则润液欲滴,有取作砺具者。
朕见之,以为此良砚材也。
命工度其小大方圆,悉准古式,制砚若干方,磨隃糜试之,远胜绿端,即旧坑诸名产亦弗能出其右。
爰装以锦匣,胪之棐几,俾日亲文墨,寒山磊石,洵厚幸矣。
顾天地之生材甚伙,未必尽见收于世,若此石终埋没于荒烟蔓草而不一遇,岂不大可惜哉。
朕御极以来,恒念山林薮泽必有隐伏沉沦之士,屡诏征求,多方甄录,用期野无遗佚,庶惬爱育人材之意,于制砚成而适有会也。
故濡笔为之说。
”雍正款松花石砚雍正款松花石砚清雍正,长11.9cm,宽8.2cm,厚1.3cm松花石产于中国东北长白山区,作为满清的发祥地,被封为禁区。
松花石只能由皇宫的造办处单独进入山区采集石料,运回宫中研制成砚,作为国宝御用,少量的也用于赏赐给有功的臣子。
康乾时期制石砚八十余方,以后几代陆续研制了八十余方,现世的皇宫御砚有八十方,都存于故宫两院,以台北居多。
《词林典故》卷四记载,康熙三十八年,赐陈元龙“内制松花绿石砚一方”。
于是他在康熙四十三年奉旨纂成的《格致镜源》中写了一段获赠感言,绝对不输当下的夸夸群,知道康熙喜爱松花石砚,连吹一顿彩虹屁。
松花石砚拍卖成交记录TOP20康乾时期制松花石砚八十余方,以后几代陆续研制了八十余方,目前台北故宫、北京故宫共存松花砚约160方,民间所存松花砚大多属清代赏赐大臣所流出宫,真品数量很少,可谓价值连城。
小编整理了松花砚拍卖成交记录,欢迎收藏。
清康熙御制松花石龙马砚成交价:RMB 4,256,000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翦淞阁文房清供』古人以为出现河图洛书是帝王圣者受命之祥瑞,清圣祖赐此龙马砚予蒋廷锡。
民国二年(1913),辗转流入藏砚名家沈石友之手,并留拓于其砚谱《沈氏砚林》中。
民国六年(1917)沈石友谢世,不过数年,一生藏砚尽为后人散出。
1928年,日人桥本关雪买下,1945年桥本关雪过世后又被他人收购。
清康熙松花石雕苍龙教子松花砚成交价:RMB 3,450,000北京保利2011年春季拍卖会『“有感于斯文”—宫廷逸趣与诗、书、画、印』本品设计寓意深刻,与台北故宫所藏康熙松花石苍龙教子砚有相通之处。
后者为清圣祖康熙御赐四子胤禛(当时世宗尚为皇子)之砚,此砚雕琢精良,品格不凡,因此推测很有可能为清圣祖康熙赏赐皇子所用。
清乾隆松花石雕灵芝纹砚连《松下高士》圆盖盒成交价:RMB 2,857,760香港蘇富比2005秋季拍卖会『玛丽及庄智博文房瑰宝珍藏专拍』清雍正琉璃盒松花石如意纹砚成交价:RMB 2,744,000北京保利5周年秋季拍卖会『宫廷艺术与重要瓷器工艺品』蓝色套料玻璃砚盒,亦作如意形,以浅蓝与深蓝相套而成,深蓝处刻龙凤纹,龙凤长长的身躯彼此环绕,龙凤相望,龙凤呈祥,龙身有鳞纹相饰,间有红绿宝石镶嵌,可谓点睛之笔,盒内鎏金。
砚盒上的龙凤纹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雍正松花石龙凤砚盒上的龙凤纹时代风格一致。
清康熙御制松花石凤池砚成交价:RMB 2,300,000中国嘉德2012春季拍卖会『翦淞阁文房宝玩』此砚以紫檀木盒盛放,内有髹饰金漆,应为御用之物。
台北故宫中仅有两方松花砚置放于紫檀木盒,余皆置于石盒。
松花石砚及特点砚(硯)是写毛笔字磨墨用的文具,多数用石做成:砚台。
砚台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是文房四宝之一,传世最久的一宝。
图1:清代松花砚图1:松花砚我国有四大名砚有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
与四大名砚齐名还有松花石砚。
松花石砚又叫松花砚,是以松花石为原料雕制而制成,石料产于中国东北长白山区。
用于加工松花砚的松花石最早发掘于吉林省长白山区安图县两江镇砥石山的江畔,是清朝皇帝的御用物品。
松花砚具有‘发墨益毫、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贮墨不固’的特点。
松花石砚有几大特点:(一)、含蓄内敛,不张不扬。
松花石系海相沉积石,千万年在低温海水的作用下,温润含蓄,不燥不涩,平和淡雅,能吸附空气中的水分。
以手覆盖砚面,一会功夫抬起手来,就会发现砚面凝结着一层的水汽。
这种奇特的现象,尤其在水雾浓重的烟雨江南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
松花石砚置案台之上,墨汁凝塘,久日不干,提笔舔墨,光亮如初。
(二)、稳健务实,功业显著。
松花石的系海泥沉积而成,细腻润滑,并含有丰富细微的石英类物质,起到骨架作用。
石英类物质结理透彻,断茬锋利,墨块研磨上去起沙快、发沙细、落墨光滑油亮。
这一点是其它任何火山岩浆凝结的石料板材和砂质挤压板材所研制的砚台,以及人工滔洗出泥浆烧制的所得的陶砚不能匹敌的。
(三)、青春靓丽,朝气活泼。
松花石砚色系丰富,色彩众多,是现有石砚系中最丰富的,尤其以健康向上,具有青春朝气的绿色为主,给人以蓬勃的生机。
纯色色系有绿色色系、青色色系、黄色色系、褐色色系、紫色色系。
尚有黑色色系、红色色系、白色色系等稀有色泽;其共生色系主要有:黄绿色、紫绿色,紫黄绿等二色系、三色系及多色系;伴生色系有夹杂着重晶石的星月类,镶嵌有水晶体的冰纹类等。
松花砚拥有贮水不易枯竭、发墨不损毫的特色。
质地细腻、坚固致密、清爽明亮、色系丰富、纹理灿然,扣之有声。
松花砚以绿色为主,起沙快、发沙细、落墨圆滑油量、石质沉着、不固不涩,是石砚中的上品。
而歙砚重于发墨做大字,端砚重于细润写小字。
有记录:松花砚石为微晶硅质灰岩,内含磷,用火柴一擦即着,用此石琢砚磨墨,可防书画被虫蛀咬,是上等的制砚石材。
松花砚有三大长处是其余石砚不行企及的,即夏不枯、冬不冻、虫不蠹。
松花石鉴赏一方松花石拿在手中,怎样来鉴识他的利害,在鉴石界,古有“瘦、漏、皱、透”,今有“奇、秀、险、幽”。
松花石出了上述鉴赏标准外,我们还能够依据松花石的质、形、神、色、纹来鉴赏。
质,指石质细腻、手摸上去如膏如脂,温润如玉为上品。
形,是指奇石的造型,形整体要完好,没有残破。
有整体形象、局部形象、组合形象。
其造型主要分为景观石、像形石、图文石、禅意石四种。
神,是指松花石的气概、风采和境界,也就是松花石的艺术美,决定了松花石的赏析价值。
色,指奇石的颜色及娇艳程度。
松花石的颜色分为单色系和复色系,单色系中以绿、黄、赭为三大主色,罕有色彩包含黑、白、红等其余俊美颜色;复色系中包含紫袍绿带、紫袍金带、黄金裹玉等。
最正确的色彩为纯绿,其次是深绿、淡绿、蓝绿,以及紫褐、紫绿相间或灰黄相间等,偶有巧色或俏色。
纹,即纹理,指奇石表面的纹理、花纹能否流利明快,有条不紊、有条有理。
其纹路主要包含花纹,凸纹、凹纹、平纹、点纹等。
松花石的纹理有直线型、曲线型的,纹理清楚传神、自然流利、有韵律感,或组成文字和奇怪画面的,为之上品。
松花石的保养1、保养工具:奇石的保养工具大概有:毛刷、喷壶、硅油、蜂蜡、植物油、柏丽珠。
2、奇石的保养方法:方法一:用液体白腊涂抹即可。
此方法方便快捷成本低,不足之处易挥发,另观感欠佳,(此方法对奇石有侵害、且对环保不利)建议石友慎重使用。
方法二:把奇石放锅里加水煮,待水温达到 80 度左右捞出,(此方法合用于小型奇石)石体因自己高温水分很快挥发,趁热用固体蜡在石表面涂抹,白腊遇热融化浸透石块内里,表面用电吹风吹冷却后,用布手工擦抹即可。
砚中贵族——松花砚松花砚,不同于其他砚。
虽然面世只有300多年历史,但它出身于皇室、成长在深宫内院,是清中期康、雍、乾年间清宫造办处奉旨监制的皇家宫廷御用砚。
皇宫专用,只有极少数赏赐王公大臣,民间不得流传,嘉庆年后停止了在东北皇家发祥地原材料的开采,同时也终止了宫廷造办处的琢制。
失传200年后,1979年在吉林省通化市的浑江岸边磨石山仙人洞,人们又重新找到了松花石原料。
随着时代发展,近30年来,松花砚在继承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现代风格,转变为以欣赏为主、实用为辅的设计理念,以自然型和随意型为主导款型;以山水、花鸟鱼虫、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神话图腾等古典题材为创作源泉,并融入了现代风景名胜、当代名人肖像等新的时代气息。
松花砚从风格上讲有两种。
一、古典风格(即仿清朝宫廷砚);二、现代风格(即自然奇石砚和随意随型砚)。
古典风格体现了宫廷的庄重、严谨、方圆规整、对称、平衡的特点。
选料非常精良,做工十分精致,内容寓意吉祥,器型较小(一般都在六寸以下,长方形为多)。
砚体大都采用侧面切料,呈现松木年轮中那种刷丝纹理的纯绿砚料,其砚盒的选料极为特殊,不像其他名砚使用优良木质配盒,而是使用松花石中极为稀少的双色和多色石料,巧妙设计,俏色利用,将图案浮雕和透雕在砚盒之上。
其做工往往复杂于砚台本身。
其它名砚的盒是砚的包装,而松花砚的盒却是砚的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在主题命名上都是以盒的图案内容来称谓的。
现代松花砚,是采用平型砚料,因为这种砚料是取材于沉积页岩中的自然厚度,根据所制砚的大小厚薄选材的。
所呈现的石品色彩和图案千变万化,如“云丝纹”、“祥云纹”、“青瓷绿”、“金包玉”、“紫袍玉带”等等。
现代砚的器型很随意,其规格小如弹丸,大到几米、十几米,一般采用深浮雕与透雕的方法制成,可根据石质石色或俏色进行设计,因料施艺。
康熙制作松花石砚年代考作者:方晓阳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年第05期松花石砚,温润如玉,刚柔相济,质细而坚,色嫩而莹,绀绿无瑕,纹如刷丝,深浅相间,俏色多姿,文理灿然,滑不拒墨,涩不滞笔,发墨与端同,品在歙坑右,能使隃糜浮艳,毫颖增辉,神妙兼备,超轶千古。
康熙皇帝制作松花石砚的证据主要依据康熙本人亲撰的《制砚说》:“盛京之东,砥石山麓,有石礧礧,质坚而温,色绿而莹,文理灿然,握之则润液欲滴。
有取作砺具者,朕见之,以为此良砚材也,命工度其大小方圆,悉准古式,制砚若干方,磨隃麋试之,远胜绿端,即旧坑诸名产,亦弗能出其右。
爰装以锦匣,胪之棐几,俾日亲文墨。
寒山磊石,洵厚幸矣。
顾天地之生材甚多,未必尽见收于世,若此石终埋没于荒烟蔓草,而不一遇,岂不大可惜哉!朕御极以来,恒念山林薮泽,必有隐伏沉沦之士,屡诏征求,多方甄录,用期野无遗佚,庶惬爱育人材之意,于制砚成而适有会也,故濡笔为之说。
” [1]由于该文献出自《清圣祖御制文集》,且有《西清砚谱》之《松花石双凤砚说》中的“松花石出混同江边砥石山……自康熙年至今取为砚材以进御者” [2]等文献相佐证,加之有康熙年间所制实物相印证,故松花石砚制作于康熙年间已为众多学者所认同。
我们知道康熙在位共60年,其间共有三次东巡。
首次东巡于康熙十年(1671年)九月初三由京启程,至十一月初三返京,历时60天,以寰宇一统,用告成功。
第二次东巡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由京启程,至五月初四返京,历时79天,以平定三藩叛乱告祭祖先。
第三次东巡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二十九日启程,至十一月十三日返京,历时103天,以平定噶尔丹叛乱奉祀祖陵。
那么康熙皇帝究竟是在第几次东巡时发现了松花石,并于何年“命工度其大小方圆,悉准古式,制砚若干方”,却一直未有定论。
有人认为“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帝在完成了平定三藩、攻克台湾、抗击沙俄、征剿噶尔丹之后,携多伦诺尔会盟的愉悦心情回到京城。
关东名石——松花砚
冯占雅
【期刊名称】《兰台内外》
【年(卷),期】2002(000)001
【摘要】@@ 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松花江北泻千里,在这条水如银带的松花江下游与黑龙江汇合处,辽时称谓混同江,在混同江边的砥石山,出一种石,亦曰松花玉.它绿净细腻色嫩质坚,这种石头可做砚台.
【总页数】1页(P64)
【作者】冯占雅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石一世界用心追逐艺术之美--记中华名砚“苴却砚”雕刻技艺第十三代传人任述斌先生
2.松花石砚与辽砚制砚用石质品及色系研究
3.石尽其材砚尽其用—试论徐公砚"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
4.清宫“御砚”松花砚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批准对松花石、松花砚、仓桥水晶梨、汉寿甲鱼、澧县葡萄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砚文化的源流与松花石砚
刘彦臣;李昕亮
【期刊名称】《学术交流》
【年(卷),期】2006(000)011
【摘要】我国的砚文化源远流长,自新石器时代开始,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松花石砚作为清代宫廷的"御砚",备受清代帝王们的喜爱,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总页数】3页(P190-192)
【作者】刘彦臣;李昕亮
【作者单位】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吉林,通化,134002;通化师范学院,政法系,吉林,通化,13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33.3
【相关文献】
1.太和三足石砚及古砚演变简析 [J], 黄含笑
2.松花石砚与辽砚制砚用石质品及色系研究 [J], 惠怀全;张永华;杜宇;张文奇;王杨
3.辽砚与松花石砚渊源探究 [J], 李焕军;赵向东;刘晓光
4.清宫“御砚”松花砚 [J], 麦子
5.石砚之鼻祖——易水砚 [J], 张继航;刘美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康熙御铭松花砚考辨作者:王莉李慧净来源:《收藏界》2015年第12期松花砚,作为中国石砚的一种类型,其生产始于明代,在清代特别是康雍乾时期,不管是开采用量,还是制作工艺,均达到了高峰。
这种通体布满各色条纹的石材,取自于长白山下松花江边的松花石,因此得名。
由于石材产地为长白山,其在满清政府具有崇高的政治地位。
松花石的开采,也只能由满清政府根据实际需求,设立专业机构负责。
也由于其产地的特殊性加之材料优良,使得清王朝对松花砚推崇有加,倾国家之力加以利用,成为宫廷御砚,庶民不可使用。
从康熙朝开始,设置松花砚作,成立专司衙门,从事松花砚的设计、制作与保管。
康熙皇帝曾经御笔题写“松花石制砚作”;并御题砚铭:“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
”从康熙朝开始,松花砚成为帝王独享的文房用具,当时帝王多参与松花砚的设计与制作;康熙朝所刻的款多为“康熙年制”四字楷书,玺印见“体元主人”乾坤双龙圆印、“万几余暇”方印和“康熙宸翰”方印。
砚铭为“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和“以静为用,是以永年”两种。
砚铭之后加“康熙”、“御铭”两方印。
雍正朝所刻款“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
砚铭为“以静为用,是以永年”,“雍正年制”方篆玺,置于所刻御制砚铭之后。
乾隆朝所刻款“乾隆年制”。
砚铭为“出天汉,胜玉英,琢为研,纯粹精,勒几搞藻,屡省成”和“以静为用,是以永年”两种,玺印有“乾隆年制”方印,“乾隆”圆、方印,出现最多的是“比德”与“朗润”两方印,另外还有“几暇怡情”方印。
后代因循,刻款均为帝王年号款,砚铭逐渐变得简洁。
清宫自康熙朝开始雕琢松花砚,历经雍、乾,制砚数百方。
嘉庆以后,不再采石,也很少制砚,即使偶尔制作,也是用当年遗留下来的松花石材。
据统计,目前北京故宫藏有80多方,台北故宫藏有100多方,两地故宫收藏之松花石砚,多为康、雍、乾三朝制作。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康熙御铭款松花砚,原名“绿蕉端砚”,经李华新、薛宝辰、王志成等人先后收藏。
大清国宝----松花砚松花砚始于大清康熙年间。
1691年,因其石料产自长白山松花江边(松花江满语为天河),又色如松花康熙帝故赐名为“松花石”亦称“天石”,并亲自设计了第一方松花砚。
而后康熙帝命内务府成立专门衙门,设立“松花砚作”,专门在宫中生产。
新砚制成后,康熙皇帝亲笔题写了“松花石制砚所”,给予了松花石前所未有的赞誉,并御题砚铭:“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
起墨益毫,故其宝也。
”从此松花砚制作为皇帝御批,供奉先祖、赏赐众臣之用。
松花石又名“松花玉”,形成于八亿年前的震旦纪,是长白山脉蕴含的矿藏中的一种,无毒、无味、无辐射,矿藏稀少,松花石是现存观赏石种中,不可或缺的既可作为观赏奇石,还可用以雕刻实用和观赏砚台,亦可作为建筑名贵装饰及加工工艺品用料;尤其那些形体独特、状态不一的奇石,近几年备受世人瞩目。
松花石色调极其丰富,纹理奇异、点线并存,形体独特,画面奇于天成,石品繁多,被赏石玩家和社会名流,誉为“长白山第一石”、“国之瑰宝”、“皇冠上的明珠”。
松花石又名松花玉,因仅产于中国长白山区的松花江流域而得名,松花石是在海陆交替沉积,层叠石开始出现时期形成的产物,距今8亿年。
松花石产量极低,属于价高的珍石,与其他水中挖掘的名石不同,松花石是在长白山脉的土中掘得,是石界里的另类石种,让人刮目相看。
由于松花石是海底沉积岩形成的,因而石层相互之间层次分明,或宽或窄,色彩分明,或浓或淡,各不相同。
同矿床共生多种基色兼有,甚者各色兼具,纹理奇异、点线并存、形体奇特、画面奇于天成,石品繁多为使用者和收藏家提供抒发情怀的意境,被赏石玩家和社会名流誉为“石中之宝”。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人云:山无石不灵,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心无石不诚。
松花石经科学检测无辐射,其中所含微量元素更对人体有益。
一石在手,万目通灵,三才共济,九转还丹。
松花奇石天生丽质,色彩丰富,声清悦耳。
伴生金星、银星、金线、银线。
有胡桃纹、刷丝纹、龟纹、甲骨纹、闪电纹、竹节纹、木纹、行云流水纹等。
松花石砚制作技艺
松花石砚是一种传统文房四宝,制作技艺独特,需要经过多个步骤。
1. 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松花石,要求质地细腻、坚硬,没有明显的裂痕和瑕疵。
2. 石料切割:将选好的松花石料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切割,通常有长方形、方形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砚台。
3. 粗打磨:利用砂轮等工具对石料进行初步打磨,去除表面的杂质和不平整部分。
4. 雕刻图案:根据设计要求,使用雕刻刀等工具对砚台进行雕刻,可以雕刻各种花鸟、山水等纹样,也可以雕刻文人墨客喜爱的书画题词。
5. 细打磨:对已雕刻完成的砚台进行细致的打磨,使其表面更加光滑细腻。
6. 打孔:将砚台中的墨池进行打孔,通常是圆形或方形,确保墨水能够顺畅流出。
7. 补漆:可以根据需要对砚台进行漆涂饰,增加其美观度和耐用性。
8. 砚台配件:根据需要,在砚台上安装配件,例如墨汁瓶、笔洗等,以方便使用。
最后,制作完成的松花石砚需要经过检验和包装,准备出售或送给有需要的人使用。
这些步骤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操作,以确保制作出的松花石砚质量优良,充分展现松花石独特的纹理和美感。
随意赋形——论松花砚的俏色巧雕
詹俊松
【期刊名称】《天工》
【年(卷),期】2016(0)5
【摘要】松花石是制砚台的上乘材料.松花砚古已有之,自清末后因种种原因而销声匿迹,近年又被重新发现,使得这一瑰宝重放异彩.如何推出新品种,是摆在每位松花砚制砚人面前的迫切问题.借鉴玉雕中的“俏色巧雕”,根据砚台本身的纹理雕琢出合适的物象,或许能为松花砚制砚人提供一些新思路.
【总页数】2页(P148-149)
【作者】詹俊松
【作者单位】青岛德砚堂制砚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谈俏色巧雕艺术与创作 [J], 梁奋勇
2.善用俏色巧雕,呈现密玉之美 [J], 田佳雷
3.玉雕技艺中"俏色巧雕"设计观念研究 [J], 林陈黄
4.糖白玉中糖色的俏色巧雕研究 [J], 张为;李乔;李庆
5.玉雕俏色巧雕艺术研究 [J], 吴少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花砚的历史传承与发展研究作者:李焕军邹妍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7年第10期【摘要】松花砚是清宫御用砚,是北方名砚。
如今在松辽大地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从松花砚的缘起、兴衰、重生和发展脉络进行探讨,用以推介和宣传松花砚。
【关键词】松花砚;传承;发展【中图分类号】TS934 【文献标识码】A一、松花砚的缘起“历史上的松花砚乃以石的色与形而命名。
”依据清朝《圣祖仁皇帝御制砚说》记载:“盛京之东,砥石山麓,有石垒垒,质坚而温,色绿而莹,文理灿然,握之则润液欲滴。
有取作砺具者,朕见之以为良才也。
”据清初孔尚任所著《享金薄》记载:他曾收藏一方绿石砚,此砚为明代王绂传世之物。
而经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制砚名匠金殿杨鉴定这方砚台是“辽东松花砚”。
当时的“辽东”即指长白山以南地区。
现已探明:松花砚石材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两省的长白山脉的南芬组矿脉中。
松花砚是用东北的石材,在北京的清宫造办处雕刻而成,并有其独特的制式和工艺。
松花砚因是皇家御用,深藏皇宫大内,禁行民间,致使民间不了解松花砚。
《辽宁文化通史》记载,“辽宁省本溪市桥头镇与吉林省安图县两江镇,是清宫御用松花砚的两大取材地之一”。
辽砚和松花砚属于同脉系,具有同源性。
本溪桥头石从品种上基本覆盖了吉林通化产松花石种类。
嵇若昕女士1993年编写了《品埒端歙—松花石砚特展》一书。
该书实为松花石砚制砚者的权威宝典。
“松花石第一次被清圣祖命名工匠琢制成砚之时间,可能在康熙二十八至四十一年间,即西元1689年至1702年间,为康熙朝中期偏后的十多年内。
总之,至迟在康熙四十一年十至十一月间,宫中已开始琢制松花石砚。
”康熙帝曾亲撰《制砚说》。
乾隆朝《西清砚谱》亦有详细记载。
清廷将所制松花石砚视为国之重器,用以祭祀祖先,作为国礼和驾御臣工的利器。
《品埒端歙——松花石砚特展》在“松花石的订名、产地与石质”一节中对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松花石砚从颜色上进行了分类,并在分类后进行了分析。
艺海撷英砚台之美 羽 涅众所周知,笔墨纸砚是文房四宝,其中的每一样都有极深的文化内涵,其中最有表现力,也是最容易欣赏的便是砚台。
而今天的主人公,便是擅长松花砚设计制作的崔小华。
许多人说,松花砚是砚中王子,康熙也用“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来评价松花砚。
一方砚台,是否是上品,要从石质、石色、石意三个方面来评判。
石质是指松花石的内在本质,石色是松花石的外在表象,而石意就是松花砚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三方面中,石意是最能传达创作者精神世界和艺术品位,也决定着松花砚台的整体价值。
细品崔小华制作的砚台,会发现他十分注重对女性的刻画,《踏雪寻梅》《天女散花》《葬花吟》皆是如此。
《踏雪寻梅》描绘了梅花初开时节,女子踏雪而来,折梅而去的情景。
这一砚台的构图十分巧妙,梅树在砚台的左边,大有呼之欲出之感。
枝干虬劲有力,树梢外延伸展,梅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迎风绽放,有的半开着,好似睡眼惺忪的小孩儿,正打算伸展腰肢探索寒冬的奥秘。
在砚台的最右边是折梅而归的女子,身着厚厚的披风,右手拿着折下的梅枝,眉开眼笑,十分欢喜。
在梅树与女子之间有大片的空白,砚台上方的砚文 《踏雪寻梅》 崔小华/作41艺海撷英池正好将这一空白补上,流线型的笔触与女子被风吹起来的衣服相呼应,在视觉上拉近了女子与梅树的距离,使得整体和谐紧凑。
《天女散花》的天女取了飞天的形象,姿态轻盈,披帛飞扬,动作优美。
脚下踏着的祥云也表明了她的身份。
仙女左手举着花篮,右手飞撒花朵。
篮中花朵品种众多,形态不同的花朵使得作品避开了重复枯燥,更显活泼灵动。
砚池由祥云托举,好似一轮红日,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赋予了其艺术美感与想象空间。
所谓“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大抵如此。
“黛玉葬花”一节是《红楼梦》的高潮之处,也是艺术家们描摹想象最为丰富的一节。
以“黛玉葬花”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数不胜数,崔小华的《葬花吟》便是其中之一。
看他的这一作品,会不由自主地吟出:“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松花砚松花砚是由松花石加工成的用于研磨墨块成汁液,书写或绘画所用的文房用品。
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最早起源于明代。
用于加工松花砚的松花石,最早发掘于长白山区安图县两江镇砥石山的江沿的甩湾处,这里是松花江的中段部分,山高岭俊,水急沟深,林海茂密、树木丛生。
五月时节,长白山松林中黄绿色的松花开放,给初春的长白山带来了勃勃的生机,而这种石头的色泽和松花颜色一样,故人们把它叫做松花石,(松花石,又名松花玉)。
以松花石雕制的砚台就叫松花砚。
松花砚曾一度追赶其他中国三大石质名砚,洮砚、端砚、歙砚。
图为:老坑洮砚陶渊明砚中文名松花砚分类工艺品地区中国目录1历史▪起源▪成因2基本内容▪产地▪特点▪特色▪风格▪雕琢方法3外观▪色泽▪材质▪硬度4鉴赏与制作▪鉴赏原则▪制作方法5开发6赞颂诗文1历史起源实际上松花石的应用历史可追溯到很远的时代。
古时,人们的胡子和头发是用剃头刀刮掉的,而能把剃头刀磨的飞快的石头就是松花石。
到了满清八骑起事,进犯边关,马踏中原,弯刀逐月,用的磨刀石就是松花石。
生活在长白山区的各族先民们,在浑江江岸、通化的山凹中陆续发现了多处松花石的矿床,当时开采的主要目的就是用做磨刀石,流传各地,而并非是专门用于雕制砚台所用,这就是这些地区老坑的数量很多的缘故。
用松花石制砚始于明代末年,推重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等帝对松花石砚都十分欣赏,康熙帝还封它为“御砚”,一直专供宫廷使用。
用松花石加工成松花砚,最早出现在明朝中期,但存世量很少。
到了满清入关问鼎天下,松花砚因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得以青睐,成为清朝皇帝的御用物品。
但正是由于皇家的专宠,而没有能够把这一上品的砚石发展起,来成为汉族民间普及的文房用具。
长白山是满清的发祥地,被皇家封为禁区,禁止开采渔猎。
松花石只能由皇宫的“造办处”单独进入山区采集石料,运回宫中研制成砚,做为御用专品,少量的也用于赏赐给有功的臣子。
康乾时期制砚八十余方,以后各代陆续研制了八十余方,当前存世的皇宫御砚有八十余方,都存于故宫两院,以台北居多。
公元14至19世纪,吉林省是东北地区最重要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在清朝、民国及解放初期,吉林市是吉林省省会级别的城市,那时路上的交通运输还不发达,吉林市江边的船厂就是联结是东北三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四通八达的松花江水系,春放排,夏秋行船,冬走爬犁,一年四季不间断,把东北大量的的物资输送转运,繁忙异常。
满清发源于长白山山麓北坡,而吉林市区域是他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军事重镇,早年大量屯兵。
后清朝几代先帝拜祭先祖,都要到此屯住。
《松花江放船歌》康熙松花江,江水清。
夜来雨过春涛生,流花叠锦锈縠明。
彩帆画鷁随风轻,箫韶小奏中流鸣,苍岩翠壁两岸横。
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
貔貅健甲皆精锐,旌旄映水翻朱缨,我来问俗非观兵。
松花江,江水清。
浩浩瀚瀚冲波行,云霞万里开澄泓。
两江镇的松花石就是在这期间,由专司衙门以毛毡包裹砚材,用骡车拉运到北京故宫造办处,被带进宫中加工成砚台供皇帝御用的。
清朝皇帝之所以推崇松花砚,把它列入四大砚之列,一方面是关东家乡物品的固有情节,使它关怀备至,另一方面更是因为松花砚的砚质和色泽都是上乘的缘故。
这段史实在《西清砚谱》中,有过详细的记载。
康熙帝御制松花石砚双凤砚识语:“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
”乾隆帝称赞它:“松花王,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
”认为松花石砚完全可与名砚之冠端砚媲美。
而《格致镜源》一书云:“松花石砚温润如玉,纣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款增辉。
昔人所称砚之神妙无不兼备,询足超轶千古。
”在中国的历史上,砚台做为文化用品,还没有那几个皇帝如此的钟情于它,并把它做为御用物品。
清朝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朝代,虽然满清是少数民族,但他入主中原后,接受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并加以推崇,稳固了国家的基本完整,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谁也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割裂和排斥这一朝代,没有了清朝,中国的历史就要断代,同样,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也必须接受和发扬,使它传承于后世。
安图两江镇是松花砚的发祥地,通化是松花砚的发掘地,白山市是松花砚的兴盛地。
通化:被中国文房四宝学会命名为“中国松化砚之乡”。
白山:中国松花石之乡;中国观赏石协会命名为“中国观赏石之乡”。
北朝鲜亦有古松花砚出现,朝鲜族朋友叫它们为“海州砚”,其图饰和今天的韩国钱币图形近似,而韩国钱币的图式又是借鉴于中国唐朝的窗棂花纹创作,这一砚史有待进一步考证。
(概述图片来源:[1] )成因松花石是数亿年前海相运动过程中海底的淤积细泥,经过沉积、覆盖、压制等物理过程形成的坚硬的沉积型微晶石灰岩。
其基本的矿物质成分是:方解石、石英、云母、黏土以及少量的金属矿物质等。
由于区域范围内地质因素的影响,以及海洋生物腐化后残留矿物中金属离子呈色色素的优劣,导致了小范围内石质呈现出不同的品色。
一般说来,黄色松花石中二价铁离子的含量较高,而红色松花石中三价铁的含量就很丰富;而紫色松花石中锰铁无缝钢管的含量就较突出;绿色松花石中铬、铜的元素就偏高。
发灰的松花石是高岭土和滑石含量比例大,而发黑的松花石则是硫铁矿物质的混杂。
更由于海底有洋流现象,就带动了黏稠的海泥运动,成叠布形式覆盖到原来的海床上,形成松花石的多色带型,这类松花石以紫袍绿带表现的比较突出。
由于地壳的运动,太平洋板块插入亚洲板块之下,的交汇边缘抬升,海底变成了陆地或山峦,松花石的矿床就在这些区域显露出来。
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在东北的长白山区,尤以通化、白山、延边地区的品色优良,蕴藏量大,可持续开采。
辽宁的本溪地区,安徽有些地区也有类似的海相沉积岩矿藏,但质地比较粗糙。
2基本内容产地通化境内:通化县--仙人洞、独石坑、湖上坑。
白山境内:江源县--库仓坡、珍珠崖、古峡坑。
延边境内:两江镇--砥石山在漫长的浑江、松花江流域的江畔亦有山洪冲刷下来的石块,经历了多年的冰霜雨雪、严寒酷暑的洗涤,保留了致密的精华品色,具有了天然的皮层,亦是上等琢砚的好材料。
《咏松花石》扬眉默默掩泥土,万年情未了,纵是含春春不晓,落泪润花草.一日君采携,刀铲斧又凿,剥去疮疾女儿矫,万世留芳韶.特点1.仙人洞:绿色系列,紫色系列以及其伴生系列。
绿色中以深绿为主,有少量的兰绿色;紫色以葡萄紫为主;伴生系列是紫绿色,俗称紫袍绿带。
质地细腻,下沙快。
2.独石坑:主要是绿色系列。
有油青绿,菠菜绿、杨黄绿,鹅黄绿、灰皮绿等。
有变化的纹理如腾云驾雾,气象万千。
质地柔软,发沙细腻。
3.湖上坑:绿色系列,黄色系列,稀有色系列。
主要是浅绿的色泽,如杨黄绿、鹦哥绿、豆青绿、瓜皮绿;土黄,栗黄,明黄;尚有稀有白色色系出现。
石质适中,下沙快,发沙好,出墨油亮。
4.库仓坡:青色系列为主。
有瓜皮青、江水青、蛋白青等。
石质细腻,温润恬静,纹理分明。
发沙性能好。
5.珍珠崖:青色、褐色系列为主。
褐色系列里有赭石色,栗子色、黑褐色等,常有胆石出现。
石质坚硬,滑墨塘,起墨慢。
6.古峡坑:紫色色系为主,尚有褐色系列出现。
紫色中有葡萄紫、罗兰紫、藕粉紫并伴有紫绿相间的春带彩,以及多色的福禄寿。
褐色色系里有栗子色,熟锗色等。
石质较软,易雕刻,发墨。
7.两江镇:绿色色系,杨黄色系,青色色系为主。
多为菠菜绿、灰皮绿,瓜皮青等。
原来的老坑已经发掘采集了很久,杨黄的材料被挖掘枯竭,当前的新坑石质含沙量大,多呈现板石状,可雕刻观赏工艺品,多数呈碎石小块。
8.江捞石漫长的松花江水系里可采撷到江捞石。
其特点不一,多皮层,质地坚硬、细腻,可雕琢成随型砚品,多出奇品。
特色松花砚色系丰富,变化多端,是其它砚品无可企及的。
在现有的四大石质名砚中,端砚是老者,歙砚是婆婆,红丝砚是皇后,而松花砚是王子。
松花砚以绿色为主,尚有其它色系,青春靓丽,健康活泼,具有无限向上的朝气。
石质系海泥沉积而成,含细微的石英质物质,起沙快、发沙细、落墨光滑油亮。
石质沉稳,内蕴含蓄,粘露凝结,不固不涩是砚石中的上品。
《知音》扬眉引子:世上玩石高手,每每以净水泼石,当看到哪块石头上流下的水呈泪花状时,就知道这块顽石中含有美玉了。
顽石若落泪,当有玉含芯,栖于幽谷情未了,风雨掩萱草。
一日与君缘,去璞现芳韶,琢得沉鱼落雁容,伴君到天老。
书画家在研磨墨块时,既是思考的过程,又是构思的过程。
画竹先要成竹在胸,这样才能一气呵成,运笔出神韵。
那些倒出墨汁在海碗里,粘笔就书画的人,都是墙上的芦苇,山间的竹笋,不足为法。
松花砚有几大特点:含蓄内敛,不张不扬。
松花石系海相沉积砚,千万年在低温海水的作用下,温润含蓄,不燥不涩,平和淡雅,能吸附空气中的水分。
以手覆盖砚面,一会功夫抬起手来,就会发现砚面凝结着一层的水汽。
这种奇特的现象,尤其在水雾浓重的烟雨江南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
松花砚置案台之上,墨汁凝塘,久日不干,提笔舔墨,光亮如初。
稳健务实,功业显著。
松花砚质的系海泥沉积而成,细腻润滑,并含有丰富细微的石英类物质,起到骨架作用。
石英类物质结理透彻,断茬锋利,墨块研磨上去起沙快、发沙细、落墨光滑油亮。
这一点是其它任何火山岩浆凝结的石料板材和砂质挤压板材所研制的砚台,以及人工滔洗出泥浆烧制的所得的陶砚不能匹敌的。
青春靓丽,朝气活泼。
松花砚色系丰富,色彩众多,是现有砚系中最丰富的,尤其以健康向上,具有青春朝气的绿色为主,给人以蓬勃的生机。
纯色色系有绿色色系、青色色系、黄色色系、褐色色系、紫色色系。
尚有黑色色系、红色色系、白色色系等稀有色泽;其共生色系主要有:黄绿色、紫绿色,紫黄绿等二色系、三色系及多色系;伴生色系有夹杂着重晶石的星月类,镶嵌有水晶体的冰纹类,夹携泥浆的眼核类等。
风格松花砚的风格以从原来宫廷定性画本和尺度,定型加工,走向了自由发展阶段,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整合,当前基本形成了仿制宫廷风格、关东大气风格、江南婉约风格、自然随型风格。
1.传统宫廷画稿的仿制宫廷风格:这是依据故宫两院收藏的宫廷松花砚的版本高仿复制而成的,它保留了传统御砚的所有风格,但在刀法和刻工及色泽上有差异。
原始的宫廷御砚选料十分苛刻,以杨黄绿为选定标准,雕琢时都采用原始的手工制作工艺,讲究刀法的稳健、流畅。
现代制品则选料普遍,追求数量;复制品,都是以机械加工琢磨而成,有其型而乏其味,难步古法。
2.高浮雕民俗形式的关东大气风格:吉林省原来并未有砚台加工企业,更没有传统的手工作坊加以穿承。
八十年代初的通化工艺品厂出品的砚台,也只是借鉴了民间个人收藏杂砚加以仿制,没有自己的风格。
后期,为开发这一文化产业,通化,延边地区的生产厂家,聘请了河北的制砚师傅来厂指导砚台生产,他们的到来,也把燕赵浑厚、大气的风格带来,加上关东人的豪放秉性的影响,形成了早期的高浮雕形式的大气的燕赵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