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石的基本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1
大安镇松花石产地及成因简介
松花石,又称松花玉、松花江石,产于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大安镇和白山市库仓沟、江源县及延边州安图县两江镇等地。
该石质坚而细腻、致密,温润如玉,刚柔相间,有扣之如铜之声,清脆悦耳;呈深绿、嫩绿、紫绿、紫红等色泽,色嫩而纯;具有微细层理,常在绿色中间杂黄、白等色之刷丝纹,亦有金线、银线等。
因原产于松花江流域,故名。
松花石是数亿年前海洋运动过程中海底的淤积细泥,经过沉积、覆盖、压制等物理过程形成的坚硬的沉积型微晶石灰岩。
其基本的矿物质成分是:方解石、石英、云母、黏土以及少量的金属矿物质等。
由于区域范围内地质因素的影响,以及海洋生物腐化后残留矿物中金属离子呈色色素的优劣,导致了小范围内石质呈现出不同的品色。
松花石可随形雕成石砚,其纹理似景观者,或典雅秀丽或气韵雄浑,天然成趣。
用松花石雕琢砚台已有300多年历史,尤其是著名的大清御砚,都是当年出自本地的松花石经精心雕琢而进贡皇帝的。
近些年,大安镇出产的松花石艺术品还被常常选送作为国家礼物用于政治活动。
1997年,香港回归时,赠送给香港的“紫荆情系藤”就出自于此。
正因为有了松花石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大安镇也被称作是“松花石之乡”。
浅谈长江松花石
松花石是长江画面石的一个子类。
该石种名仅在泸州石友中口耳相传,因不见诸报刊,故外界鲜有人知。
长江松花石名称于上世纪90年代泸州石友约定俗成,与东北松花石有着根本的不同。
东北松花石以其产地(松花江)命名,以造型质色为欣赏内容,而与图纹无关。
长江松花石则以画面的图纹特征命名,以图纹画面为欣赏内容。
松花,顾名思义,即类似松树针叶的图纹。
在松花石的画面上,树干可以有,也可以没有,但一定得有松花。
高品味的松花石,其松花特征十分明显,具有中国画里松叶画法的韵味,见附图一:松花石《笑傲风雪》、附图二:国画《松》。
长江松花石的产量很少,高品味的松花石更是难得。
常见的松花石画面多为松花乱铺,没有主题或主题不明显。
没有空间或空间分布不合理。
少数精品主题明确,或形成旁逸斜出的松枝(见图一),或形成粗壮挺拔的大树(见图三),个别石品连树干上的鳞状树皮也清晰可见,画面中出现人物动物的松花石更是凤毛麟角(见图四)。
松花石难求,但那鬼斧神工的天作,令人惊叹。
松花石多为锰铁矿液浸染,纹样斑块多为深紫色,背景多为牙黄色,石质以粉砂岩为多见。
偶有图纹偏淡的,恰如年代久远的古画,别有一种美感。
松花石成分松花石是一种常见的矿石,也称作白云石或雪龙石,属于碳酸盐矿物。
它在地质学上被归类为沉积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成分松花石的化学式为CaCO3,它由钙离子(Ca2+)和碳酸根离子(CO32-)组成。
它的化学成分类似于大理石和方解石,但矿物结构不同,因此具有自身独特的性质和外观。
除了主要成分的碳酸钙外,松花石中还常含有少量的杂质。
这些杂质可以是其他金属元素、硅酸盐、硫酸盐或氧化物。
松花石中的杂质成分也会对其颜色和质地产生影响。
形态和特点松花石的外观呈白色、灰色或黄色,通常具有柱状结构。
它的表面常常呈现出一种特殊的雪花状图案,因此得名松花石。
这种图案是由岩石中微小的气泡或颗粒聚集形成的。
松花石的质地通常微薄且易碎,容易被破碎或剥落。
它的硬度较低,仅为3.5至4.5,属于较为软弱的矿石。
由于它的质地特点,松花石在雕刻和装饰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松花石的形成松花石大多数是在海底沉积岩的过程中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海底的有机物残渣和碳酸钙逐渐沉积,经过几百万年的地质作用和压力变化,形成了固体的松花石。
在形成松花石的过程中,地下水或渗透的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水中含有溶解的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会与沉积物中的碳酸钙反应,逐渐形成矿石结构。
松花石的应用松花石在建筑、装饰、艺术和医疗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建筑领域,松花石常被用作装饰材料,如地板、墙壁和柱子等。
它的美观外观和纹理使其成为室内外装饰的理想选择。
在艺术领域,松花石被用于雕刻和制作工艺品。
由于其质地特点和独特的图案,松花石被雕刻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如摆件、雕像和装饰品等。
在医疗领域,松花石被认为具有某些疗效。
一些人相信,与松花石接触可以带来平衡和冥想的效果。
因此,在一些疗养场所和瑜伽室中,人们常常使用松花石制作的珠宝或装饰品。
资源分布松花石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矿石资源。
它可以在世界各地的许多地方找到,尤其是富含海洋化石的地质区域。
奇石精品鉴赏(六十)松花石
关于松花石得名,说法称谓并不一致。
一说是因为产于松花江流域,而有了这样一个名字。
一说是石体上的花纹,看上去非常像松树针叶,石头剖面的纹理,也非常像松树剖面的年轮,所以就叫成了松花石。
相对而言,我觉得第二个说法较为靠谱。
因为第一个说法不正确的理由是,就目前所产松花石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了吉林省的延吉地区、白山地区和通化地区,当然辽宁的本溪等地,也有品相很好的松花石。
但是仔细梳理就会发现,这些产松花石的地方,都是在以长白山主峰向西南方向延伸的长白山支脉,而非松花江。
松花石是数亿年前,海相运动过程中海底的淤积细泥,经过沉积、覆盖、压制等物理过程,形成的坚硬的沉积型微晶石灰岩。
松花石色泽丰富,质地细腻,矿物质成分是方解石、石英、云母、黏土以及少量的金属矿物质等。
松花石无毒、无味、无辐射,摩氏硬度在3.0—4.5之间。
松花石的纯色色系主要有绿色、青色、黄色、褐色、紫色、黑色、红色和白色。
在所有色泽中,以杨绿色为上品,栗黄色为精品,枫红色为孤品。
色纯颜正,是一个判别标准。
同时,根据石头的细腻程度,将松花石划为胨质石品、玉质石品、沙质石品和石质石品四类。
颗粒越少,品相越高。
松花石 的前世今生松花石又名松花玉,是我国长白山区独有的一种精美石材,据地质专家介绍,松花石大约形成于8亿年前的新元古地质时代,当时海相运动过程中海底的淤积细泥,经过沉积、覆盖、压制等物理过程形成了坚硬的沉积型微晶石灰岩,基本的矿物质成分有方解石、石英、云母、黏土以及少量的金属矿物质等。
它质地坚韧,色泽丰富,早期曾被称作“磨刀石”,用于磨砺刀剑。
松花石因砚而得名,又因砚而闻名。
据史料记载,以长白山松花石琢砚始于明末,盛于康雍乾三朝。
康熙皇帝在第二次东巡时,发现松花石色美、质佳,便命工匠“度其小大方圆、悉准古式,制砚若干方”,长白山最美的当然是天池,它像一块巨大深邃的幽蓝宝石,静静地镶嵌在群山之上并赐名为松花石,用其制成的砚称为“松花石砚”。
后又亲撰《制砚说》以铭此事。
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康熙皇帝赏赐入值南书房的7人松花绿石砚,说明当时制砚的技艺已日臻成熟,产品也已达一定规模。
松花石砚自此成为宫廷御砚,被封为大清国宝。
据史料记载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仅有2000多方松花石砚面世,除了皇帝御用外,一部分用来赏赐朝中大臣和皇族子孙。
康熙皇帝还亲自设计松花石砚,并为松花石砚题写砚铭,称其“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
”雍正皇帝更对松花石砚情有独钟,扩大松花石砚生产。
松花石砚造办处由一处增至两处,使松花石砚的制作达到了鼎盛时期。
雍正时期的松花石砚,砚铭是“以静为用,是以永年”。
乾隆皇帝称赞道:“松花玉,色静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
此后,清代历朝皇帝都视松花砚为龙兴之地出产的宝物,选拔优秀雕工加以设计雕琢制砚,所以清朝的松花石砚其设计之繁、用工之深、石材之佳、砚式之别致、装饰之考究等远超其他名砚,成为清代皇室的御用文房砚台珍品。
光绪皇帝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软禁在瀛台,这期间他与松花石结下了不解之缘,亲自设计过几十方不同款式的松花石砚,成为继康熙皇帝后第二位设计松花石砚的皇帝。
吉林省江源区松花石及奇石探讨摘要:松花石矿赋存在中元古界青白口系南芬组地层中,岩性为含硅质泥晶灰岩,颜色多呈绿色、黄绿色、紫色,因最早发现于松花江流域而得名。
江源区为我省松花石矿的主产地,松花石主要用于板材的加工、工艺品的制造等,以其艳丽的色泽,细腻的质地,优美的外形,良好的打磨度倍受市场的欢迎。
市场价格与日攀升,特别是在赏玩界的带动下,由松花石所衍生产物“松花奇石”市场渐入佳境。
每块奇石价位不菲。
一、松花石矿的区域分布(一)松花石的成因松花石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浅海相,属较稳定的浅海相沉积,海水搬运来的沉积物中的石英颗粒平行规则排列,构成了松花石的骨架。
在浅海中的藻类及菌类的遗骸以细小的微粒,充填到骨架中。
海水中的还原环境和陆源的碎屑分解沉积,使得结构紧密。
除带有横向、纵向丝状纹理外,一些金属矿物还形成了金线、金星、石眼、使得松花石颜色多样、绚丽,层理刷丝明显。
(二)青白口系南芬组地层在中国的分布情况青白口系南芬组地层形成于中元古代后期,是处于古陆边缘海陆交替的独特的古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在中国是不多见的。
从区域上看,吉林省青白口系南芬组岩性组合与辽宁南芬组、蓟县景儿峪组上部、淮南刘老碑组相同,上部均为紫色、黄绿色页岩;中、下部为紫色灰岩、泥灰岩。
这四个区该层位中均含微古植物及宏观藻类化石(其同位素年龄为787-862Ma),在大地构造上分属于华北地台北缘和南缘。
从岩相古地理及岩石组合看,其它几个区亦具备“松花石”的形成环境。
这种环境中形成的观赏石,在长白山附近及浑江流域叫“松花石”,辽东太子河流域称为“桥头石”。
(三)松花石矿在吉林省的产出现状吉林省松花石矿主要分布于浑江流域及安图两江地区。
目前在通化葫芦套、大安及白山市八道江区的库仓沟等地都发现松花石矿床;虽然在安图县两江地区松花江边上找到了松花石开采遗址,但由于被大面积玄武岩覆盖,含矿层南芬组也是零星分布,不具规模。
据董佩信资料浑江流域南芬组地层厚524米,沉积了17个沉积层,其中只有五层称为松花石,而且大多都在沉积层的下部。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松花石松花石的形成松花石是一种特殊的沉积岩,学名硅质泥晶灰岩,形成于新元古代青白口纪。
它孕育于浩瀚无垠的海洋,见证着亘古通今的纪元;经数亿年历史积淀,历数亿载沉浮洗礼。
18亿年前,地球大规模的构造运动,扩大了今天华北地台古陆核面积,形成了地处于海陆交替边缘板块周边的断陷浅海盆地,盆地内藻类化石等物质逐渐沉积形成了细河群南芬组地层,这种特殊的地质环境成为了孕育松花石矿脉的温床。
细河群南芬组地层富含各种藻类、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海泥等物质,经过8——10亿年的沉积、覆盖、高温、高压等物理过程,形成了巨大的微晶矿岩体,其主要成分是密度不同的方解石和石英,他们的结合构成了矿岩体既柔且刚的石质结构,而寂静的海底环境和缓慢的沉积作用又铺就了岩石入毫入微的水平纹理。
部分具备特异微量矿物质的微晶体还出现矿化现象,幻化成金星、金线、金眼等特殊纹理。
经过漫长的地质掩埋,南芬组地层的微晶矿岩体在太平洋板块插入亚洲板块时,被推出海平面,蕴含于陆地山川,这就是松花石矿床。
而长白山脉区域的造山运动更为剧烈,部分矿床显露,矿床碎块散落于地表或浮土之中,并吸取土壤中石英等微量矿物元素填充断裂之处,历数万年风化、水蚀,最终形成了各岩层之间纹理流畅、层次分明的松花石。
其中一部分矿岩体因微层内二氧化硅、碳酸钙和泥质含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白山—通化一带松花石资源概况松花石是指赋存于青白口系南芬组中的黄绿色、紫色、蛋青色的板状硅质泥晶灰岩。
由于它具有油脂光泽,温润如玉,所以又称松花玉。
其矿物成份有方解石、石英、绢云母及粘土矿物。
其形成于8.8亿年前,因最早在松花江流域发现并用其制砚台及工艺品而得名。
松花石色泽丰富,质地细腻。
既能用以雕刻实用和的观赏的砚台—松花砚,还可作为建筑名贵饰材及加工工艺品。
亦有天然形成的松花奇石。
松花石资源主要分布于浑江上游凹陷白山市江源及通化市大安一带,在通化市样子哨~三源浦断陷盆地亦有分布。
含矿带总体呈北东向,断续延续长几十公里,宽100—150米,含矿带内主要岩石为板状硅质泥晶灰岩,泥质页岩和中薄层状灰岩。
其中质优的矿体层厚度一般为几米至十几米。
目前含矿带勘查程度还较低,已勘查的矿区有白山市库仓沟松花石矿和通化市大安镇小臭松沟松花石矿,共提交松花石储量一百多万吨。
预计全区远景储量大于3000万吨。
松花石主要用于制作“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称为“松花砚”,清朝松花砚为御用品,乾隆皇帝曾为松花石砚题名,并以此石做为盛京特产之一加以题咏。
据《西清砚谱》记载:“松花石砚,温润如玉,绀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颖增辉,昔人所称砚之神妙无不兼备,洵足超轶千古”。
据考证清代作为宫廷御用品的松花石产于长白山麓安图县两江一带,后来不知何时失传。
1997年在吉林通化地区找到此石并制成石砚,砚石的化学成份与故宫藏品的化学成份相似。
松花石明代以前文献不见,宫藏遗物最早为康熙时制品。
而解放后征集的砚石品,独不见松花砚,可见松花砚在宫外极为罕见。
松花奇石近年来采挖于通化大安及白山江源一带,是位于近地表松花石残积层中的块体由于差异风化形成的,以其诱人的色彩及奇秀的自然造型备受石友及收藏家青睐,具有“石界新贵”的美誉,价格不菲。
松花石被重新发现以后,使祖国瑰宝重放异彩。
松花石砚已销往欧美及东南亚各地,产品供不应求,曾被国家做为礼品赠送国际友人及知名人士,备受欢迎和赞誉,砚石名家纷纷为其题词,扩大了“松花砚”的国际知名度。
松花石成分松花石是一种具有美丽纹理的矿物,常用于装饰和建筑材料。
它的成分非常复杂,包括多种元素和化合物。
本文将详细介绍松花石的成分。
一、主要成分1.1 硅酸盐类硅酸盐是松花石的主要成分之一,占据了其总质量的70%以上。
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硅(SiO2),占据了硅酸盐类总量的90%以上。
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三氧化二铝(Al2O3)、氧化钙(CaO)、氧化镁(MgO)等。
1.2 氧化物类除了硅酸盐类,松花石中还含有大量的氧化物,如氧化铁(Fe2O3)、氧化锰(MnO)、氧化钛(TiO2)等。
这些氧化物不仅影响着松花石的颜色和纹理,还对其性质和用途产生影响。
1.3 硫酸盐类在少数情况下,松花石中还会含有一些硫酸盐,如硫铁矿、黄铁矿等。
这些硫酸盐的存在会影响着松花石的化学性质和稳定性。
二、微量成分2.1 钾钠镁铝硅酸盐除了主要成分外,松花石中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和化合物。
其中最主要的是钾钠镁铝硅酸盐,这些物质不仅影响着松花石的颜色和纹理,还对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产生影响。
2.2 磷酸盐除了硫酸盐外,松花石中还含有一些磷酸盐,如草酸钙(CaC2O4)等。
这些化合物对松花石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2.3 碳酸盐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松花石中还会含有少量的碳酸盐,如方解石(CaCO3)等。
这些碳酸盐的存在会影响着松花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其他成分3.1 有机物在极少数情况下,松花石中还可能含有少量的有机物,如腐殖质等。
这些有机物的存在会影响着松花石的稳定性和化学性质。
3.2 其他金属元素除了上述成分外,松花石中还可能含有其他金属元素,如铜、锌、铅等。
这些金属元素的存在会影响着松花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总结综上所述,松花石的成分非常复杂,包括硅酸盐类、氧化物类、硫酸盐类、微量元素和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不仅决定了松花石的颜色和纹理,还对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产生影响。
因此,在使用松花石时需要注意其成分及其对应的性质和用途。
松花石的基本知识松花石又名松花玉,产于中国东北长白山区,是海相泥质沉积岩。
松花石是数亿年前海相运动过程中海底的淤积细泥,经过沉积、覆盖、压制等物理过程形成的坚硬的沉积型微晶石灰岩。
其基本的矿物质成分是:方解石、石英、云母、黏土以及少量的金属矿物质等。
一、松花石人文起源长白山脉树木丛生,林海茂密,松涛阵阵。
六月时节,松林中黄绿色的松花开放,给初春的长白山脉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这种石头的颜色和开放的松花色泽一样,因此先人把它叫做松花石,以松花石板料雕制的砚就叫松花砚。
用于加工松花砚的松花石最早发掘于长白山脉安图县,两江镇,砥石山的浑同江江畔,是清朝皇帝的御用物品。
实际上松花石的应用可推朔很远的时代。
古时,人们的胡子和头发是用剃头刀刮掉的,而能把剃头刀磨的飞快的石头就是松花石。
后来满清八骑起事,进犯边关,用的磨刀石就是松花石。
生活在长白山区的先民们,在浑江江边、通化的山凹中陆续发现、发掘了多处松花石的矿床,当时开采松花石主要用于制做磨刀石,也就出现了很多的老坑的缘故。
当时的松花石并非是专门用于雕制成砚台的,这就是现在这些地区老坑的数量很多,而清朝皇家御砚极少的缘故。
正式用松花石制砚始于明朝末年,推重于清朝。
康熙、雍正、乾隆等帝对松花石砚都十分欣赏,康熙帝还封它为“御砚”,一直专供宫廷使用。
公元14至19世纪,吉林省是东北地区最重要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在清朝、民国及解放初期,吉林市是吉林省省会城市,它的江边有古船厂,是东北三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四通八达的水道,春放排,夏秋行船,冬走爬犁,一年四季不间断,把东北的物资和资源输送转运,繁忙异常。
满清发源于长白山区,而吉林市区域是他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军事重镇,早年大量屯兵。
后清朝几代先帝拜祭先祖,都要到此屯住。
康熙皇帝来长白山祭奠先祖的时候就作过《松花江放船歌》:松花江,江水清。
夜来雨过春涛生,流花叠锦锈縠明。
彩帆画鷁随风轻,箫韶小奏中流鸣,苍岩翠壁两岸横。
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
貔貅健甲皆精锐,旌旄映水翻朱缨,我来问俗非观兵。
松花江,江水清。
浩浩瀚瀚冲波行,云霞万里开澄泓。
两江镇的松花石就是在这期间,砚材则由专司衙门用毡包、车拉从关东运到北京故宫造办处,被带进宫中专供制砚之用,加工成砚台供皇帝御用的。
清朝皇帝之所以推崇松花砚,把它列入四大砚之中,一方面是关东家乡物品的固有情节,使它关怀倍至,另更是松花砚的砚质和色泽都是上乘的缘故。
这些在《西清砚谱》中,对此有过详细的记载。
康熙帝御制松花石砚双凤砚识语:“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
”乾隆帝称赞它:“松花王,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
”认为松花石砚完全可与名砚之冠端砚媲美。
而《格致镜源》一书云:“松花石砚温润如玉,纣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款增辉。
昔人所称砚之神妙无不兼备,询足超轶千古。
”在中国的历史上,砚台做为文化用品,还没有那几个皇帝如此的钟情于它,并把它最为御用物品。
清朝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朝代,虽然满清是少数民族,但他入主中原后,接受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想并加以推崇,稳固了国家的基本完整。
谁也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割裂和排斥这一朝代,没有了清朝,中国的历史就要断代,同样,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也必须接受和发扬,使它传承于后世。
松花石更有在大自然作用下,鬼斧神工的雕琢下形成的奇石,皮层深厚,纹理清新,姿态优美,是奇石界最新推崇的新石种。
北朝鲜亦有古松花石砚出现,朝鲜族朋友叫它们为“海州砚”,其图饰和今天的韩国钱币图形一样,这一砚史有待考证。
二、松花石的地质成因由于区域范围内地质因素的影响,以及海洋生物腐化后残留矿物中金属离子呈色色素的优劣,导致了小范围内石质呈现出不同的品色。
一般说来,黄色松花石中二价铁的含量较高,而红色松花石中三价铁的含量就很丰富;而紫色松花石中锰铁的含量就较突出;绿色松花石中铬、铜的元素就偏高。
发灰的松花石是高领土和滑石含量比例大,而发黑的松花石则是硫铁矿物质的混杂。
更由于海底有洋流现象,就带动了黏稠的海泥运动,成叠布形式覆盖到原来的海床上,形成松花石的多色带型,这类松花石以紫袍绿带表现的突出。
由于地壳的运动,太平洋板块插入亚洲板块之下,使的交汇边缘抬升,海底变成了陆地或山峦,松花石的矿床就在有些区域显露出来。
三、松花石的色系及品级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在东北的长白山区,尤以通化、白山、延边地区的品色优良,蕴藏量大,可持续开采。
辽宁的本溪地区,安徽有些地区也有海相沉积岩矿藏,但质地较粗糙。
松花石的色泽主要有纯色色系、共生色系、伴生色系三种色系形式。
1、松花石的主要纯色色系是绿色色系、青色色系、黄色色系、褐色色系、紫色色系。
尚有黑色色系、红色色系、白色色系等稀有色泽。
2、共生色系主要有:黄绿色、紫绿色,紫黄绿等二色系、三色系及多色系。
3、伴生色系是由于泥浆沉积过程中夹杂着较大颗粒的重晶石物质、玉石物质、石英岩物质等而形成的特殊的石品,如:夹杂着重晶石形成的星月类,镶嵌有条纹水晶体的冰纹类。
在松花石的色泽中,以杨绿色为上品,栗黄色为精品,枫红色为孤品。
其它亦以色纯正、鲜艳为正品。
当然多色系列,伴色系列里只要和谐、鲜明亦是上好的材料。
四、松花石石质的品级松花石是由海相泥质构成,它的细腻程度是划分石质品级的标准,可分为胨质石品、玉质石品、沙质石品、石质石品四类:1、胨质石品:微粒状结构,颗粒度在0.01--0.1MM以内,肉眼似乎感觉有颗粒度存在,但难以辨别形态。
2、.玉质石品:细粒状结构,颗粒度在(含)0.1--0.2MM以内,肉眼可微看到颗粒度存在,能隐约分辨出边缘。
3、沙质石品:中粒状结构,颗粒度在(含)0.2--0.5MM以内,肉眼明显看到颗粒度,能分清颗粒的排列方式。
4、石质石品:粗粒状结构,颗粒度在(含)0.5MM以上,含显著的沙性物质,质地坚硬。
松花石石质的密度是判别石质优劣的标准,太硬和太软都不好。
太硬,研墨滑塘,不下沙,不起墨;太软,涩固墨块,墨汁粗俗,不光亮。
理想的密度是在2.60--2.80G/CM立方之间。
而松花石的密度,直接影响到石质的硬度,松花石的摩氏硬度在3.0~4.5之间。
以摩氏3.5度的砚品研磨墨块最佳。
这一密度情况的感官判断石质及砚品优劣的标准是:敲击坚木声为上品,敲击金属声为中品,敲击瓦缶声为下品。
坚木者,坚实缜密,质地均匀,软硬得当;金属者,刚强硬朗,难动刀斧,不着墨沙;瓦缶者,质地炱软,内含伤裂,下墨溏泻。
五、各坑口松花石品的特点目前比较著名的老坑坑口有,通化境内的仙人洞、独石坑、湖上坑,白山境内的库仓坡、珍珠崖、古峡坑,延边境内的两江镇砥石山。
在漫长的浑江流域,松花江的江畔亦有山洪冲刷下来的石块,经历了多年的冰霜雨雪、严寒酷暑的洗涤,是上品的奇石材料和制砚材料。
各坑口的特点如下:1、仙人洞:绿色系列,紫色系列以及其伴生系列。
绿色中以深绿为主,有少量的兰绿色;紫色以葡萄紫为主;伴生系列是紫绿色,俗称紫袍绿带。
质地细腻,下沙快。
2.独石坑:主要是绿色系列。
有油青绿,菠菜绿、杨黄绿,鹅黄绿、灰皮绿等。
有变化的纹理如腾云驾雾,气象万千。
质地柔软,发沙细腻。
3、湖上坑:绿色系列,黄色系列,稀有色系列。
主要是浅绿的色泽,如杨黄绿、鹦哥绿、豆青绿、瓜皮绿;土黄,栗黄,明黄;尚有稀有色系出现。
石质适中,下沙快,发沙好,出墨油亮。
4、库仓坡:青色系列为主。
有瓜皮青、江水青、蛋白青等。
石质细腻,温润恬静,纹理分明,发沙性能好。
5、珍珠崖:青色、褐色系列为主。
褐色系列里有赭石色,栗子色、黑褐色等,常有胆石出现。
石质坚硬,滑墨塘,起墨慢。
6、古峡坑:紫色色系为主,尚有褐色系列出现。
紫色中有葡萄紫、罗兰紫、藕粉紫并伴有紫绿相间的春带彩,以及多色的福禄寿。
褐色色系里有栗子色,熟锗色等。
石质较软,易雕刻,发墨。
7、两江镇:绿色色系,杨黄色系,青色色系为主。
多为菠菜绿、灰皮绿,瓜皮青等。
原来的老坑已经发掘采集了很多,资源濒于枯竭,现在的新坑石质含沙量大,多呈现板石状,可雕刻大型观赏工艺型砚石。
8、漫长的松花江水系、浑江水系里可采撷到江捞石。
其特点不一,多皮层,质地坚硬、细腻,可雕琢成随型砚品,更是松花奇石的主要出产区域,而且多出奇品。
在用于制砚的石料中,松花石砚色系丰富,变化多端,是其它砚品无可企及的。
在现有的四大石质名砚中,端砚是老者,歙砚是婆婆,红丝砚是皇后,而松花石砚是王子。
松花石砚以绿色为主,青春靓丽,健康活泼,具有无限向上的朝气。
石质系海泥沉积而成,含细微的石英质物质,起沙快、发沙细、落墨光滑油亮。
石质沉稳,内蕴含蓄,粘露凝结,不固不涩是砚石中的上品。
六、松花石砚的特点1、含蓄内敛,不张不扬。
松花石系海相沉积石,千万年在低温海水的作用下,温润含蓄,不燥不涩,平和淡雅,能吸附空气中的水分。
以手覆盖砚面,一会功夫抬起手来,就会发现砚面凝结着一层的水汽。
这种奇特的现象,尤其在水雾浓重的烟雨江南地区表现的尤为突出。
松花石砚臵案台之上,墨汁凝塘,久日不干,提笔舔墨,光亮如初。
2、稳健务实,功业显著。
松花石的系海泥沉积而成,细腻润滑,并含有丰富细微的石英类物质,起到骨架作用。
石英类物质结理透彻,断茬锋利,墨块研磨上去起沙快、发沙细、落墨光滑油亮。
这一点是其它任何火山岩浆凝结的石料板材和砂质挤压板材所研制的砚台,以及人工滔洗出泥浆烧制的所得的陶砚不能匹敌的。
3、青春靓丽,朝气活泼。
松花石砚色系丰富,色彩众多,是现有石砚系中最丰富的,尤其以健康向上,具有青春朝气的绿色为主,给人以蓬勃的生机。
纯色色系有绿色色系、青色色系、黄色色系、褐色色系、紫色色系。
尚有黑色色系、红色色系、白色色系等稀有色泽;其共生色系主要有:黄绿色、紫绿色,紫黄绿等二色系、三色系及多色系;伴生色系有夹杂着重晶石的星月类,镶嵌有水晶体的冰纹类等。
七、松花石砚的鉴赏原则松花石砚的鉴别要本着石质,石色,石意,三个方面来综合评定。
1、石质:这是松花石的内在本质。
颗粒度的越细小的,质地越致密,研磨出来的墨也就越细,墨的光感也就越强烈;反之墨质粗糙,色泽暗淡。
以指叩砚,敲击坚木声为上品,敲击金属声为中品,敲击瓦缶声为下品。
好的砚石结构坚实,质地细腻,手感凉爽,抚摸略有滑涩的感觉。
表现在以手掌扣砚面,一分钟后,砚面就有水滴凝聚,翻开手掌水雾转瞬既飞散。
2、石色:这是松花石的外在表象。
红枫色是孤品、栗黄色是精品,蜡白色是稀品,这些都在收藏家手中,爱砚人一般绝不会轻易出手。
市面最多的是青灰色和杂花色的松花砚,这是一般的砚色,上品的绿色还有一定数量面世。
绿色是松花砚中的上品色,讲究色泽均匀,润亮和谐,按照绿的浓艳程度,可以依次划分为:翡翠绿、苹果绿、杨黄绿、菠菜绿、青灰绿、淡灰绿、暗灰绿七个绿色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