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闽南与海丝文化(一)
- 格式:pptx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13
闽南文化与海洋文化
谢重光
【期刊名称】《闽台文化研究》
【年(卷),期】2022()4
【摘要】首先阐释了闽南地区的海交条件、原有的富有海洋冒险精神的种族基础,进而探讨唐代以降蕃客源源到来与入居之后,各民族成分交流融合,形成了汉民族福佬民系,不断强化闽南文化中的海洋文化精神的情形,并着重从重商、对外拓殖与包容精神等族群性格方面阐释了闽南海洋文化的主要表现。
【总页数】7页(P5-11)
【作者】谢重光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闽南文化先大陆后海洋的空间运行逻辑——闽南史前技术文化的考古学意义
2.闽南文化新视野——首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节“闽南文化论坛”综述
3.闽南文化的海洋叙事
——以闽南语民间歌谣为视点4.从海洋文化到闽南海洋文化的概念界说——工作世界意义、本质与精神结构5.闽南文化学术研究的新进展——海洋·非遗文化论坛(厦门)学术成果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泉州海丝文化演讲稿_泉州文化演讲稿篇一品味泉州(演讲稿,配稿演示内容才丰富)品味泉州1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们的ppt作品是“品味泉州”○2我们将分为概述、宗教古刹、历史蕴含、海外渊源4项为大家展示泉州的宗教文化。
○3一座富有特色与魅力的城市,是一部百读不厌的精彩传奇。
而文化则是城市的血脉和○灵魂,是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4泉州作为一座,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起点,至今仍拥有众多○十分珍贵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古迹,造就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丝”文化。
泉州的东西双塔、、等古建筑,他们以其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灿烂文明。
5泉州的、、像等宗教胜迹○都用无声而有形的语言述说了。
6泉州的、、等古文物,又见证泉州○曾经有过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昌盛繁荣。
7所有这些,让人。
○8自古以来信仰都一直存在,泉州也是如此,宗教文化十分丰富。
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是9第二章,宗教古刹○10. ○11、曾相○继在。
这些宗教也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物胜迹,成为泉州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极为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
12至目前为止,,有11处>,,。
因此,13 第三章历史蕴含,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因素,泉州不仅是众多宗教的聚集地,也是各种宗教较早传播的地区。
14是福建省最早建造的佛、道寺观之一,随着岁月的推移,佛道两教○更有很大发展,15伴随“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也相继在泉州传播。
这些宗教经过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为泉州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不少寺庙、宫观在海内外有着重要影响。
16还有17 ○18此外,泉州还有许多国内罕见的人闻建筑,很有特色的如位于清源山的老君岩雕像,○耸立于开元寺内的东西两座佛教石塔。
泉州四处皆是宝,宗教胜迹遍地是,游览泉州的宗教名胜古迹,就好比来到“宗教大观园”。
所有这些都成为中外专家和游客观赏、研究的文化珍品,是构成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之一。
古城武荣,海丝源头丰州,闽南发祥之古地也。
前瞰晋水,清源紫帽屏列;后枕葵山,九日莲花诸峰翊戴。
曾为闽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闻名遐迩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闽南文化”的发祥地,泉州市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在历史的长河中,丰州古镇发展浮沉过,但深厚的文化积淀一直支撑着其不断前行。
丰州镇位于福建省南安市东部,自三国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作为闽南首置的东安县治起,丰州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历代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如南北朝时印度高僧拘那罗陀曾来九日山延福寺译经,唐代宰相姜公辅和名士秦系均在九日山寓居多年,还有宋末元初闽南黄氏燕山始祖答喇真、近代创办华侨中学的爱国华侨黄怡瓶等杰出人物。
“先有丰州,后有泉州”。
丰州历史上长期作为郡、县治所,曾是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闻名遐迩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目前丰州镇已逐步形成了九日山名胜古迹观光旅游区,莲花峰石亭寺、陀罗尼经幢、延福寺宗教朝圣旅游区和丰州江滨生态园城乡周末休闲度假旅游区等三大特色景区,有较好的旅游开发基础。
民国时期,住房多数为土木结构和砖石木结构的汉式大厝,有古县城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住房建设保留传统风貌,增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
上世纪80年代末,镇区人均住房12平方米。
旧时的丰州古城四周城墙环绕,分设四个古城门:北面的拱华门、南面的武荣门、西面的丰乐门和东面的富春门。
古城内分布有诸多具有较高文史研究价值的祖祠、庙宇等古建筑,其中,有元代始建的黄氏家庙、南宋时期的帝君宫、北宋的南邑城隍庙,以及丰州书院、长寿宫、柯氏祖祠、长寿宫、上帝公宫、陈氏祖祠、化候宫。
穿梭在丰州古城,还能碰见许多古香古色的小街巷。
其中,南门街是古城里最出名的一条古街,还有燕山境路南段、中巷路、井头巷、鼓楼西路、东门巷(街巷名称待考)和南北向富春境路(街巷名称待考)、桥头路、燕山路、燕山境路、东环路、县后街、西门街、影剧院后巷(街巷名城待考)、井源巷、十字街和东西向富春境路(街巷名称待考)等,共同串联起古城一带的历史风貌和人文景观。
泉州海丝文化作文800字篇1我的家乡是美丽幽静的九日山。
这里草木茂盛,鸟语花香。
春天,花朵们争奇斗艳,树木吐露新绿。
一年四季,松柏常青。
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你猜对了,我是一块石头,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在这九日山上,漫山遍野都分布着我的兄弟姐妹们。
自从有文人墨客游览登山之后,我的生活、我的生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一阵笑声,一群人来到了我们的家。
我们高兴极了,心想:我们的家终于来客人了!于是那草、那树都绿了起来,花儿们露出了笑脸,红的、白的、粉的、紫的……整个山谷姹紫嫣红,欢迎客人们的到来。
走在前面的是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蔡襄,他们边游览边赋诗,一时兴起,就在我的兄弟姐妹们的身上题诗了。
一块石头因为这些登临题诗,这些景迹题名,这些游览留名,还有一些修建纪事而有了生命。
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
好事成双,“刺桐”(今泉州)是古代中国在中外贸易中居主导地位,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作为东西洋间国际贸易网的东方支撑点,占有重要独特的历史地位,是当时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1104年,泉州官员为航海船只举行祈风典礼。
那一天,大到朝廷官员,小到平民百姓,都聚集在我的家九日山,他们准备了无数的瓜果贡品祭祀海神通远王,祈求海神保佑这些往来东西洋间贸易的船只一路顺风,出入平安。
祭祀完毕之后,一群人登临九日山,欣赏无边的美景,并且在我们身上记录下了这些事迹。
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的家乡一如既往地占据终于的地位,特别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让全家乡、全泉州、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知道了我们灿烂的家族史。
家乡的娃娃们开始学习本土的历史,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络绎不绝,他们研究着我们身上的历史,也不得不感叹着我们这些神奇的石头——拥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品格、淡泊的态度。
其实这也是我们南安人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泉州海丝文化作文800字篇2闽南文化博大精深,有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一直流传到现在。
福建传统文化福建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遗产。
福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在这里,有大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福建,因位于祖国东南沿海,故称“闽”;因山海相依,故称“海”。
同时,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被誉为“海上明珠”。
福建文化内容丰富,思想观念多样。
福建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以“海纳百川”包容开放的海洋精神及“闽风闽韵”独特而厚重的地方传统文化特色。
下面就简要介绍下福建传统文化情况及传承状况。
一、闽文化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福建文化有许多重要内涵和显著特色,如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海洋精神及“闽风闽韵”等特点。
因此福建被誉为“海疆明珠”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之一。
福建以“山海相连、东西交融、海纳百川、崇文尚武、勇于开拓”为特色。
这就意味着,福建文化不仅具有悠久人文传统及鲜明、丰富且独特的文化特征,体现在闽文化中,其内涵十分丰富而多元。
闽文化博大精深并有独特内涵:“闽”文化、三乡文化、传统节日文化、闽台传统、戏曲、曲艺、民俗文化、海外侨务文化、传统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可谓内涵丰富,独具特色。
福建地域文化源远流长。
泉州有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出使各国的泉州华人及后裔——宋王朝高级官员们所建之闽国都城——安溪城遗址。
#福建#又称泉州府城、泉州府、泉州都城、泉州窑遗址等。
泉州有“中国第一大清真寺”、“世界第一大妈祖诞生地”等美誉。
泉州为中国著名旅游城市、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泉州被誉为“东方大港之城”。
晋江成为海内外泉州人公认的大姓氏集聚地。
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及海丝文化。
闽台文化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
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福建文明”;“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为闽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重要节点和象征之一。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泉州海丝文化征文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它古时称为刺桐城,有着爱拼敢赢的泉州人民,还有着泉州人民引以为豪的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港口——刺桐港。
郑和在此下西洋,泉州这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辉煌的海丝文化在这里扬帆起航。
而一张张小小的邮票,也包含了这璀璨的海丝文化,现在,让我们翻开这琳琅满目的集邮册,去体验那邮票上的海丝文化吧!XX年,中国与葡萄牙联合发行了一套邮票《古代帆船》,邮票一共有2张,面值为80分。
虽然只有两张,但是,它有着巨大的意义。
它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从古代到现代友好的海上交流,也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各自辉煌的海丝文化。
而这一套邮票不仅象征着中国还象征这泉州的海上文明。
为什么这么说呢?细细留心一看,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帆船”这张邮票中不只有着古代帆船,右边还有着一座塔——没错,它就是着名风景名胜——泉州十八景开园寺的东西塔中的东塔。
而东西塔就是为古代泉州帆船指明方向的高塔。
看到这一张邮票,我不禁联想到了贸易船只来来往往,客商,华侨络绎不绝,港口上停泊着些许船只,西方的文明通过海丝之路传到中国。
好一幅“万人聚集刺桐港”的图画!再来看看邮票上这一艘帆船,它正张开大帆,在海面上航行,与短小快捷的葡萄牙帆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中国古帆船相对比较大,这也说明在古泉州,就有着造大船的水平。
当时郑和下西洋时,主船也是泉州建造的,泉州古时登峰造极的造船术,为泉州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小的邮票包含着璀璨的海丝文化愿一张张邮票传播五湖四海,让更多人了解这泉州的海上丝绸文化!泉州海丝文化征文“海丝”与泉州古港泉州港历史悠久,有1500多年对外开放的历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中世纪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
宋元期间,泉州港的出口货物以丝绸为主,故称泉州古港至西洋的航线为“海上丝绸之路”。
到了明清实行海禁,港口逐渐衰落。
据历史记载,泉州古港与国外交往最早可追溯到南朝时期。
闽南文化的渊源与特色闽南文化,系指生活在闽南地区的闽南人共同创造的,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被誉称的“厦、漳、泉金三角”,即现辖的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各区、市、县(泉州原辖金门县待统一)。
闽南文化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福建设置闽中郡,开启了中原文化与闽南大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汉晋时期,大批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地区,推动了闽南文化的形成。
晋唐时期,闽南地区汉民人口剧增,经济迅速发展,政教管理体制日臻完善,闽南文化得到发展。
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启航点和东方大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到泉州经商,带动来了伊斯兰文化,闽南文化得到丰富。
明清时期,欧洲商人和传教士来,传入了西方文化,闽南文化进一步得到繁荣。
闽南文化是包罗万象的,历史上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引发中外文化在此互动;闽南文化是开放进取的,明清以来,大量闽南人向海外迁徙,将闽南的民系文化,扩展到台湾、东南亚及世界各地。
闽南文化又是富有凝聚力的,数百年来,台湾乃至全球的闽南人,无不回乡寻根祭祖。
它蕴含着闽南人爱国爱乡、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也蕴含着闽南人冒险犯禁、勇于拼搏和积极开拓的人文精神。
闽南文化的内涵。
闽南文化,其内涵除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狭义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宗族文化及方言等。
建筑文化。
闽南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情趣,凭藉自己的聪明才智创建与自己生活环境相适应且符合自己的审美观的闽南建筑。
依功能可分民居、祠堂、寺庙、宫观、牌坊、塔、幢、亭、台、榭及桥梁、海防建筑等,丰富多彩的闽南建筑,堪称既富有独创性又集中外建筑之大成。
其中最富特色的首推民居中的“宫殿式”俗称“古大厝”建筑,座落于泉州南安官桥漳里村的归侨蔡资深民居是其代表作。
该民居建于清咸丰光绪年间,其主体建筑同闽南地区习见的古大厝一样,三开间或五开间,带护厝,突出厅堂,两边对称,横向扩展布局。
寻觅遗落泉州的“海丝”福建泉州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城市,从泉州所在地成为州治算起(718),建城史已有近1300年。
漫长的历史发展给泉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数量之多、内涵之丰富令世人瞩目,而其中最大的特色,无疑是深深的海洋印记。
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至今仍拥有众多十分珍贵的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古迹,造就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丝”文化。
泉州的东西双塔、洛阳桥、安平桥等古建筑,以其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灿烂文明。
泉州的清净寺、圣墓、老君造像等宗教胜迹,都用无声而有形的语言述说了泉州文化的多元性。
泉州的宋代古船、九日祈风石刻、郑和下西洋的碑刻等古文物,又见证泉州曾经有过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昌盛繁荣。
所有这些,让人沐唐律宋韵之遗风,发思古之幽情。
还有泉州南音、木偶等......【例文1】泉州市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静态和动态文化遗存保留最为完好的城市,所保存的海上交通文物和遗址具有真实性、特殊性、唯一性等特点。
迫切需要制定一部专门的法规或政府规章,以加强对泉州海丝遗产的保护。
此外,泉州市政府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世界文化遗产,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须有相应的保护管理办法,专门法规或政府规章的出台将有助于申报工作的成功。
针对这些问题,福建省政府法制部门和泉州市政府于两年前即联合开始了泉州海丝遗产保护专项规章的制定工作。
此次出台的《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共36条,明确规定了泉州海丝遗产保护的原则是“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加强监督、永续利用”。
从加强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目前泉州海丝遗产保护管理机构的现状,明确泉州海丝遗产的保护管理机构。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它古时称为刺桐城,有着爱拼敢赢的泉州人民,还有着泉州人民引以为豪的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港口——刺桐港。
郑和在此下西洋,泉州这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辉煌的海丝文化在这里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