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海丝文化.泉州(舒垚)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宋元中国·海丝泉州“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是一个旨在展示宋元时期中国海洋文化、特别是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繁荣景象的主题。
以下是为这个主题设计的一段文案:回溯历史的长河,宋元之交,中华大地孕育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繁荣。
泉州,这座滨海之城,更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汇的璀璨明珠。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见证了无数商船扬帆远航的壮丽景象,也留下了多元文化交融的深刻印记。
在这里,古老的街巷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每一块青石板都仿佛记载着海上贸易的繁忙与喧嚣。
寺庙的钟声回荡在城市的每个角落,诉说着泉州人民对和平与繁荣的祈愿。
宋元时期的泉州,不仅是一个繁荣的商贸港口,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热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贾、学者和旅行家前来探访。
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经济、文化和科技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泉州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城市之一,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海洋贸易,成为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门户。
泉州地处福建沿海,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交通的要冲。
在宋元时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扩大,泉州逐渐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
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货物汇聚于此,使得泉州成为了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与宋元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承担了大量的海外贸易和运输任务,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在宋元时期,泉州不仅是一个经济中心,也是一个文化中心。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泉州文化。
这种文化的融合不仅体现在建筑、艺术等方面,也深刻影响了泉州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今天的泉州仍然保留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是泉州的骄傲,也是中国和世界的宝贵财富。
历史,回眸海丝的辉煌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502 江楠欣总有一种回味让人感动,总有一种声音让人驻足,总有一种庄重让人敬畏,总有一种文化让人充实。
海丝文化,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你——是人类历史长河不断流程的光辉记录。
你坚定了我的目标,充盈了我的思想,拓宽了我的视野,滋润了我的心灵。
再一次捧读你,是让我对人世有着更真实的感触,你永远鞭策着我——去拼搏,去奋斗!海丝文化,你已融入我的生命之中。
“海丝”,你让我品读人生不可缺少的光辉。
上千年的中华文明,积淀了许多优秀的经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等诸多的优秀文化始终让人为古人的聪明绝顶而赞叹,也让我为人性的“真善美而拍案叫绝。
不是所有的真理都荒芜成广瀚的沙漠,不是所有的真情都飘渺成无边的云烟。
经典文化中融入了最原始的感动,有着最热切的呼唤,是人类的一方净土。
品读海丝文化,令我学会了以一颗真诚、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人、激励他人!海丝文化!你永远是我生命中的一支歌,一支唱响世界的歌。
你已经融入我的心中,融入我的灵魂!虽然我对于海丝深奥的理解有些迟钝,毕竟,因为我生活在如此喧嚣的时代。
但我是如此痴迷于那泉州文化的多元性,它们可以抚平我内心的失落,平静我内心的烦躁,给我的心灵一丝慰藉,给我鼓舞与力量。
“海丝”,像一座里程碑,屹立在历史中央,当我精神失去支撑时,总能无声地给予我拼搏进取的力量;当我在物欲横流的黑暗中前行时,捧读海丝,总会给我注入不竭的动力源泉。
它用它的丰富的文化遗产,一次又一次地鼓舞我——泉州宋代古船,九日祈风石刻,郑和下西洋碑刻等古文物,又见证“海丝”曾经有过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的昌盛、繁荣。
所有的这些,让人沐唐律宋韵之遗风,发思古之幽情。
它们,以自己的宏伟和内涵,为我们开启人生之路,展现了一个时代辉煌灿烂的文明。
就这样,海丝文化在泉州竖起了一面旗帜,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带动了中国其他港口对此进行研究。
广州、宁波等地的学术界谈及“海丝”,必称泉州。
美丽的泉州开元宝塔泉州城楼清源山日出美景千年古城泉州,位于东海之滨,地处福建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
意大利旅行家亚格也曾经坐船探险到过泉州,并称它为“光明之城”。
这座散发着现代化气息的港口城市,它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它也曾是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第一大港”。
前不久,泉州当选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称号。
泉州是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古城,作为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国与东亚文化圈交流的重要城市,泉州有着自己的文化,也吸收着别人的文化,融合为自己的新文化,拥有许多城市都难以比拟的纯度、深度和广度。
据史料记载,在与东亚各国的交往中,古代泉州就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保持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也有丰富的史料印证了泉州在东亚文化圈中长期以来的重要交流作用,在漫长的东亚交流史中,泉州与东亚各国在文化上互通有无,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宋元是泉州港海外交通的颠峰时期,近千年过去沈安娜/文、图. All Rights Reserved.了,泉州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历史遗存:见证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盛衰的市舶司遗址、作为古航标的万寿塔和六胜塔、位于海口和江口的石湖码头、美山码头和文兴码头,进行航海祭祀活动的史迹真武庙、天后宫、九日山祈风石刻以及生产外销瓷的德化窑、磁灶窑址、宋代泉州湾古沉船……每一件都能清晰地向世人展示世界大港曾经的辉煌。
泉州老君山脉洛阳桥泉州清静寺开元寺天后宫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千年古寺开元寺郑成功雕塑泉州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民族风情惠安女清源山老君像. All Rights Reserved.。
泉州文化绘画作品简介内容
泉州文化绘画作品通常融合了泉州的历史、文化、风景和民俗等多个方面。
这些作品旨在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泉州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例如,泉州科技中学高中部潘佳琪同学的作品《扬帆海丝路》以“海丝家族”城市超级IP 为创作元素,围绕“海丝文化”,通过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海丝泉州”的文化。
作品以“福建舰”航母和福船“和和”为主要形象,寓意着泉州过去与今日的坚持在“和平交流”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同时,作品中还巧妙地结合了泉州的东西塔、锦鲤和“提线木偶—阿木”,展现了泉州非遗风采,向世界传递出泉州兼容并蓄的文化自信。
另外,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的林楚涵同学的作品《古城风貌》则采用了白色高光笔在红色和黑色卡纸上勾勒出清源山老君岩、开元寺东西塔、郑成功雕像等具有泉州代表特色的多元文化形象。
整幅作品黑、白、红三种色调和谐搭配,线条细致,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作品展现了泉州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独特而又多元的文化底蕴,体现了“拼搏、传承、开放、包容”的精神。
这些绘画作品不仅展示了泉州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也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泉州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同时,这些作品也为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泉州提供了窗口和途径。
泉州文化书信XX范文海丝文化书信作文亲爱的评委老师:您好!提到“海丝”,我不禁想到了我的家乡——泉州,古称“刺桐城”,被誉为“东亚文化之都”,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具有独特的闽南文化以及浓浓的海丝风情。
这里有着热情淳朴、爱拼敢赢的泉州人,以及当时与埃及亚历山大大港齐名于世的“刺桐港”。
现如今走在泉州的大街小道上,依然能够发现“海丝”留下的痕迹,这种种原因足以说明海丝文化对泉州产生的影响之大。
在中世纪,泉州有“东方第一港”之称,许多中外货船经常穿梭于此,有“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在那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自己的游记中赞叹道:刺桐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让人难以想象。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那时的刺桐港正处于兴盛时期。
海上丝绸之路打开了东西方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这使中国与西方的交流逐渐增多,因此许多外国人决定定居在泉州。
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宗教信仰,这才使得我们泉州被形象的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到现在,还依旧保存着许多有着宗教特色的名胜古迹,如:开元寺、清净寺、草庵……当时大量的阿拉伯商人和各国商人都住在泉州,中国的商人会把茶叶、丝绸和瓷器出口到外国;而许多外国商人,则会靠着货船将当地的一些香料、胡椒、珍贵木料以及他们自己的工艺品等等运送到泉州卖出。
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明朝,由于禁海令和鸦片战争相继发生,这不得不使闻名世界的东方第一大港逐渐走到了尽头。
泉州浓浓的海丝文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认为“海丝文化”最具特色的地方就是它用宏伟的外形和丰富的内涵展示了一个时代的灿烂文明;“海丝文化”也给当时的泉州人增添了几分自豪,可能那时候的人们想到自己家乡的商品可以销往全世界各地,可以闻名世界,觉得很高兴;其次就是它促进了当时泉州的经济发展,使泉州在那时成为世界闻名的“东方第一大港”。
几千年过去了,泉州依然影响着世界,泉州获得“东亚文化之都”的美誉,也是全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文/陈 钍海丝泉港寻迹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泉州这座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城市。
那么,泉港与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有什么联系呢?这是我们的一个新思考。
寻访土坑海商聚落、峰尾古城、肖厝港,我们看到泉港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组成部分,不但有重要的海丝历史意义,更有当代海丝价值。
土坑海商聚落土坑,是一个村名。
村名带着土字,生活在这里的刘氏家族却延续着数百年的家族式海洋商贸传统。
土坑发现的1888年维多利亚女王硬币、1907年爱德华七世硬币、大正七年日本硬币、英属婆罗洲硬币等,是土坑对外贸易交往的一个见证。
相传,刘氏入闽始祖刘韶,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出生于唐开元年(713),累官起居注,唐天宝八年(749)入闽,任泉州别驾(通判),唐大历四年(769)殁于官。
福建刘氏先祖刘韶生活的年代正是泉州海洋商贸发展时期。
景云二年(711),武荣州改称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
泉州建制自此开始,随后州治所在地从南安向东迁移至现在的泉州市区。
这主要原因是海外交通的发展。
唐朝是中外交通转变的关键时期。
汉唐以来,中外通商都是依靠西部的“丝绸之路”。
天宝之乱过后,陆路不靖,唐朝就改由海路交通。
南安丰州是晋江中游的内河港,交通不便,所以迁址到晋江下游来建设新城,这便是现在的泉州城。
泉州建城之后,随着对外交通的发展,经济日益繁荣。
唐开元年间(713—741),航海家林銮创建石湖码头。
这是泉州古代商贸的重要码头和海防重地。
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发生的怛罗斯之战,使唐朝在中亚建立的府州沦丧殆尽,欧亚间的陆上丝绸之路交通贸易被切断。
唐代中期发生“安史之乱”,民不聊生,丝绸生产几近停作为泉州市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港市遗址之一,土坑村古建筑群是千年“海丝”聚落型遗存的典型代表,其传承千年的家族式海洋贸易传统在国内独树一帜。
王 雄 林楷煜/摄顿。
泉州海丝文化作文800字篇1我的家乡是美丽幽静的九日山。
这里草木茂盛,鸟语花香。
春天,花朵们争奇斗艳,树木吐露新绿。
一年四季,松柏常青。
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你猜对了,我是一块石头,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在这九日山上,漫山遍野都分布着我的兄弟姐妹们。
自从有文人墨客游览登山之后,我的生活、我的生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一阵笑声,一群人来到了我们的家。
我们高兴极了,心想:我们的家终于来客人了!于是那草、那树都绿了起来,花儿们露出了笑脸,红的、白的、粉的、紫的……整个山谷姹紫嫣红,欢迎客人们的到来。
走在前面的是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蔡襄,他们边游览边赋诗,一时兴起,就在我的兄弟姐妹们的身上题诗了。
一块石头因为这些登临题诗,这些景迹题名,这些游览留名,还有一些修建纪事而有了生命。
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
好事成双,“刺桐”(今泉州)是古代中国在中外贸易中居主导地位,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作为东西洋间国际贸易网的东方支撑点,占有重要独特的历史地位,是当时世界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1104年,泉州官员为航海船只举行祈风典礼。
那一天,大到朝廷官员,小到平民百姓,都聚集在我的家九日山,他们准备了无数的瓜果贡品祭祀海神通远王,祈求海神保佑这些往来东西洋间贸易的船只一路顺风,出入平安。
祭祀完毕之后,一群人登临九日山,欣赏无边的美景,并且在我们身上记录下了这些事迹。
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的家乡一如既往地占据终于的地位,特别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让全家乡、全泉州、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知道了我们灿烂的家族史。
家乡的娃娃们开始学习本土的历史,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络绎不绝,他们研究着我们身上的历史,也不得不感叹着我们这些神奇的石头——拥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品格、淡泊的态度。
其实这也是我们南安人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泉州海丝文化作文800字篇2闽南文化博大精深,有许许多多的文化遗产一直流传到现在。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泉州海丝文化征文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它古时称为刺桐城,有着爱拼敢赢的泉州人民,还有着泉州人民引以为豪的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港口——刺桐港。
郑和在此下西洋,泉州这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辉煌的海丝文化在这里扬帆起航。
而一张张小小的邮票,也包含了这璀璨的海丝文化,现在,让我们翻开这琳琅满目的集邮册,去体验那邮票上的海丝文化吧!XX年,中国与葡萄牙联合发行了一套邮票《古代帆船》,邮票一共有2张,面值为80分。
虽然只有两张,但是,它有着巨大的意义。
它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从古代到现代友好的海上交流,也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各自辉煌的海丝文化。
而这一套邮票不仅象征着中国还象征这泉州的海上文明。
为什么这么说呢?细细留心一看,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帆船”这张邮票中不只有着古代帆船,右边还有着一座塔——没错,它就是着名风景名胜——泉州十八景开园寺的东西塔中的东塔。
而东西塔就是为古代泉州帆船指明方向的高塔。
看到这一张邮票,我不禁联想到了贸易船只来来往往,客商,华侨络绎不绝,港口上停泊着些许船只,西方的文明通过海丝之路传到中国。
好一幅“万人聚集刺桐港”的图画!再来看看邮票上这一艘帆船,它正张开大帆,在海面上航行,与短小快捷的葡萄牙帆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中国古帆船相对比较大,这也说明在古泉州,就有着造大船的水平。
当时郑和下西洋时,主船也是泉州建造的,泉州古时登峰造极的造船术,为泉州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小的邮票包含着璀璨的海丝文化愿一张张邮票传播五湖四海,让更多人了解这泉州的海上丝绸文化!泉州海丝文化征文“海丝”与泉州古港泉州港历史悠久,有1500多年对外开放的历史,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中世纪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
宋元期间,泉州港的出口货物以丝绸为主,故称泉州古港至西洋的航线为“海上丝绸之路”。
到了明清实行海禁,港口逐渐衰落。
据历史记载,泉州古港与国外交往最早可追溯到南朝时期。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作文你知道吗?我的家乡泉州,那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呢!这可太了不起啦!我经常听爷爷奶奶讲起过去的故事,说咱们泉州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是个超级热闹、超级重要的地方啦!那时候,一艘艘大船从泉州出发,带着咱们中国的宝贝,像丝绸啊、瓷器啊,去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博物馆参观。
哇塞,里面好多好多的文物,都在诉说着泉州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
我看着那些精美的瓷器,忍不住跟小伙伴说:“你们看,这些瓷器多漂亮啊,难道它们不是咱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吗?”小伙伴们纷纷点头,眼睛都看直了。
还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古港遗址。
那里虽然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繁华景象,但是站在那里,我仿佛能看到一艘艘大船扬帆起航的样子。
我兴奋地跟同学说:“想象一下,那时候的人们得多自豪啊,咱们泉州多牛啊!”同学也激动地回应我:“就是就是,这可是咱们的家乡啊!”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感受到海上丝绸之路留下的痕迹。
那些古老的寺庙,香火依然旺盛,好像在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历史。
古老的街道上,店铺一家挨着一家,热闹非凡。
有一回,我和爸爸妈妈去西街逛街。
看到好多外国人,他们也对泉州的文化充满了好奇。
我好奇地问爸爸:“爸爸,为什么这些外国人也喜欢咱们泉州呀?”爸爸笑着说:“因为泉州有着独特的魅力呀,这魅力可是从海上丝绸之路那时候就开始积累的哟!”泉州的美食也和海上丝绸之路有关呢!像那些从国外传来的香料,让咱们泉州的美食更加丰富多样。
我最爱吃的肉粽,里面的馅料丰富极了,每次吃我都开心得不得了,这不就像泉州丰富多彩的文化一样吗?还有那些传统的手工艺,像石雕、木雕,那手艺简直绝了!我曾经看到一位老师傅在精心雕刻,那专注的神情,就像在打造一件绝世珍宝。
我问他:“老师傅,您这手艺是怎么练出来的呀?”老师傅笑着说:“孩子,这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咱们可不能丢了老祖宗的东西!”咱们泉州,因为海上丝绸之路,变得如此独特和迷人。
它让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让这座城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字号】泉政文〔2017〕6号•【施行日期】20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名录的通知泉政文〔2017〕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保护与管理,完善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机制,提高保护管理水平,根据《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规定,经组织评定,市政府核定万寿塔等19处列入第一批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名录,并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我市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海上丝绸之路史迹十分丰富,是海洋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和载体。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协作,建立健全保护机制,全面落实保护措施,切实做好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确保海上丝绸之路史迹得到有效保护和持续传承。
附件第一批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名录1.万寿塔2.六胜塔3.石湖码头4.江口码头和真武庙5.洛阳桥6.泉州天后宫和德济门遗址7.德化窑梅岭遗址8.开元寺9.清净寺10.草庵石刻11.伊斯兰教圣墓12.土坑村13.清源山14.老君岩15.锡兰侨民墓地(世家坑)16.九日山摩崖石刻17.德化窑屈斗宫遗址18.磁灶窑系金交椅山遗址19.泉州府文庙。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泉州的世界遗产之旅福建泉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
这个历史悠久而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以其独特的世界遗产资源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世界遗产之旅,带您领略泉州的独特魅力。
一、开篇泉州,历史上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东方夏威夷”的美誉。
它的丰富历史和独特文化使得这个城市成为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她以泉州港为中心,在东南亚乃至全球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尽管时光荏苒,泉州依然保留着许多历史文化遗存,这些世界遗产见证了泉州的辉煌与繁荣。
二、泉州古城与开元寺泉州古城是泉州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蜿蜒曲折的古巷,古老的建筑群落,透露出浓郁的历史气息。
古城内最为知名的景点当属开元寺,这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佛教古刹,凝聚着泉州深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游走于古城中的石板路上,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泉州的繁荣与兴盛。
三、鼓浪屿的风情鼓浪屿是泉州一个美丽的海岛,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被誉为“东方的小岛,海外的风光”,这个小岛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西洋风情而吸引了无数游客。
在这里,您可以漫步于著名的龙头路,欣赏西式建筑和海滨风光;也可以游览岛上的各色博物馆,了解岛屿的历史与文化。
无论是美丽的沙滩还是迷人的小巷,鼓浪屿都能给您带来一份难忘的体验。
四、土楼的奇迹福建土楼是泉州乃至中国独特的建筑物,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
这种特殊的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结构,在福建乡村中随处可见。
土楼作为福建少数民族的居住建筑,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智慧的结晶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游览土楼群,您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领略到福建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西山温泉的放松西山温泉位于泉州西部的青山脚下,是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温泉度假区。
这里的温泉水质有很高的疗养价值,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绝佳场所。
泉州海丝文化心得泉州海丝文化心得1一枚枚做工精美,画艺精湛的邮票,用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再现了千年之中古城泉州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更由此展现出了一条伟大航路散发出的无穷魅力。
*的瓷器是十分精美的,尤其是外销瓷,更展示了*独特的文化。
西方的人们十分钟爱此类瓷器,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于是,作为重要对外港口的泉州,在一个叫磁灶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座瓷窑,专门生产着外销瓷,运往海外出售。
这些美丽的瓷器,成了泉州的名片,*的名片:瓷器是西方人对*的第一印象。
因此,艺术家们把热火朝天的烧窑现场画入了邮票之中。
*与世界各地文化的碰撞交融,体现在泉州的街巷市井中。
按图索骥,我持着开元寺的邮票来到了东西塔下。
在这一偌大的寺院之中,处处都见证了各个文化的融合。
在大殿的横梁上,有三十二位飞天乐伎在飞翔。
她们皆面容娇好,有些面带微笑,有些在静静沉思,有些威严无比,有些慈眉善目。
她们或身披羽翼,或身披蝉翼。
值得注意的是她们手中拿着各种各样的乐器,飞天本是外来的文化代表,手中乐器却是南音这一闽南文化的代表物。
不同地域文化,都在这栩栩如生的飞天身上体现。
开元寺的飞天与敦煌的飞天,都是文明结合的产物,分别见证了海上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在西方人眼中,*一直都是神奇的乌托邦。
“求知去吧,哪怕远在*。
”这句话激励了许多*商人来到*,来到泉州。
邮票上那一恢弘高大的门楼,就属于清净寺*最古老的*寺之一。
它充满着异域的风情,不禁让人联想到那遥远的国度,和“涨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的情景。
这条富有魅力的海丝之路,在闭关锁国的政策下一度封闭,知道已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列强用大炮轰开了*的国门。
无数泉州人,或主动,或被迫,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定居。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华侨。
华侨们开发蛮荒之地,创造财富,他们心系祖国,为祖国建设发展做贡献。
他们也应该被历史铭记,也成为海丝之路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他们及他们回乡所建的“蕃客居”,被留在了邮票之中,留在了世界文明史的记忆之中。
折射海丝光芒的泉州蓝作者:潘艳红来源:《散文百家》2018年第03期“蓝蓝泉州湾,青青戴云山,海上丝路从这里铺向世界……”一曲《蓝蓝泉州湾》,撩起多少人对泉州蓝的向往。
我是幸运的。
我的家在泉州,家门口的海,阳光下永远折射出耀眼的蓝。
蓝,在色彩学中,象征年轻、永恒,是希望之色,寓意美丽、清新、理智、勇气、豁达、广阔……就像眼前这片海,浅浅的蓝光里,荡动着无穷的哲理,将我深深吸引……坠入时光的海洋,思绪随着潮涨潮落穿越。
我想要一件飞天的裙子,追寻大海的歌声,翔游在海丝路上,飘落在天空之下那蓝色的地方——蓝蓝泉州湾。
眼前的大海浩瀚无边,蓝莹莹的水面托起各式各样的商船,满张着希望的风帆。
这是我梦里见过的海洋,片片白帆随风摇摆。
“翅膀!”我不禁兴奋起来。
帆影如天使的羽翼,带着泉州人的蓝色梦想,飞得更远、更高……泉州背山临海,海岸曲折、海湾相连,拥有“三湾十二港”。
早在唐武德年间,穆罕默德的高徒三贤、四贤就来泉州传教。
文兴古渡口的宝箧印经石塔,守望在入海口,无言地诉说“番货堆积刺桐城、番船竞发刺桐港”的景象。
一座城开出了花,驰名中外的满城艳丽刺桐花,赋予泉州“刺桐城”、“刺桐港”的美名。
一座城写出了诗,“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这诗句,豪气冲天地赞誉那段神奇的造船史。
智慧的泉州人运用钉榫接合技术、水密隔舱等方法,造就了福船,于是有了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那浩浩荡荡的福船队,从泉州湾扬帆起航,东方第一大港“梯航万国”的风采至今仍令人惊叹。
古老的梦传唱着永不言弃的赞歌,这片湿润视线的蓝,有着永恒的历史空间。
动人的传说点缀着古老的港口,历史的浪花亲吻着海岸线,这海就与泉州人的一生纠缠……站在出海口,海风阵阵,这是许多人口中、笔下描绘的“腥咸的风”,迎面扑来,或缓或急,给我的神经末梢带来小小的震撼。
我清醒地感觉到:这是生命的味道、生活的气息。
很久了,豁达的泉州人“以海为田”、“犁耕”域外,广袤的海洋便是织梦的天地。
海丝沿线国家新发现的泉州产陶瓷分析作者:蔡珊吕睿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09期摘要:海丝沿线各国考古出土、出水或传世收藏的泉州陶瓷的新发现,不仅映证了史料文献所载泉州各窑口瓷器在海丝沿线各国大量流通的状况,同时也提供史料所无法呈现的多种讯息,包括器物类型、纹饰特征、款识、重量、使用流通状况等诸多细节,揭示了主要由北宋晚期至清代以来泉州产贸易瓷器在海丝沿线各国使用的具体面貌。
关键词:海丝;泉州;陶瓷早在宋元时期,泉州陶瓷就走出国门,畅销海外,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
从此,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就一直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
在当前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世界手工艺理事会又授予了德化县“世界陶瓷之都”的荣誉称号。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泉州将以全球视野打造发展平台,推动泉州陶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继续大量出口以瓷器为龙头的泉州产品,促进泉州新一轮的产业升级。
就陶瓷史的领域而言,数十年来泉州陶瓷考古的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了窑址的发掘和海内外藏品的研究工作。
但近年来海丝沿线各国都有对泉州陶瓷的新发现,通过海丝沿线各国对泉州陶瓷的新发现,我们可以发现北宋中后期到南宋中期(11~13世纪初)是中外海上贸易整体上的低潮时期,特别是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地区,尽管从南中国海到环印度洋地区的贸易始终在持续进行,并且还有少量的发现,但规模较小,11世紀中叶到12世纪末仍然有一些重要的泉州瓷器销往印度洋地区,只在一些非常重要的遗址里有少量发现。
这些零星的资料不能支持大规模海上贸易的水平。
海上贸易再度兴起于13世纪中叶以后,并得到快速的发展。
14世纪前半叶泉州的海外贸易特别是瓷器贸易达到了高峰时期。
1 泉州地区的新发现泉州作为我国古代重要港口,早在公元6世纪就与日本、朝鲜和东南亚各国有友好往来的记载,宋元时期顺势而为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发地。
六年级状物作文:邮票上的海丝文化_650字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它古时称为刺桐城,有着爱拼敢赢的泉州人民,还有着泉州人民引以为豪的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港口——刺桐港。
郑和在此下西洋,泉州这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辉煌的海丝文化在这里扬帆起航。
而一张张小小的邮票,也包含了这璀璨的海丝文化,现在,让我们翻开这琳琅满目的集邮册,去体验那邮票上的海丝文化吧!2001年,中国与葡萄牙联合发行了一套邮票《古代帆船》,邮票一共有2张,面值为80分。
虽然只有两张,但是,它有着巨大的意义。
它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从古代到现代友好的海上交流,也象征着中国和葡萄牙各自辉煌的海丝文化。
而这一套邮票不仅象征着中国还象征这泉州的海上文明。
为什么这么说呢?细细留心一看,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帆船”这张邮票中不只有着古代帆船,右边还有着一座塔——没错,它就是着名风景名胜——泉州十八景开园寺的东西塔中的东塔。
而东西塔就是为古代泉州帆船指明方向的高塔。
看到这一张邮票,我不禁联想到了贸易船只来来往往,客商,华侨络绎不绝,港口上停泊着些许船只,西方的文明通过海丝之路传到中国。
好一幅“万人聚集刺桐港”的图画!再来看看邮票上这一艘帆船,它正张开大帆,在海面上航行,与短小快捷的葡萄牙帆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对比,中国古帆船相对比较大,这也说明在古泉州,就有着造大船的水平。
当时郑和下西洋时,主船也是泉州建造的,泉州古时登峰造极的造船术,为泉州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小小的邮票包含着璀璨的海丝文化愿一张张邮票传播五湖四海,让更多人了解这泉州的海上丝绸文化!六年级:杨小乐。
邮票上的泉州“海丝”文物
倪俊峰
【期刊名称】《上海集邮》
【年(卷),期】2016(000)005
【摘要】“秋来海有幽都雁,船到城添外国人。
”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宋元时期这里曾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友好往来,呈现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景象,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东方第一大港”,是古代中国与东亚文化圈交流的重要城市。
辉煌灿烂的过往,为泉州留下了诸多弥足珍贵“海丝遗迹”,也为邮票选题提供了诸多亮眼的素材。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倪俊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94.1
【相关文献】
1.海峡西岸正春风泉州海丝再郁葱第五届泉州"海丝"文化节再展时代风采 [J], 陈铭勋
2.情系海丝遗存再创海丝辉煌--泉州回族社区“海丝”文化资源调查研究 [J], 黄晓宇;丁玲玲
3.基于泉州海丝申遗的跨文化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J], 王友琴; 宋庆伟
4.泉州:一座与“海丝”共荣的城市——新“海丝”,一个时代的命题 [J], 黄少萍
5.弘扬泉州“海丝”文化展示中国魅力城市——泉州举办第四届“海丝”文化节(闽台文化汇展)暨第八届中国(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盛会 [J], 陈铭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泉州,一座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世界遗产资源,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宋元时期,泉州更是成为世界海洋商贸的中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文化交流者。
“宋元中国·海丝泉州”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它代表着泉州在宋元时期海洋商贸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也象征着泉州人民开放包容、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古代丝绸之路的繁华,体验到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领略到泉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泉州的世遗文化、非遗文化、闽南文化等,都是泉州文化的独特符号。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高甲戏、木偶戏等,感受到泉州文化的魅力。
同时,泉州还是我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您可以在这里品尝到正宗的福建茶叶,感受茶文化的韵味。
“宋元中国·海丝泉州”不仅是一个文化品牌,更是泉州人民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节庆赛事,泉州不断挖掘和弘扬海洋文化、世遗文化,努力将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融,传统文化与创新思维碰撞,为您呈现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泉州。
欢迎您来到“宋元中国·海丝泉州”,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与我们一同传承和发扬泉州的文化精神。
泉州海丝文化征文获奖范文凭栏远眺,只能看见那繁华都市的一角,但这已足矣。
在这小小的一角中均,我已看尽世间的繁华:那车与车之间的和谐相处,四处耸立着高楼大厦,每个人能脸上洋溢着幸福和那一艘艘英姿飒爽的大船都更加坚定了我在这里寻找它的信念。
“它”是什么?“它”全都便是那海丝起点和东亚文化之都泉州。
纵观海丝之路,一路蜿蜒向前,虽受到阻挠,但仍不屈地向前方飞腾,从未改变过自己的初衷。
一声汽笛把我的丝路从九霄云外给拽了回回来,只见一艘轮船从港湾缓驶离,投向大海热情的拥抱,此情此景又将我引入沉思中……而后,我走下楼,因此楼适与海近,故我飞身王文元大海亦很快,我对视岸上的一艘艘小船,想从它们身上找到一些海丝的记忆,但前几艘船显然已经忘记了或是阅历太浅,直至我飞奔到最后一艘船前,它缓缓开口说道:“海丝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相当航道,但是有一段时间并不为人所重视,到后面才得到保护。
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内在价值。
我当年也随船队出国还,走过海上丝绸之路,那一带的景象甚为繁华,尤其是起点泉州,那里经济的发达早已超过了人们的想象,能够造出设备齐全的大型船舰,还开办了许多学堂,培育出许多国家栋梁,那里十分开放故得此繁荣之景,令人赞叹”。
我的眼前显露出来出一幕平腹脂又一幕开拓着开创海丝之路艰辛的画面,看上产生它的出现给两岸人民带来巨大收益,促进了泉州的发展。
这时一两个泉州妇女走过,挑着担子谈笑风生。
泉州推进的发展也况且不了她们呀!泉州不正是贤惠和繁荣的代表吗?!泉州的地理位置是坐落于福建南部,在中国的东南沿海。
历史上,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的中国经济开发始于周秦,西晋末年,由于战乱,大量中原世族入泉,使得泉州的中国经济和政治晋江制度展露萌芽,并逐渐完善。
泉州在历史长河中的名称、行政区域频频变更。
这也使得泉州的文化漳州充实了起来。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泉州成了众多文化在东亚地区的网罗汇集之地。
于唐时,它是世界两大口岸之一;于宋时,它是东方第一埠头。
邮票上的海丝文化·泉州
几千年前,第一艘船载满货物,从东方驶向遥远的欧陆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历史就是在这一天被创造。
他们走过的那条路,被后人称为“海丝之路”。
大海,一直以一种人们所敬畏的形式存在着,因为他的神秘与未知。
但人们总是在害怕着的同时,又会想着探索。
因为这种好奇以及无数次的尝试之后,人们才发现,海的彼岸,还有着更加广阔的天地。
他们扬起了帆,载着梦想驶向了远方。
海上丝绸之路,就这么,一步一步的将中国连通世界。
泉州,也慢慢的在人们的视野中扎了根。
在人们记住丝路的同时,也记住了泉州。
作为海丝之路的起点,泉州亲眼见证了历史上人们无数次的远行。
泉州不拒绝外来文化,就像他不阻拦传扬中国文化一般,以其无限的包容,渐渐接纳了世界。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见到越来越多的洋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为我们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果没有这条路,我们或许不会知道什么是肯德基、麦当劳,不知道什么是微软,什么是苹果。
因为海丝之路,让东西方文化得以融合。
让海洋彼岸的人们知道,中国,不是一个只会自我封闭的蛮夷国家,我们的文化,是那么的独一无二。
因为海丝之路,让我们知道,我们不是唯一,同一片天空下,还有着很多同为人的存在。
时间转到今天,因为海丝之路的存在,泉州用他独一无二的优势,泉州早已经成长成为了一个经济先进的城市。
科学技术的提高,交通更加的便捷,使得泉州作为丝路起点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但这并不意味着丝路就要被放弃。
丝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今天美好生活的起源,他应该作为一种精神,烙在我们的心里。
丝路文化,也是丝路精神。
它象征着百折不挠的顽强,象征着敢闯敢拼的坚强。
因为这些精神的存在,才能驱使无数人面对位置的海域,勇敢的站上船,去征服,去闯荡。
这种精神,永不褪色,它会一直它们为我们面对艰难困苦时的动力来源。
感谢“丝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的色彩。
更感谢泉州,孕育了“丝路”,也孕育了“丝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