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5
理想主义与现实的对比英文作文英文回答:Idealism and realism are two contrasting perspectives that shape our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Idealismprioritizes lofty goals and aspirations, believing that the world can be perfected through human effort. Realists, on the other hand, advocate for a more pragmatic approach, acknowledging the limitations and constraints of reality.Idealistic individuals possess an unwavering belief in the inherent goodness of humanity and the possibility of creating a better society. They are driven by a deep sense of purpose and strive to mak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world. Their optimism and determination can inspire others to embrace change and work towards a brighter future.However, idealism can sometimes lead to unrealistic expectations and a failure to adequately consider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real world. Idealists may becomedisillusioned when their lofty ideals clash with the harsh realities of society. They may also struggle to compromise, as they often hold strong convictions about what they believe to be right.Realism, in contrast, is rooted in a sober assessment of the world as it is. Realists recognize that human nature is flawed and that perfection is an unattainable goal. They focus on identifying practical solutions to problems and working within the constraints of reality.This pragmatic approach can lead to effective outcomes an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s limitations. Realists can navigate complex situations with greater clarity and efficiency. They are also more likely to compromise and adapt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However, realism can also lead to pessimism and a lack of ambition. Realists may be too quick to dismissidealistic aspirations as unrealistic and may fail to see the potential for positive change. They may also become complacent and accept the status quo, even when it isunjust or harmful.In conclusion, idealism and realism represent two distinct ways of engaging with the world. Idealism inspires us to strive for the best, while realism provides a necessary grounding in the complexities of reality. By finding a balance between these two perspectives, we can navigate the world with both optimism and a clear-eyed understanding of its challenges.中文回答: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两种相反的视角,它们塑造着我们对世界的感知。
文学作品中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当代文学作品中经常讨论的主题。
这两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和观点。
现实主义倾向于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以表现人类在社会中所面对的困境和问题;而理想主义则将其关注点放在更美好的未来,并致力于传递积极、崇高的价值观。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文学作品来探讨这两种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方式和意义。
首先,让我们以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为起点。
现实主义在文学作品中通常以真实、客观的方式展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卡夫卡的《变形记》讲述了一个普通人突然变成巨大昆虫的故事。
通过对主人公的描绘和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卡夫卡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对异类和不同的态度。
这种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描述是现实主义的典型特征。
同样,奥威尔的《1984》则展示了一个理想化的政治统治下人民遭受的苦难和个体权利的剥夺。
这些作品中,现实主义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揭示了人们生活中的不公平和困境。
然而,在文学作品中,现实主义并不是唯一的表现方式。
理想主义的作品则更多地关注梦想、希望和人性的美好。
例如,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描述了一个由动物组成的社会,旨在表现对社会不公正和人权侵犯的批判。
《动物庄园》通过对动物们团结奋斗的描写,传递出了对公平和正义的理想追求。
另一个例子是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描述了两个少年的冒险历程。
它强调了友谊、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
这些理想主义的元素使得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力量和希望,并鼓励他们追求更好的未来。
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在文学作品中通常以不同的方式重叠和相互影响。
一些作品中包含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特点,既揭示了社会中的问题,又传递了积极的人性观点。
例如,查尔斯·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不仅揭示了贫困阶级的生活困境和社会不公,还表达了对友爱、同情和互助精神的推崇。
通过这种方式,狄更斯在揭示现实问题的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对美好社会的美好展望。
骆驼祥子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引言鲁迅先生的小说《骆驼祥子》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骆驼祥子为主人公,通过讲述他的奋斗历程,展示了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和艰辛。
在这个作品中,作者巧妙地融合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元素,使读者对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思考。
理想主义的体现在小说中,骆驼祥子是一个具有强烈理想主义情怀的人物。
他渴望摆脱贫困,追求社会地位的提升。
他始终坚信通过努力和勤奋,就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比如,在祥子刚开始卖力气的时候,他立下誓言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在这个过程中,他充满了对理想未来的向往,并且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此外,骆驼祥子对感情生活也怀有理想主义的憧憬。
他迷恋世界的美好,希望能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他努力保护那些对他好的人,对待感情充满了真诚和坚定。
尽管他在爱情中也受到了很多的伤害和挫折,但他从未放弃对理想幸福生活的追求。
现实主义的揭示尽管骆驼祥子怀揣着强烈的理想主义,但现实却给他带来了无数的挫折和打击。
小说中生动地描绘了社会的黑暗面、人际关系中的冷漠与残酷,让读者深刻领悟到现实的残酷。
首先,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小说展示了当时中国社会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以及道德观念的混乱。
人们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不顾他人的利益,互相欺骗和利用。
骆驼祥子虽然努力工作,但他却常常遭受到不公平待遇和压迫。
他的辛勤努力并未换来社会地位和尊重,相反,他被迫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其次,现实的残酷也体现在骆驼祥子的感情生活中。
他深爱的北京姑娘黑妞,最终却背弃了他。
无论是黑妞的背叛,还是其他女人对他的利用,都让祥子感到无尽的失望和痛苦。
这种无情的现实让读者深感人性的脆弱和社会的无情。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比通过对《骆驼祥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对比。
骆驼祥子的理想主义和乐观态度使他在困境中保持了坚持和奋斗的信念,但现实却给了他无数的挫折和打击。
红与黑: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碰撞一、引言《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一部著名小说,被誉为19世纪法国文学的杰作之一。
它以贵族年轻人尚尔南·朱利安为主角,通过描述他在传统社会中追求个人理想和面对现实困境的故事,展现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和碰撞。
二、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定义和特点2.1 理想主义的定义和特点理想主义是指对于高尚价值观念的执着追求,相信个人追求真善美可以改变社会和世界。
它强调人性的完美和善良,追求真理、正义和自由。
2.2 现实主义的定义和特点现实主义是指面对客观事实,接受并适应现实条件,重视社会规则和经济利益。
它关注具体问题解决方案,强调实用性和可行性。
三、小说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表现3.1 主角尚尔南·朱利安的理想主义尚尔南·朱利安是一个有着追求个人理想的年轻教士,他渴望通过学习和努力跻身上层社会。
他相信自己具备改变社会的能力,追求真理和公正。
3.2 尚尔南·朱利安面对现实的困境然而,尚尔南在实践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和阻碍。
他被现实所束缚,无法完全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意识到传统社会对于贵族出身的要求以及宗教体制的限制,这使得他面临着选择和妥协。
3.3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织与矛盾小说中,作者巧妙地表达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尚尔南在努力追求自己理想同时也逐渐感受到现实的残酷性。
他身处于一个充满欺骗、权谋和虚伪世界中,既为社会规则所约束又因个人欲望而动摇。
四、小说对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思考和启示尽管尚尔南最终身负失败,但《红与黑》仍然给我们带来了对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深刻思考和启示。
4.1 对理想主义的思考与反思小说通过尚尔南的遭遇和经历,提醒人们理想主义需要同时注重现实条件和社会规则。
纯粹的理想主义可能会使人迷失方向,应该学会权衡利益和珍爱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4.2 对现实主义的思考与批判小说也对现实主义进行了一定的批判。
传统社会中许多权力和地位都是建立在虚伪、自私以及道德败坏基础上,这种情况限制了个人追求真正意义上的理想和幸福。
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的根本区别
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倾向。
理想主义者相信人类可以追求高尚的目标和完美的理想,并努力将这些目标实现在现实世界中。
而现实主义者则更加注重实际情况和现实可行性,相信人类必须适应现实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行动计划。
理想主义者通常认为人类的道德标准和理想目标是最重要的,并致力于追求完美。
他们相信文化和社会的变革可以实现这些目标,并追求道德、美学和政治上的进步。
他们倡导人类的尊严、平等和自由,支持人权和平等的分配体制,致力于推动社会公正。
他们相信通过思想、艺术和文化的创造力,人们可以超越现实所限制的界限。
与之不同,现实主义者将注重力量和权力,认为唯有确定性和可预见性才能有效管理社会机构和政治制度。
他们着眼于实际问题,通过现实情况的分析来做出决策。
他们认为自然法则和社会客观规律是人类必须遵从的条件,也是实现目标的前提。
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都是有价值的,但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在实践中,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应该合作,以便在思想和实际操作中达到最佳效果。
例如,当面对实际问题和难题时,现实主义者可以提供必要的分析和治理策略;而理想主义者则提供愿景和方向,帮助人们激起对更高目标和价值观的追求。
这种合作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总之,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在思想和价值观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理想主义者追求完美和道德进步;现实主义者注重实际问题和现实情况。
然而,在实践中,它们可以相互补充,创造更好的未来。
唐吉可德与理想主义的关系《唐吉可德》是西班牙文学家塞万提斯创作的一部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唐吉可德被誉为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角色。
他执着于追求自己的理想,即成为一名骑士,并致力于帮助他人和寻找冒险。
唐吉可德信奉着高尚的道德观念,坚持追求真善美,代表了理想主义思想在小说中的体现。
唐吉可德对于骑士精神和荣誉感抱有极高的崇拜,并且视其为实现自己理想的方式。
无论遭受多少挫折和困难,他都坚定地相信自己所做之事是正确和正义的。
他追求卓越,以自己那种热忱而激情洋溢的方式去追寻他心目中称为“金色时代”的辉煌年代。
同时,在唐吉可德眼中,世界充满了奇迹和可能性。
虽然现实生活并不完美,但他通过自己旅行中的冒险和遭遇,坚信着理想主义的力量能够改变现实。
他相信一个人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和真诚,就可以超越现实界限,追求心灵的自由与成长。
然而,在小说中也展示出了唐吉可德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矛盾。
虽然他意志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但在现实社会中,他常常面临许多挫折和不被接受的状况。
他过于追求完美,导致一些人将他视为疯子或幻想家。
这种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在小说中反映出了理想主义难以在现实中获得完美实现的困境。
唐吉可德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对比尽管唐吉可德是一个强调理想主义价值观的角色,但小说同时也呈现了现实主义思想。
塞万提斯通过唐吉可德身上所遭受到的失败和误解来描绘一个童话般又带有讽刺意味的世界。
唐吉可德塑造了一个充满幻想的世界,他的追求被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阻碍和困难所压制。
小说通过这样的方式反映了许多人在现实社会中常常遭遇到的挫折和困境。
塞万提斯试图揭示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的问题,呈现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唐吉可德也是一个有着复杂性和矛盾性的角色。
他坚信自己追求的梦想,但同时也逃避了现实生活中的责任和约束。
唐吉可德对于自身精神追求的执着,使得他在社会中面临了许多挑战,并产生了一系列令人质疑其理智性和健康状态的行为。
总体而言,《唐吉可德》展示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永恒而复杂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作文(推荐4篇)理想与现实作文600字(一)刘昕妍有人说:“没有理想的现实主义缺乏意义,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造成灾难。
”正如他所言,现实主义的与理想主义不可分割,只有有梦,才会作果,才实现了梦。
以我看来,我们应该以梦为马,以实为基石。
理想主义是促使现实主义的实现的助力器。
我们只有敢于抱有对未来的期望,和给予未来的方向,有了理想的燃料,现实生活中的火箭才会一飞冲天。
从“胸怀大志”的宇航员陈冬到“想吃鲍鱼”的演员吴孟达,无一不体现了人只有有了梦想,才会向着更好更高的地方迸发。
胸中有志,才会使未来更好;胸中有志,才会实现所念所想;胸中有志,才会不懈拼搏,勇于争先。
莎士比亚曾经说:“人需要有梦想”,是啊,但成功不是说说就来的,不是光想就能实现的,二十需经过艰苦踏实的奋斗的。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青少年的我们更应踏实勇敢的艰苦奋斗,才能换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正如其所言,现实主义更需要努力和奋斗。
若没有屠呦呦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的精神,那么谁能勇于清除被人们所幻想消灭的病毒救人类于危难之间?若没有诸葛亮20年来未出茅庐的艰苦磨练,那么谁能读到人们所心心念念的《出师表》、《隆中对》?若没有孔圣人在鲁齐两国反复摸索,那么谁能领悟到儒家学派的深邃呢?我们青少年更应秉承坚定的信念,勤奋踏实的奋斗下去,以现实的行动挥起理想之帆,扬帆远航。
我们更应该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信念是托起人生大厦的坚强支柱,也是成功的起点,强烈的信念会激发人的动力,而行动恰恰就是理想的实战,只有现实的行动,才能真正的撑起那把属于未来的大伞,陪你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电闪雷鸣。
未来由我们自己选择,是只想不做,还是只做不想?当然我会既想又做,也许我们没有闻一多之足不出户,没有张定宇之人民至上之想,我们有的,只是一颗淳朴善良的心,敢想敢做,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为美好人生增添光彩。
理想与现实作文600字(二)用理想之水滋润现实之花法国文学家罗曼。
人生更需要现实主义的二辩申论范文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对方辩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站在这里讨论一个很有趣又很深刻的话题——人生更需要现实主义还是理想主义呢?我方坚定地认为,人生更需要现实主义。
咱们先来说说什么是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就像是我们脚下坚实的大地,它让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身处何方,周围有什么样的环境。
就好比咱们出门旅行,你得先看看自己兜里有多少钱,目的地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吧。
要是不考虑这些现实因素,一味地空想,那很可能就会落得个在异国他乡流落街头的下场。
在人生的道路上,现实主义能让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想想找工作这件事吧。
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职业,可能有人想当大明星,有人想做超级英雄拯救世界。
可要是光有这些理想,不考虑现实中自己的学历、能力、市场需求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那恐怕只能是痴人说梦。
现实主义就会提醒我们,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社会的就业形势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起步的工作。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他一直梦想成为一名画家,但他也清楚自己的绘画水平还不足以靠卖画为生,而且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于是他先找了一份美术编辑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同时积累人脉和资金。
这就是现实主义的智慧,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目标前进。
现实主义还能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生活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就像一场充满各种障碍的马拉松。
当困难来临的时候,现实主义者不会逃避,而是直面问题。
比如说突然家里人生病了,需要一大笔钱治病。
理想主义者可能还在那幻想有个神仙突然降临解决一切,可现实主义者就会立刻盘点自己的积蓄,考虑向亲朋好友借款或者寻找社会救助途径。
他们清楚地知道,只有正视现实,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再看看人际关系。
现实主义有助于我们建立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
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
现实主义让我们看到他人真实的一面,而不是带着理想化的滤镜去看待别人。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包容他人的缺点,同时也能以真实的自己去和别人相处。
对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新认识整体上讲,国际关系这一学科起源于西方,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发展出许多民族国家。
随着这些民族国家国际实践的展开,关于各国之间关系情况的研究以及国与国之间应该如何相处的问题随即被提上日程。
最开始的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就形成了最初的国际关系理论,而在这期间现实主义理论与理想主义理论占据了主要地位。
时至今日,虽然出现了关于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多种理论变体,如关于现实主义的:古典现实主义、结构性现实主义、进攻性现实主义等,关于理想主义的:新自由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等,以及多种试图解释改造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新理论:建构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但这些理论绝大部分都与最初广泛意义上的现实主义、理想主义有联系,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从时间上讲这些后来的理论就像牛顿曾说过的那句话一样:“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而“掉落的果实从来不会在离树很远的地方”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却表明了人们回归事物本源处去寻求突破的重要性,这兴许会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现代政治思想史是关于人、社会和政治的本质的概念上存在根本分歧的两个学派之间争辩的历史”。
i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争论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长期以来占据着主要的地位,为方便提出新认识,有必要对二者进行进一步说明。
理想主义理论认为人性是善良的,人性的迷失至少可以通过精神与道义的召唤来唤醒,好的教育与社会环境能够使人向善。
在宏观层面上特别重视国际法实践,认为健全的国际法可以有效约束国际行为体的具体行动,而且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国际机构与国际组织的建立与完善。
希望以此来稳定国际社会,实现世界和平。
它的代表人物之一齐默恩就认为:1、人类是可以改造的,所以人类总是在不断进步。
2、国际联盟是人类将要走出无政府状态的表现,是均势时代结束、一个新时代将要开始的征兆。
ii 然而在实践层面上,理想主义理论执行力乏善可陈,国联在应对德意日法西斯疯狂侵略时畏缩不前,屈服于邪恶,使许多理想主义的正确主张付之东流,在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总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现实打击下以破产告终。
关于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作文素材英文回答:Idealism and realism are two contrasting philosophical approaches that have been debated for centuries. Idealism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ideas and values, often prioritizing them over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realism focuses on practicality and the actual state of affairs, often being more skeptical of idealistic notions.For example, when I was younger, I used to be quite idealistic about love and relationships. I believed in the concept of soulmates and fairy-tale romances. However, as I grew older and gained more life experience, I realized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realistic in my expectations. I learned that relationships require hard work and compromise, and that not everything will always be perfect.中文回答: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观念,已经被争论了几个世纪。
理想主义强调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性,通常将它们优先考虑在实际考虑之上。
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的根本区别今天在人人上看到一篇文章“你想我白天变成高富帅还是晚上变成高富帅?”,文章在结尾处写道,那个男的就愿意做屌丝,伊丽莎黄一口老血,丫的不按套路出牌,一语点破,人都为了自己。
从技术层面分析,亲密关系确有这么一说,也可以推理到其他事情上,就是比如这个男的跟你结婚了,他反而觉得活得没以前自在了,他可能会选择离婚,没人会因为别人的喜好改变自己从而使得生活满意度下降。
不过男孩子到底是男孩子,继续从技术层面说,你想和谁好,自己一点不改变,生活水平无缘无故地上升,那是不可能的。
这种情况可以是一时的,可能对方有所退让,但并不是长久的。
李孟潮说,爱情有三个阶段,浪漫幻想,权力争夺,和整合磨合。
三十岁以后的人可能会没有浪漫幻想这一阶段,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那些年龄越大的人越“现实”的缘故。
这不是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我看到有很多朋友不喜欢这个黑小清新的故事,其实里面暗藏玄机。
表面小清新,实质是理想主义,表面黑小清新的,实质是现实主义或是愤世嫉俗。
王尔德曾经写过一篇短文,叫夜莺与玫瑰,里面黑了三种人,代表愤世嫉俗的蜥蜴,代表腐朽知识分子的小男孩,和代表拜金主义的小女孩。
愤世嫉俗和现实主义不完全是一回事,有时候理想主义者遭遇现实的打击,也会在人生某些阶段变得愤世嫉俗。
愤世嫉俗的真正内涵是不信一切,而现实主义的内涵是信现实,也可以叫务实。
知名律师,有多少多少钱,老婆漂亮,孩子学习好。
而理想主义者更倾向于强调自己是什么,多于自己有什么。
这一点我区分了好久,今天才绞尽脑汁才想明白。
我说说自己以前的困惑吧。
以前我看到有学者这么分析有钱是内在还是外在,他认为是内在。
他给的理由是,人有两个自我,生物我和社会我。
生物我就是长得好身体强壮,社会我有三个层面,政治地位,文化地位和经济地位。
所以有钱和有才是一样的,都是内在的。
对吗?真是这样吗?乍一看像这么回事,但事实并非如此。
比如郭敬明的文化地位很高,有人看到这儿会嗤之以鼻,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迎合了快餐文化和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心理状况,名望很高。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作文长安三万里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长安三万里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就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问题。
你们都知道吗?什么是理想主义,什么又是现实主义呢?理想主义就是一个人总是怀着美好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做事情追求完美,想要一步登天。
可是现实生活往往是骡子是马拉不动,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障碍。
所以现实主义就是脚踏实地,量力而行,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奋斗。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有远大的理想,要立志成为太空人、科学家、总统什么的。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重重困难,让我们几乎要放弃理想了。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小时候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宇航员,去外太空探索未知的世界。
可是后来我发现,要当宇航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要学习特别多的知识,像物理、化学、航天航空原理等等,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都是狠狠的挑战。
其次身体素质要非常非常好,否则在太空中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最后当然也需要极好的运气,因为能够成为宇航员的人毕竟是凤毛麟角。
一度我还是很沮丧的,觉得自己的梦想注定是遥不可及。
不过爸爸妈妈却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告诉我:"只要你坚持不放弃,付出了百分之两百的努力,梦想终会实现的!"于是我又重新燃起了对梦想的渴望。
我开始更加刻苦地学习每一门学科,利用每一个课余时间做练习巩固知识。
虽然起初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可是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成绩自然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到了初中的时候,我的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尤其是理科成绩尤为突出。
这时不少老师都对我已是赞赏有加,并且鼓励我努力朝着航天航空的方向发展。
高中阶段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由于学习任务越来越重,我不得不放弃了很多其他的课外活动和兴趣爱好,將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学习上。
说实话,常常会觉得很吃力、很辛苦。
不过每当想起了自己的理想,就又会重新燃起斗志,咬牙坚持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如愿以偿考上了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企业需要现实主义,还是理想主义?在中国,“现实主义”大行其道,“理想主义”常受排斥。
因为,现实主义者们总是用那些听上去漂亮的词汇包装自己,扮演真理的化身。
诸如“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从实际出发”、“活在当下”、“量力而行”等等。
然而,我想说,中国企业要想真正站到世界的中心,让世界看得起我们,必须提倡理想主义,而现实主义只是辅助力量。
因为,做品牌也好,搞创新也罢,都意味着你必须活在明天,必须超越自我,必须百折不挠,必须追求完美。
一个现实主义者是做不到这“四个必须”的,只有那些相信梦想、相信美好、相信奇迹的理想主义者才能做到。
现实主义害死了无数个中国企业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了,但是日本人还是瞧不起我们中国企业,为什么?因为,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5年,集团化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7.5年,而欧美企业平均寿命至少有40年,日本企业平均寿命则长达58年。
这就需要我们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的企业寿命如此短暂?我认为,现实主义的危害首当其冲。
1、现实主义导致了“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现实主义对什么敏感?是眼前利益。
而对眼前利益过于敏感,会导致人们“鼠目寸光,急功近利”,喜好“短、平、快”。
对企业而言,天天琢磨眼前利益,追求“短、平、快”,什么钱来得快,就去做什么,甚至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迟早是会出问题的。
前几天,我的一篇文章“未来只有两种企业能活下来”引起大家的关注,成为热点文章。
结果,多家媒体的微信公众平台在众目睽睽之下抄袭我的文章,尤其有些咨询公司还恬不知耻地说我这篇文章的内容却变成它的观点。
后来,通过举报,微信团队对它们的抄袭行为进行了“删除”处理。
大家看看,这就是我们中国的现状,我们的企业要是就这点儿素质和境界,还能干出什么名堂呢?2、现实主义导致了“墨守陈规,平庸无奇”。
现实主义的口头禅是“不求最好,只求刚好”、“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中国企业很少能够做出让世界感叹的产品?为什么俄罗斯的很多超市都门口挂着“本店没有中国货”?原因就在这里:我们多数企业追求的是“刚好”、“合适”、“良好”,而不是“最好”、“卓越”、“极致”。
哲学主要流派现实主义自由主义理
想主义
哲学,作为对人生、世界和宇宙的根本性问题的思考,其流派众多,各有特色。
在众多流派中,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理想主义是三大重要的哲学流派,它们对人类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实主义流派强调对现实的客观描述和理性分析。
现实主义者认为,人应该基于现实情况,以冷静、理智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他们重视实证,认为只有通过经验和观察,才能获取真实的知识。
现实主义者反对理想主义和空想,认为只有通过改变现实,才能真正实现进步。
自由主义流派则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平等。
自由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种权利不应受到他人的干涉。
他们反对专制和压迫,主张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是至高无上的。
自由主义者强调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
理想主义流派则强调理想的价值和目标。
理想主义者认为,人应该有崇高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他们重视精神的力量,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追求,才能实现理想。
理想主义者通常对现实持批判态度,认为现实是不完美的,需要通过改变来实现理想。
这三种哲学流派各有特色,各有优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哲学思想,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哲学观点,以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文学对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思考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这两个概念一直以来都伴随着人们对社会现象和人生状态的思考。
而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反思与探究。
在文学的世界里,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常常交织在一起,通过对人生的描绘与思考,文学作品能够给人们带来对现实与理想的新鲜认识和深度思考。
首先,文学作品往往选择现实作为创作的基础。
通过对日常生活、社会现象的描写与分析,文学可以反映出世界的真实面貌。
正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说:“小说是现实主义的镜子”,作者通过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将社会现象、人际关系、道德问题等融入作品之中,使读者能够从中看到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客观的世界。
例如,19世纪末的俄国文学以其对社会弊端和阶级矛盾的揭示,使得读者们深感社会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通过现实主义的刻画,文学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社会现象的深层次问题,从而促使人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然而,现实主义并不是文学创作中唯一的主导思想。
理想主义也是文学作品常常追寻的价值取向之一。
理想主义通过对美好、高尚、完美情感的追求,使文学在创作中展示出一种超越现实的力量。
当我们读到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时,我们不禁被主人公对爱与生命的理想追求所震撼;当我们读到雨果的《悲惨世界》时,我们也会为里面的那些追求自由、正义与人道主义的人物所打动。
这些作品都追求着一种理想的情感和精神追求,让人们意识到人性的美好与追求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理想主义有时也会暴露出其不切实际的一面。
理想主义追求的美好和完美,并不总能立足于现实,有时甚至远离现实。
当我们读到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时,感受到其对理想的寻求与现实的矛盾,便不禁开始思考理想的价值和意义。
理想主义追求的是一种不存在的境界,它提供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但同时也使得人们对现实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期望。
因此,文学对于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思考往往是一种对两者关系的思辨与反思。
在文学作品中,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两种思潮,而是相互补充和交融的。
堂吉诃德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一、引言20世纪西班牙文学巨匠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是一部揭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冲突的文学作品。
小说中的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个具有狂热理想主义倾向的人物,他追求着纯粹的正义和爱情,却在现实中遭受无数的挫折和失败。
本文将探讨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矛盾以及对现实有意义的追求。
二、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堂吉诃德是一个生活在想象世界中的人物,他以骑士为楷模,心怀着崇高的理想主义追求。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去纠正社会上的不公和不义,以期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和平。
他相信自己是一个使命,是世界上唯一的骑士,力图改变现实,让现实与他的理想相契合。
堂吉诃德对于正义和道德的追求是他理想主义的核心。
他笃信自己的使命是奋斗在正义的一方,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他从不放弃。
他和他的忠实侍从圣索佩德罗相继踏上了众多的冒险,与邪恶、不公和贪婪作斗争。
他的行为展示了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他坚守自己的信仰,无私地为他人争取幸福。
三、堂吉诃德的现实主义然而,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却与现实相背离。
他的理想追求往往以悲剧收场,他在现实世界中受尽了挫折和讽刺。
无论是与风车战斗、与羊群对抗,还是与那些不屑于他的世俗人士辩论,堂吉诃德都在现实的冲击下遭受了惨败。
堂吉诃德的爱情观也是他现实主义的一面。
他迷恋上了虚幻的“杜尔西尼娅”,并将她视作自己的女神。
他为了追求这个理想中的爱情,不顾一切地展开了一系列荒唐可笑的行为。
然而,现实很残酷,他的爱情追求最终以失败告终。
四、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表明了人类追求理想与现实的永恒矛盾。
理想主义追求着完美,追求着纯粹的善与美,但现实却充满了世俗利益、欺诈和自私。
堂吉诃德在现实面前显得孤立无援,他的理想被现实不断磨灭,最终导致了他精神的崩溃。
然而,尽管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在现实中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他的行动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他所表现出的无私奉献、勇敢正义的精神,让人们思考现实世界的种种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堂吉诃德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冲突1. 引言《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描述了主人公堂吉诃德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所遇到的冲突和矛盾。
本文将探讨堂吉诃德在小说中体现出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并解析这种冲突对他个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2.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概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含义。
理想主义强调追求高尚、纯粹、完美的目标,相信通过努力和奋斗可以改善世界;而现实主义则着眼于客观事实和社会规律,注重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分析和行动。
3. 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境遇堂吉诃德是一个心怀理想并渴望成为英雄骑士的贵族。
他被封装成"无畏骑士"并开始自己独特的冒险之旅,以实现他追求理想世界的愿望。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堂吉诃德所遭遇的却是荒谬和讽刺:他被辱骂、嘲笑甚至受伤。
尽管现实对抗着他的理想主义思想,堂吉诃德依然坚定地相信自己的使命。
4.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在小说中,堂吉诃德一方面追求高尚的理想,认为自己可以通过武力成为英雄并解救弱者;另一方面,现实世界却显示出稀奇古怪和腐败。
这种冲突使得堂吉诃德十分困惑和矛盾,对于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感到迷茫。
5.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对堂吉诃德个人的影响由于过度理想化,堂吉诃德开始变得离经叛道,并产生了幻觉。
他误以为风车是巨龙、普通的旅行者是贵族等等。
这些幻觉引发了一系列笑话和失误,使他越来越远离现实世界,并最终导致他精神崩溃。
6. 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对社会的影响除了对个人的影响外,《堂吉诃德》还通过描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揭示了社会中固有的问题和矛盾。
这部小说暗示着理想主义过于理想化并忽略了具体的社会环境和现实约束可能导致悲剧。
同时,它也不无嘲讽地指出了世俗的腐败和伪善。
7. 结论《堂吉诃德》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冲突是一种经典形象,它既表达了个人内心追求、挣扎和矛盾,又反映出社会在理想抱负与现实困境之间无法完全妥协的问题。
徘徊于两道对立门之间的我们——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一、内容提要理想主义是我们在大学里所应该追求的,即使现实社会中的纷纷扰扰告诉我们若只抱着理想主义去生活确实残酷。
二、关键字1、理想2、现实3、道德4、大学5、社会6、精英三、正文理想创造神话,现实消解神话,尤其是民主社会的现实,更令理想主义尴尬万分。
我们的时代是理性主义的,理性奉行的是现实标准,当今的英雄没有几个敢于构想亚历山大的事业,中产阶级也不再是拥有资本主义精神的新教徒。
理想主义逐渐受到制约而被边缘化了,人们对“社会乌托邦”的灾难性后果感到恐惧,而不再对最美好生活的实现有所欲求。
布尔乔亚的生活方式就是身边的伊甸园,人们宁愿躺在平稳而消遣的小资生活上睡大觉,也懒得去操心社会完美与否,哪些价值还值得追求。
只要今天不是历史的终结,就总会有人能够看到这个社会的不完美,也就能发觉改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只要还有这种可能性存在,理想主义就总还有它的生命力。
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从根本上释放了人性的全部欲望,而且在一个平面上将追逐不同欲望的行为等量齐观。
但理想主义的要义在于它要为这种平静的生活注入一丝灵气,以它的卓而不群证明它的高贵。
有些人也正在借助着这股灵气为理想主义大厦增砖加瓦。
雷锋就是我们身边的理想主义英雄,摒除那个时代赋予他的道德符号,雷锋确实是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成全理想主义的典范,他把助人为乐当成最大的快乐,他把有道德的行为当成生活理想。
雷锋的理想主义就是将德行贯穿于人伦物用,这让我们想起了从“遵德性、道问学、致良知”到“人人皆可为舜尧”的中国儒家传统。
在英文里,理想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一个词,都是idealism。
这个词属于哲学范畴,意思是说,对人而言,思想精神是第一位的,是至高无上的。
我在这里讨论的理想主义,虽然与哲学意义上的唯心主义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有密切关联。
这里首先谈理想主义的定义,或者说关于理想的三个特征。
第一,理想不是现实。
理想主义的词根是idea,是观念。
ism是至上的意思,就成了“主义”。
如果去掉表示“至上”的后缀词尾–ism,就是idea,就是观念。
观念不是现实,理想不是现实,这是关于理想的第一个特征。
第二,理想意味着善良完美的观念,是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精神。
因为是perfect idea,所以是ideal。
如果不是完美善良的观念,而是一般的idea,就很难“至上”,很难成为“主义”。
所以,idealism是ideal加上后缀-ism,不是普通的idea加-ism。
“理想”就是ideal,不是关于个人私生活的,而是完美的道德观念,是大公无私。
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都是在为他人做自己生命之内无法完成的事。
夸父、精卫、愚公的作为是利他的。
他们被后人传颂千年,因为他们展示了追求理想的生命,展示了生命的完美。
Idealism通常都攻击私有观念,攻击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
柏拉图穷其一生,鼓吹“理想国”。
理想国是个道德国家,没有私有制。
比柏拉图早生一百二十多年的孔子也有这样的思想。
他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对孔子而言,天下归大众公有乃是“大道”。
大道之下的社会,选择道德能干的人来领导,讲求人之间的信用与社会和睦。
在天下无私财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不以血亲关系为意。
因此,老者能颐养天年,壮者能人尽其才,幼者能学有所长,残疾者能生活无忧。
大同社会就是大道,是最大的道理。
这种理念显然是遥远的。
但孔子这段话,被谱写成歌曲,传唱至今。
这理想到了马克思的时代,成就了一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运动死了,但那伟大理念不会死,因为那理想是善良完美的。
所以,理想是道德的、完美无私的,与今日所说的“真善美”相类。
理想是道德的,是无私地去为社会做贡献。
这是关于理想的第二个特征。
第三,既然是完美的道德观念,理想就不大可能成为现实。
实现了的理想,就不是理想了,新的苦恼就出现了。
所以,理想是很难实现的观念,经常是穷尽一生的努力也无法实现的完美观念。
正因为其道德上的完美,就难以实现,至少不是在个人有生之年能享有的。
理想是很难实现的观念,经常是穷尽一生的努力也无法实现的观念。
这是关于理想的第三个特征。
概括起来,理想有三个特征。
第一,理想不是现实;第二,理想是完美善良,是大公无私;第三,理想是难以实现的,尽毕生的努力也难实现。
理想主义者,同现实主义者相对,他们并存于这个世界中。
在面对同一个现实世界时,在很多时候,理想主义者同现实主义者会采取不同的行为取向。
面对现实世界,一个现实主义者考虑的往往是在现实中能触及到的和在有限未来能触及到的利益,并在利益的基础上评估现实,采取相应行动。
面对同一个现实世界,一个理想主义者也对现实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行动,同现实主义者不同的是,理想主义者对现实评估的参考点不是能获得的利益,他的参考点是一个信念。
以利益还是以信念作为评估现实世界的基础,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分水岭。
虽然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主义者同现实主义者采取的行动是不同的,但在另一些时候,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会有相同或相似的行为方式。
例如宗教信徒们,虔诚的信徒有理想主义者,也有现实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信徒们,思维的重点是教义的真理,其行为是以遵从,维护和发扬教义的真理为准绳的。
现实主义者信徒们,思维的重点是自身的救赎,其行为也可以是在遵从教义。
想发动对伊战争的人们,同样也有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
想发动战争的理想主义者们,其信条重点或许是以“民主”为最高价值取向,或对独裁深恶痛绝。
想发动战争的现实主义者们,则或在盘算战争能够报答为自己当选出钱出力的军火商石油商们并巩固自己的地位转移对经济不满的视线,或在盘算战争能1——《孝经礼记》K892.9/44A 胡平生、陈美兰译注中华书局P110增加多少定单,或战后的利益增加多少。
虽然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在一定场合可以采取看似相同的行动,但超过一定的限度,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将会分道扬彪。
如在参加宗教冲突的教徒中,理想主义者信徒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将会为信念而战,而现实主义者信徒,则可能会在不利条件下躲避可能的提前升天堂。
如果,反战运动遭镇压,现实主义反战者因自身利益可能受损早早脱离现场,而站在头排倒在血泊中的一定是理想主义者。
当然,这世界上的人不是截然分开为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的。
上面所论及的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只是两种处于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端的比较典型的人们。
对一个现实中的人,更准确的说法大概应该是“偏于理想主义的人”和“偏于现实主义的人”。
现实主义固然重要,理想主义也不可或缺。
一个人沉迷于幻想,不食人间烟火,固然不值得提倡,但一个人过于实际,心中无梦,那又跟动物有什么区别呢?理想主义是表达人类对现状的不满,传递人类对未来的期许,它是改造现实的力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说实话,我从骨子里面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凡是理想主义的东西总能激起我内心的某种冲动,例如:前古巴领导人切•格瓦拉身上的理想主义色彩曾给我以强烈的震撼。
有一次,我去坐落在杭州虎跑公园内的李叔同纪念馆,里面的一幅对联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原文好像是“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我对该对联的体会是,一方面人生活在现实中,眼睛必须朝下,但另一方面,人也必须怀揣一份高于生活的理想,眼睛必须朝前,朝上,这样的生活才是一种有质量的生活。
我们今天处在一个现实主义的时代,是理性时代,不是浪漫时代。
“理性”指的是“对代价的敏感性”,是算得失帐,是盘算个人的付出和个人的收益。
对今人而言,神不存在,上帝不存在,天堂不存在。
既然生命不过百年,生命内的物质享受就是一切。
所以,个人的物质得失最重要,理想是不重要的。
但我们必须要谈论理想。
其原因有二:第一,人类社会需要理想主义、集体主义、利他主义。
当这种人文精神衰落了,就只剩下科学了,这个社会就被功利主义左右,被物质主义所垄断,就堕落成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
什么是人类社会?彼此关联的人群构成社会。
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来源于社会,却并不维护社会,并不能使社会上的人互相帮助,相亲相爱。
相反,个人主义承认强者胜出,弱者成为社会的失败者,活该被强者奴役。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76年他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国民财富》阐述了一个道理:一只看不见的手,指挥着自私自利的人们在不知不觉,毫无意识和目标的状态下,为社会的财富积累做了贡献。
这个道理经常被我们当前社会的经济学家们引用,为自私自利辩护,并且宣扬自私自利。
然而,亚当•斯密并不仅仅写了《国民财富》这一本书,他写过两本书,几乎同样有名。
他在1759年出版了《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在《道德情操论》里,亚当•斯密回答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民族发达,有的民族落后?他首先解释说:自私自利是人的普遍本性,但是人还有另一个本性,就是获得社会的认可,尊重。
2这种欲望是独立于个人功利(utilitarian)欲望的。
他称这种被社会认可的欲望为“同胞之情”,就是fellow feelings。
Fellow feelings指的是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受道德观念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2——《道德情操论》B82-095.61/S81A 亚当•斯密(Adam Smith)著韩巍译光明日报出版社译序P3是要帮助别人。
这种道德情操从哪里来?他说是造物者种植在人的心灵里的,是planted by the Author of Nature,为的是拯救人类的灵魂,使人类能永恒,永续。
没有永恒的精神,人类是不能永恒的。
既然“同胞之情”对保持人类社会关系的和谐至关重要,所以,追求永恒高于追求个人私利。
接下来,他就回答了问题:为什么有的民族落后呢?他说所有的民族都需要fellow feelings来获得进步和发展,但很不幸,只有一小部分民族能拥有这种高贵的情操。
比起个人主义,同胞之情并不是普遍存在的。
所以,只有一小部分社会能从社会组织的野蛮阶段进步到文明阶段,成为civilized society。
人人自私只是野蛮社会的机制。
《圣经》里有这样的说法,“Many are called, few will be chosen.”就是说,上帝召唤了所有的人,但只选择了极少几个。
道德情操是举世皆知的,但能拥有这种道德情操的只是极少数人,以道德情操为本的民族也极少。
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科学追求的都是发现和解释客观规律,也就是追求理论。
然而,德国的歌德曾说过一句非常发人深省的话,“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