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关系恶化缘由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1886年到1897年,中国清朝政府同当时统治越南的法国政府划定了全长一千三百四十七公里的中越边界,并在1887年签订《中法续议界务专条》,在1895年签订了《中法续议界务专条附章》等界约。
双方在边界上树立了三百一十块界碑。
79年反击战打响时,中越间的这条边界,是经过正式的签约划定和会勘立碑的。
一、友好时期(50年1月18日-1974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于1950年1月18日建交,到1974年之前的24年间,两国之间基本上没有发生边界争端。
“尽管双方对边界某些地段的位置认识不一致”,但争议面积不是很大(有资料显示当时争议面积72平方公里)。
1957年和1958年,中越两党中央曾经交换了信件,表示尊重根据中法界约划定的中越边界,确认了维持边界现状、边界问题应由两国政府解决、地方无权解决领土归属问题的原则。
24年间,“两国边民和边防人员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双方边境地方当局多次通过友好协商,就边境治安、管理、贸易、经济建设、边民往来等问题达成一系列协议,还解决了边民之间的一些纠纷。
当时,两国边境地区之间的关系,同整个国家关系一样,是亲密合作的。
”笔者手上的资料中,这个阶段两国边界争端仅有一个记载,还是在73年:73年9月,越方人员深入我境浦营丁地区挖矿井4口,并进行探矿活动,我方提出抗议。
二、争端初起、越方挑衅(1974年-1977年)“一九七三年越南停战后,特别是一九七四年以来,中越边境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按清朝政府和法国划的边界属于中国一侧多个地方,越南当局都先后提出了领土要求。
此后,越南就开始在中越边界上不断制造挑衅事件。
按后来我方的统计,74年到77年,越方在中国边境制造挑衅事件的次数:一九七四年一百二十一起一九七五年四百三十九起一九七六年九百八十六起一九七七年七百五十二起这个阶段,越方挑衅的主要形式是:武装人员和边民“越界到中国一侧巡逻、修路、开荒、植树等,干扰中国边防部队的正常巡逻,窜扰中国村寨,干涉中国边民生产,破坏中国边境的生产设施”等。
[收稿日期]2011-07-05[作者简介]孙晓玲,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①前者如李广一、李开盛《中越关系和南沙群岛争端》,《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Ian Storey ,“Conflic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hina's relations with Vietnam ”,China Brief ,Vol.8,Issue 8,April 2008等;后者如余颂《美国对南中国海的军事渗透》,《国际资料信息》2000年第12期;郑泽民:《论冷战时期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南洋问题研究》2005年第4期;王传剑:《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历史与现实》,《外交评论》2009年第6期等。
中越南海争端中的美国因素孙晓玲(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深圳518055)[关键词]南海问题;越南;中国;美国[摘要]近年来南海问题风波迭起,在所有声称对南海岛屿拥有主权的国家中,越南表现尤为突出。
文章从中越南海争端的历史及美国南海政策的演变入手,阐述了中越南海争端中的美国因素。
文章认为,越南南海政策转强与美国回归东南亚有关。
美国对南海问题的立场由中立到宣称关注航海自由,再到高调宣称美国支持多边解决南海问题,这些转变既向越南释放出可以对冲和制衡中国的信号,又给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带来前所未有的现实压力。
[中图分类号]D8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099(2012)03-0032-06The U .S .Factor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Sun Xiaoling(School of Humanities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518055,China )Keywords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Vietnam ;China ;U.S.Abstract :The South China Sea has been turbulent water during the recent years.Of all the countries that claim the sovereignt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Vietnam is quite outstanding.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of the dispute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over territor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evolution of U.S.policies toward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tough attitude of Vietnam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in the recent years has some relations with the U.S.policy of “back to Southeast Asia ”.From neutrality to asserting its right to freedom of navigation and urging a multilateral ,peaceful process to resolve this dispute ,the changes of U.S.posi-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sue have not only given signs to Vietnam that she can use U.S.to balance and hedge China ,but also pressed unprecedented pressure on China.在南海问题上,越南是与中国利益纠葛最深的国家,南海争端也是中越关系最为棘手的问题。
中越经济关系中的“非对称性”与应对策略分析中越两国的经济合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
由于地理、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中越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非对称性”。
本文将就中越经济关系中存在的“非对称性”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应对策略。
1.地理位置不同。
中国处于亚洲大陆中心地带,是连接东亚、南亚和中亚的重要枢纽,而越南则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成员国之一,位于东南亚半岛南端。
这使得中越之间的地缘优势存在差异,难以实现经济互补和区域融合。
2.发展水平不平衡。
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另一个重要的非对称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而与之相比,越南的经济规模和产业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3.文化差异。
中越两国的文化有一定的差异,这导致了在经济领域的交流中存在着理解和适应问题。
例如,中越两国在商业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越南企业家更偏爱面对面洽谈和口头约定,而中国企业更注重合同和制度。
4.技术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
在技术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在过去曾经受到指责。
而越南在技术能力和知识产权方面还需要继续提高。
二、应对策略1.优化地理位置因素。
优化地理位置因素应是中越经济合作的重点。
中越两国应该进一步探索连接东盟与中国的辐射三角经济区的合作机制,建立互补、互利、共赢的地区经济合作模式。
同时,中越两国应该加强人员往来和区域交流,增强相互了解和友谊,提高领导能力和政策沟通机制等。
2.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为了解决技术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中国和越南应该加强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双方可以在科研与技术上加强交流和合作,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框架。
3.在商业文化和企业文化方面加强交流与适应。
越南和中国两国商业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双方应加强交流和适应。
中国企业家可以为越南企业提供经验和知识,而越南企业可以为中国企业打开市场和政策通道。
4.提高相互理解与信任。
中越关系的看法
中越关系是一个历史悠久、复杂而又充满变数的话题。
自中越两国建交以来,尽管曾经经历过一段艰难的时期,但总体上两国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中越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着密切的政治联系和相似的社会制度。
另一方面,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也日益紧密,中越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不断攀升,且越南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同时,中越两国还积极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农业等领域,双方也在教育、文化等方面加强了交流与合作。
然而,中越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历史问题、领土争端、南海争端等问题,都给两国之间的关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中国在南海造岛和进行的一些行为,也引起了越南的不满,导致两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总之,中越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这并不妨碍两国继续推进合作。
随着两国之间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中越之间的关系也将更加稳定、友好、富有成果。
- 1 -。
中越关系果然很特殊中越关系果然特殊,从历史上到现实生活中甚至影响到未来,都表明,两国之间的关系非同寻常。
一、历史上的联系1. 千余年的缠绵:中国和越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不同的文化,但从历史上看,两国的历史一直深深的结合在一起,并且相互影响和汲取经验,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上都有很深沉的影响。
2. 突出的外交关系:中国和越南多次建立了政府关系,这使得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从此,两国的关系就变得非常密切,并开展了密切的沟通与交流活动。
3. 北越战争:在20世纪70年代,两国曾经发生过一场名为“北越战争”的冲突,这次冲突不仅暴露出当时越南的内部紧张,也表明了两国之间具有很强的盟友关系。
二、现实生活中的民族情谊1. 加强合资企业:今天,中国和越南关系更加密切,不断有中越合资企业建立,以促进两国间经济合作,因此加强了经济合作。
2. 两国间的友谊经济文化交流:两国政府还在不断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通过一些特殊的会议,交流经验和文化概念,使多元的文化能够在两国之间交流。
3. 相互拜访:不仅如此,中越国家领导人也常常往来相访,增进双边的交流,进一步宣布两国的政治上的强烈关系。
三、未来的发展前景1. 经济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非常必要,在经济合作方面,两国将在投资,贸易和交通等方面实现新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双边经济的发展。
2. 政治上的合作:中国和越南在政治上也有广泛的合作,双方国家的政府正在加强政治上的关系,从而促进双边的友谊与合作。
3. 社会文化交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往越南旅游,相反,越南人也越来越多地去中国旅游,为双方友谊增加了深度,深化了文化交流和交流。
总之,中越之间的关系果然很特殊,从历史上到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显示出强大的关联。
未来,随着双方在安全,外交,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加强,中越关系也将进一步的加深,提升双方的发展目标。
中越关系的认识和看法
中越关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这两个邻国在地理位置上非常接近,有很多相似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
然而,由于历史上的一些原因,中越关系一度非常紧张,甚至发生过武装冲突。
不过,随着双方的努力,如今中越关系已经得到改善,成为和平友好的邻邦关系。
中越关系的改善得益于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和智慧,他们意识到只有通过对话和合作,才能解决双方之间存在的分歧和矛盾。
双方签署了《中越友好合作条约》,明确了两国关系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为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经济方面,中越关系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之一,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不断扩大。
双方还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为双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除了经济合作外,中越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也日益加强。
越南学生赴中国留学的人数逐年增加,中国文化在越南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欢迎。
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也保持着密切的协调和合作。
对于中越关系,我认为这种友好合作关系对于两国和两国人民都是有益的。
作为邻国,中越之间的和平稳定关系不仅有利于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两国之间的合作不断扩大,不仅有助于双方共同发展,也有助于推动整个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希望中越关系能够继续稳步前行,为双方和地区的和平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越战争解密: 为什么会爆发中越战争?
本文导读:
虽然中国官方表示中越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因为越南在中南半岛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在中越边界挑起事端,中国最终忍无可忍发动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70年代还是一个冷战世界,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立,越南在苏联的支持下与中国为敌,还在中南半岛大肆扩张,逼迫老挝签订协定,入侵柬埔寨、企图建立所谓的“印度支那联邦”。
越南在中南半岛的这个企图是中国无法容忍的,而且苏联还企图拉拢越南对中国实行包围战略,为了打破苏联对中国的包围,中国只能对越发动自卫反击战,教训越南,打击越南的嚣张气焰,扼杀它的地区霸权主义。
浅析“美国战争”(越战)时期的中越关系摘要越战是美国对发展中弱国进行的一次残酷的侵略战争。
这次战争耗时长、规模大,在这场战争的过程中,中越两国在外交、军事、经济等各个战线上互相帮助、互相支援,共同写下了光辉的友谊诗篇。
在越南,“越南战争”被称为“美国战争”,也就是越南南北统一前的抗美战争。
当时中越两党两国都怀抱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共同面对西方大国的侵略;中越团结一致,共同赢得了抗击美国侵略的伟大胜利。
一、抗法战争胜利后的越南局势根据“日内瓦协议”,法国从印度支那撤军,两年后即1956年7月越南举行全国选举,产生统一的新政府。
形势表明,如果日内瓦协议得以实施,越南革命领导人胡志明很有可能获得大多数选票而取得胜利。
因此,美国极力破坏日内瓦协议,一方面支持南越当局单方面进行选举,成立所谓“越南共和国”;一方面同一些国家签订集体防务条约,把南越划为它的“保护地区”。
美国对日内瓦协议的破坏和欲将越南变为其军事基地和新型殖民地的图谋,自然遭到越南人民的反抗。
1954年6月,在美国的扶持下,成立了以吴庭艳为首的越南共和国。
1956年7月,吴美集团拒绝按《日内瓦协议》协商南北双方大选,破坏了全国的和平与统一。
日内瓦会议后,由于国内需要恢复和发展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苏、中谋求缓和远东局势。
这时,越共采取了温和的南方政策——“和平的政治斗争”政策,强调南方革命按和平政治斗争道路发展。
吴庭艳拒绝大选后,1959年,北方开始支持南方的武装反抗行动。
随着吴庭艳对人民高压统治的加剧及南方人民自发的武装斗争的高涨,越南劳动党“三大”上宣布在南方放弃温和路线,把武装斗争提高到与政治斗争同等的地位,并确定了推翻美吴统治的目标,使南方自发武装斗争走上了在河内统一领导下的抗美战争。
在越共的支持下,1960年12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宣布成立,纲领是推翻美吴政权,反对外来干涉,建立民族联合政府和统一祖国。
该阵线组成了南方人民解放武装力量。
冷战时期,北越与统一后的越南在南海问题上前后立场截然不同,即20世纪50-60年代北越在不同场合下公开承认西沙、南沙群岛主权属于中国,并对他国侵占南海诸岛的行为进行谴责。
然而南北统一后,在民族利益的驱使下,越南政府在南海归属问题上公然违背自己的诺言,编造各种理由、采取各种行动侵占西沙、南沙岛礁,恶化东南亚和南海局势,致使中越边界谈判中断。
当时英国学者布赞(Barry Buzan)认为,南海问题的发展状况取决于中国。
[1](P40)然而放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中国显然是处于被动一方。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20世纪70年代越南南海政策的演变过程,以及其中内在的原因,这对分析当前越南南海政策、回击越南学者“主权”历史论据意义重大。
一、越南对南沙岛礁的侵占及舆论造势西沙之战结束后不久,河内向北京发电报,感谢中国协助它保卫了“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这些岛屿”。
中国回复说,中国之所以采取行动是为了保卫中国的而不是越南的领土。
①1974年1月21日,经授权的北越中图分类号:D829.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55(2013)02-0019-0720世纪70年代越南南海政策与南海局势的恶化郭渊(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曲阜273165)摘要:中越两国对于南沙、西沙群岛的归属本来并不存在争议。
但是,越南在抗美战争结束前后,领土扩张野心急剧膨胀,继承南越衣钵,对西沙、南沙群岛提出领土要求,并采取各种手段对我海疆国土进行侵蚀。
中国为争取中越南海争端好转,积极与越南协调,但是越南变本加厉侵夺南沙岛礁,恶化南海局势,致使中越边界谈判中断。
越南的举措深刻地影响着中越关系,以及东南亚、南海地区形势的稳定。
关键词:越南;南沙群岛;中越关系收稿日期:2013-01-07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冷战时期南海地缘形势与中国海疆政策研究”(11BGJ028)、中国太平洋学会重大项目“东、南中国海有争议岛屿史地问题研究”(ZZ00214)、2010年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第四批“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项目(1155-NCET-013)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郭渊(1971-),男,吉林松原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后沙月光:1979中越战争最真实的前因后果(三)韩桑森政权下的柬埔寨有种看法是,无法韩桑林政权如何不堪,至少推翻了人间恶魔--红色高棉。
但当时红色高棉给外界的印像以及今天,基本是越南人的口径。
以越南人的一个宣传重点来分析,他们说金边的三百万多万人口,被一天遣散到农村,造成了无数人流离失所。
听起来这顺理成章,但从没人去想一想,金边能容纳三百多万人吗?直到今天的现代化时代,金边也就一百多万人(这个可以百度),西哈努克时期,金边六十多万人,朗诺上台这五年,全国炸回原始社会,人民纷纷涌向金边以求保命,美军一走,金边的粮食顶多够吃五天。
之后韩桑林政权掌权后,情况并没有好转,而是更加恶化,但只要是恶化,韩桑林必定推给红色高棉。
越军在追击赤柬游击队时,实行的是焦土政策,他们连苗禾庄稼也要破坏,以断绝赤柬粮食来源。
所谓柬埔寨人民欢迎越军照片,你想要多少有多少,但这有什么意义?真实情况是赤柬越打越多。
韩桑林政权的成员:副总统彭苏云(电台编辑)内政部长钱森(红色高棉省委书记)教育部长陈温(原金边大学物理教授)新闻部长吉查丹(电台记者)经济及福利部长莫萨贡(红色高棉游击队员)卫生部长劳宾(医生)外交部长洪森(就是现在的首相,当年30岁不到,人才)以上是内阁成员,还有一个中央委员会名单,不述。
这个政权是越南人吞并柬埔寨的工具,并且马上签了驻军协议,越军驻扎柬国兵力达十五万左右。
所谓友好协议,无非是越南人自己跟自己签。
韩桑林的部队要做的工作抢粮食,宣传红色高棉罪行,抢美女,收集赤柬游击队情报。
但越南人不允许他们军队有真正武装,韩桑林成了名义上的领导人后,对越南也是心有顾忌,越南人既能扶你,也能杀你。
像洪森这种少壮派,就开始寻求另一条救国之路,中越战争一打响,对韩桑林政权内心的震动极大,但当时表面上仍然对苏联,越南忠心耿耿。
苏联对越南的不满之一,在于没有控制住西哈努克亲王。
直到九十年代,柬埔寨各方力量边合作,边争斗,最终合作时,西哈努克都发挥了精神领袖作用。
Reason analysis of the Vietnamese Chinese Exclusion movement(1975-1986)作者: 罗雪珍
作者机构: 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出版物刊名: 红河学院学报
页码: 4-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越南 排华 原因
摘要:1975年—1986年的越南排华运动,是越南国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中越国家利益冲突,两国关系恶化是酿成这一事件的根本原因,国际上越南—中国—苏联三角关系的变局及越南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换是此次排华的两股重要推动力,此外,越南民族主义的发展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国内"文革"等政治因素也助涨了此次排华运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越的亲密关系及原因探析陈宏明[内容提要]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有史以来中越两国关系最密切最友好的时期。
其主要原因是近代以来两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为了捍卫本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本国的根本利益,在反对共同的敌人——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侵略的斗争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密切配合,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友谊。
在当今国际局势和国家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应该积极探索并实行新的对外战略。
[关键词]中国与越南亲密关系原因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两国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
19世纪后期,越南和中国先后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在反抗共同的敌人、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正义斗争中,两国人民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越两国关系的新时代,从此中越两党两国的外交关系进入了一个亲密友好的健康发展时期。
20世纪50至60年代中越之间的亲密关系,直到今天人们还津津乐道。
当时两国的关系犹如越南主席胡志明说的“同志加兄弟”,既亲密无间,又牢不可破。
这段时期可谓中越友好关系史上的“黄金时代”。
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越友好关系的历史回顾1. 中越建交及其历史意义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二十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最重大事件。
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仅使四亿多万中国人民获得解放,而且使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对中越关系的发展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使中越两党20年代以来建立的深厚革命情谊,在新的时代里得到全面、空前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立即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祝贺。
1950年1月14日,胡志明主席发表声明:“越南随时准备和所有尊重越南国家的平等权利、领土主权和国家主权的国家的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1次日,越南外长黄明鉴照会中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中越社会问题研究报告中越社会问题研究报告近年来,中越两国社会问题较为严重,严重影响两国社会稳定。
下面将结合实际情况对中越两国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首先,中越两国都存在着贫富差距问题。
在中国,尽管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是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富裕地区的人均GDP远高于贫困地区,城乡差距也十分明显。
与此同时,在越南,贫富差距也存在较大的问题。
一方面,城市富人阶层的财富迅速增长,而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依然很多。
这种贫富差距的存在使得社会阶层固化,社会不公现象愈发严重。
其次,两国都面临着就业问题。
在中国,随着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就业压力不断增加。
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带来了庞大的就业压力。
这些农民工往往没有技能或者低技能,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
与此同时,在越南,农村地区也存在大量的就业问题。
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但是农业收益不稳定,很难满足所有人的就业需求。
这导致很多年轻人只能选择进入城市务工,但是就业机会有限。
此外,两国都存在着教育问题。
在中国,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好,但是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十分有限。
农村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较低,很多孩子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
与此同时,在越南,教育资源也不平衡。
城市地区的学校条件相对好,但是农村地区的学校仍然面临着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等问题。
这使得农村地区的孩子接受到的教育水平无法与城市地区相比。
最后,两国都面临着环境污染问题。
在中国,城市地区的环境污染严重,雾霾天气频繁发生。
工业排放、车辆尾气等都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在越南,随着快速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工业废水排放、化学品污染等都对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综上所述,中越两国都存在着贫富差距、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和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两国需要采取措施,加大投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经济条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并且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
南洋血——东南亚排华往事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4年第18期2014年5月13日,越南部分地区的反华示威演变成大规模暴力事件。
事态虽然在中国及国际社会的有力督促下得到平息,却已在事实上形成又一次“越南排华事件”,不由令外界再度回忆起东南亚历史上屡屡出现的类似情况。
请看《中国经营报》刊尹鸿伟的文章。
怒海风暴此次越南排华暴力事件,已经不是越南第一次发生类似的事件,许多历史书籍和资料都记录着越南曾经的恶劣行径。
1979年2月起,中国和越南之间爆发了长达10年的边境战争,越南之前的排华行动便是原因之一。
1975年,越南北方以武力统一南方后,便开始有计划地排斥华侨和华人。
起初越南只是将南方比较富有的华人赶走,中国方面没有干预;随后越南开始驱逐北方的华侨,华裔政府官员被解职,独立开业的华商被迫停业,华人学校被关闭,这才引起中国政府的抗议并且导致两国关系恶化。
越南在1977年掀起了全国排华高潮,强行把大批华侨驱赶出国,并强迫每个离开越南的华侨交纳12两黄金。
这些华人都被赶上破旧的渔船驶向怒海,造成了大量人员被抢劫、杀害及饿死病死的人间惨剧。
按照联合国难民事务处后来估计,越南仅1979年掠夺华侨难民的财产就可达30亿美元。
从1975年到1984年间,越南政府共驱赶了超过150万越南华侨出境,这些几乎被勒索、抢夺一空的难民大部分被联合国收容后入籍到西方国家,也有一部分由中国政府收容安置。
由于中越两国间还长期存在领土、领海争端,以及1978年越南出兵占领柬埔寨等复杂因素,最终在1979年2月导致中越边境战争爆发。
澳大利亚《时代报》当时对为数众多的难民进行采访后认为,越南要对中越争端及大量难民的产生负主要责任。
由越南造成的巨大难民潮一直令全世界震惊,尤其从海路逃亡到外国而遇险死亡的越南华侨人数更是难以统计,他们的悲惨遭遇至今不断被后人提及。
据中国民政部原部长李学举主编的《民政三十年》一书统计,那一时期在中国生活的“印支难民”达30万,主要以越南驱逐的人员为主。
中越南海之争的国际法分析摘要:近年来,南海问题不断向着复杂化、国际化方向恶化。
在这场“蓝色圈地运动”中,越南不顾中国反对,抢占岛礁,瓜分资源,声称其最先发现南沙群岛,并以法国在越南殖民统治期间,曾占领南沙为由,要求拥有南沙群岛全部主权。
本文先从驳斥越南所谓的“国际法依据”着手,再分别从中国对南海的占领符合先占规定,越南做法实质是对禁止反言原则的违背,以及中国在南海的既得权受保护这三个方面来论证中国对南海享有无可争辨的主权。
关键词:先占时效禁止反言历史性水域一、中越南海之争的缘由及现状分析上世纪70年代以前,南海相对平静,但随着油气资源的相继发现,战略地位的不断提高,周边国家陆续对其提出了“主权的诉求”。
在与东南亚国家的争端中,中越之争尤其引人注目,越南不仅侵占我国岛礁最多,还提出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的主权,最近越南在南海更是动作频频,不断推动南海问题的多边化与国际化。
中国与越南争议的焦点为岛礁的主权归属问题,也只有解决好岛礁的归属才能进一步划定海界,处理好与周边国家关于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的划分,南海问题也才能一一解决。
二、越南方面的主张(一)“古籍资料”中记载了越南在公元7世纪首先发现了南沙。
越南为了证明取得南沙群岛的主权符合先占的规定,声称其“古籍资料”中记载了越南在公元7世纪时首先发现了南沙。
国际法上的先占是指一国有意识地占有无主地并取得对它的主权行为,是传统国际法上取得领土的方式之一,先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先占的客体是无主地,无主地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来就没有被任何国家占领过的地方;另一种是曾经属于某国但后来又被放弃的的领土。
第二个条件就是占领必须有效。
[1]针对越南的主张,先不论此记载是否真实可信,即使该说法成立,发现南沙的时间也明显晚于中国人,因为早在汉代初年,中国人民就来到了南海发现了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而在这之前此处一直无人问津,东汉杨孚《异物志》、三国万震《南国异物志》、东吴康泰《扶南传》中对此均有记载。
红色警戒: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从兄弟到仇人,中越反
目内幕
李昱瑶
【期刊名称】《中国故事》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1979年的世界还是个冷战的世界,当时的苏联和美国两大超级大国对立,形成东西方阵营。
中国自命为第三世界弱小国家的代言人,但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还远不足以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匹敌。
相反,由于中苏交恶,苏联又拼命拉拢中南半岛小国越南,从战略上对中国形成了一种合围的态势。
【总页数】5页(P67-71)
【作者】李昱瑶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637.12
【相关文献】
1.1950~1979年间中越同盟中的苏联因素
2.从层次分析法的视角看1979年中越战争的根源
3.中越领导人成都秘密会晤内幕——中越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前奏曲
4.1979对越自卫反击战决策内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越关系恶化缘由探究
政法学院13级思想政治教育班彭仕媚 1303053051
最近越南反华事件的爆发令本来就严峻的中越关系进一步恶化,难以不让人思考,为什么意识形态相同的邻国会如此排斥中国?现在的中越走到这一步是何原因?所有事件的发生都不会是由单一原因引起的。
同样,中越关系的恶化也是不同原因引起的。
首先,我们可以追溯中越关系史,从历史中寻找中越关系恶化的缘由。
实际上,越南和中国一段友好来往的历史。
例如,明清时期,越南是中国的宗藩国,中国曾多次出兵帮助越南解决国内动乱和抗击侵略。
但是,虽然作为越南的宗主国,出兵越南在道义上完全是可以说的过去的。
不过曾经作为中国的附属国的越南因为在历史上被中国影响过深,可能会导致现在会对中国抱有戒心,担心会像历史上一样再次被中国控制,成为中国的附属国。
也就是说,虽然这时中越处在友好交往阶段,但是这段历史对越南人不一定是友好的。
并且,中国还放弃过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无疑,这是对越南的一种抛弃。
19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中国也曾经帮助越南打对法侵略战争。
在20世纪50-60年代,中越关系更是走进了蜜月期,在越战期间,中国对越南的帮助更是不遗余力。
但是,这时候的中越关系之所以这么好,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在那个时期,意识形态占主导地位,中越共同站在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并且那时候的中国坚定的实行“一边倒”政策。
所以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中越关系当然是亲密的。
但是当意识形态的作用没有那么重要了,中越关系也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特别是中国出于国家利益考虑与美国共同遏制苏联的时候,间接地影响了中越关系的发展,后来更是直接爆发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这一场战争对越南国内的影响是深远的,整个越南国内都无法忘记这一段惨痛的侵略史。
直至现在,越南都还在举行战争纪念活动,这活动表面是为了纪念在战争中死去的战士,但是事实上是为了提醒民众勿忘国耻,这无疑是在越南国内造成了民众对中国的仇恨越来越深。
总的来说,从明清以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越关系时好时坏。
但是无疑是曾经作为中国附属国的历史还是中国对越南的战争,都让越南对中国产生不信任感,甚至是排斥中国的。
所以一系列的历史使越南国内本来就有反华情绪。
步入现代,在复杂的世界局势之下,中越关系也越来也复杂。
但总的来说,关键点是国家利益的冲突。
大家都十分关注的,是中越在南海的利益冲突。
双方都有自己的立场,中国认为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南海主权属于中国,这是不能让步的。
虽然中国也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是佷显然越南不会把这当成是中国的让步,欣然接受。
相反,越南会认为这是一个很无耻的举动,南海主权本来就属于越南。
在越南国内,政府就是这样告诉民众的,
所以,越南的国内舆论认为越南的行径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而中国是仗着大国欺负小邻国,越南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捍卫小国利益。
而这种基本上是不可调节的利益冲突加深了中越矛盾。
同时,美国对亚太事务的干涉为越南向中国叫嚣提供了靠山。
美国希望重返亚太,需要遏制中国,显然越南等小国家是遏制中国的好帮手,而越南也希望可以从南海分一杯羹,所以当美国愿意站在越南背后时,越南明显有底气多了,所以才能一直向中国叫嚣。
并且,美国的介入,使越南很难和中国坐下来好好谈南海问题,这使中越关系更难走向正常。
从这个角度看来,中越关系也是大国博弈之下产生的问题。
在阵营的选择中,出于国家利益考虑,越南决定站在与它利益冲突较少的美国一边。
此外,除了海权之争,作为中国的邻国,两国在陆地上同样有争端。
多年来不断的边境土地争端,也是影响中越关系的重要因素。
另外,越南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
实际是越南是很依赖中国而发展经济的。
但是,越南国内会认为中国对越南的投资实际上是一种经济殖民主义,是在利用越南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是在剥削他们。
这也加剧了越南的反华情绪。
然后,最近因为西沙的冲突,越南国内经济受外部因素影响产生动乱,这一下,越南人民更加不满了,这也是越南反华事件爆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作为邻国,中越之间的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的。
有其历史因缘也有在现代世界局势影响之下的形成的特定因素。
是合力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