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力管网及换热站课程设计

热力管网及换热站课程设计

热力管网及换热站课程设计
热力管网及换热站课程设计

本科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乌鲁木齐市新丰小区热力管网

及换热站工程设计

院(部):热能工程学院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班级:热动104

姓名:魏茂丰

学号: 2010031359

指导教师:刘学来胡爱娟

完成日期:2013年06月28日

摘要

本设计为乌鲁木齐市新丰小区换热站课程设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供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采用集中供暖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管理.同时采用集中供热可提高供热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次设计要解决系统水利失调、浪费大量的热量,而使供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不仅要使它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要求,还秉着节约资金,节约材料,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理念,来确定供热方案,其中不乏对前人经典设计思路的借鉴,并再系统压力不平衡处进行调节,以使整个系统水力平衡。

换热站课程设计是综合应用本门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设计实践。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换热站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并在查阅技术资料、选用公式和数据、用简洁文字和图表表达设计结果、制图以及计算机辅助计算等能力方面得到一次基本训练,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实事求是、严肃负责的工作作风。

关键词:换热站,板式换热器,钠离子交换器

目录

摘要 (Ⅰ)

第一章设计概况 (1)

1.1设计题目 (1)

1.2设计原始资料 (1)

1.2.1 设计地区气象资料 (1)

1.2.2 设计参数资料 (1)

第二章换热站方案的确定 (2)

2.1换热站位置的确定 (2)

2.2换热站建筑平面图的确定 (2)

2.3换热站方案确定 (2)

2.4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类型 (2)

2.5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3)

第三章换热站设备的选取 (4)

3.1换热器简介 (4)

3.1.1换热器概述 (4)

3.1.2换热器的分类 (4)

3.2换热器的选取 (5)

3.2.1换热器类型的选取 (5)

3.2.2换热器选型计算 (6)

3.3水力计算 (7)

3.4循环水泵的选择 (11)

3.4.1循环水泵应满足的条件 (11)

3.4.2循环水泵选择 (11)

3.5补水泵的选择 (13)

3.5.1补水泵应该满足的条件 (13)

3.5.2补水泵的选择 (13)

3.6补水箱的选择 (14)

3.7除污器的选择 (16)

第四章设备管道的防腐保温 (19)

4.1设备管道的保温 (20)

4.2设备管道的保温 (20)

第五章设计小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第六章参考文献. (23)

一、设计原始资料

1.1设计题目:乌鲁木齐市新丰小区供热工程设计

1.2设计用时:2周

1.3 热媒及参数

1)供暖

低温热水60o C---50o C

2)有热电厂提供的0.6MPa的饱和水蒸汽,已经供到小区附近,供气量完全满足小区要求。

1.4乌鲁木齐市气象条件

冬季:

1)冬季室外供暖计算温度:'

t=-22o C

W

2)冬季主导风向:西南风

3)冬季室外平均风速:1.7m/s

4)冬季日照率:50%

5)最大冻土深度:133cm

1.5采暖方式

采用对流辐热式钢铝散热器

二换热站方案的确定

2.1换热站位置的确定

1、尽量靠近主要负荷及负荷密度较大处。

2、应考虑整个管网的水力平衡性。

2.2换热站建筑平面图的确定

1、外墙370mm;内墙240mm;

2、根据功能设换热间、配电间、值班室等;

3、门、窗、开间和进深以“3”为模数;

4、室内外高差300mm(150mm);

5、标注两道尺寸线。

2.3换热站方案确定

热力点在用户供、回水总管进出口处设置截断阀门、压力表和温度计,同时根据用户供热质量要求,设置手动调节阀或流量调节器,以便对用户进行供热调节。用户进水管上应安装除污器。城市上水进入水--水换热器被加热,热水沿热水供应网路的供水管,输送到个用户。热水供应系统中设置热水供应循环水泵和循环管路,使热水能不断的循环流动。当城市上水悬浮杂质较多、水质硬度或含氧量过高时,还应在上水管处设置过滤器或对上水进行必要的水处理。安装原水箱、原水加压泵、全自动软化水装置与软化水箱,使二级网系统具有较完整的补水及其处理系统。

2.4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类型

供热管道平面布置图示与热媒的种类、热源和热用户相互位置及热负荷的变化热点有关,主要有枝状和环状两类。

枝状网比较简单,造价较低,运行管理比较方便,它的管径随着到热源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其缺点在于如没有供热的后备性能,即一旦网路发生事故,在损坏地点以后的所有用户均将中断供热。

环状网路的主要优点是具有供热的后备性能,可靠性好,运行也安全,但

它往往比枝状网路的投资要大很多。

本设计中,力争做到设计合理,安装质量符合标准和操作维护良好的条件下,热网能够无故障的运行,尤其对于只有供暖用户的热网,在非采暖期停止运行期内,可以维护并排除各种隐患,以满足在采暖期内正常运行的要求,加之考虑到目前我国的国情,故设计中的热力网型式采用枝状网。

2.5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合理的选择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应对节约投资,保证热网安全可靠地运行及交通情况等综合考虑,力求与总体布局协调一致。

1、供热管道的敷设方式可分为架空敷设和地下敷设。考虑到长春地区的气候条件,小区所在地的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及供暖管道与下区整体环境的协调性等条件,本设计均采用地下敷设方式。

A.地沟敷设:

(1)通行地沟敷设:工作人员可能直立通行的地沟,但造价高。

(2)半通行地沟敷设:当管道根数较多,采用但排水平布置沟宽度受到限制时,可采用半通行地沟。

(3)不通行地沟敷设:当管道根数不多且维修工作量不大时,可采用不通行地沟,其造价较低,占地小,但检修时必须掘开地面。

B.无沟(直埋)敷设:

供热管道直接埋设于土壤中,最多采用的形式是供热管道,保温层和保护瓦克三者紧密粘合在一起,形成整体式的预制保温管道结构形式。

2.管道的布置应注意:

a.管道尽量平行于道路和建筑物

b.尽量将管道设在人行道及绿化地带下,且少穿过道路

c.管网形式采用直埋敷设或地沟敷设

d.管网敷设应力求线路短而且直

e.热力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管线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三换热站设备的选取

3.1换热器简介

3.1.1换热器概述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以实现不同温度流体间的热能传递,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是实现化工生产过程中热量交换和传递不可缺少的设备。

在换热器中,至少有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一种流体温度较高,放出热量;另一种流体则温度较低,吸收热量。在工程实践中有时也会存在两种以上的流体参加换热,但它的基本原理与前一种情形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3.1.2换热器的分类

换热器作为传热设备被广泛用于耗能用量大的领域。随着节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换热器的种类越来越多。适用于不同介质、不同工况、不同温度、不同压力的换热器,结构型式也不同,换热器的具体分类如下:

1、换热器按传热原理可分为:

1)间壁式换热器

间壁式换热器是温度不同的两种流体在被壁面分开的空间里流动,通过壁面的导热和流体在壁表面对流,两种流体之间进行换热。因此又称表面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应用最广。间壁式换热器根据传热面的结构不同可分为管式、板面式和其他型式。

2)蓄热式换热器

蓄热式换热器通过固体物质构成的蓄热体,把热量从高温流体传递给低温流体,热介质先通过加热固体物质达到一定温度后,冷介质再通过固体物质被加热,使之达到热量传递的目的。蓄热式换热器有旋转式、阀门切换式等。

3)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

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是把两个表面式换热器由在其中循环的热载体连接起来的换热器,热载体在高温流体换热器和低温流体之间循环,在高温流体接受热量,在低温流体换热器把热量释放给低温流体。这类换热器主要用于回收和利用高温废气的热量。以回收冷量为目的的同类设备称蓄冷器,多用于空

气分离装置中。如炼焦炉下方预热空气的蓄热室。

4)混合式换热器

混合式换热器是通过冷、热流体的直接接触、混合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器,又称接触式换热器。由于两流体混合换热后必须及时分离,这类换热器适合于气、液两流体之间的换热。例如,冷水塔、气体冷凝器等。

2、换热器按用途分为:

1)冷却器

冷却器是把流体冷却到必要的温度,但冷却流体没有发生相的变化。

2)加热器

加热器是把流体加热到必要的温度,但加热流体没有发生相的变化。

3)预热器

预热器预先加热流体,为工序操作提供标准的工艺参数。

4)过热器

过热器用于把流体(工艺气或蒸汽)加热到过热状态。

5)蒸发器

蒸发器用于加热流体,达到沸点以上温度,使其流体蒸发,一般有相的变化。

下面我们主要介绍板式换热器。

1.板式换热器产品应用范围:板式换热器以传热效率高(比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高2~4倍)、节能、经济、结构紧凑、拆卸方便等优点,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化工、电力、冶金、食品、石油、机电、纺织、造纸等工业部门,同时在集中供热中供热及热能回收工程式中也被大量采用。

2.板式换热器的特点:传热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随机应变、有利于低温热源的利用、占地小,易维护、阻力损失少、热损失小、冷却水量小、投资运行费用较低。

3.2换热器的选取

3.2.1换热器类型的选取

本设计选用汽-水壳式换热器,壳式换热器具有很多优点如换热效率高、通用性强、结构紧凑、投资费用低、热回收效率高、降低耗水量等优点。

换热器的容量和台数应根据采暖、通风、生活的热负荷选择,一般不设备用。

但当任何一台换热器停止运行时。其余设备应满足60--75%热负荷需要。本设计选用3台相同规格的换热器。型号为: F6-600-35-4型。

3.2.2 换热器选型计算

(1)换热器选型计算公式

Q=KF m t ? (3-1) 式中 Q —热流量,W ;

K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W/(m2.℃);

F —换热面积,2m ;

m t ?—设计工况下的水-水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差,C ?。

C 72.1038

.984.108ln )608.158()508.158(ln 0min max min max =---=???-?=?t t t t t m 对于汽-水换热器换热系数可取1510--1750 W/(㎡.℃),本设计取1700W/(㎡.℃)

换热站的总热负荷为5680KW ,选三台换热器,即换热器但当任何一台换热器停止运行时其余设备应满足60--75%热负荷, 根据式(3-1)可得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应为:

F=32.2 2m

换热器的性能参数

换热器的热冷流体可由下式计算

G=Q/(△tm * C )

式中 Q —热流量,W ;

G---流体流量,Kg/s;

C—水的比热,J/(Kg/℃);

t?—流体通过换热器前后的温差温差,C?

m

3.3水力计算

根据水利计算图,进行管段的编号。

3.4循环水泵的选择

3.4.1 循环水泵应满足的条件

(1)循环水泵的总流量应不小于管网的总设计流量,当热水锅炉出口至循环水泵的吸入口有旁通管时,应不计入流经旁通管的流量。

(2)循环水泵的扬程应不小于流量条件下热源、热力网、最不利环路压力损失之和。

(3)循环水泵应具有工作点附近较平缓流量扬程特性曲线,并联运行的水泵型号相同。

(4)循环水泵承压耐温能力应与热力网的设计参数相适应。

(5)应尽量减少循环水泵的台数,设置三台以下循环水泵时,应有备用泵,当四台或四台以上水泵并联使用时,可不设备用泵。

(6)热力网循环水泵入口侧压力应不低于吸入口可能达到最高水温下饱和蒸汽压力加50KPa 。

3.4.2 循环水泵的选择

(1)设计循环流量

根据公式 及计算热负荷Q=5680000W ,可求出循环水泵流量为 G=K1*0.86Q*10-3/(tg-th)

得出527.56t/h

(2)循环水泵扬程

321p p p H ?+?+?=

式中

H — 循环水泵扬程,m ;

1p ? — 热源内部内部阻力损失,15 m O H 2(换热器);

2p ? — 最远用户的内部压力损失,取5 m O H 2

. 3p ? — 供回水干管的阻力损失,本设计4.52*2=9.04 m O H 2. 所以得出H=15+5+9.04=29.04 m O H 2

由Gv 和H ’两个数据可确定选择循环水泵型号为IS200-150-315型循环泵三台,(两用一备)。

3.5补水泵的选择

3.5.1补水泵应该满足的条件

(1)闭式热力网补水装置的流量的应根据供热系统的渗漏量和事故补水量确定,一般取允许渗漏量的4倍。

(2)开式热力网补水泵的流量,应根据生活热水最大设计流量和供热系统渗漏之和确定。

(3)补水装置压力不小于补水点管道压力加30-50KPa ,如果补水装置同时用于维持热力网静压力时其压力应能满足静压要求。

(4)闭式热力网补水泵宜设两台,此时可不设备用泵。

(5)开始热力网补水泵宜设两台或两台以上,其中一台泵作为备

用。

3.5.2补水泵的选择

(1)补给水泵的流量

取循环水量的4%(按正常补水量1%,事故补水量为正常补水量4倍)

''G 补=4%G

(5-4)

式中 'G —设计循环流量,t/h ;

根据式(5-7)'G 补=8.633/m h

(2)扬程

b xs ys H H H H h =++- m H 2O

式中 b H —补水点压力值(通过对系统水压图分析确定),m ;

ys H —补给水泵压力管阻力损失,m ;

xs H —补给水泵吸水管中的阻力损失,m ;

h —补给水箱最低水位高出系统补水点的高度,m 。

工程上认为补给水泵吸水管损失和压力管损失较小,同时补给水箱高出水泵的高度往往作为富裕之或为抵消吸水管损失和压力管损失的影响,所以公式可简化为

H=Hb mH 2O

补水点压力值

H可由水压图直接得到,由于采用补给水泵定压,

b

可取静压线7m。

根据式(5-6)可得H=30mH2O

和H可确定补给水泵的型号为IS65-50-160 根据'G

水泵性能表

3.6补水箱的选择

一般补给水箱应有人孔、水位计、温度计、溢水管、放水管、软水管、出水管、放气管等附件。溢水管应比给水管大0.5-1倍,溢水口中心与漏斗中心应稍有偏差,使溢水易排入漏斗。当水箱高度大于1.5米时,一般应设内外扶梯。

补水箱的体积要求可以满足40分钟的最大补水量的使用,同时考虑箱体的尺寸应符合热力站内的布置和美观及制作简单节省材料。本设计采用方形补水箱,其尺寸表如下表

水箱尺寸表

水箱的防腐

水箱管接头及所需附件制作完毕后应在内外表面进行防腐处理。水箱内部一般按如下处理:水箱温度在30℃以下时,可刷红丹防锈漆两遍;当温度在30-70℃之间时,可刷过氯乙烯漆4-5遍;对水温在70-100℃之间时,可刷汽包漆4-5遍。水箱外部一般刷红丹防锈漆两遍,水箱经表面处理后,不得在水箱本体上直接焊接。

水箱的保温

水温大于50℃水箱需要保温,保温层外表面温度不应超过40-50℃。补水箱是由SMC模压板块、密封材料、金属结构件及配管系统现场组装而成。给设计和施工带来极大方便

3.7除污器的选择

旋流除污器是集旋流与过滤于一体,旋流除砂器主要用来清除地下水和包括地下热水及其它水源中的固体颗粒,适用于水源热泵系统、中央空调循环冷却水、冷冻水系统、冬季冷暖循环水系统、工业冷却循环水系统等。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食品、医药等许多工业部门,在给水处理领域实现除砂、降浊、固液分离等效果显著。

旋流除污器的特点:

a旋流除污器采用多个滤筒过滤,有效过滤面积大,压力损失小。设计过滤面积为进出口面积的3~5倍。

b.旋流除污器维修、维护方便:设置检修人孔,装卸滤筒方便,反冲洗过滤器

c.旋流除污器采用多滤筒过滤、逐个滤筒清洗的结构,清洗时不间断供水。

d.旋流除污器程序控制:可根据用户现场实际情况需要设定系统的各项参数。

e.旋流除污器先进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精确度高,并可根据不同水质调整其工作模式和运行状态,以提高其适应水质能力。

f.旋流除污器方便的控制方式:压差/时间同时控制或分别控制,可根据实际工况及需求任意选择,自动运行;同时设手动/自动转换开关,控制方式可预先设定,并可气互锁,

g.旋流除污器设有就地控制,必要时可设远传控制转换开关,以实现就地操作和远控操作。

h. 旋流除污器留有运行状态输出、故障报警输出等功能,保证设备使用在安全可靠条件下运行。

Y型除污器又称GL41HY型过滤器,是设备计结构最简单,也是最科学,最高效除污器,使用寿命长,过滤精度高,价格经济.

Y型除污器的工作原理:介质从除污器入口进入,介质先流入到滤网筒内,

经过滤网,在滤网上分布着数量不等的小孔,当杂质的孔径大于滤网上的孔径时这些杂质便被拦截下来,然后定期清洗滤网即可.304不锈钢滤网使用寿命长,好清洗. Y型除污器除了与最常配套的减压阀使用外,单独应用干冷热循环水系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水,类等介质的管路.型除污器是用来除掉机械杂物的场合。Y型除污器外壳为铸铁或钢管焊接两种.厂备货一般是DN40到DN350口径为铸铁材质,DN350以上口径为碳钢材质..型除污器的过滤网由不锈钢制造,般通水网为8—30目,可按要求生产.

Y型除污器是最常用的除污器的一种,成本经济.常见的除污器还有:卧式直通除污器,角通式除污器.主要部件有:过滤器体,排污盖,过滤网,排污口.

除污器的安装注意事项

1、除污器安装应该按工程设计说明的要求进行。

2、如选用本设备设计系统在除污器进出口管道上不设阀门,不要求拆卸的情况下,则进出口管道上的法兰要取消,除污器和管道直接焊接。

3、设备安装完,应清除内部因制作或安装遗留的杂物。

4、设备投运前,应同管道系统一起进行水压试验,水压实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5、在运行过程中,应根据管道系统的清洁情况,定期进行去污,确保除污器畅通

3.8 热力入口

热力入口设置在单幢建筑物用户的地沟入口,站内设置温度计、压力表等检测装置,在供水管道上装过滤器,防止污垢、杂物等局部系统内,在低点处设置泄水阀,检修时排泄供暖系统中的水量。详见小区供热系统管线平面布置图以及热力入口布置图。

四设备管道的防腐保温

4.1设备管道的保温

换热站内的管道,管道附件,集,分水器等需要进行保温处理。

本设计采用离心玻璃棉保温结构,此保温结构,保温效果好且施工方便价格低廉。具体保温层厚度见下表:

保温层厚度表

4.2设备管道的保温

热力管道及其设备的防腐处理,主要是直金属表面的外防腐和其涂料层的保护,金属的腐蚀是金属在其工作环境中,因化学或是电化学反应,引起金属的表面均匀或者是局部的耗损现象的总乘。为了减少管道的腐蚀,我们需要对管道进行相应的防腐处理,主要是刷漆防锈等。

本设计中只是对换热站内的架空管道进行防腐处理,对各个管道及其设备刷底漆一遍,面漆2道。

五设计小节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供热设计,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提高。通过这次供热设计,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城市供热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供热设计等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城市供热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计算能力,绘图能力,熟悉了规范和标准,同时各科相关的课程都有了全面的复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提高。

课程设计这样集体的任务光靠团队里的一个人或几个人是不可能完成好的,合作的原则就是要利益均沾,责任公担。如果让任务交给一个人,那样既增加了他的压力,也增大了完成任务的风险,降低了工作的效率。所以在集体工作中,团结是必备因素,要团结就是要让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真诚,自然,微笑;说礼貌用语;不斤

斤计较;多讨论,少争论,会谅解对方,共同进步;对他人主动打招呼;会征求同学的意见,会关心同学,会主动认错,找出共同点;会接受帮助,信守诺言,尊重别人,保持自己的特色,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换热站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在此感谢我们的刘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课程设计的每个实验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

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的节能措施

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的节能措施 摘要: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突飞猛进。集中 供热系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发展。主要分析了集中供热系统中所出现的 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出只有降低换热站对燃料的消耗,才能在一定 程度上提高热源的使用效率,达到节能目标。 关键词: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节能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另外我国科学技术的稳步发展也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其中近年来供热 行业的迅速发展能够更好地为人们供热,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集中供热系统凭借着自身方便、环保的应用优势深受人们的喜爱,这就使得集中 供热系统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通常情况下集中供热 系统的应用都比较耗费能源,以致于集中供热系统应用成本不断增加,这极其不 利于供热行业的向前发展。因此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及时对集中供热系统应用 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便于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从而 为供热行业的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的工作原理 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在供热系统当中属于一个中转站,其是连接一次供水管 与二次供水管网,相关控制设备等一系列装置的机房。在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当中,一次供水管主要指的是连接在城市各个热水管网和换热站的管网,二次供水 管网主要是连接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和用户的管网。换热站的工作原理主要是, 通过一次热源中热水管网传输到换热站之内,然后换热站的内部就会对水源进行 换热,并且通过换热之后的水源进行传输到二次集中供热管道当中,然后为用户 提供相关的热源。在温度表上所显示的温度就是换热站管道当中水源的实际温度,一般的回水温度和用户所使用暖气的温度相对接近。 2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于集中供热系统应用知识认识不足 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在应用过程中虽然整体操作流程比较简单,但是在实际 应用当中需要注重的细节比较多,比如需要合理调整供热压力、严格把控供热设 备质量等,这也就表明在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应用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细节。然而 现今我国大多数供热行业中的工作人员对于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应用知识认识都 不足,相关的工作经验也不够丰富,这就导致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的应用水平一 直得不到提高,换热站能源大量浪费的现象频繁出现。另外如若相关工作人员忽 略了这些细节因素,那么将会对于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的供热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供热系统能源消耗量更高。 2.2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设备质量不达标 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的应用对于设备的质量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整个系统 内的设备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这样才能够确保系统内部设备的协调运行, 进而保障供热系统的高效应用,并且一旦系统设备出现不协调运作,则极有可能 会影响供热效果,同时增加能源消耗。现今我国一些供热企业为了尽可能地谋取 利益,使得所应用的大多数集中供热系统换热站设备质量都不达标,并且还比较 单一落后,这就导致供热设备无法满足现今的供热需求,不利于供热行业的向前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说明书(国产600MW凝汽式机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设计计算)

国产600MW 凝汽式机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设计计算 1 课程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确定在不同负荷工况下各部分汽水流量及参数、发电量、供热量及全厂的热经济性指标,由此可衡量热力设备的完善性,热力系统的合理性,运行的安全性和全厂的经济性。如根据最大负荷工况计算的结果,可作为发电厂设计时选择锅炉、热力辅助设备、各种汽水管道及附件的依据。 2 课程设计的题目及任务: 设计题目:国产600MW 凝汽式机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设计计算。 计算任务: ㈠ 根据给定的热力系统数据,在h - s 图上绘出蒸汽的汽态膨胀线 ㈡ 计算额定功率下的汽轮机进汽量0D ,热力系统各汽水流量j D ㈢ 计算机组和全厂的热经济性指标(机组进汽量、机组热耗量、机组汽耗率、机组热耗率、 绝对电效率、全厂标准煤耗量、全厂标准煤耗率、全厂热耗率、全厂热效率) ㈣ 按《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设计制图规定》绘制出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3 已知数据: 汽轮机型式及参数

锅炉型式及参数 锅炉型式英国三井2027-17.3/541/541 额定蒸发量Db:2027t/h 额定过热蒸汽压力P b17.3MPa 额定再热蒸汽压力 3.734MPa 额定过热蒸汽温度541℃ 额定再热蒸汽温度541℃ 汽包压力:P du18.44MP 锅炉热效率92.5% 汽轮机进汽节流损失4% 中压缸进汽节流损失2% 轴封加热器压力P T98kPa 疏水比焓415kJ/kg 汽轮机机械效率98.5% 发电机效率99% 补充水温度20℃ 厂用电率0.07 4 计算过程汇总: ㈠原始资料整理:

小区热力管网及换热站工程设计

供热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长春市曙光小区热力管网 及换热站工程设计 院(部):热能工程学院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热电) 班级:热动102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摘要 本设计名为长春市曙光小区室外供热管网和换热站工程设计。 随着国家计量供热的逐步推行,供热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计量供热是供热行业从粗放型管理方式向精细型管理方式的一次深刻转变。计量供热的主目标是节能环保。计量供热的成功实行必须依托高精确的热网调控。而热网的高精确调控基础是热网的设计和建设。这对我们供热系统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能否设计出满足热网精确调控需求的供热系统是当前我们设计人员面临的一道重要难题。 供热工程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城市公共事业的一项重要设计。各地区都努力从现有条件出发,积极调整能源结构,研究多元化的供热方式,实现供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计量供热的节能目标。计量供热不仅能给城市提供稳定的可靠地高品位热源,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而且能节约能源,减少城市污染。有利于城市美化,有效地利用城市空间。城市供热管网的设计,首先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既要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又要实事求是的对热负荷进行调查和计算。在了解热负荷的性质、类别、用途等多方面现场的资料后,进行供热外网的设计。 本次设计以节能建筑的热指标为基础,以热网的精确调节为最终目标,尽量降低热网的各项指标,尽量应用精确调节的阀门和设备,为计量供热打好基础。 本设计以经济、环保、节能为原则,通过借鉴以前的设计方法和经验,采用了合理的技术措施,使设计的各个系统达到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集中供热;供热管网;换热站;节能;

供热无人值守换热站设计方案..

供热无人值守换热站设计方案 一、我厂供热现状 目前我厂现有换热站房3个,目前3 个换热站房均依靠工作人员24 小时值守,导致换热站运行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存在大量人员费用与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本次改造目标是在现有换热站的基础上,通过局部改造、优化(能保留的保留),实现换热站的集中控制、无人值守,最终达到减员增效、降低运行各项成本的目的。 二、改造技术要求 1、改造原则 先进性 采用国际领先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和数据存储管理技术,效益高,投资少,所有设备及设备安装须达到国家相应规定的标准,具有科学、先进、便于维修和管理的特点,可以保证在未来5~10 年不落后于最新技术的发展。 稳定性 系统注重稳定性和可靠性,图形界面友好,无故障运行时间长。 经济性 减少一次性的投资,并确保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极低的故障率,将功能变更、运行与维护费用减至最低限度。 安全性 严密的技术防范措施保障系统安全。在确保供热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的前提与基础上,可以实现其经济性,节约能源。 可靠性 系统对使用环境(温度-25C ~50C,相对湿度5%~95%)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并确保具有极低的故障率。 可扩展性 包含硬件的可扩展性和软件的可扩展性两个方面,升级扩充只需要增加模块,保护投资成本。 2、总体要求

利用先进的工业自控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创建换热站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对系统实施更科学、更规范的监控管理,提高中心调度的监控能力。2.1 系统设计原则根据当前供热的现状及应用需求,供热集中控制监控系统设计原则是以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产品生命周期长、管理维护方便、系统集成度高和保护投资者利益为主要技术特色,以适应当前应用和后续发展的需要。设计指导思想以“实用、可靠、先进、经济”为基本原则。 易操作 良好、直观的人机界面,充分考虑操作人员的操作习惯,操作人员不需要经过特别专业训练就能够进行使用,工作效率高。 易管理 实现分级管理,授权服务的原则,设置程序管理员,对于不同的级别权限使用进行合理的管理。 易维护 平台的一致性强,便于维护,并具备自诊断功能,支持多种通讯方式:RS232、 RS485、TCP/IP网络及GPRS无线通讯等。 保证质量 远程操作与自动控制能及时调节各种参数,并反馈迅速,保证所调温度在用户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系统在调节过程中应流畅,不能无故出现卡涩、停顿等故障。 节约投资 另外在如何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减少投资是每一个工程项目都要面对的问题。要求在保证工程质量、满足供暖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改造资金。 三、系统组成及要求 系统由换热站的自动控制系统、各个换热站与监控中心之间的通讯系统、监控中心管理系统三个部分构成。(以下图为例)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

学校机械工程系课程设计说明书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学校机械工程系 课程设计评定意见 设计题目:国产660MW凝汽式机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评定意见: 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2010年 12 月9日 评定意见参考提纲: 1.学生完成的工作量与内容是否符合任务书的要求。 2.学生的勤勉态度。 3.设计或说明书的优缺点,包括: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工作能力、表现出的创造性和综合应用能力等。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综合训练) 1、综合运用热能动力专业基础课及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某660MW凝气式机组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设计计算,使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密切的结合起来,从而使《热力发电厂》课堂上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扩展。 2、学习和掌握热力系统各汽水流量、机组的全厂热经济指标的计算,以及汽轮机热力过程线的计算与绘制方法,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热力发电厂》是热能动力设备及应用专业学生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综合学习与运用,亲自参与设计计算为学生今后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奠定基础,是热能动力设备及应用专业技术人员必要的专业训练。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1、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2、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3、正确理解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4、正确运用物质平衡与能量守恒原理 5、合理准确的列表格,分析处理数据 三、课程设计内容 1. 设计题目 国产660MW凝汽式机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计算(设计计算) 2. 设计任务 (1)根据给定的热力系统原始数据,计算汽轮机热力过程线上各计算点的参数,并在h-s图上绘出热力过程线; (2)计算额定功率下的汽轮机进汽量Do,热力系统各汽水流量Dj、Gj; (3)计算机组和全厂的热经济性指标; (4)绘出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图,并将所计算的全部汽水参数详细标在图中(要求计算机绘图)。 3. 计算类型 定功率计算 4. 热力系统简介 某火力发电厂二期工程准备上两套660MW燃煤气轮发电机组,采用一炉一机的单元制配置。其中锅炉为德国BABCOCK公司生产的2208t/h自然循环汽包炉;汽轮机为Geg公司的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660MW凝汽式汽轮机。 全厂的原则性热力系统如图1-1所示。该系统共有八级不调节抽汽。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级抽汽分别供高压加热器,第五、六、七、八级抽汽分别供低压加热器,第四级抽汽作为0.9161Mpa压力除氧器的加热汽源。 第一、二、三级高压加热器均安装了留置式蒸汽冷却器,上端差分别为-1.7oC、0oC、-1.7oC。第一、二、三、五、六、七级回热加热器装设疏水冷却器,下端差均为5.5oC。

供热管网及换热站改造工程补水泵安装施工方案及方法

供热管网及换热站改造工程补水泵安装施工方案及方法 1、补水泵主要特点 高效节能:由电机学公式可知,系统电机功耗与电机转速成立方关系,在水压不变时,水泵出水量与电机转速成正比关系。本设备采用恒压量工作方式,当用水量减小时,系统保持管网恒压,通过降低水泵转数来减少供水量,耗电量按立方特性降低。例如,供水量为额定值的80%,电机能耗为额定值的51.2%〔(0.83)〕节电量为48.8%,通常选用水泵流量比实际用水量大20-30%;而且高峰低谷用水量差额相当大,变频恒压供水实际使用中节电非常可观。 减少污染,因取消了水塔,高位水箱,减少了二次污染。 设备投资省占地面积小。 本系统与其它供水方式比较,由于主要设备只是控制柜及水泵(稳压罐自选),节省了大量的设备占地面积,从而大幅度节省了土建投资,而且就设备本身投资而言,供水量

越大,采用变频恒压供水设备的价格优势就越显着。 2、适用范围 无负压增压供水设备供水压力0.15~2.0MP,供水高度10-200米,单套设备每小时供水量10~50000m3/h,可用于大、中、小型自来水的配套改造;可用于企事业单位、住宅区、农村的生产、生活、办公用水。 无负压增压供水设备通过微机设定用户所需的供水压力,当用户的用水量增加,微机检测到自来水的压力低于用户所需的用水压力时,微机会自动控制变频器启动,管网压力调节系统工作,直到使管网压力增加到用户所需的用水压力时,微机控制变频器输出一恒定的频率,管网压力调节系统以一恒定的压力运行,保证用户用水压力恒定。当用户的用水量减少,自来水的压力逐渐恢复到用户所需的用水压力,微机控制变频器输出的频率逐渐降低直至增压泵停止运行,系统充分利用了自来水原有的压力,又保证了用户供水压力的稳定。 3、补水泵电控性能

课程设计换热站

齐鲁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大纲 学院名称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开课教研室机械电子工程系 指导老师张志秀 姓名韩高升

一、序言 (1)换热站发展的背景 从能源节约、环保要求、政府政策等几方面考虑,目前许多城市都采用了集中供热,拆除了许多小供热锅炉;集中供热锅炉将热源送往各片区的换热站,再由换热站把热量送往千家万户。 (2)换热站主要工艺 换热站设备一般包括2台换热器、3循环泵、一用一备式变频恒压补水系统及水处理设备;锅炉房热水经一网循环把热量送入换热站,站内隔离式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二网循环送往用户;换热站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监控一网、二网进、出水的温度、压力、流量和循环泵、补水泵的状态、启停控制、转速、故障以及电量等参数; (3)换热站控制系统硬件构成 压力变送器、热电阻、流量计、液位变送器、数采模块、隔离配电模块、嵌入式触摸屏、MCGS嵌入版软件 (4) MCGS嵌入版软件功能特点 ☆容量小:整个系统最低配置只需要极小的存贮空间,可以方便的使用DOC等存贮设备; ☆速度快:系统的时间控制精度高,可以方便地完成各种高速采集系统,满足实时控制系统要求;

☆成本低:使用嵌入式计算机,大大降低设备成本; ☆真正嵌入:运行于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稳定性高:无风扇,内置看门狗,上电重启时间短,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定长时间运行; ☆功能强大:提供中断处理,定时扫描精度可达到毫秒级,提供对计算机串口,内存,端口的访问。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组态; ☆通讯方便:内置串行通讯功能、以太网通讯功能、GPRS通讯功能、Web浏览功能和Modem远程诊断功能,可以方便地实现与各种设备进行数据交换、远程采集和Web浏览; ☆操作简便:MCGS嵌入版采用的组态环境,继承了MCGS通用版与网络版简单易学的优点,组态操作既简单直观,又灵活多变; ☆支持多种设备:提供了所有常用的硬件设备的驱动; 二、换热站自动化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总体

集中供热管线及换热站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 组织 设计 一、工程概况; 二、工期及质量目标; 三、施工准备情况; 四、施工组织管理网络; 五、施工总体部署; 六、主要分部、分项施工方法; 七、针对本工程特点采用的特殊措施; 八、季节性施工措施;

九、质量保证措施; 十、工期保证措施; 十^一、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 十二、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措施; 十三、主要施工机械和工具、主要周转材料、劳动力安排一览表; 十四、施工进度计划; 十五、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廊坊市廊坊市中心血站热力改造工程工程,项目供热面积1.1万平方米,供热负载500KW铺设一次管网600米,二次管网以及换热站设备安装工程。 1、工程主要内容土建施工、管道架空、地埋敷设、支架的制作安装、阀门及附件 安装,管道检验, 管道探伤,管道压力试验,管道防腐,管道吹扫、试运行、交付验收。 2、工程特点 ⑴工程焊接量大,质量要求高,必须保证一次合格,避免产生返修现象。 ⑵工期要求紧,该工程工程量大,为向沿线相关单位早日供热,所以工期控制至关重要。 ⑶管道线路长,随着施工管线的延伸,施工用电、用水只能向临近单位接取,因 此,工程的外部协调工作必须到位。 ⑷为适应施工现场不断变更的情况,临时设施尽量采用移动 式。 二、工期及质量目标 1、工期目标:本工程项目要求工期为 60工作日。 2 、质量目标:合格,力争优良。 ⑴各分项工程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大于95% ⑵各分部工程质量优良率100% ⑶调试投运一次成功 三、施工准备情况 ㈠现场平面布置及临时设施施工现场平面 布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㈡现场材料设备贮存保管 现场材料、设备的贮存保管,按本单位的管理制度执行。同时,配备相应管理人员。 ㈢劳动力配备 1、各施工班组主要以专业工种人员形成建制,以专业施工人员为主,并配制一定数量的 辅助人员。本工程施工各阶段人员配备详见劳动力安排一览表和调配计划表(动

标准化换热站建设设计方案

标准换热站及二次网建设方案 换热站作为供热配套设施使用的永久性建筑物,关系着供热企业的长期安全运行管理及百姓的宜居生活。为提高供热管网设计的经济可行性,便于建设施工与供热运行管理,结合供热发展现状,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对供热换热站的标准化建设制定以下统一要求: 一、换热站建设标准 1.换热站站房建设标准 1.1 换热站标准化建设的施工与验收必须严格执行CJJ28-201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1.2根据建设项目供热面积,换热站位置选择以有利于供热管网合理布置为原则,尽量设在小区的中部位置。单套换热机组供热面积不超过10万平方米为最佳。高层建筑室内采暖系统分区需按现场地形和实际供热参数综合考虑,通常按10层划分,各区配套独立设备及管网进行供热。 1.3换热站的面积、净高度及相关尺寸情况需满足使用要求,分设设备间、控制间和供热服务间。设备间内单套换热机组按使用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考虑,设备间内必须干净整洁,进、出通道畅通。地面为混凝土地面,地面刷浅蓝色油漆,内墙面刷内墙涂料,机组设备

悬挂功能牌,门口设置挡鼠板。控制间按使用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考虑,配电室门刷防火涂料,要张贴配电室警示标志:禁止入 内(粘贴在配电室门口处,不可贴在门上);当心触电(粘贴在配电室内配电柜下方);配电室标识(粘贴在配电室门上方)。供热服务间主要为供热管理和服务准备,根据客户服务标准要求设办公室,面积不小于80平方米,内设独立卫生间。换热站净高度不低于3.3米,站内安置两套及以上机组的净高度不低于3.6米。 1.4 换热站的建设尽量采用独立基础,框架结构。应合理预留管道基础孔洞。 1.5 换热站的供水、供电须满足负荷要求。换热站的供水(自来水)、供电接至换热站内相应位置,在换热站外两米内设水表,在箱变内设供电专用装置。换热站主电缆为三相五线铜芯国标型号,并有可靠接地。高层建筑小区必须将二次加压自来水管道接入换热站内,并预留水表。 1.6 换热站应具备完善的排水设施,排水管道与小区雨、污水管网相连,应排水畅通,保证外部积水无法进入站内。 1.7换热站应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距离居民建筑较近的,外部应采取隔音措施,设备基础按《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采取隔声减振措施。 1.8 换热站应具备方便适用的交通通道,便于整体式换热机组的安装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报告dc系统

东南大学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日立250MW机组原则性热力系统设计、计算和改进 能源与环境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起讫日期 2015年3月2日~3月13日 设计地点中山院501 2015年3月2日

目录 1 本课程设计任务 (1) 2 ******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拟定 (2) 3 原则性热力系统原始参数的整理 (2) 4 原则性热力系统的计算 (3) 5 局部热力系统的改进及其计算 (6) 6 小结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9) 附件: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一本课程设计任务 1.1 设计题目 日立250MW凝汽机组热力系统及疏水热量(DC系统)利用效果分析。 1.2 计算任务 1、整理机组的参数和假设条件,并拟定出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2、根据给定热力系统数据,计算气态膨胀线上各计算点的参数, 并在h-s 图上绘出蒸汽的气态膨胀线。 3、对原始热力系统计算其机组内效率,并校核。 4、确定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改进方案,并对改进后的原则性热力系 统计算其机组内效率。 5、将改进后和改进前的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并作出结论。 1.3设计任务说明 对日立MW凝汽机组热力系统及疏水热量(DC系统)利用效果分析,我的任务是先在有DC系统情况下通过对抽汽放热量,疏水放热量,给水吸热量等的计算,求出抽汽份额,从而用热量法计算出此情况下的汽机绝对内效率(分别从正平衡和反平衡计算对比,分析误差)。然后再在去除DC系统的情况下再通过以上参量计算出汽轮机绝对内效率(也是正平衡计算,反平衡校核对比)。最后就是对两种情况下的绝对内效率进行对比,看去除DC系统后对效率有无下降,下降多少。

供热管网及换热站改造工程现场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供热管网及换热站改造工程现场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第一节文明施工措施 文明施工是进行“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展现施工队伍形象,表现施工队伍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将严格按照本市有关规定组织施工。 1、施工前对全体职工进行精神文明教育,做到语言行为规范化、文明化,做到文明施工,树立我公司企业形象。 2、加大宣传力度,在施工现场设立文明宣传牌子和粘贴文明宣传标语,标明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名称、质量目标、质量方针,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在项目部办公室设立宣传栏,公布项目部的各职能部门人员和施工主要内容,悬挂工程概况、形象进度计划、施工现场平面图等。 3、施工现场设立施工提示牌和交通疏导牌,疏导来往车辆,提示行人安全。为方便周围居民,及时疏通现场临时交通道路。 、在施工中的土方外调和内调时,所有车辆要加以覆4.盖,尽力减少粉尘污染,如有散落,及时清扫。在风大或干燥的天气环境中施工,要及时对施工现场洒水,降低灰尘起浮,防止环境污染;白灰消解场地要慎重选择,避免粉尘污染居民的土地。

5、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夜间或中午施工时不要大声喧哗,尽力减小施工噪音,不要扰民。 6、各种产生噪音的设备和操作过程,指定地点进行工作或操作,并对指定地点采取消音和吸音措施。 7、在施工中给周围居民带来的不便或与周围居民有直接利益冲突时,要耐心的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不要带着情绪去做工作,大力做好宣传工作,取得居民谅解。 8、工地上配齐食堂、医务室、浴室、厕所和引用水供应点等生活设施,并制订卫生制度,定期进行大扫除,保持生活设施整洁卫生和周围环境整洁卫生。 9、施工生活设施必须符合卫生、通风、照明等要求。职工的膳食、饮用水供应符合卫生要求。 、树立榜样带动全局。对在施工过程涌现出来的好人10. 好事或任劳任怨的劳动积极分子要树立榜样,给以表扬或奖励,以带动全体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在全体职工中形成一种相互帮助、争先恐后的气氛。 第二节施工路段围挡措施 一、围墙定位 依据业主要求,对临时围挡进行测设定位。放完线后,请监理予以确认,与图纸不符部位及时进行调整。 二、围挡标准 围挡围栏面材主要采用彩钢板:骨材采用脚手架钢管骨架,

换热站计算说明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 系别:能环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班级:建环 121 姓名:任少朋 学号: 2012305127 起迄日期:16年02月21日~ 16年06月15日 设计(论文)地点: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贾玉贵职称:副教授 2016 年 06 月 15 日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供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采用集中供暖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管理.同时采用集中供热可提高供热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题目是以张家口市桥西区恒峰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系统M13号热力站供热区域的工程设计、改造为需用背景的实际工程。本工程为张家口市桥西区集中供热工程张家口市检察院换热站,属于原有燃煤锅炉房改造工程。供热区域总建筑面积:110000m2,总热负荷:约6400kw。 本次设计主要有工程概述、热负荷计算、供热方案确定、管道水力计算、系统原理图和平面布置图绘制、设备及附件的选择计算的内容。 除上述内容外,在计算说明书中尚需包括如下一些曲线:供回水温度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调节曲线。 本次设计要求使用CAD绘出图纸,其中包括设计施工说明、主要设备附件材料表,换热站设备平面布置图、换热站管道平面布置图、换热站流程图及相关剖面图等。 在换热站设计合理,安装质量符合标准和操作维修良好的条件下,换热站能够顺利地运行,对于采暖用户,在非采暖期停止运行期内,可以维修并且排除各种隐患,以满足在采暖期内正常运行的要求。 关键词:供热负荷设备选择计算及布置换热站系统运行板式换热器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设计概况 (4) 1.1设计题目 (4) 1.2设计原始资料 (4) 1.2.1 设计地区气象资料 (4) 1.2.2 设计参数资料 (4) 第二章换热站方案的确定 (5) 2.1换热站位置的确定 (5) 2.2换热站建筑平面图的确定 (5) 2.3换热站方案确定 (5) 2.4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类型 (5) 2.5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6) 2.6换热站负荷的计算 (6) 第三章换热站设备的选取 (7) 3.1换热器简介 (7) 3.1.1换热器概述 (7) 3.1.2换热器的分类 (7) 3.2换热器的选取 (9) 3.2.1换热器类型的选取 (9) 3.2.2换热器选型计算 (9) 3.3换热站内管道的水力计算 (10) 3.4循环水泵的选择 (11) 3.4.1循环水泵需满足的条件 (11) 3.4.2循环水泵选择 (11) 3.5补水泵的选择 (12) 3.5.1补水泵需该满足的条件 (12) 3.5.2补水泵的选择 (12) 3.6补水箱的选择 (14)

集中供热换热站设计

榆林嘉园住宅小区 热力站、换热站设计方案河北长城锅炉容器有限公司

一、设计资料 1、采暖面积 126760平米高低区地暖(高区9612地暖,低区117148地暖) 2、锅炉设备型号 SZL10.5-1.0/115/70-AII 一台 SZL7.0-1.0/95/70-AII 一台 一用一备 3、设计数据 (1)供回水温度 一级网供回水温度:t 1/t 2= 95/70℃; 二级网供回水温度:t g /t h =60/50℃; (2)管径及数量 一级网管径及数量:DN400 30m 二级网管径及数量: a 、高区管径及数量:DN250 462m b 、低区管径及数量:DN450-250 462m DN450 224 m DN400 47 m DN350 171 m DN250 20 m

(3)标高 锅炉间标高:±0.000 换热站标高:-4.000 水泵间标高:-4.000 最远端用户标高:+2.500 4、设计思路 锅炉设备甲方已选定,二次网管径甲方已设计; 现需设计锅炉房部分附属设备及换热站内所有设备; 供热站内选择两组各二台水—水换热器,单台换热能力占本区热负荷的70%,以便保证一台换热器故障情况下,另一台换热器能保障基本热负荷的要求,循环水泵在高低区各设三台,二用一备;补水泵在高低区各设二台,一用一备;全自动软水器及软水箱一套、一、二次网共用。 二、供热系统热负荷的计算 1、热负荷的计算方法 310-??=F q Q f n 式中 n Q —建筑物的供暖设计热负荷,KW ; f q —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2 /W m ; F —建筑物的建筑面积,2 m 。 注:1、本表摘自《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34-90,1990年版;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计算书详解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连佳 姓名:陈阔 班级:12-1 600MW 凝汽式机组原则性热力系统热经济性计算 计算数据选择为A3,B2,C1 1.整理原始数据的计算点汽水焓值 已知高压缸汽轮机高压缸进汽节流损失:δp 1=4%,中低压连通管压损δp 3=2%, 则 )(MPa 232.232.24)04.01('p 0=?-=; p ’4=(1-0.02)x0.9405=0.92169; 由主蒸汽参数:p 0=24.2MPa ,t 0=566℃,可得h0=3367.6kJ/kg; 由再热蒸汽参数:热段: p rh =3.602MPa ,t rh =556℃, 冷段:p 'rh =4.002MPa ,t 'rh =301.9℃, 可知h rh =3577.6kJ/kg ,h'rh =2966.9kJ/kg ,q rh =610.7kJ/kg 。 1.2编制汽轮机组各计算点的汽水参数(如表4所示)

1.1绘制汽轮机的汽态线,如图2所示。

1.3计算给水泵焓升: 1.假设给水泵加压过程为等熵过程; 2.给水泵入口处水的温度和密度与除氧器的出 口水的温度和密度相等; 3.给水泵入口压力为除氧器出口压力与高度差产生的静压之和。 2.全厂物质平衡计算 已知全厂汽水损失:D l =0.015D b (锅炉蒸发量),锅炉为直流锅炉,无汽包排污。 则计算结果如下表:(表5) 3.计算汽轮机各级回热 抽汽量 假设加热器的效率η=1

(1)高压加热器组的计算 由H1,H2,H3的热平衡求α1,α2,α3 063788.0) 3.11068.3051()10791.1203(111fw 1=--?==ητααq 09067.06 .9044.2967)6.9043.1106(063788.0/1)1.8791079(1h h -212fw 221=--?--?=-=q d w d w )(αηταα154458 .009067.0063788.0212=+=+=αααs 045924 .02.7825.3375) 2.7826.904(154458.0/1)1.7411.879(h h -332s23fw 3=--?--=-=q d d w w )(αηταα200382 .0154458.0045924.02s 33=+=+=αααs (2)除氧器H4的计算 进除氧器的份额为α4’;176 404.0587.43187.6) 587.4782.2(200382.0/1)587.4741.3(h h -453s34fw 4=--?--=-=q w w d )(’αηταα 进小汽机的份额为αt 根据水泵的能量平衡计算小汽机的用汽份额αt

最新换热站供热管网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县小沟门锅炉房至鸵鸟台换热站供热管网工程 建设单位**县城市管理局 法人代表联系人 通讯地址**县城市管理局办公大楼408 联系电话传真--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小沟门锅炉房至鸵鸟台换热站 立项审批部门**县经济发展局批准文号吴经发审字[2013]121号 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术改造行业类别 及代码 热力生产和供应D4430 占地面积(平方米)1281.4(约1.922亩)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总投资(万元) 1422 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 71.1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5% 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 日期 2013年9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由来 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县经济高速增长,城市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发展集中供热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避免重复建设,减少污染,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城市基础。同时该项目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符合**县城市总体规划。 本项目总投资1422万元人民币,占地约1.992亩,土地现状为河漫滩,管线从小沟门锅炉房开发区接口处起沿河道布设,穿越宁塞川河槽,沿宁塞川河东侧河床敷设至鸵鸟台锅炉房。铺设管径为DN426×8双向供热管网1.2km,采用地埋式方式,并配套建设检查井、安装阀门等设备或连接装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有关规定,该项目需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县城市管理局于2013年6月委托延安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其“**县小沟门锅炉房至鸵鸟台换热站供热管网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换热站说明手册

精心整理换热站设计任务书 建筑环境与设备教研室 2011年1月1日

换热站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上城住宅小区换热站课程设计 二、原始资料 1、建筑物修建地区:长春 2、气象资料:查阅《规范》及相关手册 3、小区采暖热负荷:Q=4000+学号×100(kw) 4 5 6 7 8 1 2 要求等。 3、设计计算书 用统一的16开专用纸书写。 包括:设计题目、摘要、目录、设计原始资料、方案确定、设备选择、水力计算、绘制草图、参考文献、致谢等。 四、建议时间安排 1.方案设计:1天。 2.换热站设计计算:1天。

3.施工图绘制:4天。 4.撰写说明书:1.5天。 五、参考文献: 1.李善化,康慧.实用集中供热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工业锅炉房实用设计手册编写组》.工业锅炉房实用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4.贺平,孙刚。供热工程(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5. 6. 7. 8.2004

换热站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换热站设计是《流体输配管网》、《暖通空调》、《燃料与燃烧设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设计,掌握采暖热源的换热站设计程序、方法、步骤有关的基本知识,训练绘图技能。做到能够分析和解决集中供热中的一些工程技术问题。 二、设计步骤及内容 1、确定热源(换热站)的位置需考虑的因素 (1 (2 2 3 2 ( ( ③应考虑水泵联合运行的情况。 ④在水压图中表示出循环水泵的扬程。 (3)定压系统的选择与计算 定压方式有:变频水泵定压、补给水泵定压、气压罐定压。选择一种合理的型式并进行选择计算。 (4)选择水处理设备 水处理方式有:钠离子水处理器,贝膜水处理器、静电水处理器。选择一种合理的型式并进行选择计算。

供热系统换热站设计

换热站设计2017年2 月份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小区基本资料 三、换热站设备选型 1.循环泵的选择 2.补水泵的选择 3.换热器的选择 4.除污器的选择 5.水箱的选择 6. 管道保温

一、设计题目 长春市某小区集中供热换热站设计。 二、小区基本资料 1、设计地区气象资料 供暖期室外计算温度:tw=--23℃; 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tpj=-8.3℃; 供暖天数:N=167天。 2、设计参数资料 一次网供回水温度:t1/t2= 90/60℃; 二次网供回水温度:tg/th =60/50℃; 供暖期室内计算温度:tn =18℃。 3、设计基本要求 本设计采用间接供热,在小区内设置换热站。供热站内选择两组各两台水—水换热器,单台换热能力占本区热负荷的50%,以便保证一台换热器故障情况下,其余一台换热器能保障基本热负荷的要求,循环水泵、补水泵在高低区各设两台,一用一备,补水泵按循环流量的4%选择。 4、小区基本资料 总建筑面积为150000㎡,总供热面积为150000㎡,均为地面热辐射采暖系统; 其中: 低区建筑面积为100000㎡; 高区建筑面积为50000㎡

换热站总供热面积为150000㎡ 三、换热站设备选择 (一)循环泵的选择: 1、循环水泵应满足的条件 (1)、循环水泵的总流量应不小于管网的总设计流量,当热水锅炉出口至循环水泵的吸入口有旁通管时,应不计入流经旁通管的流量。 (2)、循环水泵的扬程应不小于流量条件下热源、热力网最不利环路压力损失之和。 (3)、循环水泵应具有工作点附近较平缓流量扬程特性曲线,并联运行的水泵型号相同。 (4)、循环水泵承压耐温能力应与热力网的设计参数相适应。 (5)、应尽量减少循环水泵的台数,设置三台以下循环水泵时,应有备用泵,当四台或四台以上水泵并联使用时,可不设备用泵。 2、循环水泵的选择 1)Q=q f*F*10-3 式中:Q----供暖热负荷,KW; q f----建筑物供暖面积热指标,取45W/㎡; F----供热面积,㎡; 2)流量计算 根据公式G=3600Q/4.187*1000(tg-th)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

1000 MW凝汽式发电机组全厂原则性热力系统的设计 学院:交通学院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姓名:高广胜 学号: 1214010004 指导教师:李生山 2015年 12月

1000MW 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任务书 1.2设计原始资料 1.2.1汽轮机形式及参数 机组型式:N1000-26.25/600/600(TC4F ) 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四缸四排气、单轴凝汽式、双背压 额定功率:P e =1000MW 主蒸汽参数:P 0=26.25MPa ,t 0=600℃ 高压缸排气:P rh 。i =6.393MPa ,t rh 。I =377.8℃ 再热器及管道阻力损失为高压缸排气压力的8%左右。 MPa 5114.0MPa 393.608.0p rh =?=? 中压缸进气参数:p rh =5.746MPa ,t rh =600℃ 汽轮机排气压力:P c =0.0049MPa 给水温度:t fw =252℃ 给水泵为汽动式,小汽轮机汽源采用第四段抽汽,排气进入主凝汽器;补充水经软化处理后引入主凝汽器。 1.2.2锅炉型式及参数 锅炉型式:HG2953/27.46YM1型变压运行直流燃煤锅炉 过热蒸汽参数:p b =27.56MPa ,t b =605℃ 汽包压力:P drum =15.69MPa 额定蒸发量:D b =2909.03t/h 再热蒸汽出口温度:603t 0 .rh b =℃ 锅炉效率:%8.93b =η 1.2.3回热系统 本热力系统共有八级抽汽,其中第一、二、三级抽汽分别供给三台高压加热器,第五、六、七、八级分别供给四台低压加热器,第四级抽汽作为高压除氧器的气源。七级回热加热器均设置了疏水冷却器,以充分利用本机疏水热量来加热本级主凝结水。三级高压加热器和低压加热器H5分别都设置内置式蒸汽冷却器,为保证安全性三台高压加热器的疏水均采用逐级自流至除氧器,四台低压加热器是疏水逐级自流至凝汽器。 汽轮机的主凝结水经凝结水泵送出,依次流过轴封加热器、四台低压加热器、除氧器,然后由汽动给水泵升压,在经过三级加热器加热,最终给水温度为252℃。 1.2.4其它小汽水流量参数 高压轴封漏气量:0.01D 0,送到除氧器; 中压轴封漏气量:0.003D 0,送到第七级加热器; 低压轴封漏气量:0.0014D 0,送到轴封加热器; 锅炉连续排污量:0.005D b 。 其它数据参考教材或其它同等级汽轮机参数选取。 1.3设计说明书中所包括的内容 1.原则性热力系统的拟定及热力计算; 2.全面性热力系统设计过程中局部热力系统的设计图及其说明; 3.全面性热力系统过程中管道的压力、工质的压力、温度、管道的大小、壁厚的计算; 4.全面性热力系统的总体说明。

供热管网热力系统热源热网换热站的平衡调节方法

供热管网热力系统热源热网换热站的平衡调节方法发布时间:2011-7-8 我们只要把热源、热网、换热站、用户作为一个统一的体系进行分析采用多变量复合控制法,其控制效果及稳定性会大大提高。就是由调度监控中心计算机把热源和各个换热站测量的数据统一进行分析处理,既考虑各个换热站的调节反馈变化情况,又考虑整个热网及热源总的变化情况,由热源厂或调度中心进行主动调节,实现整个热网的动态平衡调节,做到尽可能的节能运行。现提出以下两种供热调节控制方式供大家讨论: 一、供回水平均温度控制,引入供、用热总量相对变化量的控制方法: 各换热站采用二次网供回水平均温度控制和热源供热量与各换热站用热总量的相对变化量的复合控制方法,其给定控制目标为各换热站二次网供回水平均温度,调节对象为该换热站一次网的供水流量。 根据热网热量平衡和控制原理可建立如下动态平衡表达式: tghi =(ηKiQR)÷(∑Qhi+Q0+Q补)×tgh ΔQ总=ηQR-(∑Qhi+Q0+Q补) 平均调节系数S为:(ηKiQR)÷(∑Qhi+Q0+Q补) S>1为升温过程,S<1为降温过程。 tghi——某一换热站控制器的给定值,即目标值; tgh——各个换热站的二次网供回水加权平均温度,或面积加权平均温度; QR——热源出口供热量(一个调节周期的累计值),多热源联供管网时为各热源供热量之和;Ki——修正系数或权重系数; η——一次供热管网平均输送效率; Qhi——各换热站一次网供热量(一个调节周期的累计值),Qhi也可取该换热站瞬时供热量的采样平均数与调节周期的积; ΔQ总——一个调节周期热源供给各换热站的总热量与各换热站实际用热量的差。 换热站控制器比较给定值与该换热站供回水温度平均值(tg+th)/2的差值进行范围调节。考虑热惰性问题,各换热站给定值不易频繁变化,一个调节周期对各换热站目标值进行一次调整,调节周期(换热站目标值的给定)一般以30~60分钟较合适,根据管网特性不同选择不同的调节周期。其控制特点如下: 1、热源厂供热量是全网供热效果随室外温度变化的主控量。在主热源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调峰热源根据室外温度变化和ΔQ总的变化进行预见性主动提温或降温调节,主动提温或降温时ΔQ总相应大于零或小于零(实际为某一控制范围),非主动提温或降温时根据ΔQ总的变化相应跟踪调节。用户室温的平均值变化作为热源调节的参考量。把各换热站的被动调节变为整个热网的热量动态分配。换热站二次网温度变化为阶梯式递增或递减变化。 2、其优点在于把热源供热总量与所有换热站实际用热量的相对变化引入对换热站给定目标控制量后,能比较及时有效地进行平衡调节,热源供热量增加或减少,换热站控制器给定值相应增大或减小,热网再大各换热站参数变化相对于热源参数的变化控制在一个调节周期内,能够缩短质调节时各换热站温度比的时间差。 3、在热负荷变动时热网总流量要同时变化,要求一次网循环泵要能适应流量变化的需要(满足一次网阻力最大换热站流量变化的需要),即实现同步调节,这样还可同时保持一次网供水温度的相对稳定(温度升高或降低一个变化量Δt引起流量增加或减少一个量ΔG,因而供热量增加或减少,使温度不在继续升高或降低就达到了热量调节目标)。即换热站一次网整个调节过程是以流量调节为主(满足最大、最小流量限制要求),温度调节为辅(相对变化幅度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