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1
- 格式:doc
- 大小:125.00 KB
- 文档页数:4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语文试题一、基础(20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8分)(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曹操《观沧海》)(2分)(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王湾《次北固山下》)(2分)(3)□□□□□□□,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分)(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愁或者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2分)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1)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niàng。
(2)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xù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3)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duōduōbīrén。
(4)春天像小姑娘,huāzhīzhāozhǎn的,笑着,走着。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难以想象万马奔腾、的壮丽景象。
让我们迈开脚步,打开,投入大自然的。
A.光芒一碧万顷心曲怀抱B.辉煌一泻千里心扉怀抱C.光芒一往无前心扉情怀D.辉煌一望无际心曲情怀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A. 经过不懈的努力,使他收获精彩的人生。
B.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C.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5. 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空白处填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4分)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
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愿我的祝福常伴你左右。
二、阅读(40分)(一)咏雪(8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重庆一中初2027届2024—2025学年度上期阶段性消化作业语文试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如果你在秋天,来到重庆一中……你会偶遇秋日的迎霞湖,它静谧得仿佛能听见每一缕风的呢喃。
湖里的荷叶不再像夏日般精神抖擞,而是被qī()冷的秋风染上黄晕,仿佛是特意造访这个季节的沉默诗人。
倘若你从未去过项家书院,或许,你会以为那是一个在岁月长河中已然沉寂的老者。
直到你真的走进——徘徊在银杏树下,抚摸静默的木门,凝望低垂的屋yán(),感受它们在对历史的应和中绽放的崭新光彩。
你还不能错过艺术楼前的柿子树。
在每一个如约而至的秋天,它们都喜出望外地迎来期待中的丰收。
柿子树上的鸟儿,也在枝头呼朋引伴,烂màn()地歌唱着秋天的旋律。
1.请给加点字注音。
(3分)抖擞()徘徊()应和()2.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分)gī()冷屋yán()烂màn()3.文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静谧B.造访C.喜出望外D.呼朋引伴4.下列句子按语序先后排列,最连贯的一组是()(3分)①这金黄不耀眼,也不招摇,只是极干净地灿烂着,寻常地预告着又一冬的到来。
②寒风骤起,几片扇儿徐徐坠下,便这样安静地躺在了草丛中、小路上,各有归依。
③不由得抬起头端详起这一株银杏来。
④这才注意到满地亦是这柔和的金黄,如同一条地毯,叫人不忍踏足。
⑤树梢高耸,几入云天,满树的金黄优雅地擦过项家书院的屋脊,径直蔓延到综合楼顶层的窗前。
A.③⑤①②④B.③⑤②①④C.②①④③⑤D.②①③⑤④5.诗歌经常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表达感情。
阅读下面的小诗,请你续写一小节,句式不限。
(4分)秋天的童话秋天的太阳秋天的雨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个微波炉是熊打翻的一锅蜂蜜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叶被烤得又香又脆柿子被裹上了浓浓的糖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名著阅读。
邯郸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秋期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1-4题1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5分)杨氏太极拳为清道光年间广府杨露禅所创,发源于永年县广府古城,此后永年县先后出现杨班候,杨振铭等三十多位大师级拳师,被尊为“太极圣地”,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刚柔并济,犹如_________(chéng chè)的湖水一样平静温和,不像拳击那样_____________,但也贮蓄着无尽的力量,并且____ _____(kōng líng)沉着兼而有之。
(《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邯郸部分——杨氏太极拳)(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拼音。
(3分)贮蓄_______ (chéng chè)__________( kōng líng)___________ (2) 在上面文段横线空缺处,填入一个符合语境的四字词语。
(2分)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每空1分,共5分)【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诗人李白对王昌龄的同情与安慰。
【乙】盛夏时节,来到“华北明珠”白洋淀,淀水与岸齐平,视野广阔,和风拂过,微波漾起,白帆如同一卫士挺立在船上,生气勃勃。
【丙】借助大海的壮阔,表达了诗人渴望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壮志。
(1)请在甲段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诗句。
(2)王湾《次北固山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恰当的体现乙段文字的内容。
(3)丙段文字的描述,想到了东汉末曹操的《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排列正确的顺序是————————————————()(3分)①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河南省郑州市桐柏一中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卷共8页,四个大题,时间为100分钟。
2.本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春天已悄悄地莅临人间。
赤裸裸的树木还在阵阵的寒风中颤抖,沟渠里秋天的败叶正在腐烂;但那里,无数嫩绿的幼芽偷偷地从褐色的泥土里钻出来,早放的迎春花已在潮湿的草丛中盛放,像小姑娘一样【甲】地笑着。
从整个原野上,从农庄的院子里,从zhù xù了水分的耕地里,到处可以闻到一种潮湿的发酵似的气息。
这种气息是柔和的,不像那样刺骨的寒气那样【乙】。
经过春风轻柔的吹拂,使柳枝舒展开了鹅黄的枝条,就像一群身着淡黄色yīshang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夹在柳树中间的桃树也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绿的柳,红的花,真是美极了!蜜蜂们开始【丙】,一刻不停地在花丛中穿梭,为它们甜蜜的生活忙碌着。
(1) 根据语境,写出下面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zhù xù ( ) yī shang ( )(2) 请你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序号填入横线处。
A.呼朋引伴B.花枝招展C.咄咄逼人甲: 乙: 丙:(3)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给出修改意见。
2.古诗文默写。
(1)《观沧海》一诗中“,”写出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3)《次北固山下》“,”构思巧妙,富有哲理,道出人生大格局。
(4)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一曲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3.读《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
在这十篇散文中,我们看到了鲁迅的多面性。
请结合《朝花夕拾》中相关篇目及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形象作品内容具有战斗精神的鲁迅①鲁迅坚决捍卫白话文,对虚伪的封建孝道进行猛烈抨击。
四川省成都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2单元。
5.难度系数:0.7。
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A 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抖擞(sǒu)应和(hé)一霎(shà)呼朋引伴(yǐn)B.着落(zhuó)粗犷(guǎng)分歧(qí)咄咄逼人(duō)C.澄清(chéng)徘徊(huí)莅临(lì)絮絮叨叨(xù)D.棱镜(líng)酝酿(niàng)心绪(xù)繁花嫩叶(nèn)2.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一年之际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B.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C.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
D.你只会感到更高藐、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南国的冬天的那种清冷是柔和的,绝没有北国冬日那样咄咄逼人。
2024 年秋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4分)南阳的深秋不是 (毫豪)放粗犷.( )的大汉,而是极富耐心又极具慧心的女子,将贮.( )蓄了一个夏天的灵秀情情地化成甘醇如酒、厚重温暖的秋韵。
秋天如此的静mì( )、安xiáng( ),秋色如画纯净着人们的灵魂,秋果累累 (筹酬) 谢着勤劳的南阳人。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粗犷.②贮.蓄③静 mi ④安xiáng(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 请工整书写(2分)2.古诗文默写。
(8分)(1)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2)“,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王湾借“归雁”捎去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次北固山下》中,诗人着力描绘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画面的两句诗是:,。
(4) 你要写温暖,就不能只写温暖。
你要像李白,写明月的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用它安抚友人贬谪他乡、踽踽前行的孤独;你要像马致远,写山野家园图景静谧的暖“,。
”(《天净沙·秋思》),是它触发了游子好对家的思念。
3.下面关于文化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比喻修辞手法能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写出了春的生机与希望:“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写出小雪后山的特殊神韵。
B.朗读时要对文章的感情基调有明确的把握,才能传达出恰当的情感。
《春》的感情基调是轻松、愉快、热烈、充满希望的;《济南的冬天》的感情基调则是温和、明净、亲切、眷恋的。
C.《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撰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大夫的言谈、轶事。
《咏雪》就出自《言语》篇,这类文章多记载了古人巧妙应对的故事,小学学过的《杨氏之子》也出于此。
D.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我们学习过的《观沧海》是乐府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绝句,《次北固山下》是律诗,《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其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酝酿(niàng)应和(hè)着落(zhuó)贮蓄(chǔ)B. 棱镜(léng)粗犷(guǎng)静谧(mì)咄咄逼人(duō)C. 憔悴(qiáo)分歧(qǐ)倜傥(tì)人声鼎沸(dǐng)D. 确凿(zuó)荫蔽(yīn)徘徊(huái)恍然大悟(huǎng)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朗润烘托喉咙呼朋引伴。
B. 键壮宽敞睫毛花枝招展。
C. 端庄静密端庄淅淅沥沥。
D. 莅临决别化妆各得其所。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C. 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D. 心脏设备设计公司的专家3D打印出一种用于心脏手术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升学考试,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B. 舞台上的表演精彩纷呈,我饶有兴趣地袖手旁观着。
C. 教育部门多次再三强调,各个学校要坚决防止避免学生私自下河游泳。
D. 根治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5.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6.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 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D. 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1. 下列句子中,含有比喻的是:A. 他像只狐狸一样狡猾。
B. 她微笑着走进了教室。
C.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
D. 我喜欢看书,周末都可以窝在家里看一整天。
2. “小草低头,乖巧极了”,这是一个以植物为对象的___________。
A. 耳目一新B. 寓言C. 比喻D. 描述3. 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积羽沉舟,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A. 悬梁刺股B. 触类旁通C. 对牛弹琴D. 独善其身4. 对下面句子进行正确的标点符号添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下面哪个词语的意思与其他三个不同:A. 无边风光B. 无边风C. 无边D. 无边风光美丽第二部分:填空题(共30分)1. 九九重阳节,给长辈__________。
2. 描写海风的句子:微风拂过脸庞,湿润的味道让人____________。
3. 小说里的人物是根据_________创造出来的。
4. 感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突发情况的词语,如__________。
5. 成语“亡羊补牢”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明天是中秋节,同学们都忙着和家人准备团圆饭和赏月。
小明的奶奶常年生活在老家,远离他们,这也是小明一直很遗憾的事情。
为了让奶奶也能感受到中秋的欢乐,小明写了一篇作文,表达了他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奶奶收到了小明的作文后,竟然泪流满面,她在电话里对小明说:“孩子,你的思念让我很感动。
虽然我不能陪伴你们度过中秋,但我感觉到了你们的温暖。
”奶奶坚定地告诉小明,物理的距离无法阻挡亲情的传递,只要心连心,彼此的爱就能化作绵绵的流星,照亮我们的每一个夜晚。
.广东省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新教材月考测试卷 9月(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班级姓名学号一、积累运用(21分)1.默写古诗文。
(共10分。
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2)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4)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5)姓名往往包含着大学问,人们在取名字时很多时候会参考古诗文。
如有人将名字取作“一帆”,你就知道它出自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6)浅显的诗句里蕴含着深深的友情。
千百年来,这些诗句感动了无数人。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两句传递着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两句抒发了与友人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感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7分)广州的秋,有如微风般的温柔,没有冬天那样duō duōbī rén。
秋天的三角梅,换上了烟霞般的红。
这一片片叶子红得热烈,红得,像把终年zhù xù的红色全拿出来了,地向秋风mài nong 风姿。
秋风吹起,这一把把红色的小扇子随风起舞,于是那红色流动起来,真是。
风停了,夕阳染红了天空。
沐浴在烈日里,显得绚丽而又灵动。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1) duō duō bī rén( ) (2) zhù xù( ) (3) mài nong(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灿烂花团锦簇琳琅满目B.浪漫花枝招展琳琅满目C.浪漫花团锦簇美不胜收D.灿烂花枝招展美不胜收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秋风沐浴在烈日里,显得灵动而又绚丽。
B.秋风沐浴在霞光里,显得绚丽而又灵动。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024.09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2单元。
难度系数:0.70。
一、基础知识综合(24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美景贮蓄..着无穷的力量,能给人无尽的美的享受。
美景可以是朗润的春山、绿茵茵的小草;可以是温晴的济南的冬天,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暖和安适地睡着,让人看着便觉得有了着落..;可以是热烈而又粗guǎng的夏雨,可以是使人静mì、使人怀想的秋雨。
文人墨客对美景的选择取决于内心,欣赏美景而心生感慨,于是写下至美篇章,经久传唱。
(1)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贮蓄.( )①着.落( )(2)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粗guǎng)( )①(静mì)( )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拟修辞的是()(2分)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B.花儿羞答答地垂下头来。
C.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小明竖起耳朵听。
D.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3.小语同学对敬辞与谦辞特别感兴趣,学了《陈太丘与友期行》后,他模仿文中友人的口吻对陈太丘说了以下这段话。
话中画线的敬辞与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愚兄此次到寒舍拜访贤弟,感触颇多。
令郎元方虽年纪尚小,却甚有见识。
愚兄言语不周之处,还请见谅。
A.愚兄B.寒舍C.贤弟D.令郎E.见谅4.下面句子语序排列连贯的一项是()(2分)①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
①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①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
①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
①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
七年级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分 ) 训诫.( ) 诱.惑( ) 纳罕. ( ) 头晕目眩.( )2.找出并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2分 ) 粹然长逝( )突如期来( ) 险象叠生( )多资多彩( ) 3.《童趣》作者是 (朝代) ,本文节选自 。
( 2分 ) 4.给下列病句选出一种正确的修改方案( )(2分)从大量的观测事实中告诉我们,要掌握天气的连续变化,最好每小时都进行观测。
A 把“观测”改为“观察”或“预测”。
B 去掉第一句中的“从”和“中”。
C 把“告诉我们”改为“说明”。
D 把“每小时”改为“随时” 5.根据所学知识和阅读积累,完成下列对联(2分) 上联:读《论语》,懂不耻下问下联: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学习班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D. 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6、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从“大树”、“鲜花”、“果实”、“太阳”中再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展开叙写,与前一句构成意思相近的排比句。
(2分) 例句: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点嫩绿;仿写: , 。
, 。
7.默写填空(8分 )(1) , 浅草才能没马蹄。
(2) ,江春入旧年。
(3)水何澹澹, ,(4)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子曰:“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6)万籁此都寂, ,(7) ,,为有源头活水来。
(8)我寄愁心与明月, , 二、阅读理解(一)(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____________,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3)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8.补全第一段中空缺的句子:(1分)9.解释下列画线字词。
(2分) 鞭.数十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10.翻译下面句子。
(2分)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11.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12.第(2)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一个词语是 。
(1分)13.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和原文分别回答。
(2分)(二)"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
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
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_____2_(盯 、看 、望)着我。
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
"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
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
"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我没有理由了。
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
他们不知道,万班级 姓名密 封 线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
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
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
·,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
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
屋子里静极了。
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广!”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我手里zuan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
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广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
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
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
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
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
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14.妈妈说:“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2分)15.在对待羚羊木雕一事中,爸爸、妈妈和奶奶各是什么态度?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2分)16.“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除了说明“我”对父母的不满之外,在全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上还起了什么作用?(2分)17.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这一描写作用是什么?(2分)18."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为什么?(2分)(三)忽略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跪坐在椅子里,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
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管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根嫩嫩绿绿的小瓜苗。
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好玩似的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
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的憧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小西瓜给我吃。
”母亲皱了皱眉头,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不要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
”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着明亮的眼睛,“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忽略了孩子表现出的坚定与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从学前班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
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只有那株紫罗兰在夕阳下浩然正气耀武扬威地炫耀着。
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自已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娕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
孩子哇一声哭了。
随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了?”“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哭的,那些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
你也不,就知道哭。
乖,别哭了。
”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出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此后,孩子的眼睛总爱往花盆里瞟,并且想过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拔。
这也是一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里有一颗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
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
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个满分。
妈妈待会儿带你去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19.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标题“忽略”有什么含义?(2分)20.母亲和孩子对小瓜苗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21.老师为什么要给孩子满分?母亲又是怎么看待孩子的满分的?他们的区别在哪里?(2分)22.文章结尾处的景物描写与开头相同,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2分)23.文中对母亲神态与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她对孩子的“忽略”。
请写出一处对母亲这种“忽略”的描写,并分析母亲这种“忽略”的原因。
(2分)(四)一诺千金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
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
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里很穷。
他母亲几乎每年都给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
她留给大家的印象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腹部隆起行走蹒跚;另一种是刚生产完毕,额上扎着布条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口晒太阳。
我的为难令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借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
我不知道怎么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竟没有来上学。
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惶惶忽忽地总想哭上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