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加压接骨板与解剖型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07例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5
锁定解剖钢板与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的疗效比较目的:比较锁定解剖钢板(LPF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在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16例,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LPFP组及PFNA组各108例。
分别使用LPFP与PFNA方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并发症及临床疗效。
结果:LPF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X线透视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高于PFN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LPFP与PFNA均可发挥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而PFNA能够进一步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早期愈合,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标签:锁定解剖钢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属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严重类型,虽然股骨部位血运丰富、松质骨多,一般而言保守治疗即可取得较佳的愈合效果,但保守治疗易引起褥疮、感染、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质量。
因此,多数学者认为,行早期外科手术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临床关于应用锁定解剖钢板(LPFP)还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尚存在一定争议[1]。
为此,笔者进行了前瞻性临床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16例,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LPFP组及PFNA组。
其中,LPFP组患者108例,男68例,女40例;年龄65~81岁,平均(709±64)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61例,跌落伤61例,运动伤18例;改良Evans分型:II型25例,III 型59例,IV型24例,Sigh分级:1~2度38例,3度64例,4~5度6例。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PF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4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PFLCP內固定治疗,观察疗效。
结果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优25例,良13例,可5例,差2例。
结论切开复位PFLCP内固定是治疗老年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骨折内固定术本文对4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PFLCP内固定治疗,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4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患者,男22例,女23例;年龄67~92岁。
摔伤31例,交通事故伤1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
骨折按AO/OTA分类:A1 29例,A2 14例,A3 2例。
合并症:高血压30例,冠心病17例,脑血管病后遗症12例,糖尿病17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桡骨远端骨折5例,肱骨近端骨折1例。
入院时间为受伤后1~26 h,手术治疗为入院后1~7 d。
1. 2 治疗方法1. 2. 1 术前准备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胸片、心脏彩超、头颅磁共振、患髋CT加三维重建等辅助检查,积极将患者血压控制在100 g/L,白蛋白>30 g/L。
1. 2. 2 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全身麻醉或硬腰联合麻醉,取股骨近端外侧纵行切口,长度7~10 cm,从股骨转子顶点下约3 cm处向远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切开股外侧肌,将股骨近端显露,手法复位骨折端,对于伴有小转子骨折分离者给予复位并临时固定,选择合适长度股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利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于肌肉下骨膜外向远端插入并确认其紧贴骨干,然后经近端锁定导向器向股骨颈内钻入3枚导针,C 臂透视导针位置良好后,先在钢板加压孔内钻入1枚加压螺钉将钢板固定至股骨干并确保位于骨干正中,然后沿导针向股骨颈钻入3枚空心锁定螺钉,经皮用多枚锁定螺钉将钢板远端固定,对于伴有小转子骨折分离者给予复位并拉力螺钉内固定,冲洗并逐层缝合切口,术后放置切口引流管。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黄滨【摘要】目的评价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9例,随机分为两组,27例采用切开复位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32例采用DHS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解剖型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DH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疗效、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和动力髋螺钉两种内固定均适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均为有效、安全的方法,但解剖型锁定钢板操作更简便、适应证更广、术中出血更少且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1(033)008【总页数】3页(P993-995)【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作者】黄滨【作者单位】广西宾阳县人民医院骨科,宾阳县,530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交通事故的频发,该类骨折发生率呈逐渐增多的趋势。
非手术治疗因需要长期卧床,骨折愈合后常发生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且病死率较高,目前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可明显缩短卧床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我科 2005年 3月至 2010年 6月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 5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比较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59例,男35例,女24例,年龄32~78岁,平均61.5岁。
根据Tronzo Evans分类,Ⅱ型 15例,Ⅲ型 27例,Ⅳ型 15例,Ⅴ型 2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 9例,高处坠落伤 5例,跌伤 45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2~9d。
股骨粗隆间骨折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和DHS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林杰文【摘要】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动力髋螺钉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组行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手术,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结果治疗前两组Harris量表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Harris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更优,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期刊名称】《心电图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7(005)001【总页数】2页(P66-67)【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解剖行锁定接骨板;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作者】林杰文【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中医医院,广东惠州 516100【正文语种】中文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多发的骨科疾病之一,此病好发于老年人群,若未及时救治不仅影响患者生理机能,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
虽然外科内固定手术经多方证实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有效,但由于目前可用于此病的内固定物种类繁多,如何正确选取仍具有一定争议。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动力髋螺钉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为提高患者疗效、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男43例、女53例,年龄24岁-88岁、平均(67.32±0.27)岁,致伤原因:摔伤53例、交通事故伤27例、高处坠落伤11例、其他伤5例。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分为研究组(n=48)、对照组(n=48)。
1.2 方法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因病情所需接受外科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研究组行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手术,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手术。
具体方法如下:①研究组:常规麻醉后取仰卧位,手术切口位于股骨粗大粗隆水平,将皮肤及皮下组织逐层切开后使股骨大转子、股骨干上段彻底暴露,骨折处首先给予牵引复位,确认效果满意后于大转子顶端约1 cm处将解剖型接骨板放置于此,临时固定采用克氏针,之后行锁定螺钉有效固定,常规清洗创面并缝合切口,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一般持续给药3 d-7 d),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引流管拔除时间,实施针对性的功能锻炼;②对照组:手术切口位于大粗隆顶端外侧,将骨折处牵引复位后行定位器定位,穿入导针后将螺钉拧入固定位置,螺钉尾部套筒钢板并利用加压螺钉有效固定,术后处理方法同研究组。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大转子骨折治疗体会发表时间:2014-07-28T16:04:26.8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3期供稿作者:葛卫兵[导读] 锁定钢板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技术要完全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对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都起到很好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葛卫兵(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骑岸镇五总卫生院 226353)【摘要】目的总结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及其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老年骨质疏松发生率也呈现增长趋势,由此所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数量也逐渐增长。
由于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和各种慢性疾病,体质差,各脏器功能均衰退,为避免长期卧床的各种并发症,减少髋关节内翻畸形,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手术治疗已成为首选。
解剖型锁定钢板是近年开始使用的内固定材料。
【关键词】解剖型锁定钢板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3-0257-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method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found in the elderly. With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in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China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elderly, the incidence of osteoporosis is increasing, which caused b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quantity also gradually increase. The elderly often associated with osteoporosis and various chronic diseases, poor health, are declining the viscera function, for a variety of complications to avoid long-term bed, reduce hip varus, restoration of limb func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operation therapy has become the preferred. Anatomical locking plate in recent years began to use internal fixation material.【Key words】anatomic locking plat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由于常伴有骨质疏松,手术治疗上很困难,手术往往很难牢固固定复位的骨折,从而导致术后颈干角及前倾角丢失,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以来应用股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共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58~86岁。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0例分析陈荣国;欧先锋;刘义军;张斌;邱匀峰【期刊名称】《实用老年医学》【年(卷),期】2013(027)012【总页数】2页(P1042-1043)【作者】陈荣国;欧先锋;刘义军;张斌;邱匀峰【作者单位】211500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骨科;211500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骨科;211500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骨科;211500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骨科;211500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股骨转子间骨折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多数与骨质疏松有关,常见于老年人。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由于长期卧床易诱发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保守治疗基本被放弃[1]。
笔者自2008~2011年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因股骨转子间骨折于我院住院的患者40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58~80岁,平均(66±15)岁。
40例病人按照 Evans⁃Jensen分型[2],其中,Ⅱ型 9例,Ⅲ型 20例,Ⅳ11例。
1.2 治疗方法1.2.1 术前准备:患者入院后根据情况行患肢皮牵引、止痛及镇静等治疗,如合并有内科疾病的,给予积极治疗,病情特殊的请相关科室会诊。
请麻醉科会诊评估麻醉风险,必要时术前输血,排除手术禁忌证后手术治疗。
1.2.2 手术方式: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位,患侧髋部垫高,先在C臂机透视下手法牵引复位,复位不满意者使用牵引床牵引复位,复位满意后,取髋部外侧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阔筋膜,纵行切开股外侧肌并钝性分离显露股骨大转子,确认骨折复位后,选取合适长度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沿股骨骨膜和股外侧肌之间插入,使钢板与股骨近端大转子外侧紧密贴附,钢板前缘与股骨前缘基本平齐,先于钢板近端钻孔,打入一枚克氏针临时固定钢板,透视见骨折复位满意及钢板位置合适后依次钢板近端和远端钻孔锁定螺钉固定,钢板终端视骨折情况及钢板长度可打入数枚加压螺钉加压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3种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近端动力骨宽(DHS)、锁定钢板(LCP)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动力髋螺钉固定组(A组)20例,解剖锁定钢板固定组(B组)16例,防旋髓内钉固定组(C组)26例。
手术时间:A组(96±15)min,B组(76±14)min,C组(61±10)min,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0例获随访,时间6-18月。
结论: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术后关节功能Harris评分:A组优83.33%,B组85.71%,C组89.28%。
结果:根据骨折类型合理选择内固定,与DHS、LCP比较,PFNA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在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中占有优势。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锁定钢板;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骨折固定术,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率逐年增加,且大多数股骨转子间骨折属不稳定骨折,因此临床以选择手术治疗为主。
我们于2010年6~2012年7月使用动力髋螺钉,解剖锁定钢板,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62例,术后60例获得随访,笔者比较3中方法的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62例患者,男25例,女37例,左侧30例,右侧32例;年龄56-85岁,入院时内科合并疤:原发性高血压15例,Ⅱ型糖尿病10例,脑萎缩2例。
骨折根据Evans分型:Ⅱ型20例,Ⅲ型42例。
1.2术后准备:术前3日术者行皮牵引,其余胫骨结节牵引;患有内科疾病者治疗内科疾病,术前常规血常规、生化、肝肾功能、胸片、心电图、B超等检查。
1.3手术方法:在腰麻或全麻后患者仰卧并固定于骨科牵引手术床上。
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闭合复位,于正侧位上骨折端对位对线对后常规消毒铺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