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共和路”
- 格式:ppt
- 大小:9.70 MB
- 文档页数:89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亲爱的同学们,最后的冲刺时刻到了。
为了你的尊严,为了你的幸福,为了你光辉的明天,请你放声朗读。
人人都有希望,一切皆来得及。
读吧,读出你的智慧,读出你的自信,读出你辉煌的历史!方法:一课时读一个专题,快速读,反复读;排除干扰,心中有数;复习下一专题前,注意回忆上一专题。
加粗的为重点,必须牢牢掌握。
专题五: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一、步入近代——文艺复兴和开辟新航路1、文艺复兴(14世纪——16世纪)兴起:14世纪,意大利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新兴的资产阶级的产生。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内容:反封建、反教会。
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先驱:但丁(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神曲代表: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影响: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16世纪)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航路开辟: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哥伦布——到达古巴、海地;达伽马——到达印度;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影响:各大洲的交往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的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为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814)文献《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通过,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意义: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宣告北美英属13个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
1787年宪法——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总统。
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人权宣言》:1789年通过,宣称人生来就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
热考主题二近现代中国曲折发展的民主共和之路[拓展深化]1.近现代中国共和政治制度实践的历程及特点(1)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开始政党政治的尝试,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成为中国政党政治的肇始,是中国从传统君主集权体制向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型阶段,也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拐点。
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保证,最终名存实亡。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实行“训政”,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党政府总揽执行,其实质是一党专政。
(3)中国共产党近代的探索尝试①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
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大众。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②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建立起抗日政权。
抗日民主政权作为一种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对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和团结各阶级、阶层、党派和团体参与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成功实践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进行了初步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经验。
③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4)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中国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①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成为根本政治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并逐步完善发展,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特点及影响(1)确定目标与完善: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逐渐发展和完善。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一、阶段特征:这一阶段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由兴起走向高涨最终失败的一个阶段,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这一阶段主要特征是两大主要矛盾趋于汇流,集中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集团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
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辛亥革命形成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中无产阶级壮大,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重担历史地交给无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也给中国带来希望的曙光。
而民族资产阶级和清政府以及北洋军阀展开了以围绕共和这个焦点进行了斗争,其实质也就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斗争。
辛亥革命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而二次革命、护法运动、护国战争则为了抨击北洋军阀的反共和而展开。
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所组织的斗争接连失败。
这就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二、知识结构三、历史现象分析:1.关于辛亥革命:①民主革命运动兴起的原因:经济和阶级基础:甲午战争以后,由于内部环境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格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独立地登上历史舞台。
现实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答定,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和无能,加剧了民族危机,维新变法的失败,更使有识之士转向革命的道路。
主观努力: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宣传,组织建设等,为民主革命的兴起作了准备。
②三民主义的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和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它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
其进步性是: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纳;三民主义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号召力因而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
2019-2020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知识结构二、要点整理近代化的探索1.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1)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进步思想①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①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②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统治(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现代化国防)。
③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④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新式学校、培养洋务人才、派遣留学生等;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筹建近代海军等。
⑤性质:封建统治者失败的自救运动。
⑥失败:表现: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⑦失败原因: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只限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没有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⑧评价: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 农民阶级的反侵略斗争(1)斗争事件: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和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2)积极作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3)失败原因: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主观原因是农民阶级存在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3.资产阶级的救亡图存的探索(1)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①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兴起——“公车上书”: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在北京应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③发展: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启蒙思想家严复译著《天演论》,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实行维新变法,才能“自强保种”,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