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理念_五__枕草子_之和雅_
- 格式:pdf
- 大小:186.86 KB
- 文档页数:2
60浅析《枕草子》中的美学理念吴俊博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摘要:《枕草子》是日本最早的随笔集,在日本古典文学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的出现为日本中世时期散文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本文拟通过对《枕草子》的文本进行分析,对比作品中的两种美学理念“をかし”和“あわれ”,并且结合作者清少纳言的人生经历来分析《枕草子》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枕草子;随笔;美学理念;审美情趣;《枕草子》是日本最早的随笔集,在日本古典文学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的出现为日本中世时期散文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作者清少纳言在作品中记录了自己出任中宫定子的伴读女官期间的所见所闻,以及作者对自然对人生的感受。
作品的文字清新、质朴、充满意趣,自成书的平安时代以来便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
本文拟通过对《枕草子》的文本进行分析,对比作品中的两种美学理念“をかし”和“あわれ”来分析《枕草子》的审美情趣。
一、作者清少纳言简介《枕草子》是日本最早的随笔集,它成书于11世纪初,作者是清少纳言,是平安时代与紫式部齐名的才女,曾任一条天皇的皇后定子的伴读女官。
历史上关于清少纳言的记述资料非常少,我们仅能通过作者本人以及与其同时代的女性作家的日记来寻找一些线索。
清少纳言名字中的“清”是取自其父家的姓氏—“清源”,少纳言则是官职名。
在平安时代,人们通常会以女性父亲、兄长、丈夫的官职来称呼她们,但据考证,清少纳言的近亲中并无人出任“少纳言”这样的官职。
因此有学者认为,“少纳言”是其所侍奉的中宫定子赐予她的官位。
清少纳言出生于一个和歌世家。
她的曾祖父和父亲都是歌人。
父亲清源元辅是著名的“梨壶五人”之一,曾奉命负责编纂《后撰和歌集》,并曾参与《万叶集》的训点。
受到父亲的影响,清少纳言自幼便努力学习汉学典籍和歌创作的技巧。
因其天资聪颖,加之后天的勤奋与努力,很快便在贵族女性中脱颖而出。
在经历了第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清少纳言收到一条天皇的皇后中宫定子的招募,入宫做了定子的女官。
细微的景物和细腻的感觉--清少纳言《枕草子》赏析人民教育出版社刘贞福日本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国由唐至宋的年代)诞生了两位杰出的女作家,一位是创作《源氏物语》的紫式部,一位是创作《枕草子》的清少纳言。
《枕草子》是日本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是作者在皇宫中担任官职时写成的许多片段见闻、感想,共三百篇。
其内容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一是用当时流行的"物尽"(一种用列举的方式描写事物的古旧文体,)写成的类纂性文字(如"山""树木的花""可爱的东西""可憎的事");二是"女人独居的地方"之类随笔;三是"初晋宫时"之类回忆录。
正如她在书中最后一段所说:"这本随笔本来只是在家闲居无聊的时候,把自己眼里看到、心里想到的事情记录下来的,并没有打算给什么人去看……"由此可以看出作品的真实性、随意性以及片段性的特点。
这里的两篇随笔即选取于《枕草子》的"物尽"一类。
作者凭着敏锐而纤细的贵族化、女性化的感觉,捕捉眼前掠过的一些美好的形象(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生活的),构造了一个清纯优美的诗意世界。
这些形象都是细细的,小小的,丝丝缕缕,星星点点,片片束束,映入眼帘,留到心头;这种感觉是细腻的,微妙的,来无踪,去无影,轻如涟漪,淡如微云。
第一篇《四时的情趣》写了四季的"最好"的景象和赏景的感觉。
作者对四时好景作了经典式的列举: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
夏天是夜里最好。
秋天是傍晚最好。
冬天是早晨最好。
大自然留在人们心底的四时美象大概也就是这几个时辰,古往今来诗家文人写四时美景大都也是按这几个时辰来的,正所谓古今诗文所见略同。
不过能通过个人直觉沟通人类普遍同感,并不是显出清少纳言的卓越;最显清少纳言特异的,或最显她清少纳言式感觉和描写特征的,是捕捉并描写一些细小的、微量的、清淡的景象,都是淡淡的几笔,像一帧帧速写简笔画,表达一种优雅、微妙的情怀。
【最新】《枕草子》读后感
>内容简介:>,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清少纳言的散文集.内容主要是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随想.断片式的寥寥数语,文字清淡而有意趣.>大体可分为三种形式的段落.一是类聚形式的段落,通过长期.细致和深入地观察和思考,将彼此相关.相悖的事物加以分类,然后围绕某一主题,加以引伸;二是随笔形式的段落,内容不仅涉及山川草木.人物活动,还有京都的特定的自然环境在一年四季之中的变化,抒发胸臆,缀成感想;三是日记回忆形式的段落,片断性地记录了清少纳言自己出仕于中宫定子时的宫中见闻,也可说成是宫仕日记.主要是作者的亲身体验,但也不乏当时流传的故事和戏剧性场面,描写手法诙谐幽默.
枕草子读后感,来自当当网上书店的网友:>这部书在日本,可以说是日本古典文学的双璧之一,另一璧就是大家可能都听过的>.而>是一部像小说一样,有人就说它是日本的>.而>却完全不同,它是一本随笔散文,但是我觉得这个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认识这本书,读过这书,你就大约能够了解一些今天的日本文化里面一些相当核心的部分.同时也能够给我们一个线索,看看日本人看他们自己,从古至今的这个阶段.
枕草子读后感,来自卓越网上书店的网友:>,作者清少纳言,是歌人清原元辅的女儿,少纳言,是当时日本的女官官职.少纳言家学渊源,学通歌道,熟知汉学,有日本红楼梦之称的>作者紫氏部,与她互辉齐名,堪称双璧.>可以说是清少纳言心灵情趣的结集,类似于宋人的笔记小札,寥寥数语,写景抒情,一生只怀一种愁似的,绵延悠然的情怀都在里头.。
《枕草子》的“和风话语”建构作者:王芬来源:《新生代·下半月》2018年第09期【摘要】:随着时代发展,世界各国文化都在不断变化,其中主要变化内容就是各国文化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独有特色。
而日本文学受到中国文化影响很深,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日本文学内容都与中国文学内容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日本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的衍生品。
因此,日本文学家清少纳言创作了《枕草子》,这部作品构建了“和风话语”,让日本文学摆脱了汉风话语的束缚。
针对此类情况,本文就从日本文学中通过引进中国古典文学诞生的新词语入手,全面解析《枕草子》的“和风话语”建构。
【关键词】:汉诗文清少纳言《枕草子》美的发现新词交际语言一、引言在世界文学中,日本文学是一个独特的分支,其本身内容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在日本文学作品中,人们经常能够看到中国文学内容的影子。
但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文学作品受到国外内容影响深远,甚至连作品中使用话语都是学习其他国家,这就让国家文化不能较好的进行传承。
因此,日本作家清少纳言创作出作品《枕草子》,这部作品第一次构建了“和风话语”体系。
其中完全使用假名文字,让日本文学作品有了自己的语言体系。
这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所以,在研究“和风话语”中,《枕草子》被当做其中的经典,本文对此作出如下内容探究:二、通过引进中国古典文学诞生的新词语在《枕草子》的第三五段,清少纳言说梨花在日本被认为是扫兴的东西,用来形容女人没有妩媚的颜面。
但是,读过白居易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之后,开始仔细观察梨花,发现是别的花木所无法比拟的花。
由此日语中产生了一个句子“梨花一枝春带雨”用来形容女人含泪的面容,《枕草子》第一二三段,五月时节的夜晚,听到外边人声嘈杂,中宫命人出去看看,清少纳言刚把帘子掀起来,有轻声响并送进一枝淡竹,不禁说了一句“原来是此君呀!”。
三、作为平安宫廷交际语言的中国古典文学《枕草子》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很大。
讲书︱《枕草子》作者:清少纳言
《枕草子》是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清少纳言的散文集,完成于十一世纪初,作者清少纳言是平安时代有名的才女。
本书主要记录的是作者在宫里生活时,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随想,文字清新明快,形式变化多样,生活场景温馨有趣。
其写作风格对后来的日本散文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事实上,在《枕草子》完成以前,日本就已经出现了物语文学和日记文学,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她的随笔为日本散文文学奠定了基础。
它与后来出现的鸭长明的《方丈记》以及吉田兼好的《徒然草》,并称为日本的三大随笔。
繁忙的都市人生活节奏快,娱乐方式选择多样,但是花在网络和电视剧上的时间越来越多,读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开卷八分钟》是凤凰卫视(中文台)一个日播的读书节目每期,每期长度8分钟,主要主持人是梁文道。
2007年1月1日开播,到2014年12月31日停播。
每天介绍一本书,以最简利的方式碰触书籍的精髓,进入一个又一个迥异又奇妙的读书世界。
枕草子的文学理念
《枕草子》作为一部不仅充满模糊意象的文学作品,也具有鲜明的文学理念。
可以通过这
部作品中夫婦相敬如宾的关系,意念戏谑的语言,形象的描写,生活的的提示等多种方式,揭示出其作者小泉八雲的美学思想。
一方面,小泉八雲对态度的提示是他文学理念最体现--行善如《枕草子》中“堂上欣喜”、“施恩济苦”所描绘的态度原则,更超越了古代儒家道德观念:施恩济贫之心,拔其草鞋,
挥恩赐福。
一句谚语:“善恶有报”道出他坚定的以善行者自醒,以恶者自败的精神。
另一方面,小泉八雲对文字的使用也充分体现了他美学思想--用简洁而有诗意的文字描写,表达深刻的思想,尽可能传授给读者深沉而哲思的智慧。
尤其是在表现人物情感时,诗句相绚缀,抒发情怀。
最后,小泉八雲对短句地提示生活也很重要--既要活在和谐与安宁中,又要发奋地追求
自由、高贵的价值,以示高尚的家风。
《枕草子》大量使用禅宗所钦定的佛家教义,把当时的社会风俗纳入精神之中,留给后人更隽永的精神宝藏。
总之,《枕草子》的文学理念以其独特的美学思想激发了古今中外的无数读者,是小泉八雲作为一个崇尚善行,主张追求自由的文人的政治和美学思想的完美结晶。
《枕草子》是日本著名的文学作品,列入日本古典三大随笔之一,同时又和著名的《源氏物语》并称为日本平安文学“双璧”。
《枕草子》的出现,对日本文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还是极为深远的。
从《枕草子》中的景色描写可以清晰地看出日本人的审美意识,这也是本次研究的主题。
一、《枕草子》作者简介《枕草子》的作者是清少纳言(966-1025),她的父亲是日本著名诗人清原元辅。
清少纳言受到父亲的影响,小小年纪就熟读文学典籍和诗歌,并且小有名气。
二十八岁那年,定子皇后将清少纳言召入皇宫,使其与皇宫内的公卿大臣交流文学,并且经常彼此之间赠答诗词。
这段经历使得清少纳言在当时的文学界声名大振,特别是在宫廷圈子里。
后来,定子皇后因为难产去世了,清少纳言也就辞去了自己的职务。
二、《枕草子》梗概及艺术特色清少纳言在宫中任职时就开始着手写《枕草子》,等到辞去宫中官职后两三年才正式成书。
《枕草子》中详细记录了清少纳言对宫廷生活的回忆以及关于自然和人生的随想,共三百章段,主要分为“类聚章段”、“回想章段”、“随想章段”三种。
其中“类聚章段”主要是描写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色,例如花、鸟、鱼、船、山等等,其中还融入了作者本人对于自然的感受。
“回想章段”主要描写了作者本人在宫中时的生活以及定子皇后的相关事迹。
而“随想章段”则是作者站在女官的立场上记录的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整体文风非常活泼、幽默,这也是平安时期非常出色的文学著作。
三、从《枕草子》景色描写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透过《枕草子》的景色描写,可以直观地体现出当时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下面分别从自然审美意识、伦理审美意识、等级审美意识以及情趣审美意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自然审美意识在平安时期,当时的日本人认为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带给人们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他们的审美对象中有很多都来自于自然界,例如花草、风雨、山水、鸟兽等等。
似乎在他们看来,自然界的任何一件事物都可以成为审美对象,他们对于自然界事物的观察也是细致入微[1]。
源氏物语与枕草子的文学理念
《源氏物语》和《枕草子》都是两部不可多得的古典文学名著,它们都源自中国古代文化,以理性精神为基础,把心态和道德追求作为主题;它们更多的是以颇具智慧的激励方式来处理情感和行动的关系,它们的文学理念是坚持理性主义,强调人们应当相信一切努力的力量,并竭力为之起勇气,克服困难,朝着成功迈进。
《源氏物语》中,以密密麻麻、细腻细节讲述了从割据武将家族到传奇爱情故事的故事;《枕草子》则以含蓄比喻的方式,讲述了不畏权势、不屈居奴性、努力奋斗,勇敢坚持正义价值观的故事,从而催发着人们投身于正义之中的动力。
而在今天,这一理念仍然具有延续性,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助长了人们戒除奴性,坚持真理,不畏惧权势、开辟创新空间,努力实现梦想的精神。
至于毕业生如何把这一文学理念应用到实践中,则要仔细构思:既要尊重古人们的思维,努力想象当时他们是如何敢于挑战客观现实的勇气;又要以现代的视角凝视自己的毕业创业,运用正念正能量及正确的科学方法探索答案,把精神古典文学理念转化为久远的智慧,以激励下一代成功者的出场。
《枕草子》中的独特之美—「をかし」作者:许静如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11期摘要:「をかし」是日本古典文学史上与「もののあはれ」并驾齐驱的文学理念,却在《枕草子》之外的平安文学中罕见。
不仅如此,后世各代的作品中也很少发现「をかし」的踪迹。
正是凭借这种独特的魅力,「をかし」成了日本古典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探究「をかし」意思与词源,同时结合作者清少纳言的成长环境及性格,分析《枕草子》中「をかし」这种美意识形成的独特原因。
关键词: 《枕草子》清少纳言をかし美意识词源一、日本古典文学·美学理念—「をかし」(一)何为「をかし」「をかし」①是日本平安文学的一个代表性文学·美学理念,而最能体现这种美意识的非《枕草子》莫属。
因此,人们在将《源氏物语》称为「もののあはれ」文学的同时,称《枕草子》为「をかし」文学。
与「もののあはれ」②所表现的痛切、深刻的美不同,一般认为「をかし」表现的是一种明朗、知性的美。
「をかし」倾向于将感官捕捉的景物进行客观、理性的表达,常在鉴赏·批评等场合使用,并且由于它表现的是高度集中于眼下状况而产生的心理变化,因此没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也就是说,与「もののあはれ」表现的持续、复杂感情不同,它更像是对于眼前事物的情不自禁的感慨,其思想并无向其他方向延伸的多层构造。
这种感情,到了中世,更偏向于表达「おかしい」③的意思。
尽管如此,但平安朝时期的「をかし」所含有的「おかしい」的意味比较轻,主要还是表达「对某事物的喜爱」之意。
总之,「をかし」多为感情持有者心思简单地、客观地表达一种朝气蓬勃的感情,画面色彩积极而明亮。
这种积极向上的感情并不是将自我放在劣势位置,而是处于优势的感情持有者的一种高傲的感情。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与「もののあはれ」不同,与「をかし」相伴的多为笑声而不是眼泪。
(二)「をかし」的词源一直以来,关于日本古典美意识「をかし」一词的原意,众说纷纭,并无定论。
淡雅明丽的《枕草子》09级日语一班2009414009 薛晴摘要:作为平安文学的代表之作,《枕草子》是日本最早的一部随笔集,全文有三百余篇,作者清少纳言以平实真挚的语言记录了平安朝的生活、美丽的自然和生活的回忆。
关键词:淡雅自然美女性文学清明随笔温和春はあげぼの。
やうやう白くなりゆく、山ぎは少しあかりて、紫だちたる雲の細くたなびきたる。
夏は夜。
月のころはさらなり。
やみもなほ、萤の多く飛びちがひたる。
また、ただ一つ二つなど、ほのかにうち光りて行くもをかし。
雨など降るもをかし。
秋は夕暮れ。
夕日のさして山の端いと近うなりたるに、鳥の寑所へ行くとて、三つ四つ、二つ三つなど飛び急ぐさへあはれなり。
まいて雁などの连ねたるが、いと小さく见ゆるは、いとをかし。
日入り果てて、风の音、虫の音など、はた言ふべきにあらず。
冬はつとめて。
雪の降りたるは、言ふべきにあらず、霜のいと白きも、またさらでも、いと寒きに、火など急ぎおこして、炭もて渡るも、いとつきづきし。
昼になりて、ぬるくゆるびもていけば、火桶の火も白き灰がちになりてわろし。
(清少纳言《枕草子》)初识《枕草子》,便想去那个年代,去那个岛国,同清少纳言一起感受平淡的真,感悟淡雅的美。
清少纳言家中世代任文官,在家庭坏境的影响下她从小便受到和歌和汉学的熏陶,从993年开始清少纳言进入宫中,担任一条天皇的皇后定子的家庭教师之一,但在宫廷势力争斗中受到牵连,辞职回家后写下了这一部随笔集。
读过此书的人应该不难发现,清少纳言站在女人的立场写身边的琐事,尽管只是小女人式琐碎的生活感叹,却写出了一连串的幸福。
那样的作者乐观、坚强,如同向日葵一般,只朝阳光方向抬头,散播灿烂的笑容。
清少纳言用清新的笔调去描写自然与人物,尽管她没有深探人物的内心,也未描绘人生的历程,可是她却捕捉到了事物在那一瞬间的美。
文章用一种明丽淡雅的文字描绘人生的剖面。
作者一开始便用散文诗的语言描绘了四季的特征。
春天是破晓时分最好,渐渐变白的山巅,有点亮了起来。
每日一书清少纳言:《枕草子》清少纳言:《枕草子》周作人译《枕草子》《枕草子》是日本平安朝(794—1192)女作家清少纳言的大作。
“清少纳言”,“清”是作者娘家姓“清原”的简称,而“少纳言”则是女官的名字。
少纳言只是一个下级职称。
《枕草子》和《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文学的双璧,日人尊称紫式部为“紫女”,称清少纳言为“清女”。
《枕草子》大约写作于996至1036年之间,从清少纳言入宫一直写到她的晚年。
清少纳言入宫大约在993年,推算她的年纪应在17岁左右,她在宫中待了不到十年,后来流落宫外,一直到晚年出家为尼,过着孤独的生活。
她随时把她对生活的感想零星记录下来,就是我们看到的这本名著《枕草子》。
“枕草子”,就是汉语枕上随笔的意思,从书名就可看出这书是清少纳言的喃喃自语,原本无意要流布后世,光耀千古的。
所以这书的风格,就是一个很美、很有修养的女人在跟你讲她的私房话。
有时是欲言又止,有时又直接了当,有时带点顽皮和调侃,有时又是喁喁细语诉说着绵绵不尽的情话。
《枕草子》我有两个译本,一本是周作人的译笔,另一本的译者是台湾人林文月。
两个译者都对日文有很深厚的功底,但就汉语的写作上,周作人是散文大家,在文字上确是更好一些。
两本书都有很详细的注释,都是严谨译著的典范。
比如第三段中讲“三月三”的风物,周译是:三月三日,这一天最好是天色晴朗,又很觉长闲。
桃花这时初开,还有杨柳,都很有意思,自不待言说。
又柳芽初生,像是作茧似的,很有趣味。
但是后来叶长大了,就觉得讨厌。
(6页)林译是:三月三日,风和日丽。
桃花初绽,柳色亦欣欣然可赏。
而柳芽似眉,更是有趣,但叶卷一旦舒展开来,便若(惹)人憎厌。
(4页)两相对照,哪种更像枕边的私语呢?无疑周译更抓住了原著的神髓。
周氏不仅自己散文写得好,翻译也是这样出神入画,大家就是大家啊。
林文月在译《枕草子》时,两岸文化往来不畅,他没有看到“前辈大家”(林如此称周)的业绩,如果看到,也许要搁笔了。
枕草子评价
《枕草子》是一部日本中古时期的随笔体小说,作者是女性文学家清少纳言。
这部作品由55篇短篇组成,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社交礼仪、人生哲理等方方面面。
首先,从文学价值来看,《枕草子》是一部具有很高价值的作品。
它在日本中古时期的文学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社会生活的记录。
作者通过详细描写日常中的琐事和自己的感受,展现了当时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其次,从艺术形式上来看,《枕草子》写作手法别具一格。
它采用了随笔体的写作方式,不拘泥于固定的文体和结构,而是通过自由联想、自由写作的方式,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自由地表达出来。
这种写作风格在当时的文学界中是十分先进的。
最后,从思想内涵来看,《枕草子》强调了生活的美好和瞬息即逝的时光。
作者通过对自己的生活点滴的细致描写,强调了人生中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细节和瞬间的美好,让人们意识到生活中的美好与珍贵。
总之,《枕草子》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
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珍视,表达了对生活的豁达、对人性的尊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
- 1 -。
试论《枕草子》中以小见大的美意识作者:李文娟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7期摘要:作为日本最早的随笔文学,《枕草子》以其独有的文学特色,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作者清少纳言在以“物哀”为美的主流意识中独辟蹊径,以其敏锐的洞察力观别人不能观之微,从细小的生活细节入手开创了日本随笔文学之先河。
本文将以《枕草子》中对颜色等的细节描写为对象,以文本分析的方法,试谈清少纳言以小见大的美意识。
关键词:《枕草子》;以小见大;美意识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7-0082-01一、《枕草子》与清少纳言作为平安时期唯一的随笔文学,《枕草子》的出现为日本古典文学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这部作品约于西历一千年完成,长短文共约三百二十七章。
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以类聚形式的段落记述的杂撰,对山川、花鸟、草木及人生诸事进行了观察思考;二是日记回忆形式的段落,叙述宫廷生活及清少纳言做中宫定子女官时的所见所闻,类似宫仕日记;三是随笔形式的段落,内容涉及山川草木、人物活动及四季变化。
《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纳言是日本平安时代著名的女性和歌诗人。
当时的王朝贵族,大多沉湎于欣赏飞花落叶的感伤情调里,崇尚物哀之美。
清少纳言却采取积极的态度,在描写自然景物和动植物时,着重表现纤细而和谐的美。
二、枕草子中的色彩描写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发现清少纳言多描写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景物,而色彩的描写是其作品中不可忽视的考察因素。
纵观《枕草子》全文,清少纳言对色彩有超乎常人的敏锐性和感受性,她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对生活中的色彩进行了捕捉和描写。
例一:织物是,紫、白为好。
红梅虽好,容易看厌。
(织物)例二:缚脚裤是,浓紫色和嫩绿色的为好。
夏天是二蓝的。
(缚脚裤)例三:这时大纳言进来了。
紫色的直衣和缚脚裤,与白雪的颜色相映,很是好看。
(中宫)穿衣吃饭本是我们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日常小事,然而加入颜色的描写就使这些衣着形象鲜明生动,清少纳言以紫色为最美的审美情趣也得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