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痹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403.50 KB
- 文档页数:37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6年)膝痹是由风、寒、湿之邪侵袭人体,闭阻膝部经络,致气血运行不畅,膝关节周围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骨性关节炎是由于膝关节软骨变性、骨质增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疾患。
临床表现以膝关节周围酸痛重着、活动不利等为主要症状者,按膝痹辨证论治。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199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
(1)病史①发病前多有受寒、受潮或外伤史。
②有长期的膝关节的肿痛史。
(2)全身症状①全身乏力、沉重酸胀。
②低热或恶风寒。
(3)关节症状①膝关节固定性剧烈疼痛。
②膝关节肿胀,或有积液。
③关节屈曲难伸,或有僵直、畸形。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
(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粘稠,WBC<2000个/ml。
(4)中老年患者(大于40岁)。
(5)近一个月反复发生的晨僵感持续30min。
(6)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或(1)(3)(5)(6)或(1)(4)(5)(6)条,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1.风寒湿痹证(1)寒胜痛痹证:肢体关节痛剧,遇寒痛甚,得热痛缓,重者关节屈伸不利。
舌淡苔白,脉弦紧或沉迟。
(2)湿胜着痹证:关节沉重酸胀疼痛,重者关节肿胀散漫,重着不移,四肢活动不便。
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滑。
2.风湿热证关节疼痛,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可伴有发热、汗出、口渴等。
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3.痰瘀痹阻证痹症日久不愈,关节刺痛,痛处不移,甚至关节变形,屈伸不利,关节、肌肤色紫暗,肿胀,按之稍硬,有痰核硬结或瘀斑,肢体顽麻,面色暗黧,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瘀斑苔白腻,脉象弦涩。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一、本文概述《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是一篇针对膝痹病这一中医骨伤科常见病症进行深入探讨的临床指南。
膝痹病,又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及活动受限等症状。
本指南旨在通过中医骨伤科的诊疗方法和理念,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膝痹病诊疗参考。
本文将首先概述膝痹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以便读者对膝痹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随后,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骨伤科在膝痹病治疗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常用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多种治疗手段。
本文还将探讨膝痹病的预防与康复措施,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膝痹病》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膝痹病诊疗参考,以期通过中医骨伤科的综合治疗方法,提高膝痹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膝痹病的病因病机膝痹病,中医又称为“膝关节骨痹”,是一种因多种内外因素导致的膝关节病变,临床以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不利为主要表现。
其病因病机复杂,涉及内外因相互作用。
外因方面,主要是风寒湿邪的侵袭。
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风寒湿邪侵入机体,痹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关节疼痛、僵硬。
特别是老年人,肝肾不足,卫外不固,更易感受外邪。
内因方面,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肝肾亏虚是膝痹病的重要内因。
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失养,膝关节出现退行性改变。
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筋骨失养,也会导致膝关节病变。
再次,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也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膝关节痹痛。
现代医学认为,膝痹病的发生还与年龄、性别、职业、体质、遗传、外伤等因素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不可避免,加之长期劳损、外伤等因素,更易引发膝痹病。
膝痹病的病因病机包括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两个方面。
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既要祛除外邪,又要调理脏腑功能,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康复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概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就是一种常见得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
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与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
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可有摩擦响声为特征,属中医“膝痹病”范畴。
【病名】中医病名:膝痹病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版)1、临床表现膝关节得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骨关节炎得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与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与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4、具体诊断标准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与(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④中老年患者(≥40岁)⑤晨僵≤30 min⑥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②条或①+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得分级根据Kellgren与Lawrecne得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0级:正常;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II级:有明显得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II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疾病分期】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病因与病机痹证是指关节肌肉等处疼痛、僵硬或不适,病程较长,常常会影响到生活和工作,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前因不慎,致使筋骨受损•寒湿内侵,导致气血瘀滞•肝肾阴虚,使气血失于调养•劳损过度,消耗气血精气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其主要是运动过度和老龄化导致的软骨损伤和磨损,使得关节间隙缩小,骨头碰撞,引起了疼痛、肿胀和僵硬等症状。
中医诊疗方案中医认为痹证和关节疾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常见的痹症有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就是其中的一种。
中医诊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调理气血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生命物质,其能够运行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维护机体正常功能的秩序,而关节疾病多与气血不畅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常常以调理气血为首要任务。
针灸调理是治疗痹症的常用方法,常见的穴位有足三里、曲池、阳陵泉等,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和全身气血,以达到缓解膝关节疼痛、增强关节活动度和抗炎等作用。
温通经络中医认为经络贯通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如果经络不通畅,则会导致病邪内停,引起各种疼痛等症状。
温通经络可以增强膝关节的抗病能力,使得它能够更好地承受压力。
此外,中医还推崇一些外治法来温通经络,如艾灸、火罐等,通过刺激皮肤与经络,令人体组织得以舒展、淋巴得以活跃,从而帮助提高膝关节对病疾的抵御能力。
肝肾调养中医认为肝肾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器官,肝为藏血之内脏,肾为先天之本脏。
中医治疗关节疾病时,例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常常还会从调养肝肾入手。
调节肝肾,可以激发人体内部的正能量,从而使气血得以充沛,代谢功能正常,形成强健的体质,以抵御疾病的侵袭。
在中医诊疗方案中,常见的针灸穴位有肝3、肾3、太冲等来调养肝肾,有助于促进膝关节的治疗。
以上就是中医诊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主要方案,需要提醒的是,中医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是长效性的,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治疗效果,如果看到效果后任由状态失控,那么极有可能会引起疾病的复发。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9卷第25期 -61-中医辨证治疗膝关节痹症的临床疗效分析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on knee arthralgia syndrome黄兴民(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如皋,226500)中图分类号:R32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25-0061-03证型:ID【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中医辨证治疗膝关节痹症的应用情况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膝关节痹症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评分及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治疗后V AS评分为(4.27±1.25)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 AS评分为(1.74±0.53)分,两组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V AS评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72%,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胀痛、麻木、酸痛等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增强局部肌肉和关节的血氧供应,改善膝关节血液循环,治疗膝关节痹症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病率低,促进了膝关节生理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膝关节痹症;治疗效果【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icacy of TCM on arthralgia syndrome areas of knee. Methods: 86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ethod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VAS score was (4.27±1.2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1.74±0.5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95.3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3.72%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CM differenti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knee pain, numbness, soreness and other symptoms,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enhance the local muscle and joint blood oxygen supply, improve knee blood circulation, with good effects and low incidence,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TCM differentiation; Arthralgia syndrome areas of knee; Efficacy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25.030膝关节痹症是指膝关节的疼痛、麻木等主要症状导致膝关节屈伸不利、活动受阻的一种关节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1]。
痹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定义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血气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理、僵硬、肿大、变行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西医学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其诊断依据为:“由于年老体衰,骨失滋养,气血失调,所致局部或全身骨关节退化改变。
临床表现以大关节疼痛,以关节活动不利,运作牵强,舌质偏暗,舌苔薄,脉滑或弦为次症。
多见于退行性骨关节病,肥大性改变。
”(2)发病及病情的轻重长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症的发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3)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于基本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4)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至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行。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勃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多40岁);(5)晨僵感30min、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
(6)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
三、辨证分型1、风寒湿痹(1)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
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2)痛痹:肢体关机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或有寒冷感。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3)着痹: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
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膝痹病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措施关节功能障碍一、难点确定及其理由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大难治性疾病之一。
关节病共有100多种类型,其中以软骨退变为主要特点的骨关节病是最常见类型之一,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在发达国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分别是女性第4位和男性第8位劳动力丧失的主要原因,目前美国就有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600万。
在我国,38-60岁人群中78.5%患有骨性关节炎,成为功能病废、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2004年始,卫生部北京医院牵头进行的“中国中老年骨关节病状况研究”共完成调查表6218份、X线资料5334份,结果表明,全国6大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4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病率为46.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较其他疾病更易影响患者的行走、上下楼梯和其他功能。
因此,膝骨关节病是导致中老年人群功能残疾、造成经济损失和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疾病之一。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中老年人的膝骨关节病发生率在持续升高。
如何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障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研究安全、有效、效价比高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是目前人口与健康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具有紧迫而广泛的社会需求,也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药逐渐进入国际市场奠定必要的基础。
而目前现代医学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尚缺乏完全的手段。
主要依赖的治疗药物是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NSAIDs),如扶他林等药物和软骨保护剂如维骨力等。
对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一般都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
二、难点解决方法(一)主要内容采用临床观察,制定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功能障碍的最佳治疗方案。
(二)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证候、临床体征以及影像学资料将患者的治疗进行记录。
(一)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OA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病名中医病名:膝痹病(TCD编码:BNV090)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ICD10编码:M17.901)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
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40岁)(5)晨僵≤3 分钟(6)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二)疾病分期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
(三)证候诊断1.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
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年版)。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
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1(4)中老年患者(≥40岁)(5)晨僵≤3分钟(6)活动时有骨擦音(感)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1)+(2)条或(1)+(3)+(5)+(6)条或(1)+(4)+(5)+(6)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根据Kellgren和Lawl:·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0级:正常。
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II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II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二)疾病分期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
x线表现(0~I级)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
X线表现(II~III级)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
附件2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一、基本情况膝骨性关节炎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2年5月到2013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收治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46例,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1例,完成71例,变异20例,平均住院日17.73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拔罐、小针刀、关节运动疗法、隔物灸疗法以及康复训练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7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42.25%,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中,针刀使用率92.95%,关节运动疗法使用率为80.28%,关节腔注射疗法使用率为85.91%,隔物灸疗法使用率为70.42%;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30例(42.25%),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1例(100.%),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38例(53.52%),针灸治疗71例(100%),推拿治疗69例(97.18%),中药熏洗治疗87例(80.28%),康复治疗13例(18.31%),内科基础治疗25例(35.21%)。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推拿、小针刀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中药熏洗、康复功能锻炼、口服中药汤剂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刺特定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手法调整肌力平衡、小针刀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中药熏洗方法,膝关节炎急性关节肿胀不宜使用,高血压患者慎用;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3.某些疗法虽有中医特色,但因疗程长、见效慢、使用麻烦、患者依从性差,如中药汤剂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因疗效不如中医外治法,而且煎煮服用麻烦,临床使用率较低。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效果评价完成临床路径的71例患者中,症状改善62例(87.32%),体征改善59例(83.1%);临床痊愈7例(9.86%),好转54例(76.06%)。
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85.92%。
(二)疗效评价1.评价标准(1)对症状体征的评价采用国际膝关节炎WOMACl量表(v3.1)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症状如疼痛、僵硬及日常活动功能等的评价。
(2)膝关节功能评价采用膝关节功能计分法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3)关节肿胀采用关节肿胀计分法对关节肿胀进行评价。
2.疗效分析采用以上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体征及关节活动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病残程度为预后评价指标。
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1)改善疼痛症状71例患者主症疼痛改善62例(87.32%);按VAS疼痛评分治疗前平均分为2.92,治疗后平均分为0.99,其中疼痛完全消除患者9例,明显改善患者28例,治疗有效患者25例。
案例1:薛风香,女,68岁。
住院号:20124891主因“左膝疼痛十余年,加重并现右膝疼痛一月余”入院。
既往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形体较胖。
左膝疼痛反复十余年,一月前因劳累加重,右膝疼痛,走路打软,入院时疼痛明显,VAS评分为3.4分,查体:双膝略肿,双膝髌周广泛压痛,内侧明显,浮髌试验(-),侧方研磨试验(+),抽屉试验(-),双膝活动度左右屈伸0度—100度,双股四头肌肌肉萎缩,肌力4级。
行双膝x-ray:双膝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增生退变明显。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膝痹病(肝肾亏虚),西医诊断:1.双膝骨性关节炎,2.腰椎间盘突出症。
进入路径后立即给予针刺特定穴,手法调整肌力平衡,隔物灸小针刀等治疗后,疼痛症状好转,继续给针刺及手法治疗,配合中药熏洗,治疗1周后给予再次予针刀松解治疗,进入路径2周后疼痛基本已除,VAS评分0.6分,关节活动自如。
案例2:陈治见,女,80岁。
住院号:201301826。
主因“双膝疼痛活动受限四余年,加重伴右膝肿胀一月余”入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形体中等。
双膝疼痛活动受限反复四余年,一月前因搬重物劳累加重,右膝疼痛肿胀,入院时疼痛明显,VAS评分为4.2分,查体:右膝略肿,双膝髌周广泛压痛,内侧明显,浮髌试验(-),髌骨研磨试验(+),抽屉试验(-),右膝活动度左右屈伸30度—80度,双股四头肌肌肉萎缩,肌力4级。
行双膝x-ray:双膝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增生退变明显。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膝痹病(气滞血瘀),西医诊断:1.双膝骨性关节炎,2.右膝滑膜炎 3.高血压。
进入路径后立即给予针刺特定穴,手法调整肌力平衡,小针刀等治疗后,疼痛症状好转,继续给针刺及手法治疗,配合中药熏洗,治疗1周后给予再次予针刀松解治疗,进入路径2周后疼痛基本已除,VAS评分1.1分,关节活动自如。
案例3:薛文忠,男,50岁。
住院号:201304296.主因“双膝肿痛活动受限三年余,加重一周”入院。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形体较胖。
双膝肿痛反复十余年,一周前因劳累加重,入院时疼痛明显,VAS评分为3.6分,查体:双膝略肿,右膝明显,双膝髌周广泛压痛,内侧明显,浮髌试验(-),侧方研磨试验(+),抽屉试验(-),双膝活动度左右屈伸0度—100度,双股四头肌肌肉萎缩,肌力4级。
行双膝x-ray:双膝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增生退变明显。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膝痹病(气滞血瘀),西医诊断:双膝骨性关节炎,进入路径后立即给予针刺特定穴,手法调整肌力平衡,小针刀等治疗后,疼痛症状好转,继续给针刺及手法治疗,配合中药熏洗,治疗1周后给予再次予针刀松解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进入路径2周后疼痛基本已除,VAS评分0.8分,关节活动自如。
病例基本信息表(2)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应用WOMAC指数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入路径时总平均分72.39分,出路径时总平均分17.29分,,僵硬程度改善63例,进行日常活动的程度改善71例,进行日常活动的难度方面改善71例,减轻患者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案例1:陈治见,女,80岁。
住院号:201301826。
主因“双膝疼痛活动受限四余年,加重伴右膝肿胀一月余”入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形体中等。
双膝疼痛活动受限反复四余年,一月前因搬重物劳累加重,右膝疼痛肿胀,入院时疼痛明显,患者入院时关节僵硬,屈伸受限,上下楼梯不能,活动劳累后加重,日常生活自理困难。
查体:右膝略肿,双膝髌周广泛压痛,内侧明显,浮髌试验(-),髌骨研磨试验(+),抽屉试验(-),右膝活动度左右屈伸30度-80度,双股四头肌肌肉萎缩,肌力4级。
行双膝x-ray:双膝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增生退变明显。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膝痹病(气滞血瘀),西医诊断:1.双膝骨性关节炎,2.右膝滑膜炎 3.高血压。
进入路径后立即给予针刺特定穴,手法调整肌力平衡,小针刀等治疗后,症状好转,继续给针刺及手法治疗,配合中药熏洗,治疗1周后给予再次予针刀松解治疗,进入路径2周后疼痛僵硬症状基本已除,关节活动自如,行走活动基本正常,上下楼梯轻度受限,日常生活基本自理,疗程结束后出院。
案例2:董昌言,女,67岁。
住院号:201303345。
主因“左膝疼痛活动受限一月余,加重一周”入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形体中等。
左膝疼痛活动受限反复一月余,一周前因受凉劳累后加重,,入院时疼痛明显,患者入院时关节僵硬,屈伸受限,上下楼梯不能,活动劳累后加重,日常生活自理困难。
查体:左膝略肿,双膝髌周广泛压痛,内侧明显,浮髌试验(-),髌骨研磨试验(+),抽屉试验(-),右膝活动度左右屈伸20度-90度,双股四头肌肌肉萎缩,肌力4级。
行双膝x-ray:双膝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增生退变明显。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膝痹病(气滞血瘀),西医诊断:1.双膝骨性关节炎,2..高血压。
进入路径后立即给予针刺特定穴,手法调整肌力平衡,隔物灸,小针刀等治疗后,症状好转,继续给针刺及手法治疗,配合中药熏洗及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治疗1周后给予再次予针刀松解治疗,进入路径2周后疼痛僵硬症状基本已除,关节活动自如,行走活动基本正常,上下楼梯轻度受限,日常生活基本自理,疗程结束后出院。
案例3:叶丽华,女,72岁。
住院号:20125227。
主因“双膝疼痛活动受限二十余年,左膝疼痛加重一年”入院。
既往体健,形体中等。
双膝疼痛活动受限反复二十年余,一年来症状加重明显,入院时疼痛明显,患者入院时关节僵硬,屈伸受限,上下楼梯不能,活动劳累后加重,日常生活自理困难。
查体:双膝不肿,皮温不高,双膝髌周广泛压痛,内侧明显,浮髌试验(-),髌骨研磨试验(+),抽屉试验(-),右膝活动度左右屈伸0度-110度,双股四头肌肌肉萎缩,肌力4级。
行双膝x-ray:双膝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增生退变明显。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膝痹病(肝肾亏虚),西医诊断:双膝骨性关节炎,进入路径后根据诊疗方案,予辩证选用补益肝肾中药,并给予针刺特定穴,手法调整肌力平衡,隔物灸,小针刀等治疗后,症状好转,继续给针刺及手法治疗,配合中药熏洗及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治疗1周后给予再次予针刀松解治疗,进入路径2周后疼痛僵硬症状缓解,关节活动基本自如,行走活动基本正常,上下楼梯轻度受限,日常生活基本已能自理,疗程结束后出院。
病例基本信息表(3)改善膝关节活动度71例患者治疗前关节活动自如2例(2.8%),关节轻度受限10例(14.1%),关节活动中度受限34例(47.9%),关节活动重度受限25例(35.2%)。
治疗后关节活动自如24例(33.9%),关节轻度受限35例(49.2%),关节活动中度受限12例(16.9%),关节活动重度受限0例(0%)案例1:牟某,男,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