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精炼加工工艺
- 格式:docx
- 大小:376.45 KB
- 文档页数:5
大豆油加工工艺流程大豆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其加工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原料准备、磨碎脱皮、浸湿、蒸煮、压榨、沉淀、脱水、脱臭、过滤、充氮等几个主要步骤。
1.原料准备:选购新鲜、无异味的大豆作为原料,去除杂质和有毒物质。
2.磨碎脱皮:将清洁的大豆破碎成小颗粒,再进行磨碎。
磨碎后,使用气力分离器将豆粉和豆皮分离,得到大豆渣和豆粉。
3.浸湿:将磨碎后的豆粉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使豆粉与水充分接触,温度控制在65-70摄氏度,进行浸泡,达到适宜的水分含量。
4.蒸煮:将润湿后的豆粉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蒸馏时间约为30-40分钟,温度控制在115-120摄氏度。
蒸煮的目的是破坏油脂细胞,有利于后续的油脂提取。
5.压榨:将蒸煮后的豆粉送入压榨机进行榨油。
压榨过程中,豆粉被压榨出的液体是含有大豆油的悬浮液,该悬浮液称为浸出液。
同时,压榨机中的温度和压力都要适宜,以保证榨油效果良好。
6.沉淀:将浸出液倒入沉淀桶中,较大的杂质会随着重力沉淀到底部,顶部则是含有大豆油的上清液。
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泵抽取上清液。
7.脱水:将抽取的上清液经过离心机进行离心脱水,去除其中的水分和悬浮物。
离心速度和时间的控制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获得较好的脱水效果。
8.脱臭:将脱水后的油脂转入脱臭锅中进行脱臭处理。
脱臭的目的是去除油脂中的异味和杂质,提高油的质量。
通常采用蒸汽加热和真空抽吸的方法进行脱臭。
9.过滤:经过脱臭处理的油脂需要经过过滤,以去除残留的悬浮物和杂质。
常用的过滤设备有滤布式和板框式过滤机,通过滤布或滤板来进行过滤。
10.充氮:最后,将过滤后的大豆油暴露在气体中进行充氮处理,以提高大豆油的质量和保鲜性。
以上是大豆油的加工工艺流程,通过以上步骤,大豆油可以得到较好的产量和品质。
在实际生产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和技术条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大豆精炼流程及主要设备大豆精炼是将原始大豆中的油脂提取出来,并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去除杂质、脱臭、脱酸、脱色等步骤,得到高纯度的大豆油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描述大豆精炼的流程及主要设备。
1. 大豆精炼流程大豆精炼一般包括以下主要步骤:清洁、破碎、软化、脱皮、脱脂、脱水、脱溶剂、脱酸、脱臭、脱色、脱蜡、过滤、包装等。
1.1 清洁将原始大豆进行清洁,去除杂质、石头等。
常用的清洁设备有石磨清洁机、磁力清洁机、筛选机等。
1.2 破碎将清洁后的大豆进行破碎,使其体积变小,便于后续的加工。
常用的破碎设备有破碎机、碎米机等。
1.3 软化将破碎后的大豆进行软化处理,使其更易于脱皮和脱脂。
常用的软化设备有软化锅、软化罐等。
1.4 脱皮将软化后的大豆进行脱皮处理,去除大豆外层的皮。
常用的脱皮设备有脱皮机、脱皮筛等。
1.5 脱脂将脱皮后的大豆进行脱脂处理,将油脂从大豆中提取出来。
常用的脱脂设备有脱脂机、离心机等。
1.6 脱水将脱脂后的大豆进行脱水处理,去除其中的水分。
常用的脱水设备有脱水机、离心机等。
1.7 脱溶剂如果是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油脂的方法,需要进行脱溶剂处理,将溶剂从油脂中蒸发出去。
常用的脱溶剂设备有脱溶剂器、蒸发器等。
1.8 脱酸将脱溶剂后的油脂进行脱酸处理,去除其中的酸。
常用的脱酸设备有脱酸器、碱炼器等。
1.9 脱臭将脱酸后的油脂进行脱臭处理,去除其中的异味。
常用的脱臭设备有脱臭锅、脱臭塔等。
1.10 脱色将脱臭后的油脂进行脱色处理,去除其中的色素。
常用的脱色设备有脱色罐、脱色塔等。
1.11 脱蜡将脱色后的油脂进行脱蜡处理,去除其中的蜡质。
常用的脱蜡设备有脱蜡器、脱蜡罐等。
1.12 过滤将经过脱蜡后的油脂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
常用的过滤设备有过滤机、过滤器等。
1.13 包装将过滤后的大豆油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销售。
常用的包装设备有灌装机、封口机等。
2. 主要设备大豆精炼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设备有清洁设备、破碎设备、软化设备、脱皮设备、脱脂设备、脱水设备、脱溶剂设备、脱酸设备、脱臭设备、脱色设备、脱蜡设备、过滤设备和包装设备等。
大豆油精炼工艺流程
大豆油精炼工艺流程如下:
大豆油料的清理→筛选→风选→比重法去石→磁选→并肩
泥失误清选→除尘→大豆水分调节→破碎→软化→轧坯→大豆
的挤压膨化→大豆油的浸出→混合油处理→混合油的净化与预
热→混合油蒸发→混合油汽提→大豆原油(毛油)→过滤→水化脱胶脱溶→碱炼脱酸→脱色→脱臭→脱腊→成品油。
无论经过压榨还是浸出加工工艺得到的油都叫原油(又称毛油)。
国家标准中规定的三级油和四级油,须经过脱溶、脱胶、脱酸处理;一级油和二级油则须经过脱溶、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及脱蜡(俗称"六脱")等精炼工序处理。
大豆榨油工艺流程
《大豆榨油工艺流程》
大豆榨油是一种传统的食用油加工方式,经过多道工艺流程,可以从大豆中提取出纯净的大豆油。
下面就是大豆榨油的工艺流程:
1.清洗:首先将采摘回来的大豆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和
土壤。
2.蒸煮:将清洗干净的大豆放入蒸锅中蒸煮,以软化大豆并破
坏其中的蛋白质结构。
3.压榨:将经过蒸煮处理的大豆送入榨油机中,通过压榨的方
式将大豆中的油分离出来。
4.离心分离:经过压榨后的大豆渣和油水混合物经过离心分离,将大豆渣和大豆油分离开来。
5.脱溶剂:对于采用有机溶剂提取的工艺流程,还需要对提取
出来的大豆油进行脱溶剂处理,以去除残留的有机溶剂。
6.脱水脱酸:对大豆油进行脱水和脱酸处理,使其纯度更高。
7.脱色:通过脱色剂对大豆油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色素。
8.脱臭:最后对大豆油进行脱臭,以去除其中的异味。
通过以上工艺流程,大豆油最终可以得到纯净的、无异味的食用油。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大豆榨油工艺也使用了更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豆油的制作流程豆油是一种由大豆经过加工而成的油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油之一。
制作豆油的过程经过多个步骤,需要精确的工艺和专业的设备来完成。
下面将对豆油的制作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步:豆子的清洗和筛选豆油的制作过程首先需要选用优质的大豆。
在清洗和筛选的过程中,要将大豆放入清洁的水中浸泡,去除表面的杂质和土壤。
然后将浸泡好的大豆进行筛选,去除不符合要求的杂质和受损的豆子。
第二步:大豆的蒸煮经过清洗和筛选的大豆需要进行蒸煮处理,这一步操作是为了软化豆子,有利于后续的挤压和提取工作。
将清洗和筛选好的大豆放入蒸锅中蒸煮,控制时间和温度,保证大豆的完全软化和熟化。
第三步:大豆的压榨经过蒸煮的大豆需要进行压榨,将其内部的油脂进行提取。
首先将蒸煮好的大豆放入豆油压榨机中,运转机器,使大豆内的油脂被挤压出来。
压榨过程需要持续进行,直到大豆内的油脂被充分提取。
第四步:油脂的提取和沉淀经过压榨的大豆油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提取和沉淀,以分离出油脂和杂质。
将压榨好的大豆油放入提取槽中,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下,待其进行分离,使油脂和杂质分层。
然后通过分离设备将油脂和杂质分离开来,得到纯净的大豆油。
第五步:油脂的脱色和脱臭经过提取的大豆油还需要进行脱色和脱臭的处理,以提高其品质和口感。
将提取好的大豆油放入脱色罐中,添加适量的脱色剂,使其进行脱色处理。
然后将脱色后的大豆油放入脱臭设备中,通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去除油脂中的异味和杂质。
第六步:大豆油的储存和包装经过脱色和脱臭处理后的大豆油需要进行储存和包装。
将处理好的大豆油放入储存罐中,进行密封保存,避免氧化和污染。
然后根据客户的需求,对大豆油进行包装,以方便运输和销售。
总结:豆油的制作过程经过多个步骤,需要严格的工艺和设备来完成。
只有通过精心设计的工艺流程和专业的设备,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豆油产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艺的不断完善,豆油的制作流程将更加高效和节能,大豆油的品质和口感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大豆预处理、压榨法和浸出制油工艺过程
大豆是一种常见的油料作物,其种子中含有大量的油脂,是制取食用油的主要原料之一。
大豆预处理、压榨法和浸出制油工艺是目前较为常用的大豆油生产工艺,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工艺的具体过程。
一、大豆预处理
大豆预处理是大豆油生产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去除大豆中的杂质和水分,以便后续的加工过程。
预处理包括清洗、筛选、烘干等步骤。
清洗:将大豆放入水中浸泡,用刷子或洗衣机等设备清洗去表面的杂质。
筛选:将清洗后的大豆放入筛子中,去除残留的杂质和不完整的大豆。
烘干:将筛选好的大豆放入烘干机中,去除大豆中的水分,以便后续的加工。
二、压榨法制油工艺
压榨法制油工艺是一种传统的大豆油生产工艺,其过程包括研磨、蒸煮、压榨等步骤。
研磨:将预处理好的大豆研磨成细粉,以便后续的蒸煮。
蒸煮:将大豆粉放入蒸锅中,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进行蒸煮,使大豆中的油脂变得易于压榨。
压榨:将蒸煮好的大豆放入压榨机中,通过机械压榨的方式将油脂从大豆中压出,得到初榨油。
三、浸出制油工艺
浸出制油工艺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大豆油生产工艺,其过程包括浸出、脱脂、蒸馏等步骤。
浸出:将预处理好的大豆粉放入浸出器中,用有机溶剂进行浸出,得到含油溶液。
脱脂:将含油溶液放入脱脂器中,通过加热蒸发有机溶剂的方式将油脂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蒸馏:将分离出的油脂进行蒸馏,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有机溶剂,得到纯净的大豆油。
大豆预处理、压榨法和浸出制油工艺都是制取大豆油的常见工艺,每种工艺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大豆油生产工艺1.压榨法制油工艺流程以花生果为例:清理T剥壳T破碎T轧胚T蒸炒T压榨T花生原油(毛油)2.浸出法制油工艺流程以大豆为例:清理T破碎T软化T轧胚T浸岀T蒸发T汽提T大豆原油(毛油)3.油脂精炼工艺流程原油(毛油)7过滤T水化(脱胶)7碱炼(脱酸)7脱色T脱臭T成品油油脂精炼毛油一般指从浸岀或压榨工序由植物油料中提取的含有不宜食用(或工业用)的某些杂质的油脂。
毛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肪酸酯的混合物(俗称中性油)。
除中性油外,毛油中还含有非甘油酯物质(统称杂质),其种类、性质、状态,大致可分为机械杂质、脂溶性杂质和水溶性杂质等三大类。
1•油脂精炼的目的和方法油脂精炼,通常是指对毛油进行精制。
毛油中杂质的存在,不仅影1)油脂精炼的目的(响油脂的食用价值和安全贮藏,而且给深加工带来困难,但精炼的目的,又非将油中所有的杂质都除去,而是将其中对食用、贮藏、工业生产等有害无益的杂质除去,如棉酚、蛋白质、磷脂、黏液、水分等都除去,而有益的杂质,如生育酚等要保留。
因此,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用途,将不需要的和有害的杂质从油脂中除去,得到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成品油,就是油脂精炼的目的。
(2)油脂精炼的方法根据操作特点和所选用的原料,油脂精炼的方法可大致分为机械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三种。
上述精炼方法往往不能截然分开。
有时采用一种方法,同时会产生另一种精炼作用。
例如碱炼(中和游离脂肪酸)是典型的化学法,然而,中和反应生产的皂脚能吸附部分色素、粘液和蛋白质等,并一起从油中分离岀来。
由此可见,碱炼时伴有物理化学过程。
油脂精炼是比较复杂而具有灵活性的工作,必须根据油脂精炼的目的,兼顾技术条件和经济效益,选择合适的精炼方法。
2•机械方法(1 )沉淀K沉淀原理沉淀是利用油和杂质的不同比重,借助重力的作用,达到自然分离二者的一种方法。
L沉淀设备沉淀设备有油池、油槽、油罐、油箱和油桶等容器。
C温度下静止,使之自然沉30〜20沉淀时,将毛油置于沉淀设备内,一般在M沉淀方法.淀。
纯大豆油的执行标准一、原料纯大豆油是以大豆为原料,经过压榨或浸出等工艺提取得到的油脂。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富含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
二、加工工艺纯大豆油的加工工艺主要有压榨法和浸出法两种。
压榨法是一种传统的制油方法,通过物理压榨将大豆中的油脂提取出来。
浸出法是利用有机溶剂将大豆中的油脂溶解出来,再进行萃取和分离。
两种方法均可得到纯大豆油。
三、质量等级纯大豆油的质量等级根据其色泽、气味、口感、杂质等指标进行划分。
一般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不同等级。
一级大豆油色泽浅、气味清香、口感纯正,杂质含量低,质量最好;三级大豆油色泽深、气味较重、口感较粗糙,杂质含量较高,质量相对较差。
四、营养成分纯大豆油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括油脂、蛋白质、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D、钙、铁、磷等。
其中,油脂含量最为丰富,约占大豆总质量的20%-25%。
此外,大豆油中还含有一定量的亚油酸和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五、感官指标纯大豆油的感官指标包括色泽、气味、透明度等。
一级大豆油色泽浅黄或金黄,有清香的气味,透明度高,无明显悬浮物和沉淀物;二级大豆油色泽呈淡黄色或浅黄色,气味较清香,透明度较好,有少量悬浮物和沉淀物;三级大豆油色泽黄或深黄,气味较重,透明度一般,有较多悬浮物和沉淀物。
六、卫生指标纯大豆油的卫生指标主要包括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指标。
按照国家标准规定,一级大豆油的酸价应小于或等于1.0mg/g,过氧化值应小于或等于10meq/kg,溶剂残留量应小于或等于500mg/kg;二级大豆油的酸价应小于或等于1.5mg/g,过氧化值应小于或等于12meq/kg,溶剂残留量应小于或等于500mg/kg;三级大豆油的酸价应小于或等于3.0mg/g,过氧化值应小于或等于20meq/kg。
七、标签标识纯大豆油的标签标识应清晰、规范、易于识别和阅读。
包括产品名称、净含量或体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内容。
大豆油精炼加工工艺原料:浸出毛油,产品:一级油。
1. 完整工艺流程方框图:2.工艺原理与参数2.1脱胶、中和工段:2.1.1工艺流程图:油脚 碱液 磷酸(或水) 毛油 过滤 混合 加热 离心分离 酸化反应 (或水化反应) 混合 中和反应 加热离心分离 混合 水洗滞留 离心分离 真空干燥碱炼油 皂脚水洗废水 水、磷酸 油脚 碱液 磷酸(或水) 毛油 过滤混合 加热 离心分离 酸化反应 (或水化反应) 混合 中和反应加热 离心分离 混合 水洗滞留 离心分离 真空干燥 碱炼油 皂脚 水洗废水 水、磷酸 真空白土 加热 脱色反应 脱色过滤 精滤 脱色油 废白土 真空 油-油节能换热终温加热 脱臭 脂肪酸捕集冷却 精滤 一级油2.1.2工艺设备及原理大豆毛油经过滤、除杂后由泵送入生产线,经加热器加热至一定温度后进入混合器。
在混和器中,毛油与一定比例的磷酸溶液(或水)充分混合,随后进入延时罐进一步调质,油中的非水化磷脂转化为水化磷脂,然后进入脱胶离心机中进行分离,分离出油脚进入暂存罐中暂存。
酸化后的油(或脱胶油)进入混和器,与一定比例的碱液混合,使游离脂肪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钠皂,再进入延时反应罐充分反应,随后经泵送至加热器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进入脱皂离心机中进行油皂分离,分离出皂脚进入皂脚罐中暂存。
脱皂后的油进入混和器中与一定比例的热水混合,同时添加少量的磷酸溶液(或柠檬酸水溶液),用于鳌和金属离子,利于去除残皂等杂质。
随后进入延时反应罐充分反应,再进入水洗离心机进行水洗分离,以去除残留皂脚等杂质。
水洗后的油最后进入真空干燥器中去除水分及其它挥发性物质,由泵输送至脱色工段。
2.1.3工艺参数●酸法脱胶工艺:100%磷酸(浓度75~85%)加入油量0.05~0.2 %100%柠檬酸(浓度~50%)加入油量0.05~0.2 %酸脱胶不仅对除去非水化磷脂,降低金属离子含量有利,而且对碱炼水洗除去油脂中含皂含量也有很大的益处。
大豆油精炼加工工艺
原料:浸出毛油,产品:一级油。
1. 完整工艺流程方框图:
2.工艺原理与参数
2.1脱胶、中和工段:
2.1.1工艺流程图:
油脚 碱液 磷酸(或水) 毛油 过滤 混合 加热 离心分离 酸化反应 (或水化反应) 混合 中和反应 加热
离心分离 混合 水洗滞留 离心分离 真空干燥
碱炼油 皂脚
水洗废水 水、磷酸 油脚 碱液 磷酸(或水) 毛油 过滤
混合 加热 离心分离 酸化反应 (或水化反应) 混合 中和反应
加热 离心分离 混合 水洗滞留 离心分离 真空干燥 碱炼油 皂脚 水洗废水 水、磷酸 真空白土 加热 脱色反应 脱色过滤 精滤 脱色油 废白土 真空 油-油节能换热终温加热 脱臭 脂肪酸捕集
冷却 精滤 一级油
2.1.2工艺设备及原理
大豆毛油经过滤、除杂后由泵送入生产线,经加热器加热至一定温度后进入混合器。
在混和器中,毛油与一定比例的磷酸溶液(或水)充分混合,随后进入延时罐进一步调质,油中的非水化磷脂转化为水化磷脂,然后进入脱胶离心机中进行分离,分离出油脚进入暂存罐中暂存。
酸化后的油(或脱胶油)进入混和器,与一定比例的碱液混合,使游离脂肪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钠皂,再进入延时反应罐充分反应,随后经泵送至加热器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进入脱皂离心机中进行油皂分离,分离出皂脚进入皂脚罐中暂存。
脱皂后的油进入混和器中与一定比例的热水混合,同时添加少量的磷酸溶液(或柠檬酸水溶液),用于鳌和金属离子,利于去除残皂等杂质。
随后进入延时反应罐充分反应,再进入水洗离心机进行水洗分离,以去除残留皂脚等杂质。
水洗后的油最后进入真空干燥器中去除水分及其它挥发性物质,由泵输送至脱色工段。
2.1.3工艺参数
●酸法脱胶工艺:
100%磷酸(浓度75~85%)加入油量0.05~0.2 %
100%柠檬酸(浓度~50%)加入油量0.05~0.2 %
酸脱胶不仅对除去非水化磷脂,降低金属离子含量有利,而且对碱炼水洗除去油脂中含皂含量也有很大的益处。
●水化脱胶工艺
加水量与胶质含量和操作温度有关
低温水化(20~30℃) 加水量W=(0.5~1.0) ×磷脂量X
中温水化(60~65℃) 加水量W=(2.0~3.0) ×磷脂量X
高温水化(85~95℃) 加水量W=(3.0~3.5) ×磷脂量X
低温水化法:亦称简易水化法其特点是在较低温度下,只需添加少量的水,就可以达到完全水化的目的。
低温水化操作温度控制在20~30℃,加水量为毛油胶质含量的0.5倍,静置沉降时间不少于10h。
该工艺操作周期长,油脚含油量高,处理麻烦,
只适用于生产规模小的企业。
采用低温水化工艺脱胶时,将过滤毛油泵入水化罐内,待油温达到20~25℃时,将搅拌速度调整到60~70r/min,按毛油胶质含量的0.5倍左右加入同油温的水进行水化,添加水在7~10min 内均匀洒入油中后,继续搅拌20~30min,然后停止搅拌,静置沉降12h,分离水化净油和油脚。
上层水化净油转入脱水罐真空脱水,下层油脚转入盐析罐回收油脂。
中温水化法:静置时间要长一些,一般不少于8h 。
其操作条件控制的适宜,亦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2.2脱色工段
2.2.1工艺流程为:
2.2.2工艺设备及原理
脱色主要是利用某些对色素有强选择性作用的物质(吸附剂);吸附除去油脂内色素及其它杂质的方法。
碱炼油经加热器加热后进入脱色预混罐,与一定比例的白土在脱色预混罐内混合后,进入脱色塔内进行脱色反应。
脱色反应后的油与白土混合物被泵入叶片过滤机和随后的抛光过滤器,除去油中残留白土,得到去除色素、残皂和金属氧化物等的脱色油。
脱色油被泵入脱色清油罐(真空容器,起析气器作用)。
脱胶、中和工段和脱色工段一般共用真空系统,现阶段常采用水喷射真空泵、汽水串联真空泵、液环真空泵(配冷凝器)。
2.2.3工艺参数
吸附剂用量:脱色剂用量和脱色需要接触的时间长短有一种间接关系,这种关系受到搅拌程度与油温的较大影响,一般占油重的0.2~3%,用量过大对脱色不利(有害副反应、成本增加)。
操作压力:减压(8kPa),优点是热氧化甚微,可认为只有吸附,脱除了吸附剂中的空气、水分,有利于发挥吸附剂的活性,操作温度较低,减少了油脂的氧化,色素的热氧化反应(增色、色泽固定、色原体呈色、退色)缓慢。
操作温度:85℃ 5℃
脱色时间:20~25min
2.2.4选择依据
活性白土具有:固体酸、阳离子交换剂、酸性催化剂、助滤剂等的特征,偏亲水性(油脂吸附量较少),对多环芳烃(PAH)和其他大分子多环物的吸附能力较弱,晶格带负电,故阳离子和极性物质易被吸附;非极性物质吸附能力相对较弱,对脱镁叶绿素(叶绿素)的吸附能力强,对色素、胶态物质吸附能力较强,对碱性原子基团、极性基团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
碱炼油 真空白土 加热 脱色反应 脱色过滤 精滤 脱色油 废白土 真空
2.3脱臭工段
2.3.1工艺流程为:
2.3.2工艺设备及原理
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借助水蒸汽蒸馏,脱除臭味物质的工艺过程, 又称为“水蒸汽蒸馏、汽提、物理精炼”,原理、工艺、设备几乎一致。
油脂脱臭是液-气传质过程,汽-液表面相接触,水蒸汽被挥发的臭味组分所饱和,并按其分压的比率逸出,从而达到脱除臭味组分的目的。
油脂脱臭是利用油脂内臭味物质和甘三酯的挥发度有很大的差异,在高温、高真空条件下借助水蒸汽蒸馏除去臭味物质的过程。
脱色油经油-油节能换热器与脱臭高温油进行热交换升温后,再经终温加热器加热至工艺要求温度后进入脱臭塔进行脱臭反应。
脱臭后的热油经过节能器回收热量,并且冷却到40 ℃以下,精滤后就得到了精炼一级油。
为了回收游离脂肪酸和其它的冷凝物质,同时减少污染和降低真空系统的负荷,脱臭塔中的气体在脂肪酸捕集器中冷却。
气体通过捕集器的填料时,脂肪酸及其它挥发物质被循环的冷脂肪酸冷却。
回收的脂肪酸馏出物在脂肪酸储罐中积累。
脱臭工段的真空系统,现阶段常采用四级蒸汽喷射真空泵(中小规模生产线)、闭路碱液冷冻水真空系统(大中规模生产线)。
2.3.3工艺参数
压力:0.6kPa
温度:180~240℃
时间:15~120min
脱色油
油油节能换热器 终温加热 脂肪酸捕集
脱臭 冷却 一级油
精滤
3.相关标准:
原料及成品符合GB/T 1535-2017 大豆油标准
活性白土符合 GB 25571-2011 活性白土
参考文献:
[1]薛雅琳,潘俊升,张东.新的《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产品国家标准解读[J].中国油脂,2018,43(7):158-160
[2]徐闯, 张文龙, 李晓龙, et al. 大豆油精炼行业工艺进展[J].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7(05):26-29.
[3]李树雨. 大豆油连续精炼工艺实践[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 34(9):63-65.
[4]张志强, 李国恒, 张本东. 大豆油连续精炼工艺实践[J]. 中国油脂, 2009, 34(2):63-65.
[5]王霞. 精炼对大豆油品质的影响[D]. 江南大学, 2009.
[6]方冰, 魏翠平, 王瑛瑶, et al. 精炼工艺对大豆油中微量物质变化的影响研究[J]. 中国油脂, 2014, 39(11):8-11.
[7]甘光生, 曹川, 甘征亚, et al. 油脂精炼工艺过程及脱色条件对大豆油品质的影响[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8, 32(04):56-61.
[8]杜玮. 大豆油物理精炼前的脱胶方法[J]. 中国油脂, 1996(4):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