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连加连减 (12)
- 格式:docx
- 大小:19.66 KB
- 文档页数:8
连加、连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能力点: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主体图,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 口算。
9+8+4= 20-2-6=7+59+20= 72-6-40=请同学口答你是怎样口算的?2. 填一填。
今天我们将学习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
二、探究新知1. 教学例1。
出示课本27页“摘南瓜”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及图示的统计表。
(1)引导学生分析条件和问题。
画面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条件,提出什么问题?(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如何列算式解决问题?学生口述,教师板书:28+34+23(3)组织学生讨论,怎样用竖式计算这道题呢?让学生先尝试解答。
(4)指名学生板书。
(5)教师说明:为了写法简便,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写,边说边板书。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有什么不同?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
教师总结:方法一在计算连加式题时,要注意计算第二步时,是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上第三个数。
方法二把竖式连起来写,不仅可以少写一个数,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使计算正确。
方法三适用于三个数中有两个数的个位可以凑成10的,可以把三个数连起来写,计算时要细心。
(6)练习:完成课本第28页“做一做”第1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 教学例2。
出示课本27页“运南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独立列出算式:85-40-26(1)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2)学生回答后再提:怎样计算这道题呢?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在练习本上试算。
(4)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做法,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南瓜。
晒课教学设计
连加、连减
罗朋展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27---28页例一、例二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4题。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和基本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掌握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2、使学生感受连加、连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连加、连减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单写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连加连减的竖式书写,培养学生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20+40+30=10+40+20=
3+20+6= 65-5-20=
70-20-40= 80-50-10=
(二)新授
1、教学例1
(1)情景导入。
同学们,现在正是初秋,地里的南瓜一个一个慢慢地长大长熟了!三(1)班同学们利用假日开展实践活动,帮李大爷和王叔叔摘大南瓜。
你瞧,他们分成三个组,在南瓜地里摘得正带劲呢!(边讲述边播放课件。
)
(2)提出问题。
他们摘完了南瓜,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李大爷和王叔叔身边,报告他们三个组分别摘了多少个大南瓜!(边讲述边播放课件)
同学们,通过这张表,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李大爷和王叔叔也正想知道3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呢!
(设计意图:既然教材例1的情景素材是摘南瓜,例2的实际背景是运南瓜,何不通过课件丰富情景的故事情节呢?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感受到连加与连减之间的关系)(3)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学习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自学互学群学,教师巡视。
(4)小组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方法一:先用28加34等于62,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62个大南瓜;再用62加22等于84,3个组一共摘了84个大南瓜。
方法二:用连加的方法,把两个加法横式连起来写,用28加34,接着加22,也等于84,这样列算式简便一些。
教师板书:28+34+22=84(个)。
(5)引导学生探究加法竖式连写的方法。
请仔细观察这两个加法竖式,他们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加法竖式是有联系的,第一个加法竖式的得数就是第二个加法竖式的第一个加数。
)
既然第一个加法竖式的得数就是第二个加法竖式的第一个加数,像这样重复写肯定不简便,那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两个加法竖式连起来,找到一种简便写法呢?请小组合作,看一看怎么连起来写简便,并试着写写看!
学生小组合作,并尝试着加法竖式的连写,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演板,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方法一:直接将第一个竖式的得数作第二个竖式的第一个加数,竖式连写。
2 8
+ 3 4
—————
6 2
+ 2 2
——————
8 4
方法二:直接将3个数写成竖式连加,个位上可以把8和2先加凑成10。
2 8
3 4
+ 2 2
——————
8 4
(6)组织学生探讨、交流。
这两种写法与原来分别写两个竖式相比有什么好处呢?(简便。
)如果用这两种简便写法,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能够凑成10的先算。
)
(设计意图:在进行连加计算时,学生很容易想到分别用两个竖式来算第一步和第二步。
于是,就让学生亲自算一算,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两个竖式之间的联系,发现后一个竖式的第一个加数就是前一个竖式的得数。
有了这个发现,善于“取巧”的学生自然就会把后一个竖式“嫁接”于前一个竖式之后,于“无意”之中得到了连加竖式的一种简便写法。
看似“无意”,实则是学生智慧的“火花”。
)
2、揭示课题
教师(归纳):同学们真不错,我们用连加的方法解决了“一共摘了多少个大南瓜”的问题,并且还自己找到了连加竖式的两种简便写法。
其实呀,我们解决问题不仅要用连加,有时候还要用连减,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连加、连减。
教师板书课题:连加、连减。
3、教学例2
(1)提出问题。
让我们再回到南瓜地吧!同学们帮李大爷和王叔叔一共摘了84个大南瓜,现在李大爷和王叔叔该把南瓜云走了(出示例题)。
(2)组织学生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明确要求的问题。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
(4)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指名学生演板,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方法一:将两个减法竖式连写,用简便写法算。
(教师引导质疑:连减为什么也可以像连加的第一种简便写法那样将两个竖式连写?连减能不能像连加的第二种简便写法那样写呢?)
84-40-26=18
8 4
-4 0
——————
4 4
-2 6
———————
1 8
方法二:第一步减法没有写竖式,只写了第二步减法的竖式。
(教
师引导质疑:为什么只写第二步减法的竖式,不写第一步减法的竖式?)
84-40-26=18
4 4
-2 6
——————
1 8
方法三:先算一共运走了多少个大南瓜,再算还剩多少个。
第一步40加26,口算得66,第二步84减66,用竖式计算得18。
(教师引导质疑:为什么在40加26这里要添加小括号?)
84-(40+26)=18
8 4
-6 6
——————
1 8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连加计算和探索连加竖式简便写法的过程,相信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能够借鉴经验,迁移、类推出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和连减的多种计算方法。
)
(三)巩固
1、巩固连加、连减的计算
(1)八戒吃西瓜。
(根据第28页上方“做一做”第1题的第一小题改编。
)
刚才我们用连加、连减的知识帮李大爷和王叔叔解决了摘南瓜、运南瓜的问题。
说到南瓜呀,我还想到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教师导入后播放课件。
)
猪八戒的肚皮真够大的,大家能算一算他一共吃了多少个西瓜吗?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算法。
(设计意图:教材中的两道例题都是以南瓜问题为素材,两道南瓜问题解决之后,很自然地想到了西瓜问题。
那好,就不妨创设西瓜问题的情境,将“做一做”中的两道连加、连减计算题改编成猪八戒吃西瓜、讨西瓜的情境,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帮猪八戒解决西瓜问题,巩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
(2)八戒讨西瓜。
(根据第28页“做一做”第2题的第1小题改编。
)
猪八戒一口气吃了58个西瓜,他突然想起师傅他们还没吃呢。
于是,他又找农民伯伯讨西瓜。
(教师导入后播放课件)
你们看八戒着急的呀,你们能帮八戒算算吗?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算法。
2、应用连加计算探索数学规律(第29页练习五第1题,改变了圆圈中的几个数)
3、刚才我们运用连加、连减的知识解决了南瓜、西瓜问题,运用连加计算还能帮助我们探索数学的奥秘呢!(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
)把在同一条线上的3个数加起来。
19 24 45 30 ——
25 51 58 36
46 24 20 ——17 49 33 ——
————————
这两幅图中就藏着一个小小的数学奥秘,想知道吗?同学们可以按要求把在同一条直线上的3个数加起来,试试看!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计算方法和发现的规律。
(四)课堂总结
1、提问
你觉得今天的学习有趣吗?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归纳。
(1)在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时,可以用简便写法。
(2)在计算时能够口算的要尽量用口算,可以不写竖式。
(五)作业
数学书29页第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