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连加、连减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ontinuous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两步式题的方法.

(二)通过计算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两步式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在两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下面的题,抽问其中一道连加、一道连减的口算过程,从而复习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0+40+30= 10+40+20= 3+20+6=

70-20-40= 80-50-10= 65-5-20=

订正板演,两名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大家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然后观察一下,两道加法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加数的和也就是第二个加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如果把这两道加法题连在一起写,就是一道连加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用竖式计算.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 28+34+23=

启发提问:

(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怎样计算?

相邻的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如果有条件,每人一块小纸黑板,每人在纸黑板上做).在学生自己试算过程中,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算法,即大家进行评议,公认这种算法是正确的.然后出现下面两种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如果班里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必提出,以免误导).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

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要注意计算第二步时,是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上第三个数,还要注意每一个计算过程中,不要抄错数.

教师介绍简便写法.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即

提问: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同学的意见,得出: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的错误,使计算正确、迅速.

做一做:

46+25+17=

要求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先分步书写,再用简便方法书写.指名一个同学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

2.出示例2 52-20-18=

启发性提问:

(1)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两步式题?

(2)你能根据刚才研究的连加两步式题,推想出连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吗?同学们试一试在小黑板上做一做.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可能发现有以下三种情况,教师先出示第(1)(2)种.

通过学生评议,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而第(2)种是用简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种算法.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错在哪里.第一步计算对了,问题出在第二步是退位减法,而这位同学没有退位,造成计算错误.大家要吸取他的教训.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在计算两步式题时,遇到哪一步可以用口算,就不必写竖式.如上面这道题,第一步可以用口算,就可以不写竖式(把第一步竖式用虚线框起来).做一做:84-26-30=

由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试做,指名一个学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教师还可以了解一下哪些学生直接用简便方法书写,而且一次做对;哪些同学还用两个竖式做;哪些同学只写了第一步竖式,第二步用口算就得出了结果.对最后一类同学可以提出表扬.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减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计算连减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

2.对比性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4+26+15= 90-58-24=

直接在书上第2页做,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2)口算下面各题.(书上第2页,直接在书上写得数)

7+59+20= 72-6-40=

3.趣味性练习(练习一第1题)

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把练习一的第1题,如上图那样,把每行三个数的旁边画一个括号,把得数填在括号里.

4.课后练习

练习一的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新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的式题.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

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法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讨

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本节课的练习除了边讲边练外,最后安排了有层次的集中练习,并进行及时反馈,表扬用简便写法及结合口算算得正确的同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表格式).doc

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表格式) 科目:数学第课执教时间:XX年月日课题连加、连减编写者:教学目标:1、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同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教学准备:算术卡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质疑金色的秋天来到了,秋姑娘想给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发电报,催它们快点收集食物,准备过冬(出示口算卡片)谁能把电报发得又快又准?生读题说结果: 13-5= 18+7= 86-4= 64-40= (说出计算方法) 9+4+3= 14-5-4= 8+7+3= 7+4+6=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小松鼠一家首先接到电报,就立即行动起来了,忙着收集松果(出示图文并茂的情境图) 1)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师板书:松鼠爸爸收集34个松果松鼠妈妈收集28个松果小松鼠收集23个松果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随机指导当学生提出“松鼠一家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松

果?”时贴出问题卡片 2.探究交流: 1)三个数相加该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一想,把方法写在练 习本上。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生汇报交流:(到黑板板演, 并讲解计算过程) 2 8 6 2 + 3 4 +2 3 6 2 8 5 2 8 2 8 + 3 4 3 4 6 2 +2 3 + 2 3 8 5 8 5 师:同学们有三种 计算方法,第一中象平房,第二种象楼房,第三种象一座小塔, 你喜欢哪一种呢? 3.收集了这么多的松果。小松鼠一家真高兴 呀,瞧它们又忙着往洞里搬运松果了。出示信息条爸爸运 走29个,妈妈运走27个剩下的要小松鼠来运,这可愁 坏了小松鼠,我们快帮它算一算吧! 1)生独立解决问题 2)独 立计算,如果有困难请身边的伙伴帮助 3)指生板演计算方法并 讲解计算过程。 4)你喜欢哪种方法? 4.师生小结比较不同, 小结方法新课标第一网三、实际应用现在,小松鼠可高兴了, 坐在家里吃起松果来,它的松果上还藏着有趣的知识呢! 48+25+17= 76-28-19= 同桌合作完成题目。再出示一些松 果。你能又对又快地计算。 7+59+20= 72-6-40= 37+10-5= 81-7-70= 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知识,我们能解决生活中的哪 些问题?修改意见: 备注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案.doc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参与研究,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算理,能正确计算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 2、经历观察比较的过程,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渗透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进入情境。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地方,(课件展示:停车场) 哪里?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停车场里有什么数学问题。

二、深入情景,展开新课。 1、车子停放,理解连加。 课件展示汽车停放 1〉师: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能根据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指名2名学生后课件出示问题请学生一起读。 一共有多少辆车? 师:把这个问题一起读一读。 2〉师:你能解决吗?怎么列算式?指名说2名。 生:2+3+4 板书算式 3〉师:怎么算?指名一生说(板书5)后追问2是什么? 3是什么?4是什么?5是什么?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结合课件说算理 2+3=5 算了什么? 师:说得真好 和你的同桌轻轻地说一说。 4〉师:会了吗?

停车场里有数学问题,公园里也有数学问题,你看:公园里的大树上停着几只小鸟?(学生答)草地上的小鸟也想飞到大树上来,谁愿意上来帮帮忙? 谁看清楚了?你看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能解决什么问题了? 师:你能不能出一道这样的算式呢? 老师这里的大树上有3只小鸟,想一想,怎么样能来编一题这样的题目? 指名一生上台演示: 看懂了吗?提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几只鸟?) 请你列算式解答。交流说算理。指2名生说,教师并配以演示合起来的动作。 师:还有其他的吗?指名一生演示 可以提什么问题? 请你自己解答。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汽车开走,理解连减。 1〉师:我们回到停车场?课件演示 看到了什么?提个数学问题。 指名2名学生后课件出示问题请学生一起读。

小学数学二年级100以内连加连减口算题

44+8-37=54-41+78=29+48-48=62-56+50=25+61-61=12+4-15=32+66-62=4+39-1=10+62-50=56-47+41= 25-16+64= 28+14-32= 100-23+8= 69-22+24= 87-79+81= 32+10-4= 39-26+63= 41+8-15= 21+63-24= 52+28-43= 5+95-39= 90-58+22= 88-56+29= 66-32+37= 54+17-39= 92-68+26= 35-25+57= 65-20+33= 68-39+39= 71+14-29= 63+4-54= 69-49+65= 66+26-7= 1+15-7= 34-10+53= 43+57-52= 13+69-17= 83-76+53= 19+53-66= 52-44+52= 73-52+44= 14+80-72= 17+88-26= 90-71+71= 4+59-20= 72+24-61= 16+77-67= 8+61-17= 69+29-78= 14-10+55= 48+27-2= 24+63-21= 59-52+81= 19+62-38= 1

100-42+6=43+53-31=90-84+53=95-19+8=44+28-16=97-87+86=34+56-21=77-27+19=97-90+84=93-93+85= 14+4-2= 37+20-31= 60+22-65= 49-42+88= 72+14-10= 86-13+20= 49+42-16= 79-74+83= 63-11+16= 14+21-23= 50+35-19= 72-43+64= 26+68-76= 19+41-1= 34+65-20= 76-31+48= 56+27-8= 17+54-54= 67-16+33= 10+82-67= 53+31-81= 19+36-3= 54+5-42= 24+36-46= 14+55-15= 93-63+30= 95-45+19= 92-58+26= 62-5+30= 49+38-18= 57-22+21= 70+25-90= 99-52+31= 85-56+39= 72-11+6= 30+14-25= 36-3+44= 37-34+76= 31+64-57= 23+59-63= 92-55+32= 37-6+24= 36+63-86= 92-87+95= 2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加与减》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加与减》教案加与减教案 图书馆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买书〞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1)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 (2)汪汪乐园比海底世界多多少本?

(3)汪汪乐园、海底世界和咪咪学校一共多少本? (4)买1本汪汪乐园和1本海底世界需多少钱? (5)买2本汪汪乐园需多少钱?……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先对〝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进行讨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并列式: 28 + 4 = 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28,再在个位上拨出4,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剩2,十位上的2加上1就是3,合起来就是32。 方法三:28 + 2 =30 ,30 +2 = 32 。 方法四:8 + 4 = 12 ,20 +12 =32。 方法五:2 8 + 4 3 2 竖式计算:(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已经有所认识,可以让他们

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公开课教案

连加、连减 赵媛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例1,例2及第28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竖式的简便写法。 2.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题目的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10+9+4= 6+5+4= 50+3+4= 12+8+2= 60-20-30= 16-8-4= 32-30-2= 30-20-5= 2.讨论 (1)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连加或连减)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都是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稍复杂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二、教授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27页情境图:夏天的时候,农民伯伯的南瓜成熟了,同学们帮助农民伯伯收南瓜,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他们劳动这么辛苦,我们也来帮帮忙吧! 算一算,他们一共帮农民伯伯收了多少个大南瓜?

(2)教师提问: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3,并提问: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同桌之间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缺点。 28+34+23=84(个) 简便写法: (3)第28页上方做一做(可以写成两个竖式,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集体订正。 54+20+16= 46+25+17= 7+59+20= 2、教学例2。 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同桌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思考解题方法。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板演解答过程。 84-40-26=18(个) 简便写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0以内连加连减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数学教案-10以内连加连减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Math lesson plan-within 10 plus plus minu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数学教案-10以内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0 以内的加减法。 全班学生开火车口算。 2.看图列式计算。【演示课件“加减法含义”下载】 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又走来几只小鸡?求一共有几只小鸡?怎样列式计算? 出示: 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就要把吃米的

3只小鸡和又走来的2只小鸡含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在吃米,走了几只?求还剩几只?怎样列式计算? 出示: 为什么要用减法?(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整体5只里面去掉走了的2只小鸡,所以用减法计算。) 同学们对于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要应用它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二、指导探索: 1.教学连加 (1)理解连加的意义【分步演示课件“连加”下载】 有几只小鸡在吃虫子?走来几只?一共是几只?你是怎么算的?(3加2等于5)又走来1只,现在一共是几只?你是怎么算的?(5加1等于6) 如果把这幅图连起来看,应该怎样叙述它的意思呢?(引导学生叙述题意:有3只小鸡在吃虫子,走来2只小鸡,又走来了一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有和他想法不一样的吗?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板书: 教师范读算式:3加2再加1等于几。 学生齐读算式。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的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的教学设计 得力其尔小学 赵文发

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情感与态度: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同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体验学习的快乐。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知道在计算时,个位上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这是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的基础和新知识的增长点。 教学时应强化对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训练,这将对提高笔算进位加和退位减的准确率和计算速度有很大帮助。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 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式题的方法,计算时能用口算的要用

口算。 教具准备:算术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我最棒 9+8+4= 20-2-6= 7+59+20= 72-6 -40= (2)计算说出计算方法 57+38= 73-26= 35+37= 60-42= 28+15= 39+31= 38+37= 94-44= 57-28= 90-54= (3)出示动画课件复习一年级学过的连加连减导出课题板书课题连加连减 二、创设情境激发质疑 今年李爷爷家的南瓜好多好多,知道我们二班的同学爱劳动,想给我们二(二)班的同学发电报请你们帮忙摘南瓜,准备运走1.我们二班的同学很快就收到电报,立即分成三组帮李爷爷摘南瓜(出示图文并茂的情境图) 1)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用一段完整数学语言将这一事件告诉大家吗? 师板书: 第一组摘了28个 第二组摘了34个 第三组摘了23个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连加连减 知识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初步学习用连加、连减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教程: 一、复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课前预习案,并对答案。 二、新授: (一)教学连加: 1、利用课件先出现地上的5只小鸡,然后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最后出现又跑来的1只小鸡,(每出现一次,学生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图意,也是先分步后综合,综合讲图意时先要求同桌之间互讲,再指名完整地叙述图意一次。) 2、你们能帮老师算一下地面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吗?(生独立

思考,再指名口答。) 列出算式:5+2+1(完成导学案课内探究案的第一题。) 3、提问每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学生个别汇报。 4、你会读这个算式吗?学生读算式:5+2+1=8读作:5加2再加1等于8. 5、从刚才的读法中,你认为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同桌讨论。先算5+2=7,再算7+1=8(完成导学案课内探究案的第一题。)(二)教学连减: 1、用课件分步出示小鸡图,学生也分步讲图意。(与连加大致相同) 2、你们能算一下最后剩下多少只小鸡吗?(生独立思考,再指名口答。) 列出算式:8-2-2=4(完成导学案课内探究案的第3题。) 3、读算式:8-2-2=4 读作:8减2再减2等于4. 4、从刚才的读法中,你认为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同桌讨论。先算8-2=6,再算6-2=4(完成导学案课内探究案的第4题。)做一做下面的题目。

小学二年级上_连加连减_数学练习题

78-29+18= 47+19-38= 46-19+27= 76-18+8= 36+27+26= 25+8+46= 55+17-67= 45-16+39= 42-19+36= 74-18-27= 38-16+17= 34+58-17= 53+16-18= 43-25+14= 36-27+73= 32+22+18= 0-17+44= 52+16-59= 52-34-17= 82-33+36= 61-39+25= 32-17 +62= 91-17-29= 36+16+37=

91-25+36= 40+13+63= 67-28+17= 84+9-26= 29+35+28= 45+9+36= 72-17+34= 58-29+36= 47-18+48= 47+29-18= 76-19-18= 76-38+58= 46+27-36= 56-38+28= 75-26+47= 45+8+37= 75+17-87= 35-16+18= 42-29+26= 74-68+17= 64-17+12= 68-36-18= 24+58-17= 53-39+27=

56+17+8= 53+36-18= 63-25+17= 73+24-18= 56-27+36= 22+28-17= 42-37+30= 62-49+54= 62-34+41= 62-35+13= 63-49+12= 52-17+19= 91-37-23= 36+26-18= 42+13-21 77-28+36 84+19-81= 39+35-23= 35+19-17= 82-3+27= 68-39-18=

67+29-38= 84-29-24= 79-28+34= 26+17-18= 66-48-13= 85-56-14= 72+18-23= 45-36+26= 72-39+36= 78-39+36= 74-37-25= 68-57+36= 74+18+8= 83-49+17= 46+27-18= 42+59-18= 53-35+17= 63+34-13= 64-45+36= 32+19+36= 60-37+8=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P72-73,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能按照图的有序排列,找出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意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老师手持两束气球进教室,一手:蓝黄蓝红;一手:红蓝红红。 师:今天老师特地带了一些气球,奖给表现最好的小组。特别是上课听得认真,发言积极响亮的同学。这些气球漂亮吗?谁告诉大家有几只? 生:8只。 你是怎么知道的? 4+4 3+1+4 2、师肯定学生的说法,给予鼓励。

3、机动方案:(1)生说出加法算式,则教师板书如上,提出3+1+4这个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研究的。(2)生没有说算式,则引入喂小鸡的情境。 二、新知探索: (一)教学连加: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5小鸡在吃食,又跑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 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了1只。。。。。。 谁会列式?生说,教师板演 5+2+1=8 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强调加了几次。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的算式叫连加,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用小棒当作小鸡摆一摆,说一说吗?) 3、练习; 做一做:左边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

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教育资料】小学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一)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二)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优良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在两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下面的题,抽问其中一道连加、一道连减的口算过程,从而复习连加、连减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0+40+30=10+40+20=3+20+6= 70-20-40=80-50-10=65-5-20= 订正板演,两名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大家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然后观察一下,两道加法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加数的和也就是第二个加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如果把这两道加法题连在一起写,就是一道连加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出示课题连加、连减.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28+34+23= 启发提问: (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怎样计算? 相邻的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如果有条件,每人一块小纸黑板,每人在纸黑板上做). 在学生自己试算过程中,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算法,即 大家进行评议,公认这种算法是正确的.然后出现下面两种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如果班里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必提出,以免误导).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 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要注意计算第二步时,是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上第三个数,还要注意每一个计算过程中,不要抄错数. 教师介绍简易写法.为了书写简易,我们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即 提问: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例外?简易在什么地方?教师总结同学的意见,得出: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易,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的错误,使计算正确、迅速. 做一做:46+25+17= 要求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先分步书写,再用简易方法书写.指名一个同学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 2.出示例252-20-18= 启发性提问: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加与减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三单元加与减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家、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捐书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 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切入: 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三年级和四年级这两个班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希望工程”多做贡献。老师把这两个班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 二、学习新知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图表。这里就是当年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呢? A、三(1)班和三(2)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 B、三(2)班和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C、三(1)班和三(3)班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13(本) 2、想一想。 (1)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列式:118+104+95= (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 (4)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算一算。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 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4、请你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书? 自己动手做一做,然后与同学交流。 三、联系巩固 1、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红花一枚。 2、完成练一练第2、3题。 3、完成练一练第4题。 四、课堂总结 这届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教学反思: 运白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过程中,思考、体会择优方法的方便之处,从而能灵活地选择最佳策略进行解题。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

二年级数学上册 连加、连减教案 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 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手段: 投影片、有条件的可采用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式引入 1.(出示图片1)教师叙述例1的已知条件。 2. 提问: (1)听完老师的叙述,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 (3)待学生回答后,完整的出示例1。 同学们到西瓜园里摘西瓜,第一组摘了28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3个。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4)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你准备怎么列式? 二、新授 1. 教学例1 (1)提问引导 ①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②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③这道题的数比较大,口算起来比较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2)分组讨论试做 要求: ① 先分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你们组准备怎么做)。 ② 把本组讨论出的方法做在练习本上。

③ 如果一个组讨论后得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把这几种不同的方法都记录下来。 交流三种方法 讨论过程中,重点提示学生: ① 首先,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缺点。 ② 其次,在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要善于给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③ 要善于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好思路、好习惯等。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对比三种方法,选择最优方法 问:谁来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回答: 方法一: 优点: 1. 同学们比较熟悉这种竖式的书写方法。 2. 在计算过程中,难度较小,不易出错。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 案 设计思想: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新课程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想、设计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难点之一。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的摘丝瓜场景教学连减。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学情分析: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年级数学下:连加、连减

二年级数学下:连加、连减(一)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二)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在两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下面的题,抽问其中一道连加、一道连减的口算过程,从而复习连加、连减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0+40+30=10+40+20=3+20+6= 70-20-40=80-50-10=65-5-20=

订正板演,两名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大家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然后观察一下,两道加法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加数的和也就是第二个加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如果把这两道加法题连在一起写,就是一道连加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出示课题连加、连减.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28+34+23= 启发提问: (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怎样计算? 相邻的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如果有条件,每人一块小纸黑板,每人在纸黑板上做). 在学生自己试算过程中,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算法,即 大家进行评议,公认这种算法是正确的.然后出现下面两种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如果班里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必提出,以免误导).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 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要注意计算第二步时,是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上第三个数,还要注意每一个计算过程中,不要抄错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与减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加与减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Add and subtrac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加与减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与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上。 2、难点: 突出进位加与退位减。 3、关键: 在口算教学中,理解算理和算法。 (2)从实物操作中抽象出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要求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过程,发展解却决问题策略,能比加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减法。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课时:8课时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第七周星期五第三节2003--.04-- 04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50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⒈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 1.口算: 8+6= 4+6= 25+10= 80+(3+9)= 4+9= 20+14= 13+20= 23+(4+6)= 2+8= 5+8= 17+30= (7+5)+26= 二.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今天我

们将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提问:根据这幅图你可以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你会列式吗? 生答老师板书: 紫衣男孩和小姑娘一共有多少张?24+6= 蓝衣男孩和小姑娘一共有多少张?6+9= 两个小男孩一共有多少张?24+9= 三个人一共有多少张?24+6+9= 这4道算式题你会算哪一道?你是怎样算的? (板书:6+9=15) 2.计算24+6。 (1)24+6先算什么呢?得多少?(4+6=10) (2)先算4+6=10,接下去该怎样算呢?我们还是请小棒来帮忙,用摆上棒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生摆小棒,想算法,老师巡视,了解学生操作的情况。 (3)学生汇报摆小棒的过程。(把4根和6要合在一起是10根,捆成一捆,把2捆合起来是3捆,所以24+6=30。 (4)谁能说一说24+6你是怎么想的? 生答老师板书:24+6=30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 连加连减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1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27页及第28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2.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竖式的简便写法。 2.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题目的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 【复习导入】 1.口算 (1)10+9+4= 6+5+4= 50+3+4= 12+8+2= (2)60-20-3016-8-4= 32-30-2= 30-20-5= 2.讨论 (1)每组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连加或连减) (2)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都是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稍复杂的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连加

1.学习例1 (1)导入 今年农场的南瓜丰收了,二(1)班的同学去帮助收南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们看到这些数据能提出什么问题? (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3)汇报交流。 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28+34=62(个) 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34+22=56(个) 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28+22=50(个) 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 34-28=6(个) 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 34-22=12(个) 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28+34+22=84(个) (4)讨论:计算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用加法计算,列的算式是28+34+22。这个连加算式你是怎样算的?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数学教案-连加 连减_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教案-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式题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教学难点: 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同时学会倾听、交往与合作。 2、理解连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演示情境图(聪明屋) 师:今天,我们要去数学聪明屋里去玩玩。在聪明屋里有很多聪明题,看看我们班上谁最聪明。看,四位小动物先出来欢迎我们了。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题目。(课件) 长颈鹿小狗小乌龟小猫 2+34+09-38-1 5+44+36-29-0 师:你想和谁交朋友,就算算它带给你的题目吧!(请四位学生口答)2、小结

师:今天我们用学到的数学知识为小动物解答了难题,你们可真了不起,希望你们在聪明屋里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连加 1、说图意。课件演示小鸡图(动态)。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1)名学生口头列式。5+2+1= (2)读算式。(师: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3)比较不同。(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有三个数,两个加号) (4)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或更多的数加在一起,就叫连加。(板:连加) 3、说算理。 师:这个算式你会算吗?(指名说:先算5+2等于7,再算7+1等于8)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连加连减混合竖式计算练习题

列竖式计算连加连减混合试题学生 23+41+9= 27+36+3= 25+29+17= 30+23+31= 55+6+10= 49+23+11= 2+56+8= 2+22+16= 35+41+1= 52+7+1= 13+6+10= 12+13+31= 66+7+15= 3+59+16= 5+9+36= 14+37+3= 11+6+16= 7+52+7= 57+5+11= 80+4+1= 6+2+54= 50+46+2= 7+56+20= 13+15+4= 11+56+10= 6+42+29= 43+43+5= 36+16+22= 50+16+18= 2+13+23= 59+10+9= 34+18+18= 2+27+41= 3+43+29= 19+64+6= 54+26+12= 36+5+25= 4+20+48= 47+31+10= 6+41+51= 81-25-35= 55-14-31= 63-40-1= 98-66-3= 77-1-41= 41-4-28= 99-21-32= 94-79-3= 72-17-37= 95-71-11= 96-33-53= 74-12-11= 68-7-32= 97-7-25= 89-59-27= 33-9-12=

79-19-38= 68-8-37= 97-60-19= 58-6-19= 97-15-63= 81-16-3= 95-6-62= 92-17-71= 50-22-10= 92-81-6= 54-30-20= 78-3-37= 61-8-18= 91-43-47= 45-31-1= 82-63-1= 68-5-46= 78-34-14= 86-29-49= 79-39-8= 50-40-1= 61-38-2= 75-16-46= 42-8-13= 10+68-39= 59+31-51= 82-69+77= 46-26+14= 81+13-44= 62-57+94= 64-39+3= 99-34+18= 1+99-68= 80+12-9= 97-36+32= 77+17-20= 77+15-54= 7+26-8= 77-64+67= 13-7+61= 17+80-47= 77+11-54= 59-33+46= 67+23-78= 30+45-69= 1+90-81= 47-35+63= 45-44+48= 98-35+27= 5+88-8= 38+34-59= 51+29-67= 74-59+20= 20-16+33= 48+28-15= 4+80-15= 6+86-69= 67+2-52= 88-83+48= 35-21+11= 70-36+24= 59-16+19= 10+75-29= 44-12+11=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与减二》简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加与减二》简案 1、使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正确进行计算。 2、会笔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会笔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间:12课时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的道理。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 口算:8+92+107+616+2050+158+740+119+6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图画,学生看图:说说都有什么? 2、看图提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 3、讨论:得出解决方法28+4= 4、小组活动:尝试计算 5、集体汇报:讨论计算方法 (1)用小棒摆出28根和4根,通过数小棒算出结果32。 (2)我先用28加2等于30,再用30加2等于32 (3)先算8+4=12,再算20+12=32 (4)用竖式计算 6、指导竖式的方法28强调:数位对齐。个位上8+4 +4满十进一。十位上2加1 32就是3个十。 三、巩固: 1、圈一圈,算一算凑十法 2、口算:9+825+79+269+2827+53+49 3、笔算:58+75+4946+58+27 4、爷爷有50元钱,他买了一副眼镜和一个杯子,眼镜25元,杯子9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在计算时,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板书设计: 买书 28+4=3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