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 分共20分)(注意:各类题型引导语、小题得分和共得分,必须注明清楚。
本注意事项和上面方框及三角形可删除)1、武术:2、长拳:3、功法运动:4、“十二型”:5、武术基本功:二、填空(每空0.5分共25分)1、明清是武术的时期,其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不同风格的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汉书.艺文志》兵技巧十三家中,收入了 6篇, 38篇。
3、年,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成立。
年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
4、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并于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武术锦标赛,以后每年举办一次。
5、套路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6、功法运动按其形式与内容可分为、、、 4种。
7、“武德”一词最早见于。
传统武德主要表现为“、、、、”等方面。
8、“长拳”一词最早记载于明朝戚继光的中。
9、长拳的姿势要求是、、、、。
10、传统武术技法理论一般将人体分为三节,梢节,为中节,为根节。
11、长拳中的“*****”指的是、、、、部位的协调配合。
12、长拳的传统技法有、、之说。
13、在器械中,刀术在演练中有之说;剑有之美喻;棍有的功效。
14、目前,太极拳的架式主要有、、、、等式。
三、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1、所谓“天人合一”,即指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
()2、后撩腿在腿法中是直摆性腿法。
()3、节奏是指演练武术套路时,套路动作的速度、力量等呈现出的特有的规律性变化。
()4、集体项目的场地为16m,宽为14 m,四周应标明5cm的边线,其周围至少有2m宽的安全区。
()5、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拿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演练太极拳的基本姿势及要求?2、中学武术教学应注意的问题?3、简述冲拳的动作要领、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五、问答(共27分)1、试述武术套路的教学步骤(12分)?2、试述在武术教学中,讲解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15分)?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1、武术: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1932 年颁布的《国民体育实施方案》中有最早的武术定义。
“国术,原我国民族固有之身体活动方法,一方面可以供给自卫功能,一方面可作锻炼体格之工具”。
这概念表述有几个特点:1、用国术代替武术。
2、强调了武术的自卫技能和锻炼体格两个功能。
3、突出了武术的民族性,将武术理解为我国民族固有的身体活动方式。
1957 年6 月“关于武术性质问题的讨论”,与会者较一致认为:武术是民族形式体育的内容之一,它具有健身、技击、艺术的成分,它能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培养思想品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
1961 年出版《武术》中定义为“武术是以拳术、器械套路和有关的锻炼方法所组成的民族形式体育。
它具有强筋壮骨,增进健康,锻炼意志等作用;也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项民族文化遗产。
”1978 年出版《武术》中定义为“武术,使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格斗动作为素材,按照攻防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相互变换的规律变成徒手和器械的各种套路。
它是一种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项目。
”1983 年出版《武术》中定义为“武术,使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套路,或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两人斗智较力,形成搏斗,以此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体育运动。
”1988 年将武术概念表述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概念具有以下特征:1、基本肯定了武术的技击本质。
2、将套路和格斗两种运动表现形式作为运动间的种差。
3、将武术归结为传统体育项目。
此定义不足之处在于:1、“注重内外兼修”是的描述性语词,不具有抽象性。
2、“套路和格斗”不具有区别“种差”的特性1996 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教材,武术》中认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第一章测试
1
【判断题】(10分)
武举制自隋代开始实行。
()
A.
错
B.
对
2
【判断题】(10分)
民国时期,武术被称为“武艺”。
()
A.
错
B.
对
3
【判断题】(10分)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
A.
对
B.
错
4
【判断题】(10分)
太极拳源于武当。
()
A.
错
B.
对
5
【判断题】(10分)
武德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现代社会法制的日益健全,武德基本上没有太大的作用,没有必要再继续提倡。
()
A.
错
B.
对
6
【多选题】(10分)
太极拳运动的特征有:()
A.
养生
B.
娱乐
C.
防身
D.
健身
7
【多选题】(10分)
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是:()
A.
全面性
B.
安全性
C.
适应性
8
【多选题】(10分)
以下属于武术运动四要素的是:()
A.
眼法
B.
腿法
C.
身法
D.
手法
E.
步法
9
【多选题】(10分)
下列属于武术运动中四击的是:()
A.
摔
B.
靠
C.
拿
D.
踢
E.
打。
一、名词解释1、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拳术:指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功。
3、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
4、散打:又称散手,古称手搏、白打等,由于徒手相搏相角的运动形式在台子上进行,又称“打擂台”。
现在的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快摔等方式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5、功法运动:是以单个武术动作作为主体练习,已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长拳是:指以拳,掌,勾为其主要手型,以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为其主要步型,结合闪展腾挪,起伏转折等动作和技术组成的姿势舒展,节奏鲜明的拳术6、太极拳:指以捧,捋,挤,按,采,挒等动作作为素材组成的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7、刀术:指以缠头裹脑和劈,砍,斩,撩,扎,挂,戳,刺等基本方法,并配合各种步型,步法,跳跃等动作构成的套路演练形式8、剑术:是指以刺,点,撩,截,格,洗等剑法和左手剑指,配合步型,步法等动作构成的套路演练形式。
三、简答题1、长拳抱拳礼的握法及含义是什么:握法: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
含义:表示五湖四海天下武林是一家谦虚团结,以武会友左掌为文,右拳为武。
2、何为武术中的“四击”“八法”“十二型”?“四击”指:踢、打、摔、拿。
“八法”指: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
“十二型”是:动如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快如风、缓如鹰、轻如叶、重如铁。
3、武术的特点及价值:特点:1、它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在中华民族武术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和逐渐完善起来的,从流传的武术典籍中,有很多是受中国古代传统哲学的影响。
2、武术深刻的突出了攻防的技战术。
它是在生产斗争与战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自然反映了生产斗争与战争实际,也进一步为生产和战争需要服务。
武术专项试题一.填空题1.武术是以为主要内容,以和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起源于远古人类祖先的生产劳动,战争的出现,使武术向技能发展。
3.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按照、和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规律编排而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4.武术具有、、培养道德情操、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等作用。
5.散手指两人按照一定的使用踢、打、摔等方法____对方的竞技运动。
6.指以缠头裹脑和劈、砍、斩、撩、扎、挂、戳、刺等基本刀法,并配合各种步型、步法、跳跃等动作构成的演练形式。
7.搏斗运动指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进行斗志、较力、较技的练习形式。
8.拳术指练习的运动。
9.长拳指以为其主要手型,以为其主要步型,结合闪展腾挪、起伏转折等动作和技术组成的姿势舒展、节奏鲜明的拳术。
10、长拳的姿势要求正、直、胸、腰。
二.选择题1、武术起源于()。
A.游戏B.战争C.体育运动D.生产劳动2.战争的出现,使武术向()技能发展。
A.体育运动B.表演C.武舞D.军事技能3.“尚武”指()武术锻炼,以求强身健体,自强不息,培养人面对现实的竞争意识。
A.参与B.倡导C.开展D.倡导与参与4.武术的本质特性是()。
A.艺术性B.技术性C.健身性D.攻防技击性5.“内外合一,形神兼备”中的“内”指的是人的()活动和气息运行。
A.身体B.内脏C.心志D.血液循环6.套路运动主要的内容有拳术、器械、对练和()。
A.集体表演B.搏斗运动C.功法运动D.套路运动7.目前武术竞赛中搏斗运动的项目有()、推手。
A.对练B.搏击C.散打D.中国功夫8.套路运动是以()动作为主要内容,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和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规律编排而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A.技术B.技艺C.技击D.竞技9.搏斗运动指()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斗志、较力、较技的实战练习形式。
A.两人B.三人C.四人D.多人10.武术手型中()的握法是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
一,名词解释武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对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自选套路:指练习者根据自我身体素质、技术风格创编的武术套路。
功法运动:是以单个武术动作作为主体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
分组练习:是集中指导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复习巩固的形式。
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较技的实战练习形式。
散打:散打又称散手,古称手搏、白打等,由于比赛是以徒手相搏相较的运动形式在台上进行,又称打擂台。
六合:是指手、肘、肩、脚、膝、胯部位的协调配合,体现出整体合一的劲力特点。
二,选.填.判题知识点1,商周时期,(田猎)和( 武舞)成了武技训练的主要手段。
2,传统功法运动按其形式与功用可分为内壮功、外壮功、轻功)、柔功)4种。
3,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如(英略社)、(弓箭社)、(相扑社)等。
社的形成,民间武术传授、交流、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4,“长拳”一词最早见于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的“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
以长拳命名的主要武术套路有长拳三十二势、太极拳长拳等。
5,1989年为第11届亚运会创编的第一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
6,2001年由国际武术联合会组织编写的最新国际比赛套路,每个套路均由不同难度和数量的规定动作组成,具有严格的统一规范和标准。
7.,长拳的呼吸方法,除了“沉”之外,还有“提、托、聚”法,合称“沉、提、托、聚”四法。
8,《汉书.艺文志》兵技巧十三家中,收入了《手搏》6篇、《剑道》38篇。
9唐朝时枪是战阵的主要兵器,剑制也已由刀制取代,剑完全退出了正式战争的舞台。
唐代长安二年,开始实行武举制,这种用考度选拔武勇人才的办法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0,1910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是维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团体。
国民党政府于1928年在南京成立中央国术馆1986年成立了中国武术研究院,1987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学会(后更名为武术分会),为武术的科学研究带来了组织上的保障。
武术指导员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专项理论考核复习提纲(100题)1.武术源于中国,武术属于世界。
2.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和搏斗等运动形式,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具有中国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运动。
3.套路运动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的徒手和器械的套路演练。
4.搏斗运动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遵照一定的规则,两人进行斗智较技的搏击对抗。
5.武术的内容分类为拳术类,器械类,对练类,集体项目,对抗项目。
6.传统拳术主要包括长拳(查拳、华拳、红拳、炮拳、洪拳、少林等)、各类南拳、各式太极拳、形意拳、八极拳、八卦掌、通背拳、劈挂拳、翻子拳、地躺拳、象形拳等等。
7.传统器械有单刀、单剑、棍术、枪术、大刀、朴刀、蛇矛、双刀、双剑、双钩、双戟、双鞭、双枪、双匕首、峨眉刺、九节鞭、流星锤、绳镖、三节棍等。
8.传统对练项目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以及徒手对器械的三种类型。
9.集体项目是多人进行拳术、器械、拳械混合演练的形式。
10.中国武术具有古老的历史传统。
远在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时期,就初步形成了角抵戏与干戚舞的运动形式,成为社会成员增强体质,祛病延年,培养斗志,操练军事技能的手段。
它是武术两种运动形式的最早的雏形。
11.在中国长期的社会发展中,武术随着生产实践不断地向前发展。
它在体育领域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运动项目.自周秦到元明,据文字记载,武术对抗形式的搏斗运动有:角力、角抵、手搏、相扑、击剑、较棒、刺枪等等。
武术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有:戈舞、矛舞、刀舞、剑舞、双剑舞、戟舞、双戟舞、走戟、使耙、使枪、使拳、打拳等单人和集体的运动项目。
这些项目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技术水平的发展也较高。
12.源远流长的武术,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它的理论指导,是以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之谓道”的阴阳学说为基础,以“刚健”、“柔顺”、“主动”、“主静”以及“中庸”等哲理为支架的。
武术考试复习题库一2615.(1957)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16.国家体委于(1958)年制定了第一部《武术;17.1982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首次全国武;18.(1983)年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正式全面铺开;19.本着“积极、稳妥”的精神,散打运动通过十年;20.(1994)年国家体委出台了“中国武术段位;21.(1996)年武术作为一门体育学科有权授予;22.建国15.(1957)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
16.国家体委于(1958)年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
17.1982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首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武术会议。
18.(1983)年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正式全面铺开。
19.本着“积极、稳妥”的精神,散打运动通过十年试点试验,于(1989)年被批准为体育正式竞赛项目,使武术的攻防格斗技术在比赛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20.(1994)年国家体委出台了“中国武术段位制”。
21.(1996)年武术作为一门体育学科有权授予博土学位。
22.建国后我国武术队第一次出访是(1960)年出访前捷克斯洛伐克。
23.1982年底的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提出了(“武术要开展国际交流,积极稳步地向国外推广”)的指示和号召。
24.1985年是武术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年在西安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备委员会)。
25.1987年在日本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武术开始成为正式的国际比赛项目。
26.(1988)年亚奥理事会正式通过将武术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从而使武术由单项的国际比赛变成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27.1990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并于(1991)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
28.武术一般按运动形式分为三大类:(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
29.功法运动是以(单个武术动作)为主体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
1、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
传统体育项目。
2、 武术起源于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劳动。
3、 人与兽斗的技巧与方法显示了武术的雏形。
4、 武舞是武术最主要的原生形态。
5、 夏朝作战形式以车战与青铜兵器。
6、 春秋战国举行“角试”(以武角力)来选拔人才,当时盛行的“斗剑之风”和“角抵之
戏”。
7、 三国时期,刀以成为军队中最主要的短兵器。
8、 唐朝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建立了武举制,并枪是战阵的主要兵器。
9、 西宋时期有了弓箭社和忠义巡社出现。
10清时期武术分离开来的标去式特征为:1、武术拳种流派的形成,武术内功的形成,3、
武术套路的形成,4、家拳的出现,5、对武德有确要求。
11、武术文化的完备形态在明清形成。
12、1910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是当时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维持时间最长的武术组
织,其影响远及海内外。
13、1928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
14、组织各类形式的武术竞赛活动,是近代武术的又一显著特点。
15、1935年举办的旧中国第五届、第六届全运会,武术都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
16、1953年在天津举行了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标志着
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开始进入竞赛领域。
17、1958年在北京举行了27个省参加的全国武术运动会。
18、1959年国家体委正式批准公布施行《武术竞赛规则》。
19、1985年国家体委颁布、实施武术运动员等级考试标准。
20、1989年国家体委又将全国武术比赛改为全国武术锦标赛。
21、1990年第11届亚运会起,武术成为亚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22、1956年教育部编订并颁布的中国第一部全国通用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有关
武术方面的内容。
23、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育部开始组织师范教师统编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的系列教材
武术是其中之一。
24、1997年经原国家体委批准颁布实施“中国武术段位制”将武术段位定为三级九段,初
级为1.2.3段,中级为4.5.6段,高级为7.8.9段。
25、1960年中国武术出访捷克、斯洛伐克,这是中国成立后武术代表团第一次出访。
26、1990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成立,并1991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
锦标赛。
27、功法运动是以单个动作为主进行练习的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
28、功法运动主要为武术套路和攻防格斗服务。
29、传统功法运动俺其形式与功用又可进一步分为内壮功、外壮功、轻功和柔功。
30、套路运动是: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为依据
编成的组合及整套练习。
31、按照练习时人数多少可分为:单练、对练、集体演练、拳术、器械运动对练。
32、搏斗运动是两个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角力、较技的实战攻防格斗,
包括散打、推手、短兵、长兵。
武术的特点:1动作具有攻防技击含义,2、动作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3、内容
丰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33、武术运动所具有攻防技击性是武术的本质特征,攻防动作是武术套路、散打技术的核心。
34、武术的作用:1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2提高防身自卫能力,3培养道德情操,4丰富文
化生活,5增进交流。
35、“防身自卫”在武术产生之初就是其最根本的目的。
36、武德: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37、抱拳礼的含义: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
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屈左拇指,寓意虚心求教,永不自大;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是
一家。
38、武术的主要特征:兼容并包、道德至上、宗族中心、务实精神和恒久意识、崇尚权威、
追求中和。
39、长拳的技术要求:1姿势;主要是静止动作的姿击,2、方法:主要是武术中踢、打、
摔、拿等技击动作的运用方法。3、身法:指在运动中以躯体为主结合攻防动作的身体变化。
4眼法指眼神与各种动作的协调配合的方法,5:精神是指:套路演练中武术意识、攻防思
维活动的自觉心里状态,6、劲力:演练武术时完成技术动作所需力量的表现,7、呼吸:主
要指动作与呼吸协调配合的方法。8、节奏:演练武术套路时的动作速度,力量等呈现的特
有的规律性变化。
40、长拳的姿势要求:头正、沉肩、挺胸、立腰。
41、长拳的传统技法有“四击”“八法”“十二型”,四击指;踢、打、摔、拿,是长拳套路
的技术核心。八法: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息、功夫8个方面,十二型:动如
涛、静如岳、起如猿、落如鹊、站如松、立如鸡、转如轮、折如弓、快如风、轻如叶、重如
铁。
42、武术图解的一般知识主要包括运动方向、动作路线、附加图、往返路线、运动方位、动
作名称、术语运用、要领说明、常用叙述词。
43、自学自练武术的原则:1、少而精原则2、循序渐进原则3、持之以恒原则4、平衡发展
原则5、术道并重原则。
44、静耗练习法是指把武术的动作在某种状态下保持静止姿势一定时间,以提高肌肉本体感
觉的练习法。
45、默想联系法是指通过意念活动,在大脑中重现已获得的动作表象,以达到强化武术技能
的练习方法。
46、武术教学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共同参与的活动是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练习,在对
学习效果及时评价的基础上的再指导、再学习逐步掌握专项技术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47、武术教学的特点:1、重视尚武崇德的思想教育2、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3、结合
攻防动作讲解示范4、强调动作规范,突出不同拳种风格4、注重内外兼修提高演练技巧。
48、指导法包括:讲解、示范、领做与口令、纠正错误
49、讲解的内容:1、基本技法2、动作规格3、攻防意义4、易犯错误
50、讲解的方法:1术语化讲解2形象化3单词化4口诀化
51、示范包括完整示范和分解示范,示范要做到准确、熟练、优美,示范主要包括示范位置、
示范面、示范速度。
52、纠正错误的方法有指导法、静耗体验、语言提示、对比分析
53、练习方法包括:模仿练习、重复练习、默想练习。
54、联系形式包括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单人练习、双人练习、综合练习、实践练习
55、教学比赛指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任务和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个人比赛,分
组推选代表比赛,分组集体比赛等形式,达到复习巩固提高武术技能、客观反映教学效果的
目的。
56、套路教学的步骤:1基本动作练习2基本功练习3组合动作练习4套路学习5技术创新
实践。
57、套路教学的要求:1重视基本技术动作和基本功教学2研究技术动作的趣味性3注重技
术动作的规范性4围绕重点动作分节施教5结合攻防技术解析动作6突出器械的基本技法教
学。
58、中学武术教学的要求:1注意武德教育2突出难点、围绕重点3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
学习兴趣4合理安排教学内容,5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内容6注意中学教学的特殊性,以集体
教学为主7加强安全教育8注意培养骨干。
59、武术的徒手基本手形:拳、掌、勾、爪。
60、基本步形:马步、仆步、虚步、独立步。
61、开立步手法:1开立步抱拳预备式2冲拳3推掌4蝶掌5虎爪6穿掌顶肘7亮掌。
62、基本步法:上步、进步、退步、闪步、垫步、插步。
63、陈式指陈王庭创。
64、现学24式简化太极拳。
65、太极拳运动的特点:1、体松心静2、缓慢柔和3、动作、呼吸和意念配合。
66、太极拳的健身原理:1、太极拳的动作姿势有利于气血运行2、太极拳的技术动作特点
有利于新陈代谢3、太极拳动作与意念的协调配合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保健4、太极拳健
身的科学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