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胺受体拮抗剂及抗过敏药和抗溃疡药
- 格式:ppt
- 大小:3.86 MB
- 文档页数:110
本重点中要求掌握的所有药物必须都知道药理作用,作用靶点第1章麻醉药分类:苯甲酸酯类(如普鲁卡因酯基易水解,不稳定,因而局麻作用不够强)酰基苯胺类(如利多卡因周麻作用比*♦+因更强.作用时间延长一倍,同时用作抗心律袅常药)局麻药的构效关系(1)亲脂性部分1苯环的邻对位引入给电子取代基,如氨基、羟基、烷氧基时,由于供电性,与苯环酯羰基形成共扼体系,使羰基的极性增加,局麻作用增强。
反之,吸电基则作用减弱。
同时邻位上的基团可增加位阻,延长作用时间,如氯普鲁卡因。
⑵中间部分2和3该部分是由酯基(2 )或其电子等排体和一个次烃基碳链(3)组成的。
此部分决定药物稳定性,影响作用持续时间次序如下p V O □I I II [—c—CH?—>c—>JH- > —c- —、-c—a(3)亲水性部分4该部分通常为仲胺和叔胺,因仲胺的刺激性较大,以叔胺基最常见,且易成可溶性盐。
可以是二乙胺基或可用氢化的含氮杂环,如哌啶基、吗啉基或吡咯基等。
合成:利多卡因(作用于外周神经组织)罗哌卡因(作用于外周神经组织)第2章催眠镇静药、抗癫痫药和精神神经疾病治疗药分类:巴比妥类(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硫喷妥、司可巴比)苯并二氮卓类(地西泮、硝西泮、奥沙西泮、艾司唑伦)等。
2.1巴比妥类催眠镇药构效关系:5位无取代和5位单取代均无作用(pKa过小);R1或R2为支链或不饱和烃基,作用时间短;若为饱和烃基、芳烃基,作用时间长(代谢有关); R1和R2总碳数为4~8,若>8作用相反或无作用(logP )。
R3为甲基,作用增强(降低解离度,增加脂溶性);若两个N上均有甲基取代即具有反作用(惊厥)。
X=O, S ; S 取代时脂溶性增加,起效快,作用时间短,X二NI无作用。
2.2苯二氮卓类催眠镇药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构效关系4,5位拼合四氢噁唑环,稳定性增加,作用强。
1,2位拼合三唑环稳定性增加,作用强。
1,4 —二氮卓环为必须结构苯二氮卓类的稳定性(4 , 5位,1, 2位在酸性及胃肠道中的开环反应)2.4抗癫痫药分类:酰脲类(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乙内酰脲类(如三甲双酮,乙琥胺)),GAB类似物(GAB为中枢抑制性递质,如卤加比)。
- 过敏性疾病及消化道溃疡两类疾病均与体内的活性物质组胺(Histamine)有关系,已发现组胺受体有H1受体、H2受体、H3受体三种亚型,H1受体拮抗剂临床上⽤作抗过敏药,H2受体拮抗剂临床上⽤作抗溃疡药。
临床使⽤的抗过敏药主要是H1受体拮抗剂,其他较新的类型有过敏介质释放抑制剂、⽩三烯拮抗剂以及激肽拮抗剂。
⼀、H1受体拮抗剂 按化学结构分类可分为⼄⼆胺类、氨基醚类、丙胺类、三环类和哌啶类等。
(⼀)⼄⼆胺类 ⼄⼆胺类的结构通式为Ar′Ar-N-(CH2)2-N-(CH3)2,第⼀个⽤于临床的药物是安体根(Antergen)。
对其进⾏结构改造衍⽣出系列的H1受体拮抗剂,例如曲吡那敏(Tripelenamine)等,将⼄⼆胺类药物的两个氮原⼦再⽤⼀个⼄基学,易收集整理环合后演变出哌嗪类药物,也具有抗过敏作⽤,这类药物最终发展出西替利嗪(Cetirizine)等,作⽤强⽽持久,且⽆镇静作⽤。
将⼄⼆胺的氮原⼦构成杂环,例如安他唑啉(Antazoline)。
(⼆)氨基醚类 ⽤Ar′Ar-CHO置换⼄⼆胺类药物结构中的Ar′Ar-N-得氨基醚类药物,例如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
为临床常⽤的H1受体拮抗剂,除⽤作抗过敏药外,也⽤于抗晕动病。
为克服其嗜睡和中枢抑制副作⽤,将苯海拉明与中枢兴奋药8-氯茶碱成盐,称作茶苯海明Dimenhydriate,乘晕宁)是常⽤的抗晕动病药物。
盐酸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Hydrochloride) 化学名:N,N-⼆甲基-2-(⼆苯基甲氧基)⼄胺盐酸盐 性质:1.苯海拉明为醚类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稳定,酸性条件下易被⽔解,⽣成⼆苯甲醇和β-⼆甲氨基⼄醇。
2.苯海拉明纯品对光稳定。
当含有⼆苯甲醇等杂质时遇光可被氧化变⾊。
⼆苯甲醇等杂质可从合成过程带⼊,也可能因贮存时分解产⽣。
⽤途:苯海拉明为氨基醚类H1受体拮抗剂。
⽤作抗过敏药。
抗过敏药和抗溃疡药组胺〔Histamine〕是一种内源性的生物活性物质,可参与多种复杂的生理过程,组胺的化学名为4(5)-(2-氨乙基)咪唑。
这一章的要紧内容原是与组胺拮抗有关的药物,作用于组胺H1受体,产生抗过敏活性,作用于组胺H2受体,产生抗溃疡活性。
由于近年来抗溃疡药物开展对比快,已不止抗组胺一种途径,因此本章的题目相应修改为抗过敏药和抗溃疡药。
组胺(Histamine)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多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体内,是组氨酸〔Histidine〕在组氨酸脱羧酶〔Histidinedecarboxylase〕催化下脱羧形成的。
在动物体内组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学递质,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参与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
目前发觉的组胺受体有3个亚型,分不称为H1受体、H2受体和H3受体。
组胺的生物活性作用受体组织作用H1 肠、子宫、支气管、尿道、膀胱平滑肌毛细血管大脑收缩松弛失眠〔唤醒〕H2胃导气管和血管平滑肌心脏免疫活性细胞酸分泌松弛正性变时和变力效应抑制细胞功能H3 脑肺抑制组胺的合成与释放抑制组胺的合成与释放以及神经元的收缩当外源性物质〔如食物、动物毛发、花粉、灰尘和某些多糖或蛋白质类的抗原或变应原〕对人体能引起变态性或过敏性反响〔常见的有枯草热、瘙痒、接触性皮炎以及过敏性哮喘和休克等〕,这已证实与体内组胺释放有关,故H1受体选择性拮抗剂已被广泛用作抗过敏药。
第一节组胺H1受体拮抗剂和抗过敏药组胺作用于H1-受体,引起肠道、子宫、支气管等器官的平滑肌收缩,严峻时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呼吸困难。
另外还引起毛细血管舒张,导致血管壁渗透性增加,产生水肿和痒感,参与变态反响的发生。
组胺H1-受体的兴奋是导致变态反响性疾病的要紧缘故之一,阻断其在体内的作用就具有抗变态反响的药理活性。
H1-受体拮抗剂结构类型可分为氨基醚类、乙二胺类、哌嗪类、丙胺类、三环类及哌啶类。
1、氨基醚类盐酸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hydrochloride〕为本类药物的典型代表,盐酸苯海拉明的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两原子之间间隔两个碳原子,因此被称为氨基醚类抗组胺药物。
第十一章组胺受体拮抗剂及抗过敏和抗溃疡药(一)名词解释1.奥美拉唑循环(Omelazole Cycle)答:指奥美拉唑在口服吸收后,并不能直接产生质子泵的抑制作用,须经复杂的代谢转化生成活性形式后,才发挥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奥美拉唑为一前体药物,口服后在十二指肠吸收,因其具有弱碱性,可选择性得聚集在胃壁细胞的酸性环境中。
进入胃壁细胞后,在氢离子的催化下,发生斯迈尔斯重排形成“螺环形式”,再进一步依次转化成“次磺酸活性形式”、“次磺酰胺活性形式”。
研究发现,次磺酰胺活性形式是奥美拉唑的活性代谢物,它可与H+/K+-ATP酶的巯基相结合并形成二硫键的共价键即酶-抑制剂复合物,使H+/K+-ATP酶失活,产生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此复合物在产生长时间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后,可被体内的谷胱甘肽等含巯基的化合物所复活,经再一次的斯迈尔斯重排形成硫醚化合物,再经肝脏的氧化代谢重新转化成奥美拉唑,继续发挥质子泵的抑制作用。
2.H2受体拮抗剂(H2-Receptor Antagonist)答:指具有阻断组胺分子与受体亲和,从而防止组胺对受体的激动效应,并能产生抗过敏作用的药物。
例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
3.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答:又称作H+/K+-ATP酶抑制剂。
具体指能够与该酶发生不可逆的共价键结合,抑制H+/K+-ATP酶催化下的ATP水解,并使H+离子输出受阻,产生胃酸分泌抑制作用的药物。
(二)问答题1.在非镇静性的H1受体拮抗剂中,哪个属于三环类的代表性药物?写出其中英文名称、结构式,并写出其活性代谢物的中英文名称、结构式及生物学特点。
答:在非镇静性的H1受体拮抗剂中,属于三环类的代表性药物是氯雷他定,它的英文名称、结构式及活性代谢物的中英文名称、结构式如下:地氯雷他定(Desloratadine)生物学特点是对H1受体的选择性更强,毒副作用更轻。
2.依据经典H1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简要说明手性中心对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