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小说鉴赏
- 格式:ppt
- 大小:738.50 KB
- 文档页数:51
意境——《故都的秋》赏析初识郁达夫,始于他的代表作《沉沦》,那酣畅淋漓的心境表现和赤裸裸的自我暴露着实令人震惊,于是便知,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位放浪形骸的名士。
而他的写景散文《故都的秋》却丝毫不见小说中一以贯之的颓废和病态,取而代之以清丽和幽寂,令人顿感意蕴无穷,美不胜收。
这缘于他在文中对意境的营造。
“意境”是一个典型中国化的理论概念,是在古典诗词的创作和鉴赏中常用的术语。
意境理论的正式提出是在唐代,以后不断有人阐释它,丰富它。
童庆炳先生曾对它作如是定义: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这一定义可说是全面而系统。
郁达夫是一个注重意境追求的作家,他的大量散文都体现出他对意境的营造。
而这篇《故都的秋》正可谓是他的散文意境美的典型。
一、情与景的巧妙融合大凡写景的文章,首先面临的就是取景。
这是一篇郁氏描写故都——北平之秋的文章,他精心选取了北平之秋的典型景物:清晨静坐庭院,手执浓茶所看到的碧绿的天色;叶底漏下来的丝丝日光;喇叭似的牵牛的蓝朵;铺得满地、脚踏上去柔软无声的槐树的落蕊;随处可闻的秋蝉衰弱的啼唱;灰沉沉的天底下,一阵凉风后便息咧嗦落下起来的秋雨;穿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咬着烟管,立于桥头树底的都市闲人;以及显出淡绿微黄颜色的北方枣子颗。
这些犹如一组自然融合的水墨山水画,清新宛丽。
绘景的方法多种多样,朱自清先生擅长对景物作浓墨重彩的工笔描绘,在《荷塘月色》《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重要篇什中,他都对景物作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精雕细琢;而郁达夫则不同,他绘景好采用白描手法,对景物三言两语,几笔勾勒,特征便跃然纸上。
如在清晨静观图中,只突出“皇城人海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泡一碗浓茶”,“很高很高的碧绿”,“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便绘出了景物的安闲和自在,亦如曹禺笔下的“秋风吹下一片泠泠的鸽哨响”。
又如槐树的落蕊,只突出了它的柔软和悄无声息,及扫街后扫帚留下的丝纹,就传神地绘出了景物的清幽和空寂,而对槐蕊的颜色、形状、味道等却只字未提。
《昆仑奴》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昆仑奴》原文及鉴赏【导语】:(将官) 甲士们,向前围住者! (昆仑) 【滚绣球】吉铮铮,铁铛, 密匝匝,绿沉枪。
收稿日期:2006-04-18作者简介:刘艳(1981-),女,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略论唐代三大爱情传奇刘 艳(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唐时期,是传奇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
从内容上说,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占据了主要地位,而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在唐传奇中成就最高。
它们大都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谴责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对妇女的迫害,并且经常运用写实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和环境气氛,创造了一系列优美的妇女形象。
关键词:唐传奇;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中图分类号:I 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56(2006)03-0046-03 从贞元中期到元和末的20年间,小说领域崛起了白行简、元稹、蒋防三位传奇大家,他们创作的《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完全摆脱了神怪之事,而以生动的笔墨、动人的情感来全力表现人世间的男女之情,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一白行简(776~826),白居易之弟,字知退,元和二年(807)进士及第,后历任左拾遗、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等职。
《李娃传》约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写荥阳生赴京应试,与名妓李娃相恋,资财耗尽后,被鸨母设计逐出,流浪街头,做了丧葬店唱挽歌的歌手。
一次他与父荥阳公相遇,痛遭鞭笞,几至于死;后沦为乞丐,风雪之时为李娃所救,二人同居。
在李娃的护理和勉励下,荥阳生身体恢复,发愤读书,终于登第为官,李娃也被封为 国夫人。
这是一篇以大团圆方式结局的作品,因产生的时代较早,自不可与后来明清戏剧、小说中陈陈相因的大团圆收尾一概而论;但由于作者对这种以荥阳生浪子回头、其婚姻重新得到封建家庭认可的团圆方式抱着肯定和欣赏的态度,实际上便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小说前半部那段背离传统、感人至深的男女恋情,消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效果。
小说的精华在前半部,尤其表现在对李娃形象的塑造上。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目录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 (2)《红楼梦》: (3)(一)残酷的经济剥削和严重的经济危机。
(3)(二)腐朽的国家机器和黑暗的封建政治。
(3)(三)虚伪的封建道德和肮脏的精神灵魂。
(3)(四)复杂的内部斗争和激烈的权利争夺。
(3)(五)罪恶的等级界限和吃人的封建礼教。
(3)《水浒传》: (4)《三国演义》 (5)《金瓶梅》: (6)《唐传奇》 (7)《聊斋志异》 (8)《三言二拍》 (8)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中的一大样式。
它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用叙述背景、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社会、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想象丰富,内容情节跌宕起伏,小说中的人物常常可以“想平常不敢想,为平常不敢为”,一切光怪陆离、虚无荒诞的事情,在小说家的笔下都可以变得合情合理,从这个角度上讲小说是人们梦的寄托。
而另一方面,小说也可以反应现实生活,人类的一切可爱、可笑、可鄙、可怜、可恨的姿态都可以在小说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而小说所涉及的题材也非常的广泛,大到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小到日常生活中的称斤论两,爱情的美好,理想的陷落,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和挫折都是小说家们灵感的源泉。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县”乃古“悬”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
是说举着细小的钓竿钓绳,奔走于灌溉用的沟渠之间,只能钓到泥鳅之类的小鱼,而想获得大鱼可就难了。
靠修饰琐屑的言论以求高名美誉,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远了。
春秋战国时,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许多学人策士为说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学说,往往设譬取喻,征引史事,巧借神话,多用寓言,以便修饰言说以增强文章效果。
庄子认为此皆微不足道,故谓之“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浅识小道”,也就是琐屑浅薄的言论与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
人文素质课整理一、经济管理类编号748 学时32 学分11.电子商务考核方式:论文报告2.个人理财学阳乾凤不点名平时点名到的话可以加分,2000字论文考核形式:考试3.个人理财与资本游戏考核形式:课堂参与与理财规划书相结合4.管理沟通技巧考核形式:课堂讨论,出勤情况与论文相结合,强烈推荐这个,嘻嘻,从不点名,老师不要求出勤率。
且老师承诺分数都是八十分以上,考试是做一道案例分析题。
嘻嘻,老师的课也是很不错的。
5.金融与投资袁茂基本不点名课程枯燥考试方式为论文袁茂金融与投资没点过名最后一千五百字论文,50页PPT 讲课不大懂啊,想混的话还不错推荐度四星考核形式:考查6.经济学导论预修课程:高等数学考核形式:论文7.市场分析与策划考核形式:笔试(点名,考试,)8.税收常识及纳税义务考核形式:论文,额,在老校区的这个要考试,曾静老师的课)9.现代企业管理考核形式:笔试(虎溪,钟苏老师的课从不点名,考试开卷,学的比较枯燥)还有一个什么近代企业管理的,每节课都做案例分析题交上去,相当于点名,不考试)10.现代物业与管理考核形式:笔试11.证券管理入门考核形式:考核12.质量管理与质量认证考核形式:平时成绩与论文相结合二、社会科学类编号747 学时 2 学分 11.领导艺术领导艺术,从不点名,纯属自习课,毕业方式:论文。
考核形式:论文注:其实这个在总的分的经济管理类中的找的2.新公共管理编号:748注:社会科学类,不知道怎么编号变了考核形式:综合测评及论文3.安全教育与警务体验考核形式:论文(郑恒毅,不点名,写论文,不限字数和格式)保卫办上课,一节课一换人,从不点名,200字以上论文即可。
4.创新性思维高小强,基本不点名,好过。
考核形式:考查5.大学生身心健康大学生心理李雪梅就不要选了,每节课都点名。
赵旭,从不点名,考试做几道题。
考核形式:论文6.大学生身心健康与成长考核形式:考查7.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考核形式:考查为主,记分为五级记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参考平时成绩8.公司法预修课程民法合同法考核形式:论文9.国际经济与政治考核形式:论文10.国际问题与法律考核形式:论文11.经济与法律考核形式:以课堂讨论形式进行考核评价12.民法理论与实务考核形式:笔试13.女性学考核形式:课堂讨论/平时作业和课程论文相结合14.企业与法乔兴旺企业与法从不点名交论文可以打酱油但必须在课上发言考核形式:课程论文15.青少年违法犯罪与防范青少年心理与犯罪不定期点名会交作业讲的比较有意思,犯罪讲的比较多老师孙培艳考核形式:考查16.社会心理学不点名,不过会课堂写一些小问题,写上自己名字,来确认来没来上课,即变相式点名。
小说鉴赏优秀的小说,无论长短,每篇都是一个精美的世界。
鉴赏,就是在这个世界中,读者的心灵和作家的心灵的交流。
通过长期的鉴赏,我们可以从中获得阅历、知识、才华、情趣,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开阔、充实、美好。
正因为这样,小说鉴赏在语文教学和各级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小说解析1、小说释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特点主要有三点:第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反映或表现生活的主要手段;第二,有较完整、生动的情节;第三,有具体的、典型的环境描写。
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时,某大学举办了一次超短故事比赛,并要求内容要涉及宗教、王室、性和神秘。
获得比赛第一名的某大学生写的故事是:“我的上帝,女王怀孕了,谁干的?”当时,女王未婚,但女王却夸奖了此文的作者。
美国科幻小说家蒂支·布朗曾写出过一篇只有25个字的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2、小说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小说可分为不同的种类:按照篇幅及容量分为长篇(如《红楼梦》)、中篇(如《阿Q正传》)、短篇(如《最后一课》)以及微型小说(如《德军剩下来的东西》);按照写作体制分为章回体(如《三国演义》)、日记体(如《莎菲女士的日记》)、书信体(如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自传体(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按照小说内容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等;按照语言形式分为文言小说(如《促织》)、白话小说(如《祝福》)。
3、小说的历史(古代小说)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
主要是先秦的“寓言”。
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谈神说鬼)、“志人”(记录名人轶事)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
梅花原文、翻译、赏析梅花原文、翻译、赏析梅花原文、翻译、赏析1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
西园清夜片尘无。
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谁擫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
只疑幽梦在清都。
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注释藉草:以草荐地而坐。
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昭华:即玉管。
古调:指笛曲《梅花落》。
一本作“古怨”。
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注释藉草:以草荐地而坐。
玉扶疏:指梅枝舒展。
擫:用手按捺。
昭华:即玉管。
古调:指笛曲《梅花落》。
一本作“古怨”。
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赏析此词借赏梅抒写爱国情怀。
上片写月夜对酒赏梅,是实景。
下片写忽听《梅花落》,不禁梦绕清都,是虚景。
张孝祥词以雄奇奔放称,风格近苏轼。
但此词却清幽含蓄,虽婉约名家亦不能过;而寄意收复中原,情真调高。
梅花原文、翻译、赏析2原文: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
译文庭院中有许许多多交杂的树木,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
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
而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在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
注释中庭:庭院中。
咨嗟:叹息声。
君:指上句"偏为梅咨嗟"的诗人。
其:指梅花。
作花:开花。
作实:结实。
尔:指杂树。
霜华:即前句“霜中能作花”的简称。
华:通“花”。
霜质: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艰难恶劣环境的本质。
赏析:《梅花落》厉汉乐府“横吹曲。
鲍照沿用乐府旧题,创作了这首前所未见的杂言诗。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这里的“杂树”和“梅”含有象征意义。
杂树,“亦指世间悠悠者流”。
即一般无节操的土大夫,梅,指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土。
庭院中有各种树木,而诗人最赞赏的是梅花,观点十分鲜明。
·下面是诗人与杂树的对话。
“问君何独然?。
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呢?诗人答道,“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赏析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学的四个代表性的文学类型。
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的珠玉,形式简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元曲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形式,以戏曲为基础,平仄和音韵相结合,形式多样,故事生动,常见于舞台表演。
明清小说则继承了元曲的特点,但是更加注重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情节的丰富性,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
下面进行具体的鉴赏。
唐诗宋词唐诗是唐代文化的杰出代表,其艺术水平和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时代的诗歌,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之一。
唐诗的特点是“气韵生动”,意境深远,字字珠玑,独具匠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名篇,都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
宋词则是中国文化中的另一极品。
宋词的形式优美,语言简练,深情热烈,浓情绵绵,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宋词所描绘的意境和情感深邃动人,属于古代诗歌的优秀作品之一。
例如,“浪淘沙”、“满江红”、“离思五首”等名篇,都是中国文学的杰作。
元曲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形式,以戏曲为基础,平仄和音韵相结合,形式多样,故事生动,常见于舞台表演。
元曲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戏剧的性质,将艺术表现和瞬间效果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视听体验。
例如,《西厢记》、《汉宫秋》、《万张补》等名篇,都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杰作。
明清小说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代表作品。
它继承了元曲的特点,但是更加注重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和情节的丰富性,成为中国文学中的巅峰之作。
李可染的《金瓶梅》、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等名著,都是中国文化的精华,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
总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将中华文化中深刻的思想和深邃的感情,艺术地转化为精美的语言和娴熟的艺术表达,成为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唐传奇《昆仑奴》鉴赏姓名:唐玮靖学号:20121290105古代小说在唐代出现了一种新的体式,这就是唐传奇。
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作为新出现的一种小说体式,唐传奇与之前的志怪、志人小说有明显区别,它不再依附于子史的系统,成为了叙事文学中一种独立的文体,是文人出于幻想、虚构故事情节写下的小说,而非根据流传下来的传说所记录的文本。
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唐传奇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唐、盛唐是传奇小说的发端期,是由之前的志怪、志人小说到唐传奇的过渡时期,因此唐传奇在这个时期还不够成熟;中唐是唐传奇的鼎盛期,作品数量多,内容题材丰富,创作趋于成熟;晚唐是唐传奇的衰落期,虽然作品数量多,但是创作水平明显不如之前,唯有豪侠题材的作品成就较高。
本文要写的《昆仑奴》就是创作于晚唐时期的豪侠题材作品,收录于裴铏所撰的《传奇》。
《昆仑奴》讲述的是唐朝大历年间,“昆仑奴”磨勒帮助主人崔生把红绡女从一品那里救出的故事。
崔生是一个大官的儿子,他与当时的勋臣一品很要好,一品病了,崔生的父亲让他去探望一品,在一品家中,崔生看到了美貌的歌姬红绡女给他喂食,且私下对他做了一番手势,让他回家以后也一直惦记着。
昆仑奴磨勒看到他茶饭不思就询问了他有什么心事,崔生将红绡女的事情对磨勒说了以后,磨勒在解出红少女手势暗语的同时,决定帮助崔生。
磨勒神勇无比,在一顿饭的时间里杀了一品家中凶犬,并背着崔生飞过十多重墙院到一品家中的歌姬院见红绡女,在听红绡女说了自己的悲惨遭遇后,崔生决定救出红绡女,于是磨勒背着崔生和红绡女回了崔府。
过了两年后,某次红绡女出门被一品的家人看到,一品召崔生问话,崔生便详细地把前后经过都说了,最后说都是因为磨勒背着才去的。
因此,一品命人围剿磨勒,结果磨勒在箭雨中飞身出府。
十多年后,崔府的人见到磨勒卖药,面貌还和从前一样。
《昆仑奴》的一大特色是三个主要人物形象都十分鲜明生动。
西厢记赏析•相关推荐西厢记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厢记赏析,以供查阅,快来看看吧!《西厢记》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它“曲词警人,余香满口”。
《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牡丹亭》、《红楼梦》都从它那里不同程度地吸取了反封建的民主精神。
《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几百年来,它曾深深地激励过无数青年男女的心。
即使在今天,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艺术形象,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认识。
说起《西厢记》,人们一般会想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殊不知,在王实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厢记》,这两部“西厢”一般被人们称为“王西厢”和“董西厢”。
要说到王西厢的成就,就不能不提到董西厢。
崔张故事,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莺莺传》写的是元稹自己婚前的恋爱生活,结果是张生遗弃了莺莺,是个悲剧的结局。
这篇小说不过数千字,却情节曲折,叙述婉转,文辞华艳,是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它写出了封建时代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也反映了爱情理想被社会无情摧残的人生悲剧,宣传了男尊女卑的封建糟粕。
此后,故事广泛流传,产生了不少歌咏其事的诗词。
到了宋代,一些文人直接以《莺莺传》为题材进行再创作,现在能看到的有秦观、毛滂的《调笑转踏》和赵令畦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
《霍小玉传》——穿越千年的凄美恋歌唐代,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吸引了几乎每个文学学者的心。
因为这里不仅满足了我们那点小小的虚荣心,更重要的是这个朝代确实人才辈出,不仅有政治奇才,军事大将,更有一批在文学史上永远闪耀光芒的人物。
说起唐代文艺上的成就,我们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诗——唐诗。
可能也因为唐诗的光芒太盛,让我们只看到了光芒照耀下的钻石,却忽视了光环旁边的那颗纯净的璞玉。
其实唐代也是小说繁荣的时代,这时候的小说也集前世之大成,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例如我们熟知的《太平广记》中的很多故事,大都堪称经典。
其中以唐代传奇小说《霍小玉传》较为经典,当然因为其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让人唏嘘,更重要的是它反应了很多深刻的社会现象,揭示人性中的弱点!唐朝乃开明盛世,然而生在盛世中的霍小玉却因庶出而沦落娼门,最后惨遭情郎抛弃,终究难以逃脱其悲苦命运。
这自然不能完全归罪于李益的无情与负心。
《霍小玉传》中,面对森严的封建制度,李益选择屈从,霍小玉选择抗争,卢氏十一娘之辈逆来顺受,不管是怎样的态度,一切最终化为悲伤的泡影,消逝于历史的洪流之中不见踪迹.纵观全文,李益并非无情之人。
他“门族清华,少有才思,丽词佳句,时谓无双,”如此风流才子,在当时必然大受女子欢迎,但他并未因此而满足,“每自矜风调,思得佳偶,博求名妓,久而未谐,”可谓用心良苦,求美若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况且是李益这种才子,自然不会满足于一般女子,此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当鲍氏为其觅得一女时,“生闻之惊跃,神飞体轻,引鲍手且拜且谢曰:一生作奴,死亦不惮”,虽有虚夸之意,却不难见得其对感情之事的在意与重视。
李益对霍小玉是一见钟情,为其美色所倾倒。
在霍小玉恐其变心而悲戚之时,“生闻之,不胜感叹,”又“援笔成章,引谕山河,指诚日月,句句恳切,闻之动人”,甜言蜜语但不乏诚挚之意。
李益授官上任,小玉作别叮咛,“生且愧且感,不觉涕流”。
这些并非矫揉造作的感情,如此伉俪情深,为何又失信负心呢?李益虽才貌双全,多情善感,但是胆小懦弱,没有主见,文章开头便已埋下伏笔。
《古代文学史》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作家和作品。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先秦文学:诗经、楚辞、春秋战国散文、诸子百家思想。
2. 汉代文学:汉赋、乐府诗、汉隶。
3. 魏晋南北朝文学:三国演义、晋代诗歌、南北朝民歌。
4. 唐代文学:唐诗、唐代传奇。
5. 宋代文学:宋词、宋代散文、话本。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分析重要作家和作品。
2.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审美价值。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加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先秦文学概述,诗经、楚辞鉴赏。
2. 第二课时:春秋战国散文、诸子百家思想。
3. 第三课时:汉代文学概述,汉赋、乐府诗鉴赏。
4. 第四课时:汉隶鉴赏。
5. 第五课时: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三国演义、晋代诗歌鉴赏。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发言等。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6. 魏晋南北朝文学(续):南北朝散文、南北朝小说。
7. 唐代文学(续):唐代小说、唐传奇。
8. 宋代文学(续):宋代散文、宋明理学与文学。
9. 元代文学:元曲、元代杂剧、散曲。
10. 明代文学:明代小说、明代戏剧、明代散文。
七、教学方法1. 继续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和实地考察法,深入探讨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和作品内涵。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学流派之间的传承和发展关系。
八、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南北朝散文、南北朝小说鉴赏。
2. 第七课时:唐代小说、唐传奇鉴赏。
3. 第八课时:宋代散文、宋明理学与文学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