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及小说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2.14 MB
- 文档页数:11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山寺夜起(清)江浸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
诗人“夜起”的缘由有二:怜惜眼前景,身为“________”(用文中词句填写)。
【答案】(1)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解析】【分析】⑴句意是: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的寺庙前。
运用比喻,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
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
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
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
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⑵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
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
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显示出轻巧和淡静。
故答案为:⑴比喻,诗人将白色的水汽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水汽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水汽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
⑵景抒情(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无家客。
【点评】⑴考生要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注意对重点诗句的赏析,在赏析时一定要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⑵考生在平时要熟知诗歌的每个要点,以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
2.名著阅读。
(1)看人物。
看下面含“闹”的回目,从中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对人物的认识。
七年级语文十三课知识点七年级语文十三课主要学习了诗歌鉴赏、小说阅读、文学常识等内容,这些知识点在日后的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一、诗歌鉴赏1. 诗歌的基本元素。
我们需要认识到诗歌中的韵律、格律、意象等基本元素,在阅读和鉴赏诗歌时能够更好的把握诗歌的内涵。
2. 诗歌的体裁分类。
要了解不同体裁诗歌的特点,如古体诗、近体诗、词等,可以通过诗句的格律、表现手法和主题等来进行判断。
3. 诗歌的鉴赏方法。
正确鉴赏诗歌需要注重语言、意境和情感的理解,关注诗人的感受和生命体验,认识到诗人吟咏的对象和生活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
二、小说阅读1. 小说的基本元素。
小说是由情节、人物、背景、风格和主题等各种元素构成的,我们需要全面地理解和认识这些元素。
2. 小说的主要流派。
中国的小说主要分为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两大流派,因此需要了解两种小说的文学特点和创作风格。
3. 小说的核心阅读能力。
在阅读小说时,需要注重情节的把握和人物的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和行为,领会小说的寓意和主题,从而培养自己的核心阅读能力。
三、文学常识1. 文学创作的基本特点。
文学创作必须具备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性,而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都与社会、历史、生卒等因素密切相关。
2. 文学史和文人的作品。
文学史的了解和文学家的作品,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开阔我们的文学视野。
3. 文学知识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学习是文学学习的重要一环,好的语文学习能够为文学继续深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以上就是七年级语文十三课的主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需要反复学习和领会,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文。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专练、古代诗歌鉴赏专练含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面的问题。
砸壶周天红山茶湾一个村子突然就炸开了锅。
九爷要砸茶壶。
那把茶壶可不是一般的茶壶,那可是九爷的命根子。
一把茶壶,进山的老板最高开了三万元的价钱,九爷都没舍得卖,这下居然要砸了?山茶湾满山遍野是茶树,家家户户都有,少说也有一两亩地。
开春时节,一挑一背地往观音桥那场镇上送,比年关赶过年场的人气还旺。
山茶湾最出名的不是茶树也不是茶叶,而是茶壶。
山茶湾制壶的手艺,那可是老传统。
村子口门前一条小河顺湾顺水流过,那满滩满沟的泥巴,真是制壶的好料。
山茶湾后沟那几个老窑,可不是一般的窑,是官窑。
官窑能烧制不出好货色吗?九爷祖上三四代人都有操作烧窑制壶的手艺。
那手艺,也是炉火纯青了。
就说九爷吧,经他的手制作出来的壶,泡上了茶,汤色和香味都是一绝。
九爷手里真有宝贝。
那宝贝就是一把茶壶。
茶壶不大,精致得很,手柄上雕有龙纹,左右两侧还有两株兰草花饰。
一把茶壶冲一回茶,能够两人对聊一杆叶子烟的功夫。
那壶泡出的茶,汤色可是最正宗了。
冲上水,一股子浓郁的茶香味扑鼻而来,不爱吃茶的人都要来上一杯或品上一壶。
那壶,就是不泡茶,一把空壶拿起来闻闻,那茶香余味儿,都能沁人心脾。
九爷干了大半辈子的手艺,最满意的活儿就是那把壶了。
进山来的老板要找他把壶拿出来看一看。
亲戚来了要他把壶拿出来瞧一瞧。
有朋友几十里外一二十年没见面了,翻山越岭地从观音桥走进山茶湾,口里冒着粗气呢,进门就喊九爷拿出来壶聊一聊。
九爷会聊呀,从自己祖上是怎样制壶的聊到自己是怎样学制壶的,在学制壶那些年又是怎么吃苦用功的,屁股和手板儿又是怎么被楠竹片打得啪啪直响的,现在这山茶湾前山后坡哪些地方的泥巴又是最适合制壶的,都聊开了,都聊透了。
听得每一回来的人都是意犹未尽,品一口茶,看一眼壶,早就忘了归途。
九爷的家里,天天都是人来人往,热闹着呢!九爷烦聊呀,来一回人要聊一回,心里能不烦吗?九爷终于决定要把那茶壶砸了。
高中知识点归纳大全高中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涉及到各个学科的知识点非常广泛。
为了方便同学们的学习,下面将对高中各学科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以便于复习和查阅。
I. 语文1. 古诗文鉴赏- 诗歌鉴赏技巧和常用修辞手法- 词的分类、特点和欣赏方法- 古文阅读和鉴赏的基本原则2. 小说阅读与鉴赏- 小说的基本结构和要素- 主要小说流派及代表作品- 寓言、童话和科幻小说的特点和意义3.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名句赏析和古文名篇欣赏- 古代作家及其作品的背景和风格特点II. 数学1. 数与代数- 实数与复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二次根式、分式和指数的化简与运算- 代数式的展开、因式分解和四则运算规则2. 几何- 三角形的性质与分类- 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空间几何图形的投影与展开3. 函数与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与曲线- 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III. 英语1. 语法与句法- 时态、语态和语气的用法- 关系从句、名词性从句和状语从句的基本结构- 动词不定式和动名词的用法和区别2. 阅读理解- 不同类型文体的阅读技巧- 主旨大意与细节理解题的解答方法- 推理判断和文章写作意图的分析3. 写作与翻译- 作文的基本结构与写作技巧- 书信、议论文和日记的写作要点- 句子翻译和篇章翻译的技巧与常用表达方式IV. 化学1. 物质与反应-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的相关概念-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的平衡2. 物质变化与能量转化- 热力学基础和燃烧反应的能量转化-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 酸碱中和和盐类反应的应用3. 化学实验与操作- 常用实验仪器与操作方法- 化学实验中的安全与环保意识- 实验数据处理与实验报告的撰写V. 物理1. 运动学- 物体运动的描述和速度、加速度的计算- 平抛运动和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2. 力学- 力、功和能量的基本概念- 质点和刚体的平衡与运动- 万有引力和静电力的相关知识3. 光学- 光的传播和折射规律-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 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的解释VI. 生物1. 生物基础知识与生物技术- 生物体的组成和基本生物分子的结构-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与遗传的规律与应用2. 生态学与环境科学-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相关知识-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的维护3. 人体科学与健康- 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和保健知识本文对高中各学科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内容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要点。
高考语文题型全归纳及答题技巧高考语文题型包括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默写、小说阅读、传记作品阅读、语言运用板块及作文等题型,具体分值及答题技巧如下:高考语文题型全归纳一、现代文小阅读(10分钟,阅读4分钟,做题6分钟)1、读懂文章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
理清如下要点: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2、科学答题(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
(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语文答题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附:易混术语区分(一)“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高考语文-小说和诗歌-必考题型答题术语技巧详解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第一组(按诗体分类)](一)咏史诗思想情感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刘禹锡《乌衣巷》、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杜甫《蜀相》(二)边塞诗思想情感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示例:王昌龄《从军行》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
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示例:杜甫《兵车行》(三)山水田园诗思想情感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示例:杜牧《山行》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示例:陶渊明《归园田居》、王维《山居秋暝》(四)离别诗思想情感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示例:李煜《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示例:李白《赠汪伦》,柳永《雨霖铃》3.坦陈心志的告白。
示例: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4.情深意长的勉励。
示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
示例:孟浩然《宿建德江》[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一)忧国伤时分类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官绝句》2.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二)建功报国分类1.建功立业的漫望。
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
九年级语文万唯知识点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和培养。
在九年级语文学习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下面将介绍九年级语文学科的万唯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1. 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是古汉语的书面语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
2. 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注重表达思想和意境,注重语言的修辞和推敲,语法结构较为复杂,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来把握。
3. 文言文的解题技巧: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注意词语的用法和词义的变化。
二、现代文基础知识1. 小说阅读:要了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包括人物、情节和主题等要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2. 诗歌鉴赏:要掌握诗歌的基本格律和修辞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追求。
3. 散文阅读:要理解散文的主题和内涵,注意作者的观点和感受,理解散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三、写作技巧1. 议论文写作:要掌握论点的明确性和论证的逻辑性,注重事实和观点的支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和语言的精炼性。
2. 应用文写作:要注意格式的规范性和语言的准确性,注重信息的传达和表达的清晰性,注意细节的处理和语气的掌握。
四、古代文化知识1. 古代诗词:要了解古代诗词的形式和内涵,掌握古代诗词的各类体裁和代表作品,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2. 古代文化名著:要了解古代文化名著的情节和主要人物,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历史背景,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
五、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比较来强调事物的相似性,增强表达的形象力和感染力。
2. 修辞问答:通过问答的方式来增加言语效果,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3. 对偶:通过对称的结构和相对的对比来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六、阅读理解1. 文本中的主旨:要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要传达的信息,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意义。
2. 句子理解:要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把握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推断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语法功能。
2024年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1. 修辞手法修辞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达手段,通过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艺术感染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对偶等。
2. 古文阅读古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古文可以学习到古代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知识。
古文阅读的重点包括理解古文的意思、推测古文的意图、分析古文的修辞手法等。
3.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文言文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
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包括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解读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分析文言文的句法结构等。
4.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表达方式,通过阅读现代文可以了解到当代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现代文阅读的重点包括理解现代文的意思、理解现代文的修辞手法、分析现代文的逻辑结构等。
5. 诗歌鉴赏诗歌是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鉴赏诗歌可以欣赏到诗歌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诗歌鉴赏的重点包括理解诗歌的意境、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分析诗歌的结构等。
6. 小说阅读小说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阅读小说可以了解到人物的形象、情节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小说阅读的重点包括理解小说的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等。
7. 写作技巧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写作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写作技巧包括写作的结构安排、写作的语言表达、写作的修辞手法等。
8. 词语运用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语的运用可以影响到文章的表达效果。
词语运用的重点包括理解词语的意思、运用词语表达思想、运用词语增强表达力等。
9. 修辞语言修辞语言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语言形式,通过修辞语言可以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修辞语言的重点包括理解修辞语言的运用、分析修辞语言的作用、学习修辞语言的表达方法等。
10. 句子结构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句子的结构对文章的表达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句子结构的重点包括理解句子的成分、分析句子的逻辑关系、学习句子的表达方式等。
2023高考语文试卷乙卷
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乙卷
一、阅读理解
本篇共有三个阅读理解题目,分别涉及诗歌鉴赏、小说阅读和文言文
阅读。
每个题目均为两篇短文,共六个小问。
此部分考察考生的阅读
理解和文学修养能力。
二、作文
本次作文题目为“寻觅”,要求考生发挥想象力,写一篇寻觅之旅的故事。
作文不少于800字,考察考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短文填空
此部分共有五道短文填空题目,每个题目背景不同,包含描写生活、
表达情感、议论文等不同类型。
考生需要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恰当的词
语填入空白处,考察考生的阅读能力和词汇掌握能力。
四、翻译
此部分为中英互译,共有两个选题,分别涉及诗歌和小说。
考生需要
根据提供的原文或英译文进行翻译,考察考生的语言运用和翻译能力。
五、写作综合
此部分共包括三个题目,要求考生分别完成一篇随笔、一篇书信和一篇议论文。
此部分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需要考生在短时间内完成文体转换和主题转换。
2021年语文中考题精选—《诗歌鉴赏》1.(2021·北京市)阅读《黄鹤楼》,回答以下各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颔联、颈联用精当的词语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用“悠悠”(形容白云的飘荡无定,用“①______ ”形容汉阳树的清晰可数,用“萋萋”形容②______ 。
(2)《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2.(2021·河北省)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 (人名)。
(2)说说你对这首诗题目的理解。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这首诗从“风”写起,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就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的狂暴肆虐。
1/ 80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白,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慨,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3.(2021·山西省)天远地阔纵横驰骋,诗情文墨思接千载。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对象:本科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徐中玉《大学语文》第五版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2. 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内容:1. 《大学语文》第五版概述2. 诗歌鉴赏:《登鹳雀楼》3. 散文阅读:《荷塘月色》4. 小说阅读:《祝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徐中玉先生及其《大学语文》教材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大学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
二、教材概述1. 介绍《大学语文》第五版的基本结构,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作品。
2. 分析教材选文的特色,如经典性、时代性、地域性等。
三、诗歌鉴赏:《登鹳雀楼》1. 介绍作者王之涣及其创作背景。
2. 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大学语文》第五版中的其他诗歌作品。
第二课时一、散文阅读:《荷塘月色》1. 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创作背景。
2. 分析散文的结构、主题和表现手法。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散文的理解和感受。
二、小说阅读:《祝福》1. 介绍作者鲁迅及其创作背景。
2.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三、课堂讨论1. 结合本节课所学的诗歌、散文、小说,引导学生探讨文学作品在表达情感、传递思想方面的作用。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学作品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大学语文》第五版中的其他作品,并撰写读书笔记。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以及阅读兴趣的激发程度。
《青春万岁》诗歌赏析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诗歌吧,诗歌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春万岁》诗歌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青春万岁》序诗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是转眼过去了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纷纷的心愿迷离,像春天的雨,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
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惊奇,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有一天,擦完了枪,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
【注释】选自王蒙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之序诗。
《青春万岁》是作家王蒙的长篇小说,写于1953年,当时作者19岁。
小说用激情洋溢的笔触描写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中学生生活,充满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浓郁的青春气息。
1.把握意象内涵:诗人借助哪些意象,表现了当时中学生怎样的生活情境?2.品味诗句韵味:具体分析第4节画线诗句的含意。
3.体会诗歌情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析诗意结构:第1节开头说“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第5节开头却说“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这是否矛盾?为什么?这样写从诗意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5.赏析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举一反三现代诗歌阅读鉴赏,要在认真诵读、仔细体味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生活、写作背景,抓住诗中意象,分析诗歌意境,品味诗句语言,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主旨,赏析诗歌艺术手法。
例如阅读鉴赏《〈青春万岁〉序诗》时,就要对作家王蒙和他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有一个基本了解。
一、前言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我校文学社特制定以下教学工作计划。
二、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4.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
三、教学内容1. 文学理论:介绍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流派及主要作家作品。
2. 诗歌鉴赏: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
3. 散文写作:学习散文的基本结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散文写作能力。
4. 小说阅读与鉴赏:学习小说的基本结构、写作技巧,分析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
5. 文学创作: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6. 文学社团活动:组织各类文学活动,如诗歌朗诵、散文比赛、小说创作比赛等。
四、教学安排1. 每周进行一次文学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
2. 每月举办一次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诵才华。
3. 每学期举办一次散文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 每学年举办一次小说创作比赛,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5. 定期组织文学社团活动,如读书分享会、文学沙龙等。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文学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概念。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小说阅读等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掌握文学写作技巧。
4. 实践法:指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 激励法:设立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六、教学评价1. 定期对学生进行文学知识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对学生的文学创作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
3. 组织文学社团活动,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分类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的分类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记叙文阅读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它通过讲述故事、描述人物和事件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记叙文阅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够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
2. 议论文阅读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论证的文章。
它通常包含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部分。
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议论文阅读要求学生能够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理解作者的论证方法,分析论据的合理性,并能够对文章的观点进行评价。
3. 说明文阅读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它通过解释事物的性质、特点、原因、结果等来传达信息。
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说明文阅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说明对象,掌握文章的说明方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并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
4. 诗歌阅读诗歌是一种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文学形式,它通过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诗歌阅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能够对诗歌进行鉴赏。
5. 小说阅读小说是一种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章。
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小说阅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并能够对小说的艺术特色进行评价。
6. 散文阅读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学形式,它不受固定格式的限制,可以包含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在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散文阅读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散文的主题,感受散文的情感色彩,分析散文的语言风格,并能够对散文进行鉴赏。
通过以上各种类型的阅读理解训练,学生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期末复习v 讲义高中语文组一、诗歌鉴赏(一)贬谪诗常见情感1、被贬边荒之地,一路羁旅行役之苦。
漂泊孤苦2、时光易逝之感伤,壮志难酬之感慨、生不逢时之感叹。
3、思念故园亲友,怀念故乡之情。
4、被贬的委屈不平、愤懑之情。
5、任凭风雨打击,乐观旷达的态度。
6、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自我解脱。
7、洁身自好,秉道直行8、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二)边塞诗常见情感1、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2、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3、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
4、国难当头,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
边塞诗意境特点:雄浑壮阔萧瑟悲凉(三)怀古诗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历史兴亡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怀才不遇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四)山水田园诗A、常见情感: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3、表达对官场的厌倦,对世俗生活的不满。
4、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乐观旷达的心境5、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
B、赏析写景诗句:翻译写景句子,描绘画面。
务必点出意境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景方法,景中蕴含诗人怎样的情感。
C、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一)、表达技巧总括: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设问反问双关反复等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描写抒情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白描、工笔、感官角度、写景顺序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事抒情表现手法:衬托象征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以小见大以景结情卒章显志(二)、修辞手法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双关、对比、设问、反问、对偶、排比、反复、互文、顶真等。
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
常见的需要熟练掌握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对比等。
诗歌散文与小说的比较与鉴赏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艺术表达,其中包括诗歌散文和小说。
诗歌散文与小说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各有其独特之处。
本文将比较和鉴赏这两种文学形式。
一、表达手法上的差异诗歌是一种以节奏韵律、形象和意象为主要表达手法的文学形式。
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借助押韵、音韵、格律等手法,追求最简练而富有内涵的表达效果。
诗歌的表达方式多样,可以是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景观,抒发社会思潮等。
而散文则是一种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为主的文学形式。
散文通常通过叙述、描写、议论等手法,传达作者的见解和情感,更注重语言的灵活运用和情感的真实表达。
小说是一种长篇叙事文学作品,更具故事性。
小说以人物、情节、环境等元素,通过一系列事件发展和角色变化来表达主题。
它可以真实地再现生活,展现人物形象和社会面貌。
小说通常有丰富的描写和对话,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的内涵。
二、体裁结构上的差异诗歌通常结构简短紧凑,往往由若干行构成,每行有固定的节奏和音韵。
它常常采用押韵的形式,如五言、七言绝句,唐诗等。
而散文具有较大的自由度,结构上更加灵活,可以是段落独立,也可以是篇章连贯。
散文较为接近平凡生活,以自由散漫的笔调展示作品的思想和情感。
小说则更注重故事的情节发展。
它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有引子、承接、高潮、结尾等,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架构。
小说可以具有多个线索和多个主题,将读者循序渐进地引入故事的世界。
三、读者体验上的差异由于诗歌的表达方式独特,读者在阅读时需要更多的想象和联想,感受文字背后的情感。
诗歌以其精练的语言带给读者极致的表达效果,让人感到心灵上的震撼。
而散文则更接近我们日常口语的表达方式,读者可以更容易理解和共鸣作品中的情感。
小说给人以延续的阅读体验,通过丰富的情节和人物描写,让读者沉浸在故事的世界中。
小说常常能够给读者带来情感共鸣,引发对人生、社会问题的思考。
总体而言,诗歌散文和小说有各自的独特魅力。
诗歌散文注重语言的艺术表达和想象力的发挥,尤其适宜表达抽象思维和个人感受;而小说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更能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诗歌鉴赏及小说阅读
诗歌鉴赏练习五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注]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1.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3-4题。
(8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3.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4.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4分)
“还有仨……。
在十多里外,两头牛掉进雪窟窿里了。
他们仨在往上弄。
俺们把其余的牛先送到食品公司屠宰场,到店里等他们。
”
“这样天气,你们还往下送牛?”
“没法子。
快过年了。
过年,怎么也得叫坝下人吃上一口肉!”他们把粑粑头放在火里烧了一会,水开了,把烧焦的粑粑头拍打拍打,就吃喝起来。
我们的酱碗里还有一点酱,老乔就给他们送过去。
“你们那里今年年景咋样?”
“好!”高个儿回答得斩钉截铁。
显然这是反话,因为痘疤脸和后生都噗嗤一声笑了。
“不是说去年你们已经过了‘黄河’了?”
“过了!那还不过!”
老乔知道他话里有话,就问:“也是假的?”“不假。
搞了‘标准田’。
”
‘啥叫‘标准田’?”
“把几块地里打的粮算在一起。
”
“其余的地?”
“不算产量。
”
“坝上过‘黄河’?不用什么‘科学家’,我就知道,不行!”老乔向我解释:“老刘说的是对
的。
坝上的土层只有五寸,下面全是石头。
坝上一向是广种薄收,要求单位面积产量,是主观主义。
”
老乔把烟口袋递给他们:“牲畜不错?”
“不错!也经不起胡糟践。
头二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夜战,把牛牵到地里,杀了,在地头架起了大锅,大块大块煮烂,大伙儿,吃!那会吃了个痛快;这会,想去吧!——他们仨咋还不来?去看看。
”
高个儿说着把解开的老羊皮袄又系紧了。
痘疤脸说:“我们俩去。
你就甭去了。
”“去!”
他们和掌柜的借了两根木杠,把我们车上的缆绳也借去了,拉开门,就走了。
听见后生在门外大声说:“雪更大了!”
老刘起来解手,把地下三根六道木的棍子归在一起,上了炕,说:“他们真辛苦!”
过了一会,又自言自语地说:“咱们也很辛苦。
”老乔一面钻被窝,一面说:“中国人都很辛苦啊!”
“过年,怎么也得叫坝下人吃上一口肉!”我老是想着大个儿的这句话,心里很感动,很久未能入睡。
这是一句朴素、美丽的话。
半夜,朦朦胧胧地听到几个人轻手轻脚走进来,我睁开眼,问:
“牛弄上来了?”
高个儿轻轻地说:
“弄上来了。
把你吵醒了!睡吧!”
他们睡在对面的炕上。
第二天,我们起得很晚。
醒来时,这六个赶牛的坝上人已经走了。
1.小说第一节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说“中国人都很辛苦”,结合全文看,为什么这么说?(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小说《七里茶坊》中写的那些人,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支柱。
结合选文,试做探究。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1分)
理想破灭
[苏]H.叶林B·卡沙耶夫
伊凡·斯捷巴诺维奇·罗果夫去看最后一场电影,突然看见路上有一枚十戈比银币,立即捡起来放入口袋。
他刚要继续赶路,脑中泛起一个念头:是否应该在这儿再找找呢?也许钱币像蘑菇一样成堆相偎着,罗果夫开始仔细察看,他兜了一圈又发现一枚(比第一次拾到的十戈比银币脏些),他满意地笑笑,用袖子擦擦银币随之放入口袋,仿佛存入储蓄罐似的。
他继续寻找,在一刻钟内找到四枚十戈比银币,不过一枚比一枚脏。
“哟,”罗果夫忖道,“好了?大概是哪个醉鬼丢了工资,把钱不当回事。
我来把所有的钱捡起来……”
罗果夫拿定主意后立即退掉了电影票,袖子一捋又聚精会神地干了起来。
拾到第十五枚十戈比的银币时,他的脑海里泛起理想的浪花。
“好嘞?”罗果夫遐想道,“我把钱全捡起来修缮房子,抽空翻改冬大衣,携妻去索契休养,然后去保加利亚旅游……”捡到第四十枚十戈比银币之后他开始怀疑了。
“不是?”他深思道,“这不像一个人丢了工资,而是电影院会计把一周的票款送银行时丢的,我得赶快赶去,否则……”
罗果夫加快步伐,因天下起毛毛细雨来了。
但一碰到沉甸甸的衣袋时,上百枚银币发出声响,他立时改变了主意,心想:
“不必翻改冬大衣,还是买件新的羊羔皮领子大衣吧,给妻子买件像16号里的叶卡捷莉娜·伊凡诺夫娜穿的那种白貂皮领子的毛皮大衣吧,再买台彩电?从此我能看彩色的花样溜冰,请四邻八舍都来,也可风光风光……还要给妻子买条尼龙套裙,让她到时给来看彩电的亲朋好友送用瓷杯盛的咖啡。
带她出国。
不,我才不带这个傻婆娘做环球旅游,既没知识,长得又像笨重的巨步式挖掘机,最好带我们首长的女秘书安耶契卡去……怎么办?向她求婚,如她不愿意,就另找个更美的。
腰缠这么多钱没有办不成的事。
我得快去和克拉琪娅离婚,房子送给她算啦,自己另买一套三房一单元的公寓,再订购一辆高级豪华型小卧车,万一妻子死活不肯离,就买幢别墅送给她。
为了早日离婚,可以不惜代价……”
罗果夫越想越有味,忙摸口袋,企图数数钱,可是钱竟不翼而飞,连一个子儿也没有了!口袋虽然还重重的,但那全是泥水。
原来袋底有个大洞,这一下他慌了神,忙看脚下,一枚十戈比银币仿佛在向他频送秋波,就这一枚银币让他一晚上拾起三百多次。
他抬起一脚把它踢得远远的,脸红脖子粗地飞奔回家。
一见克拉琪娅就痛骂她这个懒婆娘为什么不及时把他的衣袋缝好。
1.请用简明的语句分条概述小说情节。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说塑造人物最主要的描写方法是什么?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的小说总是善于使用铺垫,简要分析本文为最后的结局埋下了哪些伏笔。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全文分析罗果夫这一人物形象。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