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阅读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22.73 KB
- 文档页数:5
高考小小说阅读鉴赏高考小小说的鉴赏小说是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小说,人称之“螺狮壳里做道场”,又称之“精巧记叙文”,它截取生活长河里的一朵浪花,表现出生活的波涛汹涌。
它要求习有一颗善感的心,一双善于捕捉生活瞬间的慧眼,以生动再现生活的笔墨,使此短文迸射出强劲的艺术张力。
请欣赏下面的袖珍小说名篇《陨盗》(陶渊明)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附床一呼,二盗俱陨。
小小说基本特征1:体裁特征“小”“微”篇幅短小情节单一人物单纯2:主题特征以小见大以微显著短小中开掘深蕴单一中追求精美单纯中体现丰富鉴赏方法:一:把握故事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理清小说的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
二:揣摩人物形象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例:《神枪耿黑头》(梗概)耿黑头的外貌黑得出格,他的头发、眉毛、胡子“黑得不得了”,脸蛋、脖子黑得像锅底。
如何鉴赏小小说一、了解背景阅读鉴赏小小说,首先考虑的一点就是事件发生的背景,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是小说结构的重要元素,它决定着情节纵向延伸和横向扩展的幅度。
环境越单纯、集中,情节展示的幅度愈小。
在小小说中,场面以单一为主,场面的自然或社会内容大都简明扼要,不充分展开。
它把生活事件浓缩在时空座标的某一特定点上,进行点式反映。
阅读鉴赏时,应从点到面,从小处看到大问题。
如台湾作家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小说以雨开篇,并以雨贯穿全文,环境描写,篇幅虽小,作用可不小。
首先,雨是不幸和灾难发生的原因;其次,雨又是泪水和痛苦的象征;同时,雨还造成了笼罩全文的阴冷氛围。
了解背景还包括小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的心永远是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的,他随时受到当时社会气候的影响,并用饱蘸感情的笔把它传达出来。
所以阅读鉴赏小小说,了解创作背景也是很重要的。
二、理清情节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小小说是以某一行为或动作作为情节的主体。
尽管,人物动作或行动片断也是在一个矛盾冲突中表现出来的,但矛盾的前因后果,由开端、发展到高潮、结局的过程都可以不作套体性显示。
如白小易的《大仙》尽管小说只叙述了大仙到班老板厂考察这样一件事,可情节是一波三折,发人深省。
文章先写老班介绍产品,他说不懂,老班疑窦顿生,是一层;又写他不听秘书汇报,去厂区遛达,老班觉得有点门儿,是一转;作家不看车间,看王八,老班脸都绿了,又是一转;结果,作家的文章让老班的企业红火起来,结尾出人意外。
可见,阅读小小说,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
三、感知形象小小说不仅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现上通过人物某一动作或行动片断,“闪现”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绪、思想、意识和人物命运的某一点细微特征。
运用特写,显示人物的微部、使其充分“曝光”,给读者留下一个鲜明突出的印象,于细微处见精神。
第十四讲小说的阅读(一)小说基本知识1、.概念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
三者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物,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1)人物小说的根本特征是通过形象再现生活,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的主要内容。
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采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还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细节描写。
(3)描写①人物描写: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
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突显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
(2)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和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小说的故事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
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3)环境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二)小说阅读技巧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立足原文,不要过分拔高人物的思想品质,更不能无中生有,概括出原文中人物没有的性格特征;2.要全面分析评价人物,不要以偏概全;3.不要忽略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衬托(正、反)作用。
考点二分析环境描写题型: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划线句,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1.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4.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5.奠定情感基调;6.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从环境本身的特点、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自然环境描写答题时,要紧扣其表现了怎样的地域风情,提示了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等。
社会环境描写答题时必须结合时代背景,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分析环境描写要看它对刻画人物起到什么作用,具体如下:衬托人物……心理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环境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
第四步:深化文章中心(主题)叙事类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最终都是为了深化文章的主题,答题时必须要结合文章中心(主题)来答。
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①为人物出场和情节发展作铺垫;②渲染……的气氛;③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自然环境描写——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推动情节的发展;③奠定情感基调,烘托人物……的心情,揭示人物……的性格;④渲染气氛,衬托主题。
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主要命题形式有:(1)概括全文或部分情节。
(2)分析某一重要情节的作用。
(3)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创造悬念,引人入胜;前后照应;侧面衬托、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明题意;线索作用),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伏笔和铺垫区别在于,铺垫是前面有所交代,打好基础,以便后面的高潮。
而伏笔是埋下关子,设下包袱,你后面得抖开包袱。
铺垫一般用于文章开头,一般说前后有联系,并且前面的主题思想较浅,而后面较深。
埋下伏笔是说一件与后面内容无关紧要的事件,而一件简单的事,可以简单诉说文章中心。
例题:①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
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
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②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
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
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③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
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
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
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④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
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
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
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
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
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
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⑤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
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⑥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
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
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
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
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
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⑦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
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⑧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
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
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⑨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
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1.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解析】此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概括。
阅读全文,第③④段写母亲两次替儿子领表格,替儿子填写表格;第⑤段写母亲为儿子打圆场,陪儿子面试;第⑥段写面试现场母亲替儿子回答问题。
答案:①两次替儿子领取表格;②替儿子填写表格;③替儿子打圆场;④陪儿子面试;⑤替儿子回答问题。
2.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1)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把握。
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体会儿子“抱怨”母亲,母亲“嗔怪”儿子的原因及心理活动。
答案:(1)“抱怨”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儿子对当时拥挤在人群中、母亲大声叫他感到不满的心理。
(2)“嗔怪”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母亲觉得儿子回答得不恰当,想提醒儿子在工作人员面前不要乱说,以免给人留下不好印象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