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名师教学课件第五章:金属矿物-铁的冶炼-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58.01 KB
- 文档页数:7
初中化学省评优课金属矿物——铁的冶炼(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通过金属矿物——铁的冶炼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矿物的主要成分,了解工业炼铁的原理、设备、原料,从而将书本上的化学知识与工业生产相结合。
同时,通过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演示,使学生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使学生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制取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本节课位于沪教版化学教材第5章第2节,是初中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
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组成及表示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第5章第1节中,学生了解了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知道生铁和钢等金属材料的用途,本节课再来学习金属的冶炼,遵循认识物质的顺序——性质、用途、制法,教材编排合理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铁的冶炼,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陌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初三的学生已经积累一些化学知识,如金属的性质、易与氧气结合的一些物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装置气密性检查等,这些知识会为本节的学习提供很好的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模拟实验进行探究,能帮助学生理解工业炼铁的反应原理,使学生学习起来相对轻松一些,也有利于在教学中渗透化学学科观念。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工业炼铁的化学原理,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
2.通过铁的冶炼原理的实验演示,使学生理解实验操作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安全操作意识和良好的环保意识。
3.运用设计装置、动手实验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积极性。
4.通过我国炼铁历史发展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
教学重点: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以工业炼铁的化学原理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模拟炼铁实验操作的具体要求。
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基础,而且该实验过程复杂,涉及到实验装置连接、操作先后顺序、尾气处理、生成物质的检验等方面,所以把实验操作的具体要求确立为教学难点。
第五章第二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一、教学目标1、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冶炼出来的方法,会写有关反应的表达式。
2、知道一些常见金属矿物(铁矿石)的主要成分,认识工业炼铁的原料及设备。
3、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
二、重点:炼铁的原理和实验装置的探究。
三、难点:炼铁实验装置中尾气处理装置的设计。
四、教学用品:媒体;实验仪器和药品(细玻璃管两段;集气瓶;氢气;一氧化碳气球;止水夹;玻璃导管;橡胶导管;钥匙、注射器、氧化铜粉末;磁铁;三氧化二铁粉末;增氧酒精灯;小试管两个;蒸发皿;澄清的石灰水、稀硫酸等)。
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课前播放多种工人炼铁的图片(多张幻灯片循环放映)教师:同学们你能看出这些工人在做什么?生:炼铁。
铁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大到航空母舰,小到螺丝钉,这些工具都使用了哪一种金属材料?(钢铁)。
教师:由于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自然界中没有单质的铁,你想知道工业上是怎么炼铁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板书:金属矿物铁的冶炼)首先请同学们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PPT)2、活动一:寻找夺取氧元素的物质。
教师:赤铁矿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
(出示投影-----两种铁矿石的化学式)请同学们思考: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怎么才能转变成铁呢?(除去氧元素)哪些物质可以除去氧元素呢?请看老师的实验:这是一支小试管,一支注射器,小试管中的氧化铜也是一种黑色的含有氧元素的金属化合物(副板书---CuO),如果能除去其中的氧元素,它就会转化成---铜,老师先用注射器向玻璃管内通入一会儿氢气,然后一边通入氢气一边加热,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黑色的物质变成了红色-----铜,玻璃管内壁有水珠生成)你能写出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吗?。
(过渡)可是,老师实验时,为什么要先通入一会儿氢气再加热?停止加热后,为什么还要继续通入一会儿氢气?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出示的资料回答问题。
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第2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常见的金属矿物及其主要成分,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知道工业炼铁的原理、设备及原料。
3.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的装置及注意事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反应原理。
2.工业炼铁的原理、设备及原料。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反应原理。
上节课沃我们学习了有关金属性质的知识,大家可以回答地壳中的各种金属元素是以单质还是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金属的矿物及铁的冶炼的知识。
(一)常见的金属矿物[图片展示]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的金、银。
[交流讨论]为什么金、银、铂等少数金属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而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呢?[多媒体展示]常见的铁矿石、铜矿石和铝矿石。
[讲解]什么是金属的冶炼。
[交流讨论]1. 每种金属矿物都适合用来冶炼金属吗?2.从环保和金属元素含量的角度分析,你觉得下列铁矿石最不适合用来冶炼的是?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FeS2)(二)铁的冶炼1.炼铁原理的探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交流讨论]怎样才能把铁矿石变成铁(强调夺取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元素)通过分析讲解,得出炼铁的原理:3CO+Fe2O3==== 3CO2+ 2Fe[活动探究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的装置: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等考虑:反应容器:硬质玻璃管、加热工具:酒精喷灯。
检验生成物中的二氧化碳,需要增加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广口瓶。
[交流讨论]从装置后面导管处排除来的气体成分?还需要增加什么装置?如何处理尾气?[归纳小结]在学生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小结尾气处理方法:(1)气球收集法;(2)酒精灯点燃法;(3)排水收集法;(4)通入酒精喷灯火焰上燃烧处理(节能减排)[活动探究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步骤。
初中化学省评优课金属矿物——铁的冶炼(教育部审定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制订教学目标,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
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和较简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中的新闻等已有的经验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为更好的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形成学科观念,教学中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创新设计。
如:提供金属矿物标本让学生通过看、摸以及用磁铁吸等活动提高了兴趣,让学生在直观教具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通过设计方案、自主探究——硬质玻璃管中的反应产生了什么物质,使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整节课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思考和实验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
本节课中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将实验探究、讨论、讲授等方法有机整合,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高层次的思维以及学科观念的建构。
在具体化学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揭示知识背后的价值,引导学生形成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物质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观念和方法。
二、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1.课程标准分析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被安排在第二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铜等)矿物;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能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
2.教材以及学生分析本课题在教材中安排在《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通过前面四章的学习,学生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了氧气、一氧化碳和金属的一些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到合金的知识以及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初中化学省评优课第2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师:我从镇江来到美丽的徐州,旅途中,用相机记录下了沿途的一些风景,请同学们共同欣赏(PPT2展示照片:广告牌、铁路、桥梁等)师:照片中,多处出现了金属制品,同学们,你知道它们主要是由什么金属材料制成的吗?生:铁师:钢和生铁都是以单质铁为主要成分的铁合金。
钢铁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PPT3)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PPT4)1949年,我国钢产量约16万吨,仅居世界第26位,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跃居世界第一。
从此,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
(PPT5:展示铁的使用历史)师:俗话说: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我国钢铁工业的飞速发展是全中国人名努力的结果。
如果天上不掉馅饼而掉下金子,大家相信吗?(PPT6:视频播放“天上掉金子”)(PPT7中,首先呈现黄铁矿的图片,再出现主要成分,口述:其中的铁是由化合物形式存在。
现在,我们再来认识一些其他的铁矿石。
图片缩小,其余的四种矿石图片全部出现,再分别介绍,着重介绍赤铁矿和磁铁矿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它是黑色的,顾名思义,可以被磁铁吸引。
)师:这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铁制品,其中的铁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要将铁矿石转变为铁制品,就要先将铁矿石转变为铁,这个过程叫做铁的冶炼。
像这种使金属矿物转变为金属的过程,叫做金属的冶炼。
师:下面的铁矿石中,哪些更适合用来炼铁?(以下数据是铁矿石中主要成分的含铁量,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选出其中较为适合的)生:讨论选出赤铁矿和磁铁矿师:工业生产中,主要选择磁铁矿和赤铁矿,今天我们就以其中之一的赤铁矿为例,讨论铁的冶炼。
(PPT:Fe2O3 失去O Fe 引导学生从组成上进行分析)师:事实上,炼出了铁。
(PPT11)师:原料是什么?生:铁矿石和木炭师:是什么物质使Fe2O3失去氧的呢?生:是木炭师:(PPT11上出现反应方程式)有人将木炭从Fe2O3中夺取O的过程,形象地称为“顺手牵氧”,化学中称为“木炭还原Fe2O3”。
《金属矿物铁的冶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冶炼出来的方法,会写有关反应的表达式。
2.知道一些常见金属矿物(铁矿石)的主要成分,认识工业炼铁的原料及设备。
3.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
二、学习过程:
活动1.寻找能够夺取氧元素的物质:(写出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活动2.探究炼铁的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活动3.探究炼铁的实验装置。
(画出你设计的实验装置图)
活动4.探究炼铁的实验操作步骤。
活动5.实验现象:
活动6.实验改进后的反思:
活动7.参观徐州东南钢铁厂:
(1)工业炼铁的主要设备是:
(2)原料有:
(3)高炉炼出的产品是:
(4)有关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活动8.学以致用
1、某炼铁厂用于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是赤铁矿石、焦炭、空气等,主要反应过程如下:
(1)写在方框中填入相应的化学式A B .
(2)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①;
②;
③。
2、在一氧化碳和三氧化二铁的炼铁实验中,有人设计了如下的尾气处理方法,请你对他的改进进行评价。
你还有设计方案吗?
你的设计方案:(简单的画出实验装置图)。
5.2金属矿物铁的冶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一些常见金属矿物(铁矿、铝矿等)的主要成分。
2.了解实验室将氧化铁还原为Fe的原理、装置、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
3.认识工业炼铁的主要原料及设备和反应原理。
4.能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不纯物质的相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铁的冶炼,使学生了解工业炼铁的原理、设备、原料,从而将书本上的化学知识与工业生产相结合。
2.通过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让学生明白实际应用与理论计算之间的差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铁的冶炼原理的分析,培养学生安全操作意识和良好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常见的金属矿物。
2.理解铁的冶炼方法及原理。
3.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1.工业炼铁的化学原理、设备及原料。
2.能利用化学方程式对不纯物质进行相关计算。
课前准备仪器:铁架台、硬质粗玻璃管、酒精喷灯、试管、导气管等。
药品:氧化铁粉末、一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性质,了解铁、铝、铜等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那么,大家知道这些金属是怎么来的吗?在自然界能找到这些金属吗?它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一、常见的金属矿物1.金属矿物的存在形式自然界中,极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铂、金、银等)以游离态(单质)存在,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化合物)存在。
2.常见的金属矿物(1)铁矿石: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菱铁矿(FeCO3)和黄铁矿(FeS2)等。
(2)铜矿石:黄铜矿(CuFeS2)、孔雀石[Cu2(OH)2CO3]、斑铜矿(Cu5FeS4)和赤铜矿(Cu2O)等。
(3)铝矿物:铝土矿(Al2O3)、明矾石(KAlSO4·12H2O)。
【过渡】用金属矿石可以冶炼金属。
使金属矿物变成金属的过程,叫做金属的冶炼。
铁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我国辽宁鞍山、湖北大冶、四川攀枝花等地都有大型铁矿。
那么,怎么用铁矿石冶炼铁呢?二、铁的冶炼1.实验室探究工业炼铁的原理实验目的:探究工业炼铁的化学原理实验原理:3CO + Fe2O高温2Fe +3CO2实验装置:见下图实验步骤:(1)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初中化学省评优课第二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沪教版教材)【教材分析】在前几章学习中,学生对物质组成及其表示方法、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化学探究活动也有了一些实践体验。
在上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应用》的学习中,学生了解了金属在生活、科技以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获得金属、制备金属的欲望。
本节通过铁的冶炼,使学生了解工业炼铁的原理、设备、原料,从而将书本上的化学知识与工业生产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毒性,掌握了实验室制备常见气体的原理和装置,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了解了金属的性质等,但对金属的存在和冶炼还是初步接触,而且对一氧化碳的应用还不是全面的熟悉,因此本节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室炼铁的“反应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尾气的处理”等一系列知识。
同时让学生对工业炼铁过程获得一个大致的印象,对工业炼铁过程的复杂性有一定的认识,并且为认识高炉冶铁只能得到生铁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一些常见金属矿物及其主要成分;2.掌握CO和Fe2O3反应的原理、实验操作过程;3. 了解工业炼铁的原料、设备。
过程与方法:1.从CO和Fe2O3反应得到铁的实验过程,了解冶炼金属的一般方法;2.通过对工业上铁的冶炼原理的探讨与研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生活的能力;3.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冶铁原理的分析,培养学生安全操作意识和良好的环保意识。
2.通过对金属冶炼难度的了解,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
3.通过实验室炼铁到工业炼铁的讲解,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科学技术指导社会生产的化学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原理难点:理解、说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操作的具体要求。
【实验准备】铁架台、硬质玻璃管、酒精灯、广口瓶、橡皮塞、氧化铁、贮气罐、石灰水等【教学设计反思】本节主要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懂得炼铁的原理、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及尾气处理等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微粒观、元素观、转化观、实验观以及绿色化学观。
《第二节金属矿物铁的冶炼》教学设计(鲁教版)【学习目标】1. 了解常见的金属矿物及其主要成分,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原理以及了解高炉炼铁的过程。
2. 理解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的改进。
3. 了解其他金属的一些冶炼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整个装置的演变以及改进过程。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生成物的检验。
难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物的检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金属矿石标本、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常见的铁矿石二、炼铁实验1、原理2、装置3、实验现象4、实验注意事项三、工业炼铁1、原料2、设备3、产物【教学设计反思】1、本节课从一段视频导入新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科技的创新进步,同时也体会到金属材料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而这些金属材料中利用最广泛的就是铁及其合金,自然而然的引入到下一课题铁的冶炼。
2、本节课中一个重点就是实验装置的演变,学生在学习炼铁知识之前没有接触过任何制取金属的知识,也没接触过固体和气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的一类装置,但学生前边学过“高猛酸钾制氧气”固体加热型的典型装置,如何从上述固体加热型典型装置演变到课本中的炼铁装置,必须深入细致的引导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改进,从而确定我们要选的装置。
3、由于是演示实验,所以只是前边的同学看的相对较清楚些,而后边的同学基本看不清甚至是看不到实验现象,这当然对后边学生的知识掌握以及能力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为了保证教学的公平性,本节课使用两个摄像头,使用后保证了全班同学都能清晰的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这样也就保证了教学的公平性。
4、本节课的不足:(1)本节课本来想在装置讨论那块再开放些,比如让学发挥他们的智慧,利用学过的知识大胆的设计固体和气体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你会设计什么样的装置?但由于课堂时间较紧,以及怕自己掌控不了,最终还是放弃了。
(2)视频导入不是很新颖,一直也在思考有没有更新颖的方式比如微电影或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导入,但总感觉想法不够成熟,最终还是未实施。
初中化学省评优课
金属矿物——铁的冶炼
教育部审定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 5 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制订教学目标,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
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和较简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中的新闻等已有的经验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 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为更好的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形成学科观念,教学中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创新设计。
如:提供金属矿物标本让学生通过看、摸以及用磁铁吸等活动提高了兴趣,让学生在直观教具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通过设计方案、自主探究——硬质玻璃管中的反应产生了什么物质,使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整节课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思考和实验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
本节课中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将实验探究、讨论、讲授等方法有机整合,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高层次的思维以及学科观念的建构。
在具体化学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揭示知识背后的价值,引导学生形成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物质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观念和方法。
二、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分析
1.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被安排在第二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铜等)矿物;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能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
2.教材以及学生分析本课题在教材中安排在《第 5 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通过前面四章的学习,学生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了氧气、一氧化碳和金属的一些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到合金的知识以及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
究的思想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这些知识和技能都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特别是学习了本章第 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以后,学生对有关金属冶炼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让利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为后面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在教材中起到一定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
由于学生没有学“H2 还原 CuO的实验”,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让学生来掌握 CO还原 Fe2O3 这方面的完整知识是有很大难度的。
因此,在本节教学中,将此实验的“反应原理、操作步骤及证明反应已发生的”一套装置详细的告诉学生。
对于工业生产设备的介绍——高炉,目前只要学习一种生产设备——炼铁高炉。
所以在教学中将炼铁高炉的结构和各部位的反应向学生讲解清楚。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铜等)矿物;
(2)了解炼铁的原理和方法;
(3)懂得实验室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4)会进行有关含杂质物质的计算;
(5)认识冶炼金属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
( 2)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地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铁的冶炼原理分析,培养学生安全操作意识
和良好的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铁的冶炼。
教学难点:
1.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实验操作过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情境导入
学生评价
教师补充
结束
五、教学流程 课件
拓展视野
欣赏文物图片
课件
巩固训练
六、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金属矿物——铁的冶炼
一、金属矿物:赤铁矿( Fe2O3)、磁铁矿( Fe304)
二、铁的冶炼
1. 实验探究: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
O3+3CO =高=温=== 2Fe+ 3CO2 步骤:查、装、定、通、点、熄、停。
原理:Fe2
现象: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粉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尾气:收集、点燃
2. 工业炼铁:设备、原料、原理、产品(生铁)
教学设计反思本节课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制订教学目标,为更好地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形成学科观念,教学设计中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创新设计。
一、提供金属矿物标本让学生通过看、摸以及用磁铁吸等活动既提高了兴趣又让学生在直观教具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会从身边事联系化学知识,然后再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二、自主探究——硬质玻璃管中的反应产生了什么物质,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实验使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在“做科学” 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在本节课的设计中,还利用多媒体模拟错误实验操作造成的后果以及炼铁高炉中发生的反应,完成了实际情况下无法进行的实验,这样既学习了知识,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在教学设计中创设了多个蕴含学科知识、观念的应用的教学情境,起到引发问题,弘扬学科价值的作用。
五、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始终关注对化学基本观念的培养,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分别渗透元素观、物质的分类观、化学的价值观、化学的社会观等学科基本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