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植物的采集计数与定量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624.00 KB
- 文档页数:31
浮游植物计数框使用
浮游植物计数框是用于测量水中浮游植物密度的工具,通常由玻璃或塑料制成。
使用浮游植物计数框时,需要将一定体积的水样注入框内,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框内浮游植物的数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准备好浮游植物计数框、显微镜、注射器等工具和材料。
2.按照需要测量的水样体积,选择相应大小的计数框。
一般情况下,使用的计数框为0.1 mL,1 mL或10 mL。
3.将计数框放在平整的台面上,用注射器注入足够的水样,使其充满计数框。
4.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框内的浮游植物数量。
一般情况下,需要使用10倍或40倍的放大倍数。
5.根据观察结果,计算出浮游植物的密度。
计算方式为:浮游植物密度 = (观察到的浮游植物数量/计数框面积) × (倒置比例) ×(水样浓度)。
6.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计数框内的浮游植物进行分类和鉴定。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浮游植物计数框时,应保持操作环境干净整洁,避免污染水样。
同时,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应重复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 1 -。
实验Ⅳ-4 水生群落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初级生产力的测定本实验方法适于以下课题设计领域:①市区不同景观水体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②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藻类群落种类组成的影响③市区不同景观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比较引言浮游植物是生态学范畴上的类群,包括所有生活在水中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
通常所说的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而不包括细菌和其它植物。
浮游植物含有光合色素,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供其它消费者利用,是水体中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在水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
◎目的要求掌握水体藻类生态学调查方法、采样技术、藻类显微计数法和叶绿素法测定初级生产力。
△实验材料和仪器①藻类显微计数:显微镜、计数板(0.1ml)、0.1~1ml吸管若干支、采水器。
碘液(鲁格氏液)、甲醛溶液(福尔马林)。
②叶绿素测定:分光光度计、抽滤装置(过滤活动装置、抽滤瓶、负压表、真空泵)。
丙酮溶液(分析纯,90%)、乙醇(分析纯,90%)、盐酸溶液(1mol / L)、滤膜(玻璃纤维滤膜Whatman GF/C或混合纤维酯滤膜,孔径0.7μm)。
#实验内容:★藻类显微计数→水样的采集:采集浮游植物定性和定量样品的工具有浮游生物采集网和采水器。
浮游生物网的孔径一般为64μm(25号)和86μm(13号)两种。
采水器一般为有机玻璃采水器,容量为2.5L和5L两种,在本实验中使用自制的采水器即可。
→采样点的设置:根据水体的面积、形态特征、调查要求、浮游植物的分布特点等设置采样点。
在水体的中心区、沿岸区、主要进出口附近必须设有代表性的采样点。
→采样频率和时间:根据调查的目的,可每月采样1~4次,或每季度1次,或春夏各1 次,等等。
采样的时间应尽量在一天的相近时间,例如上午的8:00~11:00。
→采样层次和采水量:视水体深浅而定,如水深在2m以内、水团混合良好的水体,可只采表层(0.5m)水样。
水深为3~10m的水体,应至少分别取表层(0.5m)和底层(离底0.5m)两处的混合水样。
浮游生物量计算方法(一)浮游生物量计算方法介绍浮游生物量的计算是海洋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浮游生物量计算方法。
1. 水体容器法使用水体容器法是一种常见的浮游生物量计算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准备一个透明的水体容器,并在其正面侧面绘制垂直刻度。
•在特定的采样站点选取合适大小的水样,将水样倒入容器中并记录容器中的水样深度。
•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容器中浮游生物的分布情况,并记录观察到的每一层次的浮游生物混浊度。
•根据所观察到的浮游生物混浊度与水样深度的关系,计算出每一层次的浮游生物量。
•对所有层次的浮游生物量进行累加,得到总的浮游生物量。
2. 水样过滤法水样过滤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浮游生物量计算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使用一套过滤装置,将水样通过细孔滤膜过滤。
•将过滤后的滤膜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统计滤膜上出现的浮游生物数量。
•根据滤膜的面积与滤膜上浮游生物的数量,计算出单位面积上浮游生物的数量。
•根据采样水体的体积和单位面积上浮游生物的数量,计算出浮游生物的总量。
3. 水样稀释法水样稀释法是一种适用于浮游生物密度较高的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从采样站点分别选取两个水样容器,一个用于稀释,一个用于观察。
•将采集到的水样分别倒入两个容器中,注意在稀释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
•在观察容器中,观察并记录浮游生物的数量。
•根据稀释容器中的水样稀释倍数,计算出采样水样中浮游生物的数量。
4. 光学方法光学方法是利用光学仪器对浮游生物进行直接或间接测定的一种计算方法。
常用的光学方法如下:•浮游生物分类计数器:通过识别浮游生物形态特征,实现自动化的浮游生物计数。
该方法可以直接获取浮游生物的数量和分类信息。
•激光散射仪:利用浮游生物对激光的散射特性,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来计算浮游生物的数量。
该方法适用于大量浮游生物密度较高的情况。
•溶解氧饱和度检测仪:通过测量水样中溶解氧的饱和度来间接判断浮游生物的数量。
淡水浮游生物的调查方法淡水浮游生物调查有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两种类型。
定性调查是指采集浮游生物进行属种鉴定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了解水体中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出现季节及其分布状况。
定量调查是指采集浮游生物,确定个体数目或重量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探明各种浮游生物在水体中的数量及其变化情况。
定性调查是定量调查的基础,定量调查则是定性调查的发展和补充,二者相辅相成,在实践中常相互结合进行。
一、调查用品用具(1)网具①浮游生物定性网:用于表层50厘米内各种浮游生物的定性采集。
由铜环、缝在环上的圆锥形筛绢网袋及连在网袋末端的集中杯(网头)三部分组成(其外形见本书图2-3)。
由于浮游生物大小各不相同,为了采全各种浮游生物,应使用25#、20#、13#三种规格。
其中25#网适于采集个体较小的浮游植物,其网孔大小为毫米;20#网适于采集一般浮游植物及中小型浮游动物,其网孔大小为毫米;13#网适于采集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其网孔大小为毫米。
中学生开展本项活动时,可以只用20#网进行采集。
定性网可以自己裁剪制作,裁剪时可按图8-1所示方法进行。
如网口直径为20厘米,其半径为10厘米,可依c=2rπ公式计算,从a到b的弧长为厘米,a至c为网的长度即60厘米,这样就可按照图8-1中的1与2所示方法进行裁剪。
缝合时,应该用细针,以免网上留下针孔,造成浮游生物自针孔流失。
网衣应该用10厘米宽的白布条固定在铜环上,使筛绢不与铜环直接接触。
在网的末端装配集中杯。
为了使网衣坚固耐用,最好在缝合处加缝2厘米宽的白布条。
定性网各部分的尺寸规格,依型式不同而有差别,其尺寸规格见表8-1。
v1.0 可编辑可修改表8-1 浮游生物定性网规格单位:厘米②浮游生物定量网:用于表层50厘米内各种浮游生物的定量采集。
其组成、质地、规格尺寸和制作方法与定性网基本相同。
二者有两点区别。
一点是定量网前端有两个金属环(前小后大),两环间有一圈帆布,称为上锥部(附加套),用途在于减少由于曳网时浮游生物着逆流向外而流失;另一点是网身较定性网略长(图8-2)。
GB/T14518浮游植物的采集
不同水体,不同种类的藻类在个体上有很大差异,仅仅用数量就很难评价。
这就要求,浮游植物的定量工作,必须以测算生物量为日标。
选择采样点的原则是,采样点在平面上的分布要有代表性。
根据调查的目的而定。
般要求湖心、库心、江心必须采样,有条件时采样点可适当多设一些,如大的湖湾、库湾、河流的上、中、下游水体的沿岸带、浅水区等也要设点采集。
凡水深不超过2米者,可于采样点水下0.5m处采水,
水深2~10米以内,应距底0.5米处另采一个样,
水深超过10米时。
应于中层增采一个水样。
1.池塘:样点可设在距岸边1m处。
水深小于2m时采一中
层水样。
若水深大于2m时,最好采上、中、下层水样。
亚表层:水下20cm左右。
中层:水体中间部分。
下层:离底20cm左右
2.水库及河流:样点可设在上、中、下游。
上游:设十个点(亚表层或中层)
中游:水在2-3米深时设一个点,采2个样(上中层和中下层)
下游:设2-3个样点。
中心点3个样(上、中、下层),
两测点各一个样(中层)。
浮游生物量计算方法浮游生物量是指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数量,通常用来评估水体的生态系统状况和水质变化。
浮游生物量计算方法是指通过测量和计算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来评估水体的浮游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浮游生物量计算方法。
一、显微镜计数法显微镜计数法是最常用的测量浮游生物数量的方法之一。
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样中的浮游生物,使用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进行计数,然后根据计数结果和单位体积水样的体积计算出浮游生物的数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样中浮游生物数量较少的情况,但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二、集落计数法集落计数法是一种相对简单和快速的测量浮游生物数量的方法。
通过将水样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浮游生物会在培养基上形成集落,通过计算集落的数量和大小来估算浮游生物的数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样中浮游生物数量较多的情况,但需要一定的培养时间和实验室设备。
三、生物量计算法生物量计算法是通过测量浮游生物的体长或体积,结合浮游生物的丰度,来计算浮游生物的生物量。
常用的方法有体长-体积关系法和生物量学模型法。
体长-体积关系法是通过建立浮游生物的体长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根据浮游生物的体长测量结果来计算浮游生物的体积,进而计算浮游生物的生物量。
生物量学模型法是通过建立浮游生物的体长、宽度和高度等参数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浮游生物的形态测量结果来计算浮游生物的生物量。
这些方法需要对浮游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分析,适用于研究浮游生物的生物量变化和群落结构的长期监测。
四、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浮游生物量计算方法。
通过提取水样中的DNA或RNA,并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测序和定量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和计数水样中的浮游生物。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检测到较低浓度的浮游生物,并且可以同时鉴定和计数多种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量计算方法有显微镜计数法、集落计数法、生物量计算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浮游植物鉴定对水源地水库水质监测的重要性及技术方法作者:林治宝李琳姜鹏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5期摘要阐述了增加水体中浮游植物种类与数量监测的重要性,介绍了浮游植物采集与计数的方法,以期为水质监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浮游植物;监测;重要性;技术方法;水源地水库中图分类号 X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5-0200-02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increasing monitoring of phytoplankton species and quantity in the water body was expounded,the method of collecting and counting the phytoplankton was introduce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Key words phytoplankton;monitoring;importance;technical method;water source reservoir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的影响,水源地水库水质安全日益受到严重威胁,不少地区的水源地水库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作为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水与每个人的生命和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而且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此,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力度,包括出台一系列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加大水污染防控力度,更为具体表现为对水源地水质监测项目由原来的35项增加至106项,指标覆盖面更加广泛,更趋合理。
但笔者以为,尽管这些指标比较广泛,涵盖了水的理化及生化等多方面内容,但与地下水相比,水源地水库的水体生物组成更为复杂,生物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