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8 蝴蝶的家》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第二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蝴蝶的家》是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蝴蝶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家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寻找和迁徙,最终找到了一个美丽而适宜的家园的故事。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童趣,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家园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所传达的美好情感。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热情,因此对于这篇课文的学习,他们会充满兴趣和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蝴蝶对家园的执着和热爱,引导学生产生共鸣,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引导教学的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蝴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蝴蝶,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好奇心。
2.自读课文:让学生独立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出生字词。
3.讲解生字词:针对学生标记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和运用。
4.深入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蝴蝶对家园的执着和热爱。
5.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珍惜家园的情感。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 8.蝴蝶的家(教案)教学内容《蝴蝶的家》是一篇描写蝴蝶生活习性的散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让学生了解蝴蝶的生活环境、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文章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蝴蝶世界的奇妙。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学习并积累文中生动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 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过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生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过程。
2. 体会作者对蝴蝶的喜爱和对自然界的热爱。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蝴蝶的家》。
2. 蝴蝶图片或标本。
3.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标本引入蝴蝶,激发学生的兴趣。
- 学生分享对蝴蝶的了解和喜爱。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
- 教师检查反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 合作探究:- 学生分小组,讨论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过程。
- 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体会:-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生动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5. 拓展延伸:- 学生分享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 讨论如何保护环境、爱护生物。
6.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过程。
- 学生谈收获和感悟。
板书设计1. 课题:《蝴蝶的家》2. 主要内容:- 蝴蝶的生活环境- 蝴蝶的生长发育过程- 蝴蝶与人类的关系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 抄写文中生动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
- 以《蝴蝶的家》为题,写一篇短文,描述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过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8 蝴蝶的家(教案)教学内容《蝴蝶的家》是一篇描写自然科学的短文,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讲述了蝴蝶的生活习性和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蝴蝶的生活特点,还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和谐。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中生字词;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并描述蝴蝶的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图片、分享信息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文中专业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2. 蝴蝶生活习性的抽象概念向具体形象的转换。
3.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信息,形成自己的认识。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插图。
2. 蝴蝶生活习性的相关视频或图片。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学过程- 通过展示蝴蝶图片,引发学生对蝴蝶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新课导入- 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 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文中难懂的专业词汇。
3. 深入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蝴蝶的生活习性,并记录下来。
-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互动活动- 观看蝴蝶生活习性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蝴蝶的生活环境。
5. 总结提升- 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 强调蝴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作业布置- 让学生绘制一幅蝴蝶的生活场景图,并附上简短的文字描述。
板书设计- 中心词:蝴蝶的家- 分支:生活习性、生态环境、重要作用- 关键词:迁徙、觅食、繁殖、生态平衡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生字词的理解。
2. 绘制一幅蝴蝶的生活场景图,并附上简短的文字描述。
3. 搜集有关蝴蝶的其他信息,准备在下节课上分享。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蝴蝶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蝴蝶的家》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蝴蝶的家》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只蝴蝶为了寻找一个适合自己居住的地方,历经艰辛,最终找到了一个美丽的家园。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蝴蝶的喜爱之情,以及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他们对于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对蝴蝶这种美丽的昆虫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课文中所描绘的蝴蝶寻找家的过程,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还需要通过教学进行引导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达等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生字词卡片。
3.课文插图。
4.相关资料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蝴蝶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蝴蝶为什么会飞来飞去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蝴蝶的课文,看看蝴蝶为什么会飞来飞去。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引导学生思考:“蝴蝶为什么会找不到家?它经历了哪些困难?”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蝴蝶的家》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
2.能够表演课文,体会蝴蝶的生活。
3.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准确把握语言语调。
4.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培养对蝴蝶的爱护之心。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表演、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珍惜自然,保护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表演课文,感受蝴蝶的生活场景。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内涵。
2.准确把握语言语调,提高朗读水平。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课文内容及相关图片。
2.道具:蝴蝶模型、音响等。
3.材料:学生课本、教师课本、教案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蝴蝶图片,引出蝴蝶的话题。
2.让学生谈谈对蝴蝶的了解。
第二步:学习课文1.集体朗读课文,教师注重语调指导。
2.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逐句解释生字词。
第三步:分组表演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表演课文中的一部分。
2.各组进行表演并互相点评,教师给予指导。
第四步:讨论交流1.整合全班学生表演的内容,串联故事情节。
2.引导学生就蝴蝶的生活环境进行讨论,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第五步:操练训练1.练习课文中的朗读,注意语调、情感表达。
2.分角色进行对话练习,增强语言交流能力。
五、达标评价1.观察学生在表演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
2.针对学生的朗读和对话表达情况,给予及时反馈。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在教学中能够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蝴蝶生活,并引导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珍惜。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会蝴蝶的美好世界,从而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8《蝴蝶的家》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蝴蝶的家》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一只蝴蝶为了寻找一个美丽的家而经历的一系列挫折和困难。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蝴蝶的坚韧和勇敢,培养他们的爱心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动物的课文,对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蝴蝶这种昆虫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课文学习来增加对蝴蝶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抓取关键词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难点:学会抓取关键词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蝴蝶的图片、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等;2.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课题和关键词句;3.教学材料:准备一些关于蝴蝶的资料,用于拓展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蝴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蝴蝶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蝴蝶的兴趣。
然后,板书课题《蝴蝶的家》,引导学生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然后,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蝴蝶的家》(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教学内容:《蝴蝶的家》是一篇描写蝴蝶生活习性的说明文。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介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成长过程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蝴蝶的生态特点,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如蝴蝶的生长发育过程、生态环境等。
2. 把握课文主题,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蝴蝶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你们对蝴蝶有什么了解?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蝴蝶的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蝴蝶的家园的。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分享学到的知识。
三、合作交流1. 分组讨论:蝴蝶的生活环境、成长过程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2.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3. 讲解蝴蝶的生长发育过程、生态环境等科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1. 课题:《蝴蝶的家》2. 课文结构:引入——描述——总结3. 重点知识:蝴蝶的生长发育过程、生态环境六、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关于蝴蝶的短文。
3. 课下观察蝴蝶,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下节课分享。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蝴蝶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力。
8 蝴蝶的家说课稿一、说教材这篇课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的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生字,掌握多音字“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若小动物的关爱之情是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雨中蝴蝶的担忧与牵挂是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讲解教学方法、讲读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过渡:今天,我们尝试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提问方法学习一篇略读课文——《蝴蝶的家》。
希望同学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
(板书课题:蝴蝶的家)学生齐读课题。
二、运用方法,提出问题1.初读课文,检测字词。
教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尤其注意生字和新词,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学生自读课文。
出示词语:躲避震撼喧嚷家雀儿屋檐指名依序认读,提醒注意读准字音。
指导多音字“雀”,辨析“家雀儿”和“麻雀”:在本课“麻雀”中读què,另外它还有个读音,qiǎo“家雀儿”。
放到语境中读。
教师:课文围绕“蝴蝶的家”讲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担忧蝴蝶(第1、2自然段);寻找蝴蝶的家(第3-5自然段);最终无果(第6自然段)。
2.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自读提示: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分类,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并尝试解决。
(1)引导回顾:在本单元的前三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些提问方法?(板书:提问)预设:在阅读时要提出自己的问题;学会了提问的角度:局部、整体、内容、写法、启示;知道要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请翻看前三课的导语,一起梳理阅读的方法。
预设:阅读思考——多角度提问——分类筛选——借助问题理解课文。
(2)教师过渡:认真读课文,试着用前几课学过的提问方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吧!学生默读课文,记录下自己的问题。
《蝴蝶的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1、在这炎热的夏季,想必大家和我一样,对这样的天气不陌生吧:天低云
黑、电闪雷鸣、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当此时,您一定会担心还没回家的亲人,
一定会留恋家带给我们的温馨吧!不知您想过没有:此时此刻,就连蜜蜂、麻雀、
青蛙、蚂蚁这些动物都要躲避起来,蝴蝶该怎么办呢?(用手指)《蝴蝶的家》
就从关爱弱小生命的视角,展开了探究与思索。
2、点击,出示全文纵观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构思独特、情感强烈,以问
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全文,真切地表达了
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
3、点击出示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不读,停三秒)
其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验情感,激发学生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是本节教
学的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勇于
质疑、不断探索的精神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此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
习规律,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4、点击出示一、渲染气氛,引发疑惑之情
5、点击播放课前播放凯丽金的名曲《回家》,配以一家人在家中其乐融融的
图片,欣赏着熟悉而温馨的场景,倾听着优美动听的旋律,学生心是暖暖的,图
片将学生的目光由人的家引向了其他生灵的家,蜜蜂有蜜蜂的家,小鸟有小鸟的
家,那么蝴蝶的家在哪儿呢?此时,学生带着疑问兴趣盎然地走进了文本。
6、点击出示二、围绕主线,品读急切之情在文章的处理上,我以“作者为
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为主线,引导学生品读全文,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后,再次走入文本,根据阅读提示
7、点击出示阅读提示“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
抓住文中具体词句互动反馈、品析感悟。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和着音乐诵读
8、播放朗读场景,
9、点击出示文中“喧嚷、 黑压压、水淋淋”等词形象地描绘出狂风暴雨、
电闪雷鸣的环境,不得不让人恐惧。对蝴蝶的刻画
10、点击出示“轻盈、素洁、柔弱”再加上拟人手法的使用“载不动一个水
点”让蝴蝶的形象鲜活起来,不得不让人担忧。恶劣的天气与美丽柔弱的蝴蝶进
行强烈对比,更激发了学生对弱小生灵、无助生命的关爱之心。
11、点击出示学生朗读“想到这里……此时,孩子们已感到着急了。
12、点击出示朗读麦苗摇曳、花儿抖动、水珠滚坠、树叶翻转,屋宇、树林、
麦田、石桥都不是蝴蝶的家,一遍遍的设问、一个个的猜想、一次次的否定,蝴
蝶的家究竟在哪儿?这份神秘来自孩子们对蝴蝶的关爱,正是这种关爱使他们又
增加了一份忧虑与着急,同学们在读中想、读中悟、反复诵读,渐渐地,他们的
神情激动起来,一个个小脸儿通红,双眉紧蹙,眼睛里流露的是焦急与担忧,他
们的心已深深地被蝴蝶牵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