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结构工艺性
- 格式:ppt
- 大小:8.97 MB
- 文档页数:116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点材料成型机理:人为地将零件的加工过程分为热加工和冷加工两个阶段,而且是以冷去初加工和热变形加工为主。
从加工成型机理分类,加工工艺分为去除加工、结合加工和变形加工。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机械产品生产过程的一部分,是直接生产过程。
其原意是指采用金属切削刀具或磨具来加工工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力学物理性能,成为合格零件的成产过程。
六点定位原理:采用6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
从设计和工艺两个方面来分析,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设计基准:设计者在设计零件时,根据零件在装配结构中的装配关系和零件本身解构要素之间的互相位置关系,确定标注尺寸的起始位置,这些起始位置可以是点、线或面,称之为设计基准。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工艺基准:零件在加工工艺过程中所用的基准称为工艺基准。
工艺基准又可进一步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的基准。
定位基准:在加工时用于工件定位的基准。
可以分为粗基准和精基准,又可分为固有基准和附加基准。
零件的加工质量包含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和加工表面质量两个方面。
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论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机械加工误差: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论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含3方面的内容: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
误差的敏感方向: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那个方向(即通过切削刃的加工表面的法向)。
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切削刃轮廓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
影响机床误差的因素:导轨导向误差、主轴回转误差和传动链的传动误差。
主轴回转误差:是指主轴实际回转轴线对其理想回转轴线的漂移。
主轴回转轴线的运动误差可以分为分解为径向圆跳动、轴向圆跳动和倾角摆动三种基本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1. 目前普遍采用的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为不包括( A ).A、估计法B、查表法C、计算法D、经验法1.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 B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A.零件结构对强度的影响B.零件结构对加工可行性的影响C.零件结构对使用性能的影响D.零件结构对刚度的影响2. 有些机械的机架、箱体等受力较大或较复杂,如轧钢机机架、模锻锤锤身等往往同时承受较大的拉、压和弯曲应力,有时还受冲击,要求有较高的力学性能,所以往往用_铸3. 等中碳钢,经正火或调质处理,4. 保证已确定的工件位置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变更的装置,称为(C )装置。
A、定位元件B、引导元件C、夹紧装置D、夹具体5. 夹紧装置的基本要求中,重要的一条是(D)。
A. 结构简单B. 正确施加夹紧力C. 夹紧动作迅速D. 安全可靠6. 跟刀架要固定在车床的床鞍上,以抵消车削轴时的(C)切削力。
A.切向B.轴向C.径向7. 工件有锥度,不可能是(A)造成的A.切削力过大 B.主轴箱轴线弯曲度超差C.导轨磨损 D.刀具磨损8. 车床上,利用(工件的旋转运动和刀具的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来改变毛胚的形状和尺寸。
9. 零件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称(A)A.表面粗糙度 B.表面波纹度 C.表层金相组织变化 D.冷作硬化10. 机械加工顺序安排的原则是先基准后其他、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面后孔)11. 批量是指(B)。
A.每批投入制造的零件数B.每年投入制造的零件数C.一个工人一年加工的零件数D.在一个产品中的零件数12. 零件尺寸不要注成封闭的尺寸链。
以下()是选择开囗环的依据。
13. 一个工序的定义,强调的是(A)。
A.工作地点固定于工作连续B.只能是一个工人完成C.只能加工一个工件D.只能在一台机床上完成14. 单件小批生产的特征是(B)。
A.毛坯粗糙,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低B.毛坯粗糙,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C.毛坯精化,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低D.毛坯精化,工人技术水平要求高15. 夹紧力方向应朝向工件( A )的方向。
试述轴的组成及结构工艺
轴是一种常见的机械零件,它主要用于传动动力、支撑受力或转动物体。
轴的组成主要包括轴身、轴头和轴鞘。
1. 轴身:轴身通常是一个长而细的圆柱形结构,它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外力和转矩。
轴身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如钢、铸铁等。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非金属材料如复合材料制成。
2. 轴头:轴头位于轴的两端,用于支撑和连接其他零件。
轴头通常是通过加工或锻造形成的,常见的形状有平头、球头、圆头等。
轴头通常需要与其他轴齿、轴孔进行配合,以实现传动或支撑的功能。
3. 轴鞘:轴鞘是一个位于轴身外部的保护套管,用于保护轴身免受外部损坏和腐蚀。
轴鞘通常由金属或聚合物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轴鞘还可以用于增加轴的强度和刚度。
至于轴的结构工艺,它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原料准备:选择适当的材料,根据轴的工作条件和要求进行选材。
2. 材料处理:对材料进行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加工,以提高轴的强度和耐磨性。
3. 成型加工:采用锻造、铸造、机械加工等方法将材料加工成轴的基本形状,包括轴身和轴头。
4. 表面处理:对轴进行表面处理,如研磨、抛光、镀铬等,以提高轴的光滑度和耐腐蚀性。
5. 装配:将轴头与轴身进行装配,即使它们紧密连接起来,以确保轴能够正常工作。
6. 检测与质量控制:对轴进行检测,如尺寸检测、硬度检测、表面质量检测等,确保轴的质量符合要求。
轴的组成和结构工艺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要求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只是一种常见的组成和工艺方式。
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摘要:本文介绍零件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限于篇幅,主要介绍零件设计的功能使用要求和为了实现这些要求而采取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零件结构设计要求措施正文:一、功能使用要求设计机械或零件必须首先满足其功能和使用要求。
机械的功能要求,如运动范围和形式要求、速度大小和载荷传递都是由具体的零件来实现的。
除传动要求外,机械零件还需要有承载、固定、链接等功能;零件结构设计应满足强度、刚度、精度、耐磨性及防腐等使用要求。
1、提高强度和刚度的结构设计为了使机械零件能正常工作,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要保证零件的强度和刚度能满足要求。
对于重要的零件要进行强度和刚度计算。
静强度的计算指危险截面拉压、剪切、弯曲和扭剪应力的计算;静刚度的计算指相对载荷或应力下的变形计算。
两者均与零件的材料、受力和结构尺寸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选择机械的总体方案使零件的受力合理,特别是通过正确的结构设计使它所受的应力和产生的变形较小可以提高零件的强度和刚度,满足其工作能力的要求。
合理的计算有助于选择最佳方案,但同时也要考虑零件在加工、装拆过程中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1)通过结构设计提高静强度和刚度的措施1)改变受力a)改变受力情况,降低零件的最大应力b)载荷分担将一个零件所受的载荷分给几个零件承受,以减少每个零件的受力。
c)载荷均布:通过改变零件的形状,改善零件的受力;采用挠性均载元件;提高加工精度。
d)其他的载荷抵消或转化措施,采取措施使外载荷全部或部分地相互抵消,有化外力为内力、用拉伸代替弯曲等。
2)改变截面a)采用合理的断面形状,在零件材料和受力一定的条件下,只能通过结构设计,如增大截面积,增大抗弯、抗扭截面系数来提高其强度。
b)用肋或隔板,采用加强肋或隔板科提高零件、特别是机架零件的刚度3)利用附加结构措施改变材料内应力状态,通过加强附加结构措施使受力零件产生弹性强化或塑性强化来提高强度。
零件的设计准则:
1.合理性原则:零件应合理设计,遵循合理的机械原理和力学原理,确保其能够承受预期的载荷和使用条件。
2. 结构性原则:零件应设计成结构合理、紧凑、坚固、易于制造、安装和维护的形式,能够满足设备的性能要求。
3. 工艺性原则:零件应考虑到其制造工艺的要求,例如材料的可加工性、工艺的复杂度和制造的成本等,以确保其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和成本内完成制造。
4. 可靠性原则:零件应设计成耐用、可靠、安全的形式,以确保其在使用中不会出现故障或危险,从而降低设备运行成本和风险。
5. 维修性原则:零件应设计成易于维修和更换的形式,以便在发生故障或需要更换时能够快速、安全地进行维修或更换。
6. 环保性原则:零件应尽量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