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士出川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壮士出川观后感作文小学生
《<壮士出川>观后感》
前几天呐,我看了《壮士出川》这部剧,哎呀呀,可真是把我给震撼到啦!
剧里那些战士们真的太勇敢啦,他们为了保护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就那样义无反顾地冲上前去打敌人。
我就想到了有一次,我在公园里看到一只大狗狗,它可凶啦,冲着我就汪汪叫。
当时我特别害怕,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后来还是狗主人把它给叫走了。
这跟剧里的壮士们比起来,我可真是胆小鬼呀。
看着剧里的壮士们在战场上拼搏,我心里好感动啊。
他们面对那么多困难和危险都不退缩,而我平时遇到一点点小困难有时候还会哭鼻子呢。
他们的精神真的太值得我学习啦!我以后也要像那些壮士们一样勇敢,不害怕困难,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哇,这些壮士们真的是太厉害啦,我会永远记住他们的!我也要努力变得勇敢起来,像他们一样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呀!嘿嘿。
壮士出川观后感壮士出川观后感壮士出川观后感1看完《壮士出川》,体会到剧中角色们那一股势不可挡的正义和豪情,可我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千言万语,思绪万千。
提不起笔,怕分量轻;写不成句,怕句意浅。
但我还是写下了这篇文章,没有详尽的分析,没有多余的剧透,只为抒一分观感。
事实上,我觉得描述他们的每个字都有千斤重。
日寇铁蹄踏我中华大地,中华儿女拿起武器保家卫国。
他们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侠骨柔肠,铁汉柔情,无不为之心动向往!为了民族大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
面对铁蹄和刀枪,他们毫不言惧。
与日寇战斗直到一兵一卒。
勇者无惧,抑或无欲则刚!我必须表达一下我的情感!就在此刻,我激动的内心充满着无数的感恩:首先,我深深的感谢您们!感谢我的前辈们在国难当头之时,没有贪生怕死。
正是您们英勇杀敌的壮烈,才保住了我们华夏的大好河山。
让我们的往后的世世代代能够繁衍,连绵不绝。
其次,我深深的崇敬您们!您们的气概,豪气冲天。
我该拿什么来表达我对您们的崇拜?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成为像您们一样有情有义,义薄云天的人。
前辈们,You are my idols and you are my heroes! (您们是我的偶像,是我的英雄)。
我会成为像您们一样的人,热泪化成赤心,热血洒向国旗,热情拥满世间。
最近我在看哲学,恍惚中却体味了生生死死循环的一种含义,我不能确定是正确的,但却深刻而又悲壮:您无法确定,现在的生活是活在梦中还是活在现实中,或许在另一个世界里,那里您们家人们正期待您的苏醒,而您却不能苏醒,因为您此时在这个世界生活着。
其实死并不是死,而是去往了另一个世界。
我也理解了什么叫"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前辈们,我们会秉承着您们的精神,仰望着这万里长空,感叹一下世间美好的同时发出一声"我们正青春,我们有能量,我们有作为"的豪情壮志,愿您在另一个世界安好!中华大地,因您们而风光无限好;华夏子孙,因您们而骄傲自豪!壮士出川观后感2建川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周围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没有大型现代化工业基地,是一个特别清净的地方。
中国抗⽇战争故事-800壮⼠出川抗⽇的故事 在西充,⾄今流传“800壮⼠”打⽇本⿁⼦的传奇故事。
壮⼠们英勇杀敌,打不倒,攻不垮,嗷嗷叫的战⽃激情令⽇本⿁⼦闻风丧胆。
下⾯⼩编给⼤家讲⼀讲中国抗⽇战争故事-800壮⼠出川抗⽇的故事。
800壮⼠出川抗⽇仅⼀⼈幸存 800西充川军将⼠中唯⼀的幸存者、西充县占⼭乡⼈李宏毅,⼈⽣更为传奇,他不仅经历了酷似电视剧《亮剑》的勇猛杀敌剧情,⼜承担了《潜伏》⾥保护⾰命同志的地下任务…… 2005年李宏毅病逝,将⼀本亲笔所写约5万字的《征途札记》留给了⼉⼦李汝江。
出征:抗⽇热潮涌动⼭乡 1937年10⽉1⽇,西充县集中了抗⽇义勇队伍856⼈,李宏毅是“西充县抗敌后援会”欢送的第⼀批战⼠。
10⽉2⽇,856名西充⼈分编为8个连队,浩浩荡荡地列队从西充出发。
李宏毅1917年出⽣,出征那年才20出头。
李汝江听母亲及后来团聚的⽗亲说,因为参军时个头⼩,李宏毅差点被“退回”,他对征兵的说:“抗⽇不分男⼥⽼幼!我抗⽇决⼼已定,不要我上战场,当勤务兵也要跟着你们!”1937年“七七事变”后,西充县成⽴了“西充各界⼈⼠抗敌后援会”,“800壮⼠”经战前动员齐齐⼊伍。
1937年9⽉23⽇,占⼭乡逢场。
联保主任办公室门前和戏楼台上,贴上了红纸告⽰:“有志抗⽇的知识青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凡18岁以上的青年,⾝体健康,有⼀定⽂化,愿意参加者,请到联保办公室登记。
出发⽇期另候通知。
” 当时,占⼭乡⼩学⽼师杨益滋(后得知是中共地下党员)等⼈在戏楼边搭了个台⼦,⼤声呼唤:“同胞们,青年们,⽇本⿁⼦占我东北,杀我⽗⽼,奸我姊妹,抢我财物……我们不当亡国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光荣!” 这天,占⼭乡⼈⼭⼈海。
⼈们赶场买卖都不做了,把杨益滋的演讲台围得⽔泄不通,地下党还带领学⽣上街演⽂明戏……李宏毅看得热⾎沸腾,当即报名参军抗⽇。
⼀周后,乡上通知报名的集合。
占⼭乡⼀共有18个年轻⼈报名,在鞭炮声中,他们胸戴⼤红光荣花进城集中。
1937年800壮士出川抗日抗战胜利唯1人幸存川军抗日纪念碑资料图出征:抗日热潮涌动山乡1937年10月1日,西充县集中了抗日义勇队伍856人,李宏毅是“西充县抗敌后援会”欢送的第一批战士。
10月2日,856名西充人分编为8个连队,浩浩荡荡地列队从西充出发。
李宏毅1917年出生,出征那年才20出头。
李汝江听母亲及后来团聚的父亲说,因为参军时个头小,李宏毅差点被“退回”,他对征兵的说:“抗日不分男女老幼!我抗日决心已定,不要我上战场,当勤务兵也要跟着你们!”1937年“七七事变”后,西充县成立了“西充各界人士抗敌后援会”,“800壮士”经战前动员齐齐入伍。
1937年9月23日,占山乡逢场。
联保主任办公室门前和戏楼台上,贴上了红纸告示:“有志抗日的知识青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日!凡18岁以上的青年,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愿意参加者,请到联保办公室登记。
出发日期另候通知。
”当时,占山乡小学老师杨益滋(后得知是中共地下党员)等人在戏楼边搭了个台子,大声呼唤:“同胞们,青年们,日本鬼子占我东北,杀我父老,奸我姊妹,抢我财物……我们不当亡国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日光荣!”这天,占山乡人山人海。
人们赶场买卖都不做了,把杨益滋的演讲台围得水泄不通,地下党还带领学生上街演文明戏……李宏毅看得热血沸腾,当即报名参军抗日。
一周后,乡上通知报名的集合。
占山乡一共有18个年轻人报名,在鞭炮声中,他们胸戴大红光荣花进城集中。
连日来背地流泪的李妻只对李宏毅说了一句话:“要写信回来啊!”见妻子满脸的泪花,李宏毅扭头就走。
李汝江说:“母亲后来告诉我,当时她已怀起我,身体不好,还抱着姐姐,悄悄去公路看父亲。
”公路两边站满了送行的人,妻送夫,父送子,兄送弟,场面壮观,还有送水果、送熟鸡蛋的,一群缝纫工人抬了几笼热包子,热情得给义勇队分送,还说:“你们先走一步,我们随后就来!”前线:西充壮士一去不复返抗战惨烈,“800壮士”相继牺牲。
1937年800壮士出川抗日抗战胜利唯1人幸存川军抗日纪念碑资料图出征:抗日热潮涌动山乡1937年10月1日,西充县集中了抗日义勇队伍856人,李宏毅是“西充县抗敌后援会”欢送的第一批战士。
10月2日,856名西充人分编为8个连队,浩浩荡荡地列队从西充出发。
李宏毅1917年出生,出征那年才20出头。
李汝江听母亲及后来团聚的父亲说,因为参军时个头小,李宏毅差点被“退回”,他对征兵的说:“抗日不分男女老幼!我抗日决心已定,不要我上战场,当勤务兵也要跟着你们!”1937年“七七事变”后,西充县成立了“西充各界人士抗敌后援会”,“800壮士”经战前动员齐齐入伍。
1937年9月23日,占山乡逢场。
联保主任办公室门前和戏楼台上,贴上了红纸告示:“有志抗日的知识青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日!凡18岁以上的青年,身体健康,有一定文化,愿意参加者,请到联保办公室登记。
出发日期另候通知。
”当时,占山乡小学老师杨益滋(后得知是中共地下党员)等人在戏楼边搭了个台子,大声呼唤:“同胞们,青年们,日本鬼子占我东北,杀我父老,奸我姊妹,抢我财物……我们不当亡国奴!参加义勇壮丁队,出川抗日光荣!”这天,占山乡人山人海。
人们赶场买卖都不做了,把杨益滋的演讲台围得水泄不通,地下党还带领学生上街演文明戏……李宏毅看得热血沸腾,当即报名参军抗日。
一周后,乡上通知报名的集合。
占山乡一共有18个年轻人报名,在鞭炮声中,他们胸戴大红光荣花进城集中。
连日来背地流泪的李妻只对李宏毅说了一句话:“要写信回来啊!”见妻子满脸的泪花,李宏毅扭头就走。
李汝江说:“母亲后来告诉我,当时她已怀起我,身体不好,还抱着姐姐,悄悄去公路看父亲。
”公路两边站满了送行的人,妻送夫,父送子,兄送弟,场面壮观,还有送水果、送熟鸡蛋的,一群缝纫工人抬了几笼热包子,热情得给义勇队分送,还说:“你们先走一步,我们随后就来!”前线:西充壮士一去不复返抗战惨烈,“800壮士”相继牺牲。
(1)壮士一去:牺牲最巨的川军抗战悲壮史记1937年寒冬,四川西充,一个位于川北偏远的小镇上,随处可见前来报名参军的青年。
短短一天时间,有800多人报名参加了“义勇壮丁队”,并奔赴抗日前线。
8年抗战下来,这800多人没有一个能回来,全部牺牲殉国.整个抗战期间,四川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均居全国之首。
350多万军人出川抗战,每五六个国军士兵当中,就有一个是四川人,为此在抗战中有“无川不成军”的美名。
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正面战场,参加过几乎所有的大型会战,64万四川男儿把尸骨留在了异乡.1945年10月8日的《新华日报》,有篇文章这样评价四川民众对抗战的贡献:“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是尽了最大最重要责任的……仅从这些简略统计,就可以知道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付出多少血汗,多少血泪,多少血肉之躯!”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一个月后,四川易帜,刘湘归顺国民政府,由于刘湘是经过削平群雄统一四川的,因此十年来,一直与中央暗中较劲、保持半独立状态。
那么,刘湘这个“地头蛇”后来如何肯出川迎战外寇?又为何被后世称为“中华民族最不该忘记的人”?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四川省主席刘湘就给蒋介石发电报,呼吁全民总动员一致抗日。
刘湘宁死不做亡国奴,8月7日,成都凤凰山机场,刘湘带领川军将领赶往南京开国防会议,一万多人前来送行,他们把“川人抗战请愿书”递到了刘湘手中。
刘湘感慨万千,喊出了“倾全川之力,支持抗战”。
他决定为抗战,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四川,拱手全部让给国民政府。
很多川人都劝有病在身的刘湘留在四川养病,遥控指挥部队。
刘湘却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甚不光彩,如今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我们要以日本人的血。
洗清四川军人的耻辱。
”川军离开家乡奔赴抗日前线,场面威武雄壮,浩浩荡荡。
川军出川队伍中打出了一面“死”字旗,很多军民看到后热泪盈眶,这是怎么一回事?死字旗原件早已丧失,在北川县文化馆内存有一面根据推测而作成的复制品。
从《壮士出川》看优秀抗战剧的“真”摘要: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题材影视作品再掀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产抗战剧至少已经达到了500多部、15000多集。
其中,2012年和2013年的抗战剧分别达到了43部和49部。
数量如此庞大的抗战剧的涌现,在彰显爱国情怀的同时,也带来了抗战“雷剧”、“神剧”等被广为诟病的现状。
武侠化、偶像化、鬼子脸谱化俨然成为抗战剧的“三宗罪”。
关键词:影视;抗战剧;艺术真实影视艺术创作需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前提。
一部作品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必然离不开创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而其中“真”毫无疑问是基础。
如果“善”和“美”离开了“真”的基础,就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怎么样都会让观者难以信服,因为它――太假!鱼龙混杂的现状中,真正优质的抗战剧的出现就显得愈发珍贵。
笔者就以2013年10月在湖南经视首播的《壮士出川》为例,浅谈优秀抗战剧的“真”。
1 史实背景真35集电视剧《壮士出川》取材自抗战历史上著名的“壮士出川”。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川军在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的感召下,请缨出川抗日。
这支川军知耻后勇,以“失地不复,决不回川”的决心,以三百万壮士出征、六十万军人伤亡为代价,打出了“无川不成军”的威名,他们的壮举震撼世人。
为了充分展现前线战事的惨烈,《壮士出川》的编剧们对历史真实尽可能还原,剧中的34次大小战役均由真实战例整编而成。
编剧们选择史料的标准,是以有利于实现艺术创作为总体目标,有典型性,有故事价值。
例如,淞沪会战是川军出川抗战的首战,其惨烈程度在早期川军抗战中极富代表性;藤县战役声名远播,对于改变川军在全国的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再比如老河口战役,川军接到的命令是将守城时限一再延长,最后川军防守了整整十三天,且这次战役是八年抗战川军参加的最后一场大型战役,颇具象征意义。
如果说对这些战役的细心选择、真实还原和巧妙加工还不足以看出编剧挖掘史料的用心良苦的话,那么一段曾让人质疑的剧情可以为他们的敬业精神作证:电视剧第26集,男二号杨彪找人用竹子做了一架假飞机,成功地把侵华日军的飞机引下来,还用改装的迫击炮弹击毁。
壮士出川解说文案抗战剧《壮士出川》于元月1日登陆四川卫视,再现川军的残酷抗战史。
贴近历史的剧情设置,真实还原的战争场景,使不少观众被精彩战役所震撼的同时,也为川军的惨烈牺牲而心酸。
抗战中是中华民族反抗得称、追求直理与白中的血泪中,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每一个华意儿,女都应将其永久的锥刻干心。
艺术下作者以各种形式属示这段历中,就是为了计民众感受战争的残酷、铭记先烈的建设,具有极大的校级影响。
民众对如今泛滥的“抗日神剧”的抵触,并不是遗忘过去,而是渴求真实的表现,《壮士出川》的热播可见一斑。
此前,该剧在湖南、广东等地方台播出即获得了不俗口碑,大片式的画面感和紧凑的剧情令人称道。
以高度的责任感潜心研究,以坚定的使命感认直筹备,直实重现过去,直诚铭记历史,如此去尽铅华、回归纯净的制作态度,是这部剧受到民众欢迎的原因。
为了忠于历史,《壮士出川》的编剧陈庄、由光泽等人广泛征集相关专家的意见,还特别成立了摄制组,跑遍全川,向寻找到的四十多位存世的川军抗战老兵了解当时的战争详情。
剧本更是四年磨一剑,几易其稿。
全剧人物塑造、情节设置等方面对历史进行了使一的能的深管,我让加不若刻古金的片能环容一解上北名的非品处与胜天期2龙酷与胜利的艰辛。
《壮士出川》不仅是一部讲述抗战史的电视剧,它的热播也是主流价值观对阵快餐式娱乐在文艺导向领域里的胜利。
作为娱乐链条的最后环节,我国的观众对文艺作品向来都是宽容的接受。
但若以此忽略受众心理、没有原则、罔顾公共理性的随意揉控主流动向,却也会被群众所抛弃。
抗战史是中华民族血脉中难以磨灭的历史,它的胜利由无数先烈的牺性堆砌。
对于这段历史,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以严谨的态度直面,即便每次回顾历史带给我们的都会有心酸与痛苦,也不能用敷衍与轻率将这段历史掩盖扭曲。
文艺作品满足消遣娱乐,也决定文化教育、价值导向。
从《壮士出川》看优秀抗战剧的“真”作者:井峰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11期摘要:时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题材影视作品再掀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产抗战剧至少已经达到了500多部、15000多集。
其中,2012年和2013年的抗战剧分别达到了43部和49部。
数量如此庞大的抗战剧的涌现,在彰显爱国情怀的同时,也带来了抗战“雷剧”、“神剧”等被广为诟病的现状。
武侠化、偶像化、鬼子脸谱化俨然成为抗战剧的“三宗罪”。
关键词:影视;抗战剧;艺术真实影视艺术创作需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前提。
一部作品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必然离不开创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而其中“真”毫无疑问是基础。
如果“善”和“美”离开了“真”的基础,就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怎么样都会让观者难以信服,因为它——太假!鱼龙混杂的现状中,真正优质的抗战剧的出现就显得愈发珍贵。
笔者就以2013年10月在湖南经视首播的《壮士出川》为例,浅谈优秀抗战剧的“真”。
1 史实背景真35集电视剧《壮士出川》取材自抗战历史上著名的“壮士出川”。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川军在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的感召下,请缨出川抗日。
这支川军知耻后勇,以“失地不复,决不回川”的决心,以三百万壮士出征、六十万军人伤亡为代价,打出了“无川不成军”的威名,他们的壮举震撼世人。
为了充分展现前线战事的惨烈,《壮士出川》的编剧们对历史真实尽可能还原,剧中的34次大小战役均由真实战例整编而成。
编剧们选择史料的标准,是以有利于实现艺术创作为总体目标,有典型性,有故事价值。
例如,淞沪会战是川军出川抗战的首战,其惨烈程度在早期川军抗战中极富代表性;藤县战役声名远播,对于改变川军在全国的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再比如老河口战役,川军接到的命令是将守城时限一再延长,最后川军防守了整整十三天,且这次战役是八年抗战川军参加的最后一场大型战役,颇具象征意义。
反法西
军民伤亡人数财产损失
斯国家
6000亿美元。
中国军队伤亡380万,平民伤亡3120
万
20000亿美元
同盟国军队伤亡1140万,平民伤亡9300
万
结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的人员伤亡巨大;中国的财产损失巨大;中国抗战持续时间最长。
(总分)
战争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人员伤亡众多;财产损失巨大;人们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经济发展缓慢。
因此,我们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总分总)
二、我的家乡四川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日战争爆发后,300万川军先后奔赴前线抗战;抗战八年中,川军伤亡64万余人;为了抗战的胜利,四川后方民众共赴国难,为抗战提供大量金钱、粮食、军用物资等。
三、反映四川军民抗战的影视剧:《正者无敌》《壮士出川》《傻儿司令》《川军团血战到底》
我想推荐《壮士出川》给大家看。
这部电视剧歌颂了川军在抗战中保家卫国的精神,和“不赶走日本鬼子绝不返家”的斗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剧中展现了各阶层民众在国家危难之际,为了赶走外国侵略者,团结起来,舍生忘死,敢于牺牲自己的民族
精神和爱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