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高一《俄罗斯民族风情》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85 MB
- 文档页数:21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5例《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了解格林卡和“五人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等。
教学重点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
教学难点正确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依据《荒山之夜》的音乐内容,编写一个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间播放《图画展览会》的VCD,初步感受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二、导入上堂课通过学习捷克民族乐派,了解了“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善于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
三、新课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厚的宗教音乐传统。
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
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
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风情。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格林卡,被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1、格林卡的生平介绍(学生自己阅读)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管弦乐曲⑴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绘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他们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
⑵作品结构介绍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
视唱引子和两个主题,初步熟悉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
⑶欣赏并思考两个主题音乐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拓展与探究第1题”)引子——乐曲开始简短、饱满而有力。
第一主题又弦乐齐奏的方式奏出,像领唱一样“唱”出缓慢的、抒情的婚礼歌。
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王秀课题名称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教师姓名学生年级高一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高中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中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是民族乐派的第二节内容,主要是对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介绍,本节课教材介绍的作品有两个: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娅幻想曲》、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
由于两部作品时间都很长,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我以《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为主。
因就格林卡与穆索尔斯基两个人及其作品在俄罗斯民族乐派所占分量而言前者均大于后者。
另外关于格林卡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这个作品,学生比较生疏,而就其在世界音乐史上的作用,特别是在俄罗斯民族音乐发展中的作用而言,又是学生应该了解的。
《荒山之夜》与强力集团的欣赏与了解则让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自学的方式来完成。
学生分析现状及分析音乐问卷综合数据:总人数:662 是否喜爱音乐爱听流行歌曲中国民歌中国戏曲民族器乐曲外国民歌中国歌剧西洋管弦乐曲人数652 595 101 43 122 30 82 122百分比98.5% 90% 15.3% 6.5% 18.5% 4.5% 12.4% 5.43%从表(一)分析可以看出:(1)、学生对于音乐是十分喜爱的,也是乐于实践的。
(2)、学生的音乐审美价值取向是喜欢流行的、商业化气息强的、时尚的、贴近生活的音乐作品。
对于我国民族器乐的了解是比较缺失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商业化音乐的大量炒作、各种音乐传播媒体中通俗音乐、快餐音乐文化的泛滥,使得社会大气候对交响乐持一种漠视的态度。
其次对于欣赏器乐曲心理难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认为内容太深奥,不像歌曲从歌词有时就能了解作品的形象。
从调查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交响乐普遍不感兴趣;学生经过前几节课的欣赏对交响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在欣赏一部比较陌生且篇幅较长的器乐作品时,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昏昏欲睡的状态。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全曲长达10分半,学生很可能会出现上述现象,为了能让学生尽快地听懂音乐,教师必须将欣赏的过程精练,用最佳的方式最有效的手段实施教学。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格林卡代表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鉴赏,使学生初步了解俄罗斯民族音乐的产生、格林卡的贡献、俄罗斯的民间音乐元素。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鉴赏,学生能够感受俄罗斯音乐的特色,通过鉴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学会如何去分析、欣赏交响曲。
3、感情目标:通过本作品的鉴赏,感受俄罗斯特有的民族风格,感受到他们的生活状态、民族性格;了解要发扬一个民族的音乐需要了解的是它特有的民族音乐语言。
教学重点:了解俄罗斯民族乐牌,鉴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教学难点:鉴赏交响曲、体会俄罗斯人民性格中豪放热烈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示范、体验、启发、听辨等教学用具: 钢琴、手风琴、多媒体教学环节一、导入教师演奏《贝加尔湖畔》二、1.通过两首风格不同的民歌的欣赏感受俄罗斯人民性格中的两面性,为后面两个主题的对比埋下伏笔。
2、介绍,.《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产生的背景三、鉴赏作品(一)初步聆听,感受作品的基本风格(二)通过对主题A的分析感受作品的音色变化1、听主题A的旋律2、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旋律,感受风格3、通过听辨环节让学生感受作品的音色变化4、描述A旋律呈现的画面,呈现俄罗斯人民深情的一面。
(三)分析主题B旋律的舞蹈性1、聆听旋律2、教师用琴声带领学生感受舞蹈性的节奏3、欣赏俄罗斯民间舞蹈,感受里面蕴含的舞蹈成分4、教师示范踢踏舞蹈的小组和5、通过师生互动实际体验俄罗斯舞蹈的热烈(四)感受俄罗斯音阶的特点1、听辨格林卡对主题B的改编2、寻找旋律中的特点3、呈现具有俄罗斯特色的音阶4、教师演奏钢琴曲《夜莺》、俄罗斯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让学生体会俄罗斯音阶的特点。
(五)总结《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1、总结作品的创作特点、地位、影响2、完整欣赏全曲四、拓展:欣赏手风琴作品《俄罗斯幻想曲》—通过教师亲自演奏具有现代元素的作品,让学生再次身临其境体验俄罗斯音乐。
学情分析我所教授的是高一的学生,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讲,他们在小学、初中的音乐课的学习中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可以有一定的音乐方面的互动。
《俄罗斯音乐鉴赏》教学反思
主要教学设计思路:
《俄罗斯民族风情》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10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中的一节课。
课本选取了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考虑到这两首乐曲篇幅都比较长,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调整为在中国影响较深的俄罗斯民歌以及芭蕾舞等的音乐鉴赏课。
通过欣赏,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及中国歌曲中的俄罗斯音乐风格特征的特点。
设计好了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后,我认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这节课的结构,我认为合理的教学结构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关键。
准确选择教学方法,是成功课堂教学之保障。
通过欣赏芭蕾舞《四小天鹅》,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舞蹈幽默、欢快的音乐情绪,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的深刻寓义,感受简单的俄罗斯民间舞蹈动作。
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突破难点。
学唱俄罗斯民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精美的图片,加上悠扬、经典的旋律,学生被带入到俄罗斯民间风情中,引导学习感受、理解本课主题。
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认识到俄罗斯民族音乐的作品以人民生活为题材,运用民族民间音乐为素材”的风格特征。
在归纳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时,我采用了讨论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
不足之处是没有进一步让学生体验俄罗斯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学生评价方面做的不够,下次课堂一定引起重视。
洛阳市第四中学
杜晓璐
2018年6月。
《俄罗斯民族风情》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对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介绍,本节课教材介绍的作品有两个: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娅幻想曲》、穆索尔斯基的《荒山之夜》。
由于两部作品时间都很长,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我以《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为主。
因就格林卡与穆索尔斯基两个人及其作品在俄罗斯民族乐派所占分量而言前者均大于后者。
另外关于格林卡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这个作品,学生比较生疏,而就其在世界音乐史上的作用,特别是在俄罗斯民族音乐发展中的作用而言,又是学生应该了解的。
《荒山之夜》与强力集团的欣赏与了解则让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自学的方式来完成。
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于音乐是十分喜爱的,也是乐于实践的。
学生的音乐审美价值取向是喜欢流行的、商业化气息强的、时尚的、贴近生活的音乐作品。
对于我国民族器乐的了解是比较缺失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商业化音乐的大量炒作、各种音乐传播媒体中通俗音乐、快餐音乐文化的泛滥,使得社会大气候对交响乐持一种漠视的态度。
其次对于欣赏器乐曲心理难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认为内容太深奥,不像歌曲从歌词有时就能了解作品的形象。
从调查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交响乐普遍不感兴趣;学生经过前几节课的欣赏对交响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在欣赏一部比较陌生且篇幅较长的器乐作品时,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昏昏欲睡的状态。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全曲长达10分半,学生很可能会出现上述现象,为了能让学生尽快地听懂音乐,教师必须将欣赏的过程精练,用最佳的方式最有效的手段实施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初步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作品的作者。
过程与方法1.以“聆听——感受——体验——探究——尝试创新”为核心方法,以任务、兴趣为驱动,引领学生学习。
2.采用语言创设情境、对比欣赏、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学手段,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走进音乐、感受、体验音乐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民族乐派的音乐的欣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
俄罗斯民族风情说课稿各位评委上午好;我非常热爱和向往教师这个光荣的岗位,因为它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是天底下最崇高和最伟大的职业。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俄罗斯民族风情》。
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说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七个步骤加以阐述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元《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本单元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学内容要引导学生聆听民族乐派中的代表人物,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民族乐派的基本特征。
贯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基本理念,强调聆听、体验、理解、鉴别,渗透相关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于1848年间在华沙写成。
乐曲的原名是《以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和舞曲为主题的幻想曲》,后改为现名。
这是格林卡最著名的一首管弦乐作品,是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奠基之作。
这首幻想曲描绘出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换面,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体现了他们的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
二、说学情高中学生对俄罗斯民族民族音乐有一些了解,却不深刻。
但他们有求知欲望,有探究精神,分析和辨别能力较强。
需要教师多启发和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知识与技能: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作曲家格林卡。
3、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聆听作品中,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主要音乐主题。
四、说教学重点在聆听欣赏中感知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的音乐风格、了解格林卡。
五、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风格和演唱作品的主题六、教学教法与学法运用欣赏、讲授、探究、等学习方法,熟悉乐曲风格及音乐主题掌握本节知识性内容的学习。
七、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与本课相关的影音资料、图片等。
人文与社会俄罗斯风情课件人文与社会:俄罗斯风情课件俄罗斯是一个兼具优美自然景观和丰富人文历史的国家,其独特的风情深受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
本课件将介绍俄罗斯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著名景点,带领大家领略俄罗斯的魅力。
一、历史与文化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在历史上,俄罗斯有着众多伟大的统治者,如伊凡雷帝、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等。
他们的统治影响了俄罗斯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正教是该国主要的宗教,对俄罗斯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风俗习惯俄罗斯人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
例如,在俄罗斯人之间,要常常互相致以“乌拉!”这个词,表示祝贺或庆祝某个事件。
此外,俄罗斯人喜欢举办宴会,通常会丰盛地摆上多种美食,如鲑鱼、黑鱼子酱、俄式酥皮蛋糕等。
而在礼仪方面,俄罗斯人习惯拥抱和亲吻对方的脸颊来表示问候和亲近。
三、著名景点俄罗斯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其中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是最受游客欢迎的城市之一。
莫斯科是俄罗斯的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令人惊叹的建筑物,如著名的红场和圣瓦西里大教堂。
圣彼得堡则以其优美的运河、豪华的宫殿和博物馆而闻名于世。
例如,冬宫是圣彼得堡的地标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收藏了无数珍贵的艺术品和文物。
四、俄罗斯的艺术与文学俄罗斯在文学和艺术领域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俄罗斯文学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如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众多作家都以其深刻的思考和卓越的才华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在艺术领域,俄罗斯也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艺术家,如著名的画家瓦西里·康斯丁丁诺维奇·康迪斯基和伊凡·艾凡诺维奇·沃罗宁等。
结语俄罗斯是一个融合了丰富历史、独特文化和壮丽景观的国家。
通过本课件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俄罗斯的人文与社会风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无论是历史、风俗习惯、著名景点还是艺术与文学,都展现了俄罗斯的独特魅力。
俄罗斯民族风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格林卡代表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鉴赏,使学生初步了解音乐家——格林卡,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音乐主题。
教学重点:《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个主题的学唱,并感受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对《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鉴赏,体会俄罗斯人民深沉柔情和活泼乐观的性格。
教学环节一、导入欣赏歌曲《北方的星》,引导学生感受旋律。
二、授入新课1、介绍格林卡2、《北方的星》是根据民间婚礼歌曲《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创作而成,对比《北方的星》和《从山上,从高高的山上》的旋律,并学唱主题选录。
3、作曲家运用民间素材不只在歌曲的创作上,在其他音乐创作中也运用了这个主题,引导学生听辨主题A 是用什么乐器演奏。
4、通过对主题A 的分析感受作品的音色变化,并提问主题重复几次?用什么乐器演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展现俄罗斯人民深沉柔情的一面。
5、《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采用双主题变奏而成,引导学生听B 主题。
6、B 主题的听辨与分析。
感受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的舞蹈性,总结俄罗斯舞蹈的特点和技巧。
通过师生互动实际体验俄罗斯舞蹈的热烈。
鉴赏B 主题,提问主题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展现俄罗斯人民活泼乐观的性格。
7、鉴赏A 主题的第二次变奏。
提问有什么变化?描绘什么样的场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变化三次,预示庄严、神圣的仪式正式开始。
8、鉴赏B 主题的第二次变奏。
提问有什么变化?描绘什么样的场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展示人们用热烈的舞蹈祝福新人,呈现一副热闹的场面。
9、引子。
欣赏引子,简短、饱满有力的演奏拉开全曲的序幕。
10、完整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视频)11、总结。
格林卡用本土的音乐和西方的创作手法相结合的方式,开辟了俄罗斯音乐的创作道路,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并了解音乐家——强力集团。
三、拓展欣赏俄罗斯民族乐派其他音乐家的作品,再次感受俄罗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