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中《必修 音乐鉴赏》第1节音乐与人生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20
高中音乐:音乐与人生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基本思路]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
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
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
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一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
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教学难点]: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相互认识1、教师告诉自己姓名2、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
3、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
不能在课桌上写画。
4、鼓励学生多参与。
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导入谈话导入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引起注意和思考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1、集体读导言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
“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
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
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一、教学内容:1、《音乐与人生》导言。
2、《草原放牧》。
3、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4、《长江之歌》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学习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技能目标,掌握音乐要素、形式要素的意义作用,领会音乐鉴赏的基础性与指导性的意义,形成音乐鉴赏的一般技能,培养学生根据具体音乐作品的感性认识,理性的去启迪人生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导言引入新课,运用电子乐谱聆听音乐《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长江之歌》。
讲解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想象、即兴创作、表演,结合PPT课件、微课、电子乐谱,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音乐的人文艺术及人文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抓住音乐鉴赏的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理解音乐与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形成深层的、心理上的理性认识,突破音乐鉴赏的难点。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去热爱音乐,学习音乐,理解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3、情感与价值:通过学习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生美观,形成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陶冶情操的价值观。
善于运用音乐思维去感知、体验、理解、表现、鉴赏音乐,从而形成科学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1、基本知识: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分析《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长江之歌》作品基本结构,了解作者基本信息与时代背景,鉴赏音乐。
理解音乐鉴赏的层次概念,结合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的音乐思想,感情抒发,艺术风格的体现。
2、基本技能:分析音乐作品《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长江之歌》的音乐要素,认识音乐的主题,通过聆听,学习音乐的主题的发展、变化、升华。
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的基本思想,结合实际挖掘音乐作品思想感情。
高一第一单元《音乐与人生》之《梁祝》赏析《高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中强调:我们应该重视学习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
高一年级单元《音乐与人生》一课中,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民间传说为依据,以越剧音乐为素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堪称我国民族音乐的经典;同时它巧妙地吸取了西洋作曲技法,奠定了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交响化的里程碑地位。
一、教学内容a.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片段如:引子、呈示部“草桥结拜、同窗共读”、展开部“逼婚抗婚”、再现部“化蝶”段落。
b.学唱爱情主题《化蝶》。
二、教学目标a.学会用“三听”法来欣赏《梁祝》一曲,并能获得内心情境和情感上的体验。
b.引导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演唱“爱情主题”。
C.初步了解什么是奏鸣曲式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a.呈示部“草桥结拜”、展开部“逼婚抗婚”段落。
b.学唱“爱情主题”。
2、难点:a.比较“爱情主题”与“封建势力主题”之间节奏、速度、情绪上的区别;b.内化“三听”音乐欣赏方法。
3、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四、本课运用的教学法1.故事情境导入法轻柔的背景音乐下讲述凄美的民间传说,激发学生探究本课的兴趣。
(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2.音画式教学法通过对课件画面的设计及课堂教学语言的引导,注重音乐的画面感,从而使学生感受音乐的意境之美、情感之美。
(音画结合)3.“三听”音乐欣赏法用耳朵听---音色之美;用眼睛“听”----意境之美;用心灵“听”----情感之美。
(授之以“渔”)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故事情境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呀,老师想要和大家分享一个美丽的传说:“四世纪中叶,在我国南方的乡村祝家庄,聪明而多情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
在那里,她与善良、纯朴的青年书生梁出伯同窗三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当两人分别时,祝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吐露内心蕴藏已久的爱情,而诚笃的梁山伯却没有领悟。
一年后,梁得知祝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求婚.可是祝已被许配给一个豪门子弟。
高中[人音版] 《音乐鉴赏》目录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六节:鼓乐铿锵第七节:丝竹相和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九节:现代京剧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第十五节:贝多芬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第二十三节:爵士乐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三十课:祖国赞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第三十三节:流行风第三十四节:新时代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六节:鼓乐铿锵第七节:丝竹相和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九节:现代京剧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第十五节:贝多芬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第二十三节:爵士乐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三十课:祖国赞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第三十三节:流行风第三十四节:新时代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六节:鼓乐铿锵第七节:丝竹相和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九节:现代京剧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第十五节:贝多芬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第二十三节:爵士乐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三十课:祖国赞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第三十三节:流行风第三十四节:新时代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六节:鼓乐铿锵第七节:丝竹相和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九节:现代京剧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第十五节:贝多芬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第二十三节:爵士乐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三十课:祖国赞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第三十三节:流行风第三十四节:新时代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六节:鼓乐铿锵第七节:丝竹相和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九节:现代京剧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第十五节:贝多芬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第二十三节:爵士乐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三十课:祖国赞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第三十三节:流行风第三十四节:新时代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六节:鼓乐铿锵第七节:丝竹相和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九节:现代京剧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第十五节:贝多芬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第二十三节:爵士乐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三十课:祖国赞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第三十三节:流行风第三十四节:新时代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六节:鼓乐铿锵第七节:丝竹相和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九节:现代京剧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第十五节:贝多芬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第二十三节:爵士乐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三十课:祖国赞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第三十三节:流行风第三十四节:新时代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六节:鼓乐铿锵第七节:丝竹相和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九节:现代京剧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第十五节:贝多芬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第二十三节:爵士乐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三十课:祖国赞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第三十三节:流行风第三十四节:新时代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六节:鼓乐铿锵第七节:丝竹相和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九节:现代京剧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第十五节:贝多芬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第二十三节:爵士乐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三十课:祖国赞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第三十三节:流行风第三十四节:新时代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第六节:鼓乐铿锵第七节:丝竹相和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第九节:现代京剧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第十四节:巴赫第十五节:贝多芬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书舒伯特的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第二十二节:勋伯格第二十三节:爵士乐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九节:冼星海第三十课:祖国赞歌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第三十三节:流行风第三十四节:新时代。
2022版新高中音乐鉴赏目录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欣赏: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长江之歌知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欣赏:辽阔的草原、宗巴朗松、牡丹汗知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歌特征第四节《醇厚的中原韵》欣赏:沂蒙山的小调、王大娘钉缸、孟姜女哭长城.知识: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民歌的音乐特点.第五节《飘逸的南国风》欣赏:弥渡山歌、对鸟、幸福歌知识:民歌的民族风格及地方风格、南方民歌的基本特征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六节《鼓乐铿锵》欣赏: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第七节《丝竹相和》欣赏:中花六板(江南丝竹)、娱乐升平(广东音乐)知识: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欣赏: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知识:京剧、南梆子、四平调第九节《现代京剧》欣赏: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知识: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现代京剧第五单元亚非音乐神韵——大自然和谐和平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星星索、欢迎、巴雅提木卡姆知识:亚洲音乐第十一届《非洲歌舞音乐》欣赏:非洲赞歌、鼓舞、门库尔雅、男孩之舞知识:非洲音乐第六单元欧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第十二节《欧洲民间音乐》——风笛排箫歌声欣赏:鸟儿在歌唱、优雅、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知识:欧洲音乐第十三届《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欣赏:告别、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知识:拉丁美洲音乐.第七单元: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第十四节《巴赫》欣赏:马太受难曲(第1、72、78分曲)知识: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十二平均律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第十五节《贝多芬》欣赏: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第九(合唱)交响曲知识:奏鸣曲式与交响曲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欣赏:魔王、鳟鱼、菩提树知识:艺术歌曲、声乐套曲、舒伯特与艺术歌曲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欣赏:C小调练习曲、爱之梦知识:练习曲与音乐会练习曲、肖邦与李斯特第十八节《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欣赏: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知识: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柏辽兹第十单元音乐响塑成的民族意识第十九节《对祖国河山的礼赞》欣赏: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兰颂知识:民族乐派、交响诗第二十节《俄罗斯民族风情》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荒山之夜知识:强力集团第十一单元一个人的流派第二十一节《德彪西》欣赏:海上从黎民到中午、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知识: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第十二单元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第二十二节《勋伯格》欣赏:五首管弦乐曲(第一首)、五首管弦乐曲(第二首)知识: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十二音乐第十三单元经典流行音乐——爵士乐精粹第二十三节《爵士乐》欣赏:南部之子、不知为何知识:迪克西兰爵士乐、自由爵士乐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四《高山流水志家园》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第二十四《高山流水志家园》欣赏:广陵散、流水知识:古琴第二十五节《西出阳光无故人》欣赏:阳关三迭、扬州慢知识:中国古代歌曲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欣赏:体操、兵操、黄河、祖国歌知识:学堂乐歌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欣赏:问、渔阳鼙鼓动地来知识:清唱剧《长恨歌》第十六单元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第二十八节《聂耳》第二十八节《聂耳》欣赏:金蛇狂舞、毕业歌知识:左翼音乐运动第二十九节《洗星海》欣赏:黄河大合唱知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第三十节《祖国颂歌》第三十节《祖国颂歌》欣赏:忆秦娥.娄山关、谁不说俺家乡好、我和我的祖国、祝酒歌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第三十一节《乐坛新曲》欣赏:乱云飞、御风万里知识:新中国的器乐创作第三十二节《歌剧艺术》欣赏:清凌凌的水来蓝莹莹的天、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知识:中国新歌剧和歌剧音乐第三十三节《流行风》欣赏:思念、懂你、好汉歌知识:通俗音乐.第十八单元走向新世纪第三十四节《新时代》欣赏:走进新时代、你是这样的人、祖国颂。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学会专注聆听音乐、鉴赏音乐。
2、指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及它们在作品中的艺术作用。
3、如何运用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指导学生鉴赏音乐。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
2、自觉地、独立的运用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欣赏作品,从中加强音乐技能和音乐知识的掌握能力。
教学难点: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三.教学过程导课:师:请学生唱两句歌曲的旋律,再请学生总结这两段旋律是有哪些要素构成的。
从而引出音乐基本要素。
由教师举例子启发的方式引出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和声、调式、曲式、织体、音色。
常用形式要素的体会和运用:师:明代律学家朱载育曾说“八音者以节奏为至要”,节奏是事物固有的属性。
天地万物,草木星辰皆有节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是人们生活的节奏。
小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也是一种生命的特殊节奏。
好了,让我们来感受音乐的节奏。
请看两段不同速度的节奏,看看有什么区别好吗?出示二组不同的节拍与速度的节奏A:小快板x x xx x | x x x x x | x x xx x | x xx o||B:行板xxx | xxx | xxx | xxx ||教师阐述:不同的节奏表达不同的情绪。
学画旋律线:感受音乐的旋律走向,体会旋律的走向特点。
对比法:A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B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提问:这两段节奏有什么地方不同?教师提示:从速度、节拍、情绪等音乐的形式要素上来理解。
4、聆听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A、教师略讲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梗概(略)B、(课件出示结构)结构:(1)“小姐妹”主导动机(2)由弱渐强经过句(3)再次出现动机C、小结:音乐由两个对比性主题(不同的节奏)组成。
这两段旋律构成了这部协奏曲的主要主题。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教学内容:1. 欣赏: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长江之歌2.知识: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怎样欣赏音乐3.拓展与探究:教学目标:通过两首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作用;怎样鉴赏音乐;音乐与人生的关系;进而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与生俱来的反应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认识、理解、判断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两首音乐作品的情绪以及音乐要素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建立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舞蹈道具相关资料教材教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相互问好! 2.检查有无缺席学生!二.导入新课:1.教师动情地朗诵(或学生齐声朗诵),让学生理解其中所陈述的观点,感受音乐的作用,为本学期的音乐课建立良好的开端。
(课本第2页)其中观点:1)作为个体的人,应该学会用音乐的认知方式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
2)音乐智能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基本素质,我们应该具有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必需的音乐文化水平。
3)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热爱音乐,用音乐来丰富,美化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2.通过名人名言让学生了解“怎样欣赏音乐”,从而建立良好的欣赏习惯。
(课本第10页“怎样欣赏音乐”部分由学生自学)3.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师提问:怎样欣赏音乐?如何学会聆听音乐?4.师生互动,通过问题的思考与解答,让学生初步了解音乐与人生的关系。
师问:你可知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吗?生答:俞伯牙与钟子期音乐究竟能给人的生活带来些什么?这个问题好像很难回答。
但是,我们却很难回避。
那么,就让我们敞开心怀来面对吧。
5.出示课题:三.新课教学:1.欣赏《草原放牧》1)了解三位作曲家简要情况吴祖强(1927-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江苏常州人,出生于北京。
1947年入南京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系学习,1950年随校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1952年毕业留校任教。
音乐与人生-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教案课程背景《音乐鉴赏》作为人音版必修课程之一,其目的旨在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从而增强音乐素养,熏陶情操,开阔心胸。
本门课程不仅是一门充满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的学科,而且是一个人类文化史与社会发展史的缩影。
因此,本门课程在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音乐的定义、分类、元素;2.了解音乐的历史、流派;3.熟悉西方管弦乐器的演奏技法;4.掌握调式、旋律、和声的基本概念。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2.提高学生的听力和乐感;3.训练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新思维;4.发展学生的演出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音乐的基本概念1.音乐的定义;2.音乐的分类;3.音乐的元素。
第二章音乐史1.古典音乐;2.流行音乐。
第三章管弦乐器1.弦乐器;2.木管乐器;3.铜管乐器;4.打击乐器。
第四章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法1.调式;2.旋律;3.和声。
第五章音乐欣赏1.经典音乐的欣赏;2.流行音乐的欣赏;3.音乐鉴赏心得分享。
教学方法本门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分组研究、听音乐、参观演出等,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如主题班会、音乐节庆、演出比赛等,旨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会为学生提供各种音乐鉴赏的例证,通过分析与解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音乐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评估方式评估方式既包括考试,也包括综合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音乐基本概念和元素、音乐欣赏、乐理基础等方面的掌握程度,以及在理论基础上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
同时,教师还会鼓励学生利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展示自己,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发展。
总结《音乐鉴赏》作为人音版必修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从而增强音乐素养,熏陶情操,开阔心胸。
希望本门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热爱音乐、品味音乐的兴趣和能力,成为他们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内涵之一。
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节[课题]: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第二课时[教学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内容]:一、《第六(悲怆)交响曲》二、《长江之歌》[教学目标]: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本课是欣赏课,如果单单是听,没有视觉感受,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就不会很立体、全面;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图文并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采用了对比听音的方法,使学生更清楚、更直接地认识到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作用,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艺术思维,教学的效果较好。
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听课老师的好评。
课程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教师尽量减少语言性的讲解和传授,音乐课中的语言主要起着启发学生和为教学穿针引线的作用,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来帮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韵律美、意境美。
如果教师的语言过于冗长,就会干扰学生,使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感受音乐。
在聆听《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过程中,将音乐的形式要素与作品紧密联系来分析作品,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探究讨论作品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
课堂中的小组讨论环节,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比预想的效果要好很多,采取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发现这种方式使得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也提高了学生合作的意识。
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教案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一、教学目标:1、聆听《轻骑兵序曲》,了解歌曲鲜明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
2、通过聆听,认识主要乐器,分析作品各段落特定音乐情感和音乐体裁,学会对比区分不同部分旋律的特点,感受作品带来的思想情感及民族精神。
3、认识“复三部曲式”结构。
二、教学内容:《轻骑兵序曲》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聆听,结合作品创作背景、文化内涵及风格特征,深入地赏析,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内容及民族精神。
四、教材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欣赏轻骑兵图片。
2、简单谈谈对轻骑兵的印象。
3、教师总结轻骑兵的由来,引出今天的课题。
(二)新课教学:《轻骑兵序曲》。
1、聆听感悟。
(1)老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管弦乐的世界,一起来欣赏这首乐曲吧!我们一边聆听一边思考这首序曲分位几个部分?这首序曲主要由哪些乐器组成?(2)老师进行总结。
2、介绍歌曲及创作背景。
(1)师:《轻骑兵》是由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冯.苏佩于1866年根据诗人卡尔。
科斯塔的剧本所做轻歌剧《轻骑兵》的序曲。
轻歌剧《轻骑兵》于1866年3月21日首演,时至今后,虽然歌剧本身已极少演出了,但本曲和《诗人与农夫序曲》却成为作者流传广泛的代表性作品,《轻骑兵》序曲更是轻歌剧序曲中最为人们喜爱的作品之一,并被改编为管乐合奏曲。
(2)师:这首序曲是“复三部曲式”结构,全曲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又有3个主题。
(3) 分段欣赏第一部分三个主题,让学生学会分析各部分旋律及区分不同乐器,对比区分各部分旋律的特点,感受其情感。
A、欣赏第一主题。
序奏是A大调,由小号和圆号奏出号角性主题。
第一主题是一连串不断升高的八分音符和三连音节奏,描写轻骑兵们听到号声,到广场集合的情景。
师:现在我们来欣赏第二个主题,大家思考讨论第二主题和第一主题有什么不同?C、欣赏第二主题。
转回A大调,带有舞曲特点。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高中音乐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琵琶曲《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以及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
①《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作曲。
《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2.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思想情绪,感受音乐的形式要素,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②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3.教学重点、难点: ①通过欣赏作品和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能够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艺术作用的。
二、说教法说学法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三、说教学过程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腾格尔《天堂》的音频,配合草原风光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从他的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最后我来总结“腾格尔把大草原,他的家乡比喻成天堂,可见他对大草原的热爱,接下来我们再听一个发生在大草原上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特别,是用琵琶来讲述的”③完整聆听《草原放牧》之后,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然后介绍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②乐曲表现的是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抗严寒、斗风雪、保护集体财产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