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港市水功能区划

贵港市水功能区划

贵港市水功能区划
贵港市水功能区划

贵港市水功能区划

贵港市水利局

贵港市水文水资源局

二○一二年八月

项目名称:贵港市水功能区划

委托单位:贵港市水利局

承担单位:贵港市水文水资源局

证书名称: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证书证书等级:乙级

证书编号:水文证乙字第201001号

项目负责人:张钢

审定:江泽

审查:张钢

校核:王小琼

编写:张钢王小琼叶富初杨红群黄秋强邓怀勇商云先刘超萍

制图:张钢

前言

水功能区是指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和水环境状况,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水质的需求及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在江河湖库划定的具有相应使用功能,并且主导功能和水质管理目标明确的水域。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是将水质管理目标落实到具体水域和入河污染源的主要依据;是加强水资源调度,维持江河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强化陆域污染源管理,优化产业布局,科学确定和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主要依据;是明晰水权的重要依据之一。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规划的重要基础,也是贵港市水资源管理及水资源保护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自治区人民政府2002年颁布的《广西水功能区划研究》及2003年贵港市人民政府批复施行《广西贵港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对贵港市境内郁江、黔江、浔江、鲤鱼江、武思江、白沙江、大同江等7条流域面积1000km2以上河流进行了水功能区划定:共划分10个一级水功能区,包括保护区3个,保留区3个,开发利用区4个,未设置缓冲区;16个二级水功能区,包括饮用水源区5个(水质保护目标为Ⅱ~Ⅲ类),农业用水区1个(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工业用水区8个(水质保护目标为Ⅲ~Ⅳ类),渔业用水区1个(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过渡区1个(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

《广西水功能区划研究》、《广西贵港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的颁布实施,对贵港市江河、水库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贵港市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下的河流尚未进行水功能划定,导致对这些河流取、排水监督管理缺乏科学有

效的依据,也无法核定提出水功能区水域纳污控制总量。因此,按照中央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三条红线”等水资源和水功能区管理要求,开展中小河流(1000km2以下)水功能区划显得尤为重要。中小河流水功能区划的主要任务是:在保护江河、水库水质的前提下,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水资源保护管理要求,调查分析中小河流现状使用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各河流不同河段水体使用功能、水质保护目标等,明确各水功能区的起止断面、长度(面积)、主导功能、代表断面设置、水质目标等。

本次在《广西水功能区划研究》、《广西贵港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的基础上,依据贵港市多年来的社会经济、水资源、城镇规划等变化情况,以2010年为基准年,结合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关于水功能区区划相关工作大纲和技术要求,确定了本次水功能区划的原则和办法,编制完成了《贵港市水功能区划》(以下简称《区划》)。

《区划》在2月中旬完成了初稿的编制,3、4月份先后征求了贵港市水利局、各县(市、区)水利局,贵港市发改委、环保局等部门的意见;5月上旬编成《报告》(送审稿),并于6月1日在贵港通过了由自治区水利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贵港市中小河流水功能区划定研究工作成果包括《区划》及相应的区划登记表和区划图。《区划》共分五章,主要对西江水系贵港市境内涉及流域面积大于50km2、小于1000km2的三渌江等共70条河流进行了水功能区划定。本次水功能区划定共划分一级水功能区84个,划定总河长1850.6km,其中保护区1个、河长18.4km,开发利用区37个、河长1006.5km,保留区46个、河长825.7km。在37个开发利用区内,共划分二级水功能区划50个,其中饮用水源区14个、河长111.2km,工业用水区8个、河长187.7km,农业用水区24个、河长653.2km,

景观娱乐用水区3个、河长52.9km;排污控制区1个、河长1.5km。

《区划》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贵港市水利局、贵港市水政水资源管理站、各县(市、区)水利局及市直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保证了工作顺利进行,在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

目录

第一章综述 (1)

1.1目的和意义 (1)

1.2依据与标准 (1)

1.2.1 依据 (1)

1.2.2 标准 (2)

1.2.3 参考文献 (2)

1.3区划范围 (2)

1.4区划原则 (4)

1.5区划基准年 (6)

1.6区划的分级分类系统 (6)

1.7区划的程序与方法 (8)

1.7.1区划的程序 (8)

1.7.2区划方法 (10)

1.8区划概况 (14)

第二章区域概况 (16)

2.1自然概况 (16)

2.1.1 地理位置 (16)

2.1.2 地形地貌 (16)

2.1.3 水文气象 (16)

2.1.4 自然资源 (17)

2.1.5 旅游资源 (18)

2.1.6大平山自然保护区 (18)

2.2社会经济 (20)

2.2.1行政区划与人口 (20)

2.2.2国内生产总值 (21)

2.2.3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21)

2.3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2)

2.4水环境质量评价 (22)

2.4.1水质评价方法 (22)

2.4.2各断面监测结果 (27)

2.4.3各断面监测评价结果 (27)

第三章一级水功能区划 (35)

3.1各分区水功能区划方案 (35)

3.2郁江支流 (36)

3.2.1 概述 (36)

3.2.2一级区划分 (38)

3.3黔江支流 (48)

3.3.1概述 (48)

3.3.2 一级区划分 (49)

3.4浔江支流 (50)

3.4.1 概述 (50)

3.4.2一级区划分 (51)

3.5红水河支流 (60)

3.5.1概述 (60)

3.5.2 一级区划分 (61)

第四章二级水功能区划 (62)

4.1总体方案 (62)

4.2郁江支流 (62)

4.2.1 概述 (62)

4.2.2 二级水功能区划 (63)

4.3黔江支流 (70)

4.3.1 概述 (70)

4.3.2 二级水功能区划 (70)

4.4浔江支流 (71)

4.4.1 概述 (71)

4.4.2 二级水功能区划 (71)

4.5红水河支流 (76)

4.3.1 概述 (76)

4.3.2 二级水功能区划 (77)

第五章措施与管理 (78)

5.1管理措施 (78)

5.2建议 (82)

附表贵港市水功能区划表 (85)

附图:

1、贵港市中小河流水功能一级区示意图

2、贵港市中小河流水功能二级区示意图

第一章综述

1.1 目的和意义

自《广西水功能区划研究》、《广西贵港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颁布实施以来,对贵港市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近年来,贵港市社会经济发展迅猛,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均有较大投入,河流、水库库区生态安全得到广泛重视,为适应实际变化情况,遵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规定职能,适用“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三条红线”等水资源和水功能区管理办法,满足管理要求,在《广西水功能区划研究》、《广西贵港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主要河流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扩大贵港市河流水功能区划定范围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贵港市水功能区划》是结合贵港市经济社会发展及水资源管理、开发、保护的需求,对贵港市境内集雨面积在50~1000km2的中小河流进行水功能区划定,并提出相应的水质保护管理目标,对实现贵港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依据与标准

1.2.1 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8;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

⑷《全国水功能区划分技术大纲》;

⑸《珠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报告》;

⑹《珠江流域水功能区划技术细则》;

⑺《贵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⑻《贵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⑼《贵港市水资源公报》(2004.2005.2006.2007.2008年);

⑽《贵港市环境质量公报》(2004.2005.2006.2007.2008年)。

1.2.2 标准

⑴《水功能区划分标准》(GB/T 50594-2010)

⑵《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⑷《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⑸《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⑹《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

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⑻《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1993)。

1.2.3 参考文献

⑴《桂平县水利电力志》,桂平县水利电力局,1993年8月;

⑵《贵港市水利电力志》,贵港市水利电力局,2000年;

⑶《平南县水利电力志》,平南县水利局,2005年7月。

1.3 区划范围

结合贵港市自然、社会经济现状、水资源量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水资源质量现状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发展规划,市属河流管理权限,本次划定范围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贵港市境内涉及流域面积大于50 km2、小于1000km2的河流70条进行水能区划定。

对于湖泊、水库等水域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功能较为单一,故本

次区划中一般作为保留区划分,对重点水库划分为开发利用区,可以在具体水资源开发或规划活动中进行重点区划和规划,作为水功能区的重要补充。

贵港市境内涉及流域面积介于50~1000km2的河流共70条,其中郁江流域包括瓦塘江、画眉河等河共34条;浔江流域包括大湟江、紫荆河等共30条;黔江流域包括马来河等共4条;红水河流域包括止马河等共2条。具体情况见表1.3-1。

表1.3-1 贵港市境内流域面积50~1000km2的河流情况表

2

1.4 区划原则

⑴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根据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并结合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水功能区划分,既要保证本地区和当代人的用水需求,又不致使相邻地区和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水环境遭受破坏,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⑵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

在划定水功能区时,应统筹兼顾,充分考虑上下游、左右岸、近远期,以及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要突出重点,以城镇集中饮用水源为优先保护对象。

⑶前瞻性原则

水功能区划要体现社会发展的超前意识,结合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在引入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领域及相关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保证区划工作基础起点高的同时,并考虑目前受技术、经济条件限制尚不发达的地区将来发展的需求,即要为将来引进高新技术和社会发展需求留有余地。

⑷便于管理,实用可行的原则

水功能区划方案要考虑经济、技术的可行性,区划界限尽可能与行政区界一致。

⑸水质水量并重的原则

水功能区划既要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水量的需求,又要考虑其对水质的要求,不得降低现状水质标准。对水量水质要求不明确,或仅对水量有要求的,不予单独区划。对于水库库区水域的水功能区划分应以水质优先为重。

⑹库区支流水质符合水库库区整体要求的原则

库区支流水资源质量应以满足各阶段国家、地方对水库库区水环境质量的总体要求。

1.5 区划基准年

水功能区划是水功能区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规划的重要前置工作,应能充分体现社会经济的客观实际发展需要和现状,因此本次水功能区划修编采用基准年为2010年,按照相关水功能区区划技术要求,本报告所用资料均以2010年的资料为准,部分资料不全的,参考使用相近年份的资料;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在划定中,充分考虑与《贵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衔接,其近期水平年还考虑了2012年。

1.6 区划的分级分类系统

水资源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它是以流域为单元,由水量和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这几个相互依存的组分构成的统一体,每一组分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组分,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间的开发利用亦会相互影响;另一方面水资源还具有多种功能的特点,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用途广泛,可用来灌溉、发电、航运、供水、养殖、娱乐及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各种用途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有时除害与兴利也会发生矛盾。因此,必须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实行综合利用,才能做到同时最合理地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水要求,并且把所有用户的利益进行最佳组合,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水功能区是指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状况,并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和水质的需求,在相应水域划定的具有特定功能,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能够发挥最佳效益的区域。水功能区划是按照各类水功能区的指标把某一水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水功能区单元的一项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通过水功能区划在宏观上对流域水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总体控制,合理解决各部门的用水矛盾。在整体功能布局确定的前提下,再在重点

开发利用水域内详细划分多种用途的水域界线,以便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依据。为此,贵港市水功能区划分采用两级体系,即一级区划、二级区划。一级区划是宏观上解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问题,主要协调地区间用水关系、解决地区之间的用水矛盾,长远上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二级区划主要协调用水部门之间的关系、解决部门之间的用水矛盾。

一级功能区的划分对二级功能区划分具有宏观指导作用。一级功能区分4类,即包括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二级功能区划分重点在一级区划的开发利用区内进行,分7类,即包括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贵港市水功能区划分类系统见图1-1。

图1-1 水功能区划分级分类系统框图

1.7 区划的程序与方法

1.7.1区划的程序

水功能区划采用两级分区体系,一级区划与二级区划的基本工作程序相同,均需经过资料收集、资料的分析评价、功能区的划分和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等4个阶段,最后提出正式区划成果评审报批。

在资料收集和分析评价阶段,一级区划与二级区划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一级区划主要涉及的资料包括:流域自然、社会经济状况、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各地区用水现状及需求;二级区划涉及的主要资料包括:地方自然、社会经济状况、水污染纠纷、入河(湖)排污口状况、水质状况、各部门用水现状及需求。

水功能区划步骤:

⑴分区进行一级水功能区划分;

⑵在一级水功能区划成果的指导下,在开发利用区内进行二级水功能区划;

⑶在两级区划的基础上编制流域水功能区划报告;

⑷将流域水功能区划报告送审报批。

水功能区划分工作程序见图1-2。

图1-2 水功能区划分工作程序框图

1.7.1.1一级区划程序

一级区划按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保留区的程序进行,一般步骤是:

⑴收集资料。这是划分功能区的基础工作。根据功能区分类指标要求,分区收集区域内有关资料。

⑵资料分析与评价。从收集的资料中,分别对各功能区的具体资料进行可靠性和合理性分析,以保证各功能区划分的正确性。

⑶功能区的划分。由于保护区对象明确,首先划定保护区;缓冲区范围也较明确,因此其次划定缓冲区;在划定保护区和缓冲区后,即

可根据工业总产值、非农业人口和城镇生产用水量等情况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水质污染状况,对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以及水质污染严重的水域划定为开发利用区;最后将余下的水体划为保留区。

1.7.1.2二级区划程序

二级区划按如下程序进行:

⑴收集资料,包括:水质资料;取水口、排污口资料;特殊用水要求,如水产养殖等;规划资料,包括陆域和水域规划,如城区发展规划,河岸上码头规划等,初步划分二级功能区。同一水体兼有几种使用功能,若用水量相差不大,应当从各功能用水对水质要求的高低确定功能区的第一主导功能,一般饮用水优先。

⑵确定区划具体范围,包括:城市现状水域范围,城市在规划水平年涉及的水域范围。

⑶对各功能区进行适当协调与平衡,尽量避免出现低功能到高功能跃变的情况。

⑷考虑与规划衔接,进行合理性检查,对不合理的区划进行调整。

1.7.2区划方法

1.7.

2.1一级区划方法

一级区划主要收集流域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各地区用水现状及发展需求等资料,经系统整理与分析评价后,按照"保护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保留区"的程序进行区划。

⑴资料收集

收集有关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等地方性法规;流域综合利用规划、水中长期供求计划、统计年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水环境功能区划、国土规划,大型调水水源地的位置、范围、供水任务等,工农业产值,工农业、生活用水量,区域内水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废污水

排放量,进出境水质要求等。

⑵资料分析与评价

该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制约因素,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与主要问题,区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指标和水资源利用状况。

⑶功能区划分

①保护区的划分

由于保护区对象明确,所以首先划定保护区,在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源头河段,重要的调水、供水水源区以及对自然生态与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有重要意义的水域,跨流域、跨省及省内大型调水工程水源地的水域,划为保护区。水质目标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Ⅱ类水或维持水质现状。

②缓冲区的划分

缓冲区范围亦较明确,将省际水域,矛盾突出的地区水域划为缓冲区,跨省水域和省际边界水域,省区之间水质要求差异大的,缓冲区范围应划大一些。按实际需要执行相关水质标准或按现状水质控制。

③发利用区的划分

用水集中、用水量较大的区域或城市,主要指流域内主要城市河段,划分区界时尽可能与行政区界或监测断面相吻合。

将目前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水域划为开发利用区,主要以"工业总产值,非农业人口,城镇生活和工业生产取水量" 等指标为依据。对目前排污量大,水体污染严重,现状水质较差或规划水平年内有较大规模的开发计划的河段,也可划为开发利用区。水质目标按二级区划执行。

④保留区的划分

是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的区域,或为今后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而预留的水域,对于预留的区域,必须考虑更长远发展的需求,将水作

为一种资源留有余地,这是从水资源空间分布和开发程度的要求考虑。该区内应维持现状不遭破坏,水质标准按不低于现状水质类别控制。1.7.2.2二级区划方法

二级区划主要在一级区划的开发利用区内进行,主要收集区划范围的水质资料,取水口和排污口资料,特殊用水资料(如鱼类产卵场,水上运动场等)及发展规划资料等,并经分析评价后,初步划分二级水功能区,然后结合各地市主要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成果和考虑与发展规划的衔接而进行适当的调整。

⑴资料收集

收集各沿河的社会经济方面资料,水域水质监测资料;生活饮用水取水口位置、取水能力;工农业取水口、取水能力、灌溉面积;地表水资源、水利工程、渔业养殖的位置、范围、规模;风景名胜的名称、涉及水域的位置、范围;划分的排污控制区内的排污口情况。

⑵资料分析与评价

对各河流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资源现状进行概述,对区域内的水质进行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单因子评价。

⑶功能区的划分

二级区划包括7个功能类,划分依据及方法如下:

①饮用水源区的划分

饮用水源区:指满足城镇生活用水需要的水域。结合生活用水发展的需求,选择开发利用区上游或受开发利用影响较小的水域,生活取水口集中的河流、水库,取水口附近的水源保护区涉及的水域一并划入。根据需要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Ⅲ类水标准。

②工业用水区的划分

贵州省水功能区划报告2015

贵州省水功能区划 贵州省水利厅 贵州省环境保护厅 2014年11月

目录 一、全省水资源概况 (1) (一)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状况 (1) 1、自然状况 (1) 2、河流水系基本情况 (2) 3、经济社会基本情况 (3) (二)水资源量与水质状况 (3) 1、供水量和用水量 (3) 2、河湖水质现状 (3) 二、水功能区划体系 (4) (一)区划依据与目的 (4) 1、区划依据 (4) 2、区划目的 (4) (二)区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5) 1、指导思想 (5) 2、区划原则 (6) (三)水功能区划分体系 (7) (四)一级区划的条件和指标 (8) 1、保护区 (8) 2、保留区 (8)

3、开发利用区 (9) 4、缓冲区 (9) (五)二级区划的条件和指标 (10) 1、饮用水源区 (10) 2、工业用水区 (10) 3、农业用水区 (11) 4、渔业用水区 (11) 5、景观娱乐用水区 (12) 6、过渡区 (13) 7、排污控制区 (13) 三、水功能区划成果 (14) (一)一级水功能区 (14) 1、保护区 (15) 2、保留区 (15) 3、开发利用区 (16) 4、缓冲区 (16) (三)二级水功能区 (16) 四、水功能区保护与监督管理 (18)

一、全省水资源概况 (一)自然条件与经济社会状况 1、自然状况 贵州省位于中省西南的东南部,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自治区、西连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全省东西长约595km,南北相距约509km,总面积为176167 km2,占全省省土面积的1.8%。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斜坡,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和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m左右,毕节地区赫章县珠市乡境内的韭菜坪海拔2900.6m,为境内最高点;黔东南州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147.8m,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地貌的显著特征是山地多,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境内分布着四大山脉:北部的大娄山、东部的武陵山、西部的乌蒙山和横亘中部的苗岭,这四大山脉构成了贵州高原的地形骨架。贵州还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 贵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无霜期250~300天;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4~6℃,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丰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征求意见稿)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辽宁省主要水系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对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大凌河、鸭绿江、辽东沿海地区和辽西沿海地区(含小凌河)主要地表水水系水环境功能区进行了划定,水域区划范围包括干流和一二三级支流。将地表水按主导使用功能划分为源头水域、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人体直接接触、人体非直接接触)、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类型功能区,分别执行不同类别的水质标准。按照“不得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及按高功能保护”的原则,部分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类别的功能区执行高类别的水质标准。共划分水环境功能区770 个,其中源头水域14个、自然保护区 6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93个、渔业用水区333 个、景观娱乐用水区51个、工业用水区37个、农业用水区136个。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自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辽宁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由辽宁省环境保护厅批准。 本标准由辽宁省环境保护厅负责解释。

广西水功能区划报告 - 广西水利信息网

附件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 2002年6月

前言 为贯彻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水利厅“三定”规定(桂政办发[2000] 104号)中确定水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水资源保护规划;组织水功能区的划分和向饮水区等水域排污的控制”职责,根据水利部水资源[2000]58号文《关于在全国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和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水计[2000]13号文、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计[2000]100号文的统一部署,广西于2000年4月成立了以自治区水利厅李里宁厅长为组长的广西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广西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桂水水政[2000]19号及[2000]24号)。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按照水利部下发的《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和水利部流域机构制定的《水功能区划技术细则》要求,在水利部珠江、长江水利委员会和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的直接指导下,在各地市和区直各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广西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办公室从2000年6月份起组织开展了广西水功能区划工作。 本次广西水功能区划是按照水利部制订的《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中确定的两级区划体系的划分方法进行,即分为一级区划和二级区划。区划采取“流域——自治区——各地市”上下结合的工作方法,在大量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全区主要江河湖库的现状使用功能、水资源量状况、水环境质量状况、入河排污口现状及社会经济、城市发展规划情况对全区水资源供需状况和水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依据本次水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充分吸收了我区已有的地、市、县水环境区划的合理意见,对广西集雨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和其它重要的江河水库进行了水功能区划分工作。2000年7月中旬,流域机构派出工作组到我区指导提出了一级区划初步框架,2000年7月下旬,我厅规划办公室组织2 个工作组,深入到各地市,共同研究和提出本辖区水功能区划初步方案,由各地市水电局征求辖区内各有关部门意见,进行调整修改后,8月份报自治区水利厅汇总,9月份我厅将草拟的全区水功能区划初步方案上报流域机构汇总和初审,根据反馈的初审意见,我厅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文件 粤环〔2011〕14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同时废止。 二○一一年二月十四日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从流域、区域范围内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依法和科学地管理水环境、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在全省范围内对主要江河、湖库划分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一、功能区划分的范围 对以下地表水体划分环境功能区:全省所有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以及小于100平方公里的重要河流;所有中型以上水库、重要的小型水库以及主要城市湖泊。 二、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基本原则是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具体原则是: 1.考虑水体现状、规划的使用功能和水环境质量的现状;

2.优先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3.适应流域内经济和城镇发展规划的要求; 4.水体环境功能区的划定,一般不低于水体现有的水质等级; 5.兼顾上、下游地区利益; 6.水体环境功能区划分的下端约束条件与《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粤府办〔1999〕68号)相衔接; 7.保证按省政府的要求跨行政区边界水质达标交接; 8.水库的水环境质量一般要求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特殊情况不低于Ⅲ类; 9.城市河段内河涌一般要求不低于Ⅴ类; 三、功能区的分类 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实施水域分类管理。结合水域使用功能要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分为五类:Ⅰ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当同一水体具有多种使用功能时,按照最高功能确定水质目标。 四、功能区划分成果及其要求 水环境功能区划成果见“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表”。

湖南省主要地表水系水环境功能区划DB43 023-2005

ICS13.020.50 Z04 湖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3/023-2005 代替DB43/023-91、DB43/067~069-92 湖南省主要地表水系水环境 功能区划 Water Enviromental Functional Demarcation For HuNan Main Surface River 2005-04-01发布 2005-07-01实施 湖南省环境保护局 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DB43/023-2005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湖南省主要地表水系水环境功能区划 (2) 5.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 (2) 6.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3)

DB43/023-2005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维护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代替DB43/023-91、DB43/067-92、DB43/068-92、DB43/069-92。 与DB43/023-91、DB43/067-92 、DB43/068-92 、DB43/069-92相比较,本标准对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水干流水环境功能区进行了调整,并将水域区划范围扩大到四水的三级支流、洞庭湖主要水域及湖南省境内的长江干流、珠江水系、赣江水系。将地表水按主导使用功能划分为源头水域、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人体可直接接触、人体非直接接触)、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混合区等类型功能区,分别执行不同类别的水质标准。按照“不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及按高功能保护”的原则,部分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等类别的功能区执行高类别的水质标准。共划分水环境功能区836个,其中源头水域10个、自然保护区21个、饮用水源保护区338个、渔业用水区283个、景观娱乐用水区45个、工业用水区52个、农业用水区86个、混合区1 个。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自2005年7 月 1 日起实施,DB43/023-91、DB43/067-92 、DB43/068-92 、DB43/069-92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湖南省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由湖南省环境保护局批准。 本标准由湖南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水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全省水功能区二级区划工作实施方案 一、目的 随着我省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量和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福建省人民政府于2004年1月14日,以闽政文[2004]3号批复了《福建省水(环境)功能区划》。该成果已作为我省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与环保等有关部门在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管理 方面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我省建设项目编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采用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近年来,全省各地加大了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力度,但由于《福建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成果未对各设区市流域面积在200km2以下的河流进行水功能区划以及还有部分县(市、区)的开发利用区河段未进行二级区划,造成这些流域河段水体功能不完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四者之间关系的协调发展。因此,开展全省设区市水功能区划显得十必要又较为紧迫。 1、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划分水功能区,明确水体的相应功能及水量水质控制目标,为各县(市、区)河流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为水资源保护提供治理目标 水功能区划,是在对水体进行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水体的主导功能,并据此划分水功能区,依据不同的水体功能和量、质标准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从而使水资源保护措施更具针对性,同时有利于解决上下游之间及各县(市、区)之间的用水矛盾。 3、为截污治理工作提供定量分析标准 进行水功能区划后,可按确定的水体保护目标计算纳污能力,对各县(市、区)内中小河道水体的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并进行污染治理优化控制和综合整治,促进污水收集处理工作。 4、为中小河道的综合整治提供指导方向 通过划分水功能区并确定相应的标准,将使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提供明确的治理方向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第二章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第一节总论 4.1.1区划的目的和意义 4.1.1.1区划的目的 水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环境,开展水环境功能区划工作是为了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贯彻水法,加强水资源保护,切实履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根据我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结合社会需求,确定各水域的主导功能及功能顺序,科学合理地划分水功能区后,可作为我市水资源合理利用,积极保护和科学管理的依据,也是下一步进行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础。 4.1.1.2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意义 1)为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划分水功能区,明确水体的相应功能及水量水质控制目标,为本市水体有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促进本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为水资源保护提供治理目标 水功能区划的主要工作,是在对水体进行调查研究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水体的主导功能,并据此划分水功能区,依据不同的水

体功能和量、质标准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使水资源保护措施更具针对性,同时有利于解决上下游之间的用水矛盾。 3)为截污治理工作提供定量分析标准 进行水功能区划后,可按确定的水体保护目标计算纳污能力,对本市内中小河道水体的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并进行污染治理优化控制和综合整治,促进污水纳管工作。 4)为中小河道的综合整治提供指导方向 通过划分水功能区并确定相应的标准,将使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提供明确的治理方向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5)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奠定科学基础 通过划定水功能区,并制定配套《水功能区划管理办法》,使水资源管理工作步上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 6)为其它涉水规划的编制提供控制方案 根据《塔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纲要》精神,水功能区划是其它专项规划编制的基础。今后市内所有涉水规划的编制都应以水功能区划作为基础,而其它规划的编制也为论证水功能区划的可行性提供相应的依据。 4.1.2区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4.1.2.1指导思想 水资源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是生态环境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要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对水资源的综合

广东省水功能区划(2007年6月)

广东省水功能区划 广东省水利厅 二〇〇七年六月

关于印发广东省水功能区划的通知 各地、市水利(水务)局: 《广东省水功能区划》业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前言 水功能区是指根据流域或区域的水资源条件和水环境状况,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量、水质的需求及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在江河湖库划定的具有相应使用功能,并且主导功能和水质管理目标明确的水域。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是核定水域的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将水质管理目标落实到具体水域和入河污染源的主要依据;是加强水资源调度,维持江河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强化陆域污染源管理,优化产业布局,科学确定和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主要依据;是明晰水权的重要依据之一。水功能区划是水资源规划的重要基础,也是我省水资源管理及水资源保护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二、三十三和三十四条规定,按照2002年水利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02]83号),以及广东省计委和省水利厅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粤计农[2002]903号),要求各省对已批准的水功能区划进行复核和调整,并在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和技术细则中明确了水功能区复核和调整的原则和方法。据此,省水利厅委托省水文局,重新复核广东省水功能区划的成果。 《广东省水功能区划》是由省水文局在《广东省水资源保护规划》有关水功能区划成果基础上,通过野外勘查,广泛搜集基本资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OC 22页)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DOC 22页)

2

3

山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第二次征求意见稿) 序号流域名称 河流/湖 库名称一级支流名 称 二级支流 名称 主导水环境功能区类型及名称水环境功能区范围 水环境功能区 尺度* 标准类 别 控制县级行政区 名称 是否省界/水 源地 1 海河流域卫运河卫运河聊城德州农业用水区冠县称勾湾村至四女寺节制闸上的河道水域161.55 Ⅴ冠县、临清市、夏 津县、武城县 省界 2 海河流域卫运河长顺渠长顺渠聊城德州农业用水区乜村闸下至临清市李圈村入卫运河的河道水域42.6 3 Ⅴ冠县、临清市 3 海河流域南运河南运河德城景观娱乐用水区(Ⅴ)四女寺闸下至出城区界的河道水域25.61 Ⅴ德州市德城区 4 海河流域南运河南运河德城农业用水区城区界至第三店村入河北省境的河道水域19.02 Ⅴ德州市德城区省界 5 海河流域新湖新湖德城景观娱乐用水区(Ⅳ)环湖大堤内的全部水域0.28 Ⅳ德州市德城区 6 海河流域长河公园长河公园德城景观娱乐用水区(Ⅳ)岔河河堤以东至减河河堤以西、东方红路与三八路之间的水域0.40 Ⅳ德州市德城区 7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漳卫新河德州滨州农业用水区宁津县大王堡至无棣县辛集闸上的河道水域122.60 Ⅴ宁津县、乐陵市、 庆云县 省界 8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漳卫新河无棣工业用水区辛集闸下至入渤海口的河道水域39.03 Ⅳ无棣县省界 9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减河减河德城景观娱乐用水区(Ⅴ)四女寺闸下至袁桥闸上的河道水域25.68 Ⅴ德州市德城区 10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减河减河德州农业用水区袁桥闸下至宁津县大王堡的河道水域26.00 Ⅴ德州市德城区、陵 县、宁津县 省界 11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减河利民河东 支 利民河东支武城夏津农业用水区 青年河源头范楼闸至入六六河、六六河源头王小屯闸至入利民河东支,以 及利民河东支源头小杨庄村至入减河的河道水域 69.04 Ⅴ武城县、夏津县 12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减河马减竖河马减竖河平原县夏津农业用水区马颊河津期店闸至入减河的河道水域30.61 Ⅴ平原县、夏津县 13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岔河岔河德城景观娱乐用水区(Ⅴ)四女寺闸下至七里庄闸上的河道水域16.42 Ⅴ德州市德城区 14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岔河岔河德城农业用水区七里庄闸下至田龙庄出境入河北省的河道水域 6.38 Ⅴ德州市德城区省界 15 海河流域漳卫新河跃进河跃进河庆云农业用水区源头至入漳卫新河的河道水域16.46 Ⅴ庆云县 4

兴宁市水功能区划报告书及兴宁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书编制

兴宁市水功能区划报告书及兴宁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书编制服务采购 招 标 文 件 招标编号: 计安招标采购编制 采购文件编制人:郭蔚 年月

目录 第一部分:投标邀请书…………………………………………第二部分:采购项目容………………………………………第三部分:投标人须知…………………………………………第四部分:合同书格式…………………………………………第五部分:投标文件格式………………………………………

第一部分投标邀请书 计安招标采购(以下简称“采购代理机构”)受兴宁市水务局(以下简称“采购人”)的委托,对兴宁市水功能区划报告书及兴宁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书编制服务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欢迎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参加。 一、招标编号: 二、项目名称:兴宁市水功能区划报告书及兴宁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书编制服 务采购 三、采购预算:人民币万元 四、采购项目容、要求及数量: 、采购项目容:兴宁市水功能区划报告书及兴宁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书编制服务采购; 、采购项目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第二部分《采购项目容》; 、数量:项。 投标人应对所有的招标容进行投标,不允许只对其中部分容进行投标。 五、供应商资格: 、具有相关经营围且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在中华人民国境注册的法人或其它组织; 、投标人必须具有乙级(含乙级)以上《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证书》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证书》; 、投标人必须提供由检察机关出具的无行贿犯罪记录证明(原件附入投标文件中,否则为无效投标); 、符合《中华人民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符合以上资格要求的供应商,评标委员会将以公开报名的方式确定其投标资格。 六、获取招标文件的时间、地点、方式及招标文件售价 、符合资格的供应商应当在年月日至年月日期间上午::,下午::(时间)期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到计安招标采购(详细地址:市江南新中路号运兴楼二楼)购买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每套售价元,售后不退,采用其它方式报名的,须另交元作为特快专递费,款到即发。 、获取招标文件方式:自行前往购买。(营业执照;国税、地税登记证;《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证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证书》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并填写本公司制作的报名登记表)。

福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定方案样本

福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划定方案 ( 报批稿) 福州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二月

福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划定方案 1、划定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2.3《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 2.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 2、划定范围 福州市辖区内主要河流及湖库。具体范围如下: 闽江包括主干流、古田溪、安仁溪、梅溪、大目溪、源里溪、井下溪、小目溪、荆溪、中房溪、溪源溪、梧溪、大樟溪、清凉溪、十八重溪、陶江、上洞江、下洞江、莲柄港、三溪、拉溪、石门溪以及福州城区内河、西湖、闽侯县城内河、南通内河等; 敖江包括主干流、霍口溪、日溪、贵溪、牛溪; 龙江包括主干流、太城溪、虎溪、大北溪; 其它河流有: 起步溪、鉴江溪、中房溪; 水库有: 福清东张水库、连江山仔水库等。 3、划定类别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 , 福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以下五类: ( 1)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 2)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 3)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 4)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 5)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4、划定方案 福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定方案见附表1、附表2。表中未提到的福州市辖区其它河流、河段及湖库均执行Ⅲ类标准。

水功能区划类别及执行标准

水功能区划类别及执行标准 水功能区划是通过对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现状的分析,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与江河流域综合规划的要求,将江河湖库划分为不同使用目的的水功能区,并提出保护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在整体功能布局确定的前提下,对重点开发利用水域详细划分多种用途的水域界限,以便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依据。 水功能区划采用两级体系,即一级区划和二级区划。一级功能区分4类,即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和缓冲区;二级功能区划是在一级功能区中的开发利用区进行,分7类,包括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和排污控制区。 1、保护区(一级功能区):指对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及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有重要意义的水域。该区内严格禁止进行其他开发活动。根据需要分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Ⅱ类标准或维持水质现状。 2、保留区(一级功能区):指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为今后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而预留的水域。该区内水质应维持现状,未经有相应管理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在区内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活动。 按现状水质类别控制。 3、开发利用区(一级功能区):指具有满足工农业生产、城镇生活、景观娱乐等需水要求的水域,如主要城镇河段、受工业废水污染明显的河段等。该水域应根据开发利用要求进行二级功能区划。按二级区划分类分别执行相应的水质标准。 4、缓冲区(一级功能区):指为协调省际间、矛盾突出的地区间用水关系,以及在保护区与开发利用区相接时,为满足保护区水质要求而划定的水域。未经有相应管理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在该区域进行对水质有影响的开发利用活动。按实际需要执行相关水质标准或按现状控制。 5、饮用水源区(二级功能区):指满足城镇生活用水需要的水域,如已有城镇生活用水取水口分布的水域,或在规划水平年内城镇发展需设置取水口,

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

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 字体显示:【大】【中】【小】 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 为保护和改善武汉市地表水环境,确保全市地表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进行合理的划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进一步做好地表水环境保护工作,结合我市地表水环境的实际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以下简称功能区类别)。 1 适用范围 1.1本功能区类别划分范围包括武汉市市域内的主要江河、湖泊(水库)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1.2水环境状况受季节影响大的河流、湖泊(水库),不列入本功能区类别。 1.3其它小型的地表水水域因其水量少、面积小,不便于集中管理,其功能区类别由各区环境保护局会同有关部门划定,报当地政府批准后执行,同时报市人民政府及市环境保护局备案。 2 引用法规及标准 下列法规及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功能区类别中引用而构成功能区类别的条文。在本功能区类别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不有效。当所示法规和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2.1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通过) 《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纲要》(国家环保局[90]环管水字第104号) 2.2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ZB1-1999) 《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3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分类 依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 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淄博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及管理规定

淄博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及管理规定 为加强我市地表水环境保护,减少和防治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对我市的地表水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并就环境保护的管理问题作出规定。 一、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一)淄河 1.淄河源头(包括石马水库和太河水库)至临淄区崖傅庄西大桥河段,是淄博市最重要的地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水源地——大武水源地的补给区,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类功能区。 2.淄河崖傅庄西大桥至白兔丘(出境断面)河段,承纳齐鲁石化公司和临淄城区生活污水及部分工业污水,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功能区。 (二)孝妇河 1.孝妇河源头至北神头河段,是地下水源地——神头水源地的补给区,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类功能区。 2.北神头至杨寨乡东大桥,承纳博山、淄川城区及沿岸工业、生活污水,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V类功能区。其中樊家窝至留仙湖出口,为淄川区开辟的水上公园,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I类功能区。到2000年,北神头至杨寨乡东大桥河段应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w类功能区。 3.杨寨乡东大桥至邹平长山镇大桥(出境断面)。沿岸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其今后发展依赖于地下水供应,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川类功能区。到2000年该河段应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功能区。 4.范阳河源头(包括萌山水库)至萌山镇大桥,是沿岸及周村集中式取水水源地,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类功能区;萌水大桥至范阳河人孝妇河口按主河道2000年规划功能,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功能区。 5.漫泗河按照不降低现状使用功能原则,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功能区。 6.涂河、米沟河承纳周村地区工业、生活污水,为保证下游水体达到规划功能,划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w类功能区。

青海省水功能区划

青海省水功能区划 成果报告 1、总论 1.1 区划的目的和意义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经济发展重心向中西部转移,以及西部大开发伟大战略决策的实施,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水资源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已经成为流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面贯彻水法、加强水资源保护、履行水利部“三定”方案的职责,开展水功能区划工作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 划分水功能区是实现水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实现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强化水资源目标管理工作的保证条件,是防止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水利部职能配置中规定的水资源保护职责开展的具体工作。

1.2 依据与标准 1.2.1 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5)《水利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 (6)《黄河治理开发规划纲要》 (7)《关于在全国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资源[2000]58号文) (8)《全国水功能区划技术大纲》 (9)《黄河流域水功能区划技术细则》 1.2.2 标准 (1)《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3)《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4)《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 (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7)《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GB/T14529—1993)(8)《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附件二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2011年1月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从流域、区域范围内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依法和科学地管理水环境、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在全省范围内对主要江河、湖库划分地表水环境功能区。 一、功能区划分的范围 对以下地表水体划分环境功能区:全省所有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以及小于100平方公里的重要河流;所有中型以上水库、重要的小型水库以及主要城市湖泊。 二、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的基本原则是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的具体原则是: 1.考虑水体现状、规划的使用功能和水环境质量的现状; 2.优先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3.适应流域内经济和城镇发展规划的要求; 4.水体环境功能区的划定,一般不低于水体现有的水质等级; 5.兼顾上、下游地区利益; —1 —

6.水体环境功能区划分的下端约束条件与《广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粤府办〔1999〕68号)相衔接; 7.保证按省政府的要求跨行政区边界水质达标交接; 8.水库的水环境质量一般要求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特殊情况不低于Ⅲ类; 9.城市河段内河涌一般要求不低于Ⅴ类; 三、功能区的分类 环境保护部门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实施水域分类管理。结合水域使用功能要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分为五类:Ⅰ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水环境质量功能区,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当同一水体具有多种使用功能时,按照最高功能确定水质目标。 四、功能区划分成果及其要求 水环境功能区划成果见“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表”。 各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按照水质目标,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衡 —2 —

金堂水功能区划报告(新)

金堂县水功能区划报告 (简本) 设计证号:设证水利甲级A141005162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05211Q20075R0M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05211E20029R0M 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05211S10023R0M 河南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九月

批准:何杰 核定:李胜兵 审查:何杰李胜兵黎春松 校核:吉刚苗红昌 编写: 孙广平聂宗斋李冠杰水淼 何博哲陆海 主要参加人员: 黎春松吉刚苗红昌李冠杰 水淼孙广平陆海刘晓琴 刁乐王健宝

目录 1综述 (1) 1.1区划背景 (1) 1.2目的和意义 (2) 1.3依据与标准 (3) 1.3.1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3) 1.3.2相关标准、规范和规程 (4) 1.3.3参考资料 (5) 1.4区划范围 (6) 1.5区划原则 (7) 1.6区划基准年 (9) 1.7区划的分级分类体系 (9) 1.8区划的程序与方法 (10) 1.8.1区划程序 (10) 1.8.2技术路线 (10) 2区域概况 (12) 2.1自然概况 (12) 2.2社会经济概况 (15) 2.2.1行政区划 (15) 2.2.2人口 (15) 2.3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概况 (16) 2.3.1水资源概况 (16)

2.3.2水资源供需现状 (16) 2.3.3饮用水源地及其保护区情况 (16) 2.4水环境质量评价 (18) 2.4.1入河废水排污量 (18) 2.4.2水质现状 (18) 3水功能区划 (19) 3.1已有区划成果 (19) 3.2本次水功能区划 (19) 4水功能区保护与监督管理 (23) 4.1严格水功能区实施和贯彻执行 (23) 4.2加强水功能区保护与监督管理 (23) 4.3 建议 (24)

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为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区划。 一、适用范围 本区划适用于我市辖区内河流、水库和湖泊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体。 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分类 根据地表水环境功能使用现状和城市发展要求,深圳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主要有三种类型:饮用水源保护区、一般景观用水区和景观农业用水区。 饮用水源保护区是指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水体。 一般景观用水区是指具有排洪防涝功能和一般景观用水功能的水体。 景观农业用水区是指兼具有一般景观用水功能和农业用水功能的水体。 三、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一)主要河流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1、茅洲河景观农业用水区

从石岩水库以下至入海口,共长30.8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燕川断面以上水质目标为Ⅳ类,燕川断面以下水质目标为Ⅴ类。 2、观澜河饮用水源保护区 从民治到与东莞市交接处企坪断面,共长16.3公里,主要功能为饮用水,水质目标为Ⅲ类。 3、龙岗河景观农业用水区 从梧桐山发源地到与惠州市交接处吓陂断面,共长36.7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2015年之前水质目标为Ⅴ类,2015年至2020年水质目标为Ⅳ类,2020年及以后水质目标为Ⅲ类。 4、坪山河景观农业用水区 从三洲田水库以下到与惠州市交接处上洋断面,共长21.8公里,主要功能为一般景观用水和农业用水,2015年之前水质目标为Ⅴ类,2015年至2020年水质目标为Ⅳ类,2020年及以后水质目标为Ⅲ类。 5、一般景观用水区 除上述河流和《关于调整深圳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通知》(深府[2006]227号)规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以外的其他主要河流,划为一般景观用水区。 (二)主要水库、湖泊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1、饮用水源保护区 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深圳市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的通知》(深府[2006]227号),以下水库划分为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深圳水库-东深供水渠、铁岗水库、石岩水库、西丽水库、长岭皮水库、梅林水库、茜坑水库、松子坑水库、赤坳水库、清林径水库、黄龙湖水库、径心水库、三洲田水库、铜锣径水库、甘坑

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

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 为保护和改善武汉市地表水环境,确保全市地表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进行合理的划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进一步做好地表水环境保护工作,结合我市地表水环境的实际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武汉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以下简称功能区类别)。 1 适用范围 本功能区类别划分范围包括武汉市市域内的主要江河、湖泊(水库)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水环境状况受季节影响大的河流、湖泊(水库),不列入本功能区类别。 其它小型的地表水水域因其水量少、面积小,不便于集中管理,其功能区类别由各区环境保护局会同有关部门划定,报当地政府批准后执行,同时报市人民政府及市环境保护局备案。 2 引用法规及标准 下列法规及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功能区类别中引用而构成功能区类别的条文。在本功能区类别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不有效。当所示法规和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通过) 《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纲要》(国家环保局[90]环管水字第104号) 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ZB1-1999) 《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3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分类依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 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 I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4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划分的基本原则 既充分考虑地表水环境现实状况和现实功能的需要,也考虑城市发展对地表水环境功能的需要。

圳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布深圳市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

圳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布深圳市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的通知 (1996年12月11日深府〔1996〕352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有关单位,驻深局以上单位: 《深圳市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以颁布,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 为控制水污染,保护和改善地面水水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的有关标准,特制定本区划。 一、适用范围 本区划适用于深圳市陆地表面的河流、水库和湖泊。 二、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分类 根据我市地面水环境功能使用现状和城市发展的要求,深圳市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划分为饮用水源功能区、农灌用水功能区和一般景观用水功能区三种类型。 饮用水源功能区是指市人民政府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的水体。 农灌用水功能区是指主要用于农业用水的水体。 一般景观用水功能区是指主要用于排洪防涝和景观、度假、娱乐为目的的水体。 三、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一)主要河流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分。 深圳市共有河流160多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仅有4条,分别是茅洲河、观澜河、龙岗河和坪山河,绝大多数为小河溪,流域面积仅几平方公里。本着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分步达标的原则,深圳市主要河流的水环境功能分近期(2000年)和远期(2010年)进行划分。 1.主要河流近期(2000年)水环境功能区划。 (1)茅洲河饮用水源保护区。 茅洲河燕川桥控制断面以上水系的水体。 (2)茅洲河农灌用水区。 茅洲河燕川桥控制断面以下至入海口,共长10.3公里。 (3)观澜河饮用水源保护区。 从鸡公头发源地到与东莞市交接处企坪断面,共长22公里。 (4)龙岗河农灌用水区。 从梧桐山发源地到与惠阳县交接处吓坡断面,共长39.3公里。 (5)坪山河农灌用水区。 从梅沙尖发源地到与惠阳县交接处上洋断面,共长24.8公里。 (6)一般景观用水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