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 格式:pdf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12
【法规标题】南京市水环境保护条例(2017年修订)【发布部门】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文字号】【适用区域】南京市【发布时间】2017-07-21【生效时间】2017-07-21【关键词】环境,环境许可及管理,环境质量与基础,水及废水管理【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取代了南京市水环境保护条例(2012年发布)【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南京市水环境保护条例(2011年12月28日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制定 2012年1月12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根据2017年6月27日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2017年7月21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南京市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十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水污染控制第三章水污染治理第四章饮用水水源地与特殊水体保护第五章水生态保护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控制和治理、水资源保护和利用、饮用水水源地等特殊水体保护、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水环境保护应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控源截污、综合治理,分级保护、分类管理,严格控制并削减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推进水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污染和水生态破坏,改善水环境质量。
第四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水环境保护目标和年度计划,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建立水环境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水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水环境保护工作。
南京市水环境保护条例(2011年12月28日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制定2012年1月12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控制和治理、水资源保护和利用、饮用水水源地等特殊水体保护、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水环境保护应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控源截污、综合治理,分级保护、分类管理,严格控制并削减水污染物排放总量,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推进水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污染和水生态破坏,改善水环境质量。
第四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水环境保护目标和年度计划,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建立水环境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水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水环境保护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其主要负责人对实现水环境保护任期责任目标负主要责任。
实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责任制和行政区界水体断面水质交接责任制,并纳入政府水环境保护任期责任目标。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水污染物排放单位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第五条市、县(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水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
水行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负责水资源保护,河道、湖泊、水库管理和综合整治,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综合利用,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工作。
发展和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规划、国土资源、旅游园林、交通运输、监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做好水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开发区、工业园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所在地县、区人民政府的要求,开展水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南京水资源分析评价摘要:随着南京的进一步发展,南京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水安全问题也日益严重,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南京水质状况。
我们将进行系统的分析。
南京水水资源概况南京地区平原圩区占24.0%,低山占15.7%,丘陵占48.9%,水面占11.4%。
境内共有大小河道120条,分属两江(长江、青弋江—水阳江)、两湖(固城湖、石臼湖)、两河(滁河、秦淮河),以跨省、市的流域划分水系,可划分为长江南京段、滁河、秦淮河、青弋江—水阳江四大水系。
南京本地水资源。
多年平均降水量1073.8mm。
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5.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480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1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7亿立方米。
南京过境水资源。
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可达9222亿立方米,是南京市本地区水资源总量的360倍,其中从长江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9200亿立方米,从水阳江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12亿立方米,从滁河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10亿立方米。
水库蓄水动态。
根据全市12座中型水库的统计资料:2004年年初蓄水总量为1.5342亿m3,年末蓄水总量为1.2147亿m3,全年减少20.8%。
全市最大的两座水库金牛山水库和方便水库年末蓄水量分别为0.495亿m3、0.118亿m3,分别占全市年末蓄水总量的40.75和9.71%。
水资源利用。
2004年全市实际用水总量59.06亿m3,其中工业用水34.73亿m3、农业用水(包括林牧渔业用水)17.16亿m3、生活用水7.17亿m3。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1、水资源量降水量:多年平均降雨量1068.8mm;本地水资源量:多年平均总水资源量26.62亿m3,其中,地表水19.7亿m3,地下水6.92亿m3,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的四分之一,产水系数0.393,产水模数40.45万m3/km2;客水资源量:我市地处两江两河下游,过境水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9000多亿m3,2000年过境客水资源总量为9311亿m3,其中长江客水9266亿m3,占99%,水阳江客水29.57亿m3,滁河上、中游及支流客水8.4亿m3。
一、水资源概况南京地区平原圩区占24.0%,低山占15.7%,丘陵占48.9%,水面占11.4%。
境内共有大小河道120条,分属两江(长江、青弋江—水阳江)、两湖(固城湖、石臼湖)、两河(滁河、秦淮河),以跨省、市的流域划分水系,可划分为长江南京段、滁河、秦淮河、青弋江—水阳江四大水系。
1、南京本地水资源。
多年平均降水量1073.8mm。
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5.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480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1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7亿立方米。
2、南京过境水资源。
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可达9222亿立方米,是南京市本地区水资源总量的360倍,其中从长江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9200亿立方米,从水阳江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12亿立方米,从滁河过境的水资源总量年平均10亿立方米。
3、2004年全市水资源情况。
2004年全市平均降水量958.3mm,折合降水总量63.22亿m3,比多年平均值少10.8%,比2003年少33.83%,属降水偏少年份。
2004年全市本地水资源总量22.36亿m3, 比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少26.16%,相当于年降水总量的35.37%。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12亿m3, 折合年径流深244.4mm,比2003年地表水资源量少60.68%。
地下水资源量6.24亿m3。
全市共有深层开采井约178眼,合计年开采量约为0.14亿m3。
2004年过境客水资源总量为7905.52亿m3,比2003年少15.07%,其中长江过境的客水量为7883.8亿m3,水阳江的客水量为16.49亿m3,滁河的客水量为5.23亿m3。
水库蓄水动态。
根据全市12座中型水库的统计资料:2004年年初蓄水总量为1.5342亿m3,年末蓄水总量为1.2147亿m3,全年减少20.8%。
全市最大的两座水库金牛山水库和方便水库年末蓄水量分别为0.495亿m3、0.118亿m3,分别占全市年末蓄水总量的40.75和9.71%。
江苏省地表水功能区划江苏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带,拥有着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江苏省的水资源,江苏省政府制定了一套地表水功能区划方案。
一、区划背景江苏省地表水功能区划是在国家及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实际情况而制定的。
该区划旨在合理规划地表水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需求,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区划原则1、科学性原则:根据水文地质、水资源分布、水质状况等因素,科学划分地表水功能区。
2、实用性原则:结合实际需求,考虑不同区域的用水特点和发展需要,制定实用可行的区划方案。
3、可操作性原则:确保区划方案易于实施和管理,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和政府管理能力。
4、保护性原则:以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为前提,确保地表水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区划方案根据江苏省地表水的实际情况,将全省划分为三大类地表水功能区:生活用水区、生产用水区和自然生态保护区。
1、生活用水区:该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以满足当地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为主。
该区域应确保水质优良,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2、生产用水区:该区域主要涉及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用水需求,包括农田灌溉区、工业用水区等。
该区域应确保水量充足,满足生产需求。
3、自然生态保护区:该区域主要涉及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如湿地、河流源头等。
该区域应严格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污染,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四、实施措施1、加强监管:加强对地表水功能区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污染源,确保水质达到标准。
2、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3、强化政策引导: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工作,推动绿色发展。
4、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联动机制,确保地表水功能区划的实施效果。
5、定期评估调整:定期对地表水功能区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区划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前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它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根据《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开展水资源量、质的监测工作,定期发布本地区水资源公报”的规定,编制和发布《水资源公报》是水行政主管部门法定职责。
《南京市水资源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南京市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与保护,同时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南京市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降水径流、蓄水动态、水资源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评价及重要水事等。
编制的技术依据为200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编制技术大纲》(修改试行稿)。
资料来源于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南京分局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资料,经过汇总、综合分析后编制而成。
一、概述南京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东与扬州、镇江、常州三市接壤,南、西、北三面与安徽毗邻,是江苏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下辖6个城区、5个郊区、2个县,总面积6582km2。
地理坐标从东经118°21′28″至119°15′57″,北纬30°13′39″至32°36′37″;地貌类型多样,交错分布,其中平原凹地占24.0%,低山占15.7%,丘陵占48.9%,水面占11.4%。
南京市境内共有大小河道120条,分属两江(长江、青弋江—水阳江)、两湖(固城湖、石臼湖)、两河(滁河、秦淮河),以跨省、市的流域划分水系,可划分为长江南京段、滁河、秦淮河、青弋江—水阳江四大水系。
南京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多年平均气温15.4℃,降水量较为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075.5mm。
2008年全市平均降水量963.2mm,折合降水总量63.40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少10.2%。
全市水资源总量19.61亿m3(不包括过境客水资源量8330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3.95亿m3,地下水资源量5.657亿m3。
1.自然环境概况地理位置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地区,距入海口347公里,北纬31°14′~32°37′,东经118°22′~119°14′。
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壤皖浙,北接江淮,长江越境而过。
距上海300公里,距北京1200公里,向西离重庆1400公里。
境内山岗、平原、河流交错。
全市总面积平方公里,2007年总人口万人。
自然环境概况1.2.1 地质地貌南京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南京市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723平方公里,地形以低山、丘陵为骨架,以环状山、条带山、箕状盆地为主要特色,组成了一个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洲地交错分布的地貌综合体。
其中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土地总面积的%。
地貌类型多样,决定了全市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性、多宜性。
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2%。
全市湖泊棋布,河流网织,水域面积达11%以上。
1.2.2 气候特征1) 气象特征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南京进入春季是4月1日左右,清明未到,已经柳绿桃红;进入夏季是6月8日左右,芒种时节,麦熟禾壮;进入秋季是9月18日左右;进入冬季是11月12日左右,立冬已过,草木尚未枯黄。
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略短。
2) 气温及变化年平均气温15~16℃;最高气温43℃(1934年7月13日),最低气温-℃(1955年1月6日),最热月平均温度℃,最冷月平均温度℃。
气候的变率较大,冬季干旱寒冷,夏季炎热多雨。
2007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3) 风速风向(风玫瑰图)南京市属季风气候,冬、夏间的风向转换十分明显。
冬季以东北风为主,夏季以东风和东南风为主,春季以东南和东风为主,秋季以东北风为主。
风向玫瑰图如下(静风占%)。
南京市平均风速不大,大风的日数亦不多。
最大风速s。
2007年平均风速为s,年主导风为东风,频率%。
EXPERIENCE区域治理南京市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研究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薛琼,俞欣,闵兴华摘要:2003年江苏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施行以来,对提高水环境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历时十几年后.许多地区的河湖功能定位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地区行政区划发生了调整,2003年江苏省水(环境)功能区划已经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要求,有必要进行修编。
本文阐述了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背景和原则,概述南京市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对修编主要成果进行小结,对后期的水功能区修编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水(环境)功能区;修编;南京市;建议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6-0027-0001一、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背景2003年江苏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批复《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苏政复[2003]29号)[1]。
省级水功能区批复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许多地区的河湖功能定位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地区行政区划发生了调整,已经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要求。
同时省政府2003年批复实施的省级水(环境)功能区划仅提出2020年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目标,目前已接近目标水平年,亟待提出2030年水质目标,以保障水(环境)功能区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水质持续向好。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要求,省水利厅于2018年1月组织开展全省水功能区划修编。
2019年9月,完成《江苏省省级水功能区修编成果报告》[2]评审(以下简称阶段成果),并移交至省生态环境厅。
2019年12月,在充分借鉴该阶段成果的基础上,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开展江苏省省级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工作。
在此前提下,南京市组织开展了全市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工作。
二、南京市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工作(一)修编原则根据《江苏省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工作方案》[3],本次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应遵循如下原则:1.统筹兼顾,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地表水环境质量和水(环境)功能区考核管理,形成统一的考核体系;兼顾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求,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南京市水(环境)功能区划调整研究赵伟;逄勇;陈亚男【摘要】The water environmental function zone in Nanjing City was analyzed using the established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model for the river network in Nanjing City and the unsteady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model for the Nanjing se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A sewage discharge mixing zone was set up near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function zone where point source sewage outlets were located. The transition zone was set up at the joint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function zone upstream with poor-quality water and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function zone downstream with high-quality water. Then, the lengths of the sewage discharge mixing zone and transition zone were calculated.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for adjustment of function zoning and the calculated results for the sewage discharge mixing zone and transition zone, the adjustment scheme for water environmental function zoning in Nanjing City is proposed.%利用建立的南京市河网区水量水质模型以及长江南京段非稳态水量水质模型,对南京市水(环境)功能区进行分析.在存在点源排污口的水(环境)功能区附近设置排污混合区,在上游水质差的功能区与下游水质好的功能区衔接处设置过渡带,并分别计算排污混合区和过渡带的长度.按照功能区调整原则和排污混合区、过渡带的计算结果,提出南京市水(环境)功能区调整方案.【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2(028)001【总页数】4页(P76-79)【关键词】水(环境)功能区;过渡带;排污混合区;南京市【作者】赵伟;逄勇;陈亚男【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8;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98;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10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21水(环境)功能区制度是一项全新的水资源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