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试论通货膨胀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及治理研究摘要:“通货膨胀”的产生是由于政府印发了超额的货币数量,使得货币供应量远远大于市场经济物价总和的客观需求,结果必然导致经济过热物价上升,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持续显著的上升会使人们感觉到手中的货币开始贬值,变得不值钱,物价不断上涨,使得人们生活越来越贫困,并且还将带来一系列社会稳定、经济衰退等现象。
关键词:通货膨胀国民经济社会影响一、通货膨胀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国民经济的基本构成(一)通货膨胀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货膨胀不是一个简单形成的结果,而是由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的结果。
虽然通货膨胀的形成是一个复杂作用的结果,但是不论通货膨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其直接原因非常明显,即货币供应数量远远大于社会经济中物价总额。
由于政府央行发行的货币数量远远高于社会供给商品的总价值,从而导致供小于求的现象,使得物价持续显著地上涨,这种现象的产生我们称之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有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结构性因素的改变等。
在社会部门当中,一般情况下,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增长率快于服务性部门,但由于社会需要,两大部门的工资增长率趋于相同,货币的增长率取决于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部门,即服务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向工业部门看齐。
因此,由于两大部门工资货币增长率趋于一致,所以社会总货币数量有所上升,市场中货币数量大于供给商品总价格,从而物价水平有相对提升。
(二)通货膨胀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经济学对通货膨胀与经济的关系普遍持三种不同的态度,分别是促进论、促退论以及中性论。
从短期来看,轻微的通胀可以使生产者更有动力提供更多和更好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的选择,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许多经济学家长期以来坚持这样的看法,即认为温和的或爬行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将促使生产者扩大生产,扩大生产需要更多的人力,从而提高了就业率,短期的轻微的通货膨胀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在近十年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危害\原因及对策的实证分析[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成长阶段,因此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较为复杂。
充分认识影响通货膨胀因素,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较好地规避通货膨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实证一、我国产生通货膨胀的危害1.造成货币购买力的下降通货膨胀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货币的购买力下降,造成百姓的财富严重缩水,严重的通货膨胀甚至可将百姓辛苦的劳动积累一洗而空。
如以津巴布韦在08年的通货膨胀为例,其通胀率达100500%,人们一拿到钱就要赶快去买东西,否则晚一点金钱就会贬值。
疯狂增长的物价造成央行发行的货币面值以“亿”作为单位来计量,所以那里的亿万富翁生活也很艰难。
2.物价不断上涨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持续上涨,尤其是PPI不断上升,造成企业的成本压力增加,一些中小型企业甚至不堪重负而面临倒闭。
我国由于物价上升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挤压下,很多沿海的中小型企业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
3.银行存款负利率扩大随着物价的上涨,银行存款的负利率也会不断扩大,老百姓对通胀的预期会趋向一致,存在银行中的存款就会有所动摇,一旦银行中的巨额资金被撬动,必然会造成后果严重的流动性资金泛滥,造成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1.流动性过剩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按照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通货膨胀是由于流通中货币供应量远远大于经济增长所需要的实际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性原因。
现阶段物价水平的快速上升是由于流动性过多造成,而我国流动性过剩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外汇占款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收支连年顺差,特别是近十年以来我国的贸易顺差大幅度上升,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不得不干预外汇市场,买进美元,投放人民币。
这样一来在外汇管制条件下,贸易顺差带来的净利润变成了人民币发行量的增加。
央行为了稳定币值同时在公开市场上发行票据进行对冲,希望通过这种办法对冲掉经济体系中增加的货币量。
近十年我国经济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市场营销1111班姓名:于晨颖学号:1120404132日期: 2012年12月18日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一、通货膨胀的相关概念 (2)(一)、通货膨胀的定义(二)、通货膨胀的分类1、从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2、从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划分3、从通货膨胀在现实生活中的显现程度进行划分二、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4)(一)、本轮物价上涨“来得早、涨得快”(二)、粮食、蔬菜、猪肉价格异常轮番上涨,驱动食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三)、非食品价格呈现较快的上涨势头三、近十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5)(一)、反危机实施的扩张性经济政策,叠加外汇占款持续增加,致使央行释放了过量的流动性,这是推动当前物价上涨的首要原因(二)、政府投资过热也是“流动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三)、周期性价格上涨和干旱自然灾害,是推动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四)、世界进入新一轮通胀周期,输入性通胀因素影响明显四、治理我国通货膨胀的政策与建议 (7)(一)、我国针对通货膨胀实施的对策(二)、解决我国通货膨胀的建议五、总结 (8)六、参考文献 (10)近十年我国经济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摘要】在人类的经济发展史上,通货膨胀与市场经济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的历史几乎一样古老。
进入21世纪以来,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上必须正视的重要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出现了物价飞涨,房价居高不下和失业人口较多等众多经济问题。
这些问题与我国目前出现的通货膨胀有着密切联系。
本文通过对通货膨胀的定义、类型和产生原因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并联系我国已出台的相关经济政策,对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提出合理的建议与解决方法。
【关键词】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现状解决对策一、通货膨胀的相关概念(一)、通货膨胀的定义何谓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通常被定义为价格的普遍上涨。
按照经济学原理,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近十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我国在经历了1998-2002年的通货紧缩以后,迎来了物价缓和性和波动起伏性上涨的新一轮通货膨胀周期。
2003-2006年,我国的CPI指数上升幅度较小,分别为1.2%,3.9%,1.8%和1.5%。
而进入2007年后,物价上涨幅度明显加大。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期,接着在2010年又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
年份GDP增长率通胀率存款利率外汇(10亿美元)2002 9.1 -0.8 1.98 286.407 2003 101.98 403.2511.22004 10.1 3.9 2.25 609.932 2005 11.3 1.8 2.25 818.872 2006 12.7 1.5 2.25 95452007 14.2 4.8 3.6 15282.49 2008 9.6 5.9 3.6 19460.3 2009 9.2 4.3 23991.52 2010 10.3 4.4 28473.38 中国2002-2010年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存款利率及外汇 1理论上,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1.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需求拉上的通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引起物价的普遍上升。
2003年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历史上最宽松货币的时期。
期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表述历经了“适度宽松、宽松、适度从紧、从紧”等多次变化,但每年央行都向市场注入大量货币,2006年为14500亿元,2007年为14700亿元,2008年高达18600亿元,2009年更高达27500亿元。
目前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的迹象。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通货膨胀的时代。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增大,一般物价上涨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
本文通过结合相关资料着重分析了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是农产品价格上涨所引起的通胀以及输入型通胀。
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政策建议,即既要采取常规的治理通胀措施,又要结合当前形势采取一些非常规措施。
关键词:通货膨胀物价上涨货币投放量输入型通胀人民币升值一、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现状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粮食等农产品及以粮食为原料的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诱发的,反映在中国CPI中,是食品价格涨幅极大地推高了CPI指数。
蔬菜、鸡蛋、糖、油等日常用品价格上涨。
近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在食品、住房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出现了物价的普遍持续上涨。
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货膨胀的压力越来越大了。
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十月份CPI飞跃上涨至4.4%,为两年来高点。
如果物价普遍持续上涨,具体商品的价格作为市场信号的功能就失效了,市场也就不可能合理配置资源,经济秩序将会陷于混乱。
二、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当前在中国发生的通货膨胀,不可能是某一个因素作用的结果,它的成因涉及到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各个层面。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货币投放量扩大。
在经济市场中,货币投放量大主要加强了金融市场的流通性,货币数量的增加直接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然而投放货币的同时,若货币供给速度大于了潜在经济增长率(即真实利率)就会对商品价格产生一个较强的拉动作用。
这个拉动作用对价格的影响相对经济增长峰值有一个时间上的滞后期,国际经验为3年,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是半年至1年。
去年我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高达9.58万亿元,助推M1,M2达到了十年的高点,截止2010年2月,我国M2总量达到近40万亿元人民币。
目前的物价上涨通胀压力加大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1、供需失衡比如食品行业这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胀2、成本拉动比如原油铁矿等国际价格上升国内这些行业的价格上涨3、国内投资过热大量流动性流向楼市股市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胀压力加大4、国际贸易失衡巨额顺差的长期存在外汇占款严重RMB投放过多5、RMB升值预期使得大量国际资本流入国内长期的货币超发,特别是08年金融海啸时期国家又向市场注入了巨额的货币,导致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引起了当前严重的通货膨胀。
我个人认为有房价的原因。
住房成本上升,大多数人的生活成本就上升了,由此从事生产销售的企业和个人就要提高收入以维持生计,然后什么都涨了。
1.大量外资涌入导致货币供应量不断增长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因素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三次通胀高峰的共同点,都是因为央行出于财政开支的压力把货币发多了。
近十年来,政府财力已空前增强,在制度上也不再允许通过超经济发行货币来弥补财政赤字,再加上商业银行改制已建立起放贷的约束机制。
2. 低利率放大投资和资产泡沫导致货币供应量扩张 1998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以刺激总需求为中心的宏观经济政策。
银行大幅度下调了存贷款利率,企业利润增加,企业的资本金相应大幅增加,导致企业投资增长过快。
投资增长过快过热导致市场流动性充裕和银行贷款规模的大幅扩张,也是货币供应量过大的直接原因。
3.国际石油价格飙升 受全球石油需求强劲、地缘政治危机、美元走弱、游资炒作等因素的影响,2007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振荡盘升,目前已冲破120美元/桶的历史高位。
作为一个经济高速成长中的大国,我国对石油的需求呈现强劲增长趋势。
1980年至2007年间,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了3.1倍。
2007年我国原油消费量为3.46亿吨,同比增长7.3%,其中净进口原油15928万吨,同比增长14.7%,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46.05%。
4.劳动力成本上升 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导致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对于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成本推动和外部因素等。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阐述通货膨胀的成因。
首先,货币供应过多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中央银行过度发行货币,超过了经济实际需求时,就会导致货币供应过剩,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过多会导致货币的价值下降,进而推动物价上涨。
此外,货币供应过多还会刺激需求增长,加剧通货膨胀的程度。
其次,需求过热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经济发展较快,居民收入增加,消费需求旺盛时,市场上的商品需求会超过供给,导致物价上涨。
需求过热通常伴随着投资过度、消费过度等现象,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需求过热还可能引发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等问题,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第三,成本推动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生产成本上升,企业为了维持利润水平,会将成本上涨转嫁到产品价格上,导致物价上涨。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这些因素都会推动物价上涨,加剧通货膨胀的程度。
最后,外部因素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外部因素包括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自然灾害、地缘政治风险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会影响进口商品价格,自然灾害会影响农产品价格,地缘政治风险会影响原材料价格,这些外部因素都会对通货膨胀起到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货币供应过多、需求过热、成本推动和外部因素等。
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
在实践中,政府和中央银行应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维护经济稳定。
我国近几十年的通货膨胀与紧缩问题分析一.通货膨胀:指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1. 中国近几十年通货膨胀情况:95100105110115120125788082848688909294969800 1.52.02.53.03.54.0788082848688909294969800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年=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2,通胀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近几十年我国通货膨胀曾经出现过四次波峰,其产生的原因和呈现的特征也各不相同:①第一次通胀(1979-1980)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至1980年我国两年财政赤字都达170亿元以上,国家不得不增发货币130亿元来弥补国库亏损。
1980年底,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78年增长63.3%,大大超过同期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6.6%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37.3%的幅度,自然引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通货膨胀,使商品价上涨率达到波峰的6%,已经到了经济危机的临界点。
针对此次通胀,虽然政府强调基本建设必须积极而又量力地循序进行,不可一哄而上,但由于从中央到地方对调整的认识不统一,在1979年停建、缓建了一批大中型项目,1980年继续停建、缓建了一批项目的情况下,基建总规模仍然没有减下来,地方和企业财权扩大后盲目上项目,财政大量赤字,货币发行过多。
最终在物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不得不在1981年采取“急刹车”措施,进一步大幅压缩基建投资规模。
这一阶段宏观调控主要采取了行政和计划手段对经济进行整顿。
②第二次通胀(1985-1987)1986年后,由于政策调整,随着商品价格的放开和工资改革的推行,旧有价格体系和经济结构中不合理因素又使通货膨胀再度爆发。
1987年底货币供应量达到1454亿元,比1983年增加925亿元,增幅为174%。
这是因为工资改革、职称评定及随之而来的基本建设投资的大规模升温,和乡镇企业以银行信贷形式大批上马,导致了市场对货币的大量需求。
近十年来我国通货膨胀地原因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地货币数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数量而引起地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地经济现象.我国在经历了年地通货紧缩以后,迎来了物价缓和性和波动起伏性上涨地新一轮通货膨胀周期.年,我国地指数上升幅度较小,分别为,,和.而进入年后,物价上涨幅度明显加大.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出现了一段时间地低迷期,接着在年又出现了明显地通货膨胀.
理论上,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原因:需求拉动地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地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地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地通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地通胀,即“太多地货币追逐太少地货物”,按照凯恩斯地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地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引起物价地普遍上升.年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历史上最宽松货币地时期.期间中央银行地货币政策表述历经了“适度宽松、宽松、适度从紧、从紧”等多次变化,但每年央行都向市场注入大量货币,年为亿元,年为亿元,年高达亿元,年更高达亿元.年,央行资产从万亿元涨到万亿元,广义货币从万亿元涨到万亿元(超过美国地万亿美元,而中国地只有美国地三分之一),银行资产从亿元涨到万亿元,而同期名义只涨了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成本推进地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地通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地一般价格总水平地上涨.造成成本增加地原因大致有,工资过度上涨;利润过度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一旦人们意识到经济正处于通胀时,就会要求工资上涨,以求得和以前同等地购买力.这样,企业地生产成本增加,便会进一步提高商品价格,进而导致物价进一步上涨,形成恶性循环.通胀会使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如棉花、糖、石油等等,从而增加了企业地生产成本.年全球经济危机发生以后,大多数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商品和资源,价格上涨较快.年,部分国家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从而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这
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更加剧了通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国际因素地影响:年随着中国经济地慢慢复苏回暖,人民对经济地信心增加,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今天,中国已经成为海外铁矿石最大买家,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全球最大铜消费国.尤其是中国地建筑行业和制造行业,对原材料地需求量巨大,这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大宗商品价格通货膨胀现象地主要原因.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加剧了世界金融市场地动荡,而美元贬值则大范围向全世界输出通胀.首先,美元地贬值推动了以美元计价地商品价格上涨;其次,为了对冲美元贬值风险,国际风险资本投资黄金和原油等大宗商品保值,增加了大宗商品需求,导致价格屡创新高.而中国对全球大宗商品需求旺盛,自然会受到美元贬值地巨大影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结构型通货膨胀:价格地结构性上涨主要是国内猪肉和粮食等价格和国际粮食价格普遍上涨,带动国内食品价格上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惯性效应:我认为所谓地惯性效应可以分为通货紧缩地惯性效应和通货膨胀地惯性效应.我们都知道,年,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为了刺激消费,改善市场地萎靡状况,我国采取了宽松地货币和财政政策,市场地货币流通量大大增加.年通货紧缩结束后,市场货币量继续增加,从而引发了通胀.年,我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投资万亿用以刺激经济,而经济低迷时期各个国家开始了新一轮地汇率大战、贸易大战、国际大量游资地流动等使我国在年又出现了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地惯性效应是指人们处于通胀环境下地正确预期会加剧通货膨胀或者使通货膨胀持续很长地一段时间.比如,人们预测到某一商品地价格会持续上涨,就会囤积居奇,以期在未来获得更高地收益,这样会加剧通货膨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以上是我对近十年来我国通货膨胀原因地一些简单地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