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其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关键词 妊娠 再生障碍性贫血 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下称在障)是一种骨髓功能减退或衰竭产生全血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的一类贫血,属于难治性贫血。
再障对母体的危害为贫血,感染和出血以及体质虚弱等,为此在护理方面对母儿的安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大多数认为妊娠可使再障病情恶化[1],我院产科曾收治六例妊娠合并再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1990年10月~1997年4月收治妊娠合并再障6例,年龄21~40岁,平均29岁,均为初产妇,其中2例为高龄初产,妊娠前已明确诊断为再障者4例,2例妊娠前一直不明原因贫血,于妊娠中期经骨髓穿刺证实为再障。
6例新生儿均存活,临床资料见表一。
临床表现 妊娠前无自觉症状1例,头晕、乏力1例,皮下瘀斑或出血点2例,临床表现均出现2例,妊娠后明显头晕、胸闷、乏力4例,皮下出血及鼻腔、齿龈出血明显2例,伴明显浮肿及腹水1例。
2 护 理 2.1 消除不良情绪,保持愉悦心境 再障一般发生于年轻妇女,临床医生对于再障,多主张一旦确诊采取中止妊娠措施。
但因孕妇求子心切不顾医生们的劝告,带着焦急与恐惧心态继续妊娠。
因此一旦住院往往已是妊娠中期,此时应根据病情和化验结果,通过观察和交谈,了解家庭、丈夫、盼儿程度、经济状况以及工作情况等,熟知其主要的心理症状,以便给予心理安慰和照护,让其稳定情绪,顺利渡过中期妊娠,争取晚期妊娠适时终止妊娠。
如一高龄初产,红细胞计数0.67×1012/L,血小板3×109/L,曾因再障作中期妊娠引产,给家庭带来不和睦,丈夫不体谅,因此本次妊娠开始,求诊于上海十家医院,无一位医生同意她继续妊娠,由于患者态度坚决,故通过卫生局转入我院,继续妊娠治疗,来院时孕期20周,在32+5周终止妊娠。
在这期间,牙龈出血、血尿、便血、全身皮肤出血,特别是妊娠后全腹皮肤充满血斑、腹水、全身浮肿以及心衰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情绪时有波动,认为必死无疑,对其父母立下遗书,在这紧要关头,我们与之亲切交谈,鼓励她树立信心,战胜病魔,同时与其丈夫交谈,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去掉不良情绪,化消极为积极,使之主动地配合各项医疗工作。
妊娠合并贫血妊娠期妇女对铁及叶酸需要量增加、饮食中的铁及叶酸不能满足需求,妊娠期叶酸排出量增多等原因使孕妇易贫血。
当血红蛋白<110g/L时可诊断为贫血。
判断贫血程度:轻度(100~109) g/L;中度(70~99)g/L;重度(40~69)g/L;极中度(<40 g/L)。
贫血的影响①对孕妇:使孕妇对分娩、手术、失血等耐受变差,重度易致贫血性心脏病,使孕妇抵抗力降低,使胎盘供血减少,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妊娠可加重病情,易致颅内出血、严重感染。
②对胎儿:轻度缺铁贫血,由于“掠夺现象”,胎儿缺铁程度不严重,但母体重度缺铁时,可致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早产,远期不良影响等。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轻度贫血对胎儿影响不大,胎儿一般骨髓象正常。
贫血的特异性检查:缺铁性贫血为铁代谢相关检查,其骨髓象为红系增生活跃,骨髓铁染色减少;再障为骨髓检查,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减低,淋巴细胞增多;巨幼贫为叶酸代谢相关检查,其骨髓象为红系呈巨幼细胞增生。
症状表现:缺氧表现,如疲乏困倦、皮肤苍白、头晕眼花、失眠等。
特异性表现:缺铁贫: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吞咽困难、异食癖、勺状甲;再障:极易感染、严重出血;巨幼贫:舌乳头萎缩、恶心呕吐,手足麻木,针刺冰冷等感觉异常,行走困难,表情淡漠等。
处理:预防性补铁、补叶酸,及时产检,治疗性补铁、补叶酸、维生素B12,输血(HB 小于70g/L),预防产时、产后并发症。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妊娠早期行人工流产,妊娠中晚期则严密监测,支持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期待至足月。
如何预防1、妊娠前积极治疗失血性疾病如月经过多等,以增加铁的储备。
2、妊娠期加强营养,鼓励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鸡血、豆类等。
3、孕妇定期检测血常规和铁蛋白,血红蛋白在70g/L以上者,以口服铁剂为主,例如多糖铁复合物、琥珀酸亚铁、硫酸亚铁、10%枸橼酸铁铵等,孕妇补铁补血的同时不宜多喝茶、咖啡否则会影响补铁效果。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摘要】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罕见的妊娠期并发症,对孕妇和胎儿均有严重危害。
本文从临床表现与诊断、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和并发症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详细讨论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特点和检查手段,有助于医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总结了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治策略,以及对预后和随访的建议。
全面了解并有效管理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对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关键词】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治疗、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并发症、诊治策略、预后、随访建议1. 引言1.1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概述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因红细胞生成障碍而导致贫血的一种疾病。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与孕妇体内铁元素代谢异常、激素水平改变、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该病在妊娠晚期及产褥期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乏力、头晕、心悸、气促、皮肤苍白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心慌、水肿、黄疸等并发症。
诊断该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医生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针对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铁剂补充、维生素补充、红细胞输注等,对严重贫血的病例可考虑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和相关指标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妊娠合并症,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均有一定影响。
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充分了解该病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临床表现与诊断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临床上表现为贫血症状,包括乏力、头晕、心悸、气促等。
在妊娠期间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在第二至三个孕周或第二至三个产程后出现,应该高度怀疑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能性。
浅谈妇女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其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33-01
妇女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指患者既往无贫血病史,仅在妊娠期发生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十分罕见而又严重的疾病。
患者表现为妊娠期的血象减少和骨髓增生低下,而妊娠前和妊娠终止后血象正常。
1paaa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主要为病毒感染、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等。
目前,paaa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的原因有:
1.1激素影响。
对于人类,没有证据表明生理剂量的雌性激素能抑制骨髓造血。
红细胞生成增加受红细胞生成素的控制,胎盘泌乳素使epo增加,而高水平的雌激素则对其有抑制作用。
1.2免疫机理。
有些患者在1次妊娠中发病,而在其后的妊娠中可能正常,可能是因为不同的抗原型引起母体抑制造血的免疫反应不同所致。
1.3造血微环境改变。
虽然paaa患者的造血抑制是可逆的,但造血干细胞数量少或功能差仍是事实,在其他因素影响下可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其确切机理尚待从骨髓培养、造血因子水平、免疫学以及妊娠期内分泌改变等方面进一步的研究。
2paaa的诊断
2.1病史。
既往无贫血史、无不良环境和有害物质接触史,仅在妊娠期出现的aa。
表现为妊娠期的血象减低和骨髓增生低下,而妊
娠前及妊娠终止后的血象是正常的。
2.2临床表现。
随着贫血的加重,患者会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点及紫癜等,严重者感全身乏力、头晕、头疼和反复感染。
2.3实验室检查。
早期行溶血试验,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细胞或骨髓单个核细胞,检测血小板抗体,可以明确诊断。
3paaa对母婴的影响
paaa对母婴都有严重影响。
孕妇易发生全身出血倾向如皮肤紫癜、外出血、严重的颅内出血及脏器出血、白细胞降低、反复感染、严重贫血可造成心功能衰竭等。
尽管随着新生儿疾病治疗水平的提高,paaa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存活率已经提高,但与该疾病相关的死亡率仍然很高,主要是由于感染和出血。
对新生儿的危险主要有:3.1胎儿畸形。
由于孕妇用药(免疫抑制剂)所致。
3.2感染的危险增加。
由于母体粒细胞数目下降所致,同时与宫内感染有关的新生儿问题增加。
3.3出血危险。
因受母体血小板减少的影响,胎儿血小板计数下降。
3.4早产、低体重儿危险增加。
可能与孕妇贫血程度及免疫治疗有关。
3.5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
输注全血和血小板时,孕妇体内抗血小板抗体的介导作用。
4paaa的治疗
paaa治疗的关键是要兼顾母婴情况,包括疾病本身的治疗和对胎
儿情况的监测。
4.1终止妊娠。
当存在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时,如果需要实施剖宫产,术前应予成分输血,提高血小板数目,术中准备充足血源以备急用,同时麻醉必须要充分,以避免疼痛导致的收缩压升高而引起颅内出血。
4.2alg、atg及环孢菌素。
alg、atg及环孢菌素是治疗aa的有效药物,但是有严重的副作用。
alg、atg为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导致胎儿生长迟缓。
如果患者在2~3个月内不可能分娩,除了支持治疗外,似乎可以考虑联合应用atg。
近年来环孢菌素用于aa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尚未见到用于paaa的报道。
4.3血液制品。
妊娠期间,推荐红细胞输注使血红蛋白水平不低于80g/l,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白细胞输注的唯一指征是,明确的严重感染。
需要密切关注的是持续、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因为当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时,自发性出血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应进行血小板输注。
4.4激素。
皮质类固醇和雄激素治疗paaa的效果有争议。
妊娠女性胎儿时,禁用雄激素。
有人认为,皮质类固醇可以缩短贫血时间,并缓解症状。
4.5csf。
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的产物csf已广泛地应用于aa
的治疗,但是在孕妇中使用的安全性尚不清楚。
4.6改善微循环。
东莨菪碱和一叶秋碱对aa,尤其是较轻的病例有一定的作用,未见到用于妊娠期的报道。
4.7抗生素。
与粒细胞减少症有关的发热和感染,应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总之,paaa是一种临床罕见的严重的疾病,与妊娠密切相关,尽管在病因和发病机理等方面还不明确,但我们要对孕期出现贫血的孕妇提高警惕,首先明确诊断,并加强对母婴的监测,积极治疗合并症,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王淑贞主编.实用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