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本质与功能_PPT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10
音乐的功能、价值与本质(一)作者: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宋瑾人创造音乐,是因为有听觉方面的特殊需要。
从世界范围的历史看,这种需要经历了许多变化。
原始时期,萌芽状态的音乐是和劳动、宗教、礼仪、交际、娱乐等活动混杂在一起的。
后来,音乐艺术逐渐从综合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特殊的活动,也成了社会分工之一。
在分工的情况下,音乐除了作为专业艺术的一个种类存在外,也依然在各种综合活动中存在着。
这样,它就在多种功用中具有多种功能。
在当代社会,人们将音乐用于更多的领域。
这样,音乐就具有了比过去更多的功能。
可以预见,音乐除了现有的功能外,还将不断增加新的功能。
音乐能满足人对它的多种需要,因此音乐具有多种价值。
对音乐的各种功能和价值进行比较,将发现音乐作为审美对象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有价值。
根据本质的经典定义,音乐的审美功能便是“本质功能”,音乐的本质就体现在人与音乐的审美关系中。
此外,在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比较中,可以进一步看清音乐的特殊性。
而在音乐艺术内部对各种音乐现象进行比较,则有助于搞清音乐在艺术范围内的分化情况。
本章的任务是通过对音乐各种功能、价值的考察和相互比较,通过音乐与其他艺术的比较,以及不同样式的音乐的比较,认识音乐的审美本质及其具体体现。
第一节音乐的功能与价值一、音乐的功能1. 实用功能。
音乐被用于教化、宣传、教育、认识、宣泄、科学利用等等目的时,具有各种实用功能。
中国自古就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说法。
这是孔子说的,又为后世沿袭儒家思想者所认同。
为什么说改变风尚习俗或道德教化最擅长者是音乐呢?因为音乐对人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古至今,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等等,都把音乐当作教化的手段。
也就是说,他们看到了音乐对人产生作用的特殊性,并且认为音乐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这种特殊功用,希望利用它来“寓教于乐”,达到教化的目的。
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有人持相似的观点和态度,如亚里斯多德和柏拉图。
中世纪音乐被用于宗教的目地,它的教化作用几乎是天经地义、无须辩白地直接渗透在生活各方面。
第一章音乐的本质与功能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习者了解音乐的起源与发展跟人类的自身发展及社会、自然等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探究各种音乐产生学说,其合理性及多元性;认识音乐的发展从非审美的领域中萌芽并逐步分化出来,然后又逐步汇合起来,形成综合音乐形式,随即又进行更高级形式分化,这种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规律。
初步掌握音乐的本质,现实社会审美活动的主观思想和与其它艺术形式区别的本质特征,理解音乐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中的功能,重点掌握音乐的特殊教育功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音乐的起源、音乐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2、掌握音乐的功能,主要是音乐的教育功能。
教学环节和方法:本章教学主要以讲授法为主,辅助使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音乐的基础知识。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
音乐活动对学前儿童的生活、学习、成长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音乐的本质?为什么说音乐具有教育人的功能?如何理解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音乐能力发展乃至全面发展究竟有何关系?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本章的内容。
第一节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一、音乐的起源一是“模仿说”:起始于古希腊德漠克里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亚里士多德为最杰出的代表。
他们认为艺术(包括舞蹈)起源于人对自然地模仿,而模仿是人的天性和本能。
二是“游戏说”:席勒认为艺术的根本起因则是“游戏的冲动”、“以假象为快乐的游戏冲动一发生,模仿的创作冲动就紧跟而来,这种冲动把假象当作某种独立自主的东西”。
他还认为,游戏是自由的人性表现,游戏也是人类最终脱离动物界的标志,在游戏中人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满足,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
三是“巫术说”泰勒提出,由于原始人处在蒙昧状态,生产力极其低下,利用自然的能力极其低下,原始人的思维分不清主客观的界线,认为一切自然物都和自己一样是有灵魂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生产出各种宗教信仰和巫术魔法,以求把握未知的外部世界,使自己的身心达到某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