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外引流术后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412.00 KB
- 文档页数:40
脑室外引流术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引流管连接是否正确,引流是否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
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翻身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2、观察并记录脑脊液的颜色、量及性状记录24小时引流量,每日引流量不宜超过500毫升,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日脑脊液可略呈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脑脊液中有大量血液,或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提示有脑室内出血。
脑脊液分泌增多可能有颅内感染。
3、病人有无颅内感染的全身及局部症状,如头痛、呕吐,颈项强直,高热甚至抽搐。
4、拔管后重点观察钻孔和头皮插管处有否脑脊液漏,有无局部炎症反应,是否再度出现颅内压增高。
【护理措施】1、术前按常规准备,备头皮。
2、引流管的位置:病人回病室后,立即在无菌条件下连接引流瓶(脑室外引流装置或引流袋)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额角(眼睛外角)10~15cm(100~150毫米水柱),固定好引流瓶,使脑脊液缓慢流出。
术后早期应该严格控制引流速度,装置太低会造成脑脊液短时间内大量流失,颅内压骤然降低引起脑室出血或脑组织移位,装置太高不利于引流。
3、脑室引流不畅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1)引流管放入脑室过深过长,在脑室内盘曲。
(2)引流管太浅。
(3)引流管吸附于脑室壁,可旋转引流管,使管离开脑室壁;(4)若疑引流管被小凝血块或脑组织碎块、脓栓阻塞,可轻轻向外挤压引流管或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轻轻抽吸,不可注入生理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至导水管引起日后梗阻性脑积水。
必要时重新置管。
4、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定时更换引流瓶,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入脑室,必要时做脑脊液常规或细菌培养。
勿使引流瓶内液体过满,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
5、搬动病人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瓶内的脑脊液或空气逆流入脑室内及引起颅内压急剧变动。
6、烦躁不安的病人应严防引流管脱出、折断及自行拔除。
17-脑室外引流的护理什么是脑室外引流?脑室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脑室内积液时可通过脑室外引流管引流。
脑室外引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常用于治疗脑积水、脑出血等症状。
脑室外引流可以减轻病人的症状,避免病情恶化,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脑室外引流的护理脑室外引流是需要专业的护理的,下面是护理的几个方面:1. 安全和舒适脑室外引流是一种手术,需要仔细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护理人员要定期检查引流管的位置和流量,避免引流管脱落或移位导致患者病情恶化。
在护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保持引流管和连接管道的清洁,避免感染。
2. 疼痛管理手术后的患者常常会有疼痛感,需要进行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理人员可以采用口服止痛药或注射止痛药来缓解疼痛。
3. 立位训练在患者的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立位训练,帮助患者逐渐适应正常生活。
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的站立姿势和平衡性,并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步态功能。
4. 引流管的照顾引流管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以防止感染。
在更换引流管时,需要注意操作的卫生和正确性。
如果出现引流管意外脱落或破裂等情况,需要紧急处理,以避免患者病情恶化。
5. 管道和外袋的照顾管道和外袋的清洁和更换也非常重要,这可能需要更换消毒过的管道和外袋。
定期更换管道和外袋可以避免污染和感染,并帮助维持防腐保护域的效果。
脑室外引流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病情的恶化,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后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并注意消毒和更换需求。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脑外科手术后,患者可能需要留置引流管以便排除血液、脑脊液和其他体液。
引流管是一种管状装置,通过放置在手术切口或脑室内来排除体液。
下面是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措施。
1.检查引流管的位置和通畅度。
护士应定期检查引流管的位置是否正确,以及引流管是否通畅。
如果引流管位于不正常的位置,应及时调整;如果引流管不通畅,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进行冲洗或更换引流管。
2.保持引流管的固定。
引流管需要固定在患者的身体上,以防止其移位或脱落。
护士应使用适当的固定制剂,如胶布或绷带,来固定引流管。
同时,护士还需定期检查引流管的固定情况,确保其牢固不松动。
3.保持引流管通畅。
为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护士需要定期冲洗引流管。
冲洗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其他适当的液体。
冲洗的频率和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来决定。
在冲洗引流管之前,护士需要先准备好所需的设备和液体,并采取洁净操作,以避免感染风险。
4.监测引流液的性状和量。
护士应定期检查引流液的性状和量。
引流液的性状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效果。
一般来说,引流液的颜色应为清亮或淡黄色,不应有血块或异味。
引流液的量应保持稳定,如引流液量明显增多或减少,应及时报告给医生。
5.防止感染。
引流管是一项侵入性操作,易受感染。
因此,护士需要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护士应定期更换引流管固定制剂,保持切口及引流管周围的清洁,避免皮肤破损,确保洁净环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6.定期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除了对引流管进行护理外,护士还需及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如发现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发热、意识状态改变等异常症状,应及时报告给医生。
7.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
脑外科手术后,患者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休养和康复。
护士需要给予患者必要的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
8.提供心理支持。
脑外科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次较大的生理和心理创伤,可能会对患者产生恐惧、焦虑和其他负面情绪。
关于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经验总结概述脑外科手术后患者常常需要留置引流管,以排出脑部过多的液体。
引流管的护理十分重要,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康复状况,也影响到医院的治疗效果。
在护理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病人是否出现感染、颅压升高等情况。
•引流管有无脱落,液体是否正常排出。
•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
•护理过程中是否遵守消毒规范,是否用药和清洗工具正确。
总的来说,引流管的护理要求我们严谨、细致、耐心,才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系统化护理在引流管的护理中,我们可以采用“7S”系统化护理法:1. Clean 环境干净整洁:病人平时生活的环境一定要干净整洁,保持病人的卫生和环境的卫生,减少引流管的感染风险。
2. Suction 放置引流管:放置引流管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清洁引流口,并正确选择引流管的尺寸,以确保引流管口径能够很好地匹配引流口,并能够达到引流的效果。
3. Stability 稳定:因为引流管的应用场景比较特殊,需要考虑手术后卧床时间长,病人生活动作受限等因素,所以我们应该确保引流管的稳定性。
4. Secure 安全:引流管的安全对病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必须确保引流管的安全,避免引流管与外缘摩擦,发生破溃或脱落现象。
5. Speed 速度:引流管流量过慢会影响治疗作用,过快则可能形成漏斗状骨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引流管排液的阻塞、溢流等,因此在引流管的使用过程中,流量需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6. Skin 皮肤护理:皮肤的损害常常是引流管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之一。
因此,保护病人的皮肤对于引流管的使用与护理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注意贴合与清洁,避免压迫或擦破。
7. Support 患者支持:在日常的治疗护理工作中,我们应该认真倾听病人的治疗感受、康复建议,并尽自己的所能,用良好的态度和专业的技能支持患者的需求。
具体操作步骤主要步骤有以下几个:1. 引流管拆线。
护士应该始终保持手部的清洁和反复洗手,然后用规定的方法一步一步,把引流管拆开,检查流量、温度和液体质量。
脑室外引流管护理要点
1、标记:病人回病房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将引流袋悬挂于床头并妥善固定管道,护士应注明引流管名称、留置日期贴于引流管上。
2、引流袋的高度: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Cm(即外耳道水平)侧卧位: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cm。
头痛者注意观察高度以及引流量,以判断颅内压高或低引起的头痛。
(如为血性脑脊液引流袋可适当放低)
3、妥善固定:
①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
②术后病人头部的活动应适当限制,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③搬运病人时应暂时夹闭引流管。
4、观察引流的量、颇色、性状、通杨度:
①术后早期: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易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此时抬高或暂夹闭引流管。
引流液<500ml/d。
(颅内感染:引流量可适当增多,注意也解质补充。
)
②色:术后1-2天可略呈血性,渐变橙黄色,最后澄清。
③性状:异常时呈毛玻璃状或絮状物示颅内感染。
④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示通常,反之不畅。
5、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量,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作脑脊液检查或细菌培养。
6、拔管:拔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局部有无脑脊液漏。
脑室引流的护理措施引言:脑室引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脑积水等脑室扩张病变。
在术后的护理中,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脑室引流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护士们更好地进行护理工作。
一、术后监测1.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护士应及时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如出现意识改变应及时报告医生。
2.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3. 观察伤口状态: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渗液、红肿、感染等情况,及时处理。
二、引流管的护理1. 引流管的固定:保持引流管的固定,避免脱落或误位。
2. 引流管的通畅: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如有堵塞应及时处理,避免引流不畅。
3. 引流液的监测:定期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如有变化应及时报告医生。
三、卧位护理1. 高位卧床:术后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头部略高于胸部,有助于引流液的排出。
2. 定期翻身:避免长时间固定在一个位置,定期翻身有助于预防压疮的发生。
四、感染防控1.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周围的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的发生。
2. 手卫生:护士在处理引流管或伤口时要进行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隔离措施:对于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避免感染的传播。
五、药物管理1. 使用抗生素: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2. 镇痛药的使用: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镇痛药物,保持患者的舒适度。
六、病情观察1. 观察引流液的变化: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味等变化,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2. 观察患者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发热等,如有症状加重应及时处理。
结语:脑室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脑室引流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后监测、引流管的护理、卧位护理、感染防控、药物管理和病情观察等方面。
护士们在术后的护理中应严格按照这些措施进行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脑室外引流护理范文脑室外引流(ventriculostomy)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在治疗颅内高压、脑积水、脑出血等病情中被广泛应用。
而脑室外引流护理则是对这一手术后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以确保患者安全和有效的引流。
一、患者的监测:1.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
2.神经功能监测: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瞳孔对光反应等,及时发现任何异常。
3.引流量监测:监测引流管的引流量,正常情况下应保持稳定。
二、引流系统的维护:1.保持引流通畅:每日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情况,注意是否有阻塞、漏液或粘连现象,及时清除异常。
2.引流系统的管道消毒:每天更换引流系统,并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3.严密连接:确保导管与引流系统的严密连接,防止漏液或感染。
4.拔除引流管的技巧:当医生确定引流不再需要时,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及引流量,遵循医嘱操作。
三、感染预防:1.严格的手卫生:护士应在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避免细菌感染的传播。
2.消毒措施:在每次更换引流系统之前,需进行适当的消毒操作,以确保手术部位的清洁。
3.引流系统观察:每天观察引流系统是否有渗漏、感染迹象,如有异常,及时更换系统。
4.避免交叉感染:隔离病房内其他患者需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避免病原体的传播。
以上是脑室外引流护理的主要内容,综合护理措施包括精心的监测、引流系统的维护和感染预防。
在提供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及时观察患者的状况,发现任何异常及时处理。
此外,还需要与患者及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并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简述脑室外引流的护理措施脑室外引流,这个听起来很专业的词儿,其实说白了就是给脑子里的液体“开闸放水”。
脑子里一旦积水,嘿,那可就麻烦大了。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项技术背后的护理措施,咱们轻松一点,幽默一点,毕竟话题有点沉重嘛。
1. 了解脑室外引流1.1 什么是脑室外引流脑室外引流,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一个小管子,把脑室里的积液引流出去。
这项技术通常是在病人因为脑水肿、脑出血等原因,脑内压力太高的情况下使用。
想象一下,就像给水管清理淤泥一样,必须得把里面的东西清理出去,才能保持正常的“流通”。
1.2 为什么需要护理既然有了引流,就得有人负责维护这个“水管”。
这可不是小事情!护理人员需要时刻关注病人的状况,确保引流管畅通无阻。
就像种花一样,得时常浇水、施肥,才能让花儿茁壮成长,病人也是如此,护理得当才能早日康复。
2. 护理措施2.1 监测和评估首先,护理人员得时不时地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像心率、血压、呼吸等。
这些可都是关键指标,关系到病人的安全。
要是这时候心率飙升,血压异常,咱们可得马上采取措施,别让病人“上火”。
另外,还要定期评估引流液的颜色、性质,看看是不是正常的样子。
正常的引流液颜色是透明的,要是发红、浑浊,那可要引起注意,别掉以轻心哦!2.2 维护引流系统接下来,咱们要保持引流管的畅通。
这就像日常生活中的水管,要定期清理,不然水流就会堵塞。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引流管没有扭曲、折叠,甚至是堵塞的现象,随时保持它的“流通性”。
别忘了,每天都要记录引流量,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变化。
这就像给自己家的水管定期做个检查,安全又省心。
3. 病人关怀3.1 情绪支持除了身体上的护理,心理上的关怀也是很重要的。
病人此时的心情多半是忐忑不安,护理人员可得多陪陪他们,聊聊天。
可以分享一些生活中的趣事,或是讲讲外面的风景,让他们的心情轻松些。
就像给花儿阳光和水,心情好了,身体也跟着好了。
3.2 教育与沟通最后,还得跟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教育。
脑室外引流的护理体会
脑室外引流管是一种治疗性操作,常用于治疗颅内积液或外部损伤。
根据不同的病情,可以用开放式手术或是经皮穿刺安装引流管。
脑室外引流管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使用方式也有所不同,但几乎所有的引流管都与一个集萃引流容器相连接,通过它将脑室外性液体引流出来。
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有几个方面。
首先,要检查病人脑室外引流管的安装情况。
护士应确定引流管处于正确的位置,确保引流系统的正常运转。
如果发现引流管不在正确的位置,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同时更换床单和枕套,防止病人感染。
其次,要注意引流量的变化,观察病人引流量的变化,判断是否有发热、呕吐、头痛等异常情况发生。
如果发现引流量发生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根据医生指示进行处理。
再次,要确保引流容器的清洁,确保每一次收集引流液时,容器内的液体比上一次收集的引流液少,以免出现感染的可能性。
同时应注意容器内的液体不要超出容器限制。
另外,要给病人清理头部和胸部,以防止污染细菌进入容器中,并且要定期清洗引流容器,以防止受污染而感染。
最后,对于病人的心理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
应该试着帮助病人理解不同的护理措施,让他们清楚地了解脑室外引流护理的重要性,以及护士如何给予病人护理支持。
同时,也要提醒病人要避免过度活动,避免脑室外引流管的滑移,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之,对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十分重要,关键在于要正确处理,正确地安排引流管,观察引流量,保持引流容器的清洁,给予病人必要的护理支持和调节,以保证病人的健康状况,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最终,这些措施和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病人的护理情况,对病人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专家共识:神经外科脑脊液外引流护理要点杨钟沛中卫护研院今天
(四)过度引流
可引起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硬膜下积液、动脉瘤再破裂、低颅压、反常性脑疝、颅内积气等。
建议:评估颅内压力后设定引流量。
去大骨瓣且有EVD时,可以选择加弹力绷带约東颅骨缺损处,以预防出现低颅压。
(五)低颅压头痛
是LD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建议:控制脑脊液引流量和流速,若确定脑脊液漏应及时拔管或另选椎间隙重新置管。
不推推荐常规应用静脉或局部镇痛药物预防或治疗腰穿后低颅压头;不推荐通过长时间平卧或补液的方法改善腰穿后低压头痛的症状。
脑室引流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有无出现头昏、呕吐、虚脱、防止颅内压低压综合症。
2、观察有无颅内血肿症状(外引流可在短时间内使颅内压下降较快,因皮质塌陷、血管拉长、断裂而易形成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应密切观察头痛、意识改变等症状。
3、注意引流装置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保持引流管通畅。
4、观察脑脊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
【护理措施】
1、术前按常规准备,剃头备皮,并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术后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
2、每日晨记录脑脊液的引流量,并注意颜色变化。
引流时间一般为3—5天。
3、引流瓶液体排出口高度应高于患者头部10—15cm,防止位置低,脑脊液短时间内大量流出,引起低颅压。
4、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如有外渗或切口出皮下肿胀,及时报告医生。
5、拔管前先夹管观察1日,如无颅内压增高,次日可拔管,如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则间断夹管,待患者适应颅内压的变动后,再予拔管。
【健康教育】
1、补充高热量、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
3、加强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