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栽培种植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山茱萸栽培技术【概述】别名:山萸肉、芋肉、山芋肉、药枣、枣皮。
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供药用。
有补肝肾、涩精敛汗等功效。
治腰膝酸软、耳鸣、眩晕、自汗盗汗、遗精、小便频数、月经过多等症。
主要生长栽培区域:主产地是“两山加一岭”,即浙江的天目山、河南的伏牛山和陕西的秦岭。
此外,安徽、山东、山西、四川、甘肃、江西、湖南等省亦有栽培。
山东省的枣庄、菏泽、济南等地区已引种成功并扩大生产。
【植物形态】落叶小乔木。
树皮黑褐色或灰褐色,枝上有淡灰色鳞片状表皮脱落,小枝对生,有四棱。
叶对生,绿色或橘红色,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5~7cm,宽3~4cm,全缘;网状脉,侧脉显著弧形平行,6~8对,斜向集合于叶的先端;叶片上面光滑,下面脉腋处有黄褐色髯毛。
伞形花序。
花小,先叶开放,黄色,簇生于小枝顶端,其下通常具有4片芽鳞状苞片,其中2片稍大,绿色;每花序20~40朵小花;花萼4,不显著;花瓣4枚,黄色,披针形。
雄蕊4枚,花丝淡黄色,花药圆形,背着药,纵裂;雌蕊1枚,柱头棒状,子房下位。
核果长椭圆形,绿色,成熟时砖红色,长约1.5cm,宽0.8cm,先端有宿萼痕迹,另一端有1~2cm的果柄。
花期3月,果期4~11月图44。
【生物学特性】山茱萸自然分布在亚热带至北温带,原产长江南北海拔1400m以下的山地。
山茱萸对温度要求不严,在35~一10℃之间均可生长。
开花期平均温度需在20℃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开花结果。
不喜强烈阳光,但又不能过阴。
喜温暖湿润环境。
适宜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砂质壤土和壤土种植,缺水、瘠薄的山地及涝洼、重盐碱土地均不宜栽种。
由于山茱萸种皮有不透性及胚后熟双重原因而引起种子休眠。
种子收获时胚已分化,但生理上尚未成熟,为了克服种皮不透性及胚后熟,种子须经过昼夜变温,才能萌发。
平均土温20℃以上,约80天左右,15~16。
C约20天左右,10~12。
C约30天左右,至5~7℃时种子才裂口。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cinalis)的干燥成熟果肉,又名萸肉、山萸肉,药枣、枣皮。
具补益肝肾、涩精止汗之功能。
主产浙江,安徽、河南、山西、山东、江苏、四川、陕西等省有分布。
(一)形态特征落叶乔木或灌木,株高2米~8米。
树皮灰棕色,小枝无毛。
单叶对生,叶片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间楔形,全缘,上面疏生平贴毛,下面粉绿色,被白色毛;脉腋有黄褐色毛丛。
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先叶开放,花小;萼片4,不显著;花瓣4,黄色;雄蕊4,与花瓣互生;子房下位,通常1室。
核果长椭圆形,成熟后红色,中果皮肉质,种子长椭圆形。
花期3~4月,果期4~11月,见图4-16。
(二)生长习性山茱萸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光,较耐寒,幼树怕早。
实生苗5~7年开花,10~20年进人盛果期。
种子发芽困难,层积3~4个月可促使种子发芽。
1.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沙质壤土,于封冻前按株行距2米X 3米挖穴,穴深0.5米,0.5米见方,每穴施农家肥20公斤~25公斤,并与土混合均匀,备栽。
育苗地可于封冻前每1000平方米施农家肥3000公斤~4000公斤,结合整地翻入土中,整细耙平,作成1.3米宽的畦以备翌年播种。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也可用扦插和压条繁殖。
(1)种子繁殖:秋季将去果肉的新鲜种子用2~3倍的湿沙,沙藏于室外向阳处,上面盖草,经常保持湿润,至翌年3~4月,有30%~40%的种子萌芽时,即可播种。
条播,按行距20厘米~30厘米开沟,沟深3厘米~5厘米,播种后覆土2厘米~3厘米,加盖一层草,保持畦面湿润,播种后一周可陆续出苗,直至第二年春。
如肥水条件好,出苗后,当年就可长到60厘米~100厘米高,一般l~2年后定植于准备好的地块,最好选阴天起苗,带土移栽,并及时浇水,以提高成活率。
定植后,应将基部丛生的枝条剪去,仅留主干。
(2)扦插繁殖:5月中、下旬选带顶芽的一年生嫩枝,于15厘米~20厘米处剪下,上部留3~4片时,下部切成斜口,并用ABT 生根粉50PPm溶液浸泡半小时,随后扦人20C~25℃的苗床内10天后即可开始生根,期间应保持较高的湿度,或上部适当搭棚遮阳。
山萸树种植
山萸树是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属于山茱萸科,学名为Hippophae rhamnoides。
它原产于我国青藏高原和西部地区,生长在海拔2000-4000米的高寒地区。
山萸树具有很强的耐寒性和适应性,能够在贫瘠的土壤和寒冷的环境中生长。
山萸树一般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
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翻松、施肥和除草处理,以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种植山萸树时,一般采用组团或单株种植的方式,株距一般为2-3米。
山萸树属于二年生植物,第一年生长较慢,第二年生长迅速。
种植后的第一年需要加强管理,保证水分供应和施肥。
第二年开始,山萸树就能够逐渐成长,并开始结果。
山萸树一般在秋季成熟,果实为橙黄色,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和多种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种植山萸树可以用于绿化、防护和经济利用。
山萸果实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于制作果汁、果酱、果酒等食品。
此外,山萸树的叶子、根和树皮等部分也具有药用价值,可以提取药材用于制药和保健品等。
山萸肉种植技术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山萸肉种植这档子事儿。
山萸肉啊,那可是个宝贝呢!你想想看,那漫山遍野的山萸肉树,结出的果子红通通的,多好看呀!就好像一串串小灯笼挂在树上呢。
要种好山萸肉,咱可得下点功夫。
首先呢,得找个合适的地儿。
这地儿可不能随随便便,得阳光充足,排水良好。
不然那山萸肉能长得好吗?就好比人住的房子,得敞亮、干燥才舒服呀,对吧?选好了地,接下来就是整地啦。
把地整得松松软软的,让山萸肉的根能舒舒服服地扎根。
这就跟给它准备了一张舒服的大床似的,它能不开心地长吗?然后就是种苗啦。
咱得挑那些壮壮实实的种苗,可别弄些病恹恹的来。
就跟咱挑运动员似的,肯定得要身体好的呀!种的时候也得小心点,别伤着它们的根啦。
种下去后,可别以为就万事大吉咯。
浇水、施肥,一个都不能少。
水就像给它们喝饮料,肥就像给它们吃大餐,这样它们才能长得壮壮的。
还有啊,别忘了除草。
那些杂草就像小坏蛋,会跟山萸肉抢营养呢。
咱可不能让它们得逞,得把它们都除掉。
再来说说病虫害防治。
这可是个大问题呀!就好像我们人会生病一样,山萸肉也会生病遭虫子咬呀。
咱得时刻留意着,一旦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赶紧采取措施,可不能让病虫害把咱的山萸肉给毁了呀!等到山萸肉结果子的时候,那可真是让人开心呀!看着那一串串饱满的果子,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你说,种山萸肉是不是挺有意思的?虽然会有点辛苦,但最后收获的时候,一切都值啦!咱农民不就是靠着这一双勤劳的手,创造美好的生活嘛!所以呀,大家都行动起来,好好种山萸肉,让我们的生活也像那山萸肉果子一样红红火火的!。
山茱萸管理技术
山茱萸管理技术是一种专门针对山茱萸栽培的管理技术,旨在促进山茱萸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这种技术涉及到选择适合山茱萸生长的土壤和环境、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间距、科学施肥和浇水等方面。
下面是一些山茱萸管理技术的具体内容:
1. 土壤和环境选择:山茱萸适宜生长在肥沃的土壤上,对阳光要求较高。
应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进行种植,并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
2. 种植密度和间距:根据山茱萸的生长特点和目标产量,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和间距。
一般而言,密度控制在每亩种植3000-5000株左右较为适宜。
3. 施肥:山茱萸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较大,需要适量施加有机肥和无机肥料。
在栽培初期施用基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在生长期间根据植株需求进行追肥。
4. 浇水:山茱萸喜湿润的环境,但不能过湿。
在干旱季节和开花结果期适当增加浇水频率,并注意保持土壤湿润。
5. 疏花疏果:山茱萸结花、结果较多,但种植密度较高时,适当疏花疏果可以提高果实质量和产量。
6.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山茱萸植株,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
可以使用生物防治和有机农药等措施进行防治,避免使用有毒化学农药。
7. 调整枝条:根据山茱萸的枝条生长情况,进行适当的修剪和调整,保持植株的形态和通风,促进侧枝分枝。
总的来说,山茱萸管理技术是一套综合性的管理方案,旨在提高山茱萸的生长和产量。
通过合理的土壤选择、种植密度控制、施肥和浇水,及疾病防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山茱萸的生产效益。
contents •山茱萸种植技术•山茱萸炭疽病防治技术•山茱萸炭疽病治疗技术•山茱萸种植与炭疽病防治的未来发展目录种植环境选择030201种植方法与技术种植管理及养护浇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和防治病虫害,以保证山茱萸的正常生长。
除草除虫修剪管理果实受害山茱萸果实受害时,会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的褐色病斑,病斑凹陷,有轮纹。
叶片受害山茱萸叶片受害时,会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的黄褐色病斑,边缘颜色较深,病斑上有轮纹。
枝条受害山茱萸枝条受害时,会产生褐色溃疡斑,病部易折断。
炭疽病症状识别炭疽病病因分析气候因素栽培管理不当病原菌感染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炭疽病防治方法药物治疗适用药物01使用方法02注意03使用生物农药使用方法注意生物防治农业防治03栽培技术改进山茱萸种植技术的改进与创新01种植环境选择02品种选育山茱萸炭疽病防治技术的深入研究病原菌鉴定与防治对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明确其种类和特点,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抗病品种选育通过抗病育种技术,选育出对炭疽病具有抗性的山茱萸品种。
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研究有效的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如使用新型杀菌剂、引入拮抗微生物等,以控制炭疽病的传播和危害。
1山茱萸种植与炭疽病防治的可持续发展策略23推广生态农业模式,通过轮作、间作等方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发生,实现山茱萸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发展结合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手段,研发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保障山茱萸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绿色防控技术推动山茱萸种植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的结合,拓展山茱萸的市场价值,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融合发展。
山茱萸栽培技术山茱萸苗木栽培技术山茱萸为山茱萸科山茱萸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产于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现北京及以南地区均有栽培。
山茱萸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也是集观花、赏果于一体的园林绿化材料。
山茱萸株高5-10m,老枝黑褐色,嫩枝绿色,树皮呈条状剥落,小枝圆形或带四棱。
叶对生,卵状椭圆形。
伞形花序腋生,先花后叶,黄色。
花期3-4月,果期9-10月。
山茱萸性喜温暖气候,也有一定的耐寒力,在华北地区种植应尽量选择背风向阳处。
喜疏松、深厚、透水性好的沙壤土,土壤应呈酸性或中性,不耐盐碱,在黏土中生长不良。
喜光,但有一定的耐阴力。
喜湿怕涝,在积水处易死亡。
喜肥,也耐瘠薄。
一、山茱萸的水肥管理山茱萸喜湿润环境,干旱可导致植株生长缓慢,落花落果。
栽植第一年,除浇好头三水外,从开花期到落叶,每月可浇1次水,夏季雨天应少浇水或不浇水,大雨后应及时排除积水,防止水大烂根。
秋末应浇足浇透防冻水,第二年早春要浇好解冻水,此后可按头年方法浇水。
第三年浇好解冻水和封冻水,其余时间浇水可根据土壤墒情来确定,总的原则是土壤保持湿润而不积水。
但浇水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每次浇水后要及时松土,二是浇水要掌握好量,干旱期及生长旺盛期浇水量应充足,入秋后应当适当控制水量,以植株不萎蔫为宜,浇水过多,会使植株徒长,不利于安全越冬。
山茱萸喜肥,充足的肥料不仅可使植株生长旺盛,而且花多,坐果率高,果实也大。
山茱萸不耐移植,头两年给予充足的肥料,可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长势。
栽植时可施入适量的经腐熟发酵的牛马粪作基肥,5-6月份施入一些氮、磷、钾复合肥,秋末或初冬结合浇冻水施一些芝麻酱渣或烘干鸡粪。
翌年春天萌芽时追施1次尿素,7月中旬追施磷、钾复合肥,秋末再施入一些牛马粪或腐叶肥。
第三年及以后年份春天追施氮肥,秋末施用圈肥即可。
在日常养护过程中,如植株长势不旺,可进行叶面施肥。
方法是春季或初夏,喷施0.5%尿素溶液,夏季或初秋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每次间隔7天,次数不超过3次。
山茱萸种植技术山茱萸的栽培管理措施有哪些山茱萸是我国常用的药材之一,常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虚汗不止等症。
近年来它的需求不断增大。
今天我们谈谈山茱萸的栽培管理措施有哪些,讲讲山茱萸种植技术,供参考。
一、山茱萸的选地与整地要求选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壤土,要求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最好靠近水源,发病浇灌。
在选好种植地后,在入冬前将其深翻30-40cm,在播种半月前每亩施入3000公斤左右的农家肥或饼肥做基肥。
在做宽1.2米、高25cm、沟宽25cm的畦,等待播种。
二、山茱萸的繁殖方法山茱萸用种子育苗,也可扦插、嫁接、压条繁殖。
1、山茱萸的种子繁殖山茱萸因种子坚实,又有胶质层,水分不易浸入,发芽困难,播种前常采用层积沙藏催芽。
按行距20厘米开沟,沟深4厘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后稍加镇压,浇水,经25天左右出苗。
2、山茱萸的压条繁殖秋季采果后或春天萌芽前,选择生长健壮、病虫害少、结果又大又多、皮厚的优良植株进行压条。
压条成活后一二年即可与母株分离定植。
3、山茱萸的扦插繁殖每年5月份中下旬选优良植株已木质化的枝条进行扦插育苗,深秋或转过年起苗定植。
4、山茱萸的嫁接繁殖方法有两种:一是芽接,一般在7-8月份进行。
另一种是枝接,在2-3月份进行。
嫁接砧本采用山茱萸实生茁,接穗从高产、果大的优良单株上采取。
无论芽接还是枝接都要求削面平滑、砧木与接穗的形成层对齐。
嫁接得法,成活率在70%-80%。
三、山茱萸的田间管理方法1、浇水、除草、培土栽植当年和开花结果期或夏季无雨要注意浇水,防止干旱。
每年中耕除草4-5次,保持树周围无杂草。
幼树每年培土1次,大树两年培土1次。
幼树可间种粮食作物,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2、山茱萸的追肥方法茁高15厘米左右时,每667平方米(1亩)追施稀薄人畜粪水l500千克,以加速幼苗生长。
定植后每年春初或秋季,在植株周围开环状沟施饼肥或圈肥,施后覆土,浇水。
3、山茱萸的修剪定植后,从幼苗的上部剪截,留l米左右高,使其生长成较粗的枝条。
山茱萸栽培种植
播种可分秋播和春播。
秋播于10月下旬用鲜种子播种,春播用层积处理的催芽种子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
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0-25厘米开沟,沟深3-5厘米,将种子按株距10厘米点播于沟内,覆土盖平,保持畦面湿润,7天便可出苗。
一、选地、整地
宜选海拔600-1200米,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地种植。
育苗地每亩施入厩肥3500-4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做基肥,深翻30厘米,在播前再浅翻1次,耙细整平,做宽1.2米的高畦,畦宽40-45厘米。
定植地按行株距4米×4米挖穴,播深为50厘米。
二、播种
播种可分秋播和春播。
秋播于10月下旬用鲜种子播种,春播用层积处理的催芽种子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
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0-25厘米开沟,沟深3-5厘米,将种子按株距10厘米点播于沟内,覆土盖平,保持畦面湿润,7天便可出苗。
每亩用种量为6-10公斤。
三、移栽
当苗高70-100厘米时,即可起苗移栽。
在秋冬季落叶后或春季发芽前移栽均可。
每穴栽苗1株。
栽后浇好定根水。
四、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每年中耕除草3-4次。
随着树冠扩大,中耕除草
次数可适当减少。
初冬中耕除草,要结合培土进行。
2、追肥。
每年春、秋季各施1次肥。
春季以4月中旬幼果期为宜,每株施人粪尿10-20公斤。
盛花期及坐果期喷0.3%的尿素、0.2%的硼酸和1%-2%的过磷酸钙溶液进行根外追肥。
秋季每株施入腐熟厩肥20-30公斤、饼肥和过磷酸钙各1公斤。
3、灌排水。
定植后应保持穴土湿润。
成株期灌3次大水,第一次在春季开花前,第二次在夏季果实灌浆期,第三次在冬前灌封冻水。
雨季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4、整枝修剪。
幼树高1米左右时定干。
定干后选留分布均匀并向不同方向生长的健壮侧枝3-4条,作为第一层主枝,其余的枝条从基部剪除。
成年树的修剪,以疏除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