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急性心肌梗死与再灌注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5.63 MB
- 文档页数:41
【热点文章】高传玉:基层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仍然是再灌注治疗的关键近年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欧洲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对STEMI治疗指南作了修订。
同时,国内外又完成了多个相关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2015年中华医学会也公开发表了2015年中国STEMI救治指南。
但如何落实指南,缩短再灌注时间、提高再灌注比例则面临巨大的挑战。
中国现阶段每年有50-60万新发STEMI 患者。
STEMI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斑块破裂伴有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瞬间发生闭塞性血栓,冠状动脉短时间内没有血流,发生心肌梗死。
其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血管再通治疗,包括: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
研究发现,PCI有溶栓治疗无法比拟的优点,包括:再通率(TIMI II-III级)可达98%, 住院期间死亡率明显降低。
早期尿激酶、链激酶溶栓再通率约为50%。
新型特异性溶栓剂再通率可达80%。
因此,很明显,要想在患者到达医院的90分钟内开通血管,都应该首选PCI治疗。
然而,中国介入数据显示,急诊介入治疗的比例约为5.9%-11.5%(表1)。
每年50-60万心肌梗死患者,能在90分钟开通血管者占5%-6%(3/50-60)。
本文旨在根据目前数据和相关研究,探讨STEMI就值得的策略。
一、STEMI临床实践和指南的差距中国2015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指南以时间为节点的再灌注治疗策略强调:早期、快速和完全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改善STEMI患者预后的关键。
这包括两个时间关键点:1.缩短患者感觉有持续胸痛症状(自发病)至首次医生见到患者的时间(FMC)的时间。
这段时间是考量患者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能力和急救体系能力的综合。
应通过健康教育和媒体宣传,使公众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症状。
教育患者在发生疑似心肌梗死症状(胸痛)后尽早呼叫'120'急救中心、及时就医,避免因自行用药或长时间多次评估症状而延误治疗。
溶栓再灌注的指标溶栓再灌注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使用溶栓药物或机械设备恢复梗死区域的血流,从而减轻心肌损伤和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在该治疗方法中,有一些指标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溶栓再灌注的时间指标是至关重要的。
就溶栓来说,早期的治疗时间窗口为发病后3小时内,但是后期的研究表明,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仍有很好的疗效。
限制时间窗口的原因是,血栓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生成,使血栓难以被溶解,因此在时间上的把握非常重要。
其次是心肌梗死的程度指标,以决定是否需要选择溶栓再灌注。
心肌梗死的程度可以通过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检查来确定。
如果患者的ST 段抬高或降低≥0.5mm,或聚合酶链反应(CK-MB)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两倍,则认为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此时,选择溶栓再灌注等治疗措施更能在恢复出其的功能方面提供帮助。
另外,合理的治疗剂量也是非常关键的指标。
在溶栓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体重、年龄、性别、治疗时间窗口等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
如果溶栓药物的剂量不足,则无法有效水解血栓;而如果药物剂量过大,则易引起出血等副作用,从而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因此,要合理控制药物的剂量,确保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最后,是评估治疗效果的指标。
治疗效果主要是评估梗死面积和心功能的恢复状况。
在梗死面积的评估中,可通过心肌灌注显像方法来评估血流的恢复情况。
在心功能恢复评估中,则需要评估LVEF(左室射血分数)和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等参数。
LVEF越高,说明心肌的損害越少,心排出量也越大,心功能恢复越好。
LVESV越小,说明心肌損害越少,心功能和预后也越好。
综上所述,溶栓再灌注治疗中的指标包括时间、程度、治疗剂量和疗效等方面,这些指标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并降低患者的致残和死亡率。
因此,在进行溶栓再灌注治疗时,医生需要全面而准确地评估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和剂量,并严密监测治疗效果,以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论著•临床研究再灌注治疗时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李庆宽方春梅覃绍明刘伶刘开有沈继臣(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南宁市530021,电子邮箱:*************)【摘要】目的探讨再灌注治疗时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49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住院期间是否新发心房颤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新发心房颤动)51例和对照组(无新发心房颤动)439例。
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生化指标、心脏彩超指标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分析AMI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结果Loo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N末端B型利钠钛前体(NT-proBNP)水平升高及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升高是AMI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均"<0.05)。
结论高水平的血浆NT-proBNP及高冠脉Gensini评分是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加强对这类患者的监测,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降低AMI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心房颤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5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4304(2021)05-0561-05DOI:10.11675/j.issn.0253-4304.2021.05.11Risk factors for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during in-hospital periodin acctr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e in reperfusion tterapy eraLI Qing-kuan,FANG Chun-mei,QIN Shao-ming,LIU Ling,LIU Kai-yong,SHEN Ji-chen (Department of'Cardiovascular Medicine,the People's Hospital of'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l,Nanning530021,China)(Abstract)Objectivr To investigaia tha isk factors for new-vnse-atrial fibrillation duing hospita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a myocardial i nfarction(AMI)in tha repeiusion therapy era.Methode Tha clinical data of490 AMI patients underyoing emery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it,and tha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a observation group(51casas of new-vnse-athai fibrillation)and control group(439casas without new-vnse-athai fibrillation)according ta tha occurrence of athai fibrillation duing hospitalization.Tha baseinedaia,biochemica?indicaioos,coooDopp eoechocaodiogoaphyindicaioos,and iheeindingsoepeocuianeous cooonaoyinieoeeniion weoecompaoed beiween iheiwogooups.Theoisk facioosfoonew-onseiaioia?fiboiaiion weoe aniyzed among patients with A MI duing hospitalization-Respite Tha results of Looistic rearession aniysis revealed ihaieaeeaied paaEmaaeeeaofN-ieominaapoo-B-iypenaioiuoeiicpepiide(NT-pooBNP)and higheocooonaoyGenEini score were tha risk factors for new-vnse-athai UbrillaLon in patienh with AMI duing hospitalization(it"<0.05)-Conclusion HighBeve-plasma NT-proBNP and increased coronary Gensini score are tha isk factors for in-hospital new-onseiaiiaifib i i aiion in AMIpaiienisundeDgoingemeDgencypecuianeouscoonayinieDeeniion.Ciinica i y,iiis nece s ayiosiengihen ihemoniioingofsuch paiienis,achieeediagnosisand ieaimeniassoon aspo s ibie,educe moiaiiiyand imp oeepDognosisin paiieniswiih AMI.(Key words]Acuta myocardial infarction,Repeiusion therapt,Athai fidiillation,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eonaeyinieeeeniion,Risk facioe▲基金项目:广西医药卫生科研课题(Z20180756)作者简介:李庆宽(1987~),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心脏起搏与电生理&通信作者:覃绍明(1965~),男,硕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心脏起搏与电生理,电子邮箱:**************0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达5%-23%由于伴有心房泵功能丧失、快速心室率及心室收缩不同步,心房颤动人群卒中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又叫心肌梗塞,心肌梗塞(myocardialinfarction)就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得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得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根据典型得临床表现,特征性得心电图改变与实验室检查发现,诊断本病并不困难,无痛得病人,诊断较困难,凡年老病人突然发生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上腹胀痛或呕吐等表现而原因未明者,或原有高血压而血压突然降低且无原因可寻者,手术后发生休克但排除出血等原因者,都应想到心肌梗塞得可能。
此外年老病人有较重而持续较久得胸闷或胸痛者,即使心电图无特征性改变,也应考虑本病得可能,都宜先按急性心肌梗塞处理,并在短期内反复进行心电图观察与血清心肌酶测定,以确定诊断。
心肌梗塞急性期得治疗在此期间,治疗原则应保护与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得心肌,防止梗塞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尽量使病人不但能渡过急性期危险阶段,而且康复后还能保有较多有功能得心肌,维持较有效得生活、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并加强入院前处理、治疗原则为挽救濒死得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1、监护与一般治疗无并发症者急性期绝对卧床1~3天;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血压与呼吸,低血压、休克患者必要时监测肺毛楔入压与静脉压。
低盐、低脂、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
无并发症患者3天后逐步过渡到坐在床旁椅子上吃饭、大小便及室内活动。
一般可在2周内出院。
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等患者卧床时间及出院时间需酌情延长。
2、镇静止痛小量不啡静脉注射为最有效得镇痛剂,也可用杜冷丁。
烦躁不安、精神紧张者可给于地西泮(安定)口服。
3、调整血容量入院后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前3天缓慢补液,注意出入量平衡。
4、再灌注治疗,缩小梗死面积再灌注治疗就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最主要得治疗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远离急性心肌梗死来源:三九养生堂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说过急性心肌梗死这种疾病,但是对急性心肌梗死并不算了解,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吧,帮助大家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形成原因,还有我们如何预防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
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
按梗死范围,心肌梗死可分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两类。
按病变发展过程,心肌梗死可分为急性心肌梗死与陈旧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那么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到底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才能让我们更好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1、先兆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约2/3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
其中心绞痛一半为初发型心绞痛,另一半原有心绞痛,突然发作频繁或疼痛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诱因不明显,硝酸甘油疗效差,心绞痛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心动过速、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或血压有较大波动,同时心电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应警惕近期内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
发现先兆,及时积极治疗,有可能使部分病人避免发生心肌梗死。
2、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1)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先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典型的部位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区,向左肩、左臂放射。
疼痛有时在上腹部或剑突处,同时胸骨下段后部常憋闷不适,或伴有恶心、呕吐,常见于下壁心肌梗死。
不典型部位有右胸、下颌、颈部、牙齿、罕见头部、下肢大腿甚至脚趾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