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重难点1.pH的计算2.酸碱稀释的pH的计算3.酸碱混合的pH计算4.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本节知识网络知识点1水的电离平衡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地电离,生成H3O+和OH-:H2O+H23O++OH-通常简写为:H2++OH-,水总是电离出等量的H+和OH-,从实验可知,在25℃时,1 L 纯水中只有1×10-7 mol H2O电离,即纯水中 [H+ ]=[OH-]=1×10-7mol. L-1在酸碱溶液中,+-知识点2水的电离平衡影响因素1、温度对水电离的影响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离子积增大。
25℃时,K W= 1×10-14 ;100℃时,K W= 1×10-12。
(水的离子积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2、外加试剂对水电离的影响水的离子积是水电离平衡时的性质,它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任何酸、碱、盐稀溶液。
即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25℃时,K W= c(H+)·c(OH-) =1×10-143、直接增大[H+]在H2 O ++OH-平衡中,加入(酸或强酸的酸式盐或中强酸的酸式盐),增大[H+],则平衡向左移动,α水减小,水的电离被抑制,由于水的电离平衡仍然存在,K w不变,则[OH-]必然会减小。
4、直接增大[OH-]在H2 O H+ +OH-平衡中,加入碱,增大[OH-] ,则平衡向左移动,α水减小,水的电离被抑制,由于水的电离平衡仍然存在,K w1×10-14,则[H+]必然会减小。
总结:(1)在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H+和OH-时,能同等程度地抑制水的电离,并使水电离出的[H+ ]和[OH-]均小于10-7mol .L-1。
(2)如果一个溶液中水的电离度小于纯水,即水的电离被抑制,表明既可以是加入酸或某些酸式盐,也可以是加入碱,则该溶液既可以显酸性也可以显碱性。
〖例1〗常温的某无色溶液中,由水的电离产生的C(H+)=1×10-12mol/l,则下列各组离子肯定能共存的是()A、Cu2+NO3-SO42-Fe3+B、Cl- S2- Na+K+C、SO32-NH4+ K+ Mg2+D、Cl- Na+ NO3- SO42-〖变式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酸溶于水后能促进水的电离,碱溶于水后能抑制水的电离。
专题8.2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掌握水的电离过程以及离子积常数以及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2、了解PH的定义,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测定pH方法及简单计算。
3、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方法和误差分析。
一、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1、水的电离平衡: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发生自电离:H 2O+H2O H3O++OH-,简写为H2O H++OH-(正反应为吸热反应)OH-其电离平衡常数:Ka =H2O2、水的离子积常数:(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c(H+)与c(OH-)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2)表达式:K w= c(H+)c(OH-)(3)数值:室温下:K w=1×10-14。
(4)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因为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K w增大。
(3)适用范围:K 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水溶液。
(4)K w揭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H+和OH-,只要温度不变,K w不变。
【特别提醒】①水的离子积常数K w=c(H+)·c(OH-),其实质是水溶液中的H+和OH-浓度的乘积,不一定是水电离出的H+和OH-浓度的乘积,所以与其说K w是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如说是水溶液中的H+和OH-的离子积常数。
即K w不仅适用于水,还适用于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
不管哪种溶液均有c(H+)H2O=c(OH-)H2O。
②水的离子积常数显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都有H+和OH-共存,只是相对含量不同而已。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1)酸和碱:酸或碱的加入都会电离出H+或OH-,均使水的电离逆向移动,从而抑制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减小,K w不变。
(2)温度:由于水的电离吸热,若升高温度,将促进水的电离,[H+]与[OH-]同时同等程度的增加,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增大,pH变小,但[ H+]与[OH-]始终相等,故仍呈中性。
(3)能水解的盐:不管水解后溶液呈什么性,均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不变。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水的电离1、水的电离:2、外界条件的改变对水的电离的影响:3、水的离子积常数:Kw只与温度相关,与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温度越高,Kw越大。
Kw是水电离平衡时的性质,它不但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任何酸、碱或盐的稀溶液。
实验测得:25℃的纯水中 C (H+)= C(OH—) =1×10- 7 mol/L所以,25℃时,Kw=1×10-14例题:25℃时1、计算0.1 mol/L 的NaOH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OH—的浓度?2、计算0.1 mol/L 的HCl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OH—的浓度?结论:向水中加入的C(H+)或C(OH—)相等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抑制作用相同。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1、溶液的酸碱性:跟H+和OH—浓度的相对大小相关C(H+ )= c(OH-) ,溶液呈中性; c(H+) > c(OH—) ,溶液呈酸性;c(H+) < c(OH—) ,溶液呈碱性25℃时:中性溶液中,c(H+) = 10-7mol/L 酸性溶液中,c(H+) > 10-7mol/L 碱性溶液中,c(OH—)> 10-7mol/L2、溶液的PH①表示方法:用H+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来表示。
②公式:PH= —lg{C(H+)}③溶液的酸碱性跟pH的关系: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25℃时:中性溶液,PH=7 酸性溶液,PH<7 碱性溶液,PH>7100℃时:中性溶液,PH = 6 酸性溶液,PH < 6 碱性溶液,PH > 6所以:未注明温度时,PH=7的溶液不一定是中性溶液。
注意:通常,当c(H+)或c(OH—)≥1mol/L的溶液,其酸碱性不用pH表示,而是直接用H+浓度或OH—浓度来表示。
3、溶液PH的计算(均为25℃)①单一溶液的PH计算A、计算0.1 mol/L HCl溶液的PH?B、计算0.1 mol/L NaOH溶液的PH?②溶液稀释后求PHA、PH=1的HCl溶液加水稀释10倍、100倍后的PH?结论:PH=m的强酸加水稀释10n倍,PH=m+n≤7B、PH=13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10倍、100倍后的PH?结论:PH=m的强碱加水稀释10n倍,PH=m-n≥7C、PH=1的HAc溶液加水稀释10倍、100倍后的PH结论:PH=m的弱酸加水稀释10n倍,m<PH<m+nD、PH=13的NH3·H2O溶液加水稀释10倍、100倍后的PH结论:PH=m的弱碱加水稀释10n倍,m-n<PH<m③溶液混合后求PHA、强酸与强酸混合例1、 0.1 mol/L 的HCl溶液与1.9 mol/L 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计算混合后的PH?例2、 0.2 mol/L 的HCl溶液与0.9 mol/L 的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计算混合后的PH?例3、PH=1的HCl溶液与PH=2 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计算混合后的PH?例4、PH=1的HCl溶液与PH=3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计算混合后的PH?总结:PH相差≥2的两种强酸等体积混合时,PH(混)=小PH+0.3B、强碱与强碱混合例1、 0.1 mol/L 的NaOH溶液与1.9 mol/L 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计算混合后的PH?例2、0.2 mol/L 的NaOH溶液与0.9 mol/L 的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计算混合后的PH?例3、PH=11的NaOH溶液与PH=12 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计算混合后的PH?例4、PH=11的NaOH溶液与PH=13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计算混合后的PH?总结:PH相差≥2的两种强碱等体积混合时,PH(混)=大PH-0.3C、强酸与强碱混合例1、 0.1 mol/L 的NaOH溶液与0.12 mol/L 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计算混合后的PH?例2、0.12 mol/L 的NaOH溶液与0.1 mol/L 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计算混合后的PH?D、强酸与弱碱混合例题:将PH=4的盐酸溶液与PH=10的某碱溶液等体积混和,所得溶液的PH值()A、=7B、≥7C、≤7D、>7E、弱酸与强碱混合例题:将PH=6的某酸溶液与PH=8的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和,所得溶液的PH值()A、=7B、≥7C、≤7D、>74、PH的测定①酸碱指示剂(定性测定)A、成分:一般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
【重点内容】1、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K W及其与温度的关系;2、了解溶液的p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大小、溶液酸碱性三者之间的关系,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3、初步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4、知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中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内容讲解】一、水的电离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发生微弱的电离,水分子电离示意图:1、水的电离H2O + H2O H3O+ + OH-简写:H2O H++ OH-实验测定:25℃c(H+)= c(OH-)=1×10-7mol/L2、水的离子积:25℃K W = c(H+)·c(OH-)= 1.0×10-14。
说明:(1) 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Kw越大。
因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Kw将增大,100℃时,c(H+)=c(OH-)=1×10-6mol/L,Kw=c(H+)·c(OH-)=1×10-12。
(2) Kw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的稀溶液。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1) 温度: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离子浓度增大。
(2) 酸、碱:在纯水中加入酸或碱,抑制H2O的电离,均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分子化过程移动,此时若温度不变,Kw不变,水的电离程度变小;c(H+)发生改变,pH也随之改变;若向水中加入酸,则c(H+)增大,c(OH—)变小,pH变小(3) 其他因素:如向水中加入活泼的金属,由于与水电离出的H+直接作用,因而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
二、溶液的酸碱性与pH1、溶液的酸碱性以0.1mol/L HCl为例,由于酸电离出H+能使H2O H++OH-平衡向左移动,即抑制了水的电离,溶液中H+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酸提供,另一部分为H2O提供,水电离提供的c(H+)远小于酸提供的c(H+),故可忽略,溶液中H+全部看作酸提供,故c(H+)溶液=0.1mol/L,但溶液中OH-全部为H2O 电离产生,c(OH—)溶液= c(OH—),水电离产生 c(H+)和c(OH—)始终相等,因此有c(OH—)溶液 = c(OH—) = c(H+)==1×10-13。
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
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1】
摘要:水是一种由氢和氧两种元素构成的无机化合物,在常温下以液态的形式存在,纯水可以导电,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导电性接近于0,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在任何稀溶液中都存在水的电离平衡,从而影响溶液的酸碱性,故研究水的电离平衡与溶液的酸碱性就显得很有必要。
关键词:电解质溶液;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
高考中常涉及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且该知识点的出题思路比较灵活,常与元素及其化合物有关知识进行出题考查,难易程度弹性很大。
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了解的一些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对电解质溶液中水的电离与溶液的酸碱性等知识点,现对这部分问题的理论以及部分例题进行阐述,为方便学生进行解题提供科学依据。
一、纯水的电离
水的电离属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向移动,c(H+)和c(OH-)浓度同时增大,但是c(H+)和c(OH-)相等,溶液的性质不会发生改变。
常温下纯水电离出的c(H+)等于c(OH-),其含量均为1×10-7mol/L,即水的离子积常数在常温下为1×10-14,氢离子指数为7,电离度α为1.8×10-9。
电离度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只有在温度变化下才会出现变化,因此,当电解质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时,水的离子积常数值和氢离子指数也会发生变化,导致溶液的酸碱性发生变化。
举个例子分析,在当纯水加温至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值为10-12,那么此时的pH、c(H+)、c(OH-)以及电离度α的数值为多少?由于水的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度也会呈相同的变化,但c(H+)仍然等于c(OH-),因此,溶液仍为中性,c(H+)=c(OH-)=1×10-6mol/L,pH为6,电离度α为1.8×10-8。
二、酸溶液中水的电离
由于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增多,导致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H2O■H3O++OH-,而酸溶液会使得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导致电离度降低。
因此,在酸性溶液中,氢离子主要来自酸溶液,而少量的氢氧根离子来自于水。
举例分析,常温下pH为4的HNO3溶液中,c(OH-)以及水电离中的c(H+)和c(OH-)数值为多少?从溶液分析,硝酸为酸性较强的物质,且pH值为4,说明c(H+)的值为10-4mol/L,并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在常温下为1×10-14可得c(OH-)为1×10-10mol/L,而由于水电离的c(H+)值为10-10mol/L<1×10-4mol/L,硝酸中水的电离较小,因此可以忽略不计,而常温下纯水为c(H+)值为1×10-
7mol/L>10-10mol/L,因此,可以推断出酸溶液可使水的电离度降低,相当于往纯水中加入强酸后抑制了水的电离。
三、碱溶液中水的电离
碱性溶液使得氢氧根离子增多,导致了水的电离被抑制,也使得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导致水电离度减小。
因此,在碱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主要来自碱性溶液,而少量的氢氧离子来自水。
例如,常温下在pH为10的KOH溶液中,c(OH-)值以及水电离出的c(H+)和c(OH-)数值为多少?首先根据溶液的pH分析可得出,常温下KOH溶液中,c(H+)值为10-10mol/L,其c(OH+)值为10-4mol/L,并根据H2O■OH-+H+,可得水电离出c(H+)和c(OH-)都为10-10mol/L,与常温下1×10-7mol/L的c(OH-)相比较小,水的电离度降低,水电离中的c(OH-)被忽略,相当于往纯水中加入强碱后抑制了水的电离。
四、盐溶液中水的电离
盐溶液中无过多的酸或碱,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均来自于水,但是由于盐电离出的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H2O发生反应,导致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待水的电离平衡重新构成时,溶液中的c(H+)和c(OH-)数值不相等,溶液便呈现不同的酸碱性。
根据盐的类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强酸弱碱盐溶液中水的电离、强碱弱酸盐溶液中水的电离以及强酸强碱盐溶液中水的电离。
在第一种情况下,水电离出的弱碱阳离子与OH-发生反应形成弱碱,使得溶液中的氢离子相对过剩,导致c(OH-)小于c(H+),即溶液pH<7。
在第二种情况下,水电离产生的弱酸阴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酸,使得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相对过剩,导致c(OH-)大于c(H+),即溶液pH>7。
在第三种情况下,盐电离出的离子不会与H2O发生反应,因此与常温下纯水相同,c(H+)=c(OH-)=1×10-7mol/L,溶液pH=7呈中性。
虽然水的离子积常数在常温下是一个固定值,但是溶液中若是存在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则可能对水的电离平衡造成影响,在实际做题训练时一定要弄清楚是哪种情况导致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快做题的速度和提高解题的能力。
以上是笔者归纳的一点有规律的知识点,希望有助于对这一部分内容一些迷惑的同学解决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开山.例析与水的电离和溶液酸碱性有关试题的解答及突破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2012,21(11):38-39.
[2]周金玲.小议“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32(2):152-153.
[3]马亚楼.“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同步测试题[J].中学生数理化:高二高三版,2014,16(9):45-46.
酸式盐溶液酸碱性的教学【2】
摘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分析弱酸的酸式盐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分析溶液的酸碱性和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进一步延伸到正盐与一元酸混合体系中溶液的酸碱性和微粒浓度的大小关系。
运用分类的思想提高思维的有效性,建立溶液体系的微粒观。
关键词:酸式盐;电离平衡;水解平衡
一、问题的提出
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问题一直是高考化学的热点之一,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较强,属于经典题型。
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人在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尝试。
新课程的教学提出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提倡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
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主要是指学生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作出假设和猜想,并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操作、调查和搜集证据,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初步结论的各种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
通过让学生经历这些科学探究的过程,可以综合发展认识能力,提高认识品质。
学生在学习盐(正盐)溶液的酸碱性后,对盐类的水解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又与前面学过的弱电解质的电离混在一起,对一般盐类都属于强电解质产生困扰。
对于正盐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比较有了分析方法,对酸式盐的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比较还需更进一步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对溶液酸碱性以及浓度的影响。
化学物质分类思想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物质观,即:对化学物质进行适当的分类,可以使物质系统化、条理化,可以丰富学生对化学物质的认识;不同的分类角度和维度有助于人们多角度、多层次、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化学物质,体会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