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一次函数与四边形综合题
- 格式:docx
- 大小:56.64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专题练习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交x轴于点(2,0),交y轴与点(0,4),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关于x的不等式ax+b>0的解集是x>2B.关于x的不等式ax+b<0的解集是x<2C.关于x的方程ax+b=0的解是x=4D.关于x的方程ax+b=0的解是x=22、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A车从甲地到乙地,B车从乙地到甲地,A车的速度为60千米/小时,B 车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A,B两车同时出发.设A车的行驶时间为x(小时),两车之间的路程为y (千米),则能大致表示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3、下列函数中,为一次函数的是()A.12yx=B.2y x C.1y=D.1y x=-+4、下列各图中,不能表示y是x的函数的是()A.B.C.D.5、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k,b是常数)()A.y=kx+b B.y=kx C.y=kx+b(k≠0)D.y=x6、小赵想应聘超市的牛奶销售员,现有甲、乙两家超市待选,每月工资按底薪加上提成合算,甲、乙两超市牛奶销售员每月工资y(元)与员工销售量x(件)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销量小于500件时,选择乙超市工资更高 B.想要获得3000元的工资,甲超市需要的销售量更少C.在甲超市每销售一件牛奶可得提成3元D.销售量为1500件时,甲超市比乙超市工资高出800元7、关于一次函数y=﹣2x+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32,0)B.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C.y随x的增大而增大D.图象过点(1,﹣1)8、已知点A(-2,y1)和B(-1,y2)都在直线y=-3x-1上,则y1,y2的大小关系是()A.y1>y2B.y1<y2C.y1=y2D.大小不确定9、一次函数y1=kx+b与y2=mx+n的部分自变量和对应函数值如表:则关于x 的不等式kx +b >mx +n 的解集是( )A .x >0 B .x <0 C .x <﹣1 D .x >﹣110、如图所示,若一次函数y =k 1x +b 1的图象l 1与y =k 2x +b 2的图象l 2相交于点P ,则方程组1122,y k x b y k x b =+⎧⎨=+⎩的解是( )A .2,3x y =-⎧⎨=⎩B .3,2x y =⎧⎨=-⎩C .2,3x y =⎧⎨=⎩D .2,3x y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已知直线23y x =-+,则它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_______.2、甲、乙两施工队分别从两端修一段长度为380米的公路.在施工过程中,乙队曾因技术改进而停工一天,之后加快了施工进度并与甲队共同按期完成任务.下表根据每天工程进度绘制而成的.下列结论:①甲队每天修路20米;②乙队第一天修路15米;③乙队技术改进后每天修路35米;④前7天甲、乙两队修路长度相等.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填序号).3、直线y=2x-3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和y=﹣x+3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kx>﹣x+3的解集是______.5、直线y=-3x+12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如图,表示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它们交于点A(4,3),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B,且OA=OB.(1)求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2)求两直线与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2、疫情期间,乐清市某医药公司计划购进N95型和一次性成人口罩两种款式.若购进N95型10箱和一次性成人口罩20箱,需要32500元;若购进N95型30箱和一次性成人口罩40箱,需要87500元.(1)N95型和一次性成人口罩每箱进价分别为多少元?(2)由于疫情严峻急需口罩,老板决定再次购进N95型和一次性成人口罩共80箱,口罩工厂对两种产品进行了价格调整,N95型的每箱进价比第一次购进时提高了10%,一次性成人口罩的每箱进价按第一次进价的八折;如果药店此次用于购进N95型和一次性成人口罩两种型号的总费用不超过115000元,则最多可购进N95型多少箱?(3)若销售一箱N95型,可获利500元;销售一箱一次性成人口罩,可获利100元,在(2)的条件下,如何进货可使再次购进的口罩获得最大的利润?最大的利润是多少?3、测得一弹簧的长度L(厘米)与悬挂物体的质量x(千克)有下面一组对应值:试根据表中各对对应值解答下列问题:(1)用代数式表示挂质量为x千克的物体时的弹簧的长度L.(2)求所挂物体的质量为10千克时,弹簧的长度是多少?(3)若测得弹簧的长度是18厘米,则所挂物体的质量为多少千克?(4)若要求弹簧的长度不超过20厘米,则所挂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多少千克?4、如图,已知△ABC中,∠C=90°,AC=5cm,BC=12cm,P、Q是△ABC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 从点A开始沿AC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C开始沿CB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其中一个点到达端点,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它们同时出发,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2秒时,求PQ的长;(2)求运动时间为几秒时,△PQC是等腰三角形?(3)P、Q在运动的过程中,用含t(0<t<5)的代数式表示四边形APQB的面积.5、如图,已知点A(-2,4),B(4,2),C(2,-1).(1)先画出△ABC,再作出△ABC关于x轴对称的图形△A1A1A1,则点A1的坐标为________;(2)P为x轴上一动点,请在图中画出使△PAB的周长最小时的点P,并直接写出此时点P的坐标(保留作图痕迹).---------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解析】【分析】直接根据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进行逐一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由图象可知,关于x的不等式ax+b>0的解集是x<2,故不符合题意;B、由图象可知,关于x的不等式ax+b<0的解集是x>2,故不符合题意;C、由图象可知,关于x的方程ax+b=0的解是x=2,故不符合题意;D、由图象可知,关于x的方程ax+b=0的解是x=2,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问题,利用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求不等式的解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求解.2、C【解析】【分析】分别求出两车相遇、B车到达甲地、A车到达乙地时间,分0≤x≤45、45<x≤43、43<x≤2三段求出函数关系式,进而得到当x=43时,y=80,结合函数图象即可求解.【详解】解:当两车相遇时,所用时间为120÷(60+90)=45小时,B车到达甲地时间为120÷90=43小时,A车到达乙地时间为120÷60=2小时,∴当0≤x≤45时,y=120-60x-90x=-150x+120;当45<x ≤43时,y =60(x -45)+90(x -45)=150x -120; 当43<x ≤2是,y =60x ;由函数解析式的当x =43时,y =150×43-120=8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理解题意,确定分段函数的解析式,并根据函数解析式确定函数图象是解题关键.3、D【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 A.12y x=不是一次函数, B.2y x 不是一次函数, C.1y =不是一次函数,D.1y x =-+是一次函数故选D .【点睛】一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kx+b (k ,b 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y=kx+b 即y=kx ,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4、D【解析】【分析】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满足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关系,即可求解.【详解】解:A、对每一个x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能表示y是x的函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B、对每一个x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能表示y是x的函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对每一个x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能表示y是x的函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有时有两个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所以y不是x的函数,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定义,熟练掌握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对于x的每一个取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则y是x的函数,x叫自变量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概念填写即可.【详解】解:把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概念,做题的关键是注意k≠0.6、D【解析】【分析】根据函数图象分别求得甲、乙两超市每月工资y (元)与员工销售量x (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逐项分析判断【详解】解:根据函数图性,设甲的解析式为:111y k x b =+,乙的解析式为:222y k x b =+将()()0,1000,500,2500代入111y k x b =+,得11110005002500b k b =⎧⎨+=⎩ 解得1131000k b =⎧⎨=⎩ ∴131000y x =+将()()0,1500,500,2500代入222y k x b =+,得22215005002500b k b =⎧⎨+=⎩解得2221500k b =⎧⎨=⎩ ∴221500y x =+A.根据函数图像可知,当500x <时,12y y <,即选择乙超市工资更高,故该选项正确,符合题意;B.当13000y =时,20003x =,当23000y =时,15007502x ==,20007503<,即想要获得3000元的工资,甲超市需要的销售量更少,故该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C.根据题意,甲超市的工资为131000y x =+,0x =时,1000y =,即底薪为1000元,当500x =时,2500y =,则()250010005003-÷=,即在甲超市每销售一件牛奶可得提成3元,故该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当1500x =时,11000315005500y =+⨯=,22150015004500y =⨯+=,55004500=1000-(元), 即销售量为1500件时,甲超市比乙超市工资高出1000元,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根据函数图象求得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7、A【解析】【分析】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判断出选项A 符合题意;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可判断出选项B 不符合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可判断出选项C 不符合题意;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判断出选项D 不符合题意.【详解】解:A .当y =0时,﹣2x +3=0,解得:x =32,∴一次函数y =﹣2x +3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为(32,0),选项A 符合题意;B .∵k =﹣2<0,b =3>0,∴一次函数y =﹣2x +3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选项B 不符合题意;C .∵k =﹣2<0,∴y随x的增大而减小,选项C不符合题意;D.当x=1时,y=﹣2×1+3=1,∴一次函数y=﹣2x+3的图象过点(1,1),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一次函数的性质,熟练掌握利用函数表达式求解点的坐标,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增减性和函数所过象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8、A【解析】【分析】首先判定出一次函数的增减性为y随x的增大而减小,然后即可判断出y1,y2的大小关系.【详解】解:∵一次函数y=-3x-1中,k=-3<0,∴y随x的增大而减小,∵-2<-1,∴y1>y2.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比较一次函数中函数值的大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判断出一次函数的增减性.9、D【解析】【分析】根据统计表确定两个函数的增减性以及函数的交点,然后根据增减性判断.【详解】解:根据表可得y 1=kx +b 中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y 2=mx +n 中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且两个函数的交点坐标是(﹣1,2).则当x >﹣1时,kx +b >mx +n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的性质,正确确定增减性以及交点坐标是关键.10、A【解析】【分析】根据两个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即可得.【详解】 解:一次函数11y k x b =+的图象1l 与22y k x b =+的图象2l 相交于点(2,3)P -,∴方程组1122y k x b y k x b =+⎧⎨=+⎩的解为23x y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一次函数的交点确定方程组的解,掌握函数图象法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 3,02⎛⎫ ⎪⎝⎭ 94【解析】【分析】先令y=0即可求出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再令x=0及可求出直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令x=0,则y=3,令y=0,则x=32,∴直线y=−2x+3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32,0);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12×32×3=94.故答案为:3,02⎛⎫⎪⎝⎭;9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熟知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①②③【解析】【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准确分析分析计算即可;【详解】由表格可以看出乙队是第五天停工的,所以甲队每天修路:16014020-=(米),故①正确;乙队第一天修路352015-=(米),故②正确;乙队技术改进之后修路:2151602035--=(米),故③正确;前7天,甲队修路:207140⨯=(米),乙队修路:270140130-=,故④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②③.故答案是:①②③.【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的实际应用,准确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3、(32,0)##(1.5,0)(0,﹣3)【解析】【分析】分别根据x、y轴上点的坐标特点进行解答即可.【详解】令y=0,则2x﹣3=0,解得:x32=,故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32,0);令x=0,则y=﹣3,故直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3).故答案为(32,0),(0,﹣3).【点睛】本题考查了x、y轴上点的坐标特点及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熟练掌握一次函数与坐标轴交点问题是解题的关键.4、x>1【解析】【分析】利用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找到正比例函数高于一次函数图像的那部分对应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即可求出解集.【详解】解:由图可知:不等式kx >﹣x +3,正比例函数图像在一次函数上方的部分,对应的自变量取值为x >1.故此不等式的解集为x >1.故答案为:x >1.【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熟练地应用函数图像求解不等式的解集,培养数形结合的能力,是解决该类问题的要求.5、( 4,0)【解析】【分析】令y =0,求出x 的值即可得出结论.【详解】312y x =-+,∴当0y =时,0312x =-+,得4x =,即直线312y x =-+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 4,0),故答案为( 4,0).【点睛】此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题关键在于令y =0三、解答题1、(1)A =34A ,A =2A −5;(2)A ΔAAA =10【解析】【分析】(1)由点A的坐标及勾股定理即可求得OA与OB的长,从而可得点B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函数的解析式;(2)由点A的坐标及OB的长度即可求得△AOB的面积.【详解】∵A(4,3)∴OA=OB=√32+42=5,∴B(0,-5),设直线OA的解析式为y=kx,则4k=3,k=34,∴直线OA的解析式为A=34A,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A=A′A+A,把A、B两点的坐标分别代入得:{4A ′+A=3A=−5,∴{A ′=2A=−5,∴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5.(2)A△AAA=12×5×4=10.【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直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等知识,本题重点是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1)N95型和一次性成人口罩每箱进价分别为2250元、500元;(2)最多可购进N95型40箱;(3)采购N95型40个,一次性成人口罩40个可获得最利润为24000元.【解析】【分析】(1)设N95型每箱进价x元,一次性成人口罩每箱进价y元,依题意得10x+20y=32500,30x+40y=87500,联立求解即可;(2)设购进N95型a箱,依题意得:2250×(1+10%)a+500×80%×(80-a)≤115000,求出a的范围,结合a为正整数可得a的最大值;(3)设购进的口罩获得最大的利润为w,依题意得:w=500a+100(80-a),然后对其进行化简,结合一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详解】(1)解:设N95型每箱进价x元,一次性成人口罩每箱进价y元,依题意得:{10A+20A=32500 30A+40A=87500,解得:{A=2250A=500,答:N95型和一次性成人口罩每箱进价分别为2250元、500元.(2)解:设购进N95型a箱,则一次性成人口罩为(80﹣a)套,依题意得:2250(1+10%)A+500×80%(80﹣A)≤115000.解得:a≤40.∵a取正整数,0<a≤40.∴a的最大值为40.答:最多可购进N95型40箱.(3)解:设购进的口罩获得最大的利润为w,则依题意得:w=500a+100(80﹣a)=400a+8000,又∵0<a≤40,∴w随a的增大而增大,∴当a=40时,W=400×40+8000=24000元.即采购N95型40个,一次性成人口罩40个可获得最利润为24000元.答:最大利润为24000元.【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以及一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1)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2)根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3)根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出w关于a的函数关系式.3、(1)A=0.5A+12;(2)17㎝;(3)12千克;(4)不能超过16千克【解析】【分析】(1)观察即可得规律:弹簧称所挂重物质量x与弹簧长度L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然后由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2)将x=10代入解析式,求出L的值,即可求得答案;(3)将L=18代入求出即可;(4)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详解】解:(1) ∵弹簧称所挂重物质量x(kg)与弹簧长度L(cm)之间是一次函数关系,∴设L=kx+b,取点(0,12)与(1,12.5),则{A=12A+A=12.5,解得:{A=12A=0.5,故L与x之间的关系式为A=0.5A+12.(2)将A=10,代入A=0.5A+12,得A=0.5A+12=0.5×10+12=17(cm)∴所挂物体的质量为10千克时,弹簧的长度是17cm(3)将A=18,代入A=0.5A+12,得18=0.5A+12,解得A=12∴若测得弹簧的长度是18厘米,则所挂物体的质量为12千克.(4)∵弹簧的长度不超过20厘米,即L≤20,∴0.5A+12≤20,得A≤16∴若要求弹簧的长度不超过20厘米,则所挂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16千克. 【点睛】此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求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4、(1)PQ=5cm;(2)t=5;(3)S四边形APQB=30﹣5t+t2.3【解析】【分析】(1)先分别求出CQ和CP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解得即可;(2)由∠C=90°可知,当△PCQ是等腰三角形时,CP=CQ,由此求解即可;(3)由S四边形APQB=S△ACB﹣S△PCQ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AP=t,PC=5﹣t,CQ=2t,∵∠C=90°,∴PQ=√AA2+AA2=√(5−A)2+(2A)2,∵t=2,∴PQ=√32+42=5cm,(2)∵∠C=90°,∴当CP=CQ时,△PCQ是等腰三角形,∴5﹣t=2t,解得:t=53,∴t=53秒时,△PCQ是等腰三角形;(3)由题意得:S四边形APQB=S△ACB﹣S△PCQ=12AA⋅AA−12AA⋅AA=12×5×12−12×(5−A)×2A=30﹣5t+t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列函数关系式,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进行求解.5、(1)作图见解析,(2,1);(2)作图见解析,(2,0).【解析】【分析】(1)在坐标系中标出A、B、C三点,再顺次连接,即为△AAA;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找到A、B、C三点关于x轴的对应点A1、A1、A1,再顺次连接,即为△A1A1A1,最后写出A1的坐标即可.(2)根据轴对称的性质结合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直接连接A1A,即A1A与x轴的交点为点P,再直接写出点P坐标即可.【详解】(1)△AAA和△A1A1A1如图所示,根据图可知A1(2,1).故答案为:(2,1).(2)∵AB长度不变,△AAA的周长=AA+AA+AA,∴只要AA+AA最小即可.如图,连结A1A交x轴于点P,∵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A+AA=AA1+AA≥A1A,设A1A解析式为A=AA+A,过A1(-2,-4),B(4,2),代入得,{−4=−2A+A2=4A+A解得:{A=1A=−2,∴A1A的解析式为A=A−2,当A=0时,即0=A−2,解得:A=2.∴点P坐标为 (2,0).当点P坐标为(2,0)时,△AAA周长最短.【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作图-轴对称变换,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轴对称变换的定义作出变换后的对应点及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一、选择题1.已知A B,两地相距240千米.早上9点甲车从A地出发去B地,20分钟后,乙车从B地出发去A地.两车离开各自出发地的路程y(千米)与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车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B.乙车的速度是90千米/小时C.甲车与乙车在早上10点相遇D.乙车在12:00到达A地2.用图象法解某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所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A.20210x yy x+-=⎧⎨-+=⎩B.20210x yy x-+=⎧⎨+-=⎩C.20210x yy x-+=⎧⎨--=⎩D.2010x yy x++=⎧⎨+-=⎩3.如图,A、M、N三点坐标分别为A(0,1),M(3,4),N(5,6),动点P从点A 出发,沿y轴以每秒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上移动,且过点P的直线l:y=-x+b也随之移动,设移动时间为t秒,若点M、N分别位于l的异侧,则t的取值范围是()A .611t <<B .510t <<C .610t <<D .511t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和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叫整点,已知直线()1:20l y mx m =+<与直线2:4l y x =-,若两直线与y 轴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不含三角形的边)有且只有三个整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21m -<<- B .21m -≤<- C .322m -≤<-D .322m -<≤-5.如图1,四边形ABCD 是轴对称图形,对角线AC ,BD 所在直线都是其对称轴,且AC ,BD 相交于点E .动点P 从四边形ABCD 的某个顶点出发,沿图1中的线段匀速运动.设点P 运动的时间为x ,线段EP 的长为y ,图2是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则点P 的运动路径可能是( )A .CB A E →→→ B .CDE A →→→ C .A E C B →→→D .AE D C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0,6,点B 的坐标为3,52⎛⎫-⎪⎝⎭,将AOB 沿x 轴向左平移得到A O B ''',若点B '的坐标为19,52⎛⎫- ⎪⎝⎭,点A '落在直线y kx =上,则k 的值为( )A .43-B .34-C .34D .611-7.科学家就蟋蟀鸣叫的次数与室外温度的数量关系做了如下记录: 蟋蟀每分钟鸣叫的次数温度/°F 144 76 152 78 160 80 168 82 17684) A .178B .184C .192D .2008.对于函数31y x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B .它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C .它的图象必经过点()0,1 D .当1x >时,0y >9.下列关于一次函数25y x =-+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函数图象与y 轴的交点()0,5B .当x 值增大时,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C .当 5y >时,0x < D .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10.已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7)2(31)5y k x y k x =--⎧⎨=-+⎩无解,则一次函数32y kx =-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从开始观察时起,50天后该植物停止长高;②直线AC 的函数表达式为165y x =+ ③第4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4厘米;④该植物最高为15厘米A .①②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②③④12.圆的周长公式是2C r π=,那么在这个公式中,关于变量和常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是常量,C 、π、r 是变量B .2、π是常量,C 、r 是变量 C .2是常量,r 是变量D .2是常量,C 、r 是变量13.关于x 的一次二项式ax+b 的值随x 的变化而变化,分析下表列举的数据,若ax+b =11,则x 的值是( ) x ﹣1 0 1 1.5 ax+b﹣3﹣112A .3B .﹣5C .6D .不存在14.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沿同一条公路相向而行,乙车出发2h 后休息,与甲车相遇后,继续行驶.设甲、乙两车与B 地的距离分别为()y km 甲、()y km 乙,甲车行驶的时间为(h)x ,y 甲、y 乙与x 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结合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车的速度是80/km hB .乙车休息前的速度为100/km hC .甲走到200km 时用时2.5hD .乙车休息了1小时15.直线1y x 42=-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若点()1,2M m m +-在AOB 内部,则m 的取值范围为( )A .1433m <<B .17m -<<C .703m <<D .1123m <<二、填空题16.已知点)(,A m n 在一次函数53y x =+的图像上,则53n m -+的值是______.17.已知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1,mx y y nx -=⎧⎨=⎩的解是1,2x y =⎧⎨=⎩则直线1y mx =-与直线y nx =的交点坐标是______;18.如图1,在△ABC 中,AB >AC,D 是边BC 上一动点,设B,D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x,A,D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y ,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线段AC 的长为_____,线段AB 的长为______.19.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不等式21k x k x b <+的解为____________.20.如图,直线y =kx +1经过点A (-2,0)交y 轴于点B ,以线段AB 为一边,向上作等腰Rt ABC ,将ABC 向右平移,当点C 落在直线y =kx +1上的点F 处时,则平移的距离是_________.21.如图,已知,,a b c 分别是Rt ABC △的三条边长,90C ∠=︒,我们把关于x 的形如a by x c c =+的一次函数称为“勾股一次函数”;若点351,5P ⎛ ⎝⎭在“勾股一次函数”的图象上,且Rt ABC △的面积是10,则c 的值是_________.22.如果直线y=2x+3与直线y=3x ﹣2b 的交点在y 轴上,那么b 的值为___. 23.一个矩形的周长为16cm ,设一边长为xcm ,面积为y 2cm ,那么y 与x 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24.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坐标为(2,2),点B 坐标为(﹣1,1),在x 轴上有点P ,使得AP+BP 最小,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25.已知:一次函数()21y a x =-+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化简224496a a a a -++-+=_________.26.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A 为坐标原点,AB 和AD 分别在x 轴、y 轴上,点E 是BC 边的中点,过点A 的直线y kx =交线段DC 于点F ,连接EF ,若AF 平分DFE ∠,则k 的值为_________.三、解答题27.已知: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经过点A ,点A 在第四象限,过A 作AH ⊥x 垂足为H ,点A 的横坐标为3,S △AOH =3. (1)求点A 坐标及此正比例函数解析式;(2)在x 轴上能否找到一点P 使S △AOP =5,若存在,求点P 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8.已知如图,直线113:4l y x m =-+与y 轴交于A(0,6),直线22:1l y kx =+分别与x 轴交于点B(-2,0),与y 轴交于点C .两条直线相交于点D ,连接AB .求:(1)直线12l l 、的解析式; (2)求△ABD 的面积;(3)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43ABP ABD S S △△,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9.在ABC 中,已知:∠A=60度,∠B=x 度,∠C=y 度,请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式,并画出函数图象30.某农户种植一种经济作物,总用水量y (米3)与种植时间x (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图所示.(1)第20天的总用水量为多少米3?(2)当20x ≥时,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种植时间为多少天时,总用水量达到3500米3.。
一、选择题1.小明和小华同时从小华家出发到球场去.小华先到并停留了8分钟,发现东西忘在了家里,于是沿原路以同样的速度回家去取.已知小明的速度为180米/分,他们各自距离小华家的路程y (米)与出发时间x (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到达球场时小华离球场3150米B .小华家距离球场3500米C .小华到家时小明已经在球场待了8分钟D .整个过程一共耗时30分钟2.已知函数(0)y kx k =≠中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一次函数23y kx k =+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3.下列图象中,不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A .B .C .D .4.如图,一次函数y =2x 和y =ax +4的图象相交于点A (m ,3),则不等式0<ax +4<2x 的解集是( )A .0<x <32B .32<x <6C .32<x <4D .0<x <35.若直线y =kx+b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y =bx -k 的大致图像是( ) A . B . C . D . 6.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О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圆弧,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再分别以A B 、为圆心.大于12AB 长为半径作圆弧,两条圆弧在第四象限交于点C .以下四组x 与y 的对应值中,能够使得点(),1P x y -在射线OC 上的是( )A .2和1-B .2和2-C .2和2D .2和37.如图,已知直线1:2l y x =,过点()0,1A 作y 轴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B ,过点B 作直线l 的垂线交y 轴于点C ,过点C 作y 轴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D ,则点D 的坐标为( )A .()10,5B .()0,10C .()0,5D .()5,10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A m 在第一象限,若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在直线1y x =-+上,则m 的值为( )A .-1B .1C .2D .39.在数轴上,点A 表示-2,点B 表示4.,P Q 为数轴上两点,点Р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Q 到达原点О后,立即以原来的速度返回,当点Q 回到点B 时,点Р与点Q 同时停止运动.设点Р运动的时间为x 秒,点Р与点Q 之间的距离为y 个单位长度,则下列图像中表示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是( )A .B .C .D .10.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B =60°,∠D =90°,AB =4,AD =2,点P 从点B 出发,沿B→A→D→C 的路线运动到点C ,过点P 作PQ ⊥BC ,垂足为Q .若点P 运动的路程为x ,△BPQ 的面积为y ,则表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A .B .C .D .11.已知一次函数(6)1y a x =-+经过第一、二、三象限,且关于x 的不等式组1()0232113a x x x ⎧-->⎪⎪⎨+⎪+≥⎪⎩恰有 4 个整数解,则所有满足条件的整数a 的值的和为( )A.9 B.11 C.15 D.1812.火车匀速通过隧道时,火车在隧道内的长度y(米)与火车行驶时间x(秒)之间的关系用图像描述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①火车的速度为30米/秒;②火车的长度为120米;③火车整体都在隧道内的时间为35秒;④隧道长度为1200米.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③④→→→匀速运13.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点P从点A出发沿路线A B C D动至点D停止,已知点P的速度为1,运动时间为t,以P.A.B为项点的三角形面积为S,则S与t之间的函数图象可能是()A.B.C.D.14.在某大国的技术封锁下,华为公司凭借自身强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华为概念指数从年初至今涨幅连连翻倍,比如硕贝德股票涨幅接近200%(如图AB段),小丽在图片中=+图象的一部分,则k,b的取值范围是(建立了坐标系,将AB段看作一次函数y kx b)A .0k >,0b <B .0k >,0b >C .0k <,0b <D .0k <,0b > 15.直线y mx b =+与y kx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的不等式mx b kx +<的解集为( )A .3x >-B .3x <-C .1x >-D .1x <-二、填空题16.一次函数y 1=kx +b 与y 2=x +a 的图象如图,则下列结论:①k <0;②a >0;③当x <3时,y 1<y 2正确的是_____.17.如图,一次函数y ax b =+与y cx d =+的图象交于点P .下列结论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①0b <;②0ac <;③当1x >时,ax b cx d +>+;④a b c d +=+;⑤c d >.18.如图,已知直线l:y =12x ,点A 1(2,0),过点A 1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l 于点B 1,以A 1B 1为边,向右侧作正方形A 1B 1C 1A 2,延长A 2C 1交直线l 于点B 2;以A 2B 2为边,向右侧作正方形A 2B 2C 2A 3,延长A 3C 2交直线l 于点B 3;……;按照这个规律进行下去,点B n 的横坐标为______.(结果用含正整数n 的代数式表示)19.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与y mx n =+的图象如图所示.(1)写出关于x ,y 的方程组y kx b y mx n=+⎧⎨=+⎩的解为________. (2)若0kx b mx n <+<+,写出x 的取值范围________.20.如图,已知,,a b c 分别是Rt ABC △的三条边长,90C ∠=︒,我们把关于x 的形如a b y x c c =+的一次函数称为“勾股一次函数”;若点351,5P ⎛⎫ ⎪ ⎪⎝⎭在“勾股一次函数”的图象上,且Rt ABC △的面积是10,则c 的值是_________.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上,四边形ABCO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点D 为AB 的中点,点P 为OB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DP 、AP ,当点P 满足DP AP +的值最小时,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_.22.如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一次函数1y k x =与2y k x b =+的图象,则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12y k x y k x b =⎧⎨=+⎩的解是___________.23.已知一次函数y =2x +b 的图象经过点A (2,y 1)和B (﹣1,y 2),则y 1_____y 2(填“>”、“<”或“=”).24.已知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像经过点)(2,5A -,点M 在正比例函数y kx =的图像上,点)(3,0B ,且10ABM S =△,则点M 的坐标为______.25.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A 为坐标原点,AB 和AD 分别在x 轴、y 轴上,点E 是BC 边的中点,过点A 的直线y kx =交线段DC 于点F ,连接EF ,若AF 平分DFE ∠,则k 的值为_________.26.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BC 与y 轴交于D 点,点C 的坐标为()2,0-,点A 的坐标为()6,3-,则D 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27.某超市预购进A 、B 两种品牌的T 恤共200件,已知两种T 恤的进价如表所示,设购进A 种T 恤x 件,且所购进的两种T 恤全部卖出,获得的总利润为W 元.品牌 进价/(元/件)售价/(元/件) A 5080 B40 65 (1)求W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如果购进两种T 恤的总费用为9500元,那么超市获得的总利润是多少? (提示:利润=售价-进价)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3)A ,点(3,1)B ,点(4,5)C .(1)画出ABC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111A B C △,并写出点1A ,1B ,1C 的坐标;(2)若点P 在x 轴上,连接PA 、PB ,是否存在一点P ,使PA PB +的值最小,若存在,请在图中标出点P 的位置;(3)若直线//MN y 轴,与线段AB 、AC 分别交于点M 、N (点M 不与点A 重合),若将AMN 沿直线MN 翻折,点A 的对称点为点A ',当点A '落在ABC 的内部(包含边界)时,点M 的横坐标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9.请你用学习“一次函数和二次根式”时积累的经验和方法解决下列问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1|y x =-的图象: ①列表填空:x …-2 -1 0 1 2 3 4 … y …… ②描点、连线,画出|1|y x =-的图象:(2)结合所画函数图象,写出|1|y x =-两条不同类型的性质;(3)结合所画函数图象,当x =________时,|1|1x -=.30.某校服生产厂家计划在年底推出两款新校服A 和B 共80套,预计前期投入资金不少于20900元,但不超过20960元,且所投入资金全部用于两种校服的研制,其成本和售价如表:A B 成本价(元/套)250 280 售价(元/套) 300 340(2)该厂家要想获得最大的利润,最大利润为多少?(3)经市场调查,年底前每套B 款校服售价不会改变,而每套A 款校服的售价将会提高m 元()0m >,且所生产的两种校服都可以售完,该厂家又该如何安排生产校服才能获得最大利润呢?。
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二十二章四边形专项测评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数学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过点O作直线与双曲线y=kx(k≠0)交于A,B两点,过点B作BC⊥x轴于点C,作BD⊥y轴于点D.在x轴、y轴上分别取点E,F,使点A,E,F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E=AF.设图中矩形ODBC的面积为S1,△EOF的面积为S2,则S1,S2的数量关系是()A.S1=S2B.2S1=S2C.3S1=S2D.4S1=S22、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数量关系,正确的是()A.内角和比外角和大180°B.外角和比内角和大180°C.内角和比外角和大360°D.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3、下列∠A:∠B:∠C:∠D的值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 .1:2:3:4B .1:4:2:3C .1:2:2:1D .3:2:3:2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一定能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 .AB BC = B .AD BC = C .A C ∠=∠ D .180B C ∠+=︒5、将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AE 、AF 为折痕,点B 、D 折叠后的对应点分别为B ′、D ',若B AD ∠''=10°,则∠EAF 的度数为( )A .40°B .45°C .50°D .55°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点A 和点C 分别落在x 轴和y 轴正半轴上,AO =4,直线l :y =3x +2经过点C ,将直线l 向下平移m 个单位,设直线可将矩形OABC 的面积平分,则m 的值为( )A.7 B.6 C.4 D.87、如图,E为正方形ABCD边AB上一动点(不与A重合),AB=4,将△DAE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BAF,再将△DAE沿直线DE折叠得到△DME.下列结论:①连接AM,则AM∥FB;②连接FE4;③连接EF,EC,FC,若△FEC是等腰三角形,则AE=,当F,E,M共线时,AE=A.3 B.2 C.1 D.08、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BC,ABCD的面积为48,OA=3,则BC 的长为()A .6B .8C .12D .139、如图,已知E 为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BC 上一点,且∠DAE =∠B =80º,那么∠CDE 的度数为( )A .20ºB .25ºC .30ºD .35º10、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形成的新四边形是( )A .菱形B .矩形C .正方形D .三角形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如图,菱形OABC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5,02⎛⎫ ⎪⎝⎭,对角线OB =()0,0k y k x x=≠>经过点C .则k 的值为______.2、如图,长方形ABCD 中,6AB =,8BC =,E 为BC 上一点,且2BE =,F 为AB 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F ,将EF 绕着点E 顺时针旋转30°到EG 的位置,连接FG 和CG ,则CG 的最小值为______.3、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3,4A ,()6,0B ,()0,0O 三点,以A ,B ,O 三点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另一个顶点D 的坐标为______.4、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B =6,∠DAC =60°,点F 在线段AO 上从点A 至点O 运动,连接DF ,以DF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DFE ,点E 和点A 分别位于DF 两侧,下列结论:①∠BDE =∠EFC ;②ED =EC ;③∠ADF =∠ECF ;④点E 运动的路程是 _____.5、判断:(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________)(2)菱形的对角线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________)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我们知道正多边形的定义是: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1)如图①,在各边相等的四边形ABCD中,当AC=BD时,四边形ABCD正四边形;(填“是”或“不是”)(2)如图②,在各边相等的五边形ABCDE中,AC=CE=EB=BD=DA,求证:五边形ABCDE是正五边形;(3)如图③,在各边相等的五边形ABCDE中,减少相等对角线的条数也能判定它是正五边形,问:至少需要几条对角线相等才能判定它是正五边形?请说明理由.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BC=3cm,点P沿边AB从点A开始向点B以2cm/s的速度运动,点Q沿边DA从点D开始向点A以1cm/s的速度运动.如果P、Q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s)(0≤t≤3).(1)AP= cm,AQ= cm;(2)t为何值时,△QAP的面积等于2cm2?3、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为对角线.(1)尺规作图:请作出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BC,AC于点E,F,G,连接CE,AF.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请判断四边形AFCE的形状,并说明理由.4、△ABC和△GEF都是等边三角形.问题背景:如图1,点E与点C重合且B、C、G三点共线.此时△BFC可以看作是△AGC经过平移、轴对称或旋转得到.请直接写出得到△BFC的过程.迁移应用:如图2,点E为AC边上一点(不与点A,C重合),点F为△ABC中线CD上一点,延长GF交BC 于点H ,求证:CE CH +=.联系拓展:如图3,AB =12,点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M 为线段BD 上靠近点B 的三等分点,点F 在射线DC 上运动(E 、F 、G 三点按顺时针排列).当12MG AG +最小时,则△MDG 的面积为_______.5、在Rt ABC 中,90ACB ∠=︒,斜边4AB =,过点C 作CF AB ∥,以AB 为边作菱形ABEF ,若150BEF ∠=︒,求Rt ABC 的面积.-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分析】过点A 作AM ⊥x 轴于点M ,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系数k 的几何意义即可得出S 矩形ODBC =-k 、S △AOM =-12k ,再根据中位线的性质即可得出S △EOF =4S △AOM =-2k ,由此即可得出S 1、S 2的数量关系.【详解】解:过点A 作AM ⊥x 轴于点M ,如图所示.∵AM⊥x轴,BC⊥x轴,BD⊥y轴,∴S矩形ODBC=-k,S△AOM=-12k.∵AE=AF.OF⊥x轴,AM⊥x轴,∴AM=12OF,ME=OM=12OE,∴S△EOF=12OE•OF=4S△AOM=-2k,∴2S矩形ODBC=S△EOF,即2S1=S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系数k的几何意义以及三角形的中位线,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系数k的几何意义找出S矩形ODBC=-k、S△EOF=-2k是解题的关键.2、D【分析】直接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A.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都等于360°,故本选项表述错误;B.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都等于360°,故本选项表述错误;C .六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都等于360°,故本选项表述错误;D .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相等,都等于360°,故本选项表述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四边形内角和和外角和,解题关键是熟记四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都是360°.3、D【分析】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 和∠C 是对角,∠B 和∠D 是对角,对角的份数应相等.【详解】解: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只有D 符合条件.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在应用判定定理判定平行四边形时,应仔细观察题目所给的条件,仔细选择适合于题目的判定方法进行解答,避免混用判定方法.4、C【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得180A D +=︒∠∠,再由A C ∠=∠,得180C D ∠+∠=︒,证出//AD BC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一定能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 C ∠=∠,理由如下://AB CD ,180A D ∴∠+∠=︒,A C∠=∠,∴∠+∠=︒,180C D∴,AD BC//AB CD,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证明出//AD BC.5、A【分析】可以设∠EAD′=α,∠FAB′=β,根据折叠可得∠DAF=∠D′AF,∠BAE=∠B′AE,用α,β表示∠DAF=10°+β,∠BAE=10°+α,根据四边形ABCD是矩形,利用∠DAB=90°,列方程10°+β+β+10°+10°+α+α=90°,求出α+β=30°即可求解.【详解】解:设∠EAD′=α,∠FAB′=β,根据折叠性质可知:∠DAF=∠D′AF,∠BAE=∠B′AE,∵∠B′AD′=10°,∴∠DAF=10°+β,∠BAE=10°+α,∵四边形ABCD 是矩形∴∠DAB =90°,∴10°+β+β+10°+10°+α+α=90°,∴α+β=30°,∴∠EAF =∠B ′AD ′+∠D ′AE +∠FAB ′,=10°+α+β,=10°+30°,=40°.则∠EAF 的度数为40°.故选:A .【点睛】本题通过折叠变换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此类问题,应结合题意,最好实际操作图形的折叠,易于找到图形间的关系.6、A【分析】如图所示,连接AC ,OB 交于点D ,先求出C 和A 的坐标,然后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D 是AC 的中点,从而求出D 点坐标为(2,1),再由当直线32y x =+经过点D 时,可将矩形OABC 的面积平分,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AC ,OB 交于点D ,∵C 是直线32y x =+与y 轴的交点,∴点C 的坐标为(0,2),∵OA =4,∴A 点坐标为(4,0),∵四边形OABC 是矩形,∴D 是AC 的中点,∴D 点坐标为(2,1),当直线32y x =+经过点D 时,可将矩形OABC 的面积平分,由题意得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为32y x m =+-,∴3221m ⨯+-=,∴7m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几何综合,一次函数的平移,矩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熟知过矩形中心的直线平分矩形面积.7、A【分析】①正确,如图1中,连接AM,延长DE交BF于J,想办法证明BF⊥DJ,AM⊥DJ即可;②正确,如图2中,当F、E、M共线时,易证∠DEA=∠DEM=67.5°,在MD上取一点J,使得ME=MJ,连接EJ,设AE=EM=MJ=x,则EJ=JD,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③正确,如图3中,连接EC,CF,当EF=CE时,设AE=AF=m,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①如下图,连接AM,延长DE交BF于J,∵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DAE=∠BAF=90°,由题意可得AE=AF,∴△BAF≌△DAE(SAS),∴∠ABF=∠ADE,∵∠ADE+∠AED=90°,∠AED=∠BEJ,∴∠BEJ+∠EBJ=90°,∴∠BJE=90°,∴DJ⊥BF,由翻折可知:EA=EM,DM=DA,∴DE垂直平分线段AM,∴BF∥AM,故①正确;②如下图,当F、E、M共线时,易证∠DEA=∠DEM=67.5°,在MD上取一点J,使得ME=MJ,连接EJ,则由题意可得∠M=90°,∴∠MEJ=∠MJE=45°,∴∠JED=∠JDE=22.5°,∴EJ=JD,设AE=EM=MJ=x,则EJ=JD x,则有x =4,∴x4,∴AE﹣4,故②正确;③如下图,连接CF,当EF=CE时,设AE=AF=m,则在△BCE 中,有2m ²=4²+(4-m )2,∴m4或 4 (舍弃),∴AE4,故③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旋转变换,翻折变换,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选择题中的压轴题.8、B【分析】由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得到AC 的值,由AC ⊥BC ,可得ABCD SAC BC =⋅,代入即可求出BC 边长.【详解】解:∵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OA =OC ,∵OA =3,∴AC =2OA =6,∵AC ⊥BC ,∴648ABCDS AC BC BC =⋅==, ∴BC =8.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C【分析】依题意得出AE=AB=AD,∠ADE=50°,又因为∠B=80°故可推出∠ADC=80°,∠CDE=∠ADC-∠ADE,从而求解.【详解】∵AD∥BC,∴∠AEB=∠DAE=∠B=80°,∴AE=AB=AD,在三角形AED中,AE=AD,∠DAE=80°,∴∠ADE=50°,又∵∠B=80°,∴∠ADC=80°,∴∠CDE=∠ADC-∠ADE=30°.故选:C.【点睛】考查菱形的边的性质,同时综合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得∠ADE的度数.10、B【分析】先画出图形,再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所得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其必为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邻边互相垂直得出四边形是矩形.【详解】解:如图,∵E、F、G、H分别是AB、BC、CD、AD的中点,∴EH BD FG,EF AC HG,11,22FG BD EF AC==,∴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AC BD⊥,∴EF FG⊥,∴平行四边形EFGH是矩形,又AC与BD不一定相等,EF∴与FG不一定相等,∴矩形EFGH不一定是正方形,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矩形的判定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3【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可知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点A的坐标为5(2,0),对角线OB=(k 0,x 0)k y x=≠>经过点C ,可设点C 的坐标为(,)a b ,从而可以表示出点B 的坐标,然后列出相应的方程组,即可得a 、b 的值,从而可以得到k 的值.【详解】四边形OABC 是菱形,OA AB BC CO ∴===,设点C 的坐标为(,)a b ,点A 的坐标为5(2,0),对角线OB =∴点B 的坐标为5(2a +,)b ,52OC =, ∵52OC =,OB =∴2222225()25()2a b a b ⎧+=⎪⎪⎨⎪++=⎪⎩, 解得32a =,2b =, 3232ab ∴=⨯=, 反比例函数(k 0,x 0)k y x =≠>经过点C ,点C 的坐标为(,)a b ,k b a ∴=, 3k ab ∴==.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菱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数形结合的思想找到各边之间的关系,k 与点C 的坐标的关系.2、2+##【分析】根据题意将线段BE 绕点E 顺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ET ,连接GT ,过E 作EJ CG ⊥,垂足为J ,进而结合全等三角形判定可得当CG ⊥TG 时,CG 的值最小,依据矩形的性质和含30°的直角三角形进行分析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将线段BE 绕点E 顺时针旋转30°得到线段ET ,连接GT ,过E 作EJ CG ⊥,垂足为J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CD =6,∠B =∠BCD =90°,∵∠BET =∠FEG =30°,∴∠BEF =∠TEG ,在△EBF 和△TEG 中,EB ET BEF TEG EF EG =⎧⎪∠=∠⎨⎪=⎩, ∴△EBF ≌△ETG (SAS ),∴∠B =∠ETG =90°,∴点G 的在射线TG 上运动,∴当CG ⊥TG 时,CG 的值最小,∵∠EJG=∠ETG=∠JGT=90°,∴四边形ETGJ是矩形,∴∠JET=90°,GJ=TE=BE=2,∵∠BET=30°,∴∠JEC=180°-∠JET-∠BET=60°,∵8BC=,∴6,3,=-===EC BC BE EJ CJ∴CG=CJ+GJ=2.∴CG的最小值为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旋转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垂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3、(9,4)、(-3,4)、(3,-4)【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D=BO=6,AD∥BO,根据平行线得出A和D的纵坐标相等,根据B的横坐标和BO的值即可求出D的横坐标.【详解】∵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A、B、O的坐标分别为(3,4)、(6,0)、(0,0),∴AD=BO=6,AD∥BO,∴D的横坐标是3+6=9,纵坐标是4,即D的坐标是(9,4),同理可得出D的坐标还有(-3,4)、(3,-4).故答案为:(9,4)、(-3,4)、(3,-4).【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注意: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4、①②③④【分析】①根据∠DAC=60°,OD=OA,得出△OAD为等边三角形,再由△DFE为等边三角形,得∠DOA=∠DEF =60°,再利用角的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①正确;②连接OE,利用SAS证明△DAF≌△DOE,再证明△ODE≌△OCE,即可得出结论②正确;③通过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③正确;④延长OE至E',使OE'=OD,连接DE',通过△DAF≌△DOE,∠DOE=60°,可分析得出点F在线段AO上从点A至点O运动时,点E从点O沿线段OE'运动到E',从而得出结论④正确;【详解】解:①设DB与EF的交点为G如图所示:∵∠DAC=60°,OD=OA,∴△OAD为等边三角形,∴∠DOA=∠DAO=∠ADO=60°,∵△DFE为等边三角形,∴∠DEF=60°,∴∠DOA =∠DEF =60°,∴DGF BDE DEF =+∠∠∠,DGF EFC DOA =+∠∠∠∴BDE EFC ∠∠=故结论①正确;②如图,连接OE ,在△DAF 和△DOE 中,AD OD ADF ODE DF DE =⎧⎪∠=∠⎨⎪=⎩, ∴△DAF ≌△DOE (SAS ),∴∠DOE =∠DAF =60°,∵∠COD =180°﹣∠AOD =120°,∴∠COE =∠COD ﹣∠DOE =120°﹣60°=60°,∴∠COE =∠DOE ,在△ODE 和△OCE 中,OD OC DOE COE OE OE =⎧⎪∠=∠⎨⎪=⎩, ∴△ODE ≌△OCE (SAS ),∴ED =EC ,∠OCE =∠ODE ,故结论②正确;③∵∠ODE =∠ADF ,∴∠ADF =∠OCE ,即∠ADF =∠ECF ,故结论③正确;④如图,延长OE 至E ',使OE '=OD ,连接DE ',∵△DAF ≌△DOE ,∠DOE =60°,∴点F 在线段AO 上从点A 至点O 运动时,点E 从点O 沿线段OE '运动到E ',∵90906030BDA ADB =︒-=︒-︒=︒∠∠∴2DB AD =设DA x =,则2DB x =∴在Rt ADB 中,222AD AB DB +=即2226(2)x x +=解得:x =∴OE '=OD =AD =∴点E 运动的路程是故结论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④.【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综合,其中涉及到了等边三角形判定及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三角函数的比值关系,矩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熟悉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合理做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5、× √【分析】根据菱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1)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2)菱形的对角线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1)×;(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熟练掌握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是;(2)见解析;(3)至少需要3条对角线相等才能判定它是正五边形,见解析【分析】(1)根据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证明即可;(2)由SSS证明△ABC≌△BCD≌△CDE≌△DEA≌△EAB得出∠ABC=∠BCD=∠CDE=∠DEA=∠EAB,即可得出结论;(3)由SSS证明△ABE≌△BCA≌△DEC得出∠BAE=∠CBA=∠EDC,∠AEB=∠ABE=∠BAC=∠BCA=∠DCE=∠DEC,由SSS证明△ACE≌△BEC得出∠ACE=∠CEB,∠CEA=∠CAE=∠EBC=∠ECB,由四边形ABCE内角和为360°得出∠ABC+∠ECB=180°,证出AB∥CE,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BE=∠BEC,∠BAC=∠ACE,证出∠BAE=3∠ABE,同理:∠CBA=∠D=∠AED=∠BCD=3∠ABE=∠BAE,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解:结论:四边形ABCD 是正四边形.理由:∵AB =BC =CD =DA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四边形ABCD 是正四边形.故答案为:是.(2)证明:∵凸五边形ABCDE 的各条边都相等,∴AB =BC =CD =DE =EA ,在△ABC 、△BCD 、△CDE 、△DEA 、△EAB 中,AB BC CD DE EA BC CD DE EA AB AC BD CE DA BE ====⎧⎪====⎨⎪====⎩∴△ABC ≌△BCD ≌△CDE ≌△DEA ≌EAB (SSS ),∴∠ABC =∠BCD =∠CDE =∠DEA =∠EAB ,∴五边形ABCDE 是正五边形;(3)解:结论:至少需要3条对角线相等才能判定它是正五边形.若AC =BE =CE ,五边形ABCDE 是正五边形,理由如下:在△ABE 、△BCA 和△DEC 中,AE BA DC AB BC DE BE AC CE ==⎧⎪==⎨⎪==⎩, ∴△ABE ≌△BCA ≌△DEC (SSS ),∴∠BAE =∠CBA =∠EDC ,∠AEB =∠ABE =∠BAC =∠BCA =∠DCE =∠DEC ,在△ACE 和△BEC 中,AE BC CE BE AC CE =⎧⎪=⎨⎪=⎩∴△ACE ≌△BEC (SSS ),∴∠ACE =∠CEB ,∠CEA =∠CAE =∠EBC =∠ECB ,∵四边形ABCE 内角和为360°,∴∠ABC +∠ECB =180°,∴AB ∥CE ,∴∠ABE =∠BEC ,∠BAC =∠ACE ,∴∠CAE =∠CEA =2∠ABE ,∴∠BAE =3∠ABE ,同理:∠CBA =∠D =∠AED =∠BCD =3∠ABE =∠BAE ,∴五边形ABCDE 是正五边形;【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正多边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2、(1)2t ;(3-t );(2)t 为1或2.【分析】(1)先证明AD =BC =3cm ,∠A =90°,再根据题意即可求解;(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1)∵四边形ABCD 为矩形,∴AD =BC =3cm ,∠A =90°,∴AP =2t cm ,AQ =(3-t )cm ,故答案为:2t ;(3-t )(2)由题意得()12322t t ⨯-=, 整理得2320t t -+=,解得121,2t t ==,答:t 为1或2时,△QAP 的面积等于2cm 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根据题意用含t 的式子表示出直角三角形两边,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3、(1)见解析,(2)菱形,理由见解析【分析】(1)利用基本作图,作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即可;(2)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EA =EC ,FA =FC ,AG =GC ,再证明△AGE ≌△CGF 得到AE =CF ,根据四边相等可判断四边形AFCE 为菱形.(1)解:如图,EF 、CE 、AF 为所作;(2)解:四边形AFCE 为菱形.理由如下:如图,∵EF 垂直平分AC ,∴EC =EA ,FC =FA ,AG =GC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D ∥BC ,∴∠EAC =∠FCA ,在△AGE 和△CGF 中,EAC FCA AG CGAGE CGF ∠=∠⎧⎪=⎨⎪∠=∠⎩, ∴△AGE ≌△CGF (ASA ),∴AE =CF ,∴AE =EC =CF =AF ,∴四边形AFCE 为菱形.【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菱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基本作图,熟练运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菱形判定进行推理证明是解题关键.4、(1)以点C 为旋转中心将AGC 逆时针旋转60︒就得到BFC △;(2)见解析;(3 【分析】(1)只需要利用SAS 证明△BCF ≌△ACG 即可得到答案; (2)法一:以FC 为边作120∠=︒CFK ,与HB 的延长线交于点K ,如图,先证明=FC FK ,然后证明FEC FHK ≌, 得到=CE KH ,则+=+=CE CH KH CH CK ,过点F 作FM ⊥BC 于M ,求出KM KF =,即可推出KM =,则=CK ,即:+=CE CH ; 法二:过F 作FM BC ⊥,FN AC ⊥.先证明△FCN ≌△FCM 得到CM =CN ,利用勾股定理和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N =,再证明FNE FMH ≌ 得到=EN HM ,则2+==CE CH CM ; (3)如图3-1所示,连接DE ,GM ,AG ,先证明△ADE 是等边三角形,得到DE =AE ,即可证明GEA FED ≌得到30∠=∠=︒GAE FDE ,即点G 在BAC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上运动.过G 作GP AC ⊥,则12=GP AG ,12MG AG +最小即是MG GP +最小,故当M 、G 、P 三点共线时,MG GP +最小;如图3-2所示,过点G 作GQ ⊥AB 于Q ,连接DG ,求出DM 和QG 的长即可求解.【详解】(1)∵△ABC 和△GEF 都是等边三角形,∴BC =AC ,CF =CG ,∠ACB =∠FCG =60°,∴∠ACB +∠ACF=∠FCG +∠ACF ,∴∠FCB =∠GCA ,∴△BCF ≌△ACG (SAS ),∴△BFC 可以看作是△AGC 绕点C 逆时针旋转60度所得;(2)法一:证明:以FC 为边作120∠=︒CFK ,与HB 的延长线交于点K ,如图,∵ABC 和GEF △均为等边三角形,∴60ACB ∠=︒,∠GFE =60°,∴120EFH ∠=︒,∴∠EFH +∠ACB =180°,∴180∠+∠︒=CEF CHF ,∵180∠+∠︒=CHF KHF ,∴∠=∠CEF KHF .∵CD 是等边ABC 的中线,∴30DCB DCA ∠=∠=︒,∴18030K KFC FCK ∠=︒-∠-∠=︒,∴K FCK ∠=∠∴=FC FK .在FEC 与FHK 中,CEF KHF K FCEFC FK ∠=∠⎧⎪∠=∠⎨⎪=⎩∴()≌FEC FHK AAS ,∴=CE KH ,∴+=+=CE CH KH CH CK ,过点F 作FM ⊥BC 于M ,∴KM =CM ,∵∠K =30°, ∴12FM KF =∴KM =,∴KM =,∴=CK ,即:+=CE CH ;法二证明:过F 作FM BC ⊥,FN AC ⊥.∴CD 是等边ABC 的中线,∴30DCB DCA ∠=∠=︒,FM FN =,∴△FCN ≌△FCM (AAS ),FC =2FN ,∴CM =CN,CN =, 同法一,∠=∠FEN FHM .在FNE 与FMH 中,90FEN FHM FNE FMH FN FM ∠=∠⎧⎪∠=∠=︒⎨⎪=⎩ ∴()≌FNE FMH AAS∴=EN HM ,∴2+==CE CH CM ;(3)如图3-1所示,连接DE ,GM ,AG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DE 是△ABC 的中位线,CD ⊥AB ,∴DE ∥BC ,∠CDA =90°,∴∠ADE =∠ABC =60°,∠AED =∠ACB =60°,∴△ADE 是等边三角形,∠FDE =30°,∴DE =AE ,∵△GEF 是等边三角形,∴EF =EG ,∠GEF =60°,∴∠AEG =∠AED +∠DEG =∠FEG +∠DEG =∠FED ,∴()≌GEA FED SAS∴30∠=∠=︒GAE FDE ,即点G 在BAC ∠的角平分线所在直线上运动.过G 作GP AC ⊥,则12=GP AG , ∴12MG AG +最小即是MG GP +最小,∴当M 、G 、P 三点共线时,MG GP +最小如图3-2所示,过点G 作GQ ⊥AB 于Q ,连接DG ,∴QG =PG ,∵∠MAP =60°,∠MPA =90°,∴∠AMP =30°,∴AM =2AP ,∵D 是AB 的中点,AB =12,∴AD =BD =6,∵M 是BD 靠近B 点的三等分点,∴MD =4,∴AM =10,∴AP =5,又∵∠PAG =30°,∴AG =2GP ,∵222AG PG AP =+,∴22245PG PG =+∴GQ GP ==∴1=2MDG MD G S Q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正确作出辅助线求解.5、4分别过点E 、C 作EH 、CG 垂直AB ,垂足为点H 、G ,则CG 是斜边AB 上的高;在菱形ABEF 中,AB EF ∥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不难得到CG=EH;菱形的对角相等,四条边相等,联系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EH,问题即可解答。
一次函数和几何综合题含答案1.(2013•天水)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OB是等边三角形,点A的坐标是(0,4),点B在第一象限,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并把△AOP绕着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O与AB重合,得到△ABD.(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当点P运动到点(,0)时,求此时DP的长及点D的坐标;(3)是否存在点P,使△OPD的面积等于?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013•济宁)如图,直线y=﹣x+4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与直线y=x交于点C.在线段OA上,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出发向点A做匀速运动,同时动点P从点A出发向点O做匀速运动,当点P、Q其中一点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分别过点P、Q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OC于点E、F,连接EF.若运动时间为t秒,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PEFQ总为矩形(点P、Q重合除外).(1)求点P运动的速度是多少?(2)当t为多少秒时,矩形PEFQ为正方形?(3)当t为多少秒时,矩形PEFQ的面积S最大?并求出最大值.3.(2013•绥化)如图,直线MN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C两点,分别过A,C两点作x轴,y轴的垂线相交于B 点,且OA,OC(OA>OC)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4x+48=0的两个实数根.(1)求C点坐标;(2)求直线MN的解析式;(3)在直线MN上存在点P,使以点P,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4.(2013•齐齐哈尔)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OA<OB)且OA、OB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x+=0的两个根,点C在x轴负半轴上,且AB:AC=1:2(1)求A、C两点的坐标;(2)若点M从C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CB运动,连接AM,设△ABM的面积为S,点M的运动时间为t,写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点P是y轴上的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2013春•屯留县期末)如图,四边形OABC是菱形,点C在x轴上,AB交y轴于点H,AC交y轴于点M.已知点A(﹣3,4).(1)求AO的长;(2)求直线AC的解析式和点M的坐标;(3)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A﹣B﹣C运动,到达点C终止.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PMB 的面积为S.①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②求S的最大值.6.(2012•鞍山)如图,正方形ABCO的边OA、OC在坐标轴上,点B坐标(3,3),将正方形ABCO绕点A顺时针旋转角度α(0°<α<90°),得到正方形ADEF,ED交线段OC于点G,ED的延长线交线段BC于点P,连AP、AG.(1)求证:△AOG≌△ADG;(2)求∠PAG的度数;并判断线段OG、PG、BP之间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3)当∠1=∠2时,求直线PE的解析式.7.(2012•桃源县校级自主招生)如图,点A在y轴上,点B在x轴上,且OA=OB=1,经过原点O的直线l交线段AB于点C,过C作OC的垂线,与直线x=1相交于点P,现将直线L绕O点旋转,使交点C从A向B运动,但C点必须在第一象限内,并记AC的长为t,分析此图后,对下列问题作出探究:(1)当△AOC和△BCP全等时,求出t的值;(2)通过动手测量线段OC和CP的长来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得到的结论;(3)①设点P的坐标为(1,b),试写出b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和变量t的取值范围.②求出当△PBC为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8.(2012秋•海陵区期末)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直线OC交于点C.(1)若直线AB解析式为y=﹣2x+12,直线OC解析式为y=x,①求点C的坐标;②求△OAC的面积.(2)如图2,作∠AOC的平分线ON,若AB⊥ON,垂足为E,△OAC的面积为6,且OA=4,P、Q分别为线段OA、OE上的动点,连接AQ与PQ,试探索AQ+PQ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9.(2012秋•成都校级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直线PA是一次函数y=x+m(m>0)的图象,直线PB是一次函数y=﹣3x+n(n>m)的图象,点P是两直线的交点,点A、B、C、Q分别是两条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1)用m、n分别表示点A、B、P的坐标及∠PAB的度数;(2)若四边形PQOB的面积是,且CQ:AO=1:2,试求点P的坐标,并求出直线PA与PB的函数表达式;(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一点D,使以A、B、P、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2012秋•綦江县校级期末)如图,一次函数的函数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以线段AB 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Rt△ABC,且使∠ABC=30°.(1)求△ABC的面积;(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m,),试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APB的面积,并求当△APB与△ABC面积相等时m的值;(3)是否存在使△QAB是等腰三角形并且在坐标轴上的点Q?若存在,请写出点Q所有可能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1.(2013•天水)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OB是等边三角形,点A的坐标是(0,4),点B在第一象限,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P,并把△AOP绕着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O与AB重合,得到△ABD.(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当点P运动到点(,0)时,求此时DP的长及点D的坐标;(3)是否存在点P,使△OPD的面积等于?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压轴题.分析:(1)过点B作BE⊥y轴于点E,作BF⊥x轴于点F.依题意得BF=OE=2,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F,然后可得点B的坐标.设直线AB的解析式是y=kx+b,把已知坐标代入可求解.(2)由△ABD由△AOP旋转得到,证明△ABD≌△AOP.AP=AD,∠DAB=∠PAO,∠DAP=∠BAO=60°,△ADP是等边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P.在Rt△BDG中,∠BGD=90°,∠DBG=60°.利用三角函数求出BG=BD•cos60°,DG=BD•sin60°.然后求出OH,DH,然后求出点D的坐标.(3)本题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设点P的坐标为(t,0):①当P在x轴正半轴上时,即t>0时,关键是求出D点的纵坐标,方法同(2),在直角三角形DBG中,可根据BD即OP的长和∠DBG的正弦函数求出DG的表达式,即可求出DH的长,根据已知的△OPD的面积可列出一个关于t的方程,即可求出t的值.②当P在x轴负半轴,但D在x轴上方时.即<t≤0时,方法同①类似,也是在直角三角形DBG用BD的长表示出DG,进而求出GF的长,然后同①.③当P在x轴负半轴,D在x轴下方时,即t≤时,方法同②.综合上面三种情况即可求出符合条件的t的值.解答:解:(1)如图1,过点B作BE⊥y轴于点E,作BF⊥x轴于点F.由已知得:BF=OE=2,OF==,∴点B的坐标是(,2)设直线AB的解析式是y=kx+b(k≠0),则有.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是y=x+4;(2)如图2,∵△ABD由△AOP旋转得到,∴△ABD≌△AOP,∴AP=AD,∠DAB=∠PAO,∴∠DAP=∠BAO=60°,∴△ADP是等边三角形,∴DP=AP=.如图2,过点D作DH⊥x轴于点H,延长EB交DH于点G,则BG⊥DH.方法(一)在Rt△BDG中,∠BGD=90°,∠DBG=60°.∴BG=BD•cos60°=×=.DG=BD•sin60°=×=.∴OH=EG=,DH=∴点D的坐标为(,)方法(二)易得∠AEB=∠BGD=90°,∠ABE=∠BDG,∴△ABE∽△BDG,∴;而AE=2,BD=OP=,BE=2,AB=4,则有,解得BG=,DG=;∴OH=,DH=;∴点D的坐标为(,).(3)假设存在点P,在它的运动过程中,使△OPD的面积等于.设点P为(t,0),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t>0时,如图,BD=OP=t,DG=t,∴DH=2+t.∵△OPD的面积等于,∴,解得,(舍去)∴点P1的坐标为(,0).②∵当D在y轴上时,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OP,∴当<t≤0时,如图,BD=OP=﹣t,DG=﹣t,∴GH=BF=2﹣(﹣t)=2+t.∵△OPD的面积等于,∴,解得,,∴点P2的坐标为(,0),点P3的坐标为(,0).③当t≤时,如图3,BD=OP=﹣t,DG=﹣t,∴DH=﹣t﹣2.∵△OPD的面积等于,∴(﹣t)[﹣(2+t)]=,解得(舍去),∴点P4的坐标为(,0),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分别为P1(,0)、P2(,0)、P3(,0)、P4(,0).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的是一次函数的应用,包括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旋转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应用等,难度较大.2.(2013•济宁)如图,直线y=﹣x+4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与直线y=x交于点C.在线段OA上,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出发向点A做匀速运动,同时动点P从点A出发向点O做匀速运动,当点P、Q其中一点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分别过点P、Q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OC于点E、F,连接EF.若运动时间为t秒,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PEFQ总为矩形(点P、Q重合除外).(1)求点P运动的速度是多少?(2)当t为多少秒时,矩形PEFQ为正方形?(3)当t为多少秒时,矩形PEFQ的面积S最大?并求出最大值.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压轴题.分析:(1)根据直线y=﹣x+4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得出A,B点的坐标,再利用EP∥BO,得出==,据此可以求得点P的运动速度;(2)当PQ=PE时,以及当PQ=PE时,矩形PEFQ为正方形,分别求出即可;(3)根据(2)中所求得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进而利用二次函数性质求出即可.解答:解:(1)∵直线y=﹣x+4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x=0时,y=4,y=0时,x=8,∴==,当t秒时,QO=FQ=t,则EP=t,∵EP∥BO,∴==,∴AP=2t,∵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出发向点A做匀速运动,∴点P运动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2)如图1,当PQ=PE时,矩形PEFQ为正方形,则∵OQ=FQ=t,PA=2t,∴QP=8﹣t﹣2t=8﹣3t,∴8﹣3t=t,解得:t=2;如图2,当PQ=PE时,矩形PEFQ为正方形,∵OQ=t,PA=2t,∴OP=8﹣2t,∴QP=t﹣(8﹣2t)=3t﹣8,∴t=3t﹣8,解得:t=4;(3)如图1,当Q在P点的左边时,∵OQ=t,PA=2t,∴QP=8﹣t﹣2t=8﹣3t,∴S矩形PEFQ=QP•QF=(8﹣3t)•t=8t﹣3t2,当t=﹣=时,S矩形PEFQ的最大值为:=,如图2,当Q在P点的右边时,∵OQ=t,PA=2t,∴2t>8﹣t,∴t,∴QP=t﹣(8﹣2t)=3t﹣8,∴S矩形PEFQ=QP•QF=(3t﹣8)•t=3t2﹣8t,∵当点P、Q其中一点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t≤4,当t=﹣=时,S矩形PEFQ的最大,∴t=4时,S矩形PEFQ的最大值为:3×42﹣8×4=1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得出P,Q不同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3.(2013•绥化)如图,直线MN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C两点,分别过A,C两点作x轴,y轴的垂线相交于B 点,且OA,OC(OA>OC)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4x+48=0的两个实数根.(1)求C点坐标;(2)求直线MN的解析式;(3)在直线MN上存在点P,使以点P,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P点的坐标.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压轴题.分析:(1)通过解方程x2﹣14x+48=0可以求得OC=6,OA=8.则C(0,6);(2)设直线MN的解析式是y=kx+b(k≠0).把点A、C的坐标分别代入解析式,列出关于系数k、b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即可求得它们的值;(3)需要分类讨论:PB为腰,PB为底两种情况下的点P的坐标.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进行解答.解答:解:(1)解方程x2﹣14x+48=0得x1=6,x2=8.∵OA,OC(OA>OC)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4x+48=0的两个实数根,∴OC=6,OA=8.∴C(0,6);(2)设直线MN的解析式是y=kx+b(k≠0).由(1)知,OA=8,则A(8,0).∵点A、C都在直线MN上,∴,解得,,∴直线MN的解析式为y=﹣x+6;(3)∵A(8,0),C(0,6),∴根据题意知B(8,6).∵点P在直线MNy=﹣x+6上,∴设P(a,﹣a+6)当以点P,B,C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时,需要分类讨论:①当PC=PB时,点P是线段BC的中垂线与直线MN的交点,则P1(4,3);②当PC=BC时,a2+(﹣a+6﹣6)2=64,解得,a=,则P2(﹣,),P3(,);③当PB=BC时,(a﹣8)2+(a﹣6+6)2=64,解得,a=,则﹣a+6=﹣,∴P4(,﹣).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有:P1(4,3),P2(﹣,)P3(,),P4(,﹣).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综合题.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3)题时,要分类讨论,防止漏解.另外,解答(3)题时,还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4.(2013•齐齐哈尔)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OA<OB)且OA、OB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x+=0的两个根,点C在x轴负半轴上,且AB:AC=1:2(1)求A、C两点的坐标;(2)若点M从C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CB运动,连接AM,设△ABM的面积为S,点M的运动时间为t,写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点P是y轴上的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压轴题.分析:(1)通过解一元二次方程x2﹣(+1)x+=0,求得方程的两个根,从而得到A、B两点的坐标,再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可求AB的长,根据AB:AC=1:2,可求AC的长,从而得到C点的坐标;(2)分①当点M在CB边上时;②当点M在CB边的延长线上时;两种情况讨论可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3)分AQ=AB,BQ=BA,BQ=QA三种情况讨论可求Q点的坐标.解答:解:(1)x2﹣(+1)x+=0,(x﹣)(x﹣1)=0,解得x1=,x2=1,∵OA<OB,∴OA=1,OB=,∴A(1,0),B(0,),∴AB=2,又∵AB:AC=1:2,∴AC=4,∴C(﹣3,0);(2)∵AB=2,AC=4,BC=2,∴AB2+BC2=AC2,即∠ABC=90°,由题意得:CM=t,CB=2.①当点M在CB边上时,S=2﹣t(0≤t);②当点M在CB边的延长线上时,S=t﹣2(t>2);(3)存在.①当AB是菱形的边时,如图所示,在菱形AP1Q1B中,Q1O=AO=1,所以Q1点的坐标为(﹣1,0),在菱形ABP2Q2中,AQ2=AB=2,所以Q2点的坐标为(1,2),在菱形ABP3Q3中,AQ3=AB=2,所以Q3点的坐标为(1,﹣2),②当AB为菱形的对角线时,如图所示的菱形AP4BQ4,设菱形的边长为x,则在Rt△AP4O中,AP42=AO2+P4O2,即x2=12+(﹣x)2,解得x=,所以Q4(1,).综上可得,平面内满足条件的Q点的坐标为:Q1(﹣1,0),Q2(1,﹣2),Q3(1,2),Q4(1,).点评:考查了一次函数综合题,涉及的知识点有:解一元二次方程,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函数思想,分类思想的运用,菱形的性质,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5.(2013春•屯留县期末)如图,四边形OABC是菱形,点C在x轴上,AB交y轴于点H,AC交y轴于点M.已知点A(﹣3,4).(1)求AO的长;(2)求直线AC的解析式和点M的坐标;(3)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折线A﹣B﹣C运动,到达点C终止.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PMB 的面积为S.①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②求S的最大值.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角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菱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1)根据A的坐标求出AH、OH,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即可;(2)根据菱形性质求出B、C的坐标,设直线AC的解析式是y=kx+b,把A(﹣3,4),C(5,0)代入得到方程组,求出即可;(3)①过M作MN⊥BC于N,根据角平分线性质求出MN,P在AB上,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P 在BC上,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即可;②求出P在AB的最大值和P在BC上的最大值比较即可得到答案.解答:(1)解:∵A(﹣3,4),∴AH=3,OH=4,由勾股定理得:AO==5,答:OA的长是5.(2)解:∵菱形OABC,∴OA=OC=BC=AB=5,5﹣3=2,∴B(2,4),C(5,0),设直线AC的解析式是y=kx+b,把A(﹣3,4),C(5,0)代入得:,解得:,∴直线AC的解析式为,当x=0时,y=2.5∴M(0,2.5),答:直线AC的解析式是,点M的坐标是(0,2.5).(3)①解:过M作MN⊥BC于N,∵菱形OABC,∴∠BAC=∠OCA,∵MO⊥CO,MN⊥BC,∴OM=MN,当0≤t<2.5时,P在AB上,MH=4﹣2.5=,S=×BP×MH=×(5﹣2t)×=﹣t+,∴,当t=2.5时,P与B重合,△PMB不存在;当2.5<t≤5时,P在BC上,S=×PB×MN=×(2t﹣5)×=t﹣,∴,答:S与t的函数关系式是(0≤t<2.5)或(2.5<t≤5).②解:当P在AB上时,高MH一定,只有BP取最大值即可,即P与A重合,S最大是×5×=,同理在BC上时,P与C重合时,S最大是×5×=,∴S的最大值是,答:S的最大值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菱形的性质,角平分线性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6.(2012•鞍山)如图,正方形ABCO的边OA、OC在坐标轴上,点B坐标(3,3),将正方形ABCO绕点A顺时针旋转角度α(0°<α<90°),得到正方形ADEF,ED交线段OC于点G,ED的延长线交线段BC于点P,连AP、AG.(1)求证:△AOG≌△ADG;(2)求∠PAG的度数;并判断线段OG、PG、BP之间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3)当∠1=∠2时,求直线PE的解析式.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压轴题.分析:(1)由AO=AD,AG=AG,利用“HL”可证△AOG≌△ADG;(2)利用(1)的方法,同理可证△ADP≌△ABP,得出∠1=∠DAG,∠DAP=∠BAP,而∠1+∠DAG+∠DAP+∠BAP=90°,由此可求∠PAG的度数;根据两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线段OG、PG、BP之间的数量关系;(3)由△AOG≌△ADG可知,∠AGO=∠AGD,而∠1+∠AGO=90°,∠2+∠PGC=90°,当∠1=∠2时,可证∠AGO=∠AGD=∠PGC,而∠AGO+∠AGD+∠PGC=180°,得出∠AGO=∠AGD=∠PGC=60°,即∠1=∠2=30°,解直角三角形求OG,PC,确定P、G两点坐标,得出直线PE的解析式.解答:(1)证明:∵∠AOG=∠ADG=90°,∴在Rt△AOG和Rt△ADG中,∵,∴△AOG≌△ADG(HL);(2)解:PG=OG+BP.由(1)同理可证△ADP≌△ABP,则∠DAP=∠BAP,由(1)可知,∠1=∠DAG,又∠1+∠DAG+∠DAP+∠BAP=90°,所以,2∠DAG+2∠DAP=90°,即∠DAG+∠DAP=45°,故∠PAG=∠DAG+∠DAP=45°,∵△AOG≌△ADG,△ADP≌△ABP,∴DG=OG,DP=BP,∴PG=DG+DP=OG+BP;(3)解:∵△AOG≌△ADG,∴∠AGO=∠AGD,又∵∠1+∠AGO=90°,∠2+∠PGC=90°,∠1=∠2,∴∠AGO=∠AGD=∠PGC,又∵∠AGO+∠AGD+∠PGC=180°,∴∠AGO=∠AGD=∠PGC=60°,∴∠1=∠2=30°,在Rt△AOG中,AO=3,AG=2OG,AG2=AO2+OG2,∴OG=,则G点坐标为:(,0),CG=3﹣,在Rt△PCG中,PG=2CG=2(3﹣),PC==3﹣3,则P点坐标为:(3,3﹣3),设直线PE的解析式为y=kx+b,则,解得,所以,直线PE的解析式为y=x﹣3.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关键是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求角、边的关系,利用特殊角解直角三角形,求P、G两点坐标,确定直线解析式.7.(2012•桃源县校级自主招生)如图,点A在y轴上,点B在x轴上,且OA=OB=1,经过原点O的直线l交线段AB于点C,过C作OC的垂线,与直线x=1相交于点P,现将直线L绕O点旋转,使交点C从A向B运动,但C点必须在第一象限内,并记AC的长为t,分析此图后,对下列问题作出探究:(1)当△AOC和△BCP全等时,求出t的值;(2)通过动手测量线段OC和CP的长来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得到的结论;(3)①设点P的坐标为(1,b),试写出b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和变量t的取值范围.②求出当△PBC为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压轴题;探究型.分析:(1)△AOC和△BCP全等,则AO=BC=1,又∵AB=,t=AB﹣BC=﹣1;(2)过点C作x轴的平行线,交OA与直线BP于点T、H,证△OTC≌△CHP即可;(3)根据题意可直接得出b=1﹣t;当t=0或1时,△PBC为等腰三角形,即P(1,1),P(1,1﹣),但t=0时,点C不在第一象限,所以不符合题意.解答:解:(1)△AOC和△BCP全等,则AO=BC=1,又AB=,所以t=AB﹣BC=﹣1;(2)OC=CP.证明:过点C作x轴的平行线,交OA与直线BP于点T、H.∵PC⊥OC,∴∠OCP=90°,∵OA=OB=1,∴∠OBA=45°,∵TH∥OB,∴∠BCH=45°,又∠CHB=90°,∴△CH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H=BH,∵∠AOB=∠OBH=∠BHT=90°,∴四边形OBHT为矩形,∴OT=BH,∴OT=CH,∵∠TCO+∠PCH=90°,∠CPH+∠PCH=90°,∴∠TCO=∠CPH,∵HB⊥x轴,TH∥OB,∴∠CTO=∠THB=90°,TO=HC,∠TCO=∠CPH,∴△OTC≌△CHP,∴OC=CP;(3)①∵△OTC≌△CHP,∴CT=PH,∴PH=CT=AT=AC•cos45°=t,∴BH=OT=OA﹣AT=1﹣t,∴BP=BH﹣PH=1﹣t,∴;(0<t<)②t=0时,△P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但点C与点A重合,不在第一象限,所以不符合,PB=BC,则﹣t=|1﹣t|,解得t=1或t=﹣1(舍去),∴当t=1时,△PBC为等腰三角形,即P点坐标为:P(1,1﹣).点评:主要考查了函数和几何图形的综合运用.解题的关键是会灵活的运用函数的性质和点的意义表示出相应的线段的长度,再结合三角形全等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试题中贯穿了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请注意体会.8.(2012秋•海陵区期末)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直线OC交于点C.(1)若直线AB解析式为y=﹣2x+12,直线OC解析式为y=x,①求点C的坐标;②求△OAC的面积.(2)如图2,作∠AOC的平分线ON,若AB⊥ON,垂足为E,△OAC的面积为6,且OA=4,P、Q分别为线段OA、OE上的动点,连接AQ与PQ,试探索AQ+PQ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综合题;数形结合.分析:(1)①联立两个函数式,求解即可得出交点坐标,即为点C的坐标.②欲求△OAC的面积,结合图形,可知,只要得出点A和点C的坐标即可,点C的坐标已知,利用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得点A的坐标,代入面积公式即可.(2)在OC上取点M,使OM=OP,连接MQ,易证△POQ≌△MOQ,可推出AQ+PQ=AQ+MQ;若想使得AQ+PQ存在最小值,即使得A、Q、M三点共线,又AB⊥OP,可得∠AEO=∠CEO,即证△AEO≌△CEO(ASA),又OC=OA=4,利用△OAC的面积为6,即可得出AM=3,AQ+PQ存在最小值,最小值为3.解答:解:(1)①由题意,(2分)解得所以C(4,4)(3分)②把y=0代入y=﹣2x+12得,x=6,所以A点坐标为(6,0),(4分)所以.(6分)(2)存在;由题意,在OC上截取OM=OP,连接MQ,∵OQ平分∠AOC,∴∠AOQ=∠COQ,又OQ=OQ,∴△POQ≌△MOQ(SAS),(7分)∴PQ=MQ,∴AQ+PQ=AQ+MQ,当A、Q、M在同一直线上,且AM⊥OC时,AQ+MQ最小.即AQ+PQ存在最小值.∵AB⊥ON,所以∠AEO=∠CEO,∴△AEO≌△CEO(ASA),∴OC=OA=4,∵△OAC的面积为6,所以AM=12÷4=3,∴AQ+PQ存在最小值,最小值为3.(9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解题能力,有一定难度.9.(2012秋•成都校级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直线PA是一次函数y=x+m(m>0)的图象,直线PB是一次函数y=﹣3x+n(n>m)的图象,点P是两直线的交点,点A、B、C、Q分别是两条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1)用m、n分别表示点A、B、P的坐标及∠PAB的度数;(2)若四边形PQOB的面积是,且CQ:AO=1:2,试求点P的坐标,并求出直线PA与PB的函数表达式;(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一点D,使以A、B、P、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开放型.分析:(1)已知直线解析式,令y=0,求出x的值,可求出点A,B的坐标.联立方程组求出点P的坐标.推出AO=QO,可得出∠PAB=45°.(2)先根据CQ:AO=1:2得到m、n的关系,然后求出S△AOQ,S△PAB并都用字母m表示,根据S四边形PQOB=S△PAB ﹣S△AOQ积列式求解即可求出m的值,从而也可求出n的值,继而可推出点P的坐标以及直线PA与PB的函数表达式.(3)本题要依靠辅助线的帮助.求证相关图形为平行四边形,继而求出D1,D2,D3的坐标.解答:解:(1)在直线y=x+m中,令y=0,得x=﹣m.∴点A(﹣m,0).在直线y=﹣3x+n中,令y=0,得.∴点B(,0).由,得,∴点P(,).在直线y=x+m中,令x=0,得y=m,∴|﹣m|=|m|,即有AO=QO.又∵∠AOQ=90°,∴△AOQ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AB=45°.(2)∵CQ:AO=1:2,∴(n﹣m):m=1:2,整理得3m=2n,∴n=m,∴==m,而S四边形PQOB=S△PAB﹣S△AOQ=(+m)×(m)﹣×m×m=m2=,解得m=±4,∵m>0,∴m=4,∴n=m=6,∴P().∴PA的函数表达式为y=x+4,PB的函数表达式为y=﹣3x+6.(3)存在.过点P作直线PM平行于x轴,过点B作AP的平行线交PM于点D1,过点A作BP的平行线交PM于点D2,过点A、B分别作BP、AP的平行线交于点D3.①∵PD1∥AB且BD1∥AP,∴PABD1是平行四边形.此时PD1=AB,易得;②∵PD2∥AB且AD2∥BP,∴PBAD2是平行四边形.此时PD2=AB,易得;③∵BD3∥AP且AD3∥BP,此时BPAD3是平行四边形.∵BD3∥AP且B(2,O),∴y BD3=x﹣2.同理可得y AD3=﹣3x﹣12,得,∴.点评:本题的综合性强,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一次函数的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以及面积的灵活计算.难度较大.10.(2012秋•綦江县校级期末)如图,一次函数的函数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以线段AB 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Rt△ABC,且使∠ABC=30°.(1)求△ABC的面积;(2)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m,),试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APB的面积,并求当△APB与△ABC面积相等时m的值;(3)是否存在使△QAB是等腰三角形并且在坐标轴上的点Q?若存在,请写出点Q所有可能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专题:综合题.分析:(1)先求出A、B两点的坐标,再由一个角等于30°,求出AC的长,从而计算出面积;(2)过P作PD⊥x轴,垂足为D,先求出梯形ODPB的面积和△AOB的面积之和,再减去△APD的面积,即是△APB的面积;根据△APB与△ABC面积相等,求得m的值;(3)假设存在点Q,使△QAB是等腰三角形,求出Q点的坐标即可.解答:解:(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函数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A(1,0),B(0,),∴AB=2,设AC=x,则BC=2x,由勾股定理得,4x2﹣x2=4,解得x=,S△ABC==;(2)过P作PD⊥x轴,垂足为D,S△APB=S梯形ODPB+S△AOB﹣S△APD==,﹣=,解得m=;(3)∵AB==2,∴当AQ=AB时,点Q1(3,0),Q2(﹣1,0),Q3(0,﹣);当AB=BQ时,点Q4(0,+2),Q2(0,﹣2),Q2(﹣1,0);当AQ=BQ时,点Q6(0,),Q2(﹣1,0),综上可得:(0,),(0,),(﹣1,0)(3,0),(0,),(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面积的求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一次函数的特点,分别求出各点的坐标再计算.。
一、选择题1.甲、乙两车分别从A 地出发匀速行驶到B 地,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甲、乙两车离开A 城的距离(km)y 与甲车行驶的时间(h)t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A B 两地相距480km ;②乙车比甲车晚出发1小时,却比甲车早到1小时; ③乙车出发后4小时时追上甲车;④甲,乙两车相距50km 时, 3.5t 或4.5.A .1B .2C .3D .42.如图,点O 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 在x 轴正半轴上,四边形OABC 是菱形.已知点B 坐标为(3,3),则直线AC 的函数解析式为( )A .y =3x+3 B .y =3x+23C .y =﹣3x+3 D .y =﹣3x+23 3.下列图象中,不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A .B .C .D .4.关于x 的正比例函数y kx =与一次函数y kx x k =+-的大致图像不可能是( )A .B .C .D .5.某游泳馆新推出了甲、乙两种消费卡,设游泳次数为x 时两种消费卡所需费用分别为y 甲,y 乙元,y 甲,y 乙与x 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当游泳次数为30次时选择哪种消费卡更合算( )A .甲种更合算B .乙种更合算C .两种一样合算D .无法确定6.科学家就蟋蟀鸣叫的次数与室外温度的数量关系做了如下记录: 蟋蟀每分钟鸣叫的次数温度/°F 14476152 78 160 80 168 82 17684) A .178B .184C .192D .2007.对于函数31y x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B .它的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C .它的图象必经过点()0,1D .当1x >时,0y >8.已知直线()1:0l y kx b k =+≠与直线()2:30l y mx m =-<在第三象限交于点M ,若直线1l 与x 轴的交点为()10B ,,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33k -<<B .03k <<C .04k <<D .30k -<<9.如图,直线y kx b =+与x 轴交于点()1,0-,与y 轴交于点()0,2-,则关于x 的不等式0kx b +<的解集为( )A .1x >-B .2x >-C .1x <-D .2x <-10.函数211+2y x=的图象如图所示,若点()111,P x y ,()222,P x y 是该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两点,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10x ≠ ,20x ≠B .112y >,212y > C .若12y y =,则12||||x x = D .若12y y <,则12x x <11.对函数22y x =-+的描述错误是( ) A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B .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C .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0)D .图象与坐标轴交点的连线段长度等于512.一个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容器,从某时刻开始4min 内只进水不出水,在随后的8min 内既进水又出水,而后只出水不进水,直到水全部排出.假设每分钟的进水量和出水量是两个常数,容器内的水量y (L )与时间x (min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每分钟的进水量为5升B .每分钟的出水量为3.75升C .OB 的解析式为y =5x (0≤x≤4)D .当x =16时水全部排出二、填空题13.函数1y x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4.直线1:l y kx =与直线2:l y ax b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如图所示,两条直线相交于点A ,直线x m =分别与两条直线交于M ,N 两点,若AMN 的面积不小于12时,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6y k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若AOB 的面积为12,则k 的值为_________. 16.下列函数:①3x y =,②2y x =,③1y x =,④23y x =-,⑤()2221y x x x =--+其中是一次函数的有_____.(填序号) 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直线1l :25y x =+和直线2l :1y x 53=+,直线2l 的有一个点M ,当M 点到直线1l 的距离小于5,则点M 的横坐标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8.正方形A 1B 1C 1A 2,A 2B 2C 2A 3,A 3B 3C 3A 4,…,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点A 1A 2A 3,…和点B 1B 2B 3,…分别在直线y =x +1和x 轴上.则点C 2020的纵坐标是____.19.在学校,每一位同学都对应着一个学籍号,在数学中也有一些对应.现定义一种对应关系f ,使得数对(),x y 和数z 是对应的,此时把这种关系记作:(),f x y z =.对于任意的数m ,n (m n >),对应关系f 由如表给出:(),x y(),n n(),m n(),n m(),f x ynm n -m n +如:1,2213f =+=,2,1211f =-=,1,11f --=-,则使等式()12,32f x x +=成立的x 的值是___________.20.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某工厂响应号召,积极向疫情比较严重的甲地区捐赠口罩、消毒液等医疗物资,在工厂装运完物资准备前往甲地的A 车与在甲地卸完货准备返回工厂的B 车同时出发,分别以各自的速度匀速驶向目的地,出发6小时时A 车接到工厂的电话,需要掉头到乙处带上部分检验文件(工厂、甲地、乙在同一直线上且乙在工厂与甲地之间),于是,A 车掉头以原速前往乙处,拿到文件后,A 车加快速度迅速往甲地驶去,此时,A 车速度比B 车快32千米/小时,A 车掉头和拿文件的时间忽略不计,如图是两车之间的距离y (千米)与B 车出发的时间x (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则当A 车到达甲地时,B 车离工厂还有_____千米.三、解答题21.科学研究发现.地表以下岩层的温度y (℃)与所处深度x (千米)之间近似地满足一次函数关系.经测量,在深度2千米的地方,岩层温度为90℃;在深度5千米的地方,岩层温度为195℃.(1)求出y 与x 的函数表达式;(2)求当岩层温达到1805℃时,岩层所处的深度.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3)A ,点(3,1)B ,点(4,5)C .(1)画出ABC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111A B C △,并写出点1A ,1B ,1C 的坐标; (2)若点P 在x 轴上,连接PA 、PB ,是否存在一点P ,使PA PB +的值最小,若存在,请在图中标出点P 的位置;(3)若直线//MN y 轴,与线段AB 、AC 分别交于点M 、N (点M 不与点A 重合),若将AMN 沿直线MN 翻折,点A 的对称点为点A ',当点A '落在ABC 的内部(包含边界)时,点M 的横坐标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23.小东从A 地出发以某一速度向B 地走去,同时小明从B 地出发以另一速度向A 地走去,1y ,2y 分别表示小东、小明离B 地的距离()y km 与所用时间()x h 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试用文字说明交点P 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2)求1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3)求小明到达A 地所需的时间.24.如图,直线6y kx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E 、F ,点E 的坐标为()8,0-,点A 的坐标为()6,0-,点(),P x y 是第二象限内的直线上的一个动点.(1)求k 的值.(2)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写出OPA 的面积S 与x 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已知()0,2Q -,当点P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直线PQ 将四边形EPOQ 分成两部分,面积比为1:2,请直接写出P 点坐标.25.如图,销售某产品,1l 表示一天的销售收入1y (万元)与销售量x (件)的关系2l 表示一天的销售成本2y (万元)与销售量x 的关系.(1)1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____________.2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____________. (2)每天的销售量达到多少件时,每天的利润达到18万元? 26.一次函数23y x =-+的图像经过点P (1,n ). (1)求n 的值;(2)若一次函数1y mx =-的图像经过点P (2n -1,n ),求m 的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观察图象可判断A 、B ,由图象所给数据可求得甲、乙两车离开A 城的距离y 与时间t 的关系式,可求得两函数图象的交点,可判断C ,分四种情况讨论,求得t ,可判断④,继而解题. 【详解】①由图象可知,A 、B 两城市之间的距离为480km ,故①正确;②甲行驶的时间为8小时,而乙是在甲出发1小时后出发的,且用时6小时,即比甲早到1小时,故②正确;③设甲车离开A 城的距离y 与t 的关系式为=y kt 甲,把(8,480)代入可求得=60k ,=60y t ∴甲设乙车离开A 城的距离y 与t 的关系式为=m y t n +乙,把(10)(7480),、,代入可得 07480m n m n +=⎧⎨+=⎩解得8080m n =⎧⎨=-⎩=8080y t -乙,令=y 甲y 乙可得:60=t 8080t -,解得=4t , 即甲、乙两直线的交点横坐标为=4t ,此时乙出发时间为3小时,即乙车出发3小时后追上甲车,故③不正确; ④当=50y 甲时,此时5=6t ,乙还没出发, 又当乙已经到达B 城,甲距离B 城50km 时,43=6t , 当=50y y -甲乙,可得60808050t t -+=,即802050t -=,当802050t -=时,可解得3=2t ,当802050t -=-时,可解得13=2t , 综上可知当t 的值为56或436或32或132,故④不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②,共2个,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掌握一次函数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学会构建一次函数,利用方程组求两个函数的交点坐标,是中考常见考点,难度较易.2.D解析:D【分析】过B点作BH⊥x轴于H点,菱形的对角线的交点为P,如图,设菱形的边长为t,则OA=AB=t,在Rt△ABH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3﹣t)2+(3)2=t2,解方程求出t,得到A(2,0),再利用P为OB的中点得到P(32,3),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AC的解析式即可.【详解】解:过B点作BH⊥x轴于H点,菱形的对角线的交点为P,如图,∵四边形ABCO为菱形,∴OP=BP,OA=AB,设菱形的边长为t,则OA=AB=t,∵点B坐标为(33∴BH3AH=3﹣t,在Rt△ABH中,(3﹣t)2+32=t2,解得t=2,∴A(2,0),∵P为OB的中点,∴P(32,32),设直线AC的解析式为y=kx+b,把A(2,0),P(32,32),代入得:20332k bk b+=⎧⎪⎨+=⎪⎩,解得:323kb⎧=-⎪⎨=⎪⎩,∴直线AC的解析式为y33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一次函数的待定系数法,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和待定系数法,是解题的关键.3.A解析:A【分析】依据函数的定义,x取一个值,y有唯一值对应,可直接得出答案.【详解】解:A、根据图象知给自变量一个值,可能有2个函数值与其对应,故A选项不是函数,B、根据图象知给自变量一个值,有且只有1个函数值与其对应,故B选项是函数,C、根据图象知给自变量一个值,有且只有1个函数值与其对应,故C选项是函数,D、根据图象知给自变量一个值,有且只有1个函数值与其对应,故D选项是函数,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函数概念,任意画一条与x轴垂直的直线,始终与函数图象有一个交点,那么y是x的函数.4.D解析:D【分析】分k>0、k<0两种情况找出函数y=kx及函数y=kx+x-k的图象经过的象限,以及图象的变化趋势对照四个选项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过原点的直线为l1:y=kx,另一条为l2:y=kx+x-k,当k<0时,-k>0,|k|>|k+1|,l1的图象比l2的图象陡,=的图象经过二、四象限,l2:y=kx+x-k的图象经过一、二、当k<0,k+1>0时,l1:y kx三象限,故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的图象经过二、四象限,l2:y=kx+x-k的图象经过一、二、当k<0,k+1<0时,l1:y kx四象限,故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的图象经过一、三象限,l2:y=kx+x-k的图象经过当k>0,k+1>0,-k<0时,l1:y kx一、三、四象限,l1的图象比l2的图象缓,故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而选项D中,,l1的图象比l2的图象陡,故选项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及一次函数的图象,分k>0、k<0两种情况找出两函数图象经过的象限以及|k|的大小与函数图象的缓陡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B解析:B【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哪个函数图象在上面,哪个就大,直接得出答案即可.【详解】解:利用图象,当游泳次数大于10次时,y 甲在y 乙上面,即y 甲>y 乙,∴当游泳次数为30次时,选择乙种方式省钱.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以及利用函数图象比较函数大小,利用数形结合得出是解题关键.6.D解析:D【分析】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温度每升高2°F ,蟋蟀每分钟鸣叫的次数增加8次,据此列式计算即可.【详解】解: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温度每升高2°F ,蟋蟀每分钟鸣叫的次数增加8次,故当室外温度为90°F 时,蟋蟀每分钟鸣叫的次数为:176+8×90-842=176+24=200(次),即当室外温度为90°F 时,蟋蟀每分钟鸣叫的次数是200,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规律探究及函数的表示方法,理清题意正确列出算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C解析:C【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逐项判断即可得.【详解】一次函数31y x =-+中的30k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选项A 错误;一次函数31y x =-+中的30,10k b =-<=>,∴它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选项B 错误;当0x =时,1y =,∴它的图象必经过点()0,1,则选项C 正确;当0y =时,310x -+=,解得13x =,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13x <时,0y >,则选项D 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解题关键. 8.B解析:B【分析】由直线1l 与x 轴的交点为()10B ,可得直线1l 轴的表达式为y =kx−k ,则1l 与y 轴交点(0,−k ),再由直线()2:30l y mx m =-<在第三象限交于点M 得出(0,−k )在原点和点(0,−3)之间,即可求解.【详解】解:∵直线()1:0l y kx b k =+≠与x 轴的交点为B (1,0),∴k +b =0,则b =−k ,∴y =kx−k ,直线()2:30l y mx m =-<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3),则1l 与y 轴交点(0,−k )在原点和点(0,−3)之间,即:−3<−k <0,解得:0<k <3,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能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确定1l 与y 轴交点位置.9.A解析:A【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得出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当 x >-1时,y <0,即可求出答案.【详解】直线 y kx b =+ 与 x 轴交于点(-1,0),与y 轴交于点()0,2-∴ 根据图形可得 k <0,∴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当 x >-1时,y <0,即0kx b +<.故答案为: 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熟练地运用性质进行说理是解此题的关键.10.D解析:D【分析】根据函数的解析式,结合图象的对称性、图象与坐标轴的关系、点的位置与图象的关系等逐项分析判断即可.解:A 、根据图象与y 轴没交点,所以10x ≠ ,20x ≠,此选项正确; B 、∵x 2>0,∴21x>0,∴211+2y x =>12,此选项正确; C 、∵图象关于y 轴对称,∴若12y y =,则12||||x x =,此选项正确;D 、∵图象关于y 轴对称,∴若12y y <,则12||||x x >,此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能从图象上获取有效信息是解答的关键.11.B解析:B【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即可判断A 、B 两项,求出直线与x 轴的交点即可判断C 项,求出直线与y 轴的交点,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图象与坐标轴交点的连线段长度,进而可判断D 项,于是可得答案.【详解】解:A 、因为﹣2<0,所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故本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函数22y x =-+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故本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当y=0时,220x -+=,所以x=1,所以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0),故本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 、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1,0),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2),所以图象与坐标轴交=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次函数与坐标轴的交点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属于基础题目,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2.D解析:D【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可知每分钟的进水量和出水量,继而即可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可得,每分钟的进水量为:20÷4=5(L ),A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OB 的解析式为y =5x (0≤x≤4);C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每分钟的出水量为:[5×8﹣(30﹣20)]÷8=3.75(L ),B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30÷3.75=8(min ),8+12=20(min ),∴当x =20时水全部排出.D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和解读函数,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二、填空题13.且【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分母不等于0可以求出x 的范围【详解】根据题意得:x≥0解得:且故答案为:且【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 解析:0x ≥且1x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分母不等于0,可以求出x 的范围.【详解】y =,根据题意得:x≥0 10≠,解得:0x ≥且1x ≠.故答案为:0x ≥且1x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 (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2)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14.或【分析】把点A (12)代入直线方程先求出两条直线的解析式然后求出点MN 的坐标再求出MN 的长度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由图可知点A 为(12)直线与y 轴的交点为(01)把点A (12解析:0m ≤或2m ≥【分析】把点A (1,2)代入直线方程,先求出两条直线的解析式,然后求出点M 、N 的坐标,再求出MN 的长度,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由图可知,点A 为(1,2),直线2:l y ax b =+与y 轴的交点为(0,1),把点A (1,2)代入1:l y kx =,则2k =;∴12:l y x =;把点A (1,2)和点(0,1)代入2:l y ax b =+,21a b b +=⎧⎨=⎩,解得:11a b =⎧⎨=⎩; ∴2:1=+l y x ;把x m =分别代入两条直线方程,则12y m =,21y m =+,∴点M 的坐标为(m ,2m ),点N 的坐标为(m ,m+1), ∴2(1)1MN m m m =-+=-,∴△AMN 边MN 上的高为:1m - ∵1112AMN S m m ∆=•-•-, 当AMN 的面积等于12时,则 211111(1)222AMN S m m m ∆=•-•-=-=, ∴2m =或0m =, 结合AMN 的面积不小于12, ∴0m ≤或2m ≥;故答案为:0m ≤或2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理解题意,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解题. 15.或【分析】求出AB 点坐标在Rt △AOB 中利用面积构造方程即可解得k 值【详解】由直线与y 轴于B 则则∴直线与x 轴于A 令则∴∴∴∴∴解得:由k≠0符合题意则k 的值为或故答案为: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 解析:32-或32【分析】 求出A 、B 点坐标,在Rt △AOB 中,利用面积构造方程即可解得k 值.【详解】由直线6y kx =+与y 轴于B ,则0x =,则6y =,∴(0,6)B ,直线6y kx =+与x 轴于A ,令0y =,则60kx +=,6x k=-, ∴6,0A k ⎛⎫- ⎪⎝⎭, ∴6OA k =-,6OB =, ∴1122AOB S OA OB =⋅=△, ∴64k -=, ∴64k-=±, 解得:132k =-,232k =, 由k≠0,符合题意, 则k 的值为32-或32. 故答案为:32-或3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问题,掌握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利用面积构造方程,会解方程是解题关键. 16.①②④⑤【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进行一一判断【详解】①是一次函数;②是一次函数③不是一次函数④是一次函数⑤是一次函数故答案为:①②④⑤【点睛】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定义解题关键是熟记:一般地形如y=kx解析:①②④⑤【分析】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进行一一判断.【详解】①3x y =是一次函数;②y =是一次函数,③1y x =不是一次函数,④23y x =-是一次函数,⑤()222121y x x x x =--+=+是一次函数.故答案为:①②④⑤.【点睛】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定义,解题关键是熟记:一般地,形如y=kx+b (k≠0,k 、b 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17.【分析】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到M 的坐标之间的关系式与直线联立解方程组即可得到界点值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符合题意的范围即可【详解】设点M(mn)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为EA 与坐标轴的交点为EF 过点A 作AB解析:33m -<<【分析】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到M 的坐标之间的关系式,与直线2l 联立,解方程组即可得到界点值,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符合题意的范围即可.【详解】设点M(m ,n),直线1l 与坐标轴的交点为E ,A ,2l 与坐标轴的交点为E ,F ,过点A 作AB ⊥EF ,垂足为B ,过点M 作MC ⊥EA ,垂足为C ,过点M 作MD ⊥y 轴,垂足为D ,根据题意,得OE=5,OA=52,OF=15,AF=OF-OA=252,∴=, ∴1122EF AB AF OE ⋅=⋅,∴11255222AB ⨯=⨯⨯,∴, ∴sin ∠AEB=AB AE=510 4 552=22,∴∠AEB=45°,∴MC=CE,∴ME=10,∴222MD ED ME+=,∴22(5)10m n+-=,∴221(55)103m m+--=,∴29m=,∴3m=±,∵M点到直线1l5∴点M的横坐标取值范围是33m-<<.故答案为33m-<<.【点睛】本题考查了交点坐标的确定,图形的面积,三角函数的定义,不等式解集的确定,熟记坐标与线段的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8.22019【分析】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及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出点A1A2A3的坐标即可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C1C2C3的纵坐标根据点的坐标的变化可找出变化规律:点Cn的纵坐标为2n-1再代入n解析:22019【分析】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及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出点A1,A2,A3的坐标,即可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出C1,C2,C3的纵坐标,根据点的坐标的变化可找出变化规律:点C n的纵坐标为2n-1,再代入n=2020即可得出结论.解:作1C D ⊥x 轴于D ,当x=0时,y=x+1=1,当y=0时,x=-1,∴点A 1的坐标为(0,1),点A 的坐标为(-1,0),∵四边形A 1B 1C 1A 2为正方形,∴∠111A AO A B A ∠==∠1145C B D =︒,∴11111A A A B C B ==,∴Rt △1A AO ≅Rt △11C B D ,∴11A O C D =,∴点C 1的纵坐标与点A 1的纵坐标相同,都为1,当x=1时,y=x+1=2,∴点A 2的坐标为(1,2).同理,点C 2的纵坐标为2.同理,可知:点A 3的坐标为(3,4),点C 3的纵坐标为4.……,∴点C n 的纵坐标为2n-1,∴点C 2020的纵坐标为22019.故答案为:22019.【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正方形的性质以及规律型:点的坐标,根据点的坐标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点C n 的纵坐标为2n-1是解题的关键.19.-1【分析】根据对应关系f 分三种情况求出x 的取值范围以及相应的x 的值再作出判断即可【详解】解:①若1+2x=3x 即x=1则3x=2解得x=(不符合题意舍去);②若1+2x >3x 即x <1则1+2x-3解析:-1.【分析】根据对应关系f ,分三种情况求出x 的取值范围以及相应的x 的值,再作出判断即可.【详解】解:①若1+2x=3x ,即x=1,解得x=23,(不符合题意,舍去); ②若1+2x >3x ,即x <1,则1+2x-3x=2,解得x=-1,③若1+2x <3x ,即x >1,则1+2x+3x=2, 解得x=15(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x 的值是-1.故答案为:-1.【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函数的概念,理解新定义的运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分情况讨论.20.96【分析】根据题意和题目的函数图像先求出A 车和B 车的速度然后求出A 车到乙地拿到文件后前往甲地的时间再得到B 车的总时间即可求出A 车到达甲地时B 车离工厂的距离【详解】解:根据题意设A 车的速度为B 车的速 解析:96【分析】根据题意和题目的函数图像,先求出A 车和B 车的速度,然后求出A 车到乙地拿到文件后,前往甲地的时间,再得到B 车的总时间,即可求出A 车到达甲地时B 车离工厂的距离.【详解】解:根据题意,设A 车的速度为1V ,B 车的速度为2V ,则12()640080V V +⨯=+①,A 车前往乙地取文件的过程,有12()(76)8016V V -⨯-=-②,结合①②两式,得148V =,232V =,∴A 车的速度为48千米/小时;B 车的速度为32千米/小时;A 车拿到文件后,距离甲地的距离为:32764160⨯-=千米,∴A 车加速后达到甲地的时间为:160(3232) 2.5÷+=小时;∴B 车一共所走的时间有:7 2.59.5+=小时,∴当A 车到达甲地时,B 车离工厂的距离为:400329.596-⨯=千米;故答案为:96.【点睛】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行程问题,以及函数图像的识别,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题意,正确求出A 、B 两车的速度,从而进行解题.三、解答题21.(1)3520y x =+;(2)岩层所处的深度是51km【分析】(1)设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把()2,90,()5,195带入求解即可; (2)当1805y =时,求出x 的值即可;【详解】解:(1)设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 2905195k b k b +=⎧⎨+=⎩, 解得,3520k b =⎧⎨=⎩, 即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3520y x =+;(2)当1805y =时,18053520x =+,解得,51x =,即当岩层温达到1805℃时,岩层所处的深度是51km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准确分析计算是解题的关键.22.(1)见解析,1(1,3)A -,1(3,1)B -,1(4,5)C -;(2)见解析;(3)194m <≤【分析】(1)根据轴对称与坐标变化的规律,由(1,3)A ,点(3,1)B ,点(4,5)C 可得1(1,3)A -,1(3,1)B -,1(4,5)C -,描点、连线后即可得到△ABC 关于y 轴的对称图形△A 1B 1C 1; (2)作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A 2,连接A 2B 与x 轴相交于点P ,即可使PA PB +的值最小;(3)先求出AB 的解析式,再求出当点A 落在BC 边上时的点A '的坐标,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点M 的横坐标m 等于点A 与点A'的横坐标之和的一半,进而得到点M 的横坐标m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1)如图所示,△A 1B 1C 1即为所求,1(1,3)A -,1(3,1)B -,1(4,5)C -;(2)如上图所示,点P 为所求作的点.作点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A 2,连接A 2B ,交x 轴于点P ,则(AP +BP )此时有最小值; (3)设AB 的解析式为y =kx +b ,依题意得:3145k b k b +=⎧⎨+=⎩, 解得:411k b =⎧⎨=-⎩. ∴y =4x -11.令y =3,则x =72. ∴当点A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点A '落在BC 上时,点A '的坐标为(72,3). 此时m =12(1+72)=94. 又∵点M 不与点A 重合, ∴点M 的横坐标m 的取值范围是:194m <≤. 故答案为:194m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熟练掌握轴对称与坐标变化的规律,准确找出对应顶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3.(1)交点P 表示小东和小明出发2.5小时在距离B 地7.5km 处相遇;(2)1520y x =-+;(3)263h 【分析】(1)根据相遇问题的等量关系结合函数图象的表示的量,可知点P 横纵坐标表示两人相遇时的时间和两人离B 地的距离;(2)代入两个已知点坐标列出方程组,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解析式即可;(3)根据时间等于路程除以速度,用小明走的路程除以小明走的速度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1)交点P 表示小东和小明出发2.5小时在距离B 地7.5km 处相遇.(2)设1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1y kx b =+(k ,b 为常数,且0k ≠),因为函数图象经过点()020,,()40,,所以20b =,①40k b +=,②解得5k =- 所以1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1520y x =-+.(3)小明的速度为()7.5 2.53/km h ÷=,小明到达A 地所需的时间为()220363h ÷=.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和读懂函数图象的能力,熟练运用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解决相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24.(1)34k =;(2)()918804S x x =+-<<;(3)16,23⎛⎫- ⎪⎝⎭或642,93⎛⎫- ⎪⎝⎭【分析】(1)把点E 的坐标()8,0-代入直线6y kx =+,即可求得答案;(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解析式,根据题意求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根据“分得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为1:2”的不确定性,进行分类讨论,再由同高三角形面积之比即为底之比可求得对角线交点的坐标,进而可求得直线HQ 的解析式,进而利用两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得交点P 的坐标.【详解】解:(1)∵点()8,0E -在直线y kx b =+上∴086k =-+ ∴34k =. (2)∵34k = ∴直线的解析式为:364y x =+ ∵P 点在364y x =+上, ∴设3,4P x x b ⎛⎫+ ⎪⎝⎭ ∴OPA 以OA 为底的边上的高是364x + ∵点P 在第二象限∴3366 44x x+=+∵点A的坐标为(6,0)-∴6OA=∴366941824xS x⎛⎫+⎪⎝⎭==+,即9184S x=+∵P点在第二象限∴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80x-<<∴OPA的面积S与x的函数表达式为:()918804S x x=+-<<.(3)根据题意,PQ是四边形EPOQ的对角线∵不确定分得的两个三角形的比为1:2还是2:1∴有两种情况①当1121P EQPQOSS=时,1PQ与x轴交于1H,如图:∵8EQ=∴18,03H⎛⎫-⎪⎝⎭∵()0,2Q-∴直线1H Q的解析式为324y x=--∴324364y xy x⎧=--⎪⎪⎨⎪=+⎪⎩∴1632xy⎧=-⎪⎨⎪=⎩∴116,23P⎛⎫-⎪⎝⎭;②当2212P EQP QOSS=时,2P Q与x轴交于2H,如图:∵8EQ=∴216,03H⎛⎫-⎪⎝⎭∵()0,2Q-∴直线2H Q的解析式为328y x=--∴328364y xy x⎧=--⎪⎪⎨⎪=+⎪⎩∴64923xy⎧=-⎪⎪⎨⎪=⎪⎩∴2642,93P⎛⎫-⎪⎝⎭∴综上所述,当点P为16,23⎛⎫- ⎪⎝⎭或642,93⎛⎫- ⎪⎝⎭时,直线PQ将四边形EPOQ分成两部分,面积比为1:2.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知识,渗透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掌握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出解析式、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关系求得点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25.(1)y 1=2x ,y 2=0.5x+6;(2)16件【分析】(1)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得到y 1与x 的函数关系式和y 2与x 的函数关系式;(2)根据(1)中函数关系式,令2x-(0.5x+6)=18,求出x 的值,即可解答本题.【详解】解:(1)设y 1与x 的函数关系式y 1=kx ,∵点(4,8)在该函数图象上,∴8=4k ,得k=2,即y 1与x 的函数关系式y 1=2x ,设y 2与x 的函数关系式y 2=ax+b ,∵点(0,6)、(4,8)在该函数图象上,∴648b a b =⎧⎨+=⎩, 解得0.56a b =⎧⎨=⎩, 即y 2与x 的函数关系式y 2=0.5x+6,故答案为:y 1=2x ,y 2=0.5x+6;(2)令2x-(0.5x+6)=18,解得x=16,答:每天的销售量达到16件时,每天的利润达到18万元.【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26.(1)1;(2)m =2【分析】(1)把点P (1, n )代入一次函数 y=−2x+3 即可求出n 的值;(2)由(1)可得P (1,1),由一次函数 y=mx−1 的图像经过点P (1,1),可得m 的值.【详解】(1)一次函数23y x =-+的图像经过点P (1,n ),n =-2+3=1;(2)由n =1,P (2n -1,n ),可得P (1,1),一次函数1y mx =-的图像经过点P (1,1),11m =-,。
八年级数学培优第十三讲平行四边形与一次函数第十二讲平行四边形与一次函数考点•方法•破译⒈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运用它们进行计算与证明.⒉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会应用.⒊了解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经典•考题•赏析【例3】(南昌)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A(0,1),B(-1,0),C(1,0)三点.⑴若点D与A、B、C三点构成平行四边形,请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 的坐标;⑵选择⑴中符合条件的一点D,求直线BD的解析式.【解法指导】已知固定的三个点,作平行四边形应有三种可能性,如图所示,因而本题D点坐标应有三种可能性.【解】⑴D1(2,1)D2(-22,1)D3(0,-1)⑵若选择D3(0,-1),可求得解析式:y =-x-1【变式题组】已知固定的三个点,作平行四边形时应有三种可能性,如图所示,因而本题D点坐标应有三种可能性.【解】⑴D1(2,1)D2(-2,1)D3(0,-1)⑵若选择D3(0,-1),可求得解析式:y =-x-1【变式题组】3+3与y01.如图,直线l1:y =-x2轴交于点A,与直线l2交于x轴上同一点B,直线l2交y轴于点3C,且点C与点A关于x轴对称.⑴求直线l2的解析式;⑵设D(0,-1),平行于y轴的直线x=t分别交直线l1和l2于点E、F.是否存在t的值,使得以A、D、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0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1,0),B(3,1x上是否0),P是y轴上一动点,在直线y=2存在点Q,使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对应的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503.(四川资阳)若一次函数y =2x -1和反比例函数y =x k 2的图象都经过点(1,1).⑴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⑵已知点A 在第三象限,且同时在两个函数的图象上,求点A 的坐标;⑶利用⑵的结果,若点B 的坐标为(2,0),且以点A 、O 、B 、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你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例4】(齐齐哈尔)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B=CD,E、F分别是BC、AD的中点,连接EF并延长,分别与BA、CD的延长线交于点M、N,则∠BME=∠CNE(不需证明)(温馨提示:在图1中,连接BD,取BD的中点H,连接HE、HF,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HE=HF,从而∠1=∠2,再利用平行线性质,可证得∠BME=∠CNE.)问题一:如图2,在四边形ADBC中,AB 与CD相交于点O,AB=CD,E、F分别是BC、AD的中点,连接EF,分别交DC、AB于M、N,判断∆OMN的形状,请直接写出结论.67问题二:如图3,在∆ABC 中,AC >AB ,D 点在AC 上,AB =CD ,E 、F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连接EF 并延长,与BA 的延长线交于点G ,若∠EFC =60°,连接GD ,判断∆AGD 的形状并证明.【解法指导】出现中点,联想到三角形中位线是常规思路,因为三角形中位线不仅能进行线段的替换,也可通过平行进行角的转移.【解】⑴△OMN 为等腰三角形.⑵△AGD 为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证明:连接BD ,取BD 的中点M ,连接FM 、EM .∵AF =FD ,BM =MD ∴MF //21AB 同理ME //21CD .∵AB =CD ∴MF =ME ,RP D CB A EF又∵∠2=∠1=60°,∴△MEF为等边三角形,∴∠4=∠3=60°,∠5=60°∴△AGF为等边三角形∴FG=FD∴∠ADG=30°∴△AGD为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变式题组】01.(扬州)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R、P分别是BC、CD上的点,E、F分别是AP、RP的中点,当点P在CD上从C向D移动而点R不动时,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A、线段EF的长逐渐增大B、线段EF的长逐渐减小C、线段EF的长不变D、线段EF的长与点P的位置有关02.如图,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D是∠A的平89分线, BD ⊥AD 于D ,AB =12,AC =22,则MD 的长为( ).A .3B .4C .5D .6【例5】(浙江竞赛)如图1,在△ABC 中,∠C =90°,点M 在BC 上,且BM =AC ,点N 在AC 上,且AN =MC ,AM 与BN 相交于点P ,求证:∠BPM =45°.【解法指导】题中相等线段关联性不强,能否把相等的线段(或角)通过改变位置,将分散的条件集中,从而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解】方法一、如图2,过M 作 ME AN ,连接BE ,EN ,则得 AMEN , ∴ME ⊥BC ,AM =EN在△AMC 和△BEM 中 ,AC =BN ,∠BNE=∠C=90°, ME=MC∴△AMC≌△BEM∴BE=AM=EN,∠3=∠4 ∵∠1=∠2,∠1+∠4=90°∴∠2+∠3=90°, ∴△BE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NE=45°,∴∠BPM=45°方法2:如图3,过B作BF AN,连接AF,FM也可证得.【变式题组】01.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延长边AB到点D,延长CA到点E,连接DE,若AD=BC=CE=DE,求∠BAC的度数.10演练巩固反馈提高05.(浙江金华)某广场有一个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的花坛(如图)分别种有红黄蓝绿橙紫6得颜色的花,如果有AB∥EF∥DC,BC∥GH ∥AD,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红花,绿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B.紫花,橙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C.红花,蓝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D.蓝花,黄花种植面积一定相等06.(陕西)如图,l1∥l2BE∥CF, BA⊥l1DC⊥l2,下面四个结论中①AB=DC;②BE=CF③S△ADE=S△DCF④S□ABCD =S□BCFE,其中正确的有()A.4个B .3个C.2个D .1个07.(成都)已知四边形ABCD,有以下四个条件:①AB∥CD②AB=CD③BC∥AD④BC=AD从这四个条件中任选两个,能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选法种数有()A.6种B.5种C.4种D.3种08.(厦门)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P是对角线BD的中点,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D=BC,∠PEF=180,则∠PFE的度数为________09..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在边AD中,以BE为折痕,将△ABE向上翻折,点A恰好落在CD上的F点,若△FDE的周长为8,△FCB的周长为22,则FC的长为_________10.如图,在Rt△ABC中,∠BAC=90°,AB=3,AC=4,将△ABC沿直线BC向右平移2.5个单位得到△DEF,AC与DE相交于点G,连接AD,AE,则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____①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②△AGD≌△CGE③△ADE为等腰三角形④AC平分∠EAD11.(长春)如图□ABCD中,E是BC边上一点,且AB=AE.求证:△ABC≌△EAD若AE平分∠DAB,∠EAC=25°,求∠AED的度数.12.(荆州)如图,□ABCD内一点E满足ED⊥AD于D,且∠EBC=∠EDC,∠ECB=45°,找出图中一条与EB相等的线段,并加以证明.13.已知,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B边上的点,将线段DB绕点D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E,延长ED交AC于点F,连接DC,AE.⑴求证:△ADE≌△DFC⑵过点E作EH∥DC交DB于点G ,交BC于点H,连接AH,求∠AHE的度数.。
19章专题12: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三)1. 如图,已知直线l :y=-x+4,在直线l 上取点B 1,过B 1分别向x 轴,y 轴作垂线,交x 轴于A 1,交y 轴于C 1,使四边形OA 1B 1C 1为正方形;在直线l 上取点B 2,过B 2分别向x 轴,A 1B 1作垂线,交x 轴于A 2,交A 1B 1于C 2,使四边形A 1A 2B 2C 2为正方形;按此方法在直线l 上顺次取点B 3,B 4,…,B n ,依次作正方形A 2A 3B 3C 3,A 3A 4B 4C 4,…,A n-1A n B n C n ,则A 3的坐标为 ,B 5的坐标为 。
【答案】(27,0),(831,81)2. 直线y=x+1与x 轴交于点D ,与y 轴交于点A 1,把正方形A 1B 1C 1O 1、A 2B 2C 2C 1和A 3B 3C 3C 2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点A 2、A 3在直线y=x+1上,点C 1、C 2、C 3在x 轴上,按照这样的规律,则正方形A 2020B 2020C 2020C 2019中的点B 2020的坐标为 。
【答案】(22020-1,22019)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y=x-1与x 轴交于点A 1,如图所示,依次作正方形A 1B 1C 1O 、正方形A 2B 2C 2C 1、…、正方形A n B n C n C n-1,使得点A 1、A 2、A 3、…在直线l 上,点C 1、C 2、C 3、…在y 轴正半轴上,则点B 2020的横坐标是 。
【答案】220194. 已知A (x 1,y 1)、B (x 2,y 2)是一次函数y=(2-m )x+3图象上两点,且(x 1-x 2)(y 1-y 2)<0,则m 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m >2.5. 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A (3,0)、B (4,1)到一次函数y=kx+4(k≠0)图象的距离相等,则k 的值为 。
一次函数综合题一.解答题(共10小题)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BC满足∠BCA=90°,点A、C分别在x轴和y轴上,AC=BC=2,当点A从原点开始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时,则点C始终在y轴上运动,点B始终在第一象限运动.(1)当AB∥y轴时,求B点坐标.(2)随着A、C的运动,当点B落在直线y=3x上时,求此时A点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D,使以O、A、B、D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是16?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6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C,经过点C的直线与x轴交于点B(6,0).(1)求直线BC的解析式;(2)点G是线段BC上一动点,若直线AG把△ABC的面积分成1:2的两部分,请求点G的坐标;(3)已知D为AC的中点,点P是平面内一点,当△CDP是以CD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kx+1交y轴于点A,交x轴于点B(4,0),过点E(2,0)的直线l2平行于y轴,交直线l1于点D,点P是直线l2上一动点(异于点D),连接P A、PB.(1)求直线l1的解析式;(2)设P(2,m),求△ABP的面积S的表达式(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3)当△ABP的面积为3时,则以点B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BPC,请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分别交x轴、y轴于点A和B,已知点C的坐标为(﹣3,0).若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1)求直线BC的函数解析式;(2)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AB于点M,交BC于点N,当点P恰好是MN的中点时,求出P点坐标.(3)若以点B、P、C为顶点的△BPC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P点坐标.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m经过点(﹣1,2),交x轴于点A(﹣2,0),交y轴于点B,直线n与直线m交于点P,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C、D(0,﹣2),连接BC,已知点P的横坐标为﹣4.(1)求直线m的函数表达式和点P的坐标;(2)求证:△B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直线m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S△ACE=S△BOC?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0),B(0,3),直线y=﹣x+1与x轴相交于点C,与直线AB交于点D,交y轴于点E.(1)求直线AB的解析式及点D的坐标;(2)如图2,H是直线AB上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点,连接HC,当S△HCD=时,点M、N为y轴上两动点,点M在点N的上方,且MN=,连接HM、NC,求HM+MN+NC的最小值;(3)将△OEC绕平面内某点旋转90°,旋转后的三角形记为△O'E'C',若点E'落在直线AB上,点O'落在直线CD上,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E'的坐标.7.如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2x+3与直线l2:y=x+1相交于点A,直线l2与x轴相交于点B.过直线l2上的一点P(a,﹣1)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l1于点C,连接BC.(1)求点A的坐标;(2)求△ABC的面积;(3)将直线l1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l3,设直线l3与y轴相交于点D,则直线l2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DPQ是以DP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经过A(a,0),B(0,b)两点,且a,b满足(a+8)2+=0,∠ABO的平分线交x轴于点E.(1)求直线AB的表达式;(2)求直线BE的表达式;(3)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点C,过点A作y轴的平行线交直线BE于点D,点M是线段AD上一动点,点P 是直线BE上一动点,则△CPM能否为不以点C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能,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9.如图,直线y=﹣x+8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的坐标为(﹣6,0),连结BC,过点O作OD⊥AB于点D,点Q为线段BC上一个动点.(1)求BC,OD的长;(2)在线段BO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BPQ与△ADO全等?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点C关于OQ的对称点恰好落在△OBD的边上,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10.已知,如图1,直线AB分别交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和y轴于A,B两点,点A坐标为(﹣3,0),点B坐标为(0,6),点C在直线AB上,且点C坐标为(﹣a,a).(1)求直线AB的表达式和点C的坐标;(2)点D是x轴上的一动点,当S△AOB=S△ACD时,求点D坐标;(3)如图2,点E坐标为(0,﹣1),连接CE,点P为直线AB上一点,且∠CEP=45°,求点P坐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0小题)1.【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O的长,可得B点坐标;(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BE=OC =x,EC=OA=x,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的长,可得A点坐标;(3)分类讨论:①D在y轴的正半轴上;②D在y 轴的负半轴上,根据面积的和差,可得关于y的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解答】解:(1)∵∠BCA=90°,AC=BC=2,∴∠BAC=45°,AB ==2,∵AB∥y轴,∴∠BAO=90°=∠COA,∴∠CAO=45°=∠OCA,∴CO=AO,∵AO2+CO2=AC2,∴2AO2=(2)2,∴AO =,∴点B 坐标为(,2);(2)如图,过点B作BE⊥y轴,垂足为点E,∵∠BCE+∠ACO=90°,∠ACO+∠CAO=90°,∴∠BCE=∠CAO,且AC=BC,∠BEO=∠AOC,∴△AOC≌△CEB(AAS),∴BE=CO,AO=CE,∵点B落在直线y=3x上,∴设B(x,3x),∴BE=x=OC,OE=3x,∴CE=OA=2x,∵OA2+OC2=AC2,∴(2x)2+x2=20,∴x=2,∴OA=2x=4,∴点A(4,0);(3)设点D(0,y),由(2)得B(2,6),当点D在y轴正半轴上,如图,连接OB,∵S四边形ABDO=S△AOB+S△BDO=16,∴×4×6+×y×2=16,∴y=4,∴点D(0,4);若点D在y轴负半轴上,如图,连接OB,∵S四边形ABDO=S△AOB+S△ADO=16,∴×4×6+×4×(﹣y)=16,∴y=﹣2,∴点D坐标为(0,﹣2).综上,存在点D,使以O、A、B、D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是16,点D的坐标为(0,4)或(0,﹣2).2.【分析】(1)根据题意,求得点C的坐标,结合B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即可;(2)求出S△ABC=27,设G(m,﹣m+6),分两种情况:①S△ABG:S△ACG=1:2时,②S△ABG:S△ACG=2:1时,分别求得m的值,进而求得G点的坐标;(3)分类讨论,①当点D为直角顶点时,②当点C 为直角顶点时,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解答】解:(1)由y=2x+6得:A(﹣3,0),C(0,6),∵点B(6,0).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k≠0):∴,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6;(2)∵A(﹣3,0),C(0,6),B(6,0).∴AB=9,∴S△ABC =×9×6=27,设G(m,﹣m+6),(0<m<6),①当S△ABG:S△ACG=1:2时,即S△ABG =S△ABC=9,∴×9(﹣m+6)=9,∴m=4,∴G(4,2);当S△ABG:S△ACG=2:1时,即S△ABG =S△ABC=18,∴×9(﹣m+6)=18,∴m=2,∴G(2,4).综上,点G的坐标为(4,2)或(2,4);(3)∵A(﹣3,0),C(0,6),D为AC的中点,∴D (﹣,3),①当点D为直角顶点时,如图,过点D作DE⊥y轴于E,过点P作PF⊥DE交ED的延长线于F,交x 轴于H,∴∠F=∠CED=90°,∵△CD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P=CD,∠CDB=90°,∴∠PDF+∠CDE=∠DCE+∠CDE=90°,∴△PDF≌△CDE(AAS),∴DF=CE,PF=DE,∵D (﹣,3),C(0,6).∴DE=PF =,OE=3,CE=DF=6﹣3=3,∴EF=3+=,PH=3+=,∴P (﹣,),同理得:P ′(,);∴P (﹣,)或(,);②当点C为直角顶点时,如图,过点D作DN⊥y轴于N,过点P作PM⊥y轴于M,同①可得△PCM≌△CDN(AAS),∴DN=CM,PM=CN,∵D (﹣,3),C(0,6).∴DN=CM =,ON=3,CN=PM=6﹣3=3,∴OM=6﹣=,∴P(3,),同理得:P′(﹣3,);∴P(3,)或(﹣3,).综上,点P的坐标为(﹣,)或(,)或(3,)或(﹣3,).3.【分析】(1)将B(4,0)代入y=kx+1得到y =﹣x+1;(2)由两直线交点的求法得到点D的坐标;易得线段PD的长度,所以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求得m=2,于是得到点P(2,2),推出∠EPB=∠EBP=45°.第1种情况,如图2,过点C作CF⊥x轴于点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F=CF=PE=EB=2,于是得到C(6,2);第2种情况,如图3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PC =CB=PE=EB=2,于是得到C(2,﹣2);第3种情况,当点P在点D下方时,得到(3,2)或(5,﹣2).【解答】解:(1)∵直线l1:y=kx+1交x轴于点B (4,0),∴0=4k+1.∴k =﹣.∴直线l1:y =﹣x+1;(2)由得:.∴D(2,).∵P(2,m),∴PD=|m ﹣|.∴S =×|4﹣0|•PD =×|m ﹣|×4=|2m﹣1|.当m时,S=2m﹣1;当m <时,S=1﹣2m;(3)当S△ABP=3时,2m﹣1=3,解得m=2,∴点P(2,2),∵E(2,0),∴PE=BE=2,∴∠EPB=∠EBP=45°,如图2,∠PBC=90°,BP=BC,过点C作CF⊥x轴于点F,∵∠PBC=90°,∠EBP=45°,∴∠CBF=∠PBE=45°,在△CBF与△PBE中,,∴△CBF≌△PBE(AAS).∴BF=CF=PE=EB=2.∴OF=OB+BF=4+2=6.∴C(6,2);如图3,△P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E=CE,∴C(2,﹣2),∴以点B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BPC,点C的坐标是(6,2)或(2,﹣2).当1﹣2m=3时,n=﹣1,可得P(2,﹣1),同法可得C(3,2)或(5,﹣2).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C坐标为(6,2)或(2,﹣2)或(3,2)或(5,﹣2).4.【分析】(1)由y=﹣2x﹣1得A (﹣,0),B(0,﹣1),设直线BC为y=kx﹣1,用待定系数法可得直线BC为y =﹣x﹣1;(2)设P(m,0),则M(m,﹣2m﹣1),N (﹣m ﹣1),根据点P恰好是MN的中点,可得﹣2m﹣1﹣0=0﹣(﹣m﹣1),即可解得P (﹣,0);(3)设P(t,0),则BC2=10,BP2=t2+1,CP2=(t+3)2,分三种情况:①当BC=BP时,BC2=BP2,10=t2+1,解得P(3,0);②当BC=CP时,10=(t+3)2,解得P (﹣3,0)或(﹣﹣3,0);③当BP=CP时,t2+1=(t+3)2,解得P (﹣,0).【解答】解:(1)在y=﹣2x﹣1中,令x=0得y=﹣1,令y=0得x =﹣,∴A (﹣,0),B(0,﹣1),设直线BC为y=kx﹣1,将C(﹣3,0)代入得:﹣3k﹣1=0,解得k =﹣,∴直线BC解析式为y =﹣x﹣1;(2)设P(m,0),则M(m,﹣2m﹣1),N (﹣m ﹣1),∵点P恰好是MN的中点,∴PM=PN,即﹣2m﹣1﹣0=0﹣(﹣m﹣1),解得m =﹣,∴P (﹣,0);(3)设P(t,0),∵B(0,﹣1),C(﹣3,0),∴BC2=10,BP2=t2+1,CP2=(t+3)2,①当BC=BP时,BC2=BP2,∴10=t2+1,解得t=3或t=﹣3(与B重合,舍去),∴P(3,0);②当BC=CP时,∴10=(t+3)2,解得t =﹣3或t =﹣﹣3,∴P (﹣3,0)或(﹣﹣3,0);③当BP=CP时,∴t2+1=(t+3)2,解得t =﹣,∴P (﹣,0);综上所述,P坐标为(3,0)或(﹣3,0)或(﹣﹣3,0)或(﹣,0).5.【分析】(1)设直线m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k≠0),把(﹣1,2),(﹣2,0)代入,得,解方程组即可得到结论;(2)设直线n的函数表达式为y=sx+t(s≠0),根据直线n经过点(﹣4,﹣4),(0,﹣2),得到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求得点B的坐标为(0,4),点C的坐标为(4,0),于是得到结论;(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解:设直线m的函数表达式为y=kx+b (k≠0).∵直线m经过点(﹣1,2),(﹣2,0),∴,解得,∴直线m的函数表达式为y=2x+4.将x=﹣4代入y=2x+4,得y=2×(﹣4)+4=﹣4,∴点P的坐标为(﹣4,﹣4);(2)证明:设直线n的函数表达式为y=sx+t(s≠0).∵直线n经过点(﹣4,﹣4),(0,﹣2),∴,解得,∴直线n 的函数表达式为.在y=2x+4中,令x=0,得y=4,即点B的坐标为(0,4).在中,令y=0,得,解得x=4,即点C的坐标为(4,0),∴OB=OC=4,又∵∠BOC=90°,∴△B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解:∵OB=OC=4,∠BOC=90°,∴,又∵S△ACE=S△BOC,∴S△ACE=8,即,∵AC=6,∴,即或.①当时,,解得,∴此时点E 的坐标为;②当时,,解得,∴此时点E 的坐标为.综上可知,直线m上存在点E,使得S△ACE=S△BOC,点E 的坐标为或.6.【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再将两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联立方程组即可求交点D的坐标;(2)判断△HCD是直角三角形,利用△HCD的面积求出HD的长,再由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H点的坐标,作H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H',过点C作CG⊥x轴,且CG =,连接H'G交y轴于点M,当H'、M'、G 三点共线时,HM+MN+NC的值最小,求出H'G的长即可求解;(3)分两种情况,△AOB逆时针旋转90°和顺时针旋转90°分别讨论;根据旋转后O'E'∥x轴,OE=O'E'=1,求出DE'=,设E'(m,3m+3),即可求E'的坐标.【解答】解:(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将A(﹣1,0),B(0,3)代入,∴,∴,∴y=3x+3,联立方程组,∴,∴D (﹣,);(2)设H(t,3t+3),∵OA=1,OB=3,∴tan∠ABO =,直线y =﹣x+1与y轴的交点为(0,1),与x轴的交点C(3,0),∴tan∠DCA =,∴∠DCA=∠ABO,∴∠CDB=90°,∵CD =,∵S△HCD ==××DH,∴DH =,∵=,∴t=﹣3或t =,∵H是直线AB上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点,∴t =,∴H (,),如图1,作H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H',过点C作CG ⊥x轴,且CG =,∴G(3,),H'(﹣,),连接H'G交y轴于点M,∵MN =,∴四边形MNCG是平行四边形,∴MG=CN,由对称性可知,MH=MH',∴HM+MN+NC=MH'+MN+MG≥1+H'G,∴当H'、M'、G三点共线时,HM+MN+NC的值最小,∵H'G =,∴HM+MN+NC 的最小值为+;(3)令x=0,则y=1,∴E(0,1),令y=0,则x=3,∴C(3,0),当△OCE绕点逆时针旋转90°时,∵点E'落在直线AB上,点O'落在直线CD上,∴E'O'∥CO,∴∠DO'E'=∠ECO,∵OE=O'E'=1,CO=3,∴EC =,∴sin∠ECO ==,∴DE'=,设E'(m,3m+3),∴=(﹣﹣m)2+(3m+3﹣)2,∴m =﹣或m =﹣,∵此时E'在D点下方,∴m =﹣,∴E'(﹣,);当△OCE绕点顺时针旋转90°时,∵点E'落在直线AB上,点O'落在直线CD上,∴E'O'∥CO,∴∠DO'E'=∠ECO,∵OE=O'E'=1,CO=3,∴EC =,∴sin∠ECO ==,∴DE'=,设E'(m,3m+3),∴=(﹣﹣m)2+(3m+3﹣)2,∴m =﹣或m =﹣,∵此时E'在D点上方,∴m =﹣,∴E'(﹣,);综上所述:E'点坐标为(﹣,)或(﹣,).7.【分析】(1)联立方程组可求解;(2)分别求出点B,点C坐标,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解;(3)先求出点D坐标,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可求解.【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解得:,∴点A (,);(2)∵直线l2与x轴相交于点B,∴点B(﹣1,0),∵点P(a,﹣1)在直线l2上,∴﹣1=a+1,∴a=﹣2,∴点P(﹣2,﹣1),∴点C的纵坐标为﹣1,∴﹣1=﹣2x+3,∴x=2,∴点C(2,﹣1),如图,设直线l1与x轴相交于点H,∴0=﹣2x+3,∴x =,∴点H (,0),∴BH =,∴△ABC 的面积=××(+1)=;(3)存在,理由如下:∵将直线l1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l3,∴直线l3,的解析式为:y=﹣2x﹣1,∴点D(0,﹣1),如图,∵点P(﹣2,﹣1),点D(0,﹣1),∴PD⊥y轴,PD=2,设点Q(a,a+1),∵△DPQ是以DP为腰的等腰三角形,∴PQ=PD=2或PD=QD=2,当PQ=PD=2时,则(﹣2﹣a)2+(﹣1﹣a﹣1)2=4,∴a =±﹣2,∴点Q (﹣2,﹣1)或(﹣﹣2,﹣﹣1);当PD=QD=2时,则(a﹣0)2+(﹣1﹣a﹣1)2=4,∴a=0或﹣2(不合题意舍去),∴点Q(0,1),综上所述:点Q坐标为:(﹣2,﹣1)或(﹣﹣2,﹣﹣1)或(0,1).8.【分析】(1)求出点A与点B的坐标,再由待定系数法求直线AB的解析式即可;(2)过点E作EH⊥AB于点H,求出点E的坐标,再由再由待定系数法求直线BE的解析式即可;(3)①当∠MPC=90°时,P点在C点下,过点P 作GH⊥y轴交AD于点G,交y轴于点H,证明△PMG ≌△CPH(AAS),可得8+t=2t+12,求出t即可求P (﹣4,2);②当∠MPC=90°,P点在C点上时,由①得8+t=﹣2t﹣12,求出t即可求P (﹣,);③当∠PMC=90°时,过点M作KL⊥y轴交y轴于点L,过P点作PK⊥KL交于K,证明△PKM≌△MLC (AAS),由8=﹣2t﹣6﹣(14+t),求出t =﹣,即可求P (﹣,).【解答】解:(1)∵(a+8)2+=0,∴a=﹣8,b=﹣6,∴A(﹣8,0),B(0,﹣6),∵一次函数y=+b经过A(﹣8,0),B(0,﹣6),∴,∴,∴直线AB的表达式y =﹣x﹣6;(2)∵A(﹣8,0),B(0,﹣6),∴OA=8,OB=6,∴在Rt△AOB中AB=10,过点E作EH⊥AB于点H,∵∠ABO的平分线交x轴于点E,∴EH=EO,AE=8﹣EO,AH=10﹣6=4,在Rt△AEH中,(8﹣EO)2=42+EO2,解得:EO=3,∴E(﹣3,0),设直线BE的表达式为y=k1x+b1,∴,∴,∴直线BE的表达式为y=﹣2x﹣6;(3)设P(t,﹣2t﹣6),①如图1,当∠MPC=90°时,P点在C点下,过点P作GH⊥y轴交AD于点G,交y轴于点H,∵∠MPC=90°,∴∠MPG+∠CPH=90°,∵∠MPG+∠GMP=90°,∴∠CPH=∠GMP,∵PM=PC,∴△PMG≌△CPH(AAS),∴MG=PH,CH=GP,∵PH=﹣t,CH=6﹣(﹣2t﹣6)=2t+12,∴GP=8﹣(﹣t)=8+t=2t+12,∴t=﹣4,∴P(﹣4,2);②如图2,当∠MPC=90°,P点在C点上时,由①得,HC=﹣2t﹣6﹣6=﹣2t﹣12,GP=8﹣(﹣t)=8+t,∴8+t=﹣2t﹣12,∴t =﹣,∴P (﹣,);③如图3,当∠PMC=90°时,过点M作KL⊥y轴交y轴于点L,过P点作PK⊥KL 交于K,∵∠PMC=90°,∴∠PMK+∠CML=90°,∵∠PMK+∠MPK=90°,∴∠CML=∠MPK,∵PM=CM,∴△PKM≌△MLC(AAS),∴KM=CL,PK=ML,∴ML=PK=8,CL=KM=﹣8﹣t,∴LO=6﹣(﹣8﹣t)=14+t,∴PK=8=﹣2t﹣6﹣(14+t),∴t =﹣,∴P (﹣,);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4,2)或(﹣,)或(﹣,).9.【分析】(1)先求出点A,点B坐标,由勾股定理和面积法可求解;(2)分两种情况讨论,先求出BQ解析式,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3)分两种情况讨论,利用折叠的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解答】解:(1)∵直线y =﹣x+8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A(6,0),点B(0,8),∴OA=6,OB=8,∵点C的坐标为(﹣6,0),∴OC=6,∴BC ===10,∵OA=OC=6,BO⊥AC,∴AB=BC=10,∵S△AOB =×AB×OD =×OA×OB,∴OD ==;(2)存在,理由如下:∵AB=BC,∴∠BCA=∠BAO,∵∠CBO+∠BCA=90°=∠AOD+∠BAO,∴∠CBO=∠AOD,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 =x+8,设点Q(a ,a+8)当△BPQ≌△OAD时,BQ=OD =,∴(a﹣0)2+(a+8﹣8)2=,∴a =±,∵点Q在第二象限,∴点Q (﹣,),当△BPQ≌△ODA时,BQ=OA=6,∴(a﹣0)2+(a+8﹣8)2=36,∴a =±,∵点Q在第二象限,∴点Q (﹣,),综上所述:点Q坐标为:(﹣,)或(﹣,);(3)如图,当点C关于OQ的对称点落在OB上时,作OE⊥CO于点E,OF⊥BO于点F,∴∠COQ=∠C'OQ=45°,又∵OE⊥CO,OF⊥BO,∴OE=OF,∵S△OBC =×OB×OC =×OC×OE +×OB×OF,∴6×8=(6+8)×OE,∴OE=OF =,∴点Q 的坐标为(﹣,).点C关于OQ的对称点落在AB上时,∴OC=OC'=OA,CQ=C'Q,∠OCQ=∠OC'Q,∴∠C'AO=∠OC'A,∴∠OCQ=∠OC'Q=∠C'AO=∠OC'A,∴∠CBA=∠QC'B,∴BQ=C'Q,∴CQ=BQ=C'Q,∴点Q是BC的中点,∴点Q(﹣3,4),综上所述:点Q坐标为(﹣3,4)或(﹣,).10.【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AB的解析式即可;(2)由题意可得AD=9,设D(x,0),则|x+3|=9,即可求D的坐标;(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点P在射线CB上时,过点C作CF⊥CE交直线EP于点F,过C作x轴垂线l,分别过F,E作FM⊥l,EN⊥l,证明△FMC≌△CNE(AAS),即可得F点坐标为(1,4),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EF的解析式为y=5x﹣1,联立方程组,即可求P (,);②当点P在射线CA上时,过点C作CH⊥CE交直线EP于点H,过点H作HK⊥y轴交于K,过点H作GH⊥x轴,过点C作CG⊥GH交于G,证明△CHG≌△EHK(AAS),可求得H (﹣,﹣),求出直线HE的解析式为y=﹣x﹣1,联立方程组,则可求P (﹣,﹣).【解答】解:(1)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A(﹣3,0),B(0,6),则有,∴,∴y=2x+6,∵C(﹣a,a),∴C(﹣2,2);(2)∴S△AOB =×3×6=9,∴S△ACD =×2×AD=9,∴AD=9,设D(x,0),∴|x+3|=9,∴x=6或x=﹣12,∴D(6.0)或(﹣12,0);(3)①如图,当点P在射线CB上时,过点C作CF ⊥CE交直线EP于点F,∵∠CEF=45°,∴CE=CF,过C作x轴垂线l,分别过F,E作FM⊥l,EN⊥l,∴∠FMC=∠CNE=90°,∠MCF+∠MFC=90°,∵CF⊥CE,∴∠MCF+∠NCE=90°,∴∠MFC=∠NCE,∴△FMC≌△CNE(AAS),∴FM=CN=3,CM=EN=2,即F点坐标为(1,4),设直线EF的解析式为y=kx+b,∴,∴,∴直线EF的解析式为y=5x﹣1,联立,解得,∴P (,);②当点P在射线CA上时,过点C作CH⊥CE交直线EP于点H,过点H作HK ⊥y轴交于K,过点H作GH⊥x轴,过点C作CG⊥GH交于G,∵∠CHK=90°,∴∠CHG+∠KHE=90°,∵∠CHG+∠HCG=90°,∴∠KHE=∠HCG,∵∠DEP=45°,∴DH=HE,∴△CHG≌△EHK(AAS),∴CG=KE,GH=HK,∵E(0,﹣1),C(﹣2,2),∴GH=3﹣CG=2+OK=2+CG,∴CG =,∴H (﹣,﹣),设直线HE的解析式为y=k'x+b',,∴,∴y =﹣x﹣1,联立方程组,解得,∴P (﹣,﹣),综合上所述,点P 坐标为(,)或(﹣,﹣).第21页(共21页)。
八下一次函数与四边形综合题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下一次函数与四边形综合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下一次函数与四边形综合题的全部内容。
一次函数综合题
1、(2012•沈阳)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A 的坐标为(0,24),经过原点的直线l 1与经过点A 的直线l 2相交于点B ,点B 坐标为(18,6).
(1)求直线l 1,l 2的表达式;
(2)点C 为线段OB 上一动点(点C 不与点O,B 重合),作CD∥y 轴交直线l 2于点D ,过点C ,D 分别向y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F ,E,得到矩形CDEF .
①设点C 的纵坐标为a,求点D 的坐标(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
②若矩形CDEF 的面积为60,请直接写出此时点C 的坐标.
2、(2013•济南)如图,点A 的坐标是(﹣2,0),点B 的坐标是(6,0),点C 在第一象限内且△OBC 为等边三角形,直线BC 交y 轴于点D ,过点A 作直线AE⊥BD ,垂足为E ,交OC 于点F .
(1)求直线BD 的函数表达式;
(2)求线段OF 的长;
(3)连接BF ,OE ,试判断线段BF 和O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一次函数的图像与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以AB 为边作正方形ABCD. (1)求点A 、B 、D 的坐标;
(2)设点M 在轴上,如果△ABM 为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M 共有几个?请分别求出A ,B 为等腰三角形顶角时M 的坐标。
2
4y x =+x y 、
x
4、(2011•河池)已知直线l 经过A (6,0)和B (0,12)两点,且与直线y=x 交于点C .
(1)求直线l 的解析式;
(2)若点P (x ,0)在x 轴上运动,是否存在点P ,使得△PCA 成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1: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B 、C ,与直线
L 2:交于点A 。
(1)分别求出点A 、B 、C 的坐标;
(2)若D 是线段OA 上的点,且△COD 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 的函数表达式;
(3)在(2)的条件下,设P 是射线DC 上的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 ,使以O 、C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2011•黑龙江)如图,直线AB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0,2)点B (—4,,0),点C 在y 轴上,且OA:AC=2:5,直线CD 垂直于直线AB 于点P ,交x 轴于点D .
(1)请求出直线CD 的解析式.
(2)若点M 为坐标平面内任意一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 ,使以点B 、P 、D 、M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21+-=x y x y 21=
7、直线与坐标轴分别交与点A 、B 两点,点P 、Q 同时从O 点出发,同时到达A 点,
运动停止。
点Q 沿线段OA 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 沿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 的运动时间为秒,△OPQ 的面积为,求出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运动过程中,当点P 坐标为
()时,请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 的坐标。
8、(2011•玉溪)如图,在Rt△OAB 中,∠A=90°,∠ABO=30°,OB=,边AB 的垂直平分线CD 分别与AB 、x 轴、y 轴交与点C 、G 、D .
(1)求点G 的坐标;
(2)求直线CD 的解析式;
(3)在直线CD 上和平面内是否分别存在点Q 、P ,使得以O 、D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求出点Q 得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64y x =-+A B O
→→t S S t 5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