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新品种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4
营养强化剂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类:维生素A、β-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硫胺素盐酸盐、核黄素、烟酸)、维生素c。
维生素a:常用于食品强化的维生素a有粉末和油剂两类,一般以视黄醇、视黄脂、棕榈酸视黄醇的形式添加。
β-胡萝卜素是在许多植物性食品中均含有的色素物质,既具有维生素a的功效,又可作为食用天然色素使用,是一比较理想的食品添加剂。
b族维生素:通常用于强化的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叶酸等。
1)硫胺素盐酸盐:通常多用于强化面粉(面包、饼干等制品)及牛乳和豆腐等。
本品添加后稳定性较差,损失较大,贮藏应置于遮光容器中,密封保存。
硝酸硫胺素稳定性比盐酸硫胺素高,添加于面包等食品中效果较好。
2)维生素b2:即核黄素,目前多用亲油性的核黄素丁酸脂,其用量1.75g相当于1g维生素b2;液体食品强化剂型为核黄素磷酸钠,其用量1.37g相当于1g 维生素b2。
本品对碱,特别是对光不稳定,使用时应予注意。
3)烟酸:亦称尼克酸、维生素pp或抗癞皮病因子。
可用于面包、饼干、糕点及乳制品等的强化。
维生素c:维生素c是常用的强化剂。
L-抗坏血酸除用于多种食品的维生素c强化外,还广泛用于防止氧化、保持鲜度及作为肉的发色助剂等使用。
主要用于强化果汁、而包、饼干、糖果等。
在桔汁中添加O.2~0.6g/kg,还具有提高制品风味的作用。
维生素E、卵磷脂、维生素C既是食品中主要的强化剂,又是良好的抗氧化剂。
人类的天然食物,几乎没有一种单纯食物可以满足人体的全部营养需要,由于各国人民的膳食习惯,地区的食物收获品种及生产、生活水平等等的限制,很少能使日常的膳食中包含所有的营养素,往往会出现某些营养上的缺陷。
根据营养调查,各地普遍缺少维生素B2,食用精白米、精白面的地区缺少维生素B1,果蔬缺乏的地区常有维生素C缺乏,而内地往往缺碘。
这些问题如能在当地的基础膳食中有的放矢地通过营养强化来解决,就能减少和防止疾病的发生,增强人体体质。
一、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1.1 名称通用名:低聚半乳糖英文名:galactooligosaccharide同义词:GOS1.2 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申报低聚半乳糖产品为营养强化剂,主要作为益生元类物质,应用范围和使用量与食品添加剂标准中规定使用的低聚半乳糖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一致,可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幼儿及较大幼儿配方食品及各类食品中。
使用量不超过64.5g/kg。
低聚半乳糖是食品添加剂GB2760-2014 中规定允许使用的营养强化剂,所批准的低聚半乳糖来源也是乳糖。
卫生部公告2007年第12号确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批准低聚半乳糖为新的食品添加剂,可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
批准公告如下:此外,卫生部2008年第20号公告同时批准来源于乳糖的低聚半乳糖为新资源食品,使用范围为:婴幼儿食品、乳制品、饮料、培烤食品、糖果。
新资源公告如下:我司的低聚半乳糖同样以乳糖为原料,经β-半乳糖苷酶催化水解乳糖获得。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酶制剂β-半乳糖苷酶来源于两岐双岐杆菌。
二、证明技术上确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的资料或者文件低聚半乳糖对人体肠道内的益生菌群有很强的增殖作用,减少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有害发酵产物的生成。
同时具有和植物膳食纤维相同效用,可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肠道功能。
因此我国已批准低聚半乳糖可以用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新资源食品也已批准低聚半乳糖作为一般食品成分广泛用在食品中。
欧盟、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许多国家也已批准低聚半乳糖作为益生元物质在婴幼儿食品及各类食品中广泛使用。
GOS是通过酶将半乳糖从乳糖转移到糖的受体上而生成的。
而其中影响低聚半乳糖功效性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工艺中用于催化水解的酶制剂的来源。
β-半乳糖苷酶来源的不同,相应的低聚半乳糖的功效也会有所不同。
β-半乳糖苷酶是食品添加剂GB2760-2014 中批准的可以使用的酶制剂,主要来源包括胞壁克鲁维酵母,黑曲酶,米曲霉,鲁克茹维酵母等。
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号--关于食品添加剂及食品营养强化剂扩大使用范围及使用量的公告
【法规类别】食品卫生
【发文字号】卫生部公告2010年第1号
【发布部门】卫生部(已撤销)
【发布日期】2010.01.04
【实施日期】2010.01.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卫生部公告
(2010年第1号)
关于食品添加剂及食品营养强化剂扩大使用范围及使用量的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经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核,现批准二氧化硫等20种食品添加剂和食品营养强化剂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扩大使用范围及使用量,将硫酸铜列入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名单。
特此公告。
附件:扩大使用范围及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及食品营养强化剂、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新
品种
二○一○年一月四日
附件:
扩大使用范围及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及食品营养强化剂、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新品种一、扩大使用范围及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
GB14880-1994营养强化剂2010年8月10更新版
(个人整理资料,仅供百岳特内部查询食品配料是否可用,未经公司同意请勿任意转发)
使用说明:本版以现行《GB 14880-1994营养强化剂》为基础(标红部分为1994年版),汇总了此版之后卫生部网站上公布的所有营养强化剂公告信息,包括扩大使用范围和剂量的营养强化剂,及新营养强化剂。
另外,为了方便大家查询卫生部公告中的新添加剂、新资源食品、新香料,本版中也加入了部分此类信息。
今后凡是卫生部公告信息中涉及到以上新信息的品种将被汇总入下表。
食品营养强化剂包括食品营养强化剂主要包括:氨基酸类、维生素类、矿物质类三种。
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人为增加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营养强化剂不仅可以补充人们日常所需的营养物质摄取,而且能够对疾病的控制及预防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例如食盐加碘用来防治甲状腺肿大这一案例就很好的说明了食品添加强化剂的重要性,食品营养强化剂还包括婴幼儿的添加配方,利用叶酸所制造的母乳专用食品等。
通过实例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食品营养强化剂已经在提高人体营养水平上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且由于它的针对性和安全性强,未来将在食品加工领域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食品营养强化是国际上提倡的改善居民营养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即通过将一种或多种微量营养素添加到特定食物中,增加人群对这些营养素的摄入量,从而纠正或预防微量营养素缺乏等相关疾病。
我国于1994年颁布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GB14880-1994),同时每年以卫生部公告的形式扩大或增补新的营养素品种和使用范围。
(《食品卫生法》第五十四条)食品中需要强化的营养素包括人群中普遍供给不足的,或由于地理环境因素造成地区性缺乏的,或由于生活环境、生理状况变化造成的对某些营养素供给量有特殊需要的营养成分。
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而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中含有多种营养素,但种类不同,其分布和含量也不相同。
此外,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和保藏过程中,营养素往往遭受损失。
为补充食品中营养素的不足,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适应不同人群的需要,可添加食品营养强化剂。
食品的营养强化剂兼有简化膳食处理、方便摄食和防病保健等作用。
食品营养强化剂有哪些种类食品营养强化剂(Nutrition Intensifiers)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添加到食品中的天然或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属于天然营养素的范围。
1.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蛋白质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食物蛋白质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首先经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后被吸收,机体利用这些氨基酸再合成自身蛋白质。
所以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氨基酸的需要,构成蛋白质氨基酸有20多种,其中8种是人体必须从食物中获得而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需氨基酸。
作为营养强化剂的氨基酸和含氮化合物主要是这8种必须氨基酸,但因考虑到加工适用和特殊用途的需要,各国又有所不同,如日本已批准21种,美国为30种,我国目前已批准4种:L-盐酸赖氨酸、L-赖氨酸天门东氨酸盐、L-肉硷和牛磺酸。
(1)L-赖氨酸L-赖氨酸是8种必须氨基酸中最重要的一种,人体每日需要量比较高,可调节机体内代谢平衡、增加蛋白质吸收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以及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增长智力等,又是合成脑神经、生殖细胞等细胞核蛋白及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
赖氨酸是谷类食物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在大米、玉米、小麦中的含量很少,仅为畜肉、鱼肉等动物蛋白质的三分之一。
因此,在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人群中,强化赖氨酸是十分必要的。
(2)牛磺酸牛磺酸属于氨基磺酸,较多含于人乳中,牛乳中几乎不含有,是人体的条件性必须氨基酸。
其作用是与胆汁酸结合形成牛磺胆酸,对消化道中脂类的吸收是必须的;对机体还具有排毒和抗氧化的作用;有报道牛磺酸对人类脑神经细胞的增值、分化及存活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另有研究表明,牛磺酸对婴幼儿的大脑和视神经发育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牛磺酸作为营养强化剂,主要应用于婴幼儿食品,强化专供婴幼儿食用的牛奶、奶粉、乳制品等,另外还可强化饮料及谷类制品,强化量一般为0.3~0.5g/kg。
(3)L-肉碱L-肉碱又称左旋肉碱、维生素BT,化学名称为3-羟基-4-三甲氨基丁酸内酯,是一种新型的食品营养强化剂。
最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760-2024与2760-2014比对说明2024年3月120,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24),并将于2025年2月8日实施。
现将2024版GB2760与2014版及其纳入新版标准中的增补公告进行了比对分析,以下概述了2024版GB2760较2014版的整体变化及各个附表的主要变化,供参考。
一、纳入了增补公告批准使用的添加剂。
为了方便标准使用者查询,GB2760-2024纳入了GB2760-2014实施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公告形式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和使用规定,截至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第5号公告。
二、正文的修订情况(1)修订食品添加剂定义,在定义中增加了营养强化剂的内容,并明确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和相关规定。
(2)修订INS和CNS定义,并明确说明当CAC的INS号发生变化时以CAC的INS号为准。
(3)“4食品分类系统”的修改:删除“如允许某一食品添加剂应用于某一食品类别时,则允许其应用于该类别下的所有类别食品,另有规定的除外”内容,将其体现在附录A的A.3中。
(4)增加了“8食品添加剂的功能类别〃“9附录A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索引"“10营养强化剂"“11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内容。
三、附录A的修订情况(1)修改附录A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查询方式。
将2014版标准中表A.3的内容体现到表A.1和表A.2中,原表A.2合并入表A.1。
2024版标准中表A.2规定了表A.1中例外食品编号对应的食品类别。
(2)修订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
进一步明确继承原则和完善相同色泽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总和不超过1原则的描述,实质性要求未变化。
2024版标准规定“表A.1列出的食品添加剂按照规定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使用。
如允许某一食品添加剂应用于某一食品类别时,则允许其应用于该类别下的所有类别食品,另有规定的除外。
附件1
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新品种
一、食品添加剂新品种
决明胶
名称: 决明胶 cassia gum
功能:增稠剂
1.决明胶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食品分类号 食品名称/分类 最大使用量/(g/kg)
01.02 发酵乳 2.5
01.05.01 稀奶油 2.5
01.07 以乳为主要配料的即食风味甜点或其预制产品(不包括冰淇淋和调味酸奶) 2.5
03.01 冰淇淋类 2.5
06.03.02 小麦粉制品 3.0
06.07 方便米面制品 2.5
07.0 焙烤食品 2.5
08.03.05 肉灌肠类 1.5
12.10.02 半固体复合调味料 2.5
12.10.03 液体复合调味料 2.5
14.07 乳酸菌饮料 2.5
2.生产工艺
以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或Cassia tora)植物的种子胚乳为原料,用化
学萃取的方法加工而成的一种胶体,主要含半乳甘露聚糖,即包含甘露糖线性主
链和半乳糖侧链的聚合物。
3.性状
灰白色干燥、可自由流动的粉末。
4.技术要求
4.1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半乳甘露聚糖/(%) ≥ 75
水分/(%) ≤ 12
灰分/(%) ≤ 1.2
蛋白质/(%) ≤ 7
脂肪/(%) ≤ 1
重金属/(mg/kg) ≤ 20
铅/(mg/kg) ≤ 1
砷/(mg/kg) ≤ 3
异丙醇/(%) ≤ 0.075
蒽醌/(mg/kg) ≤ 0.5
4.2微生物指标
项目 指标
菌落总数/(cfu/g) ≤ 10000
酵母/(cfu/g) ≤ 100
霉菌/(cfu/g) ≤ 100
沙门氏菌/10g 不得检出
大肠杆菌/10g 不得检出
二、营养强化剂新品种
(一)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
名称: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 L-Se-methylselenocysteine
功能:营养强化剂
1.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食品名称/分类 强化量/(μg/kg) 备注
中老年奶粉 140-280
以元素硒计
2.生产工艺
以α-乙酰氨基丙烯酸甲酯和甲硒醇钠为主要原料,经加成、酶法拆分制得的L-
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
3.性状
外观为白色粉末状或颗粒状固体,具蒜样气味。易溶于水,微溶于甲醇,熔点
174℃-176℃(分解)。
4.技术要求
项 目 指 标
含量(以L-SeMC计)/(% ) ≥ 96.00
比旋度(水溶液) -10~-15
砷(以As计)/(mg/kg) ≤ 2
重金属(以Pb计)/(mg/kg) ≤ 10
水分/(%) ≤ 1.5
pH(1%水溶液) 5.0~7.0
(二)低聚果糖
名称:低聚果糖 Oligofructose
功能:营养强化剂
1.低聚果糖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食品分类号 食品名称/分类 最大使用量/(g/kg) 备注
13.01 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 作为益生元类物质的来源之一,该类物质在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中总量不超过64.5g/kg。
2. 生产工艺
以菊苣为原料,经部分酶水解后提纯、喷雾干燥制得。
3.技术要求
3.1感观要求
项 目 指标
外观 白色粉末
分散性 极好,可能需要轻微搅拌
pH值(10%在普通水中) 5.0- 7.0
口感 微甜
密度/(g/L) 700 ± 70
3.2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碳水化合物占干物质/(%) > 99.5
单糖和二糖/(%) ≤ 低聚果糖(DP2-DP8)/(%) ≥ 6.8
93.2
灰分占干物/(%) < 0.2
平均聚合度 2-8
3.3微生物指标
项目 指标
菌落总数 /(cfu/g) < 1000
霉菌/(cfu/g) < 20
酵母/(cfu/g) < 20
大肠杆菌/1g 不得检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1g 不得检出
沙门氏菌/100g 不得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