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五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语文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17
山西省太原五中18-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试题语文一、基础知识 本大题共3道小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赏赉.(l ài ) 赍.发(j ī) 酒馔.(chu àn ) 味同嚼.蜡(jiáo) B.形骸.(h ái ) 驰骋.(ch ěng ) 迤逦.(y ǐl ì) 茕茕孑.立(ji é) C.悖.时(b èi ) 吝啬.(s è) 叨.扰(d āo ) 涸.辙之鲋(h é) D.精髓.(su ǐ) 颦蹙.(c ù) 褒.贬(b āo ) 逸兴遄.飞(chu án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此我们谨向那些积 极参与的科学家和两院院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B .国庆受阅部队涵盖了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民兵、预备役 等兵种部队,浓缩了共和国武装力量的精华。
C .深化医药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走具有中国 特色批改道路的有益尝试才是最佳途径。
D .进入夏季以来,该市场的猪肉销售量急剧下降,相对春季度,猪肉销售量 下降了一倍多。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目前80%病毒的传播渠道被国内数十家病毒集团所控制,这些病毒集团借此获得了巨额非法收益,部分病毒集团每年收益高达数亿元,一般中小企业都难望其项背....。
B .在学习上,不能孤军作战。
俗话说:“墙倒众人推.....。
”只要我们互相帮助,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
C .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严重事故,真是祸起萧墙....。
D .吴教授真不愧为丹青妙手,在他的笔下,一幅画三下两下便一蹴而就....了答案第2页,总10页一、名句默写 本大题共1道小题。
太 原 五 中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 高 二 语 文(国际班)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否则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魏征,巨鹿人也。
近徙家相州之内黄。
武德末,为太子洗马。
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
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
七年,代王琏为侍中,累封郑国公。
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
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
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
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
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
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
古之名臣,何以加也。
”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寻遇疾。
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
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
后数日,薨。
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
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
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
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
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
自其逝也,虽过莫彰。
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24分,3分/题)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内讧.(gōng)水浒.(xǔ)刻薄.(bó)拗.口(niù)B.处.理(chù)畸.形(qí)确凿.(záo)创.伤(chuāng)C.包庇.(bì)发酵.(jiào)机械.(xiâ)恶劣.(liâ)D.质.量(zhì)亚.洲(yà)颜色.(sâ)琴弦.(xuán)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寒碜力能扛鼎垂手可得俗不可奈B.虐杀食不厌精突如奇来廖若晨星C.肆意举止安详方枘圆凿烘云托月D.编撰好景不长捍然不顾以逸代劳3、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A.张老师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垂询。
”B.刘高五十八上死了老伴,李香五十六整没了丈夫,二人凑上块,破镜重圆,结成秦晋之好。
C.王教授已谈了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意见。
D.他也是敝世之兄,在社会上铮铮有声,与家父相交甚密,常有书信往来。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工人、干部、技术人员,还有家属的同志们,都参加了庆祝活动。
B.仅在短短的三年之前,电脑“上网”对人们还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学生来说,显然已经是比较熟悉的了。
C.王老师认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研究语言”,而是教学生“运用语言”。
D、大家不由得鼓起掌来,看着参观团微笑着走进会场。
5、选出与下面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
花形小,绿白色或淡黄色,不耀眼。
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
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
A、荔枝花多,花期又长,宜选择适当的品种混栽在一起,以增加授粉的机会。
B、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二、文言文阅读(23分)10.提示:①句中“道”为“原因,途径”的意思;③句中“固”为“本来”的意思;⑤句中“亡”为“丢失,失去”的意思。
答案:A11.提示:A项,表顺承/转折;C项,因为/用;D项,表列举/那么。
答案:B12.提示:第二段大量使用对比的论证方式。
秦之得、诸侯之失,子孙之不甚惜、祖父之艰难,秦之欲无厌、诸侯之地有限皆是对比论证。
最后引用古人之言,自然是引证之法了。
答案:D13.C(A应为“赈济”;B应为“抓获、扣留、收监”;D应为“高兴地降服”)最佳选项C项。
“造”通过回忆,老师讲过“造访”(拜访)“造诣”(达到某种水平)等词,可见“造”有“往”“到”之意。
14.A(A于是、就;趁机。
B跟、同。
介词。
C来、用来。
连词。
D到。
介词。
)15.B(“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我觉得今年特别重视宾语前置句。
对学生是否掌握宾语前置句做了一个很好的考查。
宾语前置标志:1.出现“不”“未”等否定词,第二代词做宾语。
再结合语境翻译。
此题亦较为简单。
答案应为B项。
正常句式应为“罪之”16、翻译(1)当时陶侃担任闲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的官职,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2)人们往往有一些优点,很少不自己称赞自己的,你的功劳那么大,却没有说一句,这是为什么呢?(3)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所丧失的土地相比,实际也要多百倍。
(4)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
文言文翻译参考:周访训练军队简拔士卒,想要进攻中原,慷慨激昂有平定河洛的志向。
善于安抚收纳军民,他们都愿为周访效死。
听说王敦有不臣之心,周访一直切齿痛恨。
王敦虽然怀有叛逆的心思,但周访离世之前不敢为非作歹。
周访字叫士达,原本是汝南安城人。
汉末时期逃避战乱到了江南地区,到周访已经是第四代了。
吴地平定后,就在庐江寻阳安家(因:于是,就。
家:名词做动词,安家。
期末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 ,鸟倦飞而知还。
(《归去来兮辞》)《逍遥游》中表明能够分清自我与外界的区别,辨清荣誉与耻辱的界限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______ ,______ ”一句用春花喻冬雪,形象地写出了边塞风光。
二、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一堂好的思政课,犹如读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让学生不但有真和善的升华,而且有道德的熏陶、知识的增益,可要把思政课讲到学生心块上,让道理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必须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其亲和力、针对性。
( )在此基础上、多讲生动活泼的内容,寓道理于事例之中。
因为许多事例本身就含有很深的哲理,耐人享味,例子举了,道理也便在其中了。
当然,所举事例要真实,切忌______、______.一堂思政课,育人大舞台,只有内容上固本守正、方法上张弛有度、选材上贴合实际、形式上_____,思政课才能______,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因地制宜不孚众望B.无稽之谈浮光掠影因势利导不孚众望C.道听途说捕风捉影因地制宜不负众望D.无稽之谈浮光掠影因势利导不负众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一堂好的思政课,犹如读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不但让学生有知识的增益,道德的煎陶而且有真和善的升华。
B.听一堂好的思政课,犹如读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学生不但有真和善的升华,而且有知识!的增益、道德的熏陶C.一堂好的思政课,犹如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不但让学生有真和善的升华,而且有知识的增益、道德的熏陶D.一堂好的思政课,犹如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让学生不但有知识的增益、道德的熏陶,而且有真和善的升华。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2月份月考语文试卷————————————————————————————————作者:————————————————————————————————日期:山西省太原五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2月份月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古代诗文阅读(26分)(一)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顾荣,字彦先,吴国吴人也,为南土著姓。
祖雍,吴丞相。
父穆,宜都太守。
荣机神朗悟,弱冠仕吴,为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
吴平,与陆机兄弟同入洛,时人号为“三俊”。
例拜为郎中,历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
恒纵酒酣畅,谓友人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
”会赵王伦诛淮南王允,收允僚属付廷尉,皆欲诛之,荣平心处当,多所全宥.。
及伦篡位,伦子虔为大将军,以荣为长史。
初,荣与同僚宴饮,见执炙者貌状不凡,有欲炙之色,荣割炙啖之。
坐者问其故,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及伦败,荣被执,将诛,而执炙者为督率,遂救之,得免。
齐王冏召为大司马主簿。
冏擅.权骄恣,荣惧及祸,终日昏酣,不综府事,以情告友人长乐冯熊。
熊曰:“吾有使君脱身之计。
”于是熊谓冏长史葛旟曰:“以顾荣为主簿,所以甄拔才望,委以事机,不复计南北亲疏,欲平海内之心也。
今府大事殷,非酒客之政。
”旟曰:“荣江南望士,且居职日浅,不宜轻代易.之。
”熊曰:“可转为中书侍郎,荣不失清显,而府更收实才。
”旟然之,白冏,以为中书侍郎。
在职不复饮酒。
人或问之曰:“何前醉而后醒邪?”荣惧罪,乃复更饮。
与州里杨彦明书曰:“吾为齐王主簿,恒虑祸及,见刀与绳,每欲自杀,但人不知耳。
”及囧诛,荣以讨葛旟功,封嘉兴伯,转太子中庶子。
时南土之士未尽才用,荣又言:“陆士光贞正清贵,金玉其质;甘季思忠款.尽诚,胆干殊快;殷庆元质略有明规,文武可施用;荣族兄公让明亮守节,困不易操;会稽杨彦明、谢行言皆服膺儒教足为公望;贺生沈潜,青云之士;陶恭兄弟才干虽少,实事极佳。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不分版本太原五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语文一、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 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溪渔子传方孝孺溪渔子,金陵江宁人。
少脱略不拘,与群儿嬉遨,辄处其上,而什伍部署之,令之曰:“之左〞,那么趋之左;曰“之右〞,那么折而右,无敢过视者。
溪渔之父素长者..,常禁切之,纳之学,使读书,时时弃去,不肯帖帖诸生间。
而所业未久,即过诸生数倍,诸生大畏之。
其师亦奇之,谢曰:“子非吾曹..人也。
〞溪渔子亦自雄其才志,尝往来江淮之南,结交大侠异人;论古人功业,遇当其意,徘徊叹息,仰天拊髀,假设有意于从之游也。
与天台林右、张毂最善。
右亦豪士,善击剑,知兵而长于为文。
毂阳狂..饮酒,自放于歌诗。
二人皆自负高一世,婴竖视同列。
溪渔子在淮上,尝钓海滨,望见二人,踞坐大笑。
二人者,知其非庸人也,即与之语,大惊异其所为。
引归逆旅..,主人出酒相饮,摄衣跣行,起舞为乐,欢声撼数十百家。
辨难上下古今事,折衷损益,根据理道。
识者知其非狂生或不识其为人共瞷指笑之以为真狂或又疑其为神仙人云。
溪渔子举假设不闻,遇适其志,鲜衣美服行众人中,见者争观之。
否那么,被污垢短衣,逐蹑市人后,市人吁之,弗辞也。
后溪渔子尽悔故所为,买书千余卷,伏而读之。
为文章奇伟伉健,然耻以自名。
常曰:“汉无儒者,惟贾生、诸葛孔明耳。
唐人陆贽粗有识,然缺乏庶几王道。
所贵乎学,将以辅天地所不及,不然,多读书何为?〞识溪渔子者,闻其论高,愈疑之,终莫能测其为如何士也。
或曰:“金陵有隐者五显微仲,好奇,溪渔子即其人〞云;或曰:“非也〞。
方子曰:“古者,豪杰士其身未遇,志未信于时,宁晦于屠钓以自全,不忍以细利挫其心,彼诚有以真知轻重之分也。
溪渔子坐都邑中,而远利诡隐,使人莫测其浅深,此其志不苟且也,明矣。
要之一世奇士哉!〔选自《逊志斋集》卷二十一有删改〕【注】①什伍:古代军队的基层编制。
第二章大气环境(一)选择题1.(00 广东)天气晴朗且大气污染较轻时()A.气温日变化幅度较大B.夜晚气温较阴天稍高C.白天大气反射作用加强D.白天天空呈现蔚蓝色2.(01 山西、天津综合)图2- 1 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
读图,回答(1)~(3)题:(1)图中a、b、c三地气压P 相比较()A.Pa>Pb> PcB.Pa< Pb< PcC.Pb> Pc> PaD.Pb< Pc< Pa(2)当图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沙尘暴B.干旱C.泥石流D.暴雪(3)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B.太阳耀斑爆发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早于6点升起D.太阳直射北半球3.(01上海市地理单科)当台风中心位于舟山群岛附近的洋面上,此时上海市区的风向是()图2-2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4.(02 全国文综)读图2-2,回答(1)~(3)小题(1)M 处的气压数值可能为()A.1020、1012.5B.1017.5、1020C.1017.5、1015D.1015、1012.5(2)N 处的盛行风向不獉可能是()A.南风B.西风C.西南风D.东北风(3)图示地区4月份因大陆气团与海洋气团交绥而降水较多的地方为()A.①B.②C.③D.④5.(03 全国新课程)读图2-3回答下列问题:(1)正确表示某气压系统的图是()A.①B.②C.③D.④(2)该气压系统在1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点为()A.60°N 附近海域B.15°N 附近海域C.15°S附近海域D.60°S附近海域6.(01 广东)南非开普敦与我国南京的气候相比较,一年中()A.两地都雨热同期B.开普敦气温较高的月份,南京的气温也较高C.开普敦受降水较多的月份,南京降水也较多D.开普敦受高气压控制的季节,南京盛行偏南风7.(02 广东)图2-4 是我国四个地方(①~④)的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
太原五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生物(文)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包含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的正确表述是2.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①HCO-3、HPO2-4等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①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3.下列哪种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A.甲状腺激素B.胰岛素C.胰高血糖素D.生长激素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稳态的调节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对稳态的调节作用需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执行C.病原体侵入机体干扰稳态后,主要是免疫调节起作用D.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使机体的多项生理指标保持恒定不变5.下列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A.吞噬细胞B.红细胞C.T细胞D.B细胞6.右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D.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7.连接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8.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A.光照强度 B.土壤类型C.温度大小 D.生物种群的特征9.要得到番茄无籽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涂抹在该花的柱头上。
山西省太原市2011-2012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段测评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8:00——10:0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注:将第一、二、三题的答案填入第四题前面的答题栏内。
一、(8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项是A.滑稽.(jī)祈.祷(qí) 叨.扰(tāo) 战战兢.兢(jīng)B.迤.逦(yǐ) 筵.席(yàn) 央浼.(měi)哀.声叹气(āi)C.休憩.(qì) 坍.塌(tān) 尺牍.(dú) 得鱼忘荃.(quán)D.镂.空(1óu) 憎.恶(zèng) 雪霁.(jì) 锱.铢必较(zī)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句是A.坚持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项基本政治原则和纪律要求,有人向党向人民伸手要官要权,对这种不情..之请..,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坚决不答应。
B.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上谈兵....。
C.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D.我省公安干警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抓捕罪犯舍生忘死,除恶务尽....;在羁押看守一线,拉拢腐蚀攻不倒,坚决本色不动摇。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A.全省药品生产企业将被按照诚信度等级进行分类管理,不良记录的多少,将直接影响该企业的诚信等级。
B.经过细致地调查取证后,警方终于确定这起事件的幕后黑手是那个男人一手策划的。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尊重生命不仅是对人而言,天地间所有的生命和造物主所有的恩惠都应该受到关爱和尊重。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幸福是人生追求的一大目标,但“幸福”却是个既不可捉摸又难以名状的东西。
太原五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语文高考题型01-16 0651太原五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语文第Ⅰ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
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
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
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
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
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
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
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
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
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
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
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
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
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
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
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1.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词在发展初期,被一些人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否定,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2.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也主要是从词的内容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都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3.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
出后叔父,徙居新安。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
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
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
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
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①,然后为名乎”。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
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城阳太守梁柳,谧从姑子也,当之官,人劝谧饯之。
谧曰:“柳为布衣时过吾,吾送迎不出门,食不过盐菜,贫者不以酒肉为礼。
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亦尝诏之,谧皆不应。
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
自表求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
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
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晋书•皇甫谧传》)【注释】①鞅掌:事务繁杂。
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修身笃学,自汝得之笃:重视,专心B.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稼穑: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生产劳动C.耽玩典籍,忘寝与食耽玩:潜心玩味D.自表求帝借书表:表达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何尔鲁钝之甚也甚矣,汝之不惠B.心不入道,无以慰我臣乃得有以报太子C.当之官,人劝谧饯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D.所著甚多,并重于世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皇甫谧原来不好学,游荡无节制,经过叔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诲,终于受到感激,从此勤学不辍。
B.有人规劝皇甫谧追求美名,到官府广交朋友,皇甫谧则认为身处田园也可享受尧舜的思想,不必因看重名利而走向仕途。
C.皇甫谧与梁柳有亲戚关系,当梁柳要去就任城阳太守的时候,有人劝皇甫谧为梁柳饯行,而皇甫谧仍然遵守古人的做人之道:贫者不把酒肉作为礼节。
D.官府、相国和皇上都多次征召皇甫谧出来做官,皇甫谧都没有应召。
在皇上下诏敦促催逼不止的情况下,皇甫谧上奏不做官,结果不但被允许,还赐给一车书。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4分)(2)今作郡而送之,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岂中古人之道?是非吾心所安也。
(4分)(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释:(1)崔涂 (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
僖宗光启四年进士。
终生飘泊,曾长期羁旅于四川和陕西一带。
(2)矰缴:zēng zhuó,古代射鸟用的一种栓着丝绳的箭。
8.本诗题为“孤雁”,全篇皆实赋“孤雁”。
请结合诗歌分析“孤雁”这一形象以及借此所表达的情感。
9.本诗颈联“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全联是通过什么手法来突出“孤雁”这一形象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每小题1分)10.(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阿房宫赋》)(2)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菩萨蛮》)(3)心非木石岂无感,!(《拟行路难》)(4)映阶碧草自春色,。
,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5)且放白鹿青崖间,。
,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
(14分)春雨霏霏春雨像是从几十年前飘来的。
刘老头瘸着腿,跟着送葬的队伍走出村庄时产生了这种玄妙的感觉。
在他走过的几十个春天里,灰蒙蒙的细雨将村庄笼罩,看不清远处,看不清走过和没有走过的道路。
他怀疑自己是不是仍然走在多年前的一个春天,而眼下唢呐忧戚的鸣奏将他的怀疑撕得粉碎。
那一年天色迷蒙,春雨斜织的时候,他看见大脚花跟着刘柱走进了村庄。
那时,刘柱脸上洋溢的喜气让他羡慕不已。
可他是专给死人撒钱烧纸的,爹死之前就将他带上了送葬这条道。
这种喜事他不能近前,只能远远地望着。
大脚花鲜红的盖头和婀娜的身段让他看到了混沌烟雨中闪亮的色彩。
喜洋洋的唢呐声为那个春天谱写了欢快的曲调,一扫春雨时节的单调与阴沉。
他记忆犹新。
听人说,她叫花。
在缠脚的年代,她的脚并不那么小巧。
此刻这条被他们走过无数遍的土路上,行走着从几十年前走来的人们。
当年吹唢呐的年轻小伙,如今已步履蹒跚,底气不足。
唢呐凄哀的悲调像雨丝一样飘摇不定,甚至有些断断续续。
刘老头走上前去,拍拍吹大唢呐的老头,说:“老哥,对不住了。
”老头咽了一口唾沫,说:“哪儿的话?大脚花是我们接来的,我们得好好把她送走。
我也老了,嘴不挡风,吹不好了,对不住她啊!”哀婉的曲调又在雨雾中旋绕起来。
刘老头从竹筐里拿出一叠纸洒到空中,自言自语道:“花,委屈你了,收住吧!等好天我再给你烧。
”几十年来,刘老头第一次在雨天送葬。
精心剪裁的烧纸被雨水打湿,飘落在潮湿的土地上。
大脚花走进村庄的那天夜里,刘柱就被穿军装的人开着卡车拉走了。
她连他的样子也没有看到。
然而,她在刘柱家留下了,没有回到山岗那边自己的村子。
她坐在山岗上,远远地看一眼自己的家院,又回头看着自己将生活一辈子的村庄。
她不知道自己究竟属于哪里,该去往哪里。
那时,刘老头将羊群赶到山岗上,微笑着,抽着烟,心满意足地远望着那个俊俏的女人。
“歇会吧!”刘老头对抬棺的汉子们说。
唢呐声戛然而止。
人们坐在一起,并不在意这细密的雨丝。
“花,一会儿就到了,大家得歇会儿。
”刘老头把手按在棺板上。
“大脚花来的那年,我吹唢呐一个顶仨。
现在不行了,连个长点的调子都吹不出来了。
”“她这辈子够苦的,嫁给了刘柱,连面也没见着。
”刘老头闷声不语。
大脚花在山岗上守望了十多年后,在山半腰立了一座坟。
她走到刘老头面前,说请他为刘柱送葬。
坟头堆起的时候,刘老头将烧纸撒遍了山岗。
那天,刘老头发现,自己一直远望的女人已不像刚进村子时那般俊美,他感到自己被莫名的痛苦浸透了。
刘老头听着人们说话,向不远处的山岗望去一眼。
隐约可见那座刘柱的坟头。
从走进村庄就少言寡语的大脚花曾经多少次在坟头一坐就是一天,不知道她在守候什么,遥望什么,等待什么。
刘老头赶着羊群,远远看着她,愣神片刻,突然给自己一巴掌,骂道:“你他娘的是个瘸子,除了放羊、给死人烧纸还会啥!你不配!”后来刘老头走到大脚花身边的时候,她的脸上已经被岁月刻画了太多的沧桑。
几十年,她简单的生活只靠做绣花鞋维持着,那是令村里其他女人赞叹不已的巧工。
与大脚花对视的一刹那,刘老头猛然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看了她几十年。
多少年就在他眼皮子底下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