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5U首发】安徽省省城名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化学)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693.00 KB
- 文档页数:11
安徽省省城名校2012届高三化学上册第一次联考试题安徽省省城名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化学)word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32 Fe 56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L.2011年3月24日,日本文部科学省23日公布,通过对22日采自全国47个都道府县中43个的自来水样本进行检测后,发现包括东京都在内12个地区的自来水都含放射性物质。
装有该水样的试剂瓶应贴有的标签是() 2.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若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会导致结果偏大 B.可以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从高锰酸钾溶液中获得高锰酸钾晶体 C.过滤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内搅拌 D.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到另―个烧杯 3.“分类”是一种思想方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化合价上升,一定有另一种元素化合价下降B.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C.根据水溶液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化”是化学实验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提高高锰酸钾的氧化能力――用浓盐酸酸化 B.确认溶液中是否舍有Ag+时――先加硝酸酸化,再加Cl-检验 C.抑制硫酸铁的水解――用稀硫酸酸化 D.确认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先用盐酸酸化,再加Ba2+检验5.已知氧化性:Cl2>IO3->Fe3+>I2,以下离子检验的结论可靠的是()A.往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水再加淀粉,振荡不出现蓝色,说明没有I- B.往FeI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时的离子反应式为:2I+Cl2=I2+2Cl C.往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溶液中有CO32-或HCO3- D.往溶液中先加入稀HNO3,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SO42- 6.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利用甲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利用乙装置制取NO2,井检验其还原性,小试管中的试剂可为淀粉-KI溶液C.利用丙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 D.利用丁装置分离沸点接近互不相溶的渡体混合物 7.在指定环境中。
安徽省宿州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区(县)、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在答题卡的密封栏内填写清楚。
3.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相应的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I 127 Ba 137 K 39 Cr 52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食醋清洗热水瓶中的水垢B.用米汤检验碘盐中的碘C.用纯碱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D.利用丁达尔现象区别蛋白质溶液和食盐水2.化学实验安全为先,下列操作与安全无关的是()A.浓硫酸稀释时液体的倒入方式B.气体点燃之前要检验纯度C.酒精灯中的酒精不能超过三分之二D.中和热测定时在两烧杯之间加碎泡沫塑料或碎纸条3.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NO和11.2L O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分子数为N AB.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1.5N AC.1mo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D.常温常压下,20克H218O所含中子数为12N A4.不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的是()A.铜B.硫C.钠D.碳5.右图是298K、101kPa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曲线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B.a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改变D.在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通入1molN2和3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kJ,若通入2molN2和6mol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kJ,则184kJ·mol-1>Q2>2Q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往氢碘酸中滴加FeCl3溶液:B.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苛性钠溶液:C.用铂做电极电解MgCl2溶液:D.硫氢化钠水解:7.2011年央视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的报道,将我国最大肉制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卷入“瘦肉精”漩涡之中。
安徽省省城名校2012届高三段考第一次联考物理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ts内通过的路程与位移的大小一定相等B.质点一定是体积和质量极小的物体C.速度的定义式和平均速度公式都是xvt,因此速度就是指平均速度D.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2.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质点以20m/s的速度匀速运动B.B质点先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后沿负方向做直线运动C.B质点最初4s做加速运动,后4秒做减速运动D.A、B两质点在4s末相遇3.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秒内的位移是8m,第3秒内的位移是0.5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5秒末的速度一定等于8rn/sB.汽车的加速度可能小于3.75m/s2C.汽车的加速度一定等于3.75m/s2D.2.5秒末的速度一定等于0.5m/s4.“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011年7月30号凌晨4时26分开始进行第四次下潜实验,并在深度5182米的位置成功安放了中国大洋协会的标志和一个木雕的中国龙,如图所示。
下潜全程历时8小时57分,于13时2分完成下潜任务后顺利返回到“向阳红09”母船。
关于此次下潜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5182米”是指位移B.“5182米”是指路程C.“4时26分”、“8小时57分”、“13时2分”是指时间D .“4时26分”、“13时2分”指时刻,“8小时57分”指时间5.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I 、II 的v – t图象如图所示。
在0~t 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I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II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B .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 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C .I 、II 两个物体在t 2时刻刚好相遇D .I 、II 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122v v6.如图所示,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L 型”物体A ,上表面光滑,下表面粗糙。
安徽省合肥市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K:39 Ca:40 Fe:56 Ag:108第I卷(满分46分)1-18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 8题每小题2分,9 ~ 18题每小题3分,共46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及材料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焰火与焰色反应知识有关,表明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呈现特殊颜色。
B.低碳生活是一种时尚的生活理念,倡导减少温室气体排放,CO2、CH4等是常见的温室气体。
C.家庭燃气泄漏应开窗通风以避免爆炸发生。
D.滑石的组成是Mg3(Si4O10)(OH)2,可以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4MgO·4SiO2·H2O。
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以下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B.碳正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之比值为3:2C.钙离子的基态电子排布比:1s22s22p63s23p6D.NaHCO3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3-+H2O H3O++CO32-3.下图所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不正确的是()4.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为1.0×10-12mol·L-1,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NH4+、Na+、SO42-、Cl-B.Ba2+、K+、Fe3+、I-C.Ba2+、K+、Cl-、NO3-D.Na+、Ca2+、Cl-、HCO3-5.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18gNH4+中所含的电子数为10N AB.5.6铁粉与硝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N A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若产生2g氢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 AD.28gC3H6与C2H4的混合物完全燃烧可生成CO2分子数为2N A6.下列有关除杂的叙述正确的是()A.除去苯中的苯酚:加入浓溴水后,过滤B.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C.除去CO2中少量的HCl: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D.除去FeCl3溶液中少量的CuCl2:用足量铁粉,过滤7.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将Al条投人NaOH溶液中:Al+OH-+H2O=AlO2-+H2↑B.铜溶于稀硝酸中:Cu+4H++2NO3-=Cu2++2NO2↑+2H2OC.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HCO3-+OH-=CO32-+H2OD.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与之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醋酸:CO32-+CH3COOH=CH3COO-+HCO3-8.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N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
安徽省省城名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英语)word版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共两部分,共11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en will the party begin?A.At 7:30.B.At 7:40.C.At 7.2.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happen?A.At a hospital.B.In a hotel C.On a bus.3.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im and Bob?A Classmates.B.Close friends.C.Twin brothers.4 How much is the woman's DVD?A.Two dollars.B.Three dollars C.Five dollars5.What’s the problem with John?A.He has a headache.B.He feels cold.C.He is ill.第二节(共15小题;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题。
6.What are the speakers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A.Go to the beach.B.Climb a mountain.C.Go for a bicycle-ride.7.What do we know about Paul and Mary?A.They might be the speakers' friends.B.They've decided to join the speakers.C.They did some riding yesterday.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安徽省省城名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生物)word版及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每小题结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紧密相联的。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B.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生命系统没有关系D.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真核生物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DNA,这也说明了细胞结构具有统一性B.乳酸菌细胞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C.细胞学说阐明了一切动植物以细胞为基本单位D.噬菌体能利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和内质网合成自身的蛋白质3.下列关于生命物质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A.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B.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O的含量最高C.大肠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D.C、H、O、N、P是组成生物大分子物质所共有的元素4.组成生物体的单一的某种元素不可能表现出相应的生理功能,只有在生物体特定的结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成各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与其他的物质相互作用才能体现出相应的生理功能。
下列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马铃薯植株缺K,将会造成其产量下降B.Mg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C.缺铁可能使人患上缺铁性贫血症D.P是磷脂、ATP、[H]等多种重要有机物的组成元素5.下面关于生物体内水、自由水、结合水的联系以及与生物新陈代谢、抗性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自由水只存在于细胞液中,相对含量越大,生物新陈代谢越旺盛B.自由水和结合水的作用在不同时期作用相同C.种子贮存前,晒干是为了减少自由水含量,降低种于的代谢速率,以延长寿命D.越冬作物减少灌溉,便于结合水与细胞中某些物质结合在起存在6.人类一直在探索地球外生命的存在。
2012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化 学 安徽省繁昌一中命制 南京考越教育研究所审定2011.9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和第II卷(非选择)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卡上。
第I卷每小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卡上对应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II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卡上各的答区域内作答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B 11 C 12 O 16. Fe 56 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1年7月16日14时25分,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公司厂区内1000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换热器发生泄漏,引发大火,所幸的是无人员伤亡。
下列有关此次事故描述错误的是 A.—个国家化工4产水平常用聚乙烯的产量来衡量 B.本次大火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可能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应该环保监测 C.事故处理中的消防水全部排入应急池中,避免了对周边海域的污染 D.石油化工生产中常减压蒸馏装置主要是生产轻质油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磷(P)基态原子最外层轨道表示式: B.钢铁发生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式- C.葡萄糖的实验式: D.氰基细电子式: 3.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
对下列实验操作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某学生用pH试纸测新制氯水的pH值,先变红后褪色,是因为Cl2有强氧化性 B.CuSO4溶液中加入ZnS固体溶液蓝色变浅,说明CuS比ZnS更难溶 C.中和滴定实验中,发现所测浓度偏低,可能由于盛放待测液的锥形瓶事先未用待测液润洗 D.将铜片放人浓硫酸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e与Cl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B 溶液中含有 C.1mol HClO 中含有 NA 个 H—Cl 键 D.常温常压下,16gO2气体中所含质子数为8Na 5.室温下,下列各组粒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0的溶液中: B.加入金属镁能产生H:的溶液中: C.加人KSCN显血红色的溶液中: D.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的溶液:: 6.下列有关比较中,大小顺序排列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 B.离子半径: C.电负性: D.给出质子的能力 7.下列与反应事实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工业上,可以用Na与熔融的KCl制备 B.FeBr2溶液中通人过量 C.硫化钠溶解在水中: D.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稀盐酸)混合: 8.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 达到平衡,和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化学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
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2.答第Ⅰ卷时。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 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0小题。
每小题6分。
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K:39 C1:35.57.生活、生产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B.处理废水时加入明矾可作为消毒剂以除去水中的杂质C.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料D.热的纯碱溶液除油污效果增强8.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B.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实验IV:继续长时间煮沸,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9.在密闭容器中,对于可逆反应A(?)+3B(?)2C(g)△H<0,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当n(A):n(B):n(c)=1:3:2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A、B聚集状态均无法确定C.压强增大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10.用固体二氧化钛(TiO2)生产海绵钛的装置图如下,其原理是在较低的阴极电位下,TiO2中的氧离子进入熔盐,阴极最后只剩下纯钛。
2012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化学试题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 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数据,下列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利用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利用焓变的数据或熵变的数据一定都能单独判断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B.利用沸点数据推测将一些液体混合物分离开来的可能性C.利用反应热数据的大小判断不同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大小D.利用溶液的pH与7的大小关系,来判断任何温度下溶液的酸碱性2、目前,关于二氧化碳是否为大气污染物有不同的观点。
认为“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的理由是①二氧化碳是重要的化工原料②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③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④除二氧化碳外,甲烷、一氧化二氮也是温室气体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常温下,28g Fe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1.5 N AB.标准状况下,含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可生成22.4LCl2C.3.2 g铜在硫蒸气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D.常温常压下,0.1 mol氖气含有的电子数为N A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A.pH=1的无色溶液中 k+ CrO42-SO42-NH4+B.饱和氯水中 Cl-NO3-Na+ SO32-C.能使pH试纸变红的溶液 NH4+ Na+ SO42-Fe2+D.FeCl2溶液中 K+Na+SO42-AlO2-5、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molCl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为2N AB.1L0.1mol·L-1氨水含有0.1 N A个OH-C.10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N AD.常温常温下,2.24L丁烷分子所含的C-H键数为N A6、对下列装置.不添加其他仪器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澄清石灰水与过量NaHCO3溶液混合:Ca2++OH-+HCO3-=CaCO3↓+H2OB.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气体:ClO-+SO2+H2O=HClO+HSO3-C.锌和稀硝酸的反应:Zn2++2H+=Zn2++H2D.CuSO4溶液吸收H2S气体:Cu2++H2S=CuS↓+2H+8、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以固体氧化物(能传导O2-)作为电解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安徽省省城名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化学)word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32 Fe 56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L.2011年3月24日,日本文部科学省23日公布,通过对22日采自全国47个都道府县中43个的自来水样本进行检测后,发现包括东京都在内12个地区的自来水都含放射性物质。
装有该水样的试剂瓶应贴有的标签是()2.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若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会导致结果偏大B.可以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从高锰酸钾溶液中获得高锰酸钾晶体C.过滤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内搅拌D.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后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到另—个烧杯3.“分类”是一种思想方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A.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化合价上升,一定有另一种元素化合价下降B.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C.根据水溶液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D.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4.“酸化”是化学实验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提高高锰酸钾的氧化能力——用浓盐酸酸化B.确认溶液中是否舍有Ag+时——先加硝酸酸化,再加Cl-检验C.抑制硫酸铁的水解——用稀硫酸酸化D.确认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时——先用盐酸酸化,再加Ba2+检验5.已知氧化性:Cl2>IO3->Fe3+>I2,以下离子检验的结论可靠的是()A.往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水再加淀粉,振荡不出现蓝色,说明没有I-B.往FeI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时的离子反应式为:2I+Cl2=I2+2ClC.往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溶液中有CO32-或HCO3-D.往溶液中先加入稀HNO3,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SO42-6.下列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利用甲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利用乙装置制取NO2,井检验其还原性,小试管中的试剂可为淀粉-KI溶液C.利用丙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D.利用丁装置分离沸点接近互不相溶的渡体混合物7.在指定环境中。
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溶液中:[Ag(NH3)2]+、NH3·H2O、OH-、NO3-B.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中:CO32-、Cu2+、HClO、AlO2C.在c(OH-)=0.1mol/L的溶液中:NH4+、Ca2+、Cl-、K+D.加入铝粉后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中:Fe3+、Na+、NO3-、SO42-8.李敏同学欲配制250mL 1.0mol/L Na2SO4溶液,正确的方法是()①将35.5g Na2SO4固体溶于250mL水中②将80.5g Na2SO4 10H2O固体群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250mL③将50mL 5.0mol/L Na2SO4溶液用水稀释至250mL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9.用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3g钠在空气中加热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 AB.标准状况下,1.12L的HCHO所含的原子数为0.2N AC.28g C2H4和C4H8混合物中所含的分子数为3N AD. 1mol FeCl3与沸水反应生成胶体后,含有N A个Fe(OH)3胶粒10.已知X、M都是中学教材常见元索.下列对两个离子反应通式的推断中,其中正确的是()(甲)XO3n+X n+H+——X单质+H2O(未配平);(乙)M m+-M(OH)m↓①若n=1,则XO3n中X元素为+5价,X位于周期表第VA族②若n=2.则X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与它的氢化物反应③若m=1,则M(NO3)m溶液和氨水互滴时的现象可能不同④若m=2,则在空气中蒸干、灼烧MSO4溶液一定能得到MSO4⑤若m=3,则MCl3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定生成M(OH)mA.①③B.④⑤C.①②D.②③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1.用如图装置制取少量某无色非金属氧化物气体.则锥形瓶X内的药品应是()A.铜和稀硝酸B.铜和浓硝酸C.碳酸钙与稀硫酸D.亚硫酸钠和浓硫酸12.下列实验操作会引起测定结果偏低的是()A.用量筒量取8.2mL某溶液时俯视读数B.中和滴定用的锥形瓶加人待测液后,再加少量蒸馏水稀释C.测定一包白色粉末的质量.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并移动游码使之平衡D.配制0.1 mol/L的NaOH溶液100mL,未经冷却即注入容量瓶定容13.某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存在H2O、ClO-、CN、HCO3-、N2、Cl-六种物质.在反应过程中测得ClO-和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A.还原荆是含CN-的物质,氧化产物只有N2B.氧化剂足ClO-,还原产物是HCO3-C.配平后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2D.若生成2.24LN2(标准状况).则转移电子0.5mol14.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将氯气溶于水制备次氯酸:Cl2+H2O 2H++Cl-+ClO-B.Na2O2与H2O反应制备O2Na2O2+H2O=2Na++2OH+O2↑C.向Ba(OH)2稀溶液中逐滴加入NH4HSO4稀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NH4++Ba2++2OH-+H++SO42-=BaSO4↓+NH3·H2O+H2OD.向Na2S2O3液中通人过量氯气:S2O32-++2Cl2+3H2O=2SO32-+4Cl-+6H+15.某固体物质是由NaOH、AlCl3、K2SO4、CaCO3、Ba(NO3)2中的几种均匀混合而成,取样品进行如下实验(部分产物略去):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沉淀X一定只含有CaCO3和BaSO4B.气体Z的成分无法确定C.取滤液Y,测得其pH>7,滤液Y中含有的含氧根离子可能是AlO2-、NO3-D.向实验②后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烧碱,没有沉淀生成,说明肯定没有AlCl316.取一定量的NaOH溶液通入CO2后,再继续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的盐酸,标准状况下产生的CO2的体积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原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0.75molB.通入CO2后所得的溶液溶质成分为NaOH和Na2CO3C.通入CO2后所得的溶液中含有2.5×10-3mol NaHCO3D.纵坐标中a的数值为2247.Mg(ClO3)2在农业上常用作脱叶剂、催熟剂,可采用复分解反应制备:MgCl2+2NaClO3=Mg (ClO3)2+2NaCl。
已知四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四种化含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小的是Mg (ClO 3)2 B .300K 时,MgCl 2的溶解度约为55g C .300K 时,100gNaCl 饱和溶液中约含有NaCl 36g D .该反应能够进行的条件是生成了沉淀,该沉淀是Mg(ClO 3)218.锌和二氧化锰是电池工业中主要原料,其中一种Zn-MnO 2同槽电解的工业生产试验工艺流程的涉及的主要反应有: ①MnO 2+ZnS+2H 2SO 4=MnSO 4+ZnSO 4+S+2H 2O ②MnSO 4+ZnSO 4+2H 2OMnO 2+Zn+2H 2SO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中MnO 2是氧化剂,ZnSO 4是还原产物B .①中每产生16g S 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C .按照②电解时,生成MnO 2的电极为阴极D .该工艺流程中H 2SO 4可循环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6分)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6分) 19.(14分)NaCl 既是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纯净的氯化钠可以用来制各氯气、氢气、盐酸、氢氧化钠、次氯酸钠,金属钠等物质。
但海水中提取的NaCl 中往往混有杂质。
下面是模仿工业制备纯净的氧化钠溶液的工艺流程:已知:下列物质的溶解度(25℃):碳酸钡:1.409×10-3g ;硫酸钡:2.448×10-4g请回答下列问题:(1)框图中“操作①”中“加热”的目的是 ,完成该操作所需要的主要硅酸盐实验仪器除酒精灯、玻璃棒外,还有 。
(2)写出操作②中出现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
加入过量的BaCl 2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为SO 42- CO 32-(选填“>”、“=”或“<”)。
(3)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SO 42-已经除尽?。
(4)“目标物质”应该是纯净的NaCl溶液,但根据上述方法制备的“目标物质”中含有杂质,应该如何改进上述制备工艺:。
20.(13分)据报道,2010年2月,我国某城市雾大无风,家庭和工厂排出的烟雾经久不散。
大气中SO2的含量高达3.8mg·m-3,烟尘达4.5mg·m-3,居民健康普遍受到危害。
回答:(I)流经该城市的主要河道也因此而受到污染,引起鱼类死亡。
这与此种类型大气污染形成有关。
可以利用物质进行处理。
(填序号)A、烧碱B、消石灰C、石灰石D、纯碱(2)如果取上述环境下的雨水和自来水相混合,溶液pH将变,原因是(有化学方程式表示)。
(3)目前大型发电厂为了减少煤燃料中的二氧化硫的排放,一般采用石灰石和空气进行湿法脱硫工艺,清写出此法脱硫过程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
(4)硫酸厂采用氨水将SO2转化为NH4HSO3后再进行综合利用。
写出此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
21.(14分)目前流行的关于生命起源假设的理论认为,生命起源于约40亿年前的古洋底的热液环境.这种环境系统中普遍存在铁硫簇结构,如Fe2S2、Fe4S4、Fe8S7等,这些铁硫簇结构参与了生命起源的相关反应。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研究某铁硫簇结构的组成时,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I]硫的质量确定:按图连接装置,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后,在硬质玻璃管A中放入1.0g铁硫簇结构(含有部分不反应的杂质),在试管B中加入50mL 0.1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在试管C中加入品红溶液。
通入空气并加热,发现固体逐渐转变为红棕色。
待固体完全转化后将B 中溶液转移至250mL容量瓶,洗涤试管B后定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