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5.2.1顺序结构(已对)
- 格式:doc
- 大小:165.50 KB
- 文档页数:3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1.问题:(1)=32+1001Λ;+++(2)=3Λ21;++++n4.顺序结构的含义及其表示.例题剖析例1 已知两个单元分别存放了变量x 和y 的值,试交换这两个变量值.例2 半径为r 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为2r S =π,当10=r 时,写出计算圆面积的算法,画出流程图.例3 已知点()00y x P ,和直线0:=++C By Ax l ,写出求点()00y x P ,到直线l 的距离d 的算法,并画出流程图.巩固练习1.画出下列图框:(1)起止框 (2)输入输出框 (3)处理框 (4)判断框 2.依次进行多个处理的结构称为 结构. 3.写出作棱长全为2的正三棱柱的直观图的算法.4.写出解方程组⎪⎩⎪⎨⎧=+=+=+453x z z y y x 的一个算法,并用流程图表示算法过程.课堂小结了解流程图框的分类和应用,能用流程图表示顺序结构的算法.课后训练一、基础题1.已知两点)47(- ,A ,)65( -,B ,完成下面所给的求线段AB 垂直平分线方程的算法.1S 求线段AB 的中点C 的坐标,得C 点坐标为 ; 2S 求线段AB 的斜率,得=AB k ;3S 求线段AB 中垂线的斜率,得=k ;4S 求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2.半径为r 的球的体积计算公式为334rV =π,写出当3=r 时计算球体积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ahS 21=(其中a 为边长,h 为该边上的高),用算法描述求29.1485.7==h a ,时的三角形面积,并画出流程图.4.画出解方程组⎩⎨⎧=+=-73412y x y x 的一个算法流程图.二、提高题5.写出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0322=--x x 的一个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6.已知()322--=x x x f ,试设计一个算法求()2f ,()3f 及()()32f f +的值,并画出流程图.。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材分析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教材所处地位分析:本单元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五章,主要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垂直和平行关系,以及有关平移变换的内容。
本章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点、线段、射线、直线的基础上安排,是进一步研究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基础之一。
二、教材的内容分析:1.本章的课时安排:本章共安排了四个小节以及三个选学内容,教学时间约需13课时,具体分配如下:5.1 相交线 3课时5.2 平行线 3课时5.3 平行线的性质 3课时5.4 平移 2课时数学活动小结 2课时2.本章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3.考试对本章的要求:知识内容:A。
了解对顶角相等;B。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C。
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平行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知道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垂线;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知道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定。
考试水平:A。
能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认识,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辨认,或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并能指出与有关对象的区别或联系;B。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新的情景中,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和简单的实际问题;C。
能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运算等思维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实现对特定的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4.教材的知识呈现方式分析:本章首先通过台球桌面上的角,创设有利于研究补角、余角、对顶角等的问题情景,展开相交线的有关几何事实,使学生在直观的、现实的情景中,认识相交线所成的角及基本结论。
本章的教材设计采用了探索性活动的方式,先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再探索平行线的特征,旨在加深对平行的理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2课时5.2 流程图
重点难点
重点:流程图例的分类和应用;用流程图表示顺序结构的算法。
难点:将自然语言表示的算法转化成流程图;各种图例的正确应用。
【学习导航】
知识网络
流程图例→顺序结构的表示
学习要求
1.了解常用流程图符号(输入输出框,
处理框,判断框,起止框,流程线等)
的意义
2.能用流程图表示顺序结构
3.能识别简单的流程图所描述的算法
4.在学习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的过程中,
发展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
维能力.
【课堂互动】
自学评价
1.回答下面的问题:
(1)1+2+3+„+100= ;
(2)1+2+3+„+n= ;
(3)求当1+2+3+„+n>2 004时,满足条件的
n的最小正整数。
第(3)个问题的算法:
S1 取n等于1;
S2 计算2)1(nn;
S3 如果计算的值小于等于2 004,那么让
n的值增加1后转到S2重复操作,否则n就
是最终所要求的结果。
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但为了使算法
的程序或步骤表达得更为直观,我们可以用图
形的方式,即流程图来表示算法.
2.流程图
上述问题(3)的算法流程图表示如下:
流程图(flow chart)是用一些规定的图形、
连线及简单的文字说明来表示算法及程序结
构的一种图形程序.它直观、清晰、易懂,便
于检查和修改.
流程图中各类图框表示各种操作的类型,具
体说明如下表:
程序框 名称 功能
起止框
表示一个算法的开始
和结束
输入、输出框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
输出的信息
处理框 赋值、计算
判断框
判断某一个条件是否
成立,成立的在出口处
标明“是”或“Y”;不
成立时标明“否”或“N”
画流程图实际上是将问题的算法用流程
图符号表示出来,所以首先要明确需要解决
什么问题,采用什么算法解决。
3.问题:写出作ABC的外接圆的一个算法,
并画出流程图。
【解】算法如下:
1S
作AB的垂直平分线1l;
开始
输入n
计算2)1(nn的值
>2004
使
n
的
值
增
加
1
Y
输出n
结束
N
2S
作BC的垂直平分线2l;
3S
以1l与2l的交点M为圆心,MA为
半径作圆,圆M即为ABC的外接圆.
用流程图表示出作△ABC的外接圆的算法:
思考:上述算法的过程有何特点?
4.顺序结构
以上过程通过依次执行三个步骤,完成了
作外接圆这一问题。像这种依次进行多个处理
的结构称为顺序结构(sequence structure)。
顺序结构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结构。
【经典范例】
例1 已知两个变量x和y,试交换这两个变
量的值。
【解】为了达到交换的目的,需要一个临时的
中间变量p,其算法是:
S1 p x
S2 x y
S3 y p
上述算法用流程图表示如下:
点评:在计算机中,每个变量都分配了一个存
储单元,它们都有各自的“门牌号码”(地址)。
例2 半径为r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为
2
rS
当10r时,写出计算圆面积的算法,画出
流程图。
【解】算法如下:
S1 10r {把10赋给变量r}
S2 2rS {用公式计算圆的面
积}
S3 输出S {输出圆的面积}
流程图:
例3 设计一个尺规作图的算法来确定线
段AB的一个五等分点,并画出流程图。
(点拨:确定线段AB的五等分点,是指
在线段AB上确定一点M,使得
ABAM51
.)
【解】算法如下:
S1 从A点出发作一条与原直线不重合
的射线;
S2 任取射线上一点C,以AC为单位长
度,在射线上依次作出点E、
F、G、D,使ACAD5;
S3 连接DB,并过点C
作BD 的平行线交AB于
M,M就是要找的五等分点.
流程图如下:
开始
结束
作AB的垂
直平分线1l
作BC的垂
直平分线2l
以1l与2l的交点为圆
心,MA为半径作圆
开始
P X
X Y
Y P
结束
开始
r←10
2
rS
结束
追踪训练
1、写出右边程序流程
图的运算结果:如果输入
R=8,那么输出a= 4
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a,b,c,计算该三角
形的面积。写出算法,并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解】算法如下:
S1 计算2/)(cbap;
S2 利用公式
))()((cpbpapps
即可求出三
角形的面积。
流程图:
4.用赋值语句写出下列算法,并画出流
程图:摄氏温度C为23.5℃,将它转换成华
氏温度F,并输出.已知3295CF。
【解】流程图如下:
3、写出解方程组)3(4)2(5)1(3xzzyyx的一个算
法,并用流程图表示算法过程。
【解】算法如下:
S1 将三个方程相加得x+y+z=6 (4)
S2 用(4)式减(1)式得z=3
S3 用(4)式减(2)式得x=1
S4 用(4)式减(3)式得y=2
流程图:
开始
2/)(cbap
))()((cpbpapps
结束
开始
结束
三式相加得4式
x+y+z=6
4式减1式得z=3
4式减2式得x=1
4式减3式得y=2
开始
a=2b
输出a
结束
2
R
b
输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