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三年级上册《灰雀》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6
26.灰雀(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文为前苏联儿童文学家谢尔盖·阿列克谢耶夫所著,李声权翻译,选入课本有所删改。
文章叙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列宁通过谈话,谆谆善诱,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鸟归园。
全文共13个自然段,文字朴实,情感真挚,内涵丰富。
文章第1自然段先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灰雀的惹人喜爱,颜色漂亮,动作轻灵,歌声动听。
再描写列宁对它们的态度,“每次走到”,“都要停下来”“仰望”“经常”“带来”,这些词句,都体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第2自然,其中一只灰雀找不到了,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找到,体会列宁此刻着急的心情,为下文作了铺垫。
第3~10自然段,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列宁遇到一个男孩,与他交谈中发现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
列宁不动声色地自言自语,为灰雀的失踪可惜,又询问会不会回来。
以此使孩子内心触动,引导孩子放鸟归园。
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在第11~13自然段中,那只失踪的灰雀又重新回到了公园,男孩也没有受到责难。
故事中,列宁含蓄、委婉地与男孩交流,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可以感受到列宁对儿童的尊重和爱护。
男孩认识错误并主动改正,让鸟儿重得自由。
文章最精彩的便是列宁与那个小男孩的对话,两者之间寥寥数语,却暗潮涌动。
在人物对话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呢?猜测一下人物的心理,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更好地读懂课文。
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2.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心里想法,体会列宁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
3. 能边读边思考,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相关语句。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从男孩的思想转变中感受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问:课文中有两个重要人物,是谁?3.填充方式复习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列宁每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导学案第1篇】【教学思路】本课为精读课文,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重点讲解字词,初读课文,让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以列宁的故事引出本课。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列宁与小男孩的两次谈话,从中体会列宁对灰雀和对小男孩的喜爱,以及列宁的教育艺术和语言艺术。
从小男孩知错就改的事实,提示学生要爱护鸟类,爱护大自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从列宁与小男孩的谈话中体会列宁的心理活动。
【教学媒体】挂图、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出示列宁的照片或挂图,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列宁的故事,由以前的故事引入新课文。
二、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联系上下支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⑴检查读音: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特别注意以下读音:白桦胸脯面包渣惹人喜爱⑵字形难点: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
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
中间是“右”不是“古”。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
右边一撇不要丢掉。
⑶理解词语:郊外:城市外面的地方。
可惜:值得惋惜。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
三、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四、板书灰雀字音:白桦胸脯面包渣惹人喜爱字义:郊外可惜诚实自言自语欢蹦乱跳【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导学案第2篇】灰雀教学目标1.认识“宁、惹、仰”等10个生字。
《灰雀》导学案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
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严寒、诚实”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4、学习积累: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教学重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学一、前置学习1、激情导入。
师生对话:师:你知道关于列宁的哪些事?请你大胆地说给同学们听。
生(一、二名):2、切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出示课题,学生朗读课题。
4、出示学习任务和方法。
(1)标出课文中必须会认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会读带生字的词(2)标好自然段序号,把每个自然段都读通顺,读流畅。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4)举例介绍自己记住生字的技巧或把田字格里的字写正确、写美观的技巧。
5、学生独立学习。
互学二、小组互学1、成员选择交流内容2、逐项交流,提高认识生字、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全班互学1、展示环节预设(1)推荐引领展示小组。
(2)按照小组内交流顺序进行展示。
展示流程:发言人读题目,说小组共同学习成果,小组成员补充,其他组参与(或赞同、或衬补充、或质疑问难、或解答),教师参与(或激励、或启发、或讲解、或归纳、或指出解决问题的途经)。
2、点拨要领预设(1)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2)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你能结合课文说说“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的意思吗?(3)可以按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作者首先写列宁喜欢灰雀,接着写列宁发现灰雀不见了,然后写列宁在寻找灰雀的时候,遇到一位小男孩,与男孩交谈,最后写小男孩认识错误,主动放回灰雀,列宁为孩子的诚实高兴。
5、《灰雀》导学案第一课时设计人:审核人:温馨寄语:我自信我努力我快乐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
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及他们所组成的词语。
(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重)学法指导:在合作学习之前要充分地自学,将课文读通,读顺。
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上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知识准备:灰雀:小型鸣禽,体形如雀,羽毛多样,鸣声悦耳,可以笼养观赏。
群栖在河谷、树林中。
食物为桦树、榆树、柳树的嫩叶和种子。
本文中说的灰雀是红腹灰雀。
在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乌苏里江一带和辽宁、河北等部分地区都能见到。
列宁:(1870-1924)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要创建人。
课前积累:名人名言: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自主学习:1、自主试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遇到不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把文中的“的”,“地”字短语用笔画出来。
2、我会读下面的词语。
郊外胸脯可惜散步仰望或者诚实勇敢严寒低头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二、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做到不丢字,不添字,找到描写灰雀的句子在文中画出来,读一读。
2、小组合作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找出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认真读一读。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3、朗读背诵:课文描写灰雀的部分具体、生动、形象,让我们一起把它背下来吧!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明白了课文主要讲的是()四、当堂检测:1、填入合适的词语。
()的灰雀()的公园()的孩子()地说()地唱歌()地找2、比较字形,并组词。
郊()华()者()低()校()桦()暑()底()效()花()著()纸()五、课后反思我的困惑:改进措施:第二课时设计人:审核人:温馨寄语:我自信我努力我快乐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品读语言文字中体会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导学案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3、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推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1、讲述蜜蜂引路故事。
学生简单叙述。
蜜蜂引路中,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观察,积极思考)2、出示列宁照片,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列宁的事。
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
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板书:灰雀二、初读感悟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3、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
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列宁和小男孩因为灰雀,而有了这段故事。
我们先来看看漂亮的灰雀吧。
灰雀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回答。
(美丽、漂亮、可爱)3、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灰雀,找一找,用横线把它画出来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
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4、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他招人喜欢。
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
5、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从哪儿看出来。
《灰雀》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较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这里是勤劳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编的《灰雀》教学设计优秀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灰雀教案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简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
列宁在公园了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三只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深受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
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城实和天真。
通过言语和行动的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展现事件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动物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本文篇幅较长,难度的句子和词语较多,文章中有几个生字是平常不常见的,很容易读错,部分词语的意思比较抽象,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难度;列宁的循循善诱学生也不易领会。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
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结合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
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工作材料
范文材料
三年级上册《灰雀》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
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
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摘抄描写灰雀
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预习学案
(1)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通过多种途径,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图
片。
(3)抓住描写灰雀可爱和人物对话的语句,启发学生
采用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的学习方法,品词析句,了
解灰雀可爱及人物心理历程。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
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
教育。
三、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们知道列宁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谁能说说。(学
生联系查找到的资料图片介绍)
工作材料
范文材料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伟大领袖列宁
和一个男孩的故事。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经过努力没有弄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个别读课文,思考:这2个自然段,你都读懂了什么,
你是怎么读懂的,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2、生汇报学习情况
A灰雀的美丽可爱(理解“婉转”及“惹人喜爱”的意
思)
B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抓住“每次、都要、仰望、
经常”这几个关键词语理解,并联系上下文体会他的爱鸟之
情。)
c灰雀失踪后,
列宁很着急、担心(抓住“找遍了”)
3、指导朗读。(读出灰雀的惹人喜爱,列宁对灰雀的爱
及一只灰雀找不到后,他着急、担心的心情。)
4、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我们
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工作材料
范文材料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生讨论: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哪些生字要
提醒同学注意。
2、可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记住生字。
3、指导书写:散、胸、或、低。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看,白桦树上的三只灰雀多么惹人喜爱啊!列宁每次都
要到树下看望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那只深红胸脯的灰
雀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
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自由轻声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哪几段是列宁说
的话,哪几段是男孩说的话,并读一读。
2、出示:3、5、7、9自然段,请学生再读列宁说的话。
想想:你对哪句话体会最深刻?列宁在说话的时候,心里会
怎么想,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可以通过
朗读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及标点体会列宁当时的
想法。如:“一定、或者、它怕冷、自言自语、多好的、可
惜、会飞回来?”体会列宁没有直接批评教育孩子,而是通
过对灰雀命运的担心,去感染教育孩子,认识错误及知道孩
工作材料
范文材料
子决心改正错误时,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情变化。
4、灰雀究竟到哪里去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4、
6、8、10自然段)
5、在分析描写男孩的句子时,也要抓住重点词语及标
点,体会男孩说这些话时,从犹豫到安慰列宁,最后下定决
心改正错误这一思想转变过程。
重点探究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这几段中找出一个描
写男孩心理很矛盾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
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白为什么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
死,但又不敢说,更好地领会男孩心情和心理的变化)
出示句子: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问:这2个句子有什么异同吗?你能把你的体会通过朗
读告诉大家吗?
(这一朗读对比训练,使学生领悟到男孩由知错而去安
慰列宁到后来下定决心,放鸟归园的心理转变过程,再次感
受列宁教育方法的巧妙。)
6、同桌讨论:男孩为什么要捉走灰雀?列宁爱灰雀,
男孩也爱灰雀,他们对灰雀的爱有什么不同?(体会到列宁
爱灰雀,给予灰雀自由,那是一种真正的爱,也正是这种爱
工作材料
范文材料
感染教育了男孩,使他改正了错误。)
7、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再次入情入境感受人物的
心理变化。
四、烘托高潮,总结全文(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出示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问题:灰雀飞回来后,列宁为
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它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说男孩是
诚实的?
2、轻声读课文,同桌讨论这2个问题。
3、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果然、低着头”理
解男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及时改正了错误,言而有信,所以
说他是诚实的。而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愿伤害孩子,
体现他对孩子的爱。
4、看,追问:列宁为什么微笑?(列宁看到灰雀回来
了很高兴,更高兴的是男孩知错就改)
5、让我们和列宁一样,带着高兴的心情朗读最后三个
自然段。
6、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列宁爱灰雀,更
爱诚实的男孩……)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些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训练思维
课文中写了第一天列宁和男孩关于那只失踪了的灰雀
的对话,紧接着直接写了第二天列宁果然看到了那只灰雀的
情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男孩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
工作材料
范文材料
么?请根据你的想象把它写下来。
四、课堂检测
(1)灰雀在枝头(
)唱歌,(
)惹人喜爱。
(2)老奶奶(
)说:“我该怎么感谢你呀!”
(3)童第周(
)刻苦钻研,一遍又一遍地做实验,(
)成功了。
五、课后作业
.通过学习《灰雀》这篇课文,你从列宁身上受到了什
么启发?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