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监护与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7.69 MB
- 文档页数:8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管理规范(试行)为规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 的临床应用,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指通过移植自体动脉和/或静脉,用以恢复或改善冠状动脉血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外科治疗技术。
该技术包括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此技术在三级医院开展。
1、医疗机构开展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应当有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的医技人员、技术、设备和设施等条件。
2、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胸外科或心脏大血管外科诊疗科目,有麻醉科、重症监护室,具备相应的抢救能力与设施。
(二)开展胸外科或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设置不少于40张,其技术水平达到胸外科或心脏大血管外科技术标准。
(三)血管造影室1、配备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条件的导管操作室。
2、操作室内设有χ线影像系统,配备800mA,120KV以上的血管造影机,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DSA、心电多功能监护仪、多道生理记录仪、主动脉气囊反搏(IABP)装置、除颤器、呼吸机及其他抢救设备和药品等。
3、配备能够熟练操作血管造影机的放射技师和熟悉导管室工作及抢救程序的导管室医师、护士和技术人员。
4、有进行心、肺、脑抢救复苏的条件。
5、有存放导管、导丝、造影剂、微导管、微导丝、弹簧圈、胶等栓塞剂以及其他物品、药品的存放柜,有专人负责登记保管。
6、具有进行全身麻醉的麻醉机、吸引器、氧气通道和能够进行心电图、血压和血氧等项目监测的多功能监护仪。
(四)重症监护室1、设置符合规范要求,达到III级洁净辅助用房标准,病床不少于6张,符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危重病人救治要求。
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围术期心肌梗死多手段抢救的护理许 茜,丁 璐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肌梗死;体外循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膜肺氧;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1.065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1A-2971-02 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的诸多并发症中,围术期心肌梗死是最为常见、危及病人生命、影响病情转归的恶性并发症之一。
医学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各种心脏辅助手段,如体外循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o-aortic balloon pump,IABP)和体外膜肺氧(extracorporeal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等的应用,为挽救病人生命、改善病人预后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012年上半年我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返回监护室1h即出现围术期心肌梗死的病人,经过积极的床旁开胸,应用体外循环、IABP、ECMO等抢救手段,从而顺利进行监护床旁冠状动脉二次搭桥,抢救成功。
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60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3个月,加重2个月”,以冠心病收入院。
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主干冠状动脉90%狭窄,右冠状动脉40%狭窄。
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病人完善术前检查准备后在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术中于前降支及中间支搭桥2支。
13:20返回监护室;14:40病人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ST段压低;15:27再次出现循环波动伴ST段抬高,之后循环难以维持,于16:44床旁开胸探查,发现右冠梗死,即刻床旁体外循环辅助下施行右冠状动脉搭桥术,搭桥后难以撤出体外循环,21:00床旁植入IABP辅助循环,同时给予EC-MO帮助,顺利撤出体外循环,24:00病人关胸后出现反复心室颤动。
福建医药杂志2012年2月第34卷第1期Fujian Med J,February 2012,Vo1.34,No.1 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有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应及时报告 医生处理。(6)术后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穿刺而采用上肢静脉 穿刺。 3小结 DVT在骨科大手术后的发生率很高,如果栓子脱落可 以引起严重的肺心脑并发症,危及生命。本组患者采用综合 预防措施明显降低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示,在护理工 作中,尽量避免患肢静脉穿刺,以减少静脉血管壁的损伤。 在综合预防措施中减轻患者的疼痛,可有利于早期患肢被 动、主动活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降低深静脉血栓的 形成。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预防骨科大手术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 专家建议——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座谈会纪要[刀.中华骨科 杂志,2005,25(10):636—640. [2]杨刚,昌厚山.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 栓形成的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1,1(1):25 27. [3]Salvati EA,PeBegrini VD.Recent advances in venous thrombo embolie prophylaxis during and after total hip replacement[J]. J Bone Joint surg Am,2000,82(4):252-270.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发急性胆囊炎2例观察与护理 福建省立医院心外科(福州350001) 蔡红高丽春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已经成为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 段,但该手术后并发老年急性胆囊炎的较少见,也是临床上 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的状 态不适合行胆囊切除术,且抗生素和止痛药又不能达到良好 的控制感染和止痛的效果l1]。2010年,我科有2例患者冠 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急性胆囊炎,经在B超引导下行 胆囊穿刺引流术及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良好结果。现将观 察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9~¨月,我科2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术,年龄72岁和8O岁。1例手术后第8天出现腹痛诊断为 急性胆囊炎,经B超引导下行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放置 胆囊引流管,3周后拔出胆囊引流管;术后第14天出现心 包积液,B超引导下行心包穿刺引流术,放置心包引流管, 3 d后拔出心包引流管;另1例术后第14天诊断胆囊炎,B 超引导下行经皮胆囊穿刺引流术,放置引流管,4周后拔出 胆囊引流管,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2例患者均痊愈 出院。 2护理 2.1病情监测: 2.1.1血流动力学监测:本组1例患者术前患有高血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予血管扩张药物如硝普钠、硝酸甘油 等维持血压,并应用漂浮导管监测心排血量。主要监测指标 有,血压、心律、末梢氧饱和度、肺动脉压、心排血量等, 早期测血压1次/3O~60 min,以后视病情延长至1次/2~4 h,并根据血压值及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浓度;另1 例患者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1次/2~4 h,并维持其稳定。 2.1.2心电图监测:本组1例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出现心律失常、心动过缓,遵医嘱予药物治疗,维持心率在 6O~100次/min,并密切观察患者的脉搏、心率、心律变 化,注意心率快、慢、强、弱的变化;术后3 d,每日定时 做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对比心率和节律的变化,以便观察 是否出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管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 另1例患者手术后无心律失常发生。 2.1.3 患者意识观察:冠心病患者血管病变除冠状动脉外, 常合并有其他血管病变,如脑血管病变,在手术中因为体外 循环可能引起脑部供血、供氧障碍。因此,手术后在患者清 醒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其神志、瞳孑L的情况,意识恢复后观 察是否可以做指令性动作和自主活动的情况;对于苏醒延 迟、神志不清或躁动的患者可予营养脑部神经的药物和脱水 药,并保证充分供氧,防止脑部缺血缺氧;并观察足背动脉 搏动、四肢运动有无异常。本组2例患者术后未出现精神障 碍症状。 2.2呼吸道护理:本组2例患者为老年人,手术前应进行 呼吸功能训练,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正确的深 呼吸。手术后应保持呼吸道通畅,伤口疼痛会影响患者有效 排痰,故应积极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每隔2 h深呼吸 1~2 rain,使用生理盐水10 mL及沐舒坦15 mg进行雾化吸 入,2次/d,教会患者有效咳痰的方法l_2]。告知患者取坐位 或平卧位,深吸一口气,关闭声门之后腹部肌肉收缩,胸腔 内压力增加,声门突然开放,产生急迫的暴发性呼气,将气 道内分泌物咳出,但要避免持续用力剧烈咳嗽 2.3引流管护理:(1)本组2例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 术中均常规放置心包和纵隔两条胸腔引流管,应术后48 h 内密切注意观察胸腔引流液量,每3O rain或1 h挤压1次引 流管,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本组1例患者术后36 h 拔出胸腔引流液,另1例患者术后48 h拔出胸腔引流液。 (2)本组1例患者放置心包引流管,应密切观察心包引流管 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和性质,拔出心包引流管要观察患者 有无胸闷、气促等心包填塞的症状 2.4并发急性胆囊炎的观察与护理: 2.4.1消化道功能观察:老年人腹壁脂肪厚、腹肌萎缩、 松弛,使急性胆囊炎时腹部体征不典型,腹痛程度、墨菲征 与病情的轻重不完全相符,对上腹部疼痛老年人常规行B 超检查有利于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要注音观察患者消化道的功能,每日听肠鸣音恢复情况,观 察患者有无消化道症状;询问患者是否排气,未排气者应禁 食、禁水,并每日进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出现胃肠 福建医药杂志2012年2月第34卷第1期Fujian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俗称冠脉搭桥术),就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而到达远端,改善狭窄部位心肌血供。
一、麻醉处理原则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及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管理的原则为维持心肌氧的供需平衡,因此必须做到:1.降低心肌耗氧通过降低心肌收缩力、心室壁张力、心率等因素降低心肌氧耗。
(1)可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物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以及使用β受体阻滞药物来降低心率。
(2)动脉血压对心肌氧的供需平衡起双重作用。
血压升高增加氧耗,但同时也增加冠脉的灌注压力,从而增加心肌的血供。
术中、术后血压的波动对心肌氧的供需平衡极为不利,围手术期应维持血压稳定,维持血压110/60~130/80mmHg(或参考基础血压波动不超过±20%)为佳。
(3)心肌收缩力对确保心排出量至关重要,对术前无心肌梗死病史、心功能尚好的患者,适度抑制心肌收缩力明显有利于维持心肌氧的供需平衡。
2.增加心肌供血和供氧(1)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及氧含量,其取决于冠状动脉灌注压及心室舒张时间。
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堵塞,其自动调节压力范围的下限大幅上扬,故围手术期血压应维持在略高水平,合并高血压者尤甚,尤其避免心率增快时血压下降。
可使用硝酸酯类和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来扩张冠状动脉,防止痉挛。
(2)增加氧含量,在维持足够血容量的同时,必须注意血红蛋白的含量,维持适当血细胞比容。
即使无心肌缺血的老年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也较差,此时应维持血红蛋白>100g/L。
二、术前病情评估对冠心病患者心脏状况的评估首先要熟知冠脉系统解剖、患者冠状动脉确切病变部位及阻塞程度,了解患者心功能状态及是否同时合并瓣膜疾病,了解近期发生心肌梗死情况及心绞痛类型。
1.心绞痛了解患者有无心绞痛病史及其分类,WHO分型:①稳定劳累型心绞痛,胸痛发作与心肌耗氧量增加有固定关系,诱发的劳动强度相对固定。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状态的护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是一种常见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在狭窄或阻塞的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缓解症状,改善心肌灌注。
术后护理是确保患者安全和康复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从术后观察、护理措施和教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术后观察1.血压观察:监测患者的动脉血压,及时发现和处理高血压或低血压的情况。
2.心电监测:连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的情况。
3.出血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切口出血情况,特别是在手术后的前24小时内,及时处理出血并做好止血护理。
4.体温观察: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发现和处理发热的情况。
5.呼吸观察: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度,及时处理呼吸困难的情况。
6.尿量观察:监测患者的尿量变化,及时处理少尿或无尿的情况。
二、护理措施1.保持卧床休息: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防止出血和伤口裂开。
2.规律饮食:患者需要注意适当的饮食调理,限制高脂、高盐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3.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可能存在恐惧、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护士要通过积极沟通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和恢复信心。
4.合理用药:根据医嘱合理用药,特别是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协助医生调整用药剂量和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5.术后切口护理:做好术后切口护理,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防止感染和裂开。
术后原则上应将患者病区处于洁净状态,不宜摆放花卉及购买水果,创面部位不宜使用刺激性消毒药物,如碘伏等。
6.定期复诊: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诊,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三、教育1.饮食指导:教授患者健康饮食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低盐、低脂和高纤维的饮食结构,控制每天的热量摄入,建议多餐少食,适当增加运动量。
2.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运动指导,建议术后适当增加运动量,如散步等有氧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或超负荷运动,防止心脏负荷过重。
作者单位: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祝金晖:女,本科,护师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重症护理祝金晖摘要目的:探讨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的术后重症护理。
方法:对25例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行CABG ,术后第1d 开始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并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记录患者专科护理措施。
结果:1例重度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体外循环下手术因心脏复跳困难死亡,24例生存者均为心脏不停跳手术方式。
其中21例为非体外循环手术,1例于术后4d 出现肺部感染,给予再次气管插管治疗,3例发生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循环不稳定,放置IABP 辅助循环。
结论: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术前应准备充分;体外循环下手术对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较大,应密切注意;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容易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维持甲状腺激素水平、循环稳定,是术后重症护理的要点。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低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重症护理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2.18.041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增长,其合并症多样化,甲状腺功能低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也逐渐增多,甲状腺功能低下可影响多器官的功能,对手术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1]。
2002年9月2011年12月,我科完成25例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 ),现总结重症监护的护理措施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共25例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行CABG ,男8例,女17例。
年龄49 74岁,平均年龄(60.4ʃ14.2)岁。
8例心功能NYHA III 级。
合并高血压6例,糖尿病4例。
其中4例在体外循环下CABG ,其余21例在非体外循环下CABG 。
平均旁路移植血管(3.0ʃ1.2)支。
1例重度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体外循环下手术因心脏复跳困难死亡,24例生存者均为心脏不停跳手术方式。
1例于术后4d 出现肺部感染,给予再次气管插管治疗,3例发生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循环不稳定,放置IABP 辅助循环。
一、引言冠状动脉疾病是导致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
冠脉治疗术是治疗冠脉疾病的有效方法,包括冠脉搭桥术、冠脉支架植入术和冠脉介入手术等。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冠脉治疗术后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二、心理护理1. 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安慰,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2.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3.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三、生命体征监测1. 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低血压,应给予相应的处理,如调整输液速度、补充血容量等。
3. 定期监测心电图,观察患者的心律、心肌缺血等情况。
四、伤口护理1.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2. 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
3. 术后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五、饮食护理1. 术后患者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高盐食物。
2.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预防便秘。
3. 保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六、活动与休息1. 术后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
2.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 术后初期,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等动作。
七、药物护理1. 术后患者需按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血脂、降血压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和心血管事件。
2.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出血、皮疹等,及时告知医生。
3. 根据医嘱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自行增减药物。
八、并发症护理1.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绞痛、水肿、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及时处理。
2.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应指导患者进行下肢按摩、适当活动,预防血栓形成。
3.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肺部感染,应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
九、健康教育1. 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