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和言语关系111

语言和言语关系111

语言和言语关系111
语言和言语关系111

论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侯艳柳 2010492041 河大工商国交部日语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的体系。而言语言语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对语言的使用。语言存在于言语中。言语先于语言。

言语交际包括两种过程——说写过程、听说过程。言语交际分两种方式——口头交际、书面交际。话语由词语组成,词语受语言规则支配,人们了解词语意义,明白语法规则,使人们能彼此正常交流。

语言和言语相互联系:1、语言体系是言语的基础,言语活动中,根据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手段,组成并理解话语,进行言语交际。语言存在于言语中,没有言语,也就没有语言。2、言语是运用预言的过程和结果,语言规则和词语都对言语形成制约,给与规范。在语言活动中产生的新词,如“和谐社会”“代沟”等补充的语言体系中,使之丰富。语言规则及词语是言语活动的基础。

没有言语就没有语言。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起着决定性作用,奈绪尔说:“语言好比乐章,言语好比演奏;语言好比莫尔斯代码,言语好比电报;发声器官就好比发电机和乐器。代码本身不取决于发报的成败,乐

章的好坏也不取决于演奏的成败与否。演奏中的错误不是语言的缺点。”清楚的说明了二者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但同时他又认为两者是相互区别的,语言是抽象的、一般的、客观的、稳定的,而言语则是具体的、个别的、主观的、灵活的。

语言是人们通过言语实践儿逐渐存在并完善于人类之间的语

法体系。每个人的语言都不完备,要想从他人那理解其所想表达的思想,语义。继而顺畅交流。就必须从他那接受他的新的语法规范、词汇。进而丰富自身语言,促进语言发展。先有言语后有语言,也就是说语言的存在与发展必须依靠人与人的交流,必须存在于社会中。

言语则是说话人通过语言体系,语法规则表达他的个人想法,并达成某种目的的手段。言语相对于语言的社会性、抽象性来说,个人的、具体的行为。

奈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1916年,奈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出版,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现代语言学除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外,还有转换生成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流派。他们对于语言与言语的关系都有自己的看法。

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创始人是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人们要顺

利进行言语交流,正确的听或说某种语言,必须具有关于该语言的一定的知识。这种知识是存在于与记忆、逻辑系统相作用从而决定人们语言行为的心理规则中的。他认为人类具有掌握语言的先天能力,理解语言如同其他身体器官一样是由遗传决定的。言语活动的进行不只靠语言体系的语法规则,词义等。人类具有先天的语言的获得掌、握能力,语言不一定来源于言语。言语活动的进行,主要基于这种先天的能力,而次要的则是人类多必须学习的语法规则、语音规规则。但二者相辅相成,促进言语的发展、进行。

功能主义语言学以语义和功能为基础来研究语言结构。其不否认人具有天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言语,但要依存于社会的规律、法则、要求与需要。语言形式不是任意的,而是受意义的支配而反映意义,是由所要实现的社会语义功能决定的。而不是在人们随心所欲的甚至是无章法的言语中产生。

其不满意把语言和言语截然分开的做法,认为要把两者结合起来,把语言放到使用语言的环境中去,联系语言的使用者和交际能力等社会因素,正确的研究语言。主张从语法系统外部寻求解释,进行深入的语言学研究。

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奈绪尔认为:语言学研究包括两个部分,本质的部分把本质是社会的和独立于语言系统本身视为

研究对象,是纯粹的心里研究。次要的部分把语言行为中个人的部分,即言语也包括发音视为研究对象这是心理、物理研究。根据他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语言学的研究,可分为主次两个方面。他们紧密联系又互为前提。

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为语言学找到了研究对象,明确了语言学的研究的任务与目的。这一理论对我们的语言学习也有很大影响。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进行言语交流,因此,我们应明确语言学习的目的,提高自身的言语交际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因为言语先于语言产生,语言存在于言语中,所以我们在学习语言时,应该先“说”。即把自己融入到所学的语言环境中,多听、多说。多接触以你所学语言为母语的人群,自然的积累语法、词汇、情感表达方式等。同时逐渐形成正规的语法体系,丰富的词汇等,反作用于言语活动,即成功的使用自己所学的语言进行顺畅的交流。

对语言和言语的关系的正确理解,不仅对语言学的研究有重大意义,对我们自身对语言的学习也很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重视。

参考书目:

《语言学概论》——王德春著 1997年12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研读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姚小平

《语言言语交往》——鲁苓 2004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论文—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范语言交谈极不方便。而普通话是我国规范的现代民族共同语,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普通话作为人类思维、交际的工具,具有基础作用。所以要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推进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这是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的必要条件。 方言不仅是承载信息的工具,而且还是负载情感文化的纽带。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文章首先对我国语言学界关于“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议予以解析,然后分析了方言对于语言习得的影响,并提出几点建议。笔者认为,只有重视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才能实现真正的跨际文化交流。 关键词:语言方言?? 语言习得?? 意义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语言的亲缘性极其强烈,任何民族、地区、国家的语言对自身而言可称为主体语言或母语;反之,则称为客体语言或外语。一般情况下,人类对母语的掌握是习得而来的,也就是说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无意识地学成的,而对外语来说则是学来的,即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地学成的。 方言是一种交际功能受到地区限制、其发展未达到标准化的语言变体。它通常与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居住在中国东南部的人们操着南方方言,而北部人则操着带有儿化音的北方口音。但大多数情况下,相邻地区的地域方言较为相近。方言对语言习得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鉴于语言学界对“语言习得”理论的争论颇多,所以笔者认为深入解析语言习得对研究方言对语言习得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解析语言习得 按照《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0年版)的定义,语言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是一个人语言的学习和发展。母语或第一语言的学习称为“第一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称为“第二语言习得”。“习得”这一术语通常比学习更为可取,因为后一术语有时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连在一起。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研究语言习得,是为了了解语言学习所运用的方法,指出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并更好地了解语言的本质。采用的方法包括对语

语言学概论真题及答案_语言学概论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 文学院新闻学14级4班陈秋霞2014033004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0分) 1、语言是由人的发出的有的声音。 2、是否能够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3 4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 A、音素B、音位C、语素D、音节 2、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系叫()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3、发音的时候。声带振动,发音部位之间形成的窄缝比较大,气流略有摩擦。这样发出的音叫() A、元音B、半元音C、浊擦音D、塞擦音 4、汉语的“我”,翻译成英语在不同的句子成分中,分别是“I ”、“me ”、“my ”、“mine ”,这里使用的语法手段是() A、重叠法B、重音移动法C、异根法D、外部附加法 5、能够充当句法结构的结构成分的语法单位是() A、语素B、词C、句子D、句群 6、现代汉语属于() A、比较语言学B、共时语言学C、历时语言学D、一般语言学 7、现代汉语属于()

A、比较语言学B、共时语言学C、历时语言学D、一般语言学 8、汉语“帽子”、“棋子”两个词() A、前者是复合词,后者是派生词B、都是复合词 C、前者是派生词,后者是复合词D、都是派生词 9、根据构成词的语素数量的多少,把词分为() A、单义词和多义词B、类义词和同义词 C、单纯词和合成词D、复合词和派生词 10、下列诸现象中属于构词现象的是() A、汉语的“桌”加“子”变成“桌子” B、汉语的“同学”加“们”变成“同学们” C、英语的“help ”(“帮助”,现在时)加“ed ”变成“helped ”(“帮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 一关于“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很难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自本世纪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都在努力地想从各自学科的角度,给文化下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然而,迄今为止仍没获得一个公认的定义。据克罗门(Kroeber)和克勒克洪(Kluckhohn)在1963年出版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评论》(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Concepts and Definitions)一书中的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就有150个之多。可见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所存在的差异。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普遍都依照奥斯华尔特(Oswalt,1970)的“大写字母的文化”和“小写字母的文化”这一区分来理解“文化”这一概念。也就是说,人们一般都将“文化”的概念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服饰、日用器具等。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前者指的是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如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有关这些制度的各种理论体系等;后者则指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人们的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相互关系等。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人们通过他们的创造活动而形成的产物。文化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每一代人都继承原有的文化,同时又在不断扬弃和更新原有的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独特性,是民族差异的标志。各个民族由于地域、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的不同,其文化也具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在受到别人的赞扬时,根据操英语民族的文化,被赞扬的人应表示接受,以表明自己认为对方的赞扬是诚心诚意的或所赞扬的事是值得赞扬的。然而,对中国人来说,受到别人赞扬时,通常要表示受之有愧,做得很不够等等,而一般不能直接地接受赞扬,否则就意味着有骄傲自满情绪或缺乏教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史培芹文秘112 010811224 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并不是独立的存在的,它不仅是人类社会一种普遍具有的现象,还与文化是一个整体。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当我们学习一门语言的时候,必须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语言。所以,认清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关于“文化”的定义 从前人的研究来看,“文化”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定义。汉语中“文化”一词最早见于《易经》: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其意思是根据人文来进行教化。近、现代关于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文化的经典定义, 是1871 年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 Edward T ylor ) 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 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泰勒对于文化的定义只注重在精神方面, 并不完整。现代文化人类学家认为, 文化是一个群体的活动,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1)人类创造的物质。大自然本身所具有的都不是文化,包括山川、湖泊,我们创造的物质才算是物质文化,例如各项发明、人文景观等等;(2)法规、制度。这些都是人们制定的内容,完全属于文化层面。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法律法规,都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拟定的,一方面用来约束社会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不同社会的规律和行为习惯;(3)精神、宗教。人类的信仰是后天形成的,是精神层面的追求。不同种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形成了宗教文化。“ 从语言的结构特征来看,语言是个符号系统。它是一个由音位、语素、词和词组、句子和篇章等构成的层级系统。从语言的功能特征来看,语言是个工具,是个思维的工具、交流的工具”(束定芳,1996)。季羡林先生(1995)曾指出文化的定义“最好还是不下”,同时他认为:“文化就是非常广义的,就是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对人民有好处的,就叫做文化。”文化具有如下本质特征: ( 1) 文化是经由社会习得的, 而非遗传获得的; ( 2) 文化是一个社团成员所共有的, 而非某一个人所独有的; ( 3) 文化具有象征性, 语言是文化中最重要的象征系统; ( 4) 文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文化中的每一方面都和其他方面相互关联。由此可见,文化辐射的范围包罗万象,渗透进社会的各个层面,无所不存,无处不在。 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我国对语言和文化关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研究成果已颇丰,进入新世纪也出现了一些较为新颖的理论。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出现的研究成果数不胜数,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

在19世纪初,语言学开始将语言和言语确定为两个彼此不同而又紧密联系 的概念。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社会人们约定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个体系: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形态)。以词汇为建筑构建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其中,语言以其物质化的语音或字形而能被人所感知,它的词汇标示着一定的事物,他的语法规则反映着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因而语 言是人类心理交流的重要工具。 而言语则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人们为了交流心理,为了进行交际,可以使用各种语言(汉、英、俄、日等)。这多种语言就成了交际工具。使用者多种语言的人们,或说,或听,或些,或读,这些说、听、读、写的活动,就是作为交际过程的言语。 从概念我们便可知,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客观现象,对于使用某个语种的人来说是统一的,每种语言都是有发言、语法、句法方面的一整套确定的规则,这些 规则一经产生,就有着较大的稳定性。 而言语则是一种心理现象,它表明的是一种心理交流的过程,它就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常有一定个体主观的反映和表述客观现实的印记。因为个别人的言语(由于缺乏统一性)不仅以偏离语言的标准和语法结构而互有区别(多人习惯等不同)。而且,同一个人的言语在不同场合,不同需要之下会表现出的言语方式和风格的不同,因此,言语不同于语言就在于是主观的心理过程。 语言与言语的不同,还可以做这样简单的区别:语言即“话”,言语即 “说”。 但是,这种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是从19世纪初由德国的语言学开始的,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前苏联的心理学家比较主要这样的区分,在西方心理学,则大部分统称为语言,不再做这种区分了。我国心理学家们的观点不一。 语言确实包括言语,而言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比较恰当. 语言特点 语言的特性有: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和社会性与个体性。 语言的结构:音位、语素、词、句子。 语言的种类:对话语言、独白语言、书面语言、内部语言。

期末论文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是语言学众多学科中与人和社会紧密联系、最富人文内涵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逐渐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作为期末论文,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课外参考文献,同时联系自身专业,浅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人们关于“文化”的讨论延续了很长时间,至今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看法。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一个着名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从一直以来人们对“文化”讨论的发展来看,文化的内涵越来越宽广。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也包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甚至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作为人们认识、思维、交际、表达的符号,参与到

文化形成的具体过程中。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中的形象意义都是在自己独特的历史、社会条件和民族风俗语境下形成的。与语言的发展相似,文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民族文化所具有鲜明的个性,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因此,我们的教材中说“文化和语言之间起码有了两种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 各民族的文化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民族区域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等等,从而产生了文化的不尽相同和各个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语言,是语言记录了民族文化并保存了民族文化。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烙上了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的印记。 比如,在表达赞美时,美国人通常会说“You look good in this shirt.”或者是“I really like your scarf.”。在汉语中,用的最普遍的是“你的…+增强语气的词(真,特别)+形容词”,如:你的围巾真漂亮。很少有人会使用美国人常说的“我真喜欢你的围巾”这样的句子。在英语中人们说“I like/love…”的频率要大大高于汉语,而绝大多数中国人在赞美对方的时候会选择使用第二人称“你”、“你的”。这就需要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解释,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中,人们非常强调集体主义,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考虑的更多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人的利益,所以会注意避免强调“个体”。而美国人素来崇尚个人主义,主张个性的发展,他们会随时愿意表达个人的观点和憎恶。这一文化上的差异也会反映在他们各自的语言中。在汉语中,过多的使用第一人称“我”会被认为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所不齿的,所以一定要尽量避免。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当中国

《语言学概论》简答论述题答案

《语言学概论》简答论述题答案 简答1、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1)区别:①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②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口;③书面语写作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推敲,可以写得比口语更精练、更精确;④口语由于有语境影响和面部表情、手势、体态的帮助,可以省略某些语言成分而不至于影响理解和交际,书面语却由于没有记录这些因素而别人很可能难以理解,因此书面语就不得不补上某些省略以后影响理解的成分 (2)联系:书面语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另外,书面语一旦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以后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就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史。书面语由于克服了口语在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和局限,就有可能积累起比口语更丰富的语汇,更精密复杂的语法结构,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2、言和客观存在形式: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是跟人和人类社会的口头交际活动分不开的。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而当出现了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或者说是 思维活动的结果和感情的流露。 3、言和言语的区别: 语言是说话所用的材料和规则,是抽象的、社会共同的;言语是对材料和规则的使用,是具体的、个别的。 4、索绪尔的贡献: 主要在于从语言本体的角度界定了“语言”,明确地限定了语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点,使语言学脱离了早期什 可编辑

么都研究,什么都难以深入的缺陷,走上了研究对象相对单纯,因而有可能逐步形成本学科特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的现代化道路。20世纪语言学在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影响下集中主要精力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 5、语音的性质: ①语音的物理属性;②语音和生理属性;③语音的生理属性;④语音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6、改变口腔形状的方式有三种:①舌位——舌面隆起最高点的位置抬高或降低。②舌头伸前或缩后,即舌位的前 后。③嘴唇收圆或展平,即嘴唇的圆展。 7、音位与音素的区别:“音位”就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根据音质的不同,对一串语音不断加以切分, 直到不能切分为止,这样得到的语音就是“音素”。 8、语法研究中对语法现象的划分: (1)把语法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词法部分,一个是句法部分。这种分法是传统语法学提出来的。 (2)把语法分成两种规则:一种叫组合规则,另一种叫聚合规则。这种分法是结构语法学提出来的。(3)把语法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核心语法层面,一个是外围语法层面。现代形式语法学较多采用这种办法。 9、词形变化的四种情况: (1)“附加”,即在词的前面、中间或后头加上词缀。(2)“屈折”,即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化。(3)“异根”,即换用不同的词根构成相同意义的词。(4)“零形式”,即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 可编辑

语言与文化

东华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封面 教师填写: 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课程论文,是本人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注:本表格作为课程论文的首页递交,请用水笔或钢笔填写。

浅谈语言与文化 摘要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文化,是人类千万年历史发展的结晶。语言与文化,自诞生之日起,这二者之间就有着说不尽的关系。我们研究一种文化,往往要从它的语言着手;同样的,对于一种语言的学习,也决不能脱离其所属的文化背景。本文针对语言与文化间复杂多样的联系,从语言要素、修辞方法和言语行为三个方面进行了举例分析,以说明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 关键词:语言,文化,关系

目录 一、语言与文化 .............................................. - 3 - 1.我们的语言............................................. - 3 - 2.所谓文化............................................... - 3 - 3.水乳交融——语言与文化................................. - 4 - 二、寻找语言中的文化信息 .................................... - 5 - 1.分而观之——语言要素中的文化信息....................... - 5 - 2.优美的词句——修辞方式中的语言信息..................... - 5 - 3.话里有话——言语行为中的语言信息....................... - 6 - 三、结语 .................................................... - 8 - 参考文献 ....................................................... - 9 -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的建立,使语言学摆脱了过去的附庸地位,成为一门独立发展的科学。 2、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言符号的内容是() 3、一个音节可以没有起音和(),但决不可缺少()。 4、方言词是诣()。 5、附加在词根上,一般表示附加性词汇意义的语素叫()。 6、交际的基本单位是()。 7、语法手段可以分力两大类型:()和()。 8、语言发展有两个特点:()和()。 9、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的分类叫做(),也叫做()。 10、文字起源于()。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社会语言学属于() ①理论语言学②广义应用语言学 ③普通语言学④狭义应用语言学 2、元音[]的名称是() ①舌尖后高圆唇元音②舌尖前高圆唇元音 ③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④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3、下列汉字的读音中,包含有三合元音的是() ①邮②欧③玩④农 4、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 ①最长由三个音素组成②最长由四个音素组成 ③最长由五个音素组成④最短由两个音素组成 5、下列词中,属于单纯词的是() ①玻璃②黑扳③语言④红旗 6、下列词中,属于复台词的是() ①傻子②席子③天子④椅子 7、下列词组中,属于多义的是() ①两只学生送的花瓶②两位学生送的花瓶 ③两只学生送的花篮。④两个学生送的花篮 8、下列词中粗体的成分,属于同音关系的是() ①杜鲁门——杜绝②负荆一负担 ③忽然--突然④花朵——浪花 9、英语的‘foot”(脚,单数)变为“feet”(脚,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 ①附加②异根③内部屈折④重叠 10、汉语普通话中的:“卡通片”中的“卡”是一个() ①语素②音节③前缀④词 11、汉语中的:“了、着、过”在古代具有实实在在的词汇意义,到现代变成只

期末论文资料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浅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民族文化对语言的存在形式和演变怎样产生影响的一个语言学分支学科。它是语言学众多学科中与人和社会紧密联系、最富人文内涵的一个分支学科。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逐渐对这门课程有所了解,作为期末论文,我将结合书本知识和课外参考文献,同时联系自身专业,浅析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文化。人们关于“文化”的讨论延续了很长时间,至今仍未得出一个统一的看法。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给文化下过一个著名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个人所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这个定义强调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是一般文化人类学家所持的观点。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对文化下的定义是:“文化就是生活,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产生出来的物质生活方式,如衣食住行,便是物质文化;由社会的生产关系所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如法律、政治、艺术、哲学,便叫精神文化。”从一直以来人们对“文化”讨论的发展来看,文化的内涵越来越宽广。文化不仅包括了人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习俗、观念等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人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种种产品、结果或遗迹,也包括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实践能力,甚至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等。 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它作为人们认识、思维、交际、表达的符号,参与到文化形成的具体过程中。每一种语言都是在具体、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每一种语言中的形象意义都是在自己独特的历史、社会条件和民族风俗语境下形成的。与语言的发展相似,文化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民族文化所具有鲜明的个性,不仅决定了人的认知结果,还制约着语言形式。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又担负着传达文化的任务。因此,我们的教材中说“文化和语言之间起码有了两种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一种文化样式”。 第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存在的物质表现形式。 各民族的文化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民族区域生态环境不同,文化积累和传播方式的不同,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不同等等,从而产生了文化的不尽相同和各个民族文化的鲜明个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利用语言,是语言记录了民族文化并保存了民族文化。语言单位,特别是词语,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烙上了某一民族的历史、社会生活的印记。 比如,在表达赞美时,美国人通常会说“You look good in this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及关系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及关系 王昕竹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文法外语系 09级英语二班 The Distinction and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and Speech WangXinZhu Grammar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XinHua College in NingXia University 09 English second class 摘要:语言既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既是人们进行抽象思维的工具,语言就不等于人们创造这种工具、运用这种工具进行交际的行为和运用这种工具所构成的“言辞”,也不等于人们运用这种工具进行思维时所构成的具有思想内容的逻辑判断。所以,区别语言和创造语言、运用语言的行为(即交际行为)以及运用语言所构成的结果就成为了正确理解语言的一个必要的论题。 关键字:语言;言语;区别;关系 Abstract:The language is both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tool, language is a people the tools of abstract thinking, language is not equal to the people to create such tools, the use of this tool for the communication behavior and use of this tool "rhetoric", nor equal to people posed by the use of this tool for thinking with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of logical judgment. Therefore, the results of the distinction

浅析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浅析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发表时间:2017-09-30T16:02:48.727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8月中作者:董涛[导读] 本文主要从索绪尔的理论出发浅析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关系。 (黑龙江大学东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摘要:语言学是一门科学,它有客观的研究对象,有自己的研究方法,有系统的科学理论并可以得到证实。本文主要从索绪尔的理论出发浅析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和言语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言语、语言学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1857—1913)是20世纪最著名的语言学家,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首次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言语进行了区分,使得语言学研究更加明确。语言不能仅理解为交流的工具,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现象,存在于现实世界的方方面面,对人类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语言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也成了当下科学研究的重点。语言学是能够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科学[1]4,但又作为当代科学体系的瓶颈科学,对语言学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1.语言和言语的意义 什么是语言?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将人的言语活动(langage)分为语言(langue)和言语(parloe)两部分。但他并没有对语言给一个直接、明确的概念,他认为语言是言语活动的一个确定且重要的部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承担社会集团的特定社会功能,是“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2]30”。也就是认为,语言是言语活动的主要内容,它是社会集团中的成员为了更好地行使言语机能而自行制定和采用的规则。例如,汉语、英语、日语,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字体系和文法体系,而这些文字使用和文法规则则是当地集团内部为了交流而创作的一套体系,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所以,语言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语言=词汇+语法索绪尔在解释言语时认为言语表达的是个人的意志,是一种个人行为。认为说话者使用语言规则表达个人思想,言语是这一系列行为思想的组合,同时承担供组合得以表达的平台的作用,“心理·物理机构[2]35”。现在的大多数语言学著作中则将其表述为“把说话中的发音过程和所说出的话叫做言语,其中发音过程叫作言语动作,所说出来的话叫作言语产品[3]12”即,言语=言语动作+言语产品。我们说出的有明确意义的话,短到一个句子、长到几小时的演讲、发表的文章等都属于言语范畴。其中,句子是言语的最小单位。 2.语言、言语之间的联系 言语活动(langage)包括语言(langue)和言语(parloe)两部分,语言和言语是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的,是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受共性的制约,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语言是从集团内部所有成员的言语中概括出来的,是共性的东西,集团成员每个人不同的言语则是个性的东西。一个不懂英语的外国人只身待在英国,因为语言不通却又想理解对方的语言,他肯定是从研究英国人的言语活动入手,从而归纳出英语的语言特点到底是什么。言语是语言的基础,人们通过发现、整理、研究具体群体的个人言语现象,从个别的言语材料中归纳出整个群体的言语共性特征,进而上升到语言的概念或范围[4]。 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阐明,语言和言语有着密切关系,二者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联系十分紧密。“要言语为人所理解,并产生它的一切效果,必须有语言,但是要使语言能够建立,也必须有言语。”我们说出的话和表达的思想要被人理解、认可,就必须说别人听得懂的“语言”。这种“语言”不是任意的,是从社会集团成员的个人言语中经过千万年的演变中确定下来的。但也不能说语言是一成不变的,它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抛弃和吸收新的内容。由此可见,二者相互影响,互为条件。语言是工具,言语是工具运用的结果,工具在运用中产生且存在与工具运用中。但他们又是两种迥然不同的东西。 3.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个性和共性虽然相互联系,却又相互区别。个性之中蕴含共性,但不能代表共性,共性从个性中提炼而来,但终究不是个性。语言是以言语为基础的,但是言语和语言是两种绝对不同的东西,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就属性而言。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由集团内部所有成员共同创造的。个人的言语是在其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融入了个人的印记[5]。每个人都有自己说话、写作的“习惯”,这些“习惯”充分体现着主体的个性。鲁迅先生在写作时喜欢用大量的虚词和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很多读者便凭借这两点就能认出他的作品。在近期的一则新闻报道中也可以看出言语的个人性。报道称,现在的小学生用图案代替文字做成“密码纸条”来传递彼此的秘密,且不易被家长和老师发现其中内容。而且,就算是同班同学,如果不是和他们属于一个朋友圈,团密码则不能被破译。所以,言语是个人现象。说什么话、话怎么说、选怎什么词汇使表达更贴切,则全是由说话者自己决定的。持同一种语言的人,其言语可以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音特点,有时闻其声而未见其人便可知是谁在说话[3]15。 语言则就显得没有这么灵活。语言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有其使用的具体环境与适用条件,如语言适用的群体是否发生变化等。如果通用一种语言的集团消失了,那么这种语言也就消失在历史之中成为永恒的密码。鲜卑语在中国史书中称为“夷语”“国语”“北语”“胡语”,被入主中原成为当时统治者的鲜卑族当做通用语言在东晋十六国至北朝时期广泛使用,鲜卑语一度在中国北方成为仅次于汉语的语言。至到北魏时期鲜卑势力衰弱,朝廷下令汉化鲜卑语。直至隋末,鲜卑族作为一个独立与汉族以外的民族历史就此结束,鲜卑语也就此失传。 (2)就数量上而言。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语言=词汇+语法。语言中有多少个词和语法虽然不可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词汇和语法的数量是有限的。各种出版的字典和语法书中几乎囊括了我们生活和工作所需的所有词汇和语法。言语=言语动作+言语作品。说话的多少、句子的长短、文章篇幅的大小,完全由个人意志决定,其数量是无限的。我们不可能记录所有的言语作品。句子长度的无限性是造成句子数量无限的原因之一[3]12。许多学者把研究语言的最重要的任务看做从语流中,从界限不清、数量无限、鱼贯排列的词语符号中,找出离散的、有限的单位,再根据一定的功能把它们概括成集合单位,并用后者构筑语言系统[6]12。 (3)就存在方式而言。语言对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使每个人都可以掌握的。索绪尔将其形象的比喻为发给每个人使用的一本同样的字典。因为每个人的字典都是相同的,所以语言的存在方式可以表示为: 1+1+1+1+…=1[2]41

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答: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①语言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因而是稳固的,具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 ②语言是个系统,是社会共有的交际工具。社会因素是它的本质因素。言语除了具有社会的因素外,还具有个人的因素。 ③语言系统的各个结构成分是有限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它们说出无限多的句子来。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也是紧密的,语言和言语的联系: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9112847010.html, ①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9112847010.html, ②语言来源于言语,又反作用于言语。它对第一性的言语起着积极的、巨大的作用。 □如何理解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9112847010.html, 答:从语言的起源和消亡两方面去观察。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它来源于集体的劳动。集体劳动的交际,是语言产生的决定因素。决定一种语言是发展还是消亡,唯一的标准就是看这种语言有没有交际价值。有交际价值就是语言,就能存在;没有交际价值的语言,就只能消亡。 □如何理解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9112847010.html, 答:人用来交际的工具,除了语言之外,还有不少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字;第二类是旗语、灯光语、电报码……;第三类是身势语。文字是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在语言和文字基础上产生的特殊领域的辅助交际工具,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更不能和语言相比。 □如何理解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 答:人类语言具有社会性、单位明晰性、任意性、能产性、传授性。动物只是能模仿,具备初级思维的能力,能通人性,但它们仍然学不会人类的语言。实验也表明动物不能掌握人类的语言。所以说,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第一,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字,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因而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如汉语缺少形态,用汉字来记录汉语是十分合适的;英语、俄语是有形态的语言,用拉丁文字和斯拉夫文字来记录这些语言也是合适的。另一方面,文字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系统,如汉语和日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但用来记录这两种不同语言的文字系统是相同的,即用汉字系统来记录它们。同一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的文字系统。如越南语原来用汉字系统来记录,后来用拉丁文字系统来记录,如维吾尔语,曾经用拉丁文字系统,现在用阿拉伯文字系统。 第二,文字通过形来记录语言中的音和义。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中的音是能指,所指是语言的义。而文字是语言符号的符号。文字中的形是语言符号的能指,语言符号的音和义是所指。文字具有音、形、义三方面的要素。 第三,文字记录语言有不同的方式,有的文字是记录语言中的语素,有的是记录语言中的音素(音位),有的记录语言中的音节,因而文字就有不同的文字体系。 关于“了”的问题 园子里的苹果熟了. *园子里的苹果生了. 他孙子的个子高了. *他孙子的个子矮了. 问题: “熟、生、高、矮”等形容词具有反义关系,但为何后一例不能加“了”? 答案: 被否定的初始成分可以把自身作为前时点,向时间靠后的事物或性质转化,这就有了个“实现过程”,可以加“了”. 被否定的结果成分不能把再自己作为前时点而向时间靠后的事物或性质转化过程,不能代表一个“实现过程”,也就不能再与“了”搭配. 怎样认识语言的系统性? 语言学中常常使用“系统”这个词,如语言系统、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等等。然而对甚么是系统以及为甚么说语言是一个系统的问题,集中论述的人不多,这里我想简单就这个问题谈一下看法。一、对“系统”的认识系统这个概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可见系统不是由一个要素构成的,系统是由多个要素以某种关系而构成的整体。系统是以整体为前提的,客观世界中任何一种事物都离不开与自己周围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否则它就成为不可理解、毫无意义的东西。乌杰在《马列主义的系统思想》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认为客观世界是一个系统,有以下原因:其一,自然界中的所有对象客体都具有着化学组成和物理属性的同一性;其二,整个世界中物理的、化学的、生命的和社会的等等不同的现象领域,都是一定的结构系统,具有着普遍的结构相似性;其三,客观世界中的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物体、太阳系、银河系以至遥远的河外星界的有序排列,显示了世界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层次性;其四,整个世界都是在不同的具体运动形式以一定条件相互转化的过程中,生动而又鲜明地表现出来的。 怎样认识语言符号任意性特点? 怎样理解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特点任意性是就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相互关系来说的,即音、义的结合是由现实现象的性质决定的,还是由社会约定的?就是说,它们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现在一般的看法是: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人们说不出道理,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比方说“人”,汉语说rén,英语说person,或man和woman,相互间的语音差别很大,但它们所表达的意义一样,说明不同的音可以表达相同的意义;同样,相同或相似的音在不同的语言中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如ai,汉语中表达的是哀、爱、矮……,在英语中表达的是

浅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浅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之间到底谁决定谁?语言和思维究竟孰先孰后?或者是二者毫无关系各自独立,还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从语言的起源直到现在,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长期以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被语言学界所关注,二者的关系从来就没有获得过一种圆满、充足的解释,因而成为不同语言学流派所关注的一个重点。然而究竟是语言先于思维,还是思维先于语言;是语言决定思维,还是思维决定语言,迄今为止,学界尚无定论。本文将从语言与思维的含义、语言与思维的争论入手,通过对语言功能的反思及语言起源假说的再探讨来阐述语言与思维的同存共进关系。 一、语言与思维概述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语言是同思维直接联系的,它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之外无所谓语言”。 思维统指大脑的意识活动,是人类认识现实世界时动脑筋的过程,是指人们对客观对象进行概括分类,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和能力,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范围很广,大致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这些层次的带有形象的心理活动,比如在商店买衣服,回忆过去的同学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是在概念、判断、推理这些心理层次上进行的,概念的载体是词语,判断以句子为形式,推理涉及一组句子。 正是因为语言和思维含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的多样性,从而引发了思维和语言关系问题的争论。 二、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论 语言学界有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论归纳起来可分为以下四类:语言先于思维,思维先于语言,语言决定思维和思维决定语言。以下是我们对这四种观点的简要概括。 1.语言先于思维 以法国哲学家E.B. de Condillac为代表的学者持语言先于思维的观点。Condillac曾充分阐释过人类只有通过语言的使用才能主动控制思维的主张。他认为不使用语言,人们便无法自觉控制思考功能及其它思维行为。前语言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制于生理机能及环境刺激。没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浅析语言与言语的联系和区别 内容摘要语言与言语的关系在语言学术界里一直是个探讨的重要问题,研究者们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研究语言与言语的区别与联系。本文在参阅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什么是语言与言语、语言与言语的特征、语言与言语的联系和区别(关系),以及研究语言与言语关系的重要意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分析本文得出语言与语言的关系密切:即对立统一、相互依存、互为前提而存在,又有各方面特性的显著区别。区别语言与言语的意义在于对语言学的研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语言言语关系区别意义 语言与言语,从表面上看就是两个排序相反的词语,但就是这排序的小小不同,却让它们有着很大的差别。对语言与言语的区分研究,从最初的无,慢慢到有,再到百家争鸣。语言学家们不断地继承与发展,批判与肯定,在学术界上的重视程度之高,以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都说明了区分语言与言语的重要性。本文借鉴现有众多资料,主要从什么是语言与言语,语言与言语的特征,语言与言语的关系(相同与不同)以及语言与言语区分的意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旨在能更好的领会二者的关系。 一、语言与言语的定义及其特征 特征: 索绪尔认为语言具有如下特征:①语言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是个人以外的东西,只凭社会成员间通过的契约而存在。②语言是同质的,是一种符号系统。③语言符号是抽象的概念,是存在于我们脑子里实在的东西。言语特征有:它是人们所说的话的总和,包括:(1)以说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个人的组合;(2)实现个人的组合所必须的同样是与意志有关的发育行为。① 定义: “创造语言的行为所造出的语言成分总和或说话时所运用的工具,大体上说来就是语言,而运用语言机能的行为(包括创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行为)和运用语言所说出的话就叫做“言语”。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言语通俗的说就是说话,既可以指说,也可以指话、以上是高名凯在《语言论》中对语言与言语定义作出的一些解释。而岑运强在《语言学概论》中下的定义是:“语言是一套规则的系统,是人们用以说(写)和存在于所说(写)中的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言语是讲话(写作),是行为动作,是所讲话(所写的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